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媒體怎麼報道的這次中印邊境沖突
印度時報:印度軍隊准備在洞朗進行長期對峙
2017年7月9日,下午2:12
軍隊投下了帳篷,表明他們不太可能退縮。現場的士兵正在維持穩定的供應,不丹三國交匯點附近的對峙已經拖了三個多星期。
新德里:盡管中國譴責印度要求撤軍的言辭,印度軍隊已經准備好在不丹三國交界附近的洞朗地區執行任務。部署在有爭議地區的印度士兵已經投下了帳篷,表明除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人員在錫金部分高度約一萬英尺的高處結束對峙之外,他們不可能撤退。
官方消息人士說,這個地點的士兵們正在維持穩定的物資供應,這表明印度軍隊不會遭受中國的壓力。同時他們也相信通過外交途徑解決過去的邊界沖突問題,尋求外交解決方案。
雖然中國一直在積極主張,它沒有做好任何「妥協」准備,「球在印度那一方」,但在這里的安全局面看來,不能有任何單方面的方法來消除緊張局勢。兩國已同意在2012年通過各級磋商解決邊境爆發的機制。目前這種機制目前還沒有奏效,因為中國在戰略重要地區建設一條道路所引發的不丹三面交匯點附近的對峙已經拖了三個多星期。新德里已經向北京轉達了這樣的一個行動,將會對印度的「嚴重」安全隱患造成重大的現狀改變。道路連接可能給中國在印度的主要軍事優勢。
中國和不丹正在就解決該地區的爭端進行談判。印度認為,由於這是涉及三國的交匯點,在這個問題上也有發言權,特別是在2012年兩國特別代表達成的協議的背景下,迄今已經進行了19次會談。
不丹與中國沒有外交關系。作為一個親密的朋友和鄰居,不丹享受印度的外交和軍事支持。在距離查謨和克什米爾至阿魯納恰爾邦的3,488公里長的印中界之間,距錫金市僅有一段220公里的路段。
㈡ 中印軍隊班公湖「打群架」印軍又丟人了嗎
8月16日,據《印度時報》等多家印度媒體報道,在15日上午,中印雙方士兵在拉達克(Ladakh)地區的班公湖(Pangong Tso)附近發生了對峙,雙方互相投擲石塊並有人受傷,隨後雙方士兵各自撤出了沖突地點。
一段疑似中印雙方士兵這場對峙的現場視頻曝光,視頻中,雙方先是推搡,隨後印軍先投擲石塊,雙方身體沖突升級。
中印士兵的新摩擦並非發生在目前仍在對峙的洞朗地區,而是在班公湖北岸中印實際控制線一帶,被印方稱為「Finger 4」 的區域。《印度時報》稱,沖突原因是印方為了阻止我方試圖「侵犯」印軍所處的Finger 4和Finger 5區域。
視頻顯示得很清楚,拿著中國旗幟的中國士兵無情地打倒了印度士兵,而其它的印度士兵眼睜睜看著他們的兄弟被中國人打...印度政府為什麼對此沉默不語?
㈢ 滯留印度54年的中國老兵,因為迷路誤入印度,如今怎樣
《過秦論》中有一句話:「伏屍百萬,流血漂櫓。」這句話很直觀地告訴了人們戰爭帶來的殘酷景象,有戰爭的地方就必然會出現傷亡。在戰爭中,無數的家庭會變得支離破碎,甚至有人漂泊異地無法回家。他是滯留印度54年的中國老兵,因為迷路誤入印度,最終無奈在當地娶妻生子。
王琪還與這名女子生下了四個孩子,之後自己還開了一家店鋪,生活過得也很幸福。雖然生活美滿,但是王琪依舊思念著家鄉。在此後幾十年中,他一直積極地向印度有關部門寫信尋求幫助,但是一直都沒有得到回復。
直到在2012年的時候,王琪又向中國駐印使館求助,王琪的情況引起了使館的注意。但是因為年代久遠沒有辦法證明王琪的身份,所以只能先調查。然後通過調查之後證實了王琦的身份,最終在2017年的時候王琪老人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家鄉。《九歌》有言:「悲莫悲兮生別離」,這個世上最大的痛苦莫過於離別,而王琪與家鄉親人離別了五十四年,最終順利回家也算是彌補了他的遺憾,
㈣ 中國老兵被困印度50年是怎麼回事
環球網2月1日報道,昨日一篇題為《中印戰爭老兵被困印度50年
盼回國與家人團聚》的外媒報道熱傳網路,這篇BBC的報道稱,1963年中印戰爭停火數個星期後,一位隸屬中國解放軍的測繪兵意外地闖進了印度境內被抓,之後再沒法離開印度。這位老兵流落印度50多年,依然無減他的思鄉之情。BBC印度記者找到了這位流落印度的中國士兵,並對他進行了采訪。2月1日,中國駐印度大使館領事部主任趙軍對此回應稱: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知悉此事,並一直就此同王先生本人及其親屬、同印度有關部門保持密切接觸。他相信「此事一定能夠獲得圓滿解決」。
BBC在報道中提出王琪能否回鄉仍然是一個疑問。而另一個問題是,如果他成功回到了陝西老家,他還會返回印度嗎?
2月1日,中國駐印度大使館領事部主任趙軍就媒體對中國老兵王琪(媒體報道為王琦)有關報道事進行回應:我注意到近日媒體對王琪先生的有關報道。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知悉此事,並一直就此同王先生本人及其親屬、同印度有關部門保持密切接觸。我們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一直以來提供了相關幫助。我相信在中印雙方共同努力下,在尊重當事人本人意願的前提下,此事一定能夠獲得圓滿解決。
㈤ 印媒稱2名印度士兵身亡,兩人死因是什麼
6月28日,《印度快報》最新消息稱,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有兩名印度士兵溺水身亡。至於兩人死因,《印度快報》稱,盡管印度陸軍方面並未發布官方聲明,但消息人士稱「這都是事故,與該地區目前局勢無關」。
報道稱,這兩名溺亡士兵的家屬表示,他們被告知,兩人是該地區「橋梁建設」任務的一員。印度軍方消息人士還稱,莫爾死亡的消息是「周四(25日)被報告的」,而汗的家人則稱,他們在周五(26日)收到死訊。
(5)印度如何報道士兵走失擴展閱讀:
此前報道
6月22日,印度北阿坎德省一處臨近中印邊境的橋梁被一輛運載著重型機械的卡車壓塌,卡車上的兩人身受重傷,已被送醫。印度媒體還稱,這處橋梁位於通往中印邊境的達帕-米勒姆路上。
警方稱,在卡車開上橋面之前,現場有工人提醒橋可能會被壓垮,但司機依然試圖開過去,將挖掘機運往中印邊境高速公路施工現場。印媒稱事發地點離實控線約64千米。
㈥ 離奇!印度3000人確診新冠後失蹤,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
最近,印度曝出醫療資源不夠的消息,中方表示願意施以援手,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對印度施以援手,因為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來考慮的話,印度的疫情如果不控制好,會是人類的災難。
一、印度疫情情況
印度的疫情情況從不樂觀,因為最開始就檢測條件有限。目前曝光的數據是一千多萬人感染,但是實際數據至少是曝光數據的二三十倍。在種姓制度盛行的印度,疫情先是對底層人民下手,因為印度有貧民區,有窮人聚集區,所以新冠傳染得很快。病毒隨後在中下層階級盛行,由於沒有嚴格的居家措施,印度的疫情早已控制不住。宗教信仰是底層人民對抗病毒的唯一武器,印度人民認為牛是神獸,是濕婆的坐騎,所以很多人喜歡喝牛尿來對抗新冠病毒,士兵用蒸汽來對抗新冠病毒,但這些方法全部沒有科學依據,實在讓人難以信服。
㈦ 印度邊境士兵現在是什麼狀況
印度駐守在雪山之上的士兵們,現狀實在是太慘了,能夠從前方報道出來的視頻畫面當中看出前線士兵正在山區放哨,身上還綁住了一個繩子,就怕風雪太大把自己給吹下去。
能夠看出氣溫,當時可能是在零下10多度左右,地面上的積雪也比較深,這看起來比我們想像的要惡劣的多。
利用了多種運輸方式,比如陸路運輸以及空路運輸,這一次運輸的物資完全足夠,這些士兵們消耗4個月左右的時間。看來這一次准備好之後就不準備再繼續撤軍了,總體來說為了這一次的戰爭,印度可謂是做足了准備。但前提是印度這一次的判斷是正確,否則想要退下來都難。
㈧ 印度歸還的士兵會受處分嗎
這個要根據具體情況,回來後肯定要經過嚴格審查,有沒有泄露我軍機密,有沒有變節,這都是必須要調查的,一個經過嚴格軍事訓練,的士兵會走失,不是素質差就是有別的問題。處分是避免不了的。就是輕重的問題。
㈨ 印媒稱2名印度士兵身亡,事發時正在中印邊境修橋,是怎麼回事
《印度快報》28日最新消息稱,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有兩名印度士兵溺水身亡。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兩人死亡系「事故,與該地區目前局勢無關」。
報道稱,死者是37歲的納伊克·薩欽·維克拉姆·莫爾(Naik Sachin Vikram More),和23歲的蘭斯·納伊克·塞勒姆·汗(Lance Naik Saleem Khan)。
報道稱,這兩名溺亡士兵的家屬表示,他們被告知,兩人是該地區「橋梁建設」任務的一員。印度軍方消息人士還稱,莫爾死亡的消息是「上周四(25日)被報告的」,而汗的家人則稱,他們在上周五(26日)收到死訊。
(9)印度如何報道士兵走失擴展閱讀:
死者家屬回應:
「我們被告知(該地區)正在修一座橋梁,塞勒姆是其中一員,」汗的叔叔說,「他當時在一艘船上,但船翻了,他死了。」莫爾的家人說,他們被告知,莫爾當時跳入河中營救另外兩名士兵。在設法營救時,莫爾的頭撞到了河中的石頭,受了重傷。
報道稱,莫爾的父親告訴媒體,最後一次與兒子通話時10天前,「他向我保證他很好,讓我不用擔心。」此前,據印度媒體22日報道,印度北阿坎德省一處臨近中印邊境的橋梁被一輛運載著重型機械的卡車壓塌,卡車上的兩人身受重傷,已被送醫。印度媒體還稱,這處橋梁位於通往中印邊境的達帕-米勒姆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