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要購買法國陣風戰機,聽說這種戰機很厲害比殲十和殲十一還厲害。那我們中國怎麼樣對抗這種戰機那
J20離服役還有很長時間,可是印度這次買的126架陣風交付完還不知道要多久呢。現在全球各國戰機更新最快的就是中國,基本以每年70-90架的速度更新,而且還在不斷改進新型號。法國達索的陣風確實是世界上最好的三代機之一,但比之中國目前J10、J11以及其眾多改進型號並沒有明顯優勢,而印度這批陣風完全交付需要10年時間,10年之後中國空軍四代機都成規模了。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印度這批126架陣風只有18架是由法國製造,剩下108架將由印度自己組裝。壯哉我大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在過去幾十年裡,經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組裝和大修的飛機超過70%已經墜毀了。以印度航空工業的水平,能否使這批飛機如期服役還不知道,產品質量則更讓人擔心。反正如果我是印度飛行員,我肯定不敢飛本國組裝的飛機。
現階段印度上空還沒有陣風,等印度陣風形成戰鬥力了,中國J10B、J11B早就爛大街了,現在中國戰斗機有源相控陣雷達已經開始測試使用了,印度想等陣風的AESA還不知道要多久呢。
補充:
看到樓下某樓的回答簡直讓人笑死,J10、J11抗衡陣風是自大無知?自己抄襲鳳凰防務的一篇漏洞百出的水貨文就覺得了不得了?法國雷達技術先進是真的,J10B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圖片都滿天飛了,居然還「尚存疑問」?陣風還沒到印度手裡,更不要說有AESA,居然就比已經開始投入使用的國產AESA產生差距了?還有陣風RCS值0.3到0.5?好吧你要是啥都不帶上天可能也許大概有這個水平吧。至於M88發動機推重比達1.1還是滿彈滿油這種稍微對航空發動機有點了解的人都不會說出來的結論都有,M88這種推重比才9的貨色能飛出1.1鬼才信啊。至於「米卡」這種披著中距彈外皮的格鬥彈也好意思拿出來吹,就算當格鬥彈也不好用,過載連60都到不了。文中對J10的評價表明作者根本就不了解J10,「除去兩個副油箱外,機翼下僅剩四個掛架」?6掛架方案和8掛架方案被你吃了啊?至於陣風14個掛架方案大概是用了復合掛架吧,不用復合掛架J10也有最多11個掛點的方案。陣風這貨至今零出口的記錄不是沒有原因的,印度人敢第一個嘗試勇氣可嘉。同樣作為三代機,中國現役飛機居然沒有能和陣風抗衡的?!難道陣風是四代機?!能超巡嗎?不能;能超隱身嗎?不能。這樣居然說不能抗衡?!最可笑的是,印度的首批「陣風」(由法國生產的18架)要到2015年才交付使用,之後是印度自己組裝108架。而文中提的三個關鍵裝備:有源相控陣、M88-3、流星,沒有一個是現役的,法國自己的「流星」還要等到2018年才能服役,印度毛還沒有呢就無法抗衡了?
陣風確實是款優秀的三代機,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最好的三代機之一,但J10、J11也不是二代機啊。用現役裝備去比5年之後能否形成戰鬥力都不知道的飛機,還得出結論說無法抗衡,真厲害啊。用一堆粘貼復制的、未來的、不確定的、有問題的數據來說別人「無知和自大」,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貳』 印度 「陣風」戰機剛買就掉漆,網友是如何調侃的
法國賣給印度的戰斗機最近飛到北部時就發現了問題,盡管他們尚未正式加入隊列,但在這架全新2億美元美國飛機的尾部發現了油漆剝落的跡象。這使印度人民非常不高興,也就是說,當你在自行車店新買自行車在騎回家的路上,看到油漆剝落的現象,你一定會懷疑它是否是新的,更不用說花2億美元了買的戰斗機了。印度 “陣風”戰機剛買就掉漆,網友是如何調侃的?
許多印度網民開始譴責法國,認為法國人不厚道。就當前情況而言,責任必須由法國達索公司承擔。但是,由於產量有限,並且現在它們都在歐洲投入使用,因此不可能轉售。而且陣風的交付由印度親自接管,可以肯定的是,在接受過程中沒有問題,這只能是達索以次充好欺騙印度方面。
印度大多數人也認可另一種觀點,即印度某人收錢,而接機的人則吃了達索的回扣。實際上,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畢竟,這種事與印度的國家安全有關,政府不會允許任何人徇私舞弊 。
『叄』 中印兩國實力差距有多大
作為一名對南亞歷史感興趣的創作者,其實越研究印度的歷史,你就會對這個國度越絕望。
許多人稱筆者為“印黑”,但事實上印度目前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想要和我們比較,印度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在沒有迎來從上至下的變局的前提下,不管大仙人如何變法,對於印度都不管用。
1,埋藏在骨子裡的種姓制度
印度廢除種姓制度少說也有幾十年了吧,表面上印度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現代國家。
但暗地裡,印度人的骨子裡依舊埋藏著卑微的種姓制度。
這個種姓制度不是法律上廢除就可以解決的,從某個角度上來說高種姓印度人以及低種姓印度人,從文化以及外貌膚色都完全不一樣。
說白一點,如果印度不能接近自家的教育問題,這超過4億的文盲人口都會成為人口負擔。
沒錯,文盲對於一個國家按理說不僅不是“紅利”,還是負擔!
3,印度到底該怎麼玩?
說實話,印度本來就是一個被英國殖民者強行拼湊出來的國家。
印度目前國內的矛盾太多了,地方矛盾、種姓矛盾……
在印度沒有解決掉上訴問題前, 筆者不認為印度會成為我們的麻煩。
『肆』 轉帖關於印度陣風為什麼那麼貴
分析如下:
1、陣風是三代半戰斗機,就算中國的殲20服役,陣風也可以抗一抗,這對於印度在T-50服役遙遙無期的情況下,陣風是一種合適的選擇。
2、陣風是空地一體戰斗機、海陸一體戰斗機、核常兼備戰斗機,也就是說:陣風有空戰、對地功能;有常規打擊、核打擊功能,能上艦,如果合適,不排除買來上艦,當艦載機。
3、印度88億中只有一半是戰斗機的價格,剩下是保養維護,零件武器,電子機庫等費用。所以這個價格不算離譜。
4、另外,36架正好是兩個中隊,這也是印度要買的原因,我整體更換老舊的米格21戰斗機兩個中隊。
『伍』 印度購買的陣風戰斗機為什麼價格這么貴因為印度三心二意嗎
印度在國際上可謂是左右逢源,無論是和俄羅斯還是和西方發達國家關系都非常好,能夠買到他們國家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這一點令很多中國人都感到無比的羨慕。同時印度也是國際武器市場上的大凱子,西方國家尤其喜歡印度,因為印度經常會花很多錢去買一些武器裝備,自然是這些國家的大客戶。
一向喜歡與東方大國進行攀比的印度,自然急切的想提升自己的軍事實力。如果能夠買到隱形戰斗機自然更好,可是美國的F-35戰斗機是很多國家一起投資生產的,光供應那些盟友都還不夠,短期內根本就沒有給印度的,印度想買的話也可以,至少要排到2035年才能供貨。所以印度又重新回到了和法國洽談的原地上,這次是印度又過來求法國,所以法國自然就獅子大張口,結果陣風戰斗機的價格一下子漲到了2.5億美元,比F-35戰斗機的價格還要貴。
陣風戰斗機確實非常的優秀,號稱是隱形戰斗機下的第一戰斗機也不為過,印度看中的也是陣風戰斗機的全面作戰能力,可以在天上和戰斗機進行格鬥,同時也可以對地攻擊,還可以拿到航空母艦上當艦載機,這可謂是一個全能型的作戰飛機。而且這一次印度所簽的訂單應該還有引進生產線,所以價格確實也比較貴一些。不過印度人恐怕也覺得值,因為引進陣風戰斗機生產線可以讓自己國家的軍工水平上一個大台階。
『陸』 印度為什麼只購買36架陣風戰斗機
因為沒錢。印度本身就不是非常富裕的國家,在能夠承受的范圍內購買36架陣風戰斗機是很正常的事情。
『柒』 印度軍隊購買陣風戰斗機,這型戰斗機的具體性能如何
這款戰斗機的具體性能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因為運用了很多高科技的技術
『捌』 印度購買陣風對中國構成的威脅有多大
威脅其實不大。
首先,既然蘇30MKI比陣風便宜,性能指標也更強,而且印度可以自產,那麼為什麼還要買陣風?無非是蘇30MKI身上的膿水太多罷了。對於印度空軍整體的戰鬥力來說,陣風減去蘇30,是增強還是減弱不好說啊。
其次,目前雙方還沒有簽訂合同,可能有一些細節尚未敲定,而且印度方面的支付能力相當可疑。因此不管是英國,美國還是俄國,到現在也認為還有機會。
再次,從時間上來說,頭18架飛機需要三年時間來交付,也就是2015年。後面108架又需要印度自己生產。由於之前沒有生產過類似的飛機,法國飛機和俄羅斯飛機又很不一樣,技術難度也比蘇30高,因此需要從新建立生產廠。即使工廠建立起來,印度本身的飛機生產能力就很弱,還要分散到蘇30,T-50,LCA上面去。陣風的生產速度根本就快不起來,除非壓縮其他飛機的生產,否則每年生產10架都非常困難。事實上印度從2000年到2011年才生產了99架蘇30MKI。陣風的生產速度有可能比蘇30更快嗎?因此印度陣風的生產和裝備速度將一直低於中國的殲11和殲10,總體數量上更是絕對劣勢。而且時間上拖延太久,等到全部裝備完畢,很可能已經拖到2025年以後。那個時候的殲10,殲11顯然已經不是現在的樣子了,搞不好那時候殲20的裝備數量還比陣風多。
第四,陣風比殲10大一號,但比殲11又小兩號,噸位上的優勢直接反映出來就是航程,載彈量等作戰效能指標,以及更大的雷達,更多的電子設備。在電子設備等沒有代差的情況下,陣風的綜合戰鬥力只能介於殲10和殲11之間。而在超視距空戰的時代,殲10在高速飛行能力和敏捷性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拉近了雙方的差距。也就是說,近幾年陣風對抗殲10和殲11的優勢有限,數量上絕對劣勢,10多年之後就是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劣勢。
第五,陣風的服役大大增加了印度空軍保障的復雜性,也使得它的信息化建設更加困難。眾所周知,法國的軍工標准與美國,西歐都不一樣,與俄羅斯更是天差地遠,因此它的後勤保障也只能是獨立一套。保障,維修,訓練都需要另起爐灶。
到2025年,印度空軍的主力戰斗機應該包括蘇30,米格29,T-50,幻影2000,陣風,美洲虎,LCA,共來自4個國家的7個系列的戰斗機,4個國家的6個系列發動機(蘇30和T-50的發動機同一系列)。而屆時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斗機則包括殲10,殲11(殲15、16與殲11同為一個系列),殲-20,殲轟-7,(蘇-27,蘇30到壽退役),全部國產的四個系列的飛機和兩個系列的發動機。即使屆時仍有少量殲7和殲8,它們也使用同一系列的發動機。而殲轟7和梟龍也可以使用同一系列發動機。最重要的是中國的飛機和發動機生產全部執行同一標准,零部件互換就有了基礎,大幅度簡化後勤也就有了可能。
對於印度來說,那麼多種來自不同國家,執行不同生產標準的戰斗機,它們的零部件既沒有互換性,也不可能全部實現國產。因此只能大量依賴進口並在和平時期大量囤積庫存。
陣風與蘇30的數據鏈不能聯通,協同作戰存在困難。
第六,戲肉來了。
英國產的勝利坦克重量39噸,印度產的重量42噸。那麼印度產的陣風又會怎麼樣呢?一個連米格21的都做不到完全國產化的國家,前段時間號稱完成了蘇30的「完全國產」。等他們「完全國產」陣風的時候,我們再看看印度版的陣風是什麼水平吧。
『玖』 印度人為什麼這么傻啊買陣風不買台風
資料圖
雖然談判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是印度還是獲得了陣風全套的維修保障體系。而未來陣風的核打擊能力、艦載機型號都是印度可以「畫餅充飢」的好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