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個國家是世界第一位的荔枝生產國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荔枝的栽培總面積大約80萬公頃,每年的總產量150萬~200萬噸。亞洲、美洲、中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共有30個以上國家有荔枝分布。亞洲是世界荔枝生產中心,佔世界荔枝栽培面積和產量的95%以上。荔枝的主產國主要集中在亞洲,包括中國、印度、泰國、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尼泊爾,還有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2000年,中國荔枝栽培面積佔世界總面積的80%以上,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50%以上,是世界第一位的荔枝生產國;印度是世界第二大荔枝生產國,雖然栽培面積不足世界總面積的8%,但產量卻超過世界總產量的20%。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的國家是印度和尼泊爾,平均單產7.7噸/公頃,中國4.5噸/公頃。
❷ 荔枝的全面介紹
水果
荔枝剝皮前後,和中間果實的樣子荔枝(學名 Litchi chinensis)是中國南部出產的一種熱帶水果。果子是像葡萄一樣一串一串掛在樹上,一般是一寸左右的圓球形狀,外邊是薄薄的紅色硬殼,裡麵包著白嫩透明的果肉,中心是深棕色的核。荔枝是華南的重要水果農作物,每年產量超過一百萬噸。
歷史
中國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離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國南部的野生森林。公元三世紀時張勃著的《吳錄》有 "蒼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種之" 的記載。蒼梧便在今日的廣西境內。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樹。又《西京雜記》所載,公元前二世紀漢朝劉邦稱帝時,南海尉趙佗以荔枝進奉。公元一世紀的《民物志》,三世紀的《廣志》中,荔枝都是作為嶺南物產登錄。由此可見,荔枝在中國南部的裁種和生產已有二千年的歷史。
在今日的中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四川,雲南及台灣都有種植荔枝,大約是從北緯18度至北緯28度都有。中國以外很多國家亦有種植,近者東南亞大部份國家如越南,泰國等都有荔枝出產,遠者地球另一方的美國佛羅里達州及加利福尼亞,及澳洲的昆士蘭亦有引入荔枝裁種。
保存
未經保存處理的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荔枝的保鮮相對較為困難。傳聞唐代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從嶺南(亦有說是四川)把荔枝送到長安,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樹砍掉然後以快騎驛送。現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選易於保存的品種,以低溫高濕(攝氏二至四度,濕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氣調,降低氧氣比例以減慢氧化;或配合葯物來殺菌防腐。
新鮮的荔枝每年五開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當造的時節。產地附近的城市經常可以買到剛剛摘下來的新鮮荔枝。至於離產地較遠的地方,便只可以買到冰凍過的。荔枝罐頭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殼去核,泡在淡糖水裡。味道和新鮮的差的很遠,經常用來作冷飲或甜點。
種類
荔枝有多個品種,當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種,亦是鮮食之選;掛綠更是珍貴難求的品種。「羅崗桂味」,「筆村糯米糍」及「增城桂綠」有「荔枝三傑」之稱。
掛綠:因外殼四分微綠六分紅,每個都有一圈綠線而名。據《廣東新語》說,掛綠「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當中增城掛綠歷來都是皇帝的貢品。據聞乾隆年間,增城人因為不堪每年納貢之擾,把百棵掛綠砍掉,只存一棵母樹現仍存在增城荔枝鎮掛綠園,稱」西圓掛綠」。西圓掛綠每年仍有結果,2001年便有一顆西圓掛綠荔枝,在拍賣會中創下」最貴水果」的世界紀錄。
桂味:特點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淺紅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發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一種叫」鴨頭綠」,有墨綠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種。
糯米糍:特點是肉厚,多汁,濃甜如蜜。果皮鮮紅,皮薄,皮上裂片無峰尖。核小,更有退化成無核的。
其他常見的主要荔枝品種還有:
三月紅:是最早熟的品種,每年五月左右就會上市。
妃子笑:較早熟的品種,皮淡紅。傳說當年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
懷枝:傳聞古時有尚書路過嶺南,把鄉親送的荔枝入懷中,故名。
黑葉
白糖罌
白臘
玉荷包:結果碩大,肉厚核小。
營養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達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可達70毫克,此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磷、鈣、鐵等成分。
不過荔枝火氣很大,有些人吃多了會爛嘴巴或流鼻血。廣東人有一句話,「一隻荔枝三把火」。本身火氣大的人吃了十來個就會有反應。民間流行的解決方法是喝適量的淡鹽水或蜜糖水。
文學上的荔枝
荔枝常見於文學作品之中。
晚唐詩人杜牧《過華清宮三絕》詩有:「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是唐明皇為搏楊貴妃紅顏一笑,不惜勞師動眾,千里送荔枝的事。
唐·白居易《荔枝圖序》:「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蘇東坡在宋哲宗紹聖年間被貶嶺南,在紹聖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後多次在他詩詞內提到荔枝,當中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為著名,亦足見他對荔枝的喜愛。
宋·宋徽宗趙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閩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絳苞初結水晶丸。酒酣國艷非朱粉,風泛天香轉蕙蘭。何必紅塵飛一騎,芬芳數本座中看。」
明·徐勃《詠荔枝膜》:「曾向忠州畫里描,胭脂淡掃醉容消。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
明·文徵明《新荔篇》:
「常熟顧氏自閩中移荔枝數本,經歲遂活。石田使折枝驗之,翠葉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閩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賦。
錦苞紫膜白雪膚,海南生荔天下無。
鹽蒸蜜漬失真性,平生所見唯萎枯。
相傳尤物不離土,畏冷那得來三吳。
顧家傳來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遠人無憑未敢信,持問閩士咸驚呼。
還聞累累生數子,絳綃裹玉分明是。
未論香色果如何,只說形模已珍美。
千載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饞夫齒。
白圖蔡譜漫誇張,文飾寧如親目視。
飽啖只於鄉里足,鮮嘗漸去京師邇。
不須更作嶺南人,只恐又無天下痏。
朝來自訝還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雖雲遠附商船達,不謂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無近遠,故應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佔地氣遷,造化竟為人事奪。
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櫱。
由來沃衍說吾鄉,異品珍嘗曾不乏。
不緣此物便增重,無乃人心貴希闊。
福山楊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東南。
風情氣味不相下,稱絕今兼荔枝三。」
❸ 荔枝盛產與哪裡
主要產地
國家林業局正式命名的「中國荔枝之鄉」落戶廣東省惠來縣且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中國南方盛產荔枝,很多南方城市,不管荔枝產量多少,都自稱「中國荔枝之鄉」,一般描述當地荔枝僅僅用「被譽為」、「素有」等以偏概全的字眼,擾亂視聽,嚴重影響了荔枝市場的秩序。
為此,國家林業局正式命名廣東省惠來縣(隸屬揭陽市)為中國荔枝之鄉
惠來縣是粵東最大的荔枝生產區,種植荔枝歷史悠久,相傳在唐朝時代就已有荔枝落戶,如今在葵潭鎮千秋鎮村還保留著上千年樹齡的荔枝,依然葉繁枝茂。現在,全縣荔枝種植面積已增至21萬畝,佔全縣經濟林總面積52.1%,品種主要有三月紅、水東、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淮枝等,良種率達87%。
如今,全縣荔枝種植面積已達21萬畝,佔全縣經濟林總面積52.1%;主要品種有三月紅、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淮枝等,良種率達87%。近年來,該縣發揮資源優勢,按照基地化、產業化和專業化的要求,突出品牌發展戰略,邁向規模化、集約化,形成了「一帶二系三基地」10萬畝優質荔枝生產基地,創辦了荔枝種植專業村120個、果園350個、100畝以上基地1500個,建立了「農戶+公司」的經營模式,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緊密相連的產業體系不斷完善,荔枝生產成為全縣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去年,惠來荔枝實現了當天採摘當天直銷香港,還遠渡重洋出口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真正世界意義上的中國荔枝之鄉。
對於其他地方自稱的所謂荔枝之鄉,惠來縣人民一直抱有寬容的態度,認為只要能讓人們吃上好吃的荔枝,產地在哪裡都無關緊要。這與潮汕地區人民一貫擁有的大度相輔相成。
-------------------------------
其他荔枝產地: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鎮隆鎮有「荔枝之鄉」之稱。出產的桂味和糯米糍特別美味鮮甜。
廣東省茂名地區是全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世界最大的荔枝生產基地,全市水果種植面積達430多萬畝,其中荔枝面積176.57萬畝,是世界第二大荔枝生產國印度的荔枝面積(84.3萬畝)的兩倍多,約等於中國以外世界各國荔枝面積的總和,荔枝年總產量佔全國25%,佔全球20%。
高州全市水果種植面積達11.5萬公頃,總產量80萬噸,產值25億多元。1994年,國家統計局、中國農村評價中心評定高州為「中國100個水果總產量最高縣(市)」排行第一位。全國首批特產之鄉命名小組也同年評定高州為「中國龍眼、荔枝、香蕉特產之鄉」,享有「全國水果第一縣(市)」的聲譽。
高州種植荔枝的歷史悠久,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唐朝,高州荔枝已成為朝廷貢品,高州根子鎮柏橋村有一個老荔枝園叫貢園,唐朝進貢給楊貴妃的荔枝就出自該園。
除了高州貢園外,茂名地區還有不少上百年的荔枝林,而且不少的村莊自古以來就以「荔枝」命名,如化州合江的荔枝垌村,化州中垌的荔枝根村和荔枝塘村,化州林塵的荔枝埒村,信宜鎮隆的荔枝村和新堡的荔枝垌村,高州分界的荔枝山村和長坡的荔枝坡村,電白林頭的荔枝山村等。
雷嶺鎮素有「荔枝之鄉」的美譽,種植荔枝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年平均氣溫21.8。C,冬季絕對低溫在5。C左右,平均霜日少於5天,年均日照2000—2200小時,年降雨量1800—2100毫米,雨量充沛,水質優良,沒有污染廠礦,無水質和土壤污染;土壤屬花崗發育砂壤土,含多種礦物質,有機質3%以上。所產荔枝果實色澤鮮紅。糖分含量高,肉脆香味濃,品質極佳,是汕頭市內最有名荔枝產區,深受上海、北京、天津等各地客商的青睞,香港、澳門等海外僑胞也推崇備至。
雷嶺鎮在發展荔枝產業中,主要是依靠科技進步,注重科學管理,加大對荔枝生產技術、資金、科研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1998年成立雷嶺鎮荔枝技術協會,設立潮南區荔園農業技術服務公司。協會聘請省荔枝技術協會,設立潮南區荔園農業技術服務公司。協會聘請省荔枝研究會會長、華南農業大學倪耀源教授為技術顧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標准,《無公害食品》荔枝NY5104—2002標准要求,制訂了《荔枝栽培技術標准》。2003年經廣東省農業廳評價核准,雷嶺鎮2.3萬畝荔枝產品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國家農業行業標准,頒發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證書。
❹ 我們現在荔枝產量那麼高,因何還要向越南進口
炎炎夏日,水果自然成為了人們享受清甜的主要選擇。因為夏日充足的光照,植物都會在這段時間迅速生長,積累糖分。因此夏天的時候會有著大量的新鮮水果上市,就比如芒果,火龍果和西瓜都會迅猛占據市場。同樣大量上市的還有我們今天要介紹但這個主角,它就是“荔枝”。
口味不同
最後一點這就是口味了,荔枝雖然看起來很相似,但其實口感卻有千百不同。各個地方培育出來的荔枝就有著數百種的荔枝品種,自然而然追求口味的不同,很多人喜歡吃越南荔枝了。因此這些原因下,中國也就需要向越南進口大量的荔枝。
❺ 世界荔枝、龍眼產地和產量情況如何
首先要問一下你是那裡人? 因為荔枝及龍眼會因種植地方氣候條件不同, 其成熟期也會不同, 所謂賤價傷農,如果你所種植地區的成熟時間跟別人一樣, 那價格一定不好,因為市場量大, 除非你有保鮮的方法反季節銷售. 荔枝及龍眼都是用人工採摘, 如果市場價不好, 請人採摘有時不夠成本. 一般種植都是山坡地, 龍眼比較好照顧,一年施一次肥就可以. 荔枝比較麻煩,果實剛結果時要噴灑農葯, 至採收期間要噴灑多次. 另外, 荔枝及龍眼不是每年都豐收, 同一棵樹今年產量高而到明年就不結果了. 產量無法估算,樹木大小, 天氣條件. 最後給你一個忠告. 如果你家有大片山坡地種一種還可以,反正地閑置也是浪費, 但真正想靠種荔枝龍眼發財, 說實在的, 有時比出去打工都不如.
❻ 荔枝的產量和哪些因素有關
現在水果真的是種類越來越多的,而荔枝葉一直受到大眾的喜愛,荔枝又甜又多汁,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有一位楊貴妃就特別喜歡荔枝。
總結來說,種植荔枝最關鍵的就是土壤,然後就是勤加管理,另外就是病蟲的防治。
當然種植荔枝,如果荔枝結果的時候遇到了冰暴或者是雷雨大風,這樣的天氣,也是會給荔枝帶來一定影響的,這是極其影響產量的。
種植得當的話,一顆荔枝樹的產量也是非常高的,特別是海瀾這樣的地方特別適合種植荔枝,其實海瀾這樣的氣候不僅適合種植花草,對於這些水果來說也是一個特別優質的地區。
咱們在選擇荔枝的地方的時候,最好是選擇離水源比較近的地方,因為荔枝隨時都是需要給它們澆水的。
❼ 荔枝產量最多的地方是哪裡要說出具體地點,說出哪個城市、縣之類的,答案要權威。
原產中國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廣東、廣西、福建、四川、台灣、雲南等地方,尤以廣東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亞洲東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有引種的記錄。緯度分布范圍從北緯18°至北緯28°。中國以外很多國家亦有種植,10世紀前後荔枝傳入印度。17世紀傳入越南、馬來西亞半島和緬甸等許多國家。引入荔枝栽種的國家有美國佛羅里達州及加利福尼亞、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印度、南非、馬達加斯加、以色列和墨西哥等。荔枝是在中國南部有悠久栽培歷史的著名果樹,一般公認其原產地在中國南部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先後在海南和雲南人跡罕至的熱帶森林中先後找到了野生荔枝,為上述結論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國家林業局正式命名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為中國荔枝之鄉,且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惠來縣是粵東最大的荔枝生產區,種植荔枝歷史悠久,相傳在唐朝時代就已有荔枝落戶,在葵潭鎮千秋鎮村還保留著上千年樹齡的荔枝,依然葉繁枝茂。
廣西桂平市麻垌鎮的麻垌荔枝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80年代初期,中國外交部曾指定采購麻垌荔枝送朝鮮金日成首相。1994年被全國首屆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宣傳活動組委會授予「中國荔枝之鄉」稱號。200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首次確認該鎮創辦了5.1萬畝無公害荔枝生產管理基地。2004年,廣西出入境檢疫局認定該鎮為荔枝生產出口基地。
茂名地區高州市種植荔枝的歷史悠久,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唐朝,高州荔枝已成為朝廷貢品,高州根子鎮柏橋村有一個老荔枝園叫貢園,唐朝進貢給楊貴妃的荔枝就出自該園。除了高州貢園外,茂名地區還有不少上百年的荔枝林,而且不少的村莊自古以來就以「荔枝」命名,如瀘州市合江的荔枝覺悟村,中垌的荔枝根村和荔枝塘村,林塵的荔枝埒村,信宜鎮隆的荔枝村和新堡的荔枝垌村,高州市分界的荔枝山村和長坡的荔枝坡村,電白林頭的荔枝山村等。
汕頭市雷嶺鎮素有「荔枝之鄉」的美譽。1998年成立雷嶺鎮荔枝技術協會,設立潮南區荔園農業技術服務公司。2003年,經廣東省農業廳評價核准,雷嶺鎮2.3萬畝荔枝產品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國家農業行業標准,頒發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證書。
東莞市是廣東其中的荔枝之鄉,其中以大嶺山楊屋荔枝為主。1992年,在中國首屆農業博覽會上,大嶺山送展的楊屋糯米糍荔枝被化驗鑒定為:首屆農業博覽會的金質獎。之後,在世界各地均獲得不同的獎牌。1997年,大嶺山楊屋的「糯米糍」、「桂味」、「青甜」三個品種均被認定為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的名優品種。1999年,大嶺山憑著楊屋荔枝生態農場的「糯米糍」品種,被中國(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認定為名牌產品。2000年,大嶺山再次以楊屋荔枝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東莞著名特產」商標證書。2004年,在大嶺山組建了兩個省級無公害荔枝生產基地(楊屋、連平計嶺)為市荔枝標准化生產示範基地,楊屋荔枝生態農場是廣東最早一個被評為省級無公害荔枝生產基地。如果從產量上看,世界荔枝看中國,中國荔枝看茂名。而從質量和口感上,世界荔枝看中國,中國荔枝看楊屋。每年,國家及海外一些重要官員及富豪,專門派人從楊屋荔枝生態農場采購荔枝空運回去,被稱為貢品。
廣東是中國荔枝最著名的產地,而在廣東的荔枝產地中,最不得不提的就是從化。從化的荔枝品種有黑葉、懷枝、糯米糍、桂味、妃子笑、馬貴等。其中錢崗的糯米糍已頒發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證書。而桂味,則是在從化最受歡迎的荔枝。在2002年,出口到英國倫敦的從化妃子笑,被在巡視唐人街的倫敦市長品嘗到,還贊不絕口呢!
❽ 荔枝簡介
荔枝簡介
Litchi chinensis、Lychee荔枝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實,原產於我國南部,以廣東、廣西、福建、四川、台灣、雲南等地栽培最多。每年6~7月間果實成熟時採收,剝去外殼,取假種皮(荔枝肉)鮮用或乾燥後備用。
果實心臟形或球形,果皮具多數鱗斑狀突起,呈鮮紅、紫紅、青綠或青白色,假種皮新鮮時呈半透明凝脂狀,多汁,味甘甜。
荔枝含有豐富的糖分、蛋白質、多種維生素、脂肪、檸檬酸、果膠以及磷、鐵等,是對人體有益的水果。
[編輯本段]主要產地
廣東省茂名地區是全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世界最大的荔枝生產基地,全市水果種植面積達430多萬畝,其中荔枝面積176.57萬畝,是世界第二大荔枝生產國印度的荔枝面積(84.3萬畝)的兩倍多,約等於中國以外世界各國荔枝面積的總和,荔枝年總產量佔全國25%,佔全球20%。
茂名種植荔枝的歷史悠久,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唐朝,茂名荔枝已成為朝廷貢品,高州根子鎮柏橋村有一個老荔枝園叫貢園,唐朝進貢給楊貴妃的荔枝就出自該園。除了貢園外,茂名地區還有不少上百年的荔枝林,而且不少的村莊自古以來就以「荔枝」命名,如化州合江的荔枝垌村,化州中垌的荔枝根村和荔枝塘村,化州林塵的荔枝埒村,信宜鎮隆的荔枝村和新堡的荔枝垌村,高州分界的荔枝山村和長坡的荔枝坡村,電白林頭的荔枝山村等。
雷嶺鎮素有「荔枝之鄉」的美譽,種植荔枝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年平均氣溫21.8。C,冬季絕對低溫在5。C左右,平均霜日少於5天,年均日照2000—2200小時,年降雨量1800—2100毫米,雨量充沛,水質優良,沒有污染廠礦,無水質和土壤污染;土壤屬花崗發育砂壤土,含多種礦物質,有機質3%以上。所產荔枝果實色澤鮮紅。糖分含量高,肉脆香味濃,品質極佳,是汕頭市內最有名荔枝產區,深受上海、北京、天津等各地客商的青眯,香港、澳門等海外僑胞也推崇備至。
雷嶺鎮在發展荔枝產業中,主要是依靠科技進步,注重科學管理,加大對荔枝生產技術、資金、科研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1998年成立雷嶺鎮荔枝技術協會,設立潮南區荔園農業技術服務公司。協會聘請省荔枝技術協會,設立潮南區荔園農業技術服務公司。協會聘請省荔枝研究會會長、華南農業大學倪耀源教授為技術顧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標准,《無公害食品》荔枝NY5104—2002標准要求,制訂了《荔枝栽培技術標准》。2003年經廣東省農業廳評價核准,雷嶺鎮2.3萬畝荔枝產品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國家農業行業標准,頒發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證書。
[編輯本段]所含營養
1. 荔枝所含豐富的糖分具有補充能量,增加營養的作用,研究證明,荔枝對大腦組織有補養作用,能明顯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2. 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3. 荔枝有消腫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
4. 荔枝擁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促進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防止雀斑的發生,令皮膚更加光滑。
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
果肉具有補脾益肝、理氣補血、溫中止痛、補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氣、散結、止痛的功效;
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慾之功效。
每100克荔枝所含營養素如下
熱量 (70.00千卡) ·蛋白質 (0.90克) ·脂肪 (0.20克) ·碳水化合物 (16.60克) ·膳食纖維 (0.50克) ·維生素A (2.00微克) ·胡蘿卜素 (10.00微克) ·硫胺素 (0.10毫克) ·核黃素 (0.04毫克) ·尼克酸 (1.10毫克) ·維生素C (41.00毫克) ·鈣 (2.00毫克) ·磷 (24.00毫克) ·鈉 (1.70毫克) ·鎂 (12.00毫克) ·鐵 (0.40毫克) ·鋅 (0.17毫克) ·硒 (0.14微克) ·銅 (0.16毫克) ·錳 (0.09毫克) ·鉀 (151.00毫克)
[編輯本段]荔枝的品種及其特點
全世界的荔枝品種約有200多個,其中還包括一些同物異名的品種。 此外,在有用實生繁殖的荔枝產區,存在豐富的種質資源。 經過初步整理,我國荔枝品種品系有140個以上。其中廣東有70多 個品種品系,商品性生產的品種近27個,包括糯米檄、桂味、懷枝、三 月紅、白糖嬰、白臘、犀角子、妃子笑、黑葉、狀元紅、蛀核荔、青皮 甜、增城掛綠、雪懷子、鑒江紅糯和掛紅等品種。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商品品種除懷枝、香荔、大造、鳥葉外尚有糯米 橄、尚書懷、糖駁、雞咀荔、江口荔、尖葉荔枝、章邏荔和四兩果等品 種。 福建省除早紅、鳥葉外,尚有蘭竹、及弟、…
桂味:果實為球形,中等大小,淺紅色,殼薄脆,表皮的龜裂片鋒尖銳刺手,有桂花香。
糯米糍:果實為扁心形,個頭大,鮮紅色,表面片峰平滑,果肩一邊顯著隆起,肉厚核小。
妃子笑:果實較大,平均單果重30克,果肉細嫩多汁。
黑葉:果實呈卵圓形或歪心形,中等大小,色暗紅,殼薄,表面的龜裂片平鈍,而且大小均勻,排列規則,裂紋和縫合線明顯,果核較大。
白蠟:果實為心形,中等大小,果皮淡紅帶黃臘色,厚且脆,龜裂片平滑,果肉質軟滑,味甜,多汁。
[編輯本段]選購荔枝的小訣竅
新鮮荔枝應該色澤鮮艷,個大均勻,皮薄肉厚,質嫩多汁,味甜,富有香氣。
挑選時可以先在手裡輕捏,好荔枝的手感應該發緊而且有彈性。
從外表看,新鮮荔枝的顏色一般不會很鮮艷。如果荔枝頭部比較尖,而且表皮上的「釘」密集程度比較高,說明荔枝還不夠成熟,反之就是一顆成熟的荔枝。如果荔枝外殼的龜裂片平坦、縫合線明顯,味道一定會很甘甜。
[編輯本段]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尤其適合產婦、老人、體質虛弱者、病後調養者食用;貧血、胃寒和口臭者也很適合;
2. 糖尿病人慎用荔枝,陰虛火旺、有上火症狀的人不要吃,以免加重上火症狀,陰虛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齦腫痛、鼻出血等症者忌用;荔枝含有單寧、甲醇等,多食容易生內熱,患有陰虛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齦腫痛、鼻出血等症者忌用
駕車者慎食荔枝
大量進食荔枝又很少吃飯的話,極容易引發突發性低血糖症,出現頭暈、口渴、惡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現象,嚴重者會發生昏迷、抽搐、呼吸不規則、心律不齊等,這些症狀就是大量食用荔枝後產生的突發性低血糖,醫學上稱之為荔枝急性中毒,也稱「荔枝病」。開車時人體會消耗大量的熱量,而人體中的熱量主要來源於食物中的糖類。研究發現,司機在開車前或開車時食用荔枝過多,不但不能及時補充糖分,反而還會增加發生交通意外的風險。
專家解釋,荔枝若食之過量,輕者惡心、四肢力乏;嚴重者甚至昏迷,抽搐。因為荔枝含豐富果糖,食後使人體血中果糖含量顯著升高,以致血中葡萄糖相對降低。而低血糖症的主要症狀有看東西不清楚、心慌、手抖、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對司機來說,這是極其危險的。吃荔枝後,如果出現飢餓、無力、頭暈等症狀,要趕緊口服糖水或糖塊,一般多能很快恢復。出現中毒表現者要及時到醫院救治。
[編輯本段]其他相關
「荔枝」兩字出自西漢,而栽培始於秦漢,盛於唐宋。古名離枝,意為離枝即食。
荔枝栽培史可上溯到漢武帝時期。司馬相如《上林賦》已有記載。因其風味絕佳,深受喜愛,唐代或更早即已列為貢品。杜牧名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千古傳誦。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同樣風靡至今。
10世紀前後荔枝傳入印度。17世紀傳入越南、馬來西亞半島和緬甸等許多國家,被譽為「果中之王」,近年引種至南美等地。
一騎紅塵妃子笑,天寶荔枝何處來
楊貴妃與荔枝的故事大大有名,驛傳千里,真正弄了個「人仰馬翻」。可是,貴妃愛吃的荔枝如果真的產自嶺南,以當時的交通條件,到達長安斷斷無法保鮮。台灣歷史學家嚴耕望先生解決了這段公案,他畫出了一條「天寶荔枝道」———千載之後,此道猶存。
七月仲夏,又到荔枝上市時。因現代交通的便利,北京街頭水果攤上,上好的荔枝也不過幾元一斤,暗紅色的外殼,晶瑩剔透的白色果肉,清香撲鼻,甘甜適口,我總要吃到嗓子冒火才能停下來。
小時生活在東北,沒見過鮮荔枝,只在課本中讀過作家楊朔的《荔枝蜜》,知道那是一種好吃的南方水果。再大些讀歷史,又知道唐明皇為楊貴妃吃上鮮荔枝,不惜動用戰時驛道的快馬傳遞,以致差官累死,驛馬倒斃。此事經晚唐杜牧一首《過華清宮絕句》的渲染,更留下了楊妃紅顏禍水的罵名。那首詩是這樣的:「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有一品種即名「妃子笑」,可見其影響之深。但是,當年詩人並沒有說荔枝自何處運來,史書也沒有確指荔枝的產地。所以,楊貴妃愛吃的荔枝產自何處,竟然成為一段歷史公案。
今年奧運會馬術比賽選址香港,受友人之託為當地出版社編《馬的中國歷史》一書,翻閱史料和研究信息時,方知唐皇楊妃驛傳荔枝一案,經台灣歷史學家嚴耕望先生考據,早已有了新解。那便是先生六巨卷學術代表作《唐代交通圖考》第四卷中的《天寶荔枝道》一文。
■嶺南荔枝抵達長安,斷不能仍保持新鮮
歷史上楊貴妃與荔枝的故事,見於《新唐書·玄宗貴妃楊氏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驛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這里雖然未說驛傳所送荔枝產自何地,但漢代史書早有記載:東漢元興元年,「舊南海獻龍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後漢書·和帝》)。還有唐代中書宰相張九齡,寫了膾炙人口的《荔枝賦序》稱頌南海荔枝:「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夏季,其實乃熟,狀甚瓊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南海荔枝既然如此美味,楊妃又如此貴寵好嗜,唐玄宗不惜民力,詔嶺南特供,令驛馬飛馳傳遞京師,遂成定論。北宋史學大家司馬光所編《資治通鑒》也取了荔枝出自嶺南一說:「妃欲得生荔支,歲命嶺南馳驛致之,比至長安,色味不變」(《唐紀三十一·玄宗天寶五載》)。
但若細查此事,卻發現其中實有紕漏,就是運輸中的荔枝如何保鮮。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任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白氏《荔枝圖序》中說:「荔枝生巴峽間……夏熟……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甜如醴酪……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當時在蜀地做官的白居易,說有荔枝生長在當地巴峽間,想必事非虛構;又說此果盛夏成熟,極難保存,三日之內竟可致色、香、味俱變。而荔枝本名,據說也是取諧音「離枝」,喻意不能離其本枝。嚴先生據此認為,如果楊妃嗜食的荔枝產自嶺南(約指今廣東、廣西),則距長安有四五千里之遙,唐代驛傳固然發達,但「詔書日行五百里」,已經接近馬匹速度的極限(這里並非指一匹馬的日行里程,而是指多匹驛馬輪換奔跑之總程),即使因為楊妃所好,特更加速,日行也絕超不過六七百里。所以「嶺南荔枝抵達長安,斷不能仍保持新鮮」。
■蜀地荔枝驛馬傳送,三日內可達長安
檢諸史料,發現其實古來為朝廷進貢荔枝的產地,向有嶺南和涪州(位今重慶之東北)兩說。有意思的是,漢唐時人多指自嶺南,而北宋中葉以後人則多說自涪州。嚴先生推測,這也許是楊妃恃寵日久,惹得當時人怨恨,所以故意指說遠地,以惡其名。
北宋的蘇東坡有《荔枝嘆》雲:「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北宋蔡襄《荔枝譜》直言「唐天寶,妃子尤愛嗜涪州,歲命驛致」。先生分析說,從史料的原始性而言,當然應從唐人所說,而且漢代也有嶺南貢獻的記載。但從荔枝保鮮的角度看,這又絕不可能。反之如果從近鄰長安的蜀地涪州飛驛到京,則比較合理可行。特別是因為楊貴妃幼年生活於蜀地,《國史補》稱其「生於蜀,好食荔枝」。則她幼時就喜愛的水果更可能是本地所產。考證蜀地物產,原來涪州荔枝早因楊妃而有盛名,宋人范成大《妃子園》小序說:「涪陵荔子(枝),天寶所貢,去州數里所有此園。」范氏《吳船錄》卷下「涪州」條又詳細解說道:「自眉嘉至此,皆產荔枝,唐以涪州任貢,楊太真所嗜,去州數里,有妃子園。」《輿地紀勝》之「涪州古跡目」則記:「妃子園在州之西,去城十五里,荔枝百餘株,顆肥肉肥,唐楊妃所喜。」
宋人還進一步考證出,涪州荔枝的確切產地,應該在距州治西北一百多里的樂溫縣。從此地北上唐京,經嚴先生逐段考證,距離約二千里左右,僅是嶺南至長安路途的一半。當地方誌記載,「楊妃嗜生荔枝,詔驛自涪陵,由達州,取西鄉,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色香俱未變。」即從涪陵到達縣,驛馬取西鄉縣,入子午谷至長安,三日之內就能到達,荔枝完全能夠保鮮。所以這是一條最為可能而合理的運送荔枝路線。至此,給楊妃進貢的新鮮荔枝產在四川,終於大白於天下。
■天寶荔枝道今仍在
嚴耕望先生還推考了荔枝由涪州到長安驛傳的具體路線,大體是由產地涪州樂溫,沿溶溪水(今龍溪河)河谷北上,經墊江縣、梁山縣(今梁平)至新寧縣(今又名開江)、東鄉縣,再北過宣漢,又北上越巴山山脈到西鄉縣,入子午谷,過子午關,從長安正南進抵京師。他並且將這條路線命名為「天寶荔枝道」。
特別令人驚訝的,是在千年後的20世紀中葉,《民國地圖集》、《四川人文圖》顯示,由蜀江北岸之長壽縣,有汽車道東北經墊江、梁山、開江(即新寧)、宣漢,北越巴山至子午鎮;而21世紀之初的川南地圖上,也赫然標有自長壽、墊江至梁平,又北至開江及達縣的一條赭黃色高等級公路。這條路正是循唐溫樂經梁山之天寶荔枝道驛傳的路線。今天的人們乘坐汽車沿著這條道路行進時,哪裡會想到正是走在當年為楊貴妃送荔枝的故道上呢?
[編輯本段]網路用語
1、指的是英文Lich,即巫妖(魔獸爭霸3里的不死族英雄)。
2、另外一個就是Lich king, 即巫妖王。
3、黃雅莉的粉絲
[編輯本段]食療價值
無患子科喬木植物荔枝的果實。又稱丹荔、麗枝。品種較多,有一品紅、釵頭、滿林香、十八娘等三、四十種。我國福建、廣東、廣西、台灣、四川、雲南等地均有分布。夏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剝去外殼,取假種皮(荔枝肉)鮮用,或將果實乾燥後,剝去假種皮(荔枝幹)用。
[性能]味甘、微酸,性平。生津止渴,補脾,益血。
[參考]荔枝肉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葉酸、檸檬酸、蘋果酸、鈣、磷、鐵、精氨酸、色氨酸等成分。
[用途]用於胃陰不足,口渴咽干;脾虛少食,或腹瀉;血虛心悸。
[用法]生食,煎湯,或浸酒服。
[附方]
荔枝紅棗湯:荔枝幹15g,大棗30g。加水煎湯服。
本方有補脾益血作用。用於氣血虛虧,少食乏力等。
❾ 印度引進荔枝種植,如今產量全球第二,為啥中國人卻不願意買
荔枝,是大家都不陌生的一種水果,它是一種在中國存在很久的水果,它在中國的栽培和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我國最早關於荔枝的記載,是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當時的荔枝被稱為「離支」,中國古人已經開始食用荔枝了。
荔枝的原產地是中國的南方地區,廣東和福建是中國荔枝最主要的場地,後來荔枝被各個國家引進,非洲,美洲,大洋洲和東南亞,南亞各個國家,都引進了荔枝種植,荔枝也和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