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自己練舞蹈基本功
1.最重要的是壓腿,這是你跳舞的基石,壓腿分為三種,分別是超前壓腿,朝後壓腿,側壓腿。在壓腿的時候注意姿勢的正確與否。堅持下去,可以拉長韌帶。
2.壓跨,壓跨對舞蹈的幫助非常大,壓跨壓的好,跳舞不發愁,壓跨可以用劈腿的方法練習,有利於拉伸韌帶。在訓練的時候,注意背部不要塌下去。
3.壓肩是對肩部的柔韌性練習,壓肩不宜動作幅度太大,可以找專業人士幫忙,壓肩時記住調整呼吸,要舒緩一點。
下腰,這是舞蹈動作里很常見的一個,也是基本功之一,初學者練習的時候旁邊一定要有人幫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1)怎麼練中國舞七級的基本功擴展閱讀:
韌帶拉傷:
1.積極進行早期修復
以免因早期未得到合理治療而造成晚期的嚴重功能障礙。
2.休息
馬上停止運動,不要讓受傷的關節再負重。
3.冷敷
冰塊或者其他它冷敷可以幫助減少疼痛和腫脹,因為降低溫度可以減少血液循環。每次冷敷15到20分鍾,每天三到四次。
4.壓迫
用綳帶或其他辦法壓迫受傷局部可以減少出血、淤血。綳帶纏的緊度要適中,能感覺到有壓力但又不會使末端發麻或缺血。
5.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腫脹,促進血液迴流。
網路:舞蹈教學
網路:舞蹈基本功訓練教程
2. 練習舞蹈基本功的具體步驟
藝術類專業的學習十分注重基本功,例如舞蹈專業,基本功主要有壓腿、壓肩、推腳背組合、把桿訓練組合、踢後腿等,所有的優美的舞姿,都是由這些基本動作組合而成,因此學好基本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壓腿
這是舞蹈基礎訓練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內容,分別為壓前、旁、後腿。壓腿的練習有助於打開學生腿部關節的韌帶。壓腿時要注意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綳直,並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壓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間的沒有縫隙。個別學生韌帶太緊,在壓腿的過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壓下去,保持正確的姿態,日積月累就可以拉長韌帶,達到要求。特別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壓旁腿和後腿的時候學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時矯正。在壓旁腿時,同側的手扶住把桿,另一隻手臂緊貼在耳邊,向腿上靠近並盡量向遠處伸展,拉長旁腰。壓後腿時,注意肩膀端平,頸部不要縮,撐住頭部別掉下去,並向後伸展。伴奏帶:選用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
3. 中國舞基本功有哪些
常見的中國舞基本功有:
(1)踢前腿練習
(2)踢旁腿練習
(3)抱前腿練習
(7)壓腿練習
(8)勾綳腳練習
4. 親,你能給我說說 中國舞基本功1到10級 孩子們學習基本功的過程嗎
親,您的問題太籠統了,就拿考級來說,不同的教材也是不同的內容,給您說兩個最常見的教材為例吧,
1,舞協的考級教材,基本上1-3級以培養興趣為主,4-6級以基本軟開協調能力為主,7級往上差不多開始民族民間的各風格的組合學習。
2,北舞的教材,給你舉個例子把,1級學習「蘋果」2級學習「大紅蘋果」3級「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四級「我有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不知道我這么說您能看懂不?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上您一點忙,或者也可以隨時追問我,必定知無不言。
5. 舞蹈基本功要怎麼練
中國舞的基本功大致分為三部分:
一是軟開度。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把身體練軟,提高柔韌性。
主要有腰、腿和胯等。
可以上網找一下基訓課資料中的初級(一年級)的課程,有詳細的訓練方法。
一方面是舞蹈舞姿的訓練。包括古典手位、腳位;芭蕾手位腳位和一些相關的課堂訓練組合,在網上也能找到相關資料。
另一方面是能力和技巧的訓練。有各種各樣的跳、轉、翻。(這些就需要專業的教師來輔導,容易受傷。)
舞蹈專業非常鍛煉人的意志品質,沒有捷徑,好的舞蹈教師不會讓學生走彎路,先使學生對枯燥舞蹈基本功訓練產生興趣,逐漸熱愛舞蹈專業。
練的多
方法對
肯吃苦
就會有成效,祝你成功。
6. 中國舞1-10級,每一級都教些什麼基本功
1、一級(4-5歲):走步、音樂反映、擴指、手臂動作、彎腰、轉腰、前壓腿、雙吸腳、腳位、頭的動作、擺臂、蹦跳步、平踏步、游戲。
2、二級(5-6歲):走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手位、勾綳腳、含胸、展胸、提腰、松腰、旁開腿、推指、繞腕、頭的動作、半蹲、蛙跳步、雞走步、游戲、模仿與想像。
3、三級(6-7歲):吸跳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波浪、彎腰、勾綳腳、吸伸腿、後吸腿、手位、松肩、半蹲、踮腳走、鴨步走、蹦跳走、踏步走、模仿與想像。
4、四級(7-9歲):二拍舞步、三拍舞步、單手位、波浪、壓垮、勾綳腳、前抬腿、後抬腿、抱端腿、壓腿、前踢腿、後踢腿、腳位、碎步、掰膀子、小跳、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5、五級(8-10歲):二拍舞步、雙手位、手腳動作、勾綳腳、小彈腿、旁抬腿、後彎腰、壓腿、0前、旁大踢腿、後踢腿、前滾翻、腳位、半蹲、小跳(一)、推指、波浪、點步轉、小跳(二)、1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6、六級(9-11歲):提、沉、含、仰、移(盤坐、雙跪准備)、開胯練習(吸、雙腿開胯)、雙腿大環動、壓腿(前、旁、後)、搬腿(前、旁、後)、大踢腿(前、旁、後)、掰膀子、腰(站下腰強化練習,提高難度)。
7、七級(10-12歲):蹲(單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擦地(單把前、旁、後)、五位擦地(雙把前、旁、後)、小踢腿(雙把前、旁、後)、單腿蹲(雙把分解)、立身射雁(雙把踏步蹲起)、涮腰(單把)、壓腿(前、旁、後)、搬腿、大踢腿(單把前、旁、雙把後腿)。
8、八級(11-13歲);九級(12-14歲);十級(13-15歲)這三級為專業曲目所設定的專業舞蹈動作,基本功在前面的考級過程中基本結束。
(6)怎麼練中國舞七級的基本功擴展閱讀: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技巧,以擰傾形態的舞姿結構為主要特色,與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都是直體的,大都在額狀面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和塑造形象,因此,動作長而舒展,延伸感強。身體的帶動,手臂的帶動,跨的帶動都非常重要,旋轉靠的就是全身的協調。
以腰帶動轉的特點,形成中國古典舞基訓中轉得起「法兒」的多種多樣,而且多半是在動的過程中起的「法兒」。如大掖步轉、掃堂探海轉。
國古典舞基訓中民族舞姿轉「身法性」很強,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轉,可以說是身法的待續和誇張。
7. 怎麼練舞蹈基本功
.最重要的是壓腿,這是你跳舞的基石,壓腿分為三種,分別是超前壓腿,朝後壓腿,側壓腿。在壓腿的時候注意姿勢的正確與否。堅持下去,可以拉長韌帶。
2.壓跨,壓跨對舞蹈的幫助非常大,壓跨壓的好,跳舞不發愁,壓跨可以用劈腿的方法練習,有利於拉伸韌帶。在訓練的時候,注意背部不要塌下去。
3.壓肩是對肩部的柔韌性練習,壓肩不宜動作幅度太大,可以找專業人士幫忙,壓肩時記住調整呼吸,要舒緩一點。
下腰,這是舞蹈動作里很常見的一個,也是基本功之一,初學者練習的時候旁邊一定要有人幫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7)怎麼練中國舞七級的基本功擴展閱讀:
韌帶拉傷:
1.積極進行早期修復
以免因早期未得到合理治療而造成晚期的嚴重功能障礙。
2.休息
馬上停止運動,不要讓受傷的關節再負重。
3.冷敷
冰塊或者其他它冷敷可以幫助減少疼痛和腫脹,因為降低溫度可以減少血液循環。每次冷敷15到20分鍾,每天三到四次。
4.壓迫
用綳帶或其他辦法壓迫受傷局部可以減少出血、淤血。綳帶纏的緊度要適中,能感覺到有壓力但又不會使末端發麻或缺血。
5.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腫脹,促進血液迴流。
8. 中國舞基本功動作27個
1、1級(4-5歲):行走、音樂反射、手指擴張、手臂運動、彎曲、轉身、前腿壓、雙吸、足位、頭部運動、手臂擺動、跳躍、平步、游戲。
2、2級(5-6歲):行走敬稱、音樂反射、手位、鉤伸、提腰、松腰、側開腿、推、扭、頭動、半蹲、跳蛙、走雞、游戲、模仿、想像。
3、3(6-7歲):吸收跳步和敬禮、音樂反射、波、弓、鉤伸腳、吸伸腿、吸腿、手、松肩、半蹲、重腳走、鴨走、跳走、步走、模仿想像。
4、4級(7-9歲):二拍舞、三拍舞、單手位、揮手、交叉壓身、張開嘴、前提、後提、抱腿、壓腿、前踢、後踢、腳位、斷步、斷臂、小舞、打節拍練習、藏舞、東北秧歌、尾動作。
(8)怎麼練中國舞七級的基本功擴展閱讀:
中國舞蹈是中國舞蹈藝術的一個范疇,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歷代專業人員提煉、整理、加工、創造,經過長期藝術實踐考驗而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古典風格特色舞蹈。
創立於20世紀50年代的古典舞曾被一些人稱為「歌劇舞」,它本身就是歌劇和舞蹈的混合體。中國傳統戲曲和武術是建立中國古典舞訓練的基礎,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鮮明的民族特色。基本功訓練的技巧和技巧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與其他種類的舞蹈有很大的不同。
中國古典舞已經初步形成了我們自己的訓練體系,具有較強的民族特色、民族的審美特徵和審美規范,以及我們的難度和藝術表現力,是其他訓練體系所無法替代的。
9. 中國舞的基本功、技巧練習
舞蹈基本功包括壓腿、壓肩、推腳背組合、踢後退、劈腿跳、大踢腿、劈腿、小跳組合等。具體的練習方法如下:
壓腿:分別為壓前、旁、後腿。壓腿時要注意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綳直,並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壓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間的沒有縫隙。特別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壓旁腿和後腿 的時候學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時矯正。在壓旁腿時,同側的手扶住把桿,另一隻手臂緊貼在耳邊,向腿上靠近並盡量向遠處伸展,拉長旁腰。壓後腿時,注意肩膀端平,頸部不要縮,撐住頭部別掉下去,並向後伸展。
壓肩: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略等於肩寬。頭部和脊柱都要放鬆,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推腳背組合: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活動開;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並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 1-2拍
單腳腳後跟抬起,五個腳趾緊扒地面 3-4拍 腳尖綳直,向牆內推,使整個腳背綳成月牙型 5-8拍 換另一隻腳,動作相同 雙腳背練習亦同。
踢後退:雙手扶把桿小八字部站好,膝蓋都要綳直,頭抬起來平視前方。在踢後退的過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動,不要側身回頭,胯不能松,腳背和膝蓋都要綳直
劈腿跳:打開過程中,綳直腳背,伸直膝蓋,跳躍越高,腿叉越開越好.著地時,雙腳快速收攏,兩腳並起來著地
大踢腿:不論是前腿還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夾緊,眼睛注視前方.踢腿的過程中,同樣要注意腳背和膝蓋的綳直.兩只手臂也不能忽視.在踢腿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手臂端平,不能放鬆下來。
劈腿:
左腳在前劈腿,雙手抱住左腳,控1-2分鍾,然後腿不動,身體向後仰.有基礎的學生可以讓右手撐住地面,左手抓住後腿控住.
左腳在前的豎叉不動,身體向右轉的同時變胯,變為橫叉.雙腳背不要趴倒在地面
.上半身和腳背都要立起來然後上半身趴倒在地面,雙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鍾.
橫叉不動,再向右轉,變為右腳在前 的豎叉.重復動作。
小跳組合:小跳過程中,雙膝直立,雙腳背向外推開.著地時,腳尖先落,落地要輕,上半身不能前後搖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綳緊向下,臀部夾緊。
10. 中國舞一級到十級基本功的順序
1,一級(4-5歲):走步、音樂反映、擴指、手臂動作、彎腰、轉腰、前壓腿、雙吸腳、腳位、頭的動作、擺臂、蹦跳步、平踏步、游戲。
2,二級(5-6歲):走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手位、勾綳腳、含胸、展胸、提腰、松腰、旁開腿、推指、繞腕、頭的動作、半蹲、蛙跳步、雞走步、游戲、模仿與想像。
3,三級(6-7歲):吸跳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波浪、彎腰、勾綳腳、吸伸腿、後吸腿、手位、松肩、半蹲、掂腳走、鴨步走、蹦跳走、踏步走、模仿與想像。
4,四級(7-9歲) :二拍舞步、三拍舞步、單手位、波浪、壓跨、勾綳腳、前抬腿、後抬腿、抱端腿、壓腿、前踢腿、後踢腿、腳位、碎步、掰膀子、小跳、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5,五級(8-10歲):二拍舞步、雙手位、手腳動作、勾綳腳、小彈腿、旁抬腿、後彎腰、壓腿、0前、旁大踢腿、後踢腿、前滾翻、腳位、半蹲、小跳(一)、推指、波浪、點步轉、小跳(二)、1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6,六級(9-11歲):提、沉、含、仰、移(盤坐、雙跪准備)、開胯練習(吸、雙腿開胯)、雙腿大環動、壓腿(前、旁、後)、搬腿(前、旁、後)、大踢腿(前、旁、後)、掰膀子、腰(站下腰強化練習,提高難度)。
7,七級(10-12歲):蹲(單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擦地(單把前、旁、後)、五位擦地(雙把前、旁、後)、小踢腿(雙把前、旁、後)、單腿蹲(雙把分解)、立身射雁(雙把踏步蹲起)、涮腰(單把)、壓腿(前、旁、後)、搬腿、大踢腿(單把前、旁、雙把後腿)。
8,八級(11-13歲);九級(12-14歲);十級(13-15歲)這三級為專業曲目所設定的專頁舞蹈動作,基本功在前面的考級過程中基本結束。
(10)怎麼練中國舞七級的基本功擴展閱讀:
中國舞China classic dance作為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古典風格的特色舞蹈。
古典舞創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稱作「戲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於戲曲與舞蹈之間的混合物。 戲曲和武術是建立中國古典舞訓練的基礎,中國古典舞的基礎訓練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鮮明的民族特色。基訓中的技術、技巧有著獨具一格的民族特性,與其它舞種中的技術、技巧有著很大的不同。
中國古典舞已初步形成我們民族自己的一套訓練系統,而這套系統已具有比較強的民族特性,有我們民族的審美特徵和美學規范,有我們的難度和藝術表現力,是其它訓練體系所代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