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印度的什麼地方
降水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齊!
在南亞孟加拉灣北岸的恆河下游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下游,即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國一帶,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區之一。這里由於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風帶來大量的水汽,造成6~9月的顯著多雨時期。乞拉朋齊位於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側喀西山地的南坡海拔1,313米處。喀西山地東西走向,長約250公里,高約1,500米,東端與緬甸西部南北向的那加山和阿拉干山相接,形成一個寬廣的向南敞開的漏斗狀谷地。暖濕的西南季風湧入這個谷地時,被迫抬升,造成驚人的雨量,年平均降水量達到10,935毫米。據記載,在1861年曾達到20,447毫米,被稱為世界的「雨極」或「濕極」。乞拉朋齊離孟加拉灣約300公里,其間是一個地勢較為低下的陸地,雨季時這里因河水潰決,實際上已變為一片湖澤。由於洪水較暖,西南氣流在到達乞拉朋齊之前,先吹拂於積水低地之上,因之飽含了大量的水汽,使乞拉朋齊降水猛增。
降水最少的地方:阿諾卡馬沙漠
世界年降水量最少的地點 里卡(0.5毫米/年平均) 南美洲(智利)
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是位於南美洲智利北部的阿諾卡馬沙漠。到1971年為止,那裡已有400年沒有下一場雨。
(上網搜了一下,各種答案都有,我還是覺得傳統意義上的答案是最准確的。要是有什麼不明白的,您可以上網路搜下)
B. 印度降水主要集中在哪裡(如西南部這樣回答哦)主要原因是
東部多西部少。東北部最多,可達10000多毫米,西北部最少。
由印度的氣候和地形因素共同決定的。印度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干濕季明顯。西南季風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球自轉偏向力偏轉而成。風力強大時極易造成熱帶風暴和洪澇。印度半島的降水量東西差異很大,基本由東向西遞減。東高止山和西高止山的瀕海一側和北部山地多為地形雨,印度的乞拉朋齊成為世界上降水量最豐富在地區之一。
德干高原西側是西南季風的迎風坡,西側地處地勢較高的西高止山迎風坡多地形雨,故降水豐富。
C. 印度半島的降水集中分布在哪
南亞大部分地區位於赤道以北和北緯30°以南,除馬爾地夫群島和斯里蘭卡島南部接近赤道,屬熱帶雨林氣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季風氣候的形成,與冬夏海陸之間的熱力差異、行星風帶的季節位移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關系.根據季風的進退,一年之中可分涼、熱、雨三季.12~2月,從大陸吹向海洋的東北季風帶來晴朗、乾燥、涼爽的天氣,為涼季.在涼季里氣溫日較差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氣旋雨,半島東岸也有較多的降水.5月,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北移,氣溫迅速增高,氣候炎熱乾燥,稱為熱季.德干高原中部氣溫達到35℃,塔爾沙漠的絕對最高溫度曾達50℃以上,有時出現沙暴.9月,由於南亞地區的持續高溫,在印度西北部產生熱低壓,強烈地吸引著由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來的西南季風,從而使西南季風的勢力進一步加強.西南季風經過遼闊溫暖的熱帶海洋,飽含水汽,給南亞大部分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於雨季.雨季來臨的時間,半島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風的晚來早退是南亞雨量變率大的一個主要原因.10~11月為雨季末期,氣溫開始逐漸降低,北部一帶的氣壓也逐漸增高,這樣海陸間的氣壓梯度也逐漸變弱,因此西南季風開始退縮,降水隨之減少,很快轉入涼季.
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佔有廣大面積,其分布與降水量有密切關系.西高止山西側,東部喜馬拉雅山的南側和阿薩姆地區以及斯里蘭卡島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為熱帶雨林區;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為1,000~2,000毫米,樹木為了減少熱季的蒸發,形成乾季落葉;德干高原內部和印度半島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間,多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爾沙漠及其周圍,雨量很少,為荒漠和半荒漠,僅生長稀疏草本植物和多刺灌木。
D. 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什麼地方
乞拉朋齊(Cherrapunji)位於印度東北部梅加拉亞邦(Meghalaya),坐落在布拉馬普特拉河(the Brahmaputra)南側東西走向的卡西山地(the Khasi Hills)南坡的一袋形山坳中,海拔1313米。緯度為北緯25.3 度, 經度為東經91.7 度。1860年8月—1861年7月一年裡下了20447毫米的雨量,奪得了世界「雨極」的稱號,5~9月雨季中月平均降雨日數為25~28天,均居世界首位。
E. 南亞的哪裡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區之一,試分析其成為世界雨極的原因
印度東北部乞拉朋齊為什麼能下這么多的雨呢?這是因為印度洋是世界最潮濕的地區,那裡是濕空氣的「倉庫」,當著名的西南季風從孟加拉灣吹向青藏高原時,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不讓它越過,濕潤空氣被逼發生上升運動,凝結成大量雨滴,瓢潑般地降落在乞拉朋齊,使它成為世界「雨極」。
F. 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哪裡它在哪一個國家呢
我們所生活的自然地理環境包括五大要素,分別是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其中地形和氣候是兩大決定性的自然要素,它們會影響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氣候又是由氣溫、降水、光照等要素來組成的。在分析一個地區的降水特徵時,我們主要從年降水量和降水季節變化兩個角度來入手。
世界雨極「乞拉朋齊」
造成阿塔卡馬沙漠年降水不足1毫米的原因還有「洋流」的影響,一般來說暖流流經,沿岸地區增加降水;寒流流經,沿岸地區減少降水。阿塔卡馬沙漠附近的太平洋海域中存在著強大的秘魯寒流,降溫減濕作用顯著。
G. 印度金奈市冬天下雨多還是夏天下雨多原因是什麼
印度金奈市冬天下雨多的原因:
金奈市位於德干高原的東部沿海地帶,冬天,地處東北季風的迎風坡,東北季風從海洋吹來帶來大量水汽,且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金奈市夏季降水少的原因:
金奈市夏季位於西南季風的背風坡,降水少。
H. 印度降水最多的城市是哪裡
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
1861年,位於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梅加拉亞邦的乞拉朋齊,一年裡雨量達到了20447毫米,奪得了世界「雨極」的稱號.以後來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記錄,都遠遠落後於乞拉朋齊,可望而不可及!時隔99年以後,就是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齊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績,打破了它自己的記錄,蟬聯了世界「雨極」的榮譽.26461.2毫米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它比台灣省火燒寮於1912年創造的我國「雨極」記錄8408.0毫米多18053.2毫米,比北京42年的總降水量還多.
I. 印度東北部的______,因降水特別多,被稱為世界「雨極」,原因是:它位於(喜馬拉雅山地)______坡,多__
人們迄今所記錄到的年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東經91°50′,北緯25°2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818毫米.人們形象地稱它們為地球的「雨極」.乞拉朋齊還是多項暴雨記錄的保持者.它位於喜馬拉雅山地的迎風坡,多地形雨.在1860年8月至1861年7月的1年中,乞拉朋齊雨量高達26460毫米,也就是說,如果不流走,不蒸發,不滲漏,平地水深可達26米多.其中,1861年7月1個月,其降雨量就有9300毫米,世界其他地方的暴雨,與之相比都黯然失色.
故答案為:乞拉朋齊;迎風;地形雨.
J. 印度東部平原和沿海地區降水多不多
很多的。印度東部和沿海,是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面臨來自印度洋的東南風,攜帶大量暖濕氣流而來。在印度獨特的「喜馬拉雅山腳下」還隨著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所以降雨量非常恐怖。形成了著名的雨極:乞拉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