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帕里斯-希爾頓是不是全球希爾頓酒店的老闆
她爺爺還沒死。而且就算死了。她也只是3個法定繼承人中的一個。
她爺爺一向以她為恥辱。如果她任然花邊不斷,說不定真的到他死那天,一分錢都不分給她。
② 如何評價《孟買酒店》這部電影的原型是什麼
《孟買酒店》是一部富有內涵、飽含敬意的電影,同時也充滿力量、令人心痛。
導演花了不少時間敘述了恐怖事件發生當天的活動,比如當第一次見到恐怖分子時,他們正在為這項任務做准備,聽著他們的領導人在錄音中給出的指示,讓觀眾真正進入這些年輕人的大腦,然後我們看到他們犯下最可怕的罪行。
《孟買酒店》雖然以印度泰姬陵酒店為故事背景,但不少內部場景實際上是在澳洲拍攝的。拍攝中,導演會播放真實的槍響與爆破音效,以追求真實度。
③ 印度總統·是誰
普拉蒂巴·帕蒂爾
[編輯本段]基本資料
2007年7月21日印度選舉委員會宣布,時年74歲的普拉蒂巴·帕蒂爾以明顯優勢擊敗全國民主聯盟候選人謝卡瓦特,贏得了總統大選,成為印度獨立60年來的首位女總統,這位有爭議的總統將於今日宣誓就職。 她是印度獨立60年以來第一位女總統。她從政45年,曾擔任地方議員、聯邦上議院副議長、拉賈斯坦邦長等職務,卻不是執政聯盟的「第一人選」。她被譽為「無可挑剔」的總統候選人,卻經歷了印度歷史上「最激烈的」總統競選,用曼-辛格總理的話說就是「政治攻擊的泥巴滿天飛」,一些塵封多年的舊案被突然翻了出來。她當選後印度公眾和媒體一致表示支持,「歡迎總統女士閣下」、「打破了男性統治的最後一座堡壘」是此間大報的頭條標題。她就是被印度人親切地稱為「大嫂」、現年72歲的普拉蒂巴-帕蒂爾。
[編輯本段]簡介
普拉蒂巴·帕蒂爾(1934年12月19日-)普拉蒂巴·帕蒂爾,印度律師、政治家,印度國大黨成員,曾任拉賈斯坦邦邦長,現任印度總統。 1934年12月19日出生於印度中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個檢察官家庭,父親名叫Shri Narayan Rao。她早年畢業於孟買的政府法律學院,獲法律學士和藝術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她從事律師職業。 1962年,帕蒂爾當選馬哈拉施特拉邦議會議員,開始了從政生涯。 1965年7月7日結婚,丈夫謝卡瓦特是一名教育家,也曾擔任過議員和市長的職務,有一雙兒女。 1986年,她當選為議會聯邦院(上院)副議長,1988年擔任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國大黨主席,1991年當選為印度議會人民院(下院)議員。 2004年,她出任印度拉賈斯坦邦邦長,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邦長;2007年6月23日卸任。 2007年6月14日,74歲的帕蒂爾被以印度國大黨為首的團結進步聯盟推舉為執政聯盟總統候選人。2007年7月21日,印度選舉委員會宣布,普拉蒂巴·帕蒂爾贏得第13屆總統大選,成為印度獨立60年來的首位女總統。 普拉蒂巴·帕蒂爾是印度國大黨領導人,參選總統前任拉賈斯坦邦邦長。7月25日宣誓就職。
④ 亞洲各國的首富
中國李嘉誠
年齡:78歲;凈資產:230億美元李嘉誠1928年出生於廣東潮州,父親是小學校長。1940年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壓迫,全家逃難到香港。在李嘉誠14歲的時候,其父因病逝世,為了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他被迫從高中輟學。
20世紀50年代末期,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常如今,他已經是一名成功的地產商,同時還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擁有最大的移動手機運營商的頭銜,當之無愧地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最近,李嘉誠也響應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發起的捐款風,正式宣布將把自己1/3的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
印度安巴尼兄弟
年齡:49歲和47歲;凈資產:201億美元和182億美元在印度,提起這個號稱是「印度的洛克菲勒」的安巴尼家族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2002年,一手創建信實集團的迪魯巴伊·安巴尼辭世,他的兩個兒子繼承了他的財產。一向不甚和睦的兩兄弟於2005年正式拆夥,哥哥穆克什繼續主管集團石化產品、聚酯和精煉油業務,弟弟阿尼爾則退出集團核心權力圈,轉而專攻集團下屬電力、電信和金融服務業。如今,兩兄弟憑借著各自的商業手腕和精明才智在各自的領域里打拚,他們的努力成果也從財富榜的排名上充分顯現了出來。
韓國李健熙
年齡:65歲;凈資產:29億美元管理著韓國著名的三星集團,李健熙憑借著近30億美元的個人資產坐擁韓國首富的寶座。在李健熙20多年的精心經營下,三星集團成為了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
馬來西亞郭鶴年
年齡:83歲;凈資產:70億美元郭鶴年1923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新山市,是華人的後代。20世紀50年代初,郭鶴年從「糖王」發家,最終成為橫跨酒店、地產、船務、礦產、保險、傳媒和糧油等產業的馬來西亞首富。他旗下的香格里拉酒店已在全球擁有50間酒店。
菲律賓陳永栽
陳永栽1934年出生於福建省晉江市一個普通家庭 陳永栽是一個傳奇。從平凡到輝煌,從貧窮到富有,這樣的經歷聽起來更像神話。對懷抱夢想的年輕人來說,陳永栽又是一個活生生的夢想成真的例子。陳永栽的經歷向他們證明,通過個人奮斗獲得成功不僅是故事,而且是可以實現的現實。
70歲的陳永栽,名列亞洲富豪第12位,菲律賓首富地位無人能夠動搖。
新加坡郭令明
《福布斯》雜志2004年第一次公布了東南亞富豪名單,地產業和酒店業大亨、豐隆集團主席郭令明以28億美元的個人資產成為新加坡首富,並在排行榜上名列第三。
今年62歲的郭令明,祖籍福建同安,是新加坡豐隆集團創始人郭芳楓的長子,10年前接管集團。郭芳楓1911年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庄戶人家,14歲那年抱著一卷草席到新加坡謀生,白天在五金店當學徒,晚上去夜校補習功課。後來與三個弟兄一起開辦了名為"豐隆"的小店,半個世紀後,豐隆成為亞洲最大的華商財團之一。
越南
在福布斯2007年亞洲富豪排行榜中,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印尼在內的東南亞國家都有富商上榜,獨缺該地區GDP增速最迅猛的國家——越南。
根據美林公司的2004年度《全球財富報告》,上榜富豪有宏安加萊集團(Hoang Anh Gia Lai JS)總裁段阮德(Doan Nguyen Duc)。宏安加萊集團旗下資產包括木製傢具公司、酒店、房產,以及越南足球聯賽排名第一的宏安加萊足球隊。作為宏安加萊足球俱樂部的主席,段阮德擁有該集團60%的股份,市值約為7430萬美元。
越南信息技術公司FPT的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張家平(Truong Gia Binh),河內進出口總公司董事長武文天(Vu Van Tien),以及越南證券業龍頭西貢證券公司(SSI)董事長阮維興(Nguyen Duy Hung)
也有人說越南首富是Khai Silk ,有待考證
印尼林紹良
1916年7月16日,林紹良出生在中國福建省福清縣海口鎮牛宅村裡一個殷實的農民家庭。林紹良是印尼林氏集團董事長,印尼政府經濟顧問,印尼首富,美國《投資家》雜志將其列為世界12大銀行家之一,曾被稱為「世界十大富豪之一」。1995年集團的總資產 高達184億美元,營業總額約200億美元,所屬公司640家 企業類型 銀行業。
新加坡女首富林愛蓮
據馬來西亞媒體9日報道,現年45歲的新加坡「水王國」凱發集團總裁林愛蓮,日前被美國權威財經雜志《福布斯》評選為「東南亞第一女富豪」。作為有史以來第一位殺入《福布斯》東南亞富豪榜前40名的女性,她以2.4億美元的身家成為該排行榜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富豪。
林愛蓮出生在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甘榜,是一名華裔的孤兒
日本山內溥
任天堂前任董事長山內溥(Hiroshi Yamauchi)以78億美元的身價成為了日本最富有的人,而這得益於任天堂暢銷的游戲機Wii。現年80歲的Yamauchi在過去的一年間,其身價猛增了30億美元,這使其從去年第三的位置躍升到了首富。
在過去的兩年間,任天堂的股價翻了三倍多,公司的市值達到了790億美元,而Yamauchi擁有該公司10%的股份。
去年日本的首富是房地產老闆Akira Mori,目前其身價為77億美元,下滑到了日本第二富人的位置。83歲的Kunio Busujima以54億美元的身價位居第三,他是彈球賭博游戲機製造商Sankyo的創始人。
朝鮮林尚沃
林尚沃,林尚沃從一個小小的雜貨鋪店員成長為朝鮮首富,其友人金正喜總結林尚沃的商業之道:「非逐利而求義也」,悟透商道的林尚沃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說的「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汶萊劉錦國
88歲高齡的劉錦國號山河,祖籍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清代嘉慶年間,高祖父舉家徙居同安縣城內,後又移居同安縣翔風里二十都烈嶼保高厝社(今為金門縣烈嶼鄉)。18歲時,他自大金門搭乘輪船抵達汶萊,踏上人生艱辛的旅途。
到汶萊後,經過幾十年打拚,劉錦國旗下產業總資產達40多億文幣,摺合人民幣200多億元,成為汶萊國傑出的農商企業家、汶萊國華人首富和華人領袖。
泰國蘇旭明
泰籍華人蘇旭明創辦的泰乍侖機構,是以他本人泰文之名作為企業的名稱,所轄工商企業300多家,涉及領域十分廣泛。
在釀酒業方面,擁有盛頌酒業集團、萬字康大酒廠等10多家大酒廠,年產一億多瓶,占其本國市場80%以上;啤酒業方面,擁有泰啤公司、啤貼酒廠及與丹麥嘉仕伯啤酒總公司合營的「亞洲嘉仕伯啤酒公司」,年產啤酒100多萬噸,純凈水、蘇打水數10萬噸,注冊商標100多個,其中「象標」、「嘉仕伯」啤酒行銷國內外,占其國內市場73%,年納稅達四五百億泰銖(約百億人民幣),占泰全國財政收入百分之五。
酒店業方面,擁有國內外10多家星級酒店,在曼谷就有兩家五星級大酒店,其中皇後花園酒店有1400間客房。
保險業方面,擁有六家獨資或持股的人壽、物業等保險公司。
物業方面,擁有帝國大廈、攀蒂大廈、詩麗吉國際會議中心、挽甲必他婉納商場、差庵度假村等休閑、購物、會議和寫字樓。
金融業方面,持有軍人銀行等多家銀行、證券市場的股份。
製造業方面,擁有相當規模的現代化酒精廠、糖廠、玻璃廠、造紙業等。
房地產業方面,轄有TCC房地產公司,購置多片地產,並投巨資與新加坡嘉德房地產公司合作,開發房地產工業村。
農業方面,包括農場、田產。
擁有曼谷、華欣和坤敬等三個高爾夫球場。
泰乍侖企業年經營銷售額1000多億泰銖(200多億人民幣),納稅600多億泰銖(160多億人民幣)。蘇旭明先生今年被列入世界600名億萬富翁行列,以30億美元(1200億泰銖)資產排名第194位,是酒業大王,泰國首富。
柬埔寨陳豐明
金邊——柬埔寨富豪陳豐明,堪稱該國資本主義新浪潮的標志性人物。他有著華人和高棉人的血統,被普遍認為是柬埔寨最富有的企業家。他掌管的的商業帝國以柬埔寨「皇家集團」(Royal Group of Companies)為龍頭企業,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同時也推動了柬埔寨近年的發展。
陳豐明是首相洪森的私人顧問。憑藉手中的政治關系,現年才38歲的他,拿到政府發放的特許權、許可證和租售土地。有時,他旗下的皇家集團會通過頗具爭議的方式,從這些交易中牟取暴利。
他擁有CTN電視台、國內最大移動通信運營商Mobitel公司、還有Camlot彩票公司的控股權。他也在一間與澳紐銀行(ANZ Bank)合辦的「奧紐皇家銀行」中持股45%,他是這間合資企業的董事會主席,據說負責戰略決策。
去年,他收購了時髦豪華的「金寶殿大酒店」,又創立了「Infinity保險公司」,手中掌握了首都金邊大量土地的開發權。批評人士說,這些都是不透明交易,牽扯到政府各部門
沙烏地阿拉伯阿瓦利德親王
阿瓦利德親王是沙特國王法赫德的侄子,個人資產的10%-15%(大約200億美元)投資於飯店業.他在全球范圍內擁有或經營著274家飯店,其中包括瑞士默溫皮克飯店、倫敦四季酒店、美國費爾蒙特飯店、巴黎迪斯尼飯店等多家國際知名飯店.
阿聯酋扎耶德·蘇爾坦·阿勒納哈揚總統
年齡:86歲凈資產:200億美元
財富來源:家族遺產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統扎耶德·蘇爾坦·阿勒納哈揚是元首富豪榜上最年長的人。
扎耶德是阿布扎比酋長謝赫蘇爾坦的第四子,生於1918年,年輕時酷愛捕鷹、騎馬和背誦詩歌。1946年,他任阿布扎比酋長國東方省省長,1966年8月6日接任阿布扎比酋長。1971年12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成立後,扎耶德作為國家締造者當選為阿第一任總統,一直連任至今,是阿聯酋的國父,曾獲1988年「世界偉人」稱號。
和許多阿拉伯人一樣,扎耶德也是多妻多子,膝下有19位王子殿下。這些喜好獵鷹的兄弟個個高官顯爵。像許多阿拉伯國家一樣,阿聯酋名義上是聯邦制共和國,但實際實行的是家族統治。扎耶德家族幾乎控制著阿聯酋全部政治、軍事和經濟大權。長子哈里發,是聯邦軍隊惟一的副總司令;次子蘇爾坦,是阿聯酋惟一的政府副總理;三子扎耶德,是聯邦軍隊參謀長;四子哈姆丹為阿聯酋外交事務國務部長;五子哈扎為阿布扎比情報局長、阿布扎比造船公司董事長;九子塞義夫是阿聯酋內政部長。其餘幾個王子也都在政府主要領導部門或大財團擔任重要職務。
⑤ 洲際國際酒店集團的創始人及其簡介
創始人:凱蒙斯·威爾遜
自1952年創建第一個假日酒店,不到20年間,他就把假日酒店開到了1000家,遍布全美國高速公路可以通過的地方,並走向全世界,從而使假日酒店集團成為第一家達到10億美元規模的酒店集團。回想假日酒店創建及擴張的歷程,令人激盪不已。
盡管取得了如此驕入的成就,凱蒙斯·威爾遜仍孜孜不倦,不斷改進,永不滿足。正如他的好友所說:"他到了哪裡哪裡就會有發現。"
一、貧困的家庭
☆剛出生不久便成了孤兒
1913年1月5日,凱蒙斯·威爾遜誕生於美國南方孟菲斯市西北的奧西奧拉小城鎮。他的父親查爾斯·凱蒙斯·威爾遜曾在海軍服役,當一名司爐工和辦事員,後來離開了海軍,在國民人壽和意外事故保險公司工作,推銷保險。由於工作出色,於1912年接受公司的委派,前往奧西奧拉,在那裡開設一個辦事處。他的母親多爾·威爾遜出生在孟菲斯市一個十分貧困的家庭,她10多歲時就去當賣雜貨的營業員。他們的小男孩出生了,這時對於這位年紀輕輕又有雄心壯志的保險代理人及其新娘來說,前途看來一片燦爛光明。他們給兒子取名為小查爾斯·凱蒙斯·威爾遜。
可是,僅僅9個月後,悲劇突然襲來。
29歲的老凱蒙斯患了重病,是得了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不治之症,支配肌肉運動的神經細胞出現病變衰退,非常痛苦。1913年10月4日,他還來不及看到自己的兒子過1周歲生日便去世,並留下多爾--年方18歲就成了寡婦和單身母親。
老凱蒙斯有預見,生前買了一份保價為2000美元的保險單,死後賠款付給多爾。這筆錢在1913年時是一筆可觀的金額。可是.一名沒有道德的喪葬用品銷售商在同多爾打交道時,利用了年輕寡婦的悲痛心情,勸說她給亡夫大辦喪事,從而把根據保險單得到的全部款項耗用殆盡。老凱蒙斯的墓葬頗有氣魄,但喪事過後,多爾幾乎分文不剩。
正是在那個年代、那個地方,一個年方18歲的寡婦幾乎身無分文,卻下定主意:任何艱難困苦都阻擋不住自己撫養兒子,並把他培養成將來在世界上有所建樹、留下印記的人。
多爾帶了她的嬰兒回到了孟菲斯市,遷往沃特金斯北街336號自己的母親處居住。在取得政府補助之前的那段日子裡,多爾別無選擇,只有走出家門去工作,以養活自己和年幼的兒子。威爾遜後來回憶說: "我的母親找到了一份工作,給一位牙醫當助手,每周工資11美元。後來,她當上了一名簿記員。可是,她一個月的收入從來沒有超過125美元。此情此景,你能想像得出嗎?回首當年,那是何等艱難的歲月,真是度日如年啊!"
☆小小年紀就開始幹活掙錢
正當凱蒙斯·威爾遜逐漸成長之時,美國歷史上最嚴峻的時期之一達到其艱難困苦的頂點。雖然20世紀20年代末美國股市的突然崩潰標志著大蕭條的開始,但艱難的時期實際上在此多年之前就已開始露出端倪。早在1923年,美國平均一天就有兩家銀行倒閉。在經濟危機最嚴重的那幾年,全國有三分之一的職工找不到工作。在孟菲斯和全國其他的大小城市中,常見到人們排長隊、等候領取救濟食品的情景。
威爾遜在年幼時就開始幹活掙錢了。他的第一次工作是給"奶油麵包房"做廣告,掙了5美元。他6歲時找到了比較穩定的工作,就是賣《星期六郵報》,每份售價5美分。沒幾個月,他發覺《婦女家庭雜志》每份售價為10美分,而且還可以讓他當該報的地區經營人,僱傭別的孩子替自己代賣。威爾遜很快從其住處的鄰近地區中找到十幾個孩子替他賣雜志。該雜志每售出一份就能獲利3美分,其中替他賣雜志的人得2美分,他得1美分。他在這么小小的年齡就能盤算、計劃,並能鼓動別人為之工作。
後來,威爾遜又找到一些掙錢活,如利用晚上時間在一位大伯家的地下室里製作搖椅、幫食品雜貨店把食品裝袋的工作等。他自己說: "凡是你能想到的種種臨時工作,我都干過。我是世界上最差的學生,因為我一有時間便工作,從而總是感到疲勞。我一到學校,便昏昏欲睡。"
☆送貨途中不幸遭遇車禍
凱蒙斯'威爾遜14歲時,在麥迪遜大街和貝爾維德爾大街的彎角處的瓦格納雜貨店找到了一份工作,當一名送貨郎兼冷飲櫃售貨員。這項工作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自己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冰淇淋。一天晚上,他正在這家雜貨店工作時,接到指示,要送貨到紐約巨人的第一守壘員、傑出的棒球明星比爾·特里處。特里住在威利特大街,在這家雜貨店之南,隔了幾個街區。他跳上自行車,騎向目的地。威爾遜剛剛騎到貝爾維德爾大街和聯合大街相交的十字路,就感到有一股力量向他猛烈撞來,把他擊倒在大街中央。威爾遜躺在地上,茫然不知所措。他的左腿受了重傷,有5處骨折。第一次看到他的醫生都說他以後再也不會行走了。但後來,一位很高明的矯形外科醫生威利斯·坎貝爾博士給他作了檢查,然後說: "凱蒙斯,我將使你能重新行走。"果然,這位醫生不虛此言,說的話兌現了。
當時,威爾遜感到很害怕。不過,坎貝爾醫生滿懷信心,使他剋制了恐懼心理。他在醫院住了4個月,身體上的石膏敷了11個月。母親多爾利用在肉類包裝廠工作期間的休息時間前往醫院,到兒子的病房內,照顧兒子,輔導功課。在她充滿了愛心的關注和真誠的祈禱之下,在坎貝爾醫生的精心治療下,威爾遜終於能重新行走了。雖然他的一條腿在治癒後仍比另一條腿短2英寸,但車禍後只過了一年名威爾遜認為,經過這次艱難的磨煉而能重整旗鼓,東山再起,這對自己今後的一生有重要意義,也大大鍛煉了自己,以致後來當經濟大蕭條的艱難歲月使無數美國人恐慌時,他不僅能經受得住,而且還顯示出一名天生的企業家應有的敏銳的洞察力和不屈不撓的奉獻於事業的精神。
二、創業的艱辛
☆17歲開始經營爆玉米花與彈球機
凱蒙斯同他當初賒購的那台售價為50美元的爆玉米花機。他著手創業時的全部資產僅此而已。
1930年頭幾個月,經濟危機的災難很快遍及全美國。多爾·威爾遜也加入不斷擴大的失業大軍。當時,凱蒙斯·威爾遜在中央中學讀最後一年,他作出決定:現在應該由自己去找工作掙錢,肩負起養家糊口的重擔了。就這樣,17歲的他下定決心,要擺脫貧困。"我不知道我要去干什麼工作,我只知道我要擺脫貧困。我知道我必須設法掙錢。"
威爾遜離開學校後,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經紀公司內把股票的最新價格寫在木板上,每周工資12美元。不久當上了簿記員,每周得到的報酬仍然是12美元,而其他簿記員每周工資為35美元。他要求加工資,但給他一星期只增加3美元。於是,他便離職而去。威爾遜說: "我為別人干全日制工作,這是我一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年輕的威爾遜不打算為別人工作,他就不得不開動腦筋想辦法。他一直喜歡看電影,常常去孟菲斯劇院干一些雜活,這樣可以免費看故事片。有一天,一個念頭出現在腦海,他發覺該劇院不出售供觀眾邊看電影邊消遣的小吃,便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可用來為自己開辟一個市場。於是,他去找孟菲斯劇院的經理談,經理又去跟他的老闆談,他們最後決定讓他在劇院門前放一台爆玉米花機。威爾遜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花50美元購買了一台爆玉米花機。他開始出售爆玉米花,每袋賣一個鎳幣,生意非常紅火,每周能夠凈賺四五十美元。孟菲斯劇院的經理每周只掙25美元,經理前來計算出售爆玉米花的數量,他眼紅了,他覺得自己吃虧了,他要威爾遜讓出這個場地,他要自己干。威爾遜不得不離開,心裡憤憤不平: "我要自己開一家電影院,這樣,就再也不會有人把我的爆玉米花機攆走了。"幾年後,威爾遜果真做到了這一點。
威爾遜在放棄爆玉米花之後,首先搞的是經營彈球機。他被迫把爆玉米花機賣給該劇院經理後,便用這筆錢買了5台已經使用過的彈球機,每台的價格是10美元。他把這些彈球機分別安置在雜貨店、旅館的休息廳等熱鬧的地方。威爾遜不停地忙碌著,他一旦積滿了10美元,就去再買一台彈球機,再找一個安置彈球機的場所。他曾說: "我自己並不喜歡玩彈球機,我喜歡的只是彈球機賺的錢。"這里介紹一個小插曲。威爾遜有一台彈球機安置在威廉·萊恩旅館,他一個星期大約來這里兩次,查看彈球機,收取貨款。一天,威爾遜又來了。在那裡有一位擺香煙攤的名叫薩拉·博斯韋爾的年輕婦女對他說: "凱蒙斯,我知道你過得不那麼富裕,不過,假如你願意再花一個鎳幣,我將給你介紹一位女孩子,她定將是你見過的最伶俐聰明的女孩子。"威爾遜便說: "好,我願意花這一個鎳幣。"於是,她為威爾遜介紹給多蘿西·李,這位女孩子後來成了威爾遜相親相愛的妻子。
☆經營電影院
凱蒙斯·威爾遜一直想自己辦個電影院。他獲悉有一家電影院正待出售,就發揮了其迅速成長的創造能力和能言善辯的口才,籌措到了必需的資金,終於辦起了屬於自己的電影院。這家電影院坐落在孟菲斯市郊區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社區內,它叫德索托電影院,已關閉了多年。威爾遜前往觀察後,就去找該電影院的業主。業主要價2000美元,威爾遜認為可以接受此價,條件是在他將電影院重新開張後才能付款,每周付25美元,直至2000美元付清。該電影院業主表示同意。
緊接著,威爾遜前往全國劇院供應公司,該公司的經營者是鮑勃·博斯蒂克,在威爾遜經營電影院時,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幫助。那一天,博斯蒂克向威爾遜出售了價值4000美元的設備,全部賒銷。就這樣,威爾遜又一次在沒有做出什麼初次付款的情況下,搞起了一項新的經營。
威爾遜經營的第一家電影院,由於管理得當,營業相當紅火。於是,他在博斯蒂克的大力資助下,在孟菲斯市通往機場和拉馬爾大道的彎角處建造了一家嶄新的電影院,這家電影院又獲得了成功。此後,威爾遜開出了一家又一家電影院,幾年裡一共開辦了11家電影院。
這個時期,威爾遜一天工作至少15個小時,經營爆玉米花,經營彈球機,經營電影院。另外,他又搞起了其他多種早期經營最贏利的生意,一是經銷西伯格牌留聲機和沃利策牌留聲機,二是經營香煙機出售香煙。威爾遜後來回憶說: "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事莫過於創業。奠定基礎,再在上面建造大樓。"
☆20歲涉足房地產
凱蒙斯·威爾遜的母親一直對他說,她多麼嚮往有一幢自己的房屋。到1933年威爾遜20歲時,他積蓄的錢已足夠給母親造一幢房屋。於是,威爾遜付出 1000美元在波普拉大街買了一塊地,又花了1700美元造了一幢房屋,一共花去2700美元。那個地方當時還未開發,實際上還是農村,可後來該地區已經成為孟菲斯市最繁忙、最稠密的商業地帶之一。他曾用這幢房屋作抵押,得到6500美元貸款。這件事給威爾遜很大啟示,房產行業蘊藏著無限商機。他說: "如果說,能以1000美元買一塊地,以1700美元造一幢房屋,然後以此作抵押借到6500美元,那正是我所嚮往的經營。"於是,那一天開始,威爾遜當上了一名房地產商。
威爾遜對這樣建造住宅,幾乎一竅不通,但他對此沒有發愁過。他說得好: "只要你善於找到別人為你辦事,那就沒有什麼太難的工作。你找一個能造房的人。找另一個能鋪設管道的人。你要做的,只要把每一件事包出去。"
雖然威爾遜不是住宅建造專家,但他不久的發現使他多年來在住宅建築業中占據穩固的優勢。這個發現就是:幾乎在任何地方,房屋所圍繞的中央空間並不像房屋外的空間那樣貴,可以利用中央空間來擴大房屋的面積,使增加的面積的平均每平方英尺的造價下降到約2美元。既然要造1000平方英尺的房屋,單是使所有的房間擴大些,就有可能使該房屋達到1500平方英尺,而鋪設管道、安裝電線與門窗等費用幾乎沒有什麼變動,增加的每平方英尺的房屋造價之所以比較低,其原因就在於此。
威爾遜的這個發現,還導致他一看到某個房地產是一筆好交易,就趕緊把它全部買下。在20世紀30年代,這種機遇是很多的,遍地皆是。到了30年代末,威爾遜先後購買坐落在孟菲斯市的房地產,總值達400多萬美元。他已不再是只有一台爆玉米花機的窮小子了。☆28歲婚後應召入伍
凱蒙斯·威爾遜在而立之年以前,已經創下龐大的事業,其中包括經營房地產,經營電影院,經營彈球機、香煙機,經銷留聲機,等等。他已經成為孟菲斯市最堅定不移、蒸蒸日上的青年企業家之一。他為了照料各個企業,駕駛一輛雪佛萊牌小卡車,無論白天或晚上,在該市來來往往,忙忙碌碌,成為當時孟菲斯市的一道風景線。
1941年12月2日,威爾遜與年輕的姑娘多蘿西正式舉行了婚禮。婚禮後,兩人前往皮博迪,舉行一個晚會,直到當天晚上約11點。隨後,他們啟程前往奧爾良,去參加沃利策牌留聲機會議,一邊度蜜月,一邊仍在工作。
威爾遜新婚沒幾天,日本襲擊珍珠港事件發生,太平洋戰爭爆發了。威爾遜知道自己將會應召服兵役,他會開飛機,因此希望參加空軍,當一名飛行員。後來他的願望實現,經過考核,成為美國空運指揮部的一名飛行官。威爾遜呆在孟菲斯市的第四空運大隊約有兩三年。在這期間,他駕駛過各種不同類型的飛機,飛臨過美國本土各地。
1944年,美國空軍派威爾遜飛越半個地球,前往那裡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艱巨的空運。這場空運被稱為"飛越駝峰空運",其目的是使中國在大戰中繼續站在美國及其盟國一邊,同日本作戰。然而,日本佔領了中國的許多地方,實際上控制了幾乎所有的進入中國的通道。能夠進入中國的惟一途徑是駕駛飛機,從英屬印度的上阿薩姆地區起飛,飛越喜馬拉雅山脈,跨過緬甸的熱帶叢林,進入中國的西南部。這條空中走廊後來被稱為"駝峰",是非常危險的航線。威爾遜是飛越駝峰飛行員中的一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飛越駝峰中,總共有600多架運輸機墜毀,1000名飛行員喪生。威爾遜在飛越駝峰中幸運地挺了過來,經受了考驗,得到了鍛煉,意志也更堅強了。
⑥ 印度人偷電,瘋狂到什麼程度為何政府任由這樣下去
偷已經不能用形容那種情況了,應該說是明搶。
村子裡這種偷電行為還只是小規模的,真正影響用電的是政客組織百姓們偷電。為什麼會這樣呢?在百姓眼裡,水能讓他們用上電,誰就是衣食父母,因此很多政客在大選前期,就會積極拉攏這些人,政客會通過降低電價,發放用電補貼,甚至會帶頭組織百姓去偷電。
總之,印度的偷電行為及其瘋狂,政客的言而不信,各大電力公司各自為政,貧富差距過大導致心裡不平衡是偷電的主要原因。
⑦ 印度傳奇旅館的觀後感
本系列節目前往印度最奢華的旅館,了解當地的階級分野與文化遺產。孟買的泰姬瑪哈酒店,是印度歷史最悠久的旅館。寶萊塢與好萊塢巨星、外國政要,以及搭噴射機環游世界的富豪,在這里接受1,500名管家、門房和房務員的服務。透過獨家跟拍日常運作,並記錄口述歷史,我們將揭露酒店員工為了達成「顧客是神」的座右銘,無微不至的熱忱服務。印度傳奇旅館孟買的泰姬瑪哈酒店,是印度歷史最悠久和最著名的旅館。這座城市住有印度最富裕的上流階層,泰姬瑪哈酒店專門招待這些超級富豪,包括印度古代的大軍。
⑧ 關於印度: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發表了一項有關中國與印度市場比較的調查報告,文中指出盡管兩個市場有相似之處,而且在推行經濟自由化和改革方面,兩國均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中國是處於領先地位。
《經濟學人》雜志這份「印度和中國專題調查」的作者西蒙·朗(Simon Long)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優勝於印度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起步較早,此外,在為貧窮階層提供教育和衛生保健,以及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方面,中國比印度作出更多的努力。兩者相比之下,中國的改革開放步伐更多,因此也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中印兩國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失業、地區差異和農民貧困都是首要的經濟問題。兩國人口眾多,對資源的需求也相應提高,如何防止環境污染也是重要的課題。西蒙·朗在調查報告中認為,印度需要學習中國的經濟模式。
印度經濟發展被超越
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才超過印度。此後,兩國經濟均高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印度GDP每年平均增長5.6%,在1991至2003年每年平均增長5.8%。中國的增長幅度相當,但其起點更高,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GDP增長平均每年為9.3%,在1991至2003年則為9.7%。
由於印度人口增長較快,兩國的人均GDP差距便更大。在1990至2003年期間,中國的人均GDP年均增長8.5%,而印度為4%。2003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達1,100美元,而印度僅為530美元,換算為人均購買力後,中國比印度富裕70%。
在國際貿易方面,中印的差別更加明顯。1990年,中國佔世界出口和進口的份額分別為1.9%和1.6%。到2003年,中國佔世界出口和進口的份額增至5.8%和5.3%。去年,中國的雙向貿易增長36%,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僅次於美國和德國。然而,印度的雙向貿易額還不到世界總額的1%。
由於經濟迅速增長,中國的貧困水平顯著下降。在1981至2001年期間,中國日收入低於1美元的人數大約減少4億。在1977和2000年期間,印度貧困人數減少6,900萬。現在,35%的印度人日收入低於1美元,而17%的中國人日收入低於1美元。
世界看好中國經濟
導致中印兩國經濟增長速度有別的主因是「外國直接投資」(FDI)。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國家。去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600億美元,是印度的12倍。中國對外國投資者有兩大吸引力:巨大的潛在國內市場和便利的出口環境。
據一家跨國公司估算,中國可支配消費收入的人口達3億人,這遠遠多於印度的5,000萬人。此外,中國擁有優越的基礎設施,例如它的高速公路總長3萬公里,是印度的10倍。同時,中國每1,000人擁有的移動和固線電話數量是印度的6倍。
印度的優勢仍然是其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層和法律、機構和金融市場等「軟基礎設施」。在高端市場上,印度有大量英語流利的技術人才,而在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方面,中國工人則在基礎教育方面有很大優勢。
隨著更多外國投資者青睞中國,有利投資者的合作項目日益增長,中國加入WTO也令其經濟活動自由化進程比印度快得多。
工業和農業
盡管印度有知名的IT專長和繁榮的外包產業,但這與廣大群眾並不相干。整個IT行業大約只有100萬名從業人員,其產值僅佔印度GDP的4%。西蒙·朗認為,印度製造業增長速度遠低於服務業,而且提供很少就業機會,這是令人擔憂的現象。2002年,印度製造業只吸納了620萬勞動人口,而中國製造業卻有1.6億名從業人員,中國已經成功地變成了世界工廠。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推行改革開放,這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為新的鄉鎮企業輸送數千萬員工。印度不可能發生這樣的奇跡,但是它仍需努力令農民從農場轉往工廠工作。
目前,印度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0%,而中國農村人口佔60%。中印兩國面臨著同樣的農業問題:生產率低、農場規模小、農民在改進生產方面作投入的能力有限。
競爭對手還是合作夥伴?
事實上,中國和印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手。雖然印度可能以中國為標准衡量其經濟增長和國際影響,但中國是以美國為比較對象。另外,中國與印度的關系正在變化。目前,兩國外交關系十分友好,並且雙邊貿易繁榮。西蒙·朗估計印度和中國將成為「競爭性合作夥伴」。印度擔心中國可能取代它在IT服務和外包輸出方面的領先地位,只需幾年,中國就能夠造就與印度數量相當的軟體工程師和會說流利英語的大學畢業生。鑒於它在全球經濟中的巨大影響,中國可能會取代印度這項毋容置疑的競爭優勢。
更重要的是,印度是否能在出口型勞動密集製造業方面與中國分庭抗爭。這是印度經濟增長趕上中國在過去20年達到的水平的唯一途徑。印度希望成為出口大國,但在發生重大變革之前,它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
在今後幾年,中印兩國都面臨著解決地區差別的巨大挑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將有助於決定它是否能夠保持目前的高增長率。對印度來講,這也將決定著它是否能夠提高目前的增長速度。西蒙·朗指出,假如印度不著手第二度大刀闊斧的變革,它不可能達到中國的增長速度,更談不上趕上中國的發展水平,這種改革目前看來不大可能,但並非絕不會發生。
資料:《經濟學人》雜志
⑨ oyo誰開的
彼得·泰爾 Ritesh Agarwal是印度最大的酒店連鎖企業OYO的創始人兼CEO。
⑩ 長期在印度工作的朋友,在印度有哪些奇特的經歷
印度有著最為奇特的民族作風和文化體系,對現代文明的排斥也是堅定不移。在這里,老百姓吃飯用右手抓,如廁用左手洗。在這里,大街上的牛,狗,野豬,猴子和人各佔一片天地。在這里,女人用六米長的彩布把自己包起來,穿成一件件風情萬種的紗麗。
小城巴羅達,位於印度唯一嚴令禁酒的古吉拉特邦,治安算不上最好,但也是個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城市。這里沒有寬闊的馬路,沒有熙攘的車流,也沒有玻璃擦得鋥亮的大樓。這里的生活,該是每天早上睡到自然起,吃了顏色各異的咖喱,到朋友的家裡探望聊聊天,傍晚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喝杯茶再盪一會兒鞦韆。這里的人,心裡沒有太多執念,任周遭雞飛狗跳塵土漫天,也能在心裡給自己構築一片小桃源。
胸無大志,或是叫做不思進取,這樣的人生觀在國內讓人無法接受,在這里卻顯得那麼自然而然。我走過印度的許多地方,德里有最奢華的酒店,孟買有最繁華的市場,拉賈斯坦整個邦有著最討遊客歡心的別致景象,但我還是喜歡這個地方,或者是因為在這里牛是受到尊重的,因為人們是真誠善意的,又或者是因我生活在巴羅達的兩個月里,這里已成為我的第二個故鄉。
生活在印度,累的是身體,但滿足的是靈魂。探訪各地的寺廟,學習印度的語言,走近當地人的家裡聊聊天。或者練習瑜伽和冥想,讀些從未涉獵的宗教思想,學著**鼓,跳印度舞,每一天的工作之餘,都能過得充實而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