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是世界第幾的軟體大國,什麼被稱為印度的矽谷
印度是世界第二軟體大國,其城市班加羅爾被稱為「亞洲矽谷」。
2. 印度的IT業為什麼這么發達
據研究人士認為,印度軟體業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發展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政府扶持、英語基礎、人才培養與儲備、重視管理以及開放等。
可以說,給印度軟體業打了強心針的是印度政府的扶持,印度政府不但在減免稅、取消限制、培養技術基地等方面給予行政支援,還將IT業作為經濟騰飛的標志加以鼓勵。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就下發文件大力扶持軟體產業,推出了「零稅賦」的政策,對軟體和服務公司的銀行貸款實施「優先權」,因而引發了印度軟體產業的一場革命。到1998年7月,印度政府決定為金融風險資本設立10億盧比的基金,由「小型企業發展銀行」(SIDB)管理。同時還出台政策,規定銀行優先貸款給新創設的高科技風險公司,尤其是小型企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印度政府早期、獨具慧眼的大力扶持是印度軟體業飛速發展的導火線,曾被指責為腐敗、無能的官僚政府實際正是印度IT產業飛躍的倡導者。此外,為適應今後的發展趨勢,印度政府正在加快IT業的硬體基礎設施建設。據香港「亞洲私人資本評估」的研究報告,2001年流入印度IT業的風險投資將翻3倍,達到25億美元,印度不久就會成為吸引IT技術啟動資金最多的國家。
其次,由於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因此不僅非常容易進入歐美市場,而且培養的眾多軟體精英並不用為設計軟體時的語言障礙而為難。相反,從這一點上來看,印度軟體業擁有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再者,印度還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大多數的軟體工程師都擁有十年以上的經驗,其中不乏一些從美國回國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另外,印度許多軟體公司還讓高中生來編代碼,這些高中生往往能很好地把握軟體的整體設計。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很好地調整了人力資源的結構,因為就算是一些尖端的軟體需要一兩個軟體高手來編程,但大多數軟體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需要更多的是類似於編代碼的高中生那樣的「軟體藍領」。據悉,印度一家名為APTECH的電腦教育公司,在印度國內有1030個培訓基地,每年可培訓近100萬的電腦技術人才。類似的培訓機構為印度軟體業培養出大量的能編程的「軟體藍領」,使得印度的軟體企業形成了「項目經理→系統分析員→軟體工程師→具體程序員」這樣合理的人才結構。印度正是因為有了大量的基礎技術人才,才能在過去的10年裡後來居上。
此外,印度軟體業飛速發展還得力於印度良好的計算機教育機制,即重視計算機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教育,以培養出復合型軟體工程師——不但懂程序設計,而且懂哲學、歷史、藝術等,多學科教育的成果能拓展他們的思維,賦予他們創新的意識,而這正是優秀軟體工程師必備的條件。
目前,為在新世紀保持「軟體大國」的地位,印度政府還決定在全國教學大綱中引進IT教育,大力推動全國IT教育正規化、系統化。各地區提出了「IT面向普通人」、「通過IT消除貧窮和解放女性」、「把IT普及到任何一個偏遠角落」的口號。還在2001—2002財年預算中出台了對軟體產業15年不加稅的優惠政策。另外製定了優惠政策、完善各方面法規,為回國人員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以吸引外流人才迴流。
3. 亞洲國家的it哪個好
印度是亞洲IT大國,譽為」世界辦公室「,但只是被發達國家IT外包而已,做的是IT的底端活,就像中國被發達國家外包低端製造業一樣。核心技術和專利都掌握在歐美發達國家。韓國、台灣IT不錯,但他們真正的優勢在於電子加工,其實是做硬體,而且硬體的核心技術也在歐美國家手裡,亞洲IT技術上,綜合來講日本的IT技術,在創新、核心技術上都是佔有絕對優勢,中國IT起步晚,雖然在部分領域跟上世界先進水平,但是和日本比總體還是有不足,IT行業也很不成熟,另外IT人才中國很缺。不過中國正因為起步晚,不被傳統模式束縛,創新潛力和空間都很大,所以以後誰知道呢,純個人見解
4. 印度IT產業領先中國多少年
中國和印度軟體產業發展 只有模式不同,而不存在所謂的印度軟體產業遙遙領先中國。
1-11月,全國15個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實現軟體業務收入11985億元,佔全國比重(55%)較去年同期提高近1個百分點,同比增長29%,增速快於全國1.7個百分點。中心城市軟體產業的結構具有自身特點,「軟」的部分更為突出,一是軟體產品比重高於全國2個百分點,增速高3.6個百分點;二是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增長更為突出,收入增速分別達29%和41.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5.6和7.6個百分點;三是IC設計和嵌入式系統軟體比重分別低於全國2和1個百分點,增速低19.2和8.9個百分點。
1-11月軟體產業主要經濟指標:
軟體業務收入:219275529萬元,增長27.3%,約合3472.46億美元;
軟體產品收入:72026628萬元,增長23.8%,約合1140.62億美元;
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收入:44129873萬元,增長22.7%,約合698.84億美元;
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收入:22876305萬元,增長23.4%,約合362.27億美元;
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收入:37884160萬元,增長34.3%,約合599.94億美元;
嵌入式系統軟體收入:35576178萬元,增長35.5%,約合563.39億美元;
印度軟體和服務業企業協會(NASSCOM)近日發布報告稱,財年即將結束,印度IT-BPO總收入已達約1000億美元;其中出口(包括硬體)691億美元,同比增長16%;國內市場IT-BPO(包括硬體)收入317億美元,同比增長9%;軟體產品出口收入15億美元,增長13%;國內軟體產品收入1800億盧比,增長13%;直接僱用約250萬人,成為印度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經濟部門。
總收入:1000億美元,增長
出口收入:691億美元,增長16%;
國內收入:317億美元,增長9%;
軟體產品出口收入:15億美元,增長13%;
國內軟體產品收入:1800億盧比,增長13%;
IT服務出口收入:400億美元,增長19%;
BPO出口收入:160億美元,增長12.2%;就業人口87.6萬人。
5. 印度號稱世界第二大IT大國
印度軟體產業
2001年印度軟體產業產值達83億美元,其中出口創匯62億美元。印度超億美元產值的軟體企業有13家,其中出口超億美元的有12家。《財富》排名世界前1000家企業中有1/5以上從印度訂購所需軟體。印度軟體產值已佔GDP的2%,占其總出口額的14%。近10年印度軟體業平均年增長率高達42%。印度政府提出到2008年信息產業產值實現870億美元的目標
現在知道為什麼印度號稱世界第二大IT大國了吧
6. 都說印度IT產業很厲害,那麼他們到底開發出了什麼軟體呢
印度是做軟體開發外包業務的,都是攬的歐美國家的企業的外包生意,自己沒有署名,不是印度國家的企業,所以你不知道。印度還出口軟體人才,比如矽谷很多CEO和高級軟體工程師都是印度人,舉例微軟的CEO就是個印度人。
7. 印度計算機軟體主要生產基地位於南部的哪
班加羅爾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納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5大城市,人口約650萬人。印度在1947年獨立以後,班加羅爾發展成重工業的中心。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羅爾的成功建立使其成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俗稱「印度矽谷」。
印度35%的IT人才都在班加羅爾打拚,他們創造的收入在印度GDP中占據了很大比重.微軟、惠普、3M、Infosys等世界知名企業都在這里設立了辦事處.除此之外,生物科技也是它的一個拳頭產品.
迄今為止,在印度「矽谷」創立的高科技企業達到4500家,其中1000多家有外資參與。班加羅爾已成為全球第5大信息科技中心,被IT業內人士認為已經具備了向美國矽谷挑戰的實力。這里不僅有印度知名的因弗塞思公司,還創造了「印度的比爾·蓋茨」——該國首富普雷吉姆。
全球有5000家軟體開發公司,對其評級的CMM(CapabilityMaturityModel)分為1至5等,5等為最高。目前全世界大約有75家資質為5等的軟體研發企業,其中有45個在印度,而這其中又有將近30個在班加羅爾。
8. 印度IT真的很強
印度IT真的很強。 中國和印度都是亞洲的大國,從地理位置上看是領土緊挨著。就是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兩個國家在過去的將近20年的迅速發展成長過程中,都在向著西方經濟的發展進行學習。當各自的IT產業都與美國「矽谷」緊密相連的時候,對西方的了解遠遠高於兩國互相的了解。基本上在一段時間,很多人對印度的了解也只是限於那幾部引進中國的電影印象,似乎把印度和高科技IT都無法聯系起來。 然而,當世界的經濟腳步都在往前邁步的時候,印度也借著IT的風潮迅速發展起來。通過這些年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印度的軟體產業、IT教育等都已經處在世界的前列。 國家的綜合國力,地理位置、國民素質,印度都與我國有相似之處,在學習西方IT發展模式的同時,印度IT產業的發展更應該讓我們在經歷了IT風暴般地發展之後,認識和解決一些遺留下來的問題。
9. 印度的IT業
印度軟體業也就那沒回事,沒什麼神秘的,不過人家得環境相當於,一個健壯青年人,國內的軟體環境還處於,兒童階段。印度的IT業所謂發達,無非是是指他的外包產業,這種產業就是給人當藍領,不過他們主要的客戶是歐美,所以接觸的東西,比國內做日本要多些,而且這邊做.net相當多,而且因為日積月累,印度軟體經驗已經打到很不錯的層次了,很多公司已經開始借用軟體服務積累的成本大量開展其他義務了,而且在印度到處可見招聘10年,20年開發經驗的,人員,而且從業人員待遇好,我認識個印度人在oracle,工資換成人民幣一個月5000,每天早上11點出門上班,下午3點多就回來了,業務很忙的時候也就是到5,6點。而且印度公司是24小時運營的。不過做外包的公司還是比較辛苦。最關鍵的是印度人對技術人員不排擠,在印度軟體工程師,搞技術的地位很高。這點是印度軟體行業能夠做長的關鍵之一。
印度也很幸運,這次經濟危機沒怎麼影響印度的業務。
不過印度也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創新問題,現在印度只給別人打工,自己的產品很少,這已經成為印度軟體業一個巨大的瓶頸了。
而且由於國情關系,在印度開公司簡單,做大很難,很難,各種隱性成本,和國家政策導致的原因。很多公司還停留在小規模,其他工業也是這樣,所以軟體普及很難,國內市場很低迷,政府又沒錢,所以現在依賴外國的業務比較大。整個國家的產業鏈不健全,所以就阻礙了,軟體業的發展。這點就不如中國了,比如中國某個城市公安局監控系統就要花幾千萬。印度公立銀行的條件還不如國內10年前的。
不過論規模,國內的企業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印度第3大軟體公司wipro現在已經有126490員工截止到2011年6月,最大的TCS已經達到200000人啦!!!就營業額來說wipro在2011第一季度是1.4bn,14億美元一個季度。
wipro已經有很多其他業務了,比如基建、照明,TCS所屬的Tata集團跟不用說,印度到處都是tata產品,從汽車到礦泉水。
這些東西都是外包產業所帶來的收入,真正自主研發,類似騰訊,網路、淘寶這樣的企業還是很少。這些行業在印度還是被谷歌,雅虎,ebay所壟斷。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Wipro
Infosys
HCL Technologies
這幾個就是印度比較大軟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