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佛教發源印度為什麼在泰國分布廣

佛教發源印度為什麼在泰國分布廣

發布時間:2022-07-17 06:33:39

Ⅰ 為什麼佛教沒有成為印度的國教而在泰國卻成為國教

泰國素稱東南亞的「寶象佛國」,但該國憲法一直未將佛教正式定為國教,此事成為該國眾多佛教徒的「一大憾事」 。佛教雖在泰國占據主導地位,但按照憲法規定,該國仍是一個主張信仰自由、多元宗教信仰並存的開放的現代社會。

Ⅱ 佛教的發源地及產生的原因

佛教起源與古印度(今尼泊爾),分布於東亞、東南亞和南亞。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5世紀,其創始人為悉達多.喬達摩。釋迦牟尼是教徒對他的尊稱,相傳他是現在尼泊爾境內迦毗羅衛國的太子,他29歲時,深感印度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的不合理,下層社會深受生、老、病、死之苦,遂離家出走,35歲時得道,創立佛教,獲得貧苦人的支持。當時的印度社會,上層種姓殘酷壓迫和剝削下層種姓社會,社會矛盾十分復雜而尖銳,這就給佛教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條件。釋迦牟尼為反對婆羅門教的種姓神創說,提出"眾生平等"。

佛教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傳佛教三個教派。
"乘"的含義是指道路的意思。大乘與小乘的區別不僅在教義理論方面,也反映在宗教實踐方面。如對佛祖的看法上,小乘是把釋迦牟尼當成教主,大乘則把他當作法力無邊的神,在修持方法和結果上,小乘主張求得修持者個人的解脫,大乘則認為應當修持成佛"普渡眾生",從哲學宇宙觀看,小乘主張"我空法有",大乘則認為"法我皆空"。
大乘佛教在公元前1世紀時傳到中亞,並由此傳到中國,再傳到朝鮮和日本,因此大乘佛教又被稱為北傳佛教。小乘佛教的傳播路線是向南通過海路,流行於今天的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家,也稱南傳佛教。
在我國的西藏、內蒙及蒙古人民共和國還有一種佛教稱為喇嘛教,該教是由印度傳入的密教、大乘佛教與西藏原始宗教"本教"相結合的產物。

Ⅲ 佛教發源於古印度,主要分布於什麼洲的東部和南部

佛教:創始於古印度,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和東南部。佛教發源於古印度的一個諸侯國,叫迦版毗羅衛權國,其國在今天的尼泊爾,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創始人釋迦牟尼生於今尼泊爾境內的藍毗尼,是釋迦族的一個王子。關於他的生卒年,在南、北傳佛教中,至今仍有種種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生於公元前6至前5世紀間。他在青少年時即感到人世變幻無常,深思解脫人生苦難之道。29歲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譯覺者)後,在印度恆河流域中部地區向大眾宣傳自己證悟的真理,擁有越來越多的信徒,從而組織教團,形成佛教。80歲時在拘屍那迦涅槃。

(3)佛教發源印度為什麼在泰國分布廣擴展閱讀

佛教原來只流行於中印度恆河流域一帶。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諭於摩崖和石柱,從此遍傳南亞次大陸的很多地區。同時又派傳教師到周圍國家傳教,東至緬甸,南至斯里蘭卡,西到敘利亞、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亞洲各地傳播,大致可分為兩條路線:南向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又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北傳經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佛教向斯里蘭卡傳播,約在公元前3世紀的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兒子摩哂陀去斯里蘭卡傳授上座部佛教。公元前1世紀,斯里蘭卡出現了兩個佛教派別:大寺派和無畏山寺派。3世紀上半葉大乘佛教傳入斯里蘭卡,在無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派。

5世紀初,覺音用巴利語對南傳三藏進行了整理和注釋,確立了上座部教義的完整體系。大寺派被認為是南傳佛教的正統派。緬甸、柬埔寨、寮國等國的佛教都承受斯里蘭卡大寺派的法統。12世紀以後,由於外族和殖民主義者的侵入,斯里蘭卡佛教曾兩度受到破壞,後再由緬甸和泰國重新傳入。

Ⅳ 佛教在亞歐:佛教在泰國是如何流行起來的

現在泰國流行的小乘佛教是十三世紀才正式為泰國所接受的。那麼十三世紀以前,泰國宗教的情況又如何呢?由於史料缺乏,我們只知道一個大概的輪廓。 泰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公元後最初的幾個世紀里,在目前泰國境內,就出現了不少獨立的國家。到四世紀末,在馬來半島中部,狼牙修國的北面,存在著一個盤盤國,這個國家有許多來自印度的婆羅門僧侶,他們深受國王的尊重,國人誦讀婆羅門的書,篤信佛教。七至八世紀間就已經存在的孟人國家墮羅缽底,是以捐南何下游地區為中心的,這個國家的佛教十分昌盛。公元一世紀末,在馬來半島中部,從西岸吉打到東岸北大年的地帶,有過一個狼牙修國,有證據說明這個國家一直延續到七世紀。這是建立在目前的泰、馬邊境地帶的一個古國,這個國家也信奉佛教。 這些國家都處於泰國南部和馬來半島的中部,接近印度,地處東西交通要道,自然容易接受印度的文化和宗教的影響,由於它們的媒介,婆羅門教、大乘佛教,對當時泰人社會曾發生過影響。 途經上述諸國,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也傳入到柬埔寨古國扶南和真臘,並且在那裡異乎尋常地興盛起來。扶南建國於一世紀末、二世紀初,三世紀至六世紀中葉是繁榮時期。六世紀中葉,地處扶南北部的真臘,擺脫扶南屬國的地位,取得了獨立,七世紀中葉又進而滅了扶南,八世紀初分裂成:北方的陸真臘和南方的水真臘,九世紀初真臘重獲統一,十二世紀上半期起走向鼎盛時期。扶南、真臘興旺時期的疆域,都曾達到泥南河流域和馬來半島,在它們統治時期的泰人社會中,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都是很有勢力的宗教。 由此可見,無論從曾經建立在泰國境內的獨立小王國的情況以及這些國家對泰人社會的影響來看,還是從扶南和真臘對泰人社會的影響來看,從公元最初幾世紀,直至公元十三世紀以前,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都應是泰國境內占統治地位的宗教。 公元1238年前後,隨著真臘國的勢力日趨衰落,泰人以素可泰為中心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小乘佛教也經由緬甸蒲甘王朝傳入到泰國。待到十三世紀末,三世王拉瑪甘亨(蘭甘亨)在位時(約公元1275-1299年),素可泰王朝的疆域已南至泥南河下游,東瀕循公河,西及緬甸東南,還伸展到馬來半島北半部。這樣泰國人統治者不僅可以通過緬甸,而且可以直接經過海路從錫蘭吸收小乘佛教。拉瑪甘亨王的後繼者仍然熱衷於引進小乘佛教,曾經以派遣王族等方式,開創了與錫蘭更為密切的交往時期。小乘佛教便在泰國逐步確立了優勢地位。 素可泰王朝所面臨的歷史使命是擺脫真臘的統治和影響,實現泰民族的社會和文化的獨立。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作為扶南、真臘古典文化的核心,泰人視之為舊統治者的思想文化體系,他們努力從錫蘭吸取經過改革的小乘佛教,作為新的思想文化,與舊的傳統體系相抗衡,這是一次文化革新運動,是泰民族創造自己獨立的社會、文化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素可泰王朝接受小乘佛教,與二百年後,十五世紀中葉馬六甲王國為了擺脫南方的麻諾八歇控制,抵禦北方的猶地亞王朝威脅而崇奉伊斯蘭教,有著十分相似的歷史背景。 小乘佛教,這種新的宗教很快地受到中南半島各國群眾的歡迎,它在十三世紀末和十四世紀經素可泰王朝傳入到北部的蘭那王國(中國史籍稱八百媳婦國),傳入了寮國和柬埔寨。小乘佛教在中南半島發展的過程,正是真臘王國不斷衰落和泰族國家漸趨興旺的過程。 十四世紀中葉興起的泰國猶地亞王朝,其歷代君主繼承了素可泰王朝君主的態度,保護和獎勵錫蘭小乘佛教。這種宗教在北部泰人各土侯中廣為傳布的結果是,巴利文的地區編年史便陸續在各地出現。公元1516年蘭那王國僧侶所撰寫的《清那迎羅摩里》便是其中的一部名著,就其內容而言,可以說是印度、錫蘭以及泰人居住地方的佛教史。猶地亞王朝以後的吞武里王朝以及傳至今日的曼谷王朝也都大力提倡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在傳入泰國以後,保持了七、八百年相沿不衰的歷史,成為泰國的「傳統宗教」。 這里必須指出,由於習慣勢力的影響,由於各種宗教的相互滲透和融合,泰國的小乘佛教中明顯地摻入了不少婆羅門教,大乘佛教、印度教以及萬物有靈等原始宗教的成份。它們交融凝合在一起,使泰國廣大的小乘佛教崇拜者也難於分辨。在泰國佛寺中,往往供奉著濕婆和毗瑟擎神,泰國的佛教徒信奉多種神和信奉精靈等等,便是多種信仰混雜的反映。 從十九世紀中葉起,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在效法西方文明、實行社會改革的同時,也進行了宗教改革,他創辦了培養僧侶的巴利文學校,推行僧侶考試制度,這是泰國近代宗教史上值得提起的一件大事。由於這一宗教改革,直接導致了十九世紀末,泰國小乘佛教僧團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國王支持的革新派,稱為法宗派(泰文音譯:坦馬尤特派),另一派稱為大宗派(泰文音譯:瑪哈派)。 法宗派崇奉巴利文《三藏經》,即「經藏」、「律藏」、「論藏」,堅持錫蘭小乘佛教的傳統,戒律多而嚴格,企圖摒棄泰國小乘佛教中摻雜的大乘佛教、婆羅門教、印度教和萬物有靈等成份。產生這種宗教改革的社會背景,是十九世紀後半期起,西方哲學和科學思想對泰國知識界的影響逐漸增大。他們拒絕接受超自然物、鬼神信仰等觀念,而希望恢復佛教創始時期的傳統,認為佛陀是人,不是神,他只是一個「覺者」。法宗派僧侶致力於宣傳釋迦牟尼的生平和活動。在因果報應說上,主張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用等到來世,今生即可兌現。 目前法宗派與大宗派兩大教團,在泰國佛教僧侶中的比例大約為1:16,法宗派雖然人數不多,但在佛教界卻享有比大宗派更高的聲望。

Ⅳ 為什麼起源於印度的佛教卻能在東亞的中日韓及東南亞的泰國,柬埔寨,緬甸被發揚光大,而在印度本土卻衰弱

這是有客觀的原因所造成的:
1、伊斯蘭教的入侵,幾乎將佛教連根拔起,大量人才凋零,導致佛教缺少了中堅力量和領袖人物,無法再度崛起;
2、印度人根深蒂固的種族等級制度,在缺乏佛陀這樣的領軍人物的時代,使得佛教的「眾生平等」不容易推廣普及;
3、佛教雖然在印度衰落,但佛教和中國乃至東亞眾生有緣,尤其在中國發展的非常好,佛教雖然發源於印度,但這並不表示印度一定要佛教永遠興盛,發源地於興盛問題並無太大關系。

Ⅵ 佛教的發源地在印度,但為何現在印度的佛教消亡而在其它東南亞國家長久不衰

主要是兩個原因:
第一,佛教太和平,無法抵禦來自中東的那個主張劍與火的宗教的暴力。而印度教則有「業瑜伽」的抵抗哲學。
第二,商羯羅為代表的印度哲學的復興吸收了大乘佛教的思想,這就好比宋明理學興起後,佛教在中國就沒有唐代那麼興盛了。
第一個原因是直接原因,否則佛教應該在印度維持第二大宗教的地位。
來自中東那個宗教沒有達到的地方,佛教就繼續興盛。印度尼西亞原來佛教很盛行,但是那個宗教進來以後,佛教就滅了,和印度一樣。印度尼西亞屬於東南亞,命運相同,你不能只看泰國緬甸啊。印度教重種姓,在不存在印度種姓的地方是不會流行的。

Ⅶ 中國的佛教起源於印度嗎為什麼

佛教原來只流行於中印度恆河流域一帶。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諭於摩崖和石柱,從此遍傳南亞次大陸的很多地區。同時又派傳教師到周圍國家傳教,東至緬甸,南至斯里蘭卡,西到敘利亞、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佛教向亞洲各地傳播,大致可分為兩條路線:南向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又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北傳經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佛教向斯里蘭卡傳播,約在公元前3世紀的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兒子摩哂陀去斯里蘭卡傳授上座部佛教。公元前1世紀,斯里蘭卡出現了兩個佛教派別:大寺派和無畏山寺派。3世紀上半葉大乘佛教傳入斯里蘭卡,在無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派。5世紀初,覺音用巴利語對南傳三藏進行了整理和注釋,確立了上座部教義的完整體系。大寺派被認為是南傳佛教的正統派。緬甸、柬埔寨、寮國等國的佛教都承受斯里蘭卡大寺派的法統。12世紀以後,由於外族和殖民主義者的侵入,斯里蘭卡佛教曾兩度受到破壞,後再由緬甸和泰國重新傳入。上座部佛教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約在4~5世紀。11世紀中葉,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建立緬甸最早的統一封建王朝,曾奉大寺派佛教為國教。以後歷代王朝都保護佛教,建立了大量雄偉華麗的佛塔,如18世紀所建仰光大金塔等。佛教由斯里蘭卡傳入泰國約在12世紀左右。13世紀,泰國素可泰王朝宣布奉佛教為國教。18世紀曼谷王朝諸王都篤信佛教。19世紀中葉以後,拉瑪四世對佛教進行改革,形成新舊兩派,綿延至今。1919~1927年刊行了全部三藏注釋及藏外典籍。泰國目前是東南亞佛教興盛的國家,被稱為「僧侶之國」。5~6世紀時,佛教傳入扶南(早期柬埔寨),當時大小乘兼傳。6世紀扶南改稱為真臘,宗教信仰為大小乘佛教和印度教同時存在,這明顯地反映在宗教儀式和9~12世紀吳哥城的許多宮殿建築上。14世紀中葉後,柬埔寨淪為泰國的屬國上座部佛教隨之傳入。以後,寮國又從柬埔寨傳入上座部佛教。從5世紀起,佛教開始傳入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巴厘等地。據中國高僧義凈的記述,7世紀中葉印度尼西亞諸島小乘佛教盛行,以後諸王朝都信仰大乘佛教與印度教;至15世紀伊斯蘭教開始盛行。約在公歷紀元前後,佛教傳入中國。在漢代被視為神仙方術的一種。至南北朝時傳播於全國,出現了很多學派。隋唐時期進入鼎盛階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宗派。宋代以後,佛教各派趨向融合,同時儒、佛、道的矛盾也漸趨消失。7~8世紀佛教分別由印度和中國漢族地區傳入中國西藏,至10世紀中葉後形成藏語系佛教,後又輾轉傳到四川、青海、甘肅、蒙古和俄國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區。大約在2世紀末,佛教從中國傳入越南。在4~5世紀時獲得廣泛傳播。10~14世紀,越南佛教進入興盛時期。泰國和緬甸佛教對越南佛教也產生影響。4世紀後半葉佛教由中國傳入朝鮮高句麗。7世紀新羅王朝統一朝鮮半島後,由中國傳入的華嚴宗、法相宗、律宗、禪宗都很盛行,以後禪宗尤為興盛。14世紀末刊行了《高麗藏》。14世紀李氏王朝雖然一度採取排佛崇儒的政策,但朝鮮佛教仍然有所發展,17世紀中葉以後開始衰落,至近代又有所復興。6世紀,佛教從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此後一直成為日本的主要宗教。7世紀初,聖德太子在《十七條憲法》中要求全體臣民「皈依三寶」。從中國隋唐時期開始,日本向中國派出了大批留學僧,中國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繼傳入日本。12世紀以後,日本佛教形成很多民族化的宗派。在印度阿育王時傳至敘利亞、埃及等國的佛教,以後又傳到非洲一些地區,但影響不大。約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佛教先後傳入歐洲和北美。1906年英國成立「英國佛教協會」,歐洲佛教徒開始有自己的組織。以後英、法、德、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都有佛教僧團和研究機構。佛教傳入美國後,又北傳加拿大,南傳巴西、秘魯、阿根廷等國。目前佛教已傳播到世界各大洲。但主要仍集中在東亞和東南亞一帶,這個地區的佛教信徒人數遠遠超過其他宗教信徒。

Ⅷ 佛教為什麼能在東南亞盛行

佛教為何能在東南亞盛行;自秋蓉;201251406213;2012級對外漢語;摘要:佛教在東南亞的盛行以及在東南亞盛行的原因;關鍵詞:大小乘佛教、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一、東南亞的佛教佛教傳入東南亞,最早的地區應在今;公元10世紀以後,由於南傳上座部佛教受到大部分東;二、東南亞佛教盛行的原因;東南亞佛教盛行局面的形成有長期的歷史積淀;1、東南亞的地理

佛教為何能在東南亞盛行

自秋蓉

201251406213

2012級對外漢語

摘要:佛教在東南亞的盛行以及在東南亞盛行的原因。

關鍵詞:大小乘佛教、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一、 東南亞的佛教
佛教傳入東南亞,最早的地區應在今日下緬甸之卑寮或泰國中部之佛統。古代東南亞佛教,小乘和大乘彼此興廢交替,以南傳上座部勢力較大。西元七世紀末,下緬甸、泰國中部信仰上座部;爪哇、蘇門答臘則在婆羅門教支配下。十二世紀,錫蘭大力改革佛教,統歸為大寺之上座部佛教。此後二百年,緬甸、泰國、高棉、寮國均弘揚以錫蘭為傳承之上座部佛教。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受傳大乘佛教。至於馬來西亞、爪哇、蘇門答臘則始終婆羅門教、大乘、小乘佛教並行。
東南亞佛教是以南傳上座部為主的佛教。信教群眾主要分布於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以及越南中、南部的部分地區。據記載,公元紀年前後,南傳上座部佛教已經在東南亞地區流行。公元2世紀到6世紀,南傳上座部佛教已經成為東南亞地區最主要的宗教。但不可否認的是,比佛教傳入更早的婆羅門教,在經過與佛教文字並存和融和的階段之後,雖為佛教所取代,但對佛教的影響仍然存在。在東南亞佛教中,很多的佛教名勝和佛教儀式都帶有一定的婆羅門教的影子,譬如婆羅浮屠、吳哥寺、薄甘王朝的塔寺等。

公元10世紀以後,由於南傳上座部佛教受到大部分東南亞國家封建領主的推崇和提倡,佛教也被尊為國教,上座部佛教流傳的地區幾乎都是全民信教的地區。同時,南傳上座部佛教也為東南亞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各地信教群眾根據巴利語音序創立本民族文字,用以寫定音譯巴利三藏典籍。從公元18世紀到現代,以泰語、緬甸語、高棉語和寮國語為主的的巴利三藏音譯編纂工作逐漸完備,使的東南亞佛教得以更加廣泛地流傳。

二、東南亞佛教盛行的原因

東南亞佛教盛行局面的形成有長期的歷史積淀。

1、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優勢為佛教的傳入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東南亞地區處在印度洋與太平洋的交接地帶與印度半島隔海相望,交通便利,經濟文化交流來往密切。因而佛教得以從印度傳入斯里蘭卡,再從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國。東南亞的佛教以南傳上座部佛教為主。越南的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佛教約於公元2世紀由中國傳入越南,公元10世紀至14世紀是越南佛教發展史上的鼎盛期。公元初期,大乘佛教和婆羅門叫一度流行與寮國南部。14世紀中葉,柬埔寨的兩名高僧將上座部佛教傳入寮國,當時的寮國國王法昂王尊奉佛教為國教,寮國的佛教得到了廣泛的流傳。柬埔寨在公元前1世紀稱為扶南國,而在公元初印度教和上不座佛教就已傳入扶南。公元3世紀左右,從中印兩國傳入大乘佛教,到6世紀時,扶南已成為東南亞佛教中心。公元前3世紀前後,佛教傳入緬甸、泰國等中南半島地區。公元4至11世紀,大乘佛教在泰國北部、中部盛行。公元前7世紀至13世紀,大乘密教曾在泰國流傳。公元11世紀,緬甸和斯里蘭卡的上座部佛教先後傳入泰國。11世紀中期,蒲甘王朝統的阿奴律陀統一緬甸後,從斯里蘭卡引入了上座部佛教,並尊崇佛教為國教,緬甸開始成為清一色的上座部佛教的國家。

2、歷史上東南亞各國家統治階級對佛教的推崇是其在東南亞興盛的重要原因。例如,越南在公元16至17世紀,越南出現了南北封建割據的局面北方的鄭氏與南方的阮氏試圖重建佛教以贏得民心,佛教開始復興。16世紀中期寮國,在國王昭塞塔羅多的扶持下,寮國成為東南亞佛教中心之一。17世紀中葉,國王蘇里亞旺薩在位期間,寮國佛教進入全盛時期。13世紀泰國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國王蘭摩甘亨確立上部座佛教為國教。14世紀後,阿瑜陀耶王朝和曼谷王朝的歷代統治者都篤信佛教,以不同的方式扶持佛教的發展。朱拉隆功國王執政後,繼續推進宗教改革制度。1902年《佛教制度法》出台,新的佛教制度在泰國被正式的確定下來。緬甸,在11世紀至13世紀的蒲甘王朝是緬甸佛教發展的黃金時期。經過幾代王朝的悉心護法,傳教長老的竭力弘法上座部佛教在全面發揚光大。13世紀後期至19世紀中葉時期是緬甸佛教大發展的時期。上部座佛教經過蒲甘王朝的輝煌後繼續蓬勃發展。13世紀後,佛教上部座在東南亞大陸確立為佔主導地位的宗教表現形式,穿橘色袈裟的僧侶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普遍存在。

3、近代東南亞地區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推動了小乘佛教的發展。例如,20世紀初,尤其在1930年後,隨著寮國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的到來,寮國佛教開始復興。20世紀初期,柬埔寨人民在反抗法國殖民主義的解放運動中,雖然許多佛寺收到破壞,但佛教仍有一定的發展。成立於1933年的泰國佛家協議,現在全國已有70多個分會,該會以弘揚佛法為宗旨,專門成立自願的弘法團,到全國各地宣揚佛法。

綜上所述,東南亞地區佛教的盛行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受到內外各因素的影響,但佛教最終還是在這一地區得以繼續存在並發展。佛教在東南亞盛行也是諸多因素綜合的結果。佛教文化也是東南亞人民傳承下來的寶貴的文化遺產,

同時也促進了佛教文化的傳播。

參考資料:《東南亞概論》中國出版集團 祁廣謀、鍾智翔主編

三億文庫3y.uu456.com包含各類專業文獻、外語學習資料、生活休閑娛樂、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各類資格考試、文學作品欣賞、高等教育、專業論文、39佛教為什麼能在東南亞盛行等內容。

Ⅸ 泰國為何有佛教之國的原因

泰國佛教的起源及其現狀孫廣勇一、泰國佛教的起源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佛教為其國教,素有「黃袍佛國」或「黃衣國」之稱。1995年,全國人口6235萬人,僧侶和沙彌數為63.8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02%,佛教徒則佔93.88%。①憲法明確規定,國王必須是佛教徒。泰國有佛寺41215座(1995年),其中曼谷約有佛寺500座。佛教在泰國廣為流傳,歷史悠久,影響深遠。關於佛教傳入泰國的時間,從泰國出土最早的佛像(東北部呵叻府發現的印度阿馬拉瓦蒂時期或錫蘭阿努拉達普拉初期的金屬佛像)來看,約在公元4~5世紀。此外,中部碧武里府、南部的陶公府也有5~6世紀的佛像出土。因此,按最保守的說法,在公元4~6世紀時,泰國已有佛教流傳。迄今,佛教在泰國流傳的時間,至少已有1500年。2~3世紀時,以今天柬埔寨為中心的扶南王國興起,婆羅門教為其主要宗教。約到5世紀初,即扶南王國的陳如②時期,佛教開始在當地興盛。當時扶南王國的版圖曾擴展到今天泰國的大部分領土,因此婆羅門教和佛教在泰國也得到流傳。
本世紀初,泰國一直在進行政治與經濟的改革,作為國家精神文明領域的佛教,也處於改革進程之中。泰國政府出於改革的需要,重新訂立了僧伽法,利用佛教來維系民族統一,將僧伽置於國家官僚機構的框架之下,發起了一系列的凈化佛教運動,這些措施曾對當代泰國佛教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影響,成為一種比較典型的模式,尤其是在政治關繫上,對今天的佛教發展仍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直至今日,佛教在泰國仍然有著重要的影響,
因此泰國游佛教之國之稱。

Ⅹ 佛教最早從印度先傳入泰國再傳入中國

問:把佛教正式傳入中國的是誰?


答:佛教正式傳入中國在漢朝,非正式傳入的更早,在周朝時已經陸續傳過來。正式是指國家派使節到西域去迎請,禮請過來最初的兩位法師,是竺法蘭與迦葉摩騰。兩位法師把佛教的法器、佛像、經典,第一次正式帶到中國,為中國朝野所接受。


考證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與觀音菩薩的誕生
佛教在春秋戰國時已傳入中國證據有三
一, 古代文獻,現存古代文獻記載佛教秦朝以前傳入中國的有:1,《漢法本內轉》周世佛法已來說,即公元前十世紀周昭王,周穆王時代。2,晉代王嘉《拾遺記》記載燕趙王七年公元前305年,印度有僧人失羅歷經五年,千里跋涉來到燕都。3,西晉道士王浮造的《老子華佛經》暗示:早在西周中國已知佛教。4,唐代和尚道宣在《感應記》中根據《例子『仲尼篇子「丘聞西方有聖人焉人之語斷言語孔子深知佛為大聖」,即春秋時代已有佛教傳入。5,梁僧佑的《弘明集後序》則聲稱佛教在西周傳入中國。6, 劉宋宗炳的《明佛論》說三代以前已知佛教,認為伯益已知有佛,先秦就建了阿育王寺。7,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西雙版納發現的傣文史籍《帕薩塔》也成佛陀得道後從緬甸到過西雙版納。以上歷史文獻記載秦以前佛教已傳入我國。從年代看經歷了各個朝代時期,從作者身份看有官員,有學者,有出家人,有少數民族。從信仰看有佛教弟子,有道教信徒也有儒教作者對於記載的真實性我們可以懷疑但不應盲目否定。為什麼這么多人都記載或認為佛教秦朝以前已進入我國。我個人認為對於記載的真實性是可信的。
二,出土文物1,天星觀二號墓出土的蓮花豆和妙音鳥。2,鄭國古墓出土的蓮花豆座。3,九連墩古墓出土的蓮花豆座。4,長沙古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貴婦人雙手合掌(有人認為是巫婆)。分析(1)蓮花是佛教在最初小乘佛教流行時代作為代表佛陀的標記,印度早期佛教遺址藍毗尼還保存有蓮花造像。而妙音鳥印度語成為迦陵頻伽早在公元前十世紀婆羅門教已有此神稱為「天」。原始佛教產生後吸收了古典神話中的神和婆羅門的「天」然後再加以改造納入佛教。因此我們得知妙音鳥造像的出現符合歷史事實。( 2 )蓮花豆和妙音鳥的造像受個人的認識和製作者的水平影響不可能一樣,同樣受中印兩國風俗文化和民族喜好的不同,同一樣的造像中國和印度有所差別是在情理之中的,就是在現在同一樣的造像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3)蓮花豆和妙音鳥同時出自一座古墓對於屬於佛教造像增強了可信度。(4)現有出土文物除新鄭蓮花豆座不在楚國外其他都出自出國古墓,而新鄭春秋戰國時正處在楚國的邊境上,而鄭國曾多次歸降過楚國。從以上四點來分析基本可以得出四座古墓出土的文物應屬佛教文物。
三,傳說,從我在網上查到的資料看我國有很多寺院都傳說是始建於春秋或戰國時期,如陝西扶風法門寺,浙江湖州棲賢寺,河南平頂山香山寺等。這些寺院的傳說固然不可全信但也值得我們詳細考察後再作結論。
從以上三點我個人認為佛教在春秋初戰國末通過商人或者其他途徑傳入到了我國並在我國民間得到認可生存,尤其在楚國更是得到了發展。但因戰亂,文化差別,信仰認識不同,統治者的不認可和當時宗教的排斥等等諸多原因造成她只能在民間艱難的生存。從春秋戰國到東漢的漫長歲月里佛教只能在民間生存而且還一直是「非法的」,一直到東漢佛緣成熟更是得到了當時皇帝的認可才得到了「准入證」。所以佛教應是在春秋戰國時已傳入我國民間,東漢漢明帝才正式「引進」佛教 !
平頂山香山寺應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
一,地理位置,從前面論證來看基本可以肯定春秋戰國時期已有佛教傳入我國民間。香山當時歸屬於楚國,出土的文物恰巧不是出在楚國就是出自離香山百里遠的鄭國。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佛教傳入中國民間後香山近水樓台佛法先得。
二,從清代以前碑文和地方誌看:香山寺現存碑文記載春秋時建寺的有1宋元符三年《大悲觀音證道史話碑》2,明正德六年《重修香山普門禪寺記》3,隆慶五年《重修香山禪林記》。地方誌記載香山寺始建於春秋的有1,明正德《汝州志》2,明萬曆《汝州志》3清道光《汝州志》。這些碑刻和地方誌都言香山寺始建於春秋。在「白馬馱經」普遍認為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始還敢直言寺院始建於春秋時對他的真實性應該思考論證不應盲目否定。
綜合春秋戰國時佛教可能已傳入我國,言香山自春秋戰國時已建有寺院或精舍是有各方面條件和證據支持的。
觀音菩薩就是楚國三公主妙善並在香山得道
證據有三
一 文獻記載,從宋以來關於觀音菩薩得道版本不一記述煩雜但記述的內容人物,情節,結局都和現存香山寺北宋太師蔡京書丹的《大悲觀音證道史話碑》記載的內容大致一樣。都是講三皇姑自幼好佛,抗婚出嫁,歷經劫難,獻手眼救父,最後終成正果,這樣一個觀音菩薩得道成佛的經過得到了歷朝歷代官,僧,民的認可。
二 碑文地方誌古籍記載,香山寺的碑刻記載觀音菩薩在香山得道的有:宋《慈壽院主重海上人靈塔志》碑,宋《大悲觀音證道史話碑》碑,宋《香山大悲成道轉》碑,金《重建汝州香山觀音禪院記》碑,明《重修香山禪林記》碑,明《欽賜香山禪院創建白衣觀音九老閣記》碑,明《重修伽藍殿記》碑,清《重修香山大悲觀音大士塔碑記記》,清《重修香山大普門禪寺碑記》,清《重修香山寺碑記》等。地方誌記載觀音菩薩在香山得道的有:明天順《大明統一名勝志》,明成化《河南通志》,明正德《汝州志》,明萬曆《汝州志》,,清道光《汝州志》,清乾隆《寶豐縣志》,清嘉靖《寶豐縣志》,清道光《寶豐縣志》。書籍有宋祖銹的《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宋正覺《雲岩大悲》,宋金盈之的《新編醉翁談錄》,元代元好問的《東梁略記,梁縣香山寺記》元《古今圖書集成》,元《增訂廣輿記》,明覺璉《妙善不招駙馬成佛無疑》,興源堂刊本《觀音濟渡本願真經》,清曼佗羅室主人的《觀音菩薩的故事》,清本《觀音菩薩頌》等等。這些資料從時間看最早為宋,從作者身份看有皇帝欽賜,有公主,有宰相,有狀元,有各級官員,有高僧。從級別看有國家的有省府縣及佛教經書和民間文人的雜記劇本等。這些年代不一,作者不一,級別不一的資料都言「香山乃妙庄之女妙善得道聖地」或言「香山乃大悲觀音菩薩證道之所」
三,佛教內部的肯定與否定。佛教提起觀音菩薩承認其是三皇姑妙善得到成佛。但對在香山得道懷疑認為應在普陀山。承認是妙庄王的女兒而不敢肯定是春秋戰國時楚國的公主。究其原因我認為1,受漢代「白馬馱經」的影響對於春秋戰國時楚國有佛教不敢肯定。2,以《南海觀音全傳》等講述觀音菩薩書籍的作者把觀音菩薩得道聖地從香山移到了浙江普陀山。3,香山不具備普陀山的天時地利人和,普陀山是名列四大名山的海天佛國而香山只是中原上的一座小山。可以說種種原因造成了人們只知普陀山而不曉香山。事實應該是:香山是觀音菩薩得道聖地,普陀山則是菩薩顯聖仙山。
綜上所述可以肯定:1,春秋戰國時已有佛教傳入楚國,2,香山寺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3,楚國三公主妙善就是在香山得道後被人們奉為大悲觀世音菩薩。

閱讀全文

與佛教發源印度為什麼在泰國分布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制裁伊朗金融靠什麼 瀏覽:786
越南中國人都在哪裡買房 瀏覽:50
義大利移民需要什麼要求 瀏覽:271
印度尼西亞想回國怎麼辦 瀏覽:94
中國1986界碑在哪裡 瀏覽:44
英國超市的牛肉如何標識 瀏覽:501
印度主要有哪些地方 瀏覽:129
伊朗蘋果是什麼意思 瀏覽:234
越南有一種榴槤奶叫什麼 瀏覽:399
義大利為什麼成為文藝復興的搖籃 瀏覽:491
如何用超輕黏土做中國神龍 瀏覽:638
印度的牛角是什麼樣子 瀏覽:118
英國人離港怎麼回事 瀏覽:306
最想嫁給中國人的是哪個國家 瀏覽:835
印度說馬拉地語是哪個地區民族 瀏覽:509
古印度為什麼不能入侵蜀國 瀏覽:28
英國買冰箱多少錢 瀏覽:642
伊朗沒被經濟制裁是怎麼樣的國家 瀏覽:816
美國和中國哪個國家防疫好 瀏覽:679
印尼坤甸菜是什麼菜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