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與印度的國土面積與耕地面積各是多少
中國的領土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
中國的耕地總面積約為1,432,960平方公里。
印度的領土面積約為329萬平方公里;
印度的耕地面積約為1,596,500平方公里。
世界各國耕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比例示意圖(數字單位為百分比):

(1)印度跟中國地勢范圍各是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土地資源主要有5個特點,土地遼闊,類型多樣。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國土地構成的顯著特點。農業用地絕對數量多,人均佔有量少等。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國土地構成的顯著特點。農業用地絕對數量多,人均佔有量少。
1、土地遼闊,類型多樣。中國土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從北緯53°34′至3°51′,南北約跨50個緯度,由寒溫帶至赤道帶,約70%為溫帶(佔25.9%)、暖溫帶(佔18.5%)和亞熱帶(約佔26%),有優越的熱量條件;
從東經73°附近至135°05′,東西跨將近62個經度,由太平洋沿岸到歐亞大陸的中心,包括土地面積幾乎相等的濕潤(佔32.2%)、半濕潤(佔17.8%)與半乾旱(佔19.2%)、乾旱(30.8%)兩大地理區域。
由於土地的水、熱條件組合的差異和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悠久的農業歷史,多樣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中國極其多種多樣的土地資源類型,極有利於農林牧副漁生產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充分說明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國土地構成的顯著特點。中國是多山國家。據粗略估算,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積約占土地總面積的69%,平地約佔31%。
山地一般高差大,坡度陡,土層薄,土地的適宜性單一,宜耕性差,農業發展受到較大限制,生態系統一般較脆弱,利用不當,極易引起水土流失和資源破壞。
但山地,尤其是中國南方山地,水熱條件好,適宜於林木生長和多種經營的發展。西北地區的山地是中國主要牧場,又為平原地區農業灌溉水源的集水區,因而,山地在西北地區農業自然資源的組成中和農業生產結構中佔有特殊重要地位。
3、農業用地絕對數量多,人均佔有量少。中國現有耕地約9572萬公頃,為世界耕地總面積的7.7%,佔世界第4位;僅中國北部和西部的牧區與半農半牧區的天然草地約3.17億公頃(另一數字為3.53億公頃),為世界草地總面積的10%,居世界第3位;
中國有林地面積約1.25億公頃,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4.1%,居世界第8位。但中國人均耕地按統計約0.1公頃,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3;森林覆蓋率僅13%(世界平均覆蓋率為22%),列世界第121位,中國每人佔有林地約0.12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數的1/5強;
天然草地稍多,中國每人佔有約0.35公頃,也不及世界平均數的1/2。農、林、牧用地總和,中國平均每人佔有0.54公頃,最多也不超過0.67公頃,僅為世界的1/4強至1/3。
『貳』 印度國土面積和中國相差多少平方公里
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中國國土面積968萬平方公里,相差670萬平方公里。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位於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大體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叄』 印度全國有多少平原中國全國有多少平遠面積是中國的百分之多少
印度的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總面積約119萬平方公里。
中國的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平原約占總面積的12%,總面積約115萬平方公里。
這兩個國家的平原面積相差不多,印度平原面積略多於中國,是中國的103.5%。即印度平原面積比中國多3.5%。
『肆』 俄羅斯,中國,印度的領土面積各是多少
俄羅斯、印度、中國的領土面積分別是:
1、俄羅斯:
俄羅斯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半總統制共和國。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
2、印度:
印度國土約 2980000 km²。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
3、中國:
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中國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省級行政區劃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4)印度跟中國地勢范圍各是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復雜多樣,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
地勢自西而東構成三級階梯:西部有青藏高原,地勢最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由極高山和高原面組成,有「世界屋脊」之稱是第一級階梯。
以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與第二級階梯為界;青藏高原以東至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之間為第二階梯,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組成;中國東部寬廣的平原和丘陵是第三階梯。這種地貌格局是中生代燕山運動奠定的。
『伍』 中國與印度的國土面積
:「印度」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稱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的譯法,在這以前稱天竺或身毒。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稱其領土為328.78萬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
『陸』 中國與印度的國土面積與耕地面積各是多少
中國領土總面積為: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千米。總面積為1430多萬平方千米。
印度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國徽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宣稱其領土為328萬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
中國耕地總面積為1.282億公頃,人均耕地面積為0.101公頃,居世界第四.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比中國多得多。
目前,中國可耕地面積只有國土的十分之一,與之比較,印度耕地雖占國土的55%,人均耕地是中國的2倍;
『柒』 印度和中國哪個面積大
中國的面積大於印度的面積,中國陸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印度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
一、佔地面積
1、中國國土面積:陸地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5,居世界第三位。東部地區佔10.5%,中部地區佔25.3%,西部地區佔64.2%。
2、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二、宜居面積
1、印度位於低緯度地區,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溫度較高,夏天最高溫可以達到50攝氏度。炎熱的氣候,搭配遼闊的可耕地,使得印度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這也是印度人口眾多的一個原因。不過炎熱的氣候適合農作物生長,卻不適宜人類生存,比如印度首都新德里,夏天氣溫甚至可達44度,令很多印度人叫苦不迭,再加上印度西部分布著數十萬平方公里的沙漠,實際上印度宜居面積並不多。
2、我國的氣候多為溫帶和亞熱帶氣候,氣候適宜,不會出現印度那樣的極端高溫。在地形地勢方面,我國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地、高原和丘陵比例較高,約占陸地面積的67%,除去部分不宜居的沙漠、戈壁和山地,中國的宜居面積約為500萬平方公里,遠遠超過印度的宜居面積。特別是我國的東部地區,地理環境得天獨厚,是世界上和西歐,北美等地並列的幾大宜居地帶之一,這些都是印度無法比擬的,所以說,綜合這些方面,印度真的無法和中國相比。
『捌』 印度國土面積和中國相差多少平方公里
相差662萬平方千米。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

『玖』 俄羅斯,印度,中國的領土面積分別是多少
俄羅斯領土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印度領土面積328.73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