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跑到印度的和尚叫什麼

跑到印度的和尚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3-09-24 11:07:45

❶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去印度取經的人是誰

第一個到印度取經的中國人是東晉高僧法顯,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也是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他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

在399年,法顯65歲的高齡從長安(今漢長安城遺址)出發,經西域至天竺尋求戒律,游歷30餘國,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前後歷時14年,於義熙九年歸國。法顯、玄奘將佛教文化引入中國,對中國歷史、文化產生很大影響。

(1)跑到印度的和尚叫什麼擴展閱讀:

法顯本姓龔,出生在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他有三個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擔心他也夭折,在他才三歲的時候,就把他度為沙彌(即送他到佛寺當了小和尚)。

十歲時,父親去世。他的叔父考慮到他的母親寡居難以生活,便要他還俗。法顯這時對佛教的信仰已非常虔誠,他對叔父說:「我本來不是因為有父親而出家的,正是要遠塵離俗才入了道。」他的叔父也沒有勉強他。不久,他的母親也去世了,他回去辦理完喪事仍即還寺。

二十歲時,法顯受了大戒(和尚進入成年後,為防止身心過失而履行的一種儀式)。從此,他對佛教信仰之心更加堅貞,行為更加嚴謹,時有「志行明敏,儀軌整肅」之稱譽。

❷ 第一個到印度取經的中國人是誰其著作是什麼

第一個到印度取經的中國人是東晉高僧法顯,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也是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他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

法顯3歲出家,於東晉隆安三年(399年)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焉夷(今新疆焉耆附近),向西南穿過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抵於闐(今新疆和田),南越蔥嶺,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經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再返巴基斯坦境內,後東入恆河流域,達天竺(今印度)境。

法顯的著作《法顯傳》又稱《佛國記》、《佛游天竺記》等,書中對所經中亞、印度、南洋等約30國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產、風俗乃至社會、經濟等都有所述及,是中國古代關於中亞、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記,在中國和南亞地理學史和航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2)跑到印度的和尚叫什麼擴展閱讀:

《法顯傳》對印度的影響:

1、印度古代缺少真正的史籍,因此研究印度古代歷史,必須乞靈於外國的一些著作,尤以中國古代典籍最為重要,而在這些典籍中,古代僧人的游記更為突出。

2、僧人游記數量極多,而繁簡不同,時代先後不同。《法顯傳》是最古的和最全的之一,一向被認為與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和義凈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南海寄歸內法傳》鼎足而三。研究印度古代史的學者,包括印度學者在內,都視之為瑰寶。

❸ 比《西遊記》里「唐僧」還早到印度取經的「法顯」大和尚

提起西天取經,你馬上就會想到唐朝的僧人玄奘。也就是《西遊記》里描寫的那個唐僧。其實在玄奘去「西天取經」之前,我國就有一位僧人到過印度。就是「晉代」的法顯長老。

法顯原姓龔,三歲就到寺廟當了小沙彌。20歲正式受戒做了和尚。佛教在我國的傳播,許多僧人都希望到印度去拜訪著名的佛學大師。瞻仰釋迦摩尼佛的聖地。尋求佛經原本。

公元399年,62歲高齡的法顯和尚。和另外九名僧人開始了西天取經之行。它們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翻越帕米爾高原。跋涉萬里,在兩年後來到了奔騰咆哮的印度河。 在印度的十餘年時間里,不知疲倦的旅行在南亞次大陸的土地上。遍及今天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以及印度洋上美麗的島國——斯里蘭卡。直到公元412年才返回中國。

法顯是我國古代從陸地到印度旅行。又繞道到斯里蘭卡。穿過印度洋和南海,東海,黃海,取道海路返回祖國的第一人。在一千多年前交通極為不便的條件下,法顯從海陸兩道,往返於中國和印度等國之間。這是很了不起的創舉。他不畏勞苦。奔波於中國和印度之間的探險生涯。鼓舞了後人。人們沿著法顯的足跡,向西域挺進。唐玄奘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❹ 唐代西行印度取經的三藏高僧之名"玄奘"的來歷

玄奘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譯師。俗姓陳,本名禕(yi),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創始人。高僧,佛教學者、旅行家,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

幼年出家玄奘家貧,父母早喪。13歲出家,之後遍訪佛教名師,先後從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辯、玄會等學《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成實論》、《俱舍論》以及《大般涅盤經》等經論,造詣日深。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佛教。貞觀元年(627)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始自長安神邑,終於王舍新城,長途跋涉五萬余里。

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後經屈支(今新疆庫車)、凌山(耶木素爾嶺)、素葉城、迦畢試國、赤建國(今蘇聯塔什干)、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到達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達迦濕彌羅國。在此從僧稱(或作僧勝)學《俱舍論》、《順正理論》及因明、聲明等學,與毗戌陀僧訶(凈師子)、僧蘇伽蜜多羅(如來友)、婆蘇蜜多羅(世友)、蘇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羅多(最勝救)等討信紙佛學,前後共2年。以後,到磔迦國(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從一老婆羅門學《經百論》、《廣百論》;到至那仆底國(今印度北部之菲羅茲布爾地方)從毗膩多缽臘婆(調伏光)學《對法論》、《顯宗論》;到闍爛達羅國(今印度北部賈朗達爾)從旃達羅伐摩(月胄)受《眾事分毗婆沙》;到窣祿勤那國(今印度北部羅塔克北)從闍那多學《經部毗婆沙》;到秣底補羅國(今印度北部門達沃爾)從蜜多犀納受《辯真論》、《隨發智論》;到曲女城(今印度恆河西岸之勒克)從累縭耶犀納學《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貞觀五年,抵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受學於戒賢。

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後聽戒賢講《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及《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又兼學各種婆羅門書。

歷游五印貞觀十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先後到伊爛缽伐多國(今印度北部蒙吉爾)、薩羅國、安達羅國、馱那羯碟迦國(今印度東海岸克里希納河口處)、達羅毗荼國(今印度馬德拉斯市以南地區)、狼揭羅國(今印度河西莫克蘭東部一帶)、缽伐多國(約今克什米爾的查謨),訪師參學。他在缽伐多國停留兩年,悉心研習《正量部根本阿毗達磨論》及《攝正法論》、《成實論》等,然後重返那爛陀寺。不久,又到低羅擇迦寺向般若跋陀羅探討說一切有療三藏及因明、聲明等學,又到杖林山訪勝軍研習唯識抉擇、意義理、成無畏、無住涅盤、十二因緣、庄嚴經等論,切磋質疑,兩年後仍返回那爛陀寺。此時,戒賢囑玄奘為那爛陀寺僧眾開講攝論、唯識抉擇論。適逢中觀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師師子光也在那裡講《中論》、《百論》,反對法相唯識之說。於是玄奘著《會宗論》三千頌(已佚),以調和大乘中觀、瑜伽兩派的學說。同時參與了與正量部學者般若多的辯論,又著《制惡見論》一千六百頌(已佚)。還應東印迦摩縷波國(今印度阿薩姆地區)國王鳩摩羅的邀請講經說法,並著《三身論》(已佚)。

接著與戒日王會晤,並得到優渥禮遇。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會後歸國。

回國譯經貞觀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長安。史載當時「道俗奔迎,傾都罷市」。不久,唐太宗接見並勸其還俗出仕,玄奘婉言辭謝。爾後留長安弘福寺譯經,由朝廷供給所需,並召各地名僧20餘人助譯,分任證義、綴文、正字、證梵等職,組成了完備的譯場。同年五月創譯《大菩薩藏經》20卷,九月完成。

貞觀二十年正月,玄奘譯出無著《顯揚聖教論》20卷;並口述由辯機筆受完成《大唐西域記》。同年尚譯出《解深密經》、《因明入正理論》,推進了因明在中國的發展,嗣又奉敕將《老子》、《大乘起信論》譯作梵文,傳於印度。二十二年五月譯出《瑜伽師地論》100卷,並請太宗作經序。十月,譯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不久,大慈恩寺落成,玄奘遂奉敕入住任上座,並悉心從事翻譯佛經。永徽三年(652),奏請建塔以安置經像,經高示敕許,乃於大慈恩寺西院營建雁塔。玄奘「親負簣畚,擔運磚石,首尾二周(年),功業始畢」。

顯慶三年(658)移居西明寺,因常為瑣事所擾,遂遷居玉華寺,致力譯經。顯慶五年,始譯《大般若經》。此經梵本計二十萬頌,卷帙浩繁,門徒每請刪節,玄奘頗為謹嚴,不刪一字。至龍朔三年(663)終於譯完這部多達600卷的巨著。此後,玄奘深感身心日衰,及至麟德元年(664),譯出《咒五首》1卷後,遂成絕筆。同年二月逝世。據載,玄奘前後共譯經論75部,總計1335卷。所譯之經,後人均稱為新譯。

主要學說①五種姓說。進一步發揮了印度戒賢一系五種姓說,即把一切眾生劃分為聲聞種姓、緣覺種姓、如來種姓、不定種姓、無種姓。認為根據人的先天素質可以決定修道的結果。玄奘在此總賅印度諸家的學說,對五種姓說作了系統的闡述。②唯識論。玄奘及其學派主張,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類的自我)皆非獨立存在的,而是由人們的意識變現出來的,即所胃「唯識所變」。最根本的意識稱作「阿賴耶識」,是世界各種事物、現象的一切「種子」,是宇宙的本源。③因明。因明在印度瑜伽學系中就十分發達。世親之後,經過陳那和護法的發展,因明和唯識學說就緊密地結合。玄奘在此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他在印度提出了「真唯識量」。回國以後,除翻譯了因明的主要著作外,並對因明辯論、論證的性質作了精細的發揮,深化了因明立量的方法,又地立破的理論進行了精細的分析。

玄奘畢生致力於佛教事業,共事跡多見於《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續高僧傳·玄奘傳》。研究玄奘一派學說的重要著作,除《成唯識論》外,有「唯識三大部」,即窺基的《成唯識論述記》、慧沼《成唯識論了義燈》、智周《成唯識論演秘》。

玄奘所撰的《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歷代民間廣泛流傳其故事,如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西遊記》小說等,均由其事跡衍生。

弟子 玄奘之學,博大精深。一時碩彥,俱集門下。神昉、嘉尚、普光、窺基,號稱奘門四哲,皆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寶、神泰,則稱俱舍三大家;窺基、神泰、順憬又為因明巨匠;新羅高僧圓測,為玄奘神足,新羅元曉,為華嚴大家;西域利涉,為護法名僧;南山道宣為之證義,乃律學宗師;玄應,義學名家;東塔懷素,後為新疏之主。

玄奘死於唐高宗麟德元年(664,《舊唐書》本傳作顯慶六年,661),葬於長安興教寺(在今西安市南郊)。生平事跡見慧立、彥悰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由於他的取經活動受人欽佩,使他後來逐漸變為神話中的人物。唐中葉就有關於他的傳說,宋代出現《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明代又有《西遊記》,使唐僧在中國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❺ 玄奘西行不走雲貴川和青藏,卻要繞道西域到印度,這是咋回事

一、路線

我們在影視片中可以看到西天取經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是神話傳說,有一些歷史記載,玄奘西行這的路線是走永貴川和青藏,但是玄奘為什麼要繞到西域,然後到印度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玄奘他是一個和尚所以繞到西域和印度,因為當時他們那裡也是特別盛行佛教的,所以玄奘想要去看一看,了解一下那裡的佛教是怎樣一個情況,所以他才有了繞到西域到印度的這個決定。

在翻山越嶺之下,玄奘經歷了很多的苦難才得到了真經,也可以看出玄奘的決心,但是他在取經的路上,也使自己的身體落下了終身的疾病,回到自己的國家之後,李世民用自己的御用御醫給玄奘治療,但是也沒有辦法。

❻ 走絲綢之路去印度取經經海路回來的和尚名稱

好象是唐僧之後的唐朝義凈和尚

❼ 去印度求法的中國僧人

就是唐朝的和尚,唐僧又叫唐三藏,唐玄奘,他歷盡千辛萬苦的印度取經,回國之後又把它整理成一部經典

❽ 第一個去印度取經的人是誰

法顯法師:我國早在公元四世紀,到中印度去求去取經的有一位高僧,名叫法顯法師(公元340——423豐)。他是山西平陽人,俗姓龔。三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後因慨嘆僧團與經律之殘闕,乃於晉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鬼等四人,隊長安出發,經過流沙河等許多艱難險惡的路途,飽受了風霜雨雪種種痛苦,於晉興元年(公元402年)才到達天空。在印度各地,住了六年之久。又到斯里蘭卡住了二年,精研戒律和梵文,共經歷了三十幾個國家,得《大般泥洹至》、《摩訶僧祗律》,《長阿含經》《雜阿毗曇心》,到了義熙九年(公元413年)回國,先到建康道場寺,同覺賢法師合譯《大般泥洹經》六卷和其它的經律聖典。在中國翻譯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後當法師八十六歲這一年,在荊州辛寺圓寂。著有《歷游天竺記傳》,細敘述了自己西行的經歷與印度、中亞各地的佛教情況記錄了許多有關印度古代歷史地理的資料,到現在仍然為世界東方學者所重視。法顯法師可算是中國僧人到印度參禮佛教聖地,求取經典,並得到偉大成就的第一個人。

閱讀全文

與跑到印度的和尚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00億印尼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396
義大利一般是什麼人種 瀏覽:783
自貢義大利面哪裡好吃 瀏覽:191
中國平安賣案子十萬判多久 瀏覽:783
往印尼打電話怎麼打 瀏覽:599
中國賣給了伊朗什麼高端武器 瀏覽:723
義大利牛皮帶什麼牌子好 瀏覽:278
一對義大利醫生夫婦哪裡的電影橋段 瀏覽:618
伊朗怎麼打槍 瀏覽:645
印度寫字筆哪個好 瀏覽:578
義大利單身證明在哪裡查 瀏覽:977
弦為什麼從英國回來就變了 瀏覽:404
伊朗和阿根廷哪個好 瀏覽:484
印尼入境給多少小費 瀏覽:39
中國公民在泰國怎麼用手機 瀏覽:36
伊朗以色列沖突土耳其怎麼看 瀏覽:144
英國16歲以下人口多少 瀏覽:3
為什麼伊朗醫療水平那麼高 瀏覽:849
伊朗為什麼那麼強硬百度知道 瀏覽:871
俄羅斯伊朗名勝古跡有什麼 瀏覽: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