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與沙特爭奪世界第一武器購買國的印度,哪來的這么多錢呢
經常關注軍事新聞的人一定會發現,長期以來,印度一直是全球進口武器最多的國家之一。甚至在很多時候,印度在國際上購買的武器裝備總金額,還要超越著名的土豪沙烏地阿拉伯。然而,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軍火貿易活躍的印度,在經歷連續數年10%的軍費增長背後,它還是一個農村人口占據多數、貧困人口數量龐大的國家。盡管印度在21世紀保持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可是,印度本國似乎並沒有什麼強勢產業可以帶動國家經濟高速發展,那麼,印度買武器的這些錢又是從哪來的呢?

印度軍人
第四:印度這個單純的“國際軍火采購商”,從表面讀到的軍事新聞來看,它似乎一直出手闊綽,其實,印度也只是表面土豪而已,因為印度真正成交的軍購武器訂單,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水分。印度這個國家在購買武器裝備的時候有一個特點,在購買之前總會連續不斷的放出他們即將入手一批新武器的特大新聞。
在接下來武器購買成交過程中,印度還總喜歡搞一個全球招標,折騰好久以後,到最後補貼訂單也不一定成交,甚至還經常出現放水的現象。但是這樣一來,特別喜歡“自吹自擂”的印度,就給人們營造了一種它總在“買買買”的現象,讓人們無不贊嘆印度的軍備購買能力。
❷ 為什麼印度,沙特這樣的國家不會發生革命
印度名義上已經實行了民主制度,國家就算有矛盾,也可以通過選票來舒緩了,當然,這種制度對印度來說並不是好事,因為印度的民主伴隨著低效,伴隨著變革的緩慢!沒有一個國家是在不犧牲一部分群體利益的情況下實現國家工業化的,而印度在徹底工業化之前就實行了民主制度,導致一些國家強力政策無力推行,所以印度一直是這個鳥樣
至於沙特,純粹是因為有錢任性,拿民生堵民主,一有反抗,沙特立馬胡蘿卜大棒一起使,對強硬反抗者鎮壓,並用增加的高福利來堵住民眾的嘴,還有,世界五大國沒一個希望沙特動亂,都會明裡暗裡給沙特支持,美國明面上還是沙特的盟友,中國則是沙特石油最大的消費者,中美都不要求沙特變革,沙特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革命
❸ 沙烏地阿拉伯人口構成和來源國的特點
約31%的人口是居住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外國公民。 一個外籍人口的大部份是南亞,南亞血統,包括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 此外,還有一些非阿拉伯公民和混合血統 ,大多數人都被沙特來自次大陸和阿拉伯國家。 來自鄰近國家的許多阿拉伯人受雇於王國。
❹ 印度與沙烏地阿拉伯關系
印度與沙烏地阿拉伯是貿易關系。
印度同東南亞國家地理位置相近,有悠久的歷史關系。印積極推行「東向政策」,加強同東盟的政治經濟關系,積極參與東亞合作。2012年12月20日,「印度-東盟紀念峰會」發表聲明宣布,印度與東盟升級為「戰略夥伴」關系。

印度為不結盟運動創始國之一,歷屆政府均強調不結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礎,力爭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冷戰結束後,印政府調整了過去長期奉行的傾向蘇聯的大國平衡政策,推行全方位務實外交。印度也是金磚國家集團成員之一。
2015年7月7日,印度作為觀察員國加入上海合作組織;2017年6月9日,印度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員國。
❺ 可以介紹一下沙烏地阿拉伯當地的情況嗎
沙烏地阿拉伯當地情況如下:
1、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等國接壤。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21%左右。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建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是伊斯蘭教徒朝覲聖地。
2、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麥進口國,年均進口約600萬噸。水果自給率達到60%。畜牧業主要有綿羊、山羊、駱駝等。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椰棗、柑橘、葡萄、石榴等。沙特的穀物自給率比較低,只有20%多,依靠大量進口才能滿足需求。
3、沙烏地阿拉伯的金融體系完善發達。沙特的旅遊業也比較發達。沙特政府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以減少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同時為快速增長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沙烏地阿拉伯也使用大量外籍勞工。經濟發展以工業為重點,石油和石化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主要的經濟來源。
❻ 泰國 印度 沙特 埃及 西班牙 美國 主要景點及沿途主要海洋 海峽和主要氣候類型
泰國在世界上素有「佛教之國」、「大象之國」、「微笑之國」等稱譽。
泰國位於亞洲中南半島中南部,東南臨泰國灣,西南瀕安達曼海,疆域沿克拉地峽向南延伸至馬來半島,與馬來西亞相接,其狹窄部分居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
泰王國位於東南亞的中心,是通往印度、緬甸和中國南部的天然門戶。
東臨寮國和柬埔寨,南面是泰國灣和馬來西亞,西接緬甸和安達曼海。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寮國、緬甸接壤,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涼三季,年均氣溫24~30℃。
印度的人口為12億1千5百萬人(2012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人口數世界排名第二。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二,山地只佔四分之一,高原佔三分之一,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 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沙特」即「沙烏地阿拉伯」
伊斯蘭教為國教,遜尼派穆斯林佔85%,什葉派穆斯林佔15%。一天禱告五次,此時當地人都去清真寺做禮拜。女人必須穿黑袍。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阿曼、葉門等國接壤。海岸線長2437公里,領土面積位居世界第十四。
地勢西高東低。西部高原屬地中海氣候,其他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炎熱乾燥,最高氣溫可達50℃以上;冬季氣候溫和。年平均降雨不超過200毫米。全境大部為高原。西部紅海沿岸為狹長平原,以東為賽拉特山。山地以東地勢逐漸下降,直至東部平原。沙漠廣布,其北部有大內夫得沙漠,南部有魯卜哈利沙漠。有金、銀、銅、鐵、鋁土、磷等礦藏。東部波斯灣沿岸陸上與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氣藏量極豐。魯卜哈利沙漠東部的布賴米綠洲為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三國爭議地區。
沙烏地阿拉伯以「石油王國」著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產量和銷售量最多的國家之一。1984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500億噸,天然氣儲量為 34885億立方米。石油收入是國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埃及,全稱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埃及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在經濟、科技領域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
人口94,550,000萬(截至2013年)。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徒主要是遜尼派,占總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約佔16%。
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全境大部屬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紅海沿岸和西奈半島有丘陵山地。蘇伊士運河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北瀕地中海,東南與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相望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全境96%為沙漠。最高峰為凱瑟琳山,海拔2637米,尼羅河的兩岸形成寬約3~16千米的狹長河谷;入海處形成2.4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6%的人口聚居在僅為國土面積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帶。
蘇伊士運河是連接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薩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千米)。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規則的四方形。東西寬1240千米,南北長1024千米,地形平緩,無甚大山,最高峰凱瑟琳山海拔2637米。
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線,是「埃及的母親」。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是非洲第一長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全長6671千米。全國乾燥少雨,氣候乾熱。埃及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氣溫較高,晝夜溫差較大。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氣候相對溫和,其餘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城市有開羅、亞歷山大、蘇伊士等。
西班牙是一個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君主立憲制國家,西鄰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北瀕比斯開灣,東北部與法國及安道爾接壤,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它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及在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境內多山,歐洲高山國家之一。歐盟成員國之一。
人口7190493人。西班牙的主要民族是卡斯蒂利亞人(即西班牙人,占總人口70%以上),少數民族有20個,加泰羅尼亞人、加里西亞人和巴斯克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三個。卡斯蒂利亞語(即西班牙語)是官方語言和全國通用語言。少數民族語言在本地區亦為官方語言。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中部梅塞塔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南部和東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多雨。西北部較濕潤,內陸和東南部較乾燥。月平均氣溫從北到南:1月9.4-10.3℃;7月19.1-28.1℃。年降水量一般350-500毫米,山地高達1,500毫米。中部的馬德里地區屬於高原氣候,夏季乾熱,冬季乾冷。東北部的巴塞羅那地區則為最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常年氣候溫和濕潤,夏季較炎熱乾燥,降水以冬季為主。
西班牙地處歐洲西南部,與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占伊比利亞半島面積的5/6。西班牙位於北緯36度到44度、西經9度18分和東經3度19分之間,南北跨840公里,東西1000公里。國土面積為504750平方公里,西班牙人說他們的國家形狀像一塊熟牛皮。西班牙國土面積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和法國,居第四位,相當於歐洲總面積的二十分之一。西班牙的領土包括還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島和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
西班牙陸路邊境線為2013公里,其中與法國、安道爾邊境線為720公里,與葡萄牙邊境線為1292公里,與直布羅陀邊境線為1公里。
西班牙不僅有著名的西班牙太陽海岸,還有巍峨的高山。在歐洲,它是除了瑞士之外最高的國家。西班牙全境大部分是古老的高原。著名的中央高原聳立西班牙正中,約佔全國面積的60%,海拔600-700米。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絕:北部是坎塔布連山脈,南部佇立著莫雷納山,東部的伊比利亞山脈隔開中部高原與阿拉貢平原。高原西邊那一面緩緩延伸,地勢漸趨平坦,最後消失在大西洋沿岸。如果你駕車游覽西班牙全境,不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白雪皚皚的山峰,一片片起伏不平的丘陵。
西班牙分為五個地理區:北部山區、中央高原、阿拉貢平原、地中海沿岸山地、安達盧西亞平原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波多黎各自由邦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接壤。除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之外的48個州都位於美國本土,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面與俄羅斯隔海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幾個小島。此外,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領土和島嶼。
人口3.1億,白人佔80%(包括拉美裔白人),其餘分別為非洲裔、亞裔等。
大多位於北美洲中部,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面積936.4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915.8960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如果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約17萬平方公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面積為962.9萬平方公里,世界第四,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本土東西長4500公里,南北寬2700公里,海岸線長22680公里。
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中部,位於西半球, 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等。另有加勒比海島嶼波多黎各以及太平洋群島的北馬里亞納等海外領地。其本土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海岸線22680公里。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西部沿海地區分布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全國最低點為死亡谷(Death Valley,-86 米),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東南方,與內華達州接壤;最高點為麥金利山(Mount Mckinley,6198 米),位於阿拉斯加州的中南部,是阿拉斯加山脈的中段。
美國國土地形變化多端,尤其是在西部。東海岸沿海地區有著海岸平原,在南部較為寬廣,而在北部較為狹窄,海岸平原在新澤西州以北並不存在,不過在長島等地也有一些冰川沉積平原。在海岸平原後方的是地形起伏的山麓地帶,延伸到位於北卡羅來納州和新罕布希爾州、高1830米的阿巴拉契亞山脈為止。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是美國中西部地帶的內部平原,這里相對而言較為平坦,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密蘇里河流域—世界上第四大的河域 也位於這里。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內部平原的地形開始上升,最後進入美國中部面積廣闊而地形特色稀少的大平原。
海洋:印度 印度洋
泰國 印度洋、太平洋
埃及 紅海
沙特 波斯灣
西班牙 地中海
美國 太平洋、大西洋
希望可以幫到你~~校友~~
❼ 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迪拜是什麼關系
沙特,是阿拉伯半島上的一個獨立國家,全稱叫做沙烏地阿拉伯王國(Kingdom of Saudi Arabia)。
面積225萬平方公里(沙特官方數字)。人口2460萬(2005年),其中沙特公民約佔70%。絕大部分為阿拉伯人,信伊斯蘭教,講阿拉伯語。首都利雅得(Riyadh),人口約500萬。夏都為塔伊夫;外交之都為吉達;宗教之都為麥加。
阿聯酋,也是阿拉伯半島上的國家,在沙特西邊。全稱叫做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酋(The United Arab Emirates)。由七個酋長國組成: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烏姆蓋萬。迪拜是阿聯酋中的一個酋長國。
面積83600平方公里。人口423萬(2004),外籍人佔3/4,主要來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多數屬遜尼派;在迪拜什葉派佔多數。
迪拜(阿拉伯語:دبي,英語:Du),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位於波斯灣東南海岸,迪拜也是組成阿聯酋七個酋長國之一——迪拜酋長國的首都。
迪拜的面積為4114平方公里 ,占阿聯酋總面積的5.8%,在全國面積中是繼阿布扎比之後排名第二。人口為262.2萬人(2014年),約佔全國人口的41.9%,為人口最多的城市。
迪拜是中東地區的經濟金融中心,它也是中東地區旅客和貨物的主要運輸樞紐。石油收入促進了迪拜的早期發展,但由於儲量有限,生產水平較低,2010年以後,石油產業只佔到迪拜GDP的5%以下。繼石油之後,迪拜的經濟主要依靠旅遊業、航空業、房地產和金融服務。

拓展資料
阿聯酋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北瀕臨波斯灣,海岸線長734公里。西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是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馬角、富查伊拉、烏姆蓋萬和阿治曼7個酋長國組成的聯邦國家。西北與卡達為鄰、西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總面積為83600平方公里。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截至2014年,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33.4億噸,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9.5%,居世界第6位;天然氣儲量為214.4萬億立方英尺(6.06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
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21%左右。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建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是伊斯蘭教徒朝覲聖地。
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麥進口國,年均進口約600萬噸。水果自給率達到60%。畜牧業主要有綿羊、山羊、駱駝等。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椰棗、柑橘、葡萄、石榴等。沙特的穀物自給率比較低,只有20%多,依靠大量進口才能滿足需求。
沙烏地阿拉伯的金融體系完善發達,沙特的旅遊業也比較發達。沙特政府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以減少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同時為快速增長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沙烏地阿拉伯也使用大量外籍勞工。經濟發展以工業為重點,石油和石化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主要的經濟來源。但是其對女權的限制使之成為世界上唯一不容許女性駕駛車輛的國家。
阿聯酋年人均水資源量不足900立方米,是全球水資源最為匱乏的國家之一。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於炎熱潮濕的氣候條件及較高的生活水平,阿聯酋全國人均日用水量超過7立方米,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
迪拜年用水量已超過自身可再生自然水資源26倍之多。2011年,迪拜酋長國最高用水負荷將超過每日155萬立方米,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其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迪拜淡水供應主要依靠地下水源和海水淡化,其中農業灌溉用水的四分之三和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三分之一以上均來自地下水源。
由於迪拜氣候炎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僅為42毫米,且蒸發量大,因而地下水資源長期無法得到有效補充,蓄水層水位大幅下降。因此,迪拜重點依靠海水淡化及廢水循環處理作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生產用水的主要來源,以逐漸恢復該地區地下含水層水質及蓄水容量。
❽ 請問沙烏地阿拉伯與世界各國的關系
沙特信仰伊斯蘭教瓦哈比派,其實就是伊斯蘭教中最極端的派別。
與沙特關系密切的小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巴林、卡達、科威特。
沙特通過「海灣合作委員會」影響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巴林、卡達、科威特等周遍小國。
與沙特關系最密切的比較大的國家應當是巴基斯坦,無論巴基斯坦是誰當政,兩國關系都非常密切。
原因:
1.沙特和巴基斯坦不接壤,無直接矛盾。
2.在沙特看來,巴基斯坦是伊斯蘭世界的驕傲,因為巴基斯坦是伊斯蘭國家中唯一有核武器的
3.沙特曾長期援助巴基斯坦抵抗印度
4.巴基斯坦在薩達姆政權發動海灣戰爭的時候曾經出兵保護沙特的重要設施
自從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以後,與沙特關系比較差的國家——伊朗了,沙特和伊朗爭奪的是伊斯蘭世界的領導權。
沙特與美國的關系只能算是相互利用
❾ 南亞的印度,和西亞的沙烏地阿拉伯,有什麼區別🤔💁👙
印度地形南北高,中間低,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面高溫,分旱雨兩季。以雅利安人為主,等級森嚴,印度人很多,但窮人也很多,外包服務發達,但製造業落後,印度耕地很多但入不敷出!
沙烏地阿拉伯,是海灣石油富國之一,以高原為主,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全年炎熱乾燥,幾乎沒有河流,沙特人比較少,但富豪很多,以石油開采,加工為主要產業,農業則以畜牧業為主!
❿ 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半島是什麼關系
阿拉伯是民族名,也可以指從北非到中東的廣大地區。
沙特是國家。
阿拉伯半島瀕臨紅海,印度洋,半島上有阿曼、沙特、阿拉伯酋長國、卡達、葉門、巴林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