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瑜伽是什麼 詳細解釋
瑜伽起源於印度,瑜伽是梵文詞,意思是自我(atma)和原始動因(the orininal cause)的結合(the union)或一致(oneness);從廣義上講,瑜伽是哲學,從狹義上講瑜伽是一種精神和肉體結合的一種運動。 瑜珈一詞原初的意思是駕馭牛馬,從遙遠的古代起她也代表設想幫助達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實踐或是修練。
在古聖賢帕坦珈利所著的《瑜珈經》中,准確的定義為"對心作用的控制"。 瑜珈在印度有著淵遠的歷史。在我們所知道的古印度婆羅門體系中與其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印度,人們相信通過瑜珈可以擺脫輪回的痛苦,內在的自我將與宇宙的無上我合一;通過瑜珈將產生輪回的種子燒毀,心的主體被證悟,一切障礙都將不存在。 在印度現在很難區分瑜珈與印度教的關系,在寺廟中、在經典中、在生活中、在許許多多的范圍,兩者的關系都彼此相互融合。 瑜伽是東方最古老的強身術之一。它產生於公元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瑜伽也是印度先賢在最深沉的觀想和靜定狀態下,從直覺了悟生命的認知。瑜伽修持秘要是理論和實踐互相參證的法典。
到中國瑜珈網看看,裡面資料很全:
http://www.hsyoga.com/index_yjyjk.asp
❷ 『瑜珈』最原始的意思是什麼
瑜伽是發祥於古印度的一種神秘宗教。
它是佛教和基督教以前的宗教,是宗教性少的宗教。瑜伽的修行分為八個階段,即:(1)約束;(2)戒律;(3)姿勢和體位;(4)調節呼吸;(5)控制感覺;(6)精神集中;(7)冥想;(8)三昧。所謂三昧,是指心神平靜,雜念止息,從世俗中超脫出來的境界。瑜伽有多種流派,有的以修身養性為主,有的以鍛煉身體為目的。醫學上的瑜伽療法採用各式各樣的體位,調整呼吸,集中注意力或冥想,使心身安定,解除應激,恢復身體內環境穩定和自然治癒力。
瑜伽起源於印度,流行於世界。
瑜珈一詞原初的意思是駕馭牛馬,從遙遠的古代起她也代表設想幫助達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實踐或是修練。在古聖賢帕坦珈利所著的《瑜珈經》中,准確的定義為「對心作用的控制」。 瑜珈在印度有著淵遠的歷史。在我們所知道的古印度婆羅門體系中與其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印度,人們相信通過瑜珈可以擺脫輪回的痛苦,內在的自我將與宇宙的無上合一;通過瑜珈將產生輪回的種子燒毀,心的主體被證悟,一切障礙都將不存在。在印度現在很難區分瑜珈與印度教的關系,在寺廟中、在經典中、在生活中、在許許多多的范圍,兩者的關系都彼此相互融合。瑜伽是東方最古老的強身術之一。它產生於公元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瑜伽也是印度先賢在最深沉的觀想和靜定狀態下,從直覺了悟生命的認知。瑜伽修持秘要是理論和實踐互相參證的法典。
瑜伽修持者開始只有少數人,一般在寺院、鄉間小舍、喜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帶修持,由瑜伽師講授給那些願意接受的門徒。以後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間流傳開來。
而今的瑜伽,已經是印度人民幾千年來從實踐中總結出的人體科學的修煉法,再也不是只限於少數隱居人僅有的秘密。目前瑜伽已在全世界廣泛傳播。印度有很多專門研究瑜伽的學校。 瑜伽有他一套從肉體到精神極其完備的修持方法,當今的瑜伽不僅只屬於哲學和宗教的范疇,它有著更廣泛的含義,千年不衰,有強大的生命力。
當瑜伽的修持者在深沉的靜坐中進入最深層次時,就會覺醒人生自性與生命的至善境界,從而獲得個體意識與宇宙意識的結合,喚醒內在沉睡的能量,得到最高開悟和最大愉悅。
瑜伽一詞源於梵文音譯,有結合、聯系之意,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是為達到冥想而集中意識之義。可究竟是什麼同什麼?其實瑜伽是為指明人類本能從較低到較高的;用同樣方式也可從較高到較低的?同自我結合。這也意味著與最高的宇宙萬物之靈相同化,使自己從痛苦和災難中獲得解脫。
瑜珈在印度已經流傳五千年或更多,是印度悠久智慧的結晶。瑜珈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文明時期,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以前。五千年來,它一直是體現印度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歷經時代多次變遷,在各階層流傳,甚至於在12世紀末徹底滅亡.在7世紀開始轉入我國西藏後,自12世紀開始,中國西藏成為瑜珈的新的搖籃,練習者秘而不宣.19世紀以來陸續輸入世界各地,包括印度,美國的喜馬拉雅瑜珈學;瑜伽一直充滿了活力。
瑜珈的出現和發展,一直與印度的生活方式和認識密切相連。然而從實質上講,它一直與任何宗教信義或倫理保持分離狀態,從不要求任何信仰系統接受它。瑜珈不是一種宗教;它又是基於一些行為准則的生活禮儀,它的目的是使身體和精神之間完美平衡的發展,以使得個體和外部之間完全和諧。它是一種超世俗的探求,是出於真誠期望對生活及與其聯系在一起的所有現象的深入理解。瑜珈之智--歷史上有一學派 ,智瑜珈.
瑜珈體系是與梵天(Brahmand)——宇宙和諧共處的一種藝術與學問。在印度最古老文化的《吠陀經》中記錄了瑜伽的起源。印度古代的偉大賢哲缽顛 利(Patanjali)在《瑜伽經》中把它系統化為一種特別的心靈境界——Darshana。在這之後又出現過許多重要的瑜珈版本,但是,缽顛 利的《瑜珈經》仍然有自己的獨到卓越之處。還有重要的哈達瑜珈導論.
「瑜珈」在梵語中意義為「結合」。斯瓦米·韋委卡南達(Swami Vivekananda)把「瑜珈」解釋為「一種把自身的演變壓縮為一個肉體存在的一生,或幾個月,甚至幾個小時。」奧羅賓多(Aurobindo)認為,「瑜珈」的意義是努力通過發展個體存在的潛在能力實現自我完美的一種方法論。這就是說,瑜伽象徵某種進程,通過這種進程,人們能夠學到最契合的生活方式。達到這一境域後,它就成了需要堅貞警覺和包羅生活萬象的永久進程;自我(Atma)和原始動因(Theoriginalcause)的結合(Theunion)一致(Onenees)。
這種契合的生活方式中,辨別所有導致生病的要素和利用恰當的技術消除疾病影響,就成了瑜珈所關注的最基本的一部分。這樣,原本是一門個人精神成長科學的瑜伽同時也就成了一門生活和自療科學。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瑜珈不再局限於苦行,而是使自己適應了現代城市生活。瑜珈科學及其技術已經將其方位調整為適應現代生活方式及其社會邏輯的需要,包括現代醫學在內的各科醫學專家正在意識到這些技術在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方面的作用。 瑜珈接受現代科學,為現代科學服務.視為為自身發展的必備高等知識.瑜珈對這些還要求靈活運用.
瑜珈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使人們在體質、精神、道德和心靈方面修行鍛煉的生活藝術。它完全不再受種族、年齡、性別、宗教、種姓和信念的限制。瑜珈強調的是發展兄弟情意、和諧、博愛和平等,這不僅僅是對於不同膚色、種姓、民族、年齡和性別的人,而且還對於所有的生命。這種態度使得瑜珈思想非常明確實際,使得人們從一切精神怨憤中解脫出來,從一切由此而產生的精神、心理和生理疾病中解放出來,踏實地增加體式中的生命氣息,讓冥想主題特定體式與語音緊密和諧起來,而成倍提高生活質量.
瑜伽的三大功能
1. 保持青春的瑜伽姿勢(Asana) 瑜伽認為衰老的原因是自體中毒(Autointoxication),即身體長年積存大量毒素,無法排出體外所致。多練習瑜伽姿勢,身體會變得強壯,體內不會積存過多膽固醇和脂肪,血壓恢復正常,心臟變得更健康。整體健康改善了,人自然更青春、更有活力。 瑜伽的每一個姿勢都有令身心暢通、提升或恢復元氣,達到頭腦冷靜、情緒穩定的作用。當人變得健康,心靈變得更豁達、更堅強了,自然更能面對生活上種種無形的壓力和挫折。
2. 提神醒腦的調息法(Pranayama) 瑜伽調息法可以調節體內的能量。大部分人是用胸部而非腹部呼吸的,這種呼吸方法不能善用肺部的功能,使氧氣不能充分填滿肺部,因此並不健康。而瑜伽調息法是一種呼吸技巧,為腦部提供更多氧氣,令整個精神狀態變得平靜和積極。它甚至可以在縮短每日所需的睡眠時間的同時,讓頭腦保持清晰穩定。
3. 潔凈身心的瑜伽法(Yoga Nidra) 身心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抵抗力便會減弱,疾病自然有機可乘。在每一趟瑜伽的最後部分,都會以「仰卧式」(見P.159)來結束。它有極大的放鬆及靜心作用,予人一種既鬆弛又平和的感覺。當我們將這份感覺伸延到日常生活里,人際關系便會變得和諧,我們也能對周遭的一切更寬容、更自在。
http://52yoga.net/info/2019-1.htm
瑜伽對身體健康的益處
以下是從事瑜伽後出現的益處,要有耐性,瑜伽需要時間展現效果。幾周內,你就會覺得內心較以前平靜,注意力較集中。幾個月後,器官與腺體的回春會開始發生。
一、活力增加,來處瑜伽對腦部與腺體的作用。
二、外觀與心情的年輕:瑜伽減少面部皺紋,產生天然的「拉皮」效果。這主要歸功於倒立。我們通常的直立體位,促使地心引力將肌肉下拉。假以時日,面部肌肉逐出現下塌現象。每日倒立數分鍾,我們得以扭轉地心引力的作用,使其成為我們回春的助力,令面部肌肉不致鬆弛,它使皺紋減少,皮膚自然拉平。
瑜伽倒立體位經常能使灰發恢復其原來色澤,並延緩灰發現象。這是因為倒立使得流向頭皮內發囊的血液數量增加。這個體位令勁部彈性增加,除去了勁部血管與神經的壓力,使得更多血液流向頭皮肌肉。也就是說,發囊得到更多營養,產生更豐富的健康頭發。
三、活得更久:瑜伽影響所有長壽的條件:腦部、腺體、脊柱與內部器官。
四、增加疾病抵抗力:瑜伽鍛煉出一副健壯的體格,免疫能務也增加。這個加強的抵抗力可以對付從感冒到諸如癌症的各種嚴重病症。
五、改善視力與聽力:正常的視力與聽力主要是靠眼睛與耳朵得到良好的血液循環與神經傳送。供應眼睛與耳朵的神經與血管必須通過勁部。年歲增長時,勁部正如脊柱其他部分一樣失去彈性,神經與血管經過頸部時就有可能遇到滯疑難行的狀況。如此變妨礙神經與血液對眼睛與耳朵的供應,因而影響他們的運作。瑜伽體位與瑜伽頸部運動能改善頸部狀況,進而加強視力與聽力。
六、心智情緒的改善:由於瑜伽使包括腦部在內的腺體神經系統產生回春效果,心智情緒自然會呈現積極狀態。它使你更有自信,更熱誠,而且比較樂觀。每天的生活也會變得更有創意。
在你開始感覺良好、看來年輕,以及開發出你完全的潛能時,這些正面的心智與情緒狀態自然會出現。
http://52yoga.net/info/2258-1.htm
練習瑜珈前,請看重要提示
不要盲從瑜伽熱
發源於古印度、已經有幾千年歷史的瑜伽,在今天已經成為一項十分熱門的健身方法。但鍛煉瑜伽不當很容易導致受傷。
練瑜伽要量力而行
上海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陳世益介紹說:「現在運動損傷的病人確實不少,我收治過一些練瑜伽受傷的病人。他們往往做動作時過於勉強自
己,以至傷了背部、腰部、頸部等。韌帶拉傷、軟骨撕裂、關節炎症、神經痛等都是常見的『瑜伽病』。」因此,在練習瑜伽時應該充分考慮自己的柔韌、平衡和力量素質,一定要遵循量力而行的運動原則,如果強度過大或者難度過高,就可能導致運動損傷。
練瑜伽不能急於求成
上海哈達瑜伽會所的教練魏立民說,參加瑜伽班的以20至50歲的女性為多,她們大多希望通過練瑜伽達到減肥瘦身的目的。但要知道,練習瑜伽千萬不能急功近利。瑜伽向來就反對急於求成的急躁心態。一些人只看到瑜伽的一面,卻忽視了瑜伽的本質——平和的心態,這也是導致「瑜伽病」流行的原因之一。通常,初學者一般一周練三次比較適合,堅持鍛煉三個月才能感覺到效果。今年已經76歲的沈維德老人,從1992年起開始練習瑜伽,十多年的練習,不但以前困擾他的疾病沒有了,而且經測試,他的生理年齡也比實際年齡年輕。
熱瑜伽並非人人適合
魏立民說,時下有一種熱瑜伽正逐漸風靡。熱瑜伽是在一個約40攝度左右高溫的屋子裡進行練習,對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體質不好的人不要輕易嘗試。此外,高血壓、低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也不能進行熱瑜伽鍛煉。
參考資料:http://52yoga.net/info/866-1.htm
瑜珈必學暖身運動
不論你從事什麼樣的運動項目,暖身是一定要的,它能讓你為接踵而來的活動做好准備,否則,閃了腰、扭了腳可就不好玩了。
學會了瑜珈入門的呼吸法,我們再要學習的是「拜日式」,這是你在開始瑜珈前的熱身運動,也是瑜珈基礎柔軟術。這套堪稱最合理有效的全身調適法,適用於各種運動前的暖身,共計有十二個動作,先後牽扯了頭→胸→腰→臉→腿→臀,而對全身進行了徹底按摩,柔軟了全身的筋骨。因此,若平常生活忙得實在抽不出時間練習其他瑜珈術,每天請至少抽出15分鍾做3~5次「拜日式」,即可舒暢緊綳一整天的身心,你會訝異這套暖身運動為你帶來的改變。
拜日式動作說明
1直立,閉上雙眼全身盡量放鬆,兩肘成90度彎曲,雙掌對合於胸前,調息2次(腹式呼吸),調息時心無雜念,意識力隨氣體遊走於胸腹之中。
2用鼻子吸氣,雙臂自然向上舉,腰、肩、背盡量往後彎,感覺到胸腹逐漸擴張,氣體逐步湧入。
3鼻子吐氣,上半身慢慢還原,緊接著上半身往前彎。如摸不到地上,可用瑜珈磚輔助。
4吸氣,左腿向後伸直,左膝以下慢慢著地,右膝成弓形,雙臂自然下垂,頭、頸、胸盡量擴胸後仰,臀部下降,意識集中於胸、腹部,然後鼻子慢慢吐氣。
5吸氣,雙腳、雙掌著地,雙腿並攏,臀部向上提,胸椎向內推,全身成一個三角形,然後慢慢吐氣,調息2次。
6吸氣,雙臂直立,支撐上半身,使之提高離地,頭、頸、胸盡量往後仰,腰往前推,再吐氣。做完以上分解動作,再按5→4→3→2整組重復3次。
功效:
全身血液循環暢通,同時借著呼吸法,使充滿於血液中的氧氣更能發揮消除貧血症狀的良好效果,同時也增進內臟器官的機能,並增加造血力,以及矯正背脊骨的歪斜,調整自律神經,幫助體態和身材直挺且窈窕,精神舒暢。
參考圖片資料: www.52yoga.net/info/1016-1.htm
哪些人不宜做瑜伽
前些日子,香港有媒體傳出,一位49歲的女子在健身房裡練瑜伽時突然倒地,搶救到醫院就停止了呼吸。據說那女子身前也無什麼疾病。練瑜伽不慎而猝死,這讓人有些恐慌。香港媒體還特意請出專家來講解,題目是瑜伽並非人人適合。
哪些人最好不要做瑜伽呢?
高血壓、心臟病人;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感到頭暈的人;還有女性在經期時,都不能做瑜伽。因為瑜伽動作體位變化大,特別是頭朝下人倒立和做弓形動作時,都會使血液倒流,容易引起心腦供血不足、缺血而導致休克。
起源於印度的瑜伽運動,在全世界很風靡,但瑜伽不同於其他運動。在穿著方面,練瑜伽者要盡可能穿寬松的棉質衣服,不要穿有腰帶的褲子,不要穿露背裝(冥想和打坐時會著涼),光腳,女性最好不要穿胸罩,取下所有飾物,如手鐲、耳環、項鏈、手錶等等。
飲食方面,不吃油炸食品,盡量少吃或不吃肉食,不喝咖啡。練習前2小時不要進食。
在環境方面,做瑜伽最要緊的是學呼吸,對那些建在地下室、又沒有良好的抽送風設備的健身房要堅決摒棄。應該選擇空氣比較流通的練功房,或者在家也可以,打開窗戶讓清風伴你完成鍛煉。
練瑜伽之前的重要貼心提示
◆向練瑜伽者提個醒
瑜伽是全身性的腺體運動,沒有年齡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學習。除了在辦公室之外,在健身會所或家中練習時,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1、對練習者的飲食沒有特別規定。可以將胃的一半裝食物,四分之一存水,其餘四分之一保持空缺,即吃得不要太飽,以免感到沉重和懶散。練瑜伽前後一個小時內不要用餐,飯後兩個小時內盡量避免練習。
2、暖身很重要。不要一開始就做高難度的動作,以免造成運動傷害。最好先做一些瑜伽暖身動作,循序漸進,避免身體受到驚嚇。
3、練習時心情盡量放鬆,可容許身體一點點酸痛,但不要過度用力或勉強做動作。
4、練習時不要大笑或說話,要專注地呼吸。保持有規律、較深沉的呼吸,這有助身體放鬆。
5、最好能每天練習,做完一個完整瑜伽動作後,記得躺下來攤屍式大休息。
6、宜在安寧、通風良好的房間內練習。室內空氣要新鮮,可以自由吸入氧氣。也可以在室外練習,但環境要愉快,比如花園,不要在大風、寒冷或不潔的、有煙味的空氣中練習。不要在靠近傢具、火爐或妨礙練習的任何場所練習,以免發生意外,尤其在做頭手倒立時,不要在電風扇下練習。
◆選擇適合自己的瑜伽
瑜伽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衍生出許多不同派別。目前國內主要有哈達瑜伽、沖道瑜伽,以及阿南達瑜伽等,不同派別練習的體位法及依據的理論有些差異。
目前國內的瑜伽教室琳琅滿目,有些是在沒有專業證照的管理下,個人開班授課,如何挑選教練,令人頭痛。
不妨針對自己的需要做個選擇。你想通過瑜伽塑身減肥、治療疾病、鍛煉肢體的柔軟度或減壓、認識幾個朋友?還是只想尋求心靈的內在平靜?
不同的瑜伽教學,強調的重點各異。建議你,先想清楚自己練瑜伽的目的,然後親自去試課,體驗老師的教法和上課環境。練幾次之後,你的身體會知道,哪個瑜伽教室適合你。
參考資料:www.52yoga.net/ditu.htm
❸ 瑜伽的瑜在印度語里什麼意思
瑜伽為印度語,意為相應,即手結密印,口誦真言,專意觀想,身口意相應,故曰瑜伽。
❹ 瑜伽一詞是梵文譯,它的本意有那些
瑜伽最早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合一」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語)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
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4)瑜伽在印度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瑜伽在中國古代佛教經典中,則始終將其譯為「相應」。「相應」一詞在我國翻譯史上已成定譯。為了順從古意,在此仍然將Yoga一詞意譯為「相應」。故《瑜伽經》又可名之為《相應經》。
唐代偉大的翻譯家玄奘去天竺取經,重點取的就是一部名為《瑜伽師地論》的典論。《瑜伽師地論》所闡述的正是瑜伽師在修行過程中所經歷的主要境界和與該境界相應而生之見地的一部佛教大論。這部論中所指之「瑜伽師」是指佛教內的瑜伽修行大師,非指印度教傳統里的瑜伽師。
《瑜伽師地論》所闡皆為佛法之境、佛法之見,也即佛法之地。地者,修行之步驟次第之謂也。佛教瑜伽師自然是與佛教修行境界相應,因與佛教境界相應故,佛教瑜伽師生命內所現之境界皆為佛教境界,而非道教、基督教等教之境界。
❺ 瑜伽是什麼意思
瑜伽這個詞,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是一樣的讀音,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們充分發揮潛能的哲學體系及其指導下的運動體系。瑜伽姿勢是一個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方法,提高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形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天人合一,他們以不同的瑜伽修煉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普文以目、梵音繞耳、思吾省身、諾於人心,道德、忘我的動作、理性的大腦、宗教性的責任、無欲無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與創造。
近年在世界多個不同地方流行和大熱的瑜伽,不是只是一套流行或時髦的健身運動這么簡單。瑜伽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識修煉方法,集哲學、科學和藝術於一身。瑜伽的基礎建築在古印度哲學上,數千年來,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經成為印度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瑜 伽信徒發展了瑜伽體系,因為他們深信通過運動身體和調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遠健康的身體。所有的運動在開始之前都會有一些說明及注意事項,瑜伽也不例外,在這章里將詳細的說到一些瑜伽練習的注意事項以及為什麼會有這些注意事項。
一、瑜伽易保持空腹狀態練習。
飯後三到四個小時,飲用流體後半個小時左右練習為佳,練習中另有規定的不依此例。
我們看這條規定的原因。瑜伽的動作都是彎伸扭推擠。彎伸扭推擠是瑜伽的特點。我們做個小實驗:有一個大大的塑料袋子,裡面盛滿東西,你扭壓這個袋子的時候,會怎麼樣?會爆掉。如果我們的胃裡盛滿了食物再被扭擠,那隻能對消化系統造成不應有的負擔。如果我們碰巧把米飯粒擠到闌尾里去,那我們可就有大麻煩了。這條是從我們整個身體健康的角度考慮的。既然是從身體健康的角度考慮的,所以不必很教條。也就是說,你這頓飯只吃了一個蘋果,那麼只需要它消化差不多,等你的肚子空下來就可以練了。只要肚子是空空的,而且,你不是馬上蹦蹦跳跳,去引起胃下垂,或者說容易引起食物進入非消化道,就可以。飲用流體30分鍾後再行練習,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你在喝了水之後,是去跑也好,是去運動也好,是不是會有這樣的感覺:胃象一個水袋子似的「咣盪咣盪」。你自己會很尷尬,而且會很難受,而且你的胃腸道也會很難受,所以我們也不要飲水後立刻練習。如果有朋友實在口渴,可以小口啜飲,並且以60毫升以內為宜。然後我們再看,練習中另有規定,不依此例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因為我們的潔凈功。比如哈塔六業中的商卡普拉姍拉那,商卡的練習需要喝很多的水,它是藉助水配合特定的動作來沖刷你的腸道的,所以說練習中另有規定,不依此例。此外還有熱瑜伽的練習,整個練習過程大量排汗,水份流失過多,練習中可小口啜飲補水。
二、在做各種瑜伽練習時一定要在極限的邊緣溫和的伸展身體,千萬不要用力推拉牽扯。如果超出自己極限邊緣的動作就是錯誤的練習。
在這里有一個詞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什麼叫在極限的邊緣呢?套句流行歌詞說,就是痛並快樂著。我向前伸展,伸展到快無法忍受了,但是在伸展的極限,我感受到了運動的快樂。就可以了。如果你改成痛並痛苦著,那肯定不行,我拉不到老師那樣我使勁拉,肌肉會撕裂,拉傷。你要停留在再向前一點就痛並痛苦著,我現在雖然還差一點,但是我痛並快樂著,就是極限的邊緣。溫和的伸展,有控制的練習。千萬不要過度的推拉牽扯。瑜伽被認為是幾千年以來,絕少運動傷害的運動。可是現在,練瑜伽受傷的人更多了,是瑜伽不好嗎?不是,是大家沒有遵守游戲規則。注意,一定要注意這樣一條。在做各種瑜伽練習時,一定要在自己身體的極限的邊緣溫和的伸展自己的身體,千萬不要用力的推拉牽扯。
三、如果在練習的過程中出現體力不支,或身體顫抖,請即刻收功還原,不要過度堅持。
大家可能會出現過這樣的狀況,比如說做一個船的體位,大家有過肌肉發抖的狀況嗎?有,抖了是因為什麼呢?是因為肌肉疲勞。比如說在你極度疲勞時我再叫你做上二十遍太陽禮,你可能就要罷工了。肌肉也是,抖的堅持不住了,你為什麼還要逼它,它會受傷,所以說,當你體力不支,當你還沒法做到這件事情時,不要強迫自己去做。不要為你做不到什麼而沮喪,只要你經常練習,加以時日,你的身體的耐受力會越來越強,你的體質也會越來越好…… <坐姿:前傾式>
向前傾的坐姿不僅能安撫整個神經系統,還能使大腦鎮定下來。
特別是對初學瑜伽的人來說,前傾的坐姿要比前傾的站姿容易完成一些,因為完成前傾的站姿需要多花一點力氣,而且要具備一定的平衡能力。
一般來說,只要前傾的坐姿練好了,就為練習站姿打好了基礎,它還為高血壓或以及病患者提供了一個實用的選擇,他們如果明智聽話,就不會把頭放在低於心臟的位置。
前傾式可以同時對許多身體中的能源中心(氣輪)和重要器官產生影響,但是其中最受益的是力源穴(又稱中心輪,或第二氣輪)。這個氣輪掌管著腎和腎上腺,因此,練習前傾式是平衡和加強這些器官功能的有效算什麼。
前傾式主要分為鑽石式、束角式、跨騎式、單腿交換伸展式、射箭式、背部伸展式、牛面式、船式。
<坐姿:後仰式>
後仰一般要求身體強而有力,而前俯則要求身體具備靈活性。同時,後仰還是加固和調養身體的很好方式,特別是對背部、腿部和臀部的肌肉。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具備做後仰式的力量,那麼請先練習難度為一星的站姿,例如戰士式。
1、後仰式能增強脊椎骨的靈活性,幫助改善站姿和坐姿,並保持脊椎的彈性。它們還能通過增加脊椎區域和從脊椎伸出來的神經的血液供應,而使神經系統受益。
2、伸展腹部區域,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消化,因為它們能調理在一般情況下比較弱的腹部肌肉和消化器官。它們還能擴展和打開胸部區域,增加肩膀的靈活性,從而幫助胸部得到更大的擴展。這能為深呼吸創造更好的條件,使呼吸系統也能受益。在身體保持後仰時,大腦也會進入被動的平靜狀態。
3、後仰式能影響到許多能源中心。例如,每當脖子伸直或下抬起時,喉輪,位於喉嚨的能源中心,就會受到影響。
在執行完整的後仰式時,所有氣輪都會受到影響。不過,最受影響的,同時也是獲得最大利益的氣輪,就是臍輪,也就是第三個能源中心,它與腹部神經叢關系密切。
這個氣輪還與胰腺有關。胰腺對胃、肝臟和脾都有化學影響。從能量的角度來看,所有器官都相互關聯、相互支持。
胰腺通過產生胰島素來調節身體的糖含量。如果胰島素的含量減少了,那麼很容易導致糖尿病,而且肌肉也不再有能力有效利用葡萄糖。脾的功能是區分每個人攝取的純凈和不純的食物。
這些身體機能和它們相關的氣輪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例如,我們辨別事物價值的能力非常重要。當脾的能量被阻塞,就會導致負面情緒,並讓我們分神、過於擔憂、以及產生「停滯」的感覺。通過這種方式,脾影響到我們做決定和在生活中繼續前進的能力。
後仰式主要分為貓伸展式、駱駝式、眼鏡蛇式、蝗蟲式、弓式、魚式、狗伸展式、橋式。
<坐姿:脊椎彎曲式>
脊椎扭曲式對排列各個脊椎骨的位置特別有用,它能有效地扭曲腰部以上的脊椎。這些姿勢能夠溫柔地按摩腹部區域的內臟,並提供新鮮的血液滋養這些器官。它們還能擴胸,為更好地呼吸創造條件,特別是使用胸腔的呼吸。
脊椎扭曲式讓神經系統的神經中樞重新煥發活力,這些神經中樞從脊椎一直延伸到身體外圍。所以這些姿勢對自治神經系統的影響比任何其他類別的姿勢都大,特別是對迷走神經的影響。它具備安排和使身體和大腦平靜下來的作用;所以它不僅使身體容光煥發,還可以使微妙的氣輪系統充滿活力。
自治的神經系統是由大腦主幹和視丘下部控制的,它負責所有我們意識不到的身體功能。這些功能包括消化、呼吸、腺體和荷爾蒙的分泌、心跳、血液循環以及腎臟和肝臟的功能。
迷走神經是我們身體中心副交感神經系統的重要部分,同時它也影響到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系統是自治神經系統中安靜、放鬆的部分,它能平衡交感神經系統的活躍、刺激性作用。
迷走神經從大腦一直延伸到脊椎,最後在腹部神經叢結束;這根神經與七個能源中心(氣輪)有關,這些氣輪又與身體中各種交感神經叢關系密切。
通過讓神經中樞充滿活力,能量和力量被聚集到一起,從而釋放出被封鎖在體內的能量,通過這種方式,能量能更好的被利用。我們可以通過執行脊椎扭曲式來達到釋放能量的目的,同時使身體和體力(與氣輪有關的)各個微妙部分充滿活力。
後仰式主要分為脊椎扭曲式、坐扭曲式、新月式。
<站姿>
在瑜伽中,反姿勢對所有姿勢都非常重要,進行反姿勢的目的是為了在執行那些不對稱的站姿後,讓你的身體恢復對稱,同時這些反姿勢還能讓你的大腿和脊椎得到放鬆伸展。
站姿主要分為山式、蹲伏式、彎腰伸展式、側面彎腰伸展式、戰士第一式、戰士第二式、三角伸展式、旋轉/翻轉三角式、側三角伸展式
<平衡的姿勢:站立和手的平衡>
它是指通過平衡或均等地使用身體,使身體靈活地移動,擺姿勢和協調四肢。它能使你的大腦寧靜安詳,注意力集中。
平衡姿勢主要分為樹式、戰士第三式、半月式、鷹式、舞蹈式、平衡式、支架式、斜支架式、孔雀式、後仰支架式、烏鴉式、手倒立式
<倒立的姿勢>
倒立姿勢是瑜伽訓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能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影響身體的機能,使我們得到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益處,而且這些姿勢還能使整個系統重新充滿活力。例如,它們能消除疲勞、緩解失眠、頭痛、靜脈曲張、消化疾病、以及過多的緊張情緒和焦慮。
倒立主要分為肩倒立式、犁式、蠍子式、頭倒立式
<休息和放鬆的姿勢>
有效動作在發揮最大能量時,往往就是最放鬆的時候。
放鬆的姿勢主要分為仰卧放鬆功、卧英雄功、半身仰卧放鬆功
❻ 瑜伽是什麼意識印度修煉瑜伽是為了什麼
瑜珈的原意是「結合」、「和諧」、「一致」的意思。修煉瑜珈,按印度教的說法,就是要使塵世的「人」同天上的最高的神「梵天」合二為一。
❼ 瑜伽是什麼
「瑜伽」這個詞,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們充分發揮潛能的哲學體系及其指導下的運動體系。瑜伽姿勢是一個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方法,提高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形式。另有相關電影、教程等。
發展歷史
近年在世界多個不同地方流行和大熱的瑜伽,不是只是一套流行或時髦的健身運動這么簡單。瑜伽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識修煉方法,集哲學、科學和藝術於一身。瑜伽的基礎建築在古印度哲學上,數千年來,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經成為印度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發展了瑜伽體系,因為他們深信通過運動身體和調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遠健康的身體。
起源
瑜伽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瑜伽發源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瑜伽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在數千年前的印度,高僧們為追求進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經常僻居原始森林,靜坐冥想。在長時間單純生活之後,高僧們從觀察生物中體悟了不少大自然瑜伽美圖法則,再從生物的生存法則,驗證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應身體內部的微妙變化,於是人類懂得了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從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體,開始進行健康的維護和調理,以及對疾病創痛的醫治本能。幾千年的鑽研歸納下來,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論完整、確切實用的養身健身體系這就是瑜伽。
考古學家曾在印度河流域發掘到一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上面描畫著瑜伽人物做冥想時的形態,這件陶器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可見瑜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
再簡單一點來說,瑜伽是生理上的動態運動及心靈上的練習,也是應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學。瑜伽的習練目標是達到對自身心靈的良好理解以及調控,能熟知並掌握肉身感官,就如艾揚格在《光耀生命》中強調的達到圓融純一的狀態。感官的集中點就是心意,能夠駕御心意,即代表能夠駕御感官;通過把感官、身體與有意識的呼吸相配合來實現對身體的控制。這些技巧不但對肌肉和骨骼的鍛煉有益,也能強化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過激發人體潛在能量來促進身體健康。
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狀況決定著一個人的健康程度。有規律的瑜伽練習有助於消除心理緊張,以及由於疏忽身體健康或提早衰老而造成的體能下降。因此練習瑜伽能保持活力,令思路清晰。
現代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壓力較大。當然,適度的壓力也是必要的,因為壓力可以激發興趣,振奮精神,使人精力充沛。但是,如果這種壓力超過我們所能承受的限度,身體就會感到緊張不適,自我免疫力下降,體力不支,有時還包括心理上的挫敗感、肌肉緊張(可導致脊椎疼痛)、疲累不堪、呼吸短促甚至神志不清等。
瑜伽包含伸展、力量、耐力和強化心肺功能的練習,促進身體健康,有協調整個機體的功能,學習如何使身體健康運作的同時也增加了身體的活力。此外,培養心靈和諧和情感穩定的狀態也引導你改善自身的生理、感情、心理和精神狀態,使身體協調平衡,保持健康。
發展
現代學者將瑜伽分為三個時期:
一、前古典時期:
由公元前5000年開始,直到(梨俱吠陀)的出現為止,約有3000多年的時期,是瑜伽原始發展,缺少文字記載的時期,瑜伽由一個原始的哲學思想逐漸發展成為修行的法門,其中的靜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二、古典時期:
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籠統的記載下來,到了《奧義書》明確的記載瑜伽,到《薄伽梵歌》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為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並行不悖。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派坦佳里(pan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
三.後古典時期:
由「瑜伽經」以後,為後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奧義書」,密教和訶陀瑜伽。「瑜伽奧義書」有二十一部,在這些「奧義書」中,純粹認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達到解脫的唯一方法,它們都有必要通過苦行的修練技術所導致的生理轉化和精神體會,才能達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產生出了節食、禁慾,體位法,七輪等,加上咒語、手英身英尚師之結合,是後古典時期瑜伽的精華。
19世紀的「克須那摩卻那」是現代瑜伽之父。其後的「愛恩加」和「第斯克佳」是聖王瑜伽的領導者。另外印度錫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濕婆阿蘭達」瑜伽也是二個重要的瑜伽派別。一個練氣一個練心。
古典瑜珈分類
瑜伽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已經衍生出很多派別。
正統的印度「古典瑜伽」包括智瑜伽、業瑜伽、信仰瑜伽、哈他瑜伽、王瑜伽、昆達里尼瑜伽六大體系。不同的瑜伽派別理論有很大差別。智瑜伽提倡培養知識理念;業瑜伽倡導內心修行,引導更加完善的行為;信仰瑜伽是將前者綜合並衍生發展而來的;哈他瑜伽包括精神體系和肌體體系;王瑜伽功偏於意念和調息;昆達里尼瑜伽……。這些不同體系理論的瑜伽,對於修習者來說都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工具。
智瑜伽
提倡培養知識理念,從無明中解脫出來,達到神聖知識,以期待與梵合一。智瑜伽認為,知識有低等和高等之別。尋常人所說的知識僅僅局限於生命和物質的外在表現。這種低等知識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獲得。然而智瑜伽所尋求的的知識,則要求瑜伽者轉眼內向,透過一切外在事物的本質,去體驗和理解創造萬物之神-梵。通過朗讀古老的、被認為是天啟的經典,理解書中那些真正的奧義,獲得神聖的真諦。瑜伽師憑借瑜伽實踐提升生命之氣,打開頭頂的梵穴輪,讓梵進入身體獲得無上智慧。
業瑜伽
業是行為的意思。業瑜伽認為,行為是生命的第一表現,比如衣食、起居、言談、舉止等等。業瑜伽倡導將精力集中於內心的世界,通過內性的精神活動,引導更加完善的的行為。瑜伽師通常採取極度克制的苦行,歷盡善行,崇神律己,執著苦行,凈心寡慾。他們認為人最好的朋友和最壞的敵人都是他本身,這全由他自己的行為決定。只有完全的奉獻和皈依,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情操、行為達到與梵合一的最終境界。
信仰瑜伽
專注於杜絕愚昧雜念,啟發對梵的敬仰之心,以期與梵同在。信仰瑜伽認為智、業、信仰是相互聯系的。知識是生活的基礎,行為是生活的表現。一個人如果沒有知識,會陷入極大的盲目性,行為也失去了了依託。但無論是知識,還是行為,都應該受到信仰之心的指導,否則,知識便成了粗朴無用的知識,行為便成了低劣愚昧的行為。信仰瑜伽師奉行"以仁愛之心愛人,以虔誠之心敬神",出沒於山林或身居鬧市,終身目的是純潔自己的靈魂,杜絕雜念,把精神寄寓於梵中。
哈他瑜伽
意為日月。哈他瑜伽認為,人體包括兩個體系,一為精神體系;一為肌體體系。人的平常思想活動大部分是無序騷亂的,是能力的浪費比如:疲勞、興奮、哀傷、激動,人體只有一小部分用於維持生命。在通常情況下,如果這種失調現象不太嚴重時,通過休息便可自然恢復平衡,但是如果不能主動的自我剋制和調節,這種失調會日益加劇導致精神和肌體上的疾病。體位法可以打破原有的騷亂,消除肌體不安定的因素,停止惡性循環的運動;通過調息來清除體內神經系統的滯障,通過龐達控制身體的能量並加以利用。
王瑜伽
如果說哈他瑜伽是打開瑜伽之門的鑰匙,那王瑜伽就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哈他瑜伽重在體式和制氣,王瑜伽偏於意念和調息。通常使用蓮花坐等一些體位法日進行冥想,摒棄了大多數嚴格的體位法。王瑜伽積極提倡瑜伽的八支分法,即禁制、尊行、坐法、調息、制感、內醒、靜慮、三摩地。瑜伽冥想方法很多,但體位姿勢大都採用蓮花坐,練習冥想時通過意念來感受實體的運動,控制氣脈在體內流通,產生不同的神通力。一點凝視法是瑜伽者常常喜愛的一種冥想練習,這通常是在環境幽靜的地方,或在山林湖海邊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固定的實體中比如克里希那神像或是蠟燭、樹葉、野花或是瀑布、流水等等;使自己的精神完全沉浸在無限深邃的寂靜中。
昆達利尼瑜伽
又稱為蛇王瑜伽。昆達利尼證明了人體周身存在72,000條氣脈,七大梵穴輪,一根主通道和一條尚未喚醒而處在休眠狀態的聖蛇。通過打通氣脈,使生命之氣喚醒那條蛇,使他穿過所有的梵穴輪而到達體外,一旦昆達利尼蛇沖出頭頂的梵穴輪,即可獲得出神入化的三摩地。現在練習昆達利尼瑜伽的人是相當少的,因為昆達利尼對人的要求很高,經常練習數十年至久的瑜伽者並沒有獲得任何神通力或是三摩地境界。昆達利尼瑜伽是瑜伽中較為難以練習的方法,只有持之以恆方可獲得力量。
❽ 在古印度,人們相信通過瑜伽可擺脫輪回的痛苦瑜伽的起源和本意是什麼呢
是的。瑜伽最早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合一”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 瑜伽是一項有著5000年歷史的關於身體、心理以及精神的練習,起源於印度,其目的是改善您的身體和心性。
❾ 瑜伽的梵文意思是什麼
瑜伽的梵文意思是:一致、結合或和諧。
瑜伽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合一」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分為兩大類:一個是古典瑜伽,一個是現代瑜伽,現在還包括了正位瑜伽。
(9)瑜伽在印度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練瑜伽的好處
1、 緩解壓力
練習瑜伽對全身放鬆,有助於晚上睡眠。在瑜伽練習過程中需要練習者能夠摒棄一切雜念,放鬆全身心,並且通過不少伸展全身的動作,連貫的體式伴隨呼吸的伸展,一整套體式練習連貫而流暢,整齊而有韻律感,能夠有效幫助消除一天的緊張、疲勞感。
2、 調節內分泌
經常練習瑜伽,可以調節身體的內分泌失調,並且對消化系統和生殖系統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瑜伽可以調節身體內部分泌系統。
3、 疏通脈絡
瑜伽可以打通身體內的經脈,讓身體保持陰陽平衡,只要經常練習瑜伽,可以改善手腳冰涼,減輕血管堵塞的情況。
二、注意事項
1、練習時應規范訓練動作,掌握基本技術要領,才能有效地避免引發關節、韌帶等身體組織的損傷。系統、有規律地進行柔韌訓練,可避免產生肌腱、韌帶拉傷,既能保證完成大幅度的柔韌動作訓練科目,又能避免在後續高強度的訓練中產生關節或軟組織的拉傷,練習時應循序漸進。
3、在練習過程中,練習者應該隨時關注自己身體發出的不適信號,如果出現太過分抻拉或擰擠的動作而致不能呼吸,或身體發出劇痛的信號時,就要隨時調整自己的姿勢和呼吸。
4、瑜伽愛好者應在正規教練的引導下,掌握正確的練習方式,加強練習。訓練前做好准備活動,訓練中保持專注,必要時應當到醫院進行體檢,確保自己的身體適合做此項運動;要有自我防護意識,並通過科學的鍛煉方法,最大限度地規避運動中的損傷。
❿ 印度瑜伽的起源究竟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瑜伽的起源很污
關於印度瑜伽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瑜伽來源於印度哲學,一共八分支,差不多意思就是八種階段,瑜伽只是其中的一種階段,位於三分支,他的本意是先學會做人,再練體式,他們講究身心合一,練瑜伽也講究里外合一,由此連到最後達到人與宇宙合一的效果。雖然這樣說是有點神乎其神,但是對於印度來說,他們的神學就是這樣。
瑜伽是在公元前300年由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創作的《瑜伽經》才得以在此基礎上真正的成型,才算由此得到了一種統一。在瑜伽自主創作這本書之前,瑜伽都是通過師傅口述給徒弟的這一種方式來傳承的,而在這種傳播過程中,瑜伽是帶有相當濃厚的神秘色彩的,他通常與印度的神話故事分割不開,這也是瑜伽在印度這個宗教大國得以大面積流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