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宗教通常所指五教是哪五教
主要指 道教 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佛教 上面是詳細介紹
Ⅱ 中國五大宗教有哪五大
你這都什麼跟什麼啊?都不對。
中國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佛教在中國已有2000年歷史。現在中國有佛教寺院1.3萬余座,出家僧尼約20萬人
——道教發源於中國,已有1700多年歷史。中國現有道教宮觀1500餘座,乾道、坤道2.5萬餘人。
——伊斯蘭教於公元7世紀傳入中國。伊斯蘭教為中國回、維吾爾等10個少數民族中的群眾所信仰。這些少數民族總人口約1800萬,現有清真寺3萬余座,伊瑪目、阿訇4萬餘人。
——天主教自公元7世紀起幾度傳入中國,1840年鴉片戰爭後大規模傳入。中國現有天主教徒約400萬人,教職人員約4000人,教堂、會所4600餘座。
——基督教(新教)於公元19世紀初傳入中國,並在鴉片戰爭後大規模傳入。中國現有基督徒約1000萬人,教牧傳道人員1.8萬餘人,教堂1.2萬余座,簡易活動場所(聚會點)2.5萬余處。
Ⅲ 中國五大教分別分為哪幾個
1.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
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
(3)中國的五教是哪些字兒擴展閱讀:
中國宗教是指中國目前的宗教格局及相關文化。我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到新中國成立前,逐步形成了以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儒教等六大宗教為主體,兼有少數其他宗教和多種民間信仰的基本格局。
中國各宗教團體自主地辦理教務,並根據需要開辦宗教院校,印刷發行宗教經典,出版宗教刊物,興辦社會公益服務事業。
參考資料
網路-中國宗教
Ⅳ 我國五大宗教是哪五個宗教
五大宗教分別為: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
1、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命運既然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懺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並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
2、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
3、天主教,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天主教界的愛國人士號召廣大天主教徒行動起來,清除中國天主教界的帝國主義分子及其影響,實現中國天主教的自立革新。1957年,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成立。同年開始,中國天主教實行了自選自聖主教。
4、基督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三大宗教。但是,基督教無論從規模,還是從影響方面,都堪稱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在人類發展史上一直有著極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和深遠影響。至今主要發達國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導的國家。
5、伊斯蘭教的復興是阿拉伯半島社會經濟、政治和宗教發展演變的必然。6世紀末至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正處在原始氏族部落解體、階級社會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半島由於自然環境的差別,社會經濟、政治發展極不平衡。
Ⅳ 五大宗教是什麼
五大宗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
中國五大宗教是指在中國具有一定歷史影響,形成中華民族風范,擁有一定規模性和區域性而形成具有一定地位的信教教別,中國人習慣上稱之為中國五大宗教。中國五大宗教所稱的基督教並非是指包括三大派別的基督教(基督宗教)總稱,而是專指「新教」,這是中文目前的特有現象。
(5)中國的五教是哪些字兒擴展閱讀
「中國五大宗教」的明確界定和提出,是新世紀新形勢下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宗教自改革開放以來的總結,也是對中國宗教史的正確解讀;
同時,更是中國宗教界在新形勢下作出的正確抉擇,我們相信隨著「五教」的明確和「五教同光」活動的深入,中國宗教界將會出現新的面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五大宗教
Ⅵ 中國五大教是什麼
中國五大宗教是指在中國具有一定歷史影響,形成中華民族風范,擁有一定規模性和區域性而形成具有一定地位的信教教別,它們分別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中國人習慣上稱之為中國五大宗教。
Ⅶ 我國的五大宗教有
中國五大宗教是指在中國具有一定歷史影響,形成中華民族風范,擁有一定規模性和區域性而形成具有一定地位的信教教別,它們分別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中國人習慣上稱之為中國五大宗教。(註: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不是兩個宗教,而是一個宗教的兩個派別,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三大派別同屬基督教(基督宗教),中國五大宗教所稱的基督教並非是指包括三大派別的基督教(基督宗教)總稱,而是專指「新教」,這是中文目前的特有現象。)
據鳳凰網2012年5月22日以「葉小文:中國五大宗教經常坐在一起談笑風生」為題報道:國家宗教局原局長、尼山論壇組委會副主席葉小文指出中國很少因為宗教發生沖突,
甚至在一個山中儒釋道三家在那兒各拜各的神,這在外國是不可想像的,「中國五大宗教經常坐在一起談笑風生」,葉小文指出:中國現在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等,還有一些民間信仰。
總之,「中國五大宗教」的明確界定和提出,是新世紀新形勢下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宗教自改革開放以來的總結,也是對中國宗教史的正確解讀;同時,更是中國宗教界在新形勢下作出的正確抉擇,我們相信隨著「五教」的明確和「五教同光」活動的深入,中國宗教界將會出現新的面貌。
當前對中國五大宗教的多種解讀
當前在對中國五大宗教劃分的認識上,有少數人存有不同認識,主要是不能在邏輯劃分上堅持同一標准,多標准劃分必然導致「中國宗教」認識上的混亂。如有人提出中國儒學也是宗教,甚至有人把馬列主義也當成宗教。
雖然這些問題一直以來爭論不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當前的發展形勢,把中國五大宗教的劃分引到一個統一的認識上來,很有必要。
Ⅷ 中國的五教是哪五教
五教1.五常之教。指(1)父義 (2)母慈 (3)兄友 (4)弟恭 (5)子孝五種倫理道德的教育。 2.古代練兵的五項內容。 3.唐人對司徒的別稱。 4.佛教語。華嚴宗判教為五,即(1)小教 (2)始教 (3)終教 (4)頓教 (5)圓教。
Ⅸ 五常五教是什麼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指「人」作為社會中的獨立個體,為了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應該擁有的五種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五教」是孟子所說的君子教育人的五種方式:有像及時雨一樣滋潤化育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養才能的;有解答疑問的;有以學識風范感化他人使之成為私淑弟子的。
(9)中國的五教是哪些字兒擴展閱讀:
孔子最早提出「仁、義、禮」,孟子擴充提出「仁、義、禮、智」,後董仲舒再次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孟子認為不同的教育方式,是根據學生們本身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而總結出來的經驗。如果不是從理論方面作系統的要求,而是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把它們引入教學實踐,即使是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也仍然是有推廣與應用價值的。
Ⅹ 中國傳統文化五教是什麼
分別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中國人習慣上稱之為中國五大宗教。
一、佛教在中國已有2000年歷史。據統計,中國有佛教寺院3.3萬余座,出家僧尼約20萬人,其中藏語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約12萬人,活佛1700餘人,寺院3000餘座;巴利語系佛教的比丘、長老近萬人,寺院1600餘座。
二、道教發源於中國,已有1700多年歷史。中國現有道教宮觀9000餘座,乾道、坤道5萬餘人。
三、伊斯蘭教於公元7世紀傳入中國。伊斯蘭教為中國回、維吾爾等10個少數民族中的群眾所信仰。這些少數民族總人口約2100多萬,現有清真寺3.5萬余座,伊瑪目、阿訇4.5萬餘人。
四、天主教自公元7世紀起幾度傳入中國,1840年鴉片戰爭後大規模傳入。中國現有天主教徒約550多萬人,教職人員約7000多人,教堂、會所約6000處。
五、基督教(新教)於公元19世紀初傳入中國,並在鴉片戰爭後大規模傳入。中國現有基督徒約2305萬人,教牧傳道人員3.7萬餘人,教堂2.5萬余座,簡易活動場所(聚會點)3萬余處。
(10)中國的五教是哪些字兒擴展閱讀:
中國公民可以自由地選擇、表達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各種宗教信徒一億多人,經批准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近13.9萬處,宗教教職人員36萬餘人,宗教團體5500多個。宗教團體還辦有培養宗教教職人員的宗教院校100餘所。
中國各宗教團體自主地辦理教務,並根據需要開辦宗教院校,印刷發行宗教經典,出版宗教刊物,興辦社會公益服務事業。中國與世界許多國家一樣,實行宗教與教育分離的原則,在國民教育中,不對學生進行宗教教育。部分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開展宗教學的教學和研究。
在各宗教組織開辦的宗教院校中,根據各教需要進行宗教專業教育。
宗教教職人員履行的正常教務活動,在宗教活動場所以及按宗教習慣在教徒自己家裡進行的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如拜佛、誦經、禮拜、祈禱、講經、講道、彌撒、受洗、受戒、封齋、過宗教節日、終傅、追思等,都由宗教組織和教徒自理,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得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