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主要節日 主要節日有哪些
印度的節日算得上是名目繁多,有的是宗教性的,有的是紀念名人的,有的是慶祝國家的重大事件。由於印度是多宗教的國家,每個教一年都要過幾個節,所以顯得節日特別多。
印度的節日分兩大類,第一類叫「政府節假」,這是全國各政府機關都放假的節日;第二類叫「局部節假」,指的政府機關人員中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不同地區分別享受的節假。
「政府節假」有15個:1月26日,共和日,即國慶。
3月29日,霍利節,即灑紅節,印度教節日。
4月1日,耶穌受難節。
4月25日,大雄誕辰節,耆那教節日。
5月26日,佛陀誕辰節,佛教節日。
7月12日,開齋節,伊斯蘭教節日。
8月15日,獨立日。
8月31日,克里希那誕辰節,印度教節日。
9月18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節日。
10月2日,聖雄甘地誕辰。
10月14日,十勝節,印度教節日。
10月17日,穆乎蘭節,紀念穆罕默德的孫子。
11月4日,燈節,印度教節日。
11月20日,納那克祖師誕辰節,錫克教節日。
12月25日,聖誕節,基督教節日。
從上面這些節日可以看出,印度節日絕大部分是宗教性的,這對於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來說,不足為奇。
「局部節假」,也有24個之多。它們是不同宗教或同宗教在不同地區過的節,比如2月11日是濕婆節,4月21日是羅摩誕辰節,9月10日是禮拜濕婆的兒子象頭神迦內希的節,10月21日是紀念《羅摩衍那》的作者蟻垤的節……至於伊斯蘭教、佛教、耆那教、襖教等等的節日還有很多。下面介紹兩個歷史比較久遠、影響也較為重大的節日。
❷ 印度的灑紅節,為何被稱為是最「好色」的節日
印度的灑紅節又名“胡里節”、“色彩節”,相當於是印度的新年,在每年的2-3月舉行。灑紅節是源於印度的史詩《摩訶婆羅多》。在這一天,人們拋灑紅粉,這是一種用花朵製成的粉末,還會拋擲水球,迎接新的一年和春天。
灑紅節的精神所在就是捉弄和歡樂。這一天,不論是低種姓還是高種姓,人們都會盡情享受 。夜晚,人們會將用草和紙扎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灑紅節期間,人們還會喝一種白色的飲料,來祈求來年的平安健康,萬事順遂。
❸ 印度的胡里節在什麼時候,請介紹一下這個節日
每年2月底或3月初,即印度歷12月的月圓之夜,印度教的傳統大節胡里節(也叫灑紅節)就要開始了。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尋常百姓,都載歌載舞,盡情地用五彩繽紛的顏色裝扮起來,迎接春天的到來。到時候,印度人為了表示喜慶和祝福,會向人們身上潑灑五顏六色的顏料。如果不小心中招,衣服就毀了。顏色粉末弄進眼睛裡會十分難受。所以,身為外國人,胡里節那天最好別出門。
❹ 印度灑紅節是怎麼流傳下來的
一個國家的古代文明,包括宗教、習俗、藝術、文學以及歌舞,往往在傳統節日中保存得最久遠、最生動、最具有群眾基礎。印度的霍利節就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每年二三月間,印度全國都要歡慶「霍利」節,又稱「灑紅節」。到了這一天,不分男女老少,都要互潑紅水,彼此在臉上抹「朱那爾」(一種紅粉),互致祝賀,以示吉祥。
灑紅節在印歷十二月月圓之夜降臨。關於這個舉國同慶的節日,流傳著種種傳說。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這樣的:魔王希蘭亞卡西普妄自尊大,要臣民奉他為神明,頂禮膜拜。可是他的小兒子帕拉拉德執意不從,依然對大神毗濕奴一片虔誠。魔王威逼再三,兒子矢志不移。魔王便想盡辦法要殺害他,他都一一躲避了過去。最後魔王派自己的妹妹霍利卡去處死他。霍利卡懂得咒符,不怕火燒。她下令堆起一大堆木柴,叫帕拉拉德同她一起坐在木堆上,點火焚燒。可出人意料的是:不怕火的霍利卡被燒成了灰燼,而帕拉拉德由於得到毗濕奴的保佑反而安然無恙。當他從火堆里走出來時,大家向他身上潑水,並在水中摻進紅色以示喜慶。印度老百姓認為霍利卡的結局象徵著善的勝利、惡的潰敗。於是這個節日也就稱為「霍利」節,年年歡度,流傳至今。
以上只是一種反映人民願望的傳說,但印度歷史上真有一段有關灑紅節的史實:帕坦人向拉其普特人的一個王國進攻,拉其普特人損兵折將,國土淪喪,危在旦夕。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灑紅節快到了。拉其普特人王後羅帕瑪蒂心生一計,用甜言蜜語向帕坦大王寫了一封信:「希望你們對廝殺的渴望已經消退。眼下春天將逝,請帶上你的勇士們,來同拉其普特的婦女共度灑紅節吧!」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帕坦人並不知是計,竟興沖沖地來赴會了。正當帕坦人狂歡的時候,裝扮成婦女的拉其普特武士從面紗下抽出刀來,開始了一場血洗。染紅帕坦人面頰的不是「朱那爾」,而是他們自己的鮮血。
然而,現實中的灑紅節並不是史實中所反映的那樣血腥,相反,灑紅節是一個令人歡娛、多彩的節日。清晨,人們見面,不管認識不認識,不管老人還是孩子,劈頭蓋腦地互相澆潑紅水,抹紅的、綠的、黃的粉,一個個都成了大花臉。親戚朋友間還互相在額上點上吉祥點。孩子們則玩得更加盡興,他們拿著水槍互相對射。如果你在街上行走,肯定也是他們的「獵物」,紅臉關公的小朋友們會弄得你紅透濕遍。即使在公共汽車上,青年們也會澆來一桶桶「瓊漿玉液」,給你來個節日的洗禮。入夜,人們燃起篝火,載歌載舞,深夜不散,興盡方歸。
❺ 2月5日是印度什麼節日
2月5日是印度灑紅節。
在眾多節日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燈節、灑紅節和十勝節。這三大節日實際上是印度教的節日。
灑紅節
公歷2、3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大節日。此節源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大致在公歷3月份左右,它在印度的地位恐怕僅次於燈節。這個節日一過印度的天氣就變得炎熱起來,所以它是印度的春節,又稱霍利節holi,是印度最古老的節日之一,代表著色彩單調的冬天終於結束,並預示著春天土地的豐饒。關於灑紅節的來歷也有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叫希蘭亞卡西普(HIRANYAKASHIPU)的邪惡國王,強迫臣民尊他為神,而小王子普拉拉德(PRAHLAD)卻依然堅持對毗濕奴的信仰。國王為此讓他的妹妹、不怕火燒的霍利嘉(HOLIKA)抱著普拉拉德跳進火堆之中,妄圖除掉小王子。然而事與願違,霍利嘉被燒為灰燼,普拉拉德卻因為毗濕奴的保護安然無恙。百姓們為了慶祝,便向小王子身上潑撒紅顏色的。因此,人們把每年印歷12月的望日定為灑紅節。灑紅節的第二天,人們便用水和各種顏料互相潑撒、塗抹。夜晚,人們把用草和紙扎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中燒毀。印度人在灑紅節期間還要喝一種乳白色飲料,據說可保來年平安健康。灑紅節來臨時,人們不管相識與否,都可以向對方潑紅水,或是用各種顏色的粉潑撒對方,用各色顏料把對方塗成大花臉和大花袍。除了人之外,汽車也不能倖免。入夜後,人們還會播放音樂,載歌載舞。如果是在鄉村,還要點上一堆篝火,象徵燒死霍利嘉和摧毀邪惡。
燈節
印度的燈節每年在氣候宜人的10月至11月間慶祝,即印歷8月見不到月亮之後的第15天。這時候使人窒息的盛暑消退,一年中最宜人的季節就要來臨。商人們都習慣在這天更換新賬本,以求開市大吉,財源茂盛。因此,一些印度人把燈節說成是他們的新年。燈節慶祝活動長達半個月之久。在此期間,各公園、廟宇、商業中心,廣場布置得像御苑仙境一般,文藝節目也豐富多彩,引人入勝。公園內,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一隊隊頭戴金色船形帽,身穿金色閃光服裝的樂隊,盤腿坐在臨時塔起的小樓上,吹奏著悠揚的樂曲。到處是出售燈籠蠟燭、焰火鞭炮、節日禮品的攤頭。各地方風味小吃的攤販們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園內還有算命先生和巫師搭起的帳篷。各種文藝節目,如:舞蹈、騎象、玩蛇、耍狗熊和游戲,使人目不暇接。每晚定時放三次焰火,焰火綁在幾根高桿上,點燃一根,火花便穿梭放射,其他桿上的焰火也騰空而起,現出滿天瑰麗的彩花。
慶祝燈節的活動,在女財神拉克希米廟內更是熱鬧異常。這是印度德里的一座宏大的印度教廟,四面八方的印度教徒都來這里朝拜。燈節期間,廟內外人如潮,歌如海。虔誠的印度教徒們,赤足魚貫進入廟內,廟宇的前院坐落著三座殿,拉克希米·納拉因殿位於中央。信徒們向偶像雙手合十致敬,有的還匍匐膜拜,獻上鮮花和紙幣。廟內的祭司賜給信徒們「聖水」,信徒們接在手中,當即飲下或撒在頭上,以期未來諸事如意,財運亨通。院內充滿節日的氣氛,一隊隊樂師盤腿席地而坐,邊演奏邊演唱頌敬神仙的歌曲。教徒們圍著樂師和著樂曲,也低聲吟唱,表達對神的崇敬之情。
在各熱鬧的廣場上還有敘述燈節來歷的舞劇和其他精彩的文藝節目。根據公元前2世紀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記載:羅摩戰敗了十首王羅波那,返回京城時,家家戶戶都在門外點燈,歡迎他凱旋歸來。所以這天就成為燈節,一直延續至今。關於燈節,也眾說不一。有的說,這天是司掌人間財運的女神拉克希米巡行人間的日子,拉克希米女神喜歡光明,於是盼望幸福的人們便把房收拾得干凈亮堂,晚上點起燈來,其慧眼所至,財運也就伴隨而來。也有人就這天是大黑天神克里希南戰惡魔那拉卡蘇,把人們從暴政下解救出來的日子,人們為了慶祝勝利,迎接光明,於是高興地點燈、放焰火。
燈節之夜,家家戶戶的門口窗前、庭院屋頂,都亮著燈。有五光十色的彩色電燈,有絢麗多姿的花燈,有小小的蠟燭,還有別具特色的小油燈。舉目望去,燈若繁星,一直延伸到天際,構成一幅美麗動人的星海夜圖。人們在慶祝燈節的時候,喜歡放鞭炮焰火。印度的焰火種類繁多,色彩艷麗。有對空噴射的「石榴花」,還有類似我國的「雷鳴電閃」、「五彩爭艷」、「天女散花」等。入夜,大人小孩都喜氣洋洋地燃放焰火,明珠迸射,把茫茫的夜空照得通明。
十勝節 十勝節:萬眾共度歡樂夜
十勝節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重大節日。根據印度歷法,十勝節是從頞濕縛庫閣月的第一天開始,一連慶祝10天。一般是在公歷9、10月間。十勝節來源於史詩《羅摩衍那》,具有幾千年的傳統。該節日是慶祝印度教教徒心目中的英雄羅摩與十首魔王羅波那大戰10日,並最後大獲全勝,故稱「十勝節」。
❻ 2016年尼泊爾灑紅節是幾月幾號
2016年的灑紅節為3月23日,2017年為3月13日。
灑紅節,也叫「胡里節」、「色彩節」,是印度傳統節日,也是印度傳統新年(新印度歷新年於春分日)。在印度,尼泊爾,蘇利南,蓋亞那,特立尼達,英國,模里西斯和斐濟等地都是重要節日。最權威的說法是,灑紅節源於印度的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慶祝時間的長短不一,在節日期間,人們互相用拋灑花朵製成的紅粉,投擲水球。
灑紅節每年2、3月間舉行,慶祝時間的長短不一。又稱霍利節、荷麗節、胡里節。在印度,灑紅節又是印歷的新年。灑紅節原是慶祝春天,與創造和復始的行動有關,代表春分和穀物豐收。在灑紅節節期,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尋常百姓,載歌載舞,盡情地用五彩繽紛的顏色裝扮起來,迎接春天的到來。到時候,印度人為了表示喜慶和祝福,會向人們身上潑灑五顏六色的顏料。
人們認為最有權威性的說法是,灑紅節源於印度的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
傳說古代有一個國王希蘭卡亞西普生性殘暴,而他的王子普拉拉德愛護百姓,受到百姓擁護。王子對父親的專橫跋扈表示了不滿,於是父王大怒,讓其不怕火燒的公主霍利嘉抱著王子跳入大火之中,准備把王子燒死。然而事與願違,霍利嘉被燒成灰燼,普拉拉德卻因為維施努的保護安然無恙。百姓們為了慶祝,便向小王子身上潑灑紅顏色的水。灑紅節便由此而來。
傳說從前有一個暴君不允許人民信奉大神毗濕奴。他的兒子卻堅持敬奉大神。王子對父親的專橫跋扈表示了不滿,因此受到百姓擁護。於是父王大怒,暴君便指使自己的妹妹、女妖霍利卡在一個月圓之夜燒死王子。翌日清晨,當國中的百姓帶著盛水的器具趕去救人時,卻發現王子安然無恙,而霍利卡已化作灰燼。這是大神毗濕奴保佑的結果,人們便將7種顏色的水潑向王子以示慶祝。因此,人們把每年印歷12月的望日定為灑紅節。灑紅節的第二天,人們便用水和各種顏料互相潑撒、塗抹。夜晚,人們把用草和紙扎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中燒毀。印度人在灑紅節期間還要喝一種乳白色飲料,據說可保來年平安健康。在尼泊爾,慶典的開始是豎竹竿儀式。節日為期一周,人們互相拋灑紅粉,投擲水球。第八天時,人們將竹竿燒掉,節日結束。
❼ 昆明市民體驗印度「灑紅節」,這個節日有何含義
“灑紅節”這個節日的意義在於迎接春天。“灑紅節”是印度的傳統節日,源自於名為《摩訶婆羅多》的印度史詩。該史詩因覆蓋面廣而被譽為“網路全書式史詩”,它的內容包含大量英雄史詩以及傳說故事,而灑紅節這個節日便就是源自於這其中的神話傳說。
灑紅節的時間設在新印度歷的春分日這一天。以這一天為季節分界時間點,之前為冬天,之後便就是春天。所以在印度人心目中,灑紅節這個節日其實也是為了迎接春天的到來。因為每當灑紅節到來時,印度人都會互相拋灑用花製成的紅粉或者其它顏色粉末,所以灑紅節也被稱為“色彩節”。在灑紅節期間人們除了會互抹顏料或花粉以示祝福,他們還會載歌載舞地來迎接春天的到來。除此之外,灑紅節還是人們相互和解的節日。
灑紅節這個節日的時長並不統一,有些地方甚至會持續長達一個月時間。現如今拋灑顏料的灑紅節風俗也是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像中國昆明早前便也體驗了一把灑紅節互灑顏料的樂趣。
❽ 印度節日有哪些
一、灑紅節
灑紅節,也叫「胡里節」、「色彩節」,是印度傳統節日,也是印度傳統新年(新印度歷新年於春分日)。灑紅節源於印度的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在每年2、3月間舉行,慶祝時間的長短不一。
在節日期間,人們互相拋灑用花朵製成的紅粉,投擲水球,迎接春天的到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灑紅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排燈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十勝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豐收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兄妹節
❾ 印度的節日有哪些
重要節日:
1、共和國日(Republic Day):1月26日。
2、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
3、灑紅節(Holi):每年公歷3月、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春季收獲季節的作物即將開鐮收割,冬去春來之際,因此也被稱為春節。
4、燈節(Divali):在公歷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簡況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創立了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把佛教定為國教。
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形成中央集權大國,統治200多年。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
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亞侵入印度。
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
1600年英國開始入侵印度。
1757年印度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
1947年6月,英國通過「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度獨立。
1950年1月26日,印度憲法正式生效,印度成立共和國,同時仍為英聯邦成員。
以上內容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印度國家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