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影視劇如何崛起

中國影視劇如何崛起

發布時間:2022-05-29 05:09:30

⑴ 現在很多電視劇都以網劇的形式播出,中國網劇是要崛起嗎

每一年都會爆出幾部高口碑、高關注的網劇,今年也不例外。令人更為眼前一亮的是,這些網劇各方面配置明顯升級,變得愈發精良大氣。「秒殺同檔電視劇」、「拍出了電影質感」、「擁有美劇一般的節奏」,如此抬高卻奏效的安利文案,煽動著更多的觀眾跌入網劇大坑。究竟是為什麼網劇越來越吸引人呢?

為什麼網路劇不能在電視台播出

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

1,沒有大咖,電視台、廣告商、觀眾(收視率)很難認可

2,題材太過多樣化,難以過審

大咖其實很容易解決,也就是資金的問題。題材是網路劇的優勢,反過來,也成了其無法向電視台輸出的關鍵。

大家可以看到《盜墓筆記》的關鍵性改動,為什麼會導致那種反復強調的政治正確「上交國」,就是因為其實這部劇一直想要台網聯動播出,況且,這么說吧,政治不正確,很可能連網路平台也播放不了。如果網路劇要在電視台播出,勢必要經過大幅度修改,以規避風險。這樣一來,其題材吸引人這一優勢其實就已經被削弱了。

另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在非黃檔播出。比如《他來了,請閉眼》將登陸東方衛視晚間非黃檔「心跳90分」周播劇場,為東方衛視的周播劇場打頭陣、開疆拓土。這部懸疑言情作品尺度不小,但非黃檔的審查相對黃金檔要寬松得多。

新鮮的題材,新鮮的面孔,精良的製作,以及男性女性觀眾更加中和,這幾個因素加在一起,網路劇想不火都難!

⑵ 電視劇未來發展趨勢

2013年11月4日,首屆中國(杭州)電視劇節目推介會和2013年度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論壇在浙江杭州舉行。據組委會統計,共有490多部、17700餘集電視劇參加了此次推介會,涵蓋古代、近代、現代、當代、現實、生活情感、革命軍事、武俠動作等主要題材類型,匯集了《天龍八部》、《大漢賢後衛子夫》、《飄帥》、《大當家》、《鹿鼎記》、《步步驚情》、《愛情公寓4》、《十月圍城》、《致青春》等大熱劇目。
當前,中國電視劇行業進入了大動盪、大變革時期。雖然國家文化產業利好政策不斷釋放,電視劇播出平台多樣化、受眾需求快速提升、產業投資和規模激增,但目前中國電視劇市場仍是虛假繁榮,泡沫在放大。據廣電總局統計,中國每年電視劇生產量為1.5萬集左右,但只有約8000集能得到播出,其他的片子基本拍完就進了倉庫。這表明,中國電視劇行業還處於低層次發展階段,上下游從業者整體上比較浮躁。
總局倡導表現真實可信的平民中國夢的電視劇
因此,為幫助電視劇行業邁過發展過程中的這道「坎」,打造行業發展風向標,在2013杭州電視劇推會上,廣電總局相關領導表示,在新的一年裡,電視劇創作仍然需要避免過度娛樂化,倡導表現真實可信的平民中國夢的電視劇。而這樣的原創劇集則需要創作者付出更多的心血,克服創作中的浮躁心理,對電視劇劇本和編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更多優秀電視劇編劇和創作人員以及整個電視劇製作領域帶來的新的發展良機。
而另一方面,則是廣電總局對電視娛樂節目的從嚴控制。2011年10月,國家廣電總局正式下發「限娛令」——《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2013年10月20日,廣電總局再次向衛視下發「加強版限娛令」,要求每季只有一檔歌唱類選拔節目進黃金檔。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電視劇行業轉型升級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前瞻》指出,「限娛令」的頒布,對電視劇的質量和數量需求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限娛令」提高了電視劇的「出場」時間和「吸睛率」
首先,電視劇播出份額得以擴大。「限娛令」的出台,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新聞類、社科類、道德建設類等節目去填補原有的晚間黃金檔,然而基於推出新節目難免會帶有盲目性,是否適合觀眾口味尚需時間驗證。在這種情況下,電視劇成為電視台最保險的選擇。
其次,電視台對精品劇的需求增加。在「限娛令」的背景下,各衛視為爭奪市場份額,吸引更多觀眾,對精品劇的需求將持續增加。
再次,電視劇播出量大幅上升。在「限娛令」的背景下,2012年黃金檔時間湖南衛視以2個獨播劇場的編排為主;安徽衛視推出1個王牌劇場+1個獨播劇場;江蘇、遼寧、吉林、河南衛視晚間時段以3集播出為主;多數衛視的容量為周一到周日每天2集全年無休。
而從2012年以來省級衛視電視劇收播比重情況來看,在「限娛令」的影響下,省級衛視電視劇播出量和上年同期整體相對持平,而衛視依靠電視劇獲取收視的比重進一步加大。由此可以看出,「限娛令」限制了電視台的「娛樂」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電視劇的「出場」時間和「吸睛率」。
電視劇行業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
前瞻產業研究院電視劇行業研究小組認為,在產能過剩、跟風嚴重的形勢下,電視劇題材創作、營銷傳播的轉型升級、電視劇製作機構和播出機構加快制播體制轉型是中國電視劇行業的必然要求。同時,在政策持續利好、居民文化消費增長、市場競爭日益規范以及新媒體播放平台崛起的背景下,中國電視劇行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
首先,驅動電視劇行業規模整體向上的動因在於電視台和視頻網站整體廣告收入的提升,目前電視台雖然面臨視頻網站的競爭,但強勢省級衛視仍屬於稀缺資源,其廣告收入在未來幾年仍有可能穩步上升,視頻網站更多擠占的是弱勢電視頻道的廣告收入。
其次,視頻網站加入購劇行列一方面其用於內容采購的支出占廣告收入的比例會高於電視台用於內容采購的廣告佔比,同時視頻網站對內容的采購會更集中於優勢資源,這有利於製作精良的電視劇公司的後續發展。

⑶ 電視劇的國內發展歷史

1、60、70年代,破冰與蹣跚學步

195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的開播標志著中國電視事業開始了。一個多月後的6月15日,北京電視台播出了家庭倫理劇《一口菜餅子》,該劇成為中國第一部電視劇。電視劇全長只有二十分鍾,這也成為了我國電視劇發展初步探索階段的重要精神支柱。

2、80年代,這是一個難以逾越的經典年代

被無數人緬懷的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看電視成為人們頗為時尚的精神消費。這段時期,1981年,王扶林導演完成了第一部內地長篇電視劇《敵營十八年》,初剪版本為10集,後剪成9集在春節播出,掀起極大反響,它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電視連續劇。

(3)中國影視劇如何崛起擴展閱讀:

說起80年代末期,經典是一個推著一個出來的,而且這段時期的經典作品伴隨著很多膾炙人口的主題曲。比如,1986年,中國第一部採用特技拍攝的電視劇《西遊記》播出,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

這版《西遊記》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 1986年,上海電視台製作的電視連續劇《濟公》應運而生,每晚家家窗戶里傳出的都是「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主題歌。

還有,1987年春節,36集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第一次以日播的形式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當《枉凝眉》在劇中唱得千回百轉之際,最高收視率創下了空前紀錄,造就了中國電視劇史「難以逾越的經典」。

⑷ 中國電視事業發展簡史

在中國電視誕生的47年後,娛樂節目走向了癲狂。 90年代 1990年3月14日,一檔叫做《文藝天地》的欄目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開播。後來,它改名叫做《綜藝大觀》。《綜藝大觀》是一個標本式的電視文藝晚會欄目,延續了春晚的主要風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縮版的《春節聯歡晚會》。 《綜藝大觀》同《春節聯歡晚會》一樣,開播後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收視率在全國綜藝節目中長期穩居第一,平均收視率18%,平均每期收視人數達2億。緊接著,《東西南北中》、《曲苑雜壇》等衍生欄目相繼出現,並且均得到了較好的收視效果。 《春節聯歡晚會》與《綜藝大觀》等晚會節目的成功,得益於文藝演出與電視媒體的結合。在文化事業發展尚顯欠缺的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普通民眾進劇場觀看文藝演出的機會很少,而人們對於文化產品的需求則相對較高,廣大電視觀眾處於一種文化飢渴的狀態。電視的大眾傳播特性,將最優秀的文藝演出集中在熒屏中,利用最少的演出資源,覆蓋了最廣泛的觀眾群體,讓觀眾足不出戶卻可以欣賞到精彩的文藝演出。 《綜藝大觀》等欄目的發展造成了三個直接結果。第一,觀眾的欣賞水平不斷提高;第二,節目創作被過度開發,創作優秀節目越來越難;第三,創作隊伍、演出隊伍越來越急功近利。而正是這三個結果成為《綜藝大觀》迅速走向沒落的重要原因。 與《綜藝大觀》同時,中央電視台還有另外一檔節目,叫做《正大綜藝》。《正大綜藝》從來沒有占據過中央一套的黃金時間,收視效果與社會反響也一直不溫不火。但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節目中居然存在著日後成為《綜藝大觀》掘墓人的重要元素。 當中國電視走到第40個年頭,1998年,《綜藝大觀》開始呈現疲態,《春節聯歡晚會》開始承受一浪高過一浪的批評之聲。中央電視台一號演播大廳1000平米演播室的啟用,沒有給春晚帶來更多的新鮮血液。 這個時候,人們開始注意到一個詞:電視湘軍。電視湘軍的崛起,是因為一個電視台,叫湖南經視;是因為一部電視劇,叫《還珠格格》;也是因為一個綜藝欄目,叫《快樂大本營》。 《快樂大本營》開播於1997年7月11日。湖南衛視的這一欄目幾乎顛覆了人們對於電視綜藝節目的概念,綜藝原來不一定非得是晚會,演員原來不一定非得唱歌、演戲,主持人原來不一定非得穩重端莊,游戲原來不一定非得在私下。 這一明星參與的游戲節目讓觀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開播後收視率節節攀升,奠定了日後湖南衛視「快樂中國」口號的基礎。 《快樂大本營》的成功,迅速引起了全國各地方電視台的克隆、復制。《歡樂總動員》等跟風的綜藝節目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這時,人們回過頭來看央視的《正大綜藝》,發現,這種明星參與游戲的形式,在《正大綜藝》中早已出現。但遺憾的是,這些游戲只是點綴,並沒有被充分重視。 游戲中變回普通人的明星,以及觀眾在節目中的深度參與,成為《快樂大本營》的兩大制勝法寶。當觀眾厭倦了晚會,並且晚會質量不斷下降的時候,《快樂大本營》讓觀眾再一次提起了對於電視綜藝節目的興趣。 與此同時,《綜藝大觀》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收視率開始下滑,社會影響力也大不如前。1999年,在停播數月後,《綜藝大觀》進行了一次大的改版,重新出現在了央視一套的周末黃金時間。 同樣是在1999年,同樣是中央電視台,12月16號,改版後的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推出了引進自歐洲的益智類綜藝節目《幸運52》。不久之後,同為益智類綜藝節目的《開心辭典》開播。從此,中央二套開啟了中國娛樂綜藝節目的一個新時代。 此時,很多人發現,《幸運52》、《開心辭典》這種答題的形式,同樣是《正大綜藝》中的主要元素。但《正大綜藝》在答題的過程中少了兩樣東西:平民參與和物質獎勵。而這兩點,恰恰是《幸運52》、《開心辭典》廣受歡迎的關鍵所在。 也是在1999年,由北京光線電視策劃研究中心製作出品的《中國娛樂報道》開始在全國多家地方電視台播出。娛樂新聞正式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千年後 《中國娛樂報道》是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檔欄目。它的開播直接導致從電視,到報紙,再到網站,各個媒體都開出了專門的娛樂版面。「娛樂新聞」這個名詞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隨後,「娛樂記者」、「娛記」、「娛樂節目」等一系列相關名詞紛紛出現。 另一方面,民營電視節目製作機構第一次在熒屏上掀起如此大的波瀾,民營公司開始得到從學界、業界到觀眾的注意。 2000年,曾經的北京光線電視策劃研究中心更名為北京光線傳媒有限公司,而因其民營屬性,曾經的《中國娛樂報道》也被要求更名為《娛樂現場》。 光線傳媒之後,歡樂傳媒等民營電視製作機構進入人們的視線,而他們大多數也都是同光線傳媒一樣,以娛樂節目為主要經營對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民營公司的一種無奈選擇。這些公司的民營屬性註定其無法接觸到新聞的製作、播出,體育資源的高壟斷性也使其只能望洋興嘆。因此,它們只能在娛樂節目,這一環境相對寬松的領域施展拳腳。即使是發展到今天,民營傳媒機構的經營范圍也只是限於娛樂、影視、生活等領域,無法做出進一步的擴展。 時光走進了21世紀。中國電視又站到了一條新的起跑線上。網路,逐漸成為滲透進國人生活的第四媒體;手機,也逐漸顯現出成為下一媒體形式的端倪。有別於傳統媒體,人們把網路與手機稱作「新媒體」。 新媒體給了電視巨大的沖擊。在這里,人們可以瀏覽來自全球的新聞,人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觀點,人們可以輕松地發布自己掌握的信息,人們可以建設一個屬於自己的展示舞台。於是,年輕人迅速擁入了新媒體的懷抱。 作為傳統媒體,電視開始經受前所未有的考驗。與新媒體融合,成為許多專家、學者、電視工作者的共識。但是該怎樣融合?這成為擺在電視人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2003年湖南電視台娛樂頻道推出了一個叫做《超級男聲》的節目。這只是一個歌唱比賽,從形式來看,它跟中央電視台舉辦多屆的「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並無本質區別。但是,在這個節目中,決定選手去留的不是專業評委,而是觀眾通過簡訊投票產生的票數。 《超級男聲》借鑒自成功的美國綜藝節目《美國偶像》,是在普通人中選拔演唱明星的比賽。它在電視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最大程度地吸收了新媒體的經驗,放低門檻,讓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參與,而每一個普通人又可以自由地表達對於歌手的看法,進而決定每一位選手的去留。 這一新穎的節目形式得到了湖南省內觀眾的青睞。接著,2004年,與《超級男聲》形式一致的《超級女聲》出現在了湖南衛視的熒屏上,引起了許多觀眾的注意。2005年,第二屆《超級女聲》登場,其火爆程度讓許多電視人瞠目結舌。於是,我們看到了本片開頭的一幕。 同《快樂大本營》、《幸運52》、《開心辭典》一樣,當《超級女聲》成功之後,抄襲、復制的節目大量出現。2006年,在全國播出的大大小小的選秀節目達一百餘家。選秀節目迅速進入一個短兵相接的膠著狀態。各個節目紛紛拿出各種招式進行炒作,最終,2007年8月10號晚上,在重慶衛視的熒屏上,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幕。 這個叫做《第一次心動》的選秀節目很快成為觀眾聲討的對象。在電視熒屏的另一端,混亂的場面也引起了廣電總局的注意。8月15號,廣電總局下發通報,稱《第一次心動》「格調低下」,責令停播。 同年9月21日,廣電總局再次下發通知,規定從當年10月1日起,省級衛視黃金時段禁止播出選秀節目,並且不能直播、不能由觀眾投票。電視選秀節目急速走向沒落。 2008年,被中國人稱作奧運年。奧運會的到來讓一切娛樂綜藝節目黯淡無光。中國的娛樂綜藝節目在喧囂之後歸於了平靜。 盡管如此,每當周末打開電視,我們看到的依然是各電視台大同小異的娛樂節目。它們依然是各電視台自辦欄目的支柱,是除電視劇外吸引廣告的主要節目樣式。娛樂節目是各家電視台最值錢的品牌,是最受觀眾歡迎的節目樣式。優秀的娛樂節目製作人、主持人成為各電視台爭搶的香餑餑。 (作者:劉學哲,本文為《電視寫作研究》課程的作業,原為十一集電視理論文獻片《電視·行路難》第一集《娛樂綜藝——金樽清酒斗十千》的解說詞,略作刪改。)

⑸ 影視業凜冬之下,中國影視業能夠得到質的飛躍

今年的影視行業卻進入了寒冬狀態,相比往年縮水了將近30%,而且看現在的態勢還會進一步的縮水下去。但是這種縮水卻是有益處的,可以讓影視行業更加的健康長久,也可以讓中國影視行業進一步的前進,最終實現質的飛躍。畢竟只有去除了雜質,影視行業的基礎才會打得更加結實,不然只是空中樓閣罷了。

同時最近幾年迅速崛起的影視公司,今年也關閉了上千家,這樣的狀態還會持續下去的。通過這一次的淘汰可以讓娛樂圈更加的干凈健康,使娛樂圈回到正常的軌跡上面。只有這樣娛樂圈才會做大做強,走的更長更遠,最終實現質的飛躍。

⑹ 中國電影業如何發展起來的

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中國的電影導演是與時代同步的。 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中國電影導演,特別是第四代電影導演,對於電影市場化的不適應,面對眼花繚亂的市場一時不知所措,一些看起來挺不錯的作品卻受到了市場的冷淡,一些挺不起眼的東西卻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市場說,電影雖然是藝術但它首先是商品,要求即時消費即時賺錢,你可以弘揚民族文化,但在市場上即時找到買主才能站得住腳,市場不承認文化功能,只注重商業價值。例如,廣大農村是中國電影最具發展力的市場,據文化部一項專門調查顯示,全國縣鄉鎮的電影院百分之七十以上都以停映或租借改作其他行當,幾年看不到一場電影。雖然政府努力想改變這個局面也出了不少資金拍攝給農民看的電影,但是這局面還是沒有根本改變。 一位朋友勸我拍拍武打片或者城市片吧,拍農村片觀眾少,同樣費力卻不討好。當時我不得其解,我認為不論什麼題材的電影,只要拍得好看就會有觀眾。轉而一想,朋友說的也不無道理,這大概是中國進入新時期以來,中產階層的迅猛崛起所帶來的強勁的中產階級文化氛圍所致吧,這個階層所面對的是一個物質化了的世界,他們講娛樂,講休閑,什麼「好看」看什麼,什麼「好吃」吃什麼,消遣成了他們看電影的主要目的。為此,一些影視快餐挺適合他們的口味,他們與「思想」 的節目無緣,大凡涉及到的所謂「思想」也是金錢的概念。也難怪,投資人是講回報的,製片人是講利潤的,他們認為投資農村片是無利可圖的。特別是前一個時期,整個社會都比較浮躁,一個基本的心態就是想發財想暴富,都想盡快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這不是說我們民族的心理出現了什麼問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還是社會的進步呢。我是說,我們當電影導演的,必須直面這個社會現實。我想,隨著市場經濟的秩序化,使得這樣一些投資人對農業農村農民會有新的、深刻的認識,會逐漸地對農村題材的作品感興趣,他們面對自己經營的艱難,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心態,因為他們在成功之前也是平民百姓。盡管強大的中產階層可以給平民百姓帶來利益,但實現中國的全面小康生活的關鍵,還是在農業農村農民,他們的事情解決不了,中國社會的全面繁榮就無從談起。 由於市場經濟,許多製片人和藝術家受到利益的驅動,紛紛去拍賺錢片,這無可非議,好萊塢的電影產業,目的就是賺錢。可我們是中國,中國有中國的國情,硬去效仿美國並不見得會給你帶來什麼益處。不要迎合「商業」而去拍「商業」,不要迎合觀眾而去拍「趣味」,那樣反而失去了商業和觀眾,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理順自己的思路,更多的關注現實題材,因為現實是觀眾最為關注的,可以這樣說,誰最關心平民百姓誰就擁有了觀眾,這是古今中外大量的名著名片所證明了的。當然,現實題材的創作不能浮躁,不論市場怎樣喧囂,我們不能為蠅頭微利所惑,不能丟掉我們對電影的熱愛之情,需要真情投入,需要一種崇高的責任感。現在一提責任感,許多影視人都呲之以鼻,好像這是過了時的話題。如今時興的說法是按著藝術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這話沒錯。我所說的責任感是創作者內心深處的東西,真正的責任感是誕生優秀作品的基礎,特別是導演,一個導演連一點責任感都沒有,很難想像他能拍出有人生況味、有深度的作品。我在拍戲的時候,就要求大家心中都要有一種責任感,一個盲人過馬路,你去扶他一把,你就崇高,你去嘲笑他,你就淺薄,而我們攝制組要的就是這種崇高,把這種崇高作為拍好戲的目標,我相信會有好結果。我覺得,創新和審美品格,都是在劇中人物身上體現的,千萬不要從概念出發。誰都知道人有千面,人各成章的道理,做文章也是文無定法,可為什麼偏偏在創作電影作品的時候,一涉及現實題材的主人公便概念了呢?這當然有各方面的原因,就創作者來說,是一個想像力的問題,究其根本,是能不能真正的深入生活,在生活里發現令你眼睛一亮的東西。這也是一個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的問題,藝術家的責任,就是揭示真理,說真話。 電影是20世紀受大眾喜愛的一門藝術,中國電影至今也快百年了,歷史己經證明,電影自身的發展在一個世紀中超出了任何人的想像。有人認真地研究和考查了中國電影,說從電影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的角度看,敘事電影將可能形成六種電影形態,即影院電影、電視電影、網路電影、電視劇、網路劇、電影劇。我們很快就會進入一個不用膠片的數字電影時代,21世紀的中國電影在製作上將完成一個由拍電影到書寫電影的轉換過程,用計算機繪圖技術可以設計出與演員一樣的數字演員,隨著計算機的不斷完善,數字演員的表情和姿態將會和真人一模一樣,日本已經有人寫文章,說應當考慮被拍攝對象從攝影機前面消失的問題了。到那個時候,電影美術師和攝影師的概念,電影劇作和電影導演的概念就難以確定了,那樣的電影很難說是拍出來的,因為它不是拍電影的概念。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也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狀態的電影時代很快就要到來。我們電影導演應該有這方面的准備。 就我個人來講是非常不願意看到這樣的電影時代的到來,那種電影很難定義為電影,那是另一種東西,肯定不是電影。電影就應當是人拍出來的,而不是科技出來的,任何科技都應當是電影的輔助手段而不應當成為目的,數字人畢竟是科學而不是真的人,它的情感體驗是數字化了的,模擬得再逼真它也是虛擬的世界,就像電腦游戲機。如果作為電影的一個品種出現是可以的,如果完全替代電影則是不可以的。敘事電影是人的情感體驗,情感這東西科技怎麼能替代?就像人不可以克隆一樣。為此,不論電影變化多少媒介方式和藝術形式,我相信用真人扮演的電影是不會消失的,會長久地活躍在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當中。 未來是預測,重要的還是現在。

⑺ 2020年國產影視彎道超車,你認為國產劇未來發展如何

由於疫情原因,我們的全球票房成為了世界第一,國產影視彎道超車!

作為一個觀眾,我所能看到的是我們的國產劇越來越好了,雖然爛劇不斷,但好劇越來越多。

1.越來越重質量,輕流量

在中國經濟最蓬勃發展的那幾年,影視劇出現了以流量明星為主的亂象。

我們甚至形成了大IP+小鮮肉/當紅小花的創作模式,在這個模式下,有人拍戲,有人運作,有人做宣傳,但就是沒有人談創作!

所以,從整體上看,前些年,我們的影視技術由於大量的資金加持,提高的很快。

但是劇作水平,尤其是劇本和鏡頭運用能力都在大量的下降。

甚至出現了如,郭敬明於正等等一批不法分子,出現了如楚喬傳400億點擊的情況!

⑻ 你覺得國內影視行業會向哪些方向發展

我認為未來的影視行業應該更多的和國際接軌,拋開愛國情懷不說,國內的電影製作水平和國外的拍攝技術相比還有很大一段距離需要追趕,最應該改進的就是影視題材的這部分,電影代表著一種文化,電影也能傳達出一種精神,比如說好萊塢大片裡面有很多英雄人物都在傳達著美國精神,而我們有很多電影也是這樣做的,比如吳京所導演的幾部電影都是非常不錯的,戰狼2以及流浪地球都是我非常喜歡的電影,尤其是流浪地球,讓人看到了中國科幻片的未來,也許這僅僅是一個起點,未來中國的科幻片一定會有崛起的一天。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未來的影視行業會朝科幻片和影視巨制的方向發展。

⑼ 國產劇如何俘獲年輕群體,做到這7點就夠了

國產劇如何俘獲年輕群體,做到這7點就夠了
圍繞年輕人群的電視劇七大關鍵詞:90後、匠氣、高顏值優美畫風、優質特效、共鳴、青春文藝、玄幻仙俠。

1、90後
在當下電視劇生產中,「90後」群體特別受到關注。許多電視劇業內人士都強調,「90後」是現在電視劇的主流收視人群。這個人群的觀劇愛好具有年輕化、精品化、女性化的特點,購買力與購買慾望都很旺盛,因此,得「90後」方可得電視劇的天下。
90後群體典型表現對電視劇的影響:
1、基本上是和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同步,被稱為是「網生代」,影視審美注重「網感」。
2、生活方式以網路為基礎,閱讀經歷、故事記憶和情感體驗,均是被IP故事所滋養。
3、看電視劇開彈幕,追逐電視劇同款產品,在B站上吐槽交流,對二次元文化情有獨鍾。
在這種潮流背景下,影視製作更追求以下要素:
1、電視劇追逐顏值和「小鮮肉」成為普遍選擇。
2、電視劇製作注重「網感」,即網生代審美的最大公約數。
3、在爆點、槽點和痛點的設置上下功夫,並適應多屏傳播的現實。
2、匠氣
最近,電視劇行業人非常愛討論的詞是「網感」,很多製片人認為,一部電視劇只要有了「爆點、槽點、痛點「,就能獲得年輕觀眾喜愛,但事實上,這還遠遠不夠,一部真正能贏得受眾喜愛的作品,一定是製作團隊全力打造的匠心之作。
為什麼《我在故宮修文物》會在B站被瘋狂推崇?因為這一代人見過太多世面,他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比我們想像的要高太多,並且他們也非常正能量和主旋律,想了解他們最重要的是要跟他們多在一起混,然後你就會發現,他們選劇的唯一標准就是內容是否認真。
影視製作者必須對新生代的文化存有敬畏之心。
3、高顏值優美畫風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舔屏」,年輕人看電視劇除了看劇情,看故事,更重要的是看演員,看顏值,看畫風。
最近熱播的《幻城》雖然在劇情上被網友吐槽,但畫面和質感卻是杠杠的,雪霧森林、無盡海、火族大殿這樣雄奇瑰麗的場景都在銀幕上呈現出來,晴空鳥、傳聲鷹、霰雪鳥、雪獅各有特點,在造型和服裝上更是做的美輪美奐,給電視劇增添了更多的科幻既視感,讓人目不暇接。
目前電視行業流行起一股偶像正劇風,這類電視劇的畫風又有什麼特點呢?就拿《琅琊榜》為例,看看優秀製作團隊是怎樣把一部電視劇拍出了電影的質感。首先是畫風,低調有質感但卻又不沉悶。
相比於同檔期古裝電視劇,於正式審美的《雲中歌》,則顯得誠意滿滿。
現在的年輕人對電視劇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一部劇想贏得他們的喜愛就不僅要有顏值爆表的偶像,像李易峰、楊洋、趙麗穎這樣的小鮮肉,而且這些偶像還要有演技,花瓶他們可不買賬。
4、優質特效
廣電總局2015年開始實施的「一劇兩星」政策,推動了以大卡司、大IP、大製作為主要特徵的高質量電視劇的新一輪競爭。
一方面,製作方為了積累故事資源,要為搶奪優質大IP投入巨量資本。
另一方面, 「90後」群體對電視劇品質的高要求也不斷推高電視劇的製作成本。如《擇天記》的特效製作時長超過600分鍾以上,雖然該劇製作資金投入高達2億元左右,但依然不寬裕。
5、共鳴
共鳴一詞在影視劇點評中並不陌生,但這里所提到的「共鳴」,卻有另外一層涵義。
年輕人的觀劇追求是「一切都能玩」,以《歡樂頌》為例,其在視頻網站有接近1/4的不是主體的播放量,而是彈幕、鬼畜視頻、二次創作等年輕人愛玩的方式。
事實上,還有表情包、gif動圖、飯制宣傳片、同人小說……都是年輕人玩的范疇,《花千骨》就是被年輕人「玩紅」的。
在這種「玩法」的變化之下,導致了年輕人在選劇時更加註重劇情本身的共鳴感。90後-00後這一代與中國互聯網一起成長起來的青年,對表達欲和被認同感的需求空前高漲,他們追求的是通過各種自我表達的方式找到同類。
6、青春文藝
2015古裝劇的熱度居高不下,2016年伊始,大批古裝IP還在醞釀階段,三月底,又一部古裝劇《如懿傳》已傳出以單集1500萬元的售價找妥了婆家。
對於年輕觀眾來說,校園里的故事最貼近生活,萌芽初動的愛情最貼近現實,初入職場的慌亂最符合自己。古裝劇中看的是歷史、熱鬧、小吵小鬧的小愛情。現實劇和青春劇才擁有自己的青春、生活和記憶;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青春文藝IP電視劇一直火熱的原因。
2016年,青春文藝題材電視劇重出江湖,一批同類題材IP作品也成為各影視公司競爭對象,這其中,安妮寶貝的《八月未央》的關注度較高。
7、玄幻仙俠
和IP流行互生的,是一種新電視劇類型的崛起——玄幻仙俠電視劇。這一電視劇類型的出現,可以追溯到2005年播出的游戲改編電視劇《仙劍奇俠傳》。不過,在互聯網開始發展的年代,它被叫做「古裝神話劇」。2015年播出的《花千骨》則真正開啟了玄幻仙俠劇的熱潮,雖然被美國科幻劇喂大的粉絲們毫不吝嗇地對劇中的「五毛特效」予以嘲諷,但這一點也不影響該劇的熱門程度。
2016年,《擇天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九州海上牧雲記》等玄幻仙俠劇已在近期發布,當前最紅火的VR等技術也將在一些劇中出現。2016年是玄幻仙俠題材開始全面爆發之年。
結語:
90後+青春文藝IP劇+玄幻仙俠劇+高顏值優美畫風+高成本特效,可說是當前中國電視劇生產和消費的基本面貌。在這個拼圖中,我們既看到中國電視劇產業的繁榮發展,也看到蘊含其中的種種偏頗和危機。對於年輕群體而言,電視劇製作不僅是迎合他們的喜好,更要學會引領他們。

⑽ 中國影視票房前十國產電影佔九部,從哪些方面能看到國產電影正在崛起

中國影視票房前十國產電影佔九部,從以下方面能看到國產電影正在崛起。其中包括國產電影在影視票房占據的份額,票房收入以及觀影人員的評價等等。縱觀全局國產電影正在全面崛起,推出的影片數量正在以倍數增長。

一、中國影視票房國產電影占據重大份額,票房收入極為可觀

目前全國電影院線正在上映的影片以國產電影為主,國產電影占據百分之九十的份額。根據中國電影票房榜首統計,國產電影正在強勢回歸,並占據了票房前三位的寶座。剛熱映的國產電影電影《長津湖》更是以5997億的票房收入,創下了中國電影歷史票房的最新高。中國電影市場正在上演國產電影的強勁角逐,因此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並為票房收入帶來極為空前的可觀收入。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正在見證中國國產電影的崛起歷程。

閱讀全文

與中國影視劇如何崛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語山羊怎麼讀 瀏覽:718
義大利時尚品牌是什麼品牌 瀏覽:11
萬國手錶在伊朗賣什麼價 瀏覽:547
中國為什麼選擇關閉美駐成都總領事館 瀏覽:531
印度的亞洲叫什麼 瀏覽:195
英國掛車怎麼開 瀏覽:433
中國總資產是多少 瀏覽:412
印尼巴士怎麼下載最新版 瀏覽:38
義大利學校什麼時候開學 瀏覽:145
義大利快遞格式是什麼 瀏覽:666
印尼慘案中回歸的華裔有多少 瀏覽:777
中國餐桌禮儀中哪個位置是主座 瀏覽:367
西方為什麼一直看好印度 瀏覽:430
伊朗進口中國的原料葯是什麼 瀏覽:183
為什麼伊朗那麼多新冠 瀏覽:658
越南電商融資怎麼樣 瀏覽:201
義大利原皮包哪個好 瀏覽:345
伊朗與伊拉克戰爭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953
中國駐什麼 瀏覽:670
中國共有多少例新冠冠肺炎 瀏覽: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