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人口壓力如何解除

中國人口壓力如何解除

發布時間:2022-05-29 00:28:53

❶ 中國人口壓力大嗎

壓力很大,共產黨管理著14億人口,而且還僅僅有條,這是全世界任何一個政黨都不肯能完成的任務

❷ 如何控制中國人口

首先不知道你只是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呢,還是要寫這方面的東西。其實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我們國家可以就算是一個正面典型的國家,國家提倡的「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的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具體你可以參照樓上 xuxiebin117仁兄所發的內容),以至於現在國家都步入老齡化了,為什麼?就是因為多年下來控制人口增長的效果太好了,並且通過長期的宣傳,只育一個的理念已非常深入。

中國怎麼解決人口

走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道路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 李 斌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相對不足。從這一基本國情出發,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將解決發展問題與解決人口問題緊密結合,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實行綜合決策、統籌推進。經過30年的努力,創造了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全面發展兩大奇跡。

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歷史貢獻與面臨的形勢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婦女總和生育率從實行計劃生育前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這一偉大成就,使我國13億人口日和世界60億人口日的到來分別推遲了4年,為經濟快速增長創造了重要條件,使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得到有效緩解,人口的生存和發展狀況明顯改善,為世界人口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探索的計劃生育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新路子,使絕對貧困人口從改革開放前的2.5億減少到1500萬,在國際社會樹立了負責任人口大國的良好形象。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面臨著更為復雜的人口發展形勢。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本世紀上半葉將迎來總人口、勞動年齡人口和老年人口高峰,人口素質總體不高,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人口流動與遷移更趨活躍,人口發展處於數量、素質、結構、分布各要素相互交織、綜合作用的歷史時期。總的來看,人口數量問題仍然是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從更長的時期看,人口素質、結構和分布問題將逐漸成為影響經濟社會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統籌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

解決我國的人口問題沒有現成的路可走,只能從實際出發,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道路。

二、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

人口問題本質上是發展問題。綜合運用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是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今後一個時期人口發展的總體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制度創新,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引導人口合理分布,促進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根據這一總體思路,當前應著力促進四個「轉變」:

(一)全面認識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系,積極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口與資源、環境關系緊張的狀況將長期存在。目前我國人均耕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資源是1/4,人均礦產資源是1/2,人均資源量綜合排名列世界第120位,環境可持續指數在146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倒數第14位。因此,既要適度調控人口增長,又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統籌處理好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系。

一方面要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預計2020年人口總量達14.5億,2033年左右達到峰值15億。穩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現階段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必須保持人口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緊緊抓住三個關鍵點:重點在農村,難點在流動人口,關注點在人口「大」省、人口再生產類型轉變較「晚」省份和流動人口較「多」省份,加強分類指導,抓重點促全局。

另一方面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生產方式上,實行雙資源優化組合,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節約利用物質資源,形成在科技進步基礎上的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並重的產業結構。在消費方式上,倡導適度消費,建設節約型社會。在分配方式上,兼顧公平和效率的統一,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二)科學把握人口因素變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積極促進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

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人力資本的積累。

從人口結構特徵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規模龐大,勞動力資源充足。按16歲—64歲人口計算,2016年將達到9.9億峰值,2050年為8.7億,比2000年還多2800萬,高於目前發達國家勞動力的總和。從市場容量規模看,我國人口總量大,人均收入仍處於較快增長階段,內需潛力巨大,這必將成為較長時期拉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強大動力。從勞動力成本來看,當前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僅相當於發達國家的1/20到1/10,水平總體較低,依然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

我國勞動力素質不高,是影響人力資源優勢充分發揮的瓶頸。當前農村勞動年齡人口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比例高達47.6%。必須在繼續挖掘人口數量紅利的同時,進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培養適應產業結構變化的勞動力隊伍,不斷提升勞動者的綜合素質。

(三)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積極促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由單純控制人口數量向統籌解決人口問題轉變。

一是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我國每年約有80萬—120萬例出生缺陷發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我們將加強部門合作,全面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探索推行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努力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

二是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嚴重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我們將全面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加大宣傳倡導力度,完善利益導向政策體系,開展優質孕產期保健服務,嚴肅查處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行為。通過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切實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勢頭。

三是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特別是農村勞動力出現了以市場為主導、以發展型遷移為主要形式的規模空前的流動。據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全國流動人口達1.47億。未來二三十年,將有3億左右人口從農村進入城鎮,成為綜合影響我國未來一個時期整體及區域發展、產業布局、生態建設、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我們將做好人口發展功能區規劃工作,提出人口合理分布的政策、對策建議。研究探索通過產業結構的提升,帶動人口轉移的具體路徑和模式。根據城鄉一體化格局發展的要求,解決好人口與城鎮布局之間的關系。加強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建立流動人口優質服務體制機制,使流動人口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形成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一盤棋」格局。

四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2007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8.1%,到本世紀40年代將達到峰值3.2億,占總人口的22%。在農村,可考慮實行以土地保障為基礎、以社會保障為依託的田園式養老方式。加快建立廣覆蓋、補貼式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並對最需要保障的計劃生育家庭老人給予優先優惠。在城鎮,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提高統籌層次,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照料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對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獨生子女給予適當的稅收減免,對老人給予適當的護理補貼。

(四)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積極促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法的轉變。

一是創新工作理念。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強化服務意識,更加註重依法行政和人文關懷,更加註重用經濟手段調控人口增長。二是改進工作方法。建立健全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長效工作機制。三是完善工作體系。全面推進基層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與幹部隊伍職業化建設,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人口和計劃生育網路在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中的重要作用。

三、構建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體制機制

(一)加快建立和完善人口發展宏觀調控體系。

一是不斷完善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宏觀決策機制。堅持將人口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深入開展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制定有利於科學發展的人口宏觀調控政策。統籌協調人口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加快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完善人口發展動態監測、綜合分析和預報預警制度。二是加快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群眾參與、區域協作的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工作格局。進一步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領導機構與協調機制,健全部門協同機制和區域合作機制,加強對人口管理制度的統一協調。三是建立健全與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相適應的政績評價體系。繼續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探索建立涵蓋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等的綜合指標體系,探索開展對人口綜合承載力的變動情況和人口協調程度等的評估。

(二)進一步強化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

一是全面實施和完善「三項制度」。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提高獎勵扶助標准,從2009年起標准提高20%,達到年人均不低於720元;擴大「少生快富」工程實施范圍;全面實施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二是構建利益導向政策體系框架。圍繞優生優育、子女成才、抵禦風險、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和養老保障等六個方面,不斷建立完善有利於計劃生育家庭的利益導向政策措施。三是統籌協調相關經濟社會政策。做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助、征地補償等普惠政策與計劃生育政策的銜接,制定和完善對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是農村獨生子女戶與雙女戶的優先優惠政策。

(三)建立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投入保障機制。

一是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建立人口發展領域穩定增長的投入保障機制。進一步加大對農村、中西部和貧困地區人口發展領域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扶持力度。二是利用經濟杠桿,引導企業、家庭、個人等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力度,形成良性循環的社會投入機制。

(四)建立健全基層民主管理機制。

一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規范基層政府的職責和許可權,賦權於群眾和社會自治組織。加強對群眾自治組織的幫助和指導,增強群眾參與和自治的能力。堅持依法辦事,切實尊重和維護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二是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認真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通過大眾傳媒和政務、村務公開欄等,廣泛公開各項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律法規、政策制度、辦事規程等。三是充分發揮計劃生育協會等群眾團體的生力軍作用,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加強群眾意見和建議的收集、分析與互動,接受社會監督。

呵呵 給你參考!

❹ 怎樣才能迅速解決中國人口過剩的問題

中國計劃生育的目的, 用一個常見的口號來說就是:「控制人口數量, 提高人口素質」. 這個口號把「控制人口數量」放在第一位, 在實踐中, 計劃生育也是只重視控制人口數量而忽視提高人口素質. 這其實是本末倒置! 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 控制人口增長其實有很多種方式, 並不一定要採取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 例如取消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推進城市化;提高婦女、尤其是農村婦女的教育水平;擴大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范圍等, 這些措施對於降低生育率的作用非常大。與其花這么大的財力和人力去推行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不如在上述幾個方面大力推進。世界上除了中國以外, 其他國家都沒有採取強制行政手段,照樣做到了使生育率大幅度下降, 如泰國、斯里蘭卡等國的總和生育率就降到了2.0的水平。 聯合國統計資料顯示,教育普及、尤其是婦女掃盲和受教育程度提高,會直接導致生育率迅速下降。

中國的計劃生育有一個誤區就是: 人口數量越少越好, 出生率越低越好. 過分強調「控制人口數量」, 就會被深入骨髓的「少生就是一切」牽了鼻子走! 自從1980年「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之後, 在高指標的壓力下,不少地方把「提倡」只生一個緊縮為「只能」生一個,有的地方計劃生育政策嚴而又嚴,加之各級在控制指標上「留有餘地」,更加大了與實際的距離,導致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強迫命令多有發生。 過分強調「控制人口數量」, 就忽視了「過猶不及」的古訓,嚴重低估了迫使生育率快速下降的做法(從政策角度來說,即「一胎化」)有著巨大的風險, 導致了人口結構的惡化: 人口性別比失衡和加速老齡化.

那麼, 一個國家是不是人口數量越少, 人均收入就越高呢? 乍看之下, 人口數量越少, 人均自然資源(例如人均礦產資源)就會越多. 然而, 問題在於, 自然資源也需要人來開采才能轉化為財富, 在人煙稀少的地區,盡管人均自然資源較多,但是將它轉化為財富的成本卻是很高. 而資源不多隻是人多的地區則發展勞動力相對密集的產業,人口多就會成為一種優勢,經濟發展得好,資金就能得到較快的積累,產業升級得快,收入水平也就提升得快。所以, 只要經濟政策對頭,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經濟, 人口多不僅不是負擔,而且還可能是一種優勢。從國際的經驗來看,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全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只有亞洲四小龍等少數幾個真正趕上了發達國家或大大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這些地區的人口密度都非常高,甚至比我國大陸還高得多. 拉美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比不上亞洲四小龍, 一個重要原因是拉美國家的人口密度太低. 恰恰是那些經濟發展緩慢、無法提供充分就業機會的國家覺得人口壓力大; 而那些經濟發展迅速,能夠提供充分就業機會,並順利實現人口城市化的國家和地區,即使初始的人口密度非常高,人均資源擁有非常少,反而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感覺勞動力非常缺乏。

因此, 人口問題並不是一個單獨的問題,重要的不是控制人口的數量,而是提高人口的素質,也就是提高教育水平,良好的基礎教育使每一個公民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力,能夠創造出大於自己消耗的價值,這才是解決貧困的根本手段。而採用硬性的行政手段控制人口數量,是違背社會規律的,必須導致各種惡果。中國現在需要的是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水平,尤其是普及職業高中教育,而不是控制生育率。教育將使大量的人口變為寶貴的人力資源,否則將成為國家的負擔。教育的失誤將使手中的寶貝變成垃圾!

結論: 在人口問題上, 中國現在並不需要採用行政手段「控制人口數量」(尤其是現在的總和生育率已遠遠低於更替水平), 人口政策最主要的內容應是「提高人口素質」. 推進城市化進程、提高婦女的教育水平、擴大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范圍, 這些措施都有利於大幅度降低生育率. 更重要的是, 這些措施不僅對降低生育率和控制人口數量有正面的作用,而且其本身也正是值得我們追求的目標。只要人口素質提高了, 那麼經濟發展水平也會相應提高, 這樣一來,一則會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 解決人口過剩的問題; 二則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 就會導致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的增長自然就會得到控制了.

❺ 為什麼中國人口壓力這么大,有些人還不滿「計劃生育」

回答你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人口壓力這么大,有些人還不滿「計劃生育」?
按照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人口已經突破13億,這個數字還是比較保守的(出生在香港的內地人不包含在內),其中河南省的人口已經突破1億人。每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那麼高,但是人均佔有缺少的很。這是一個很悲哀的現狀,但也是無法改變的現狀。
中華5000年文化中,多數文化是以男性為社會主導的文化,包括現在。這就導致家家都想生男孩子,雖然現在男孩子比女孩子更費錢。
國家對於人口計劃生育的調控是宏觀的,而老百姓的計劃生育是微觀的。這微觀與宏觀之間目前處於不和諧狀態,這怪不得老百姓,因為老百姓並不知道政府在做什麼。所以現在提倡政府機關政務公開化,將老百姓關心的問題擺到檯面上。
回答你第二個問題:他們是腦殘嗎?
如果你承認自己是腦殘所生,那你就必須面對,你的孩子的父母也是腦殘的事實。人就是人,不是聖人,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考慮到全局,考慮到天下蒼生。不然的話,孔子也可以是賣麻辣燙的李阿姨。

❻ 中國人口太多,如何處理

中國雖然人口眾多,可是東西部人口分布差異極大,考慮到現在就業人口眾多,就業困難,在抓緊計劃生育的同時,鼓勵青年去西部創業,並給予優惠,可以緩解人口過多帶來的壓力。中國人口多這個問題,不可能解決,只能採取措施減弱它的影響。

❼ 全國人口壓力有多大

據統計,2017年全國31個省份中,6個省份常住人口為負增長。其中,東北三省人口增長壓力最大,增長率均為負數。

近日,遼寧省政府印發了《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提出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6月29日,全國人大公布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徵求意見稿),擬將「子女教育支出」一項扣除。從計劃生育到生育鼓勵,政策大調整背後是怎樣的人口壓力?

娃生的越來越少,但老年人卻越來越多了。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老年人比重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1.6億人增加到2017年的2.4億人。

❽ 中國有哪些人口壓力

1,每年新增500多萬高校畢業生,農村每年還會產生2000萬剩餘勞動力,形成巨大的就業壓力。而中國目前實體經濟大幅萎縮,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
2,雖然還是個發展中窮國,但已經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每一個在職勞動力需要背負多個退休者的養老和醫療。

❾ 中國人口壓力為什麼大

隨著國際環境、國內環境、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環境的重大變化,以及人民群眾覺悟和需求的不斷提高和增長,中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面臨九大突出矛盾和問題。

這九大突出矛盾和問題分別是:

1.低生育水平不穩定。現行生育政策和群眾生育意願的矛盾依然突出,在人口憂患意識淡化、行政手段弱化和利益導向政策滯後的條件下,任何盲目樂觀和麻痹鬆懈的思想情緒,任何政策的偏差和工作的失誤及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都可能導致生育水平的回升。

2.人口總量持續增長。今後20年左右,全國總人口仍以每年凈增1000萬左右的速度持續增長。據預測,按總和生育率1.8計算,2034年人口達到14.86億後可能實現零增長;如果將一些復雜多變因素考慮進來,按總和生育率2.0計算,21世紀中葉的2043年,人口將達到15.57億。這就是說,全國總人口還要增加近3億,在接近16億之後方能實現零增長。

3.人口總體素質不高。全國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年均4%—6%,約80萬到120萬。6000萬殘疾人中,1200萬屬於呆傻和弱智。6000萬左右地方病患者,波及全國1800多個縣(市、區)。同時,中國在人口健康水平、人均受教育程度、人們的道德心理等方面均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人類發展指數居世界104位,屬人力資源低下的國家之一。

4.人口結構性矛盾日益凸現。一是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已達117。0至9歲人群中男性比女性多1277萬。長期下去,將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二是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65歲以上老年人口,2020年將佔全國總人口的11.8%,21世紀中葉將佔全國總人口的1/4。更為嚴重的是,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水平高於城鎮。發達國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時進入老齡社會,中國是在不足1000美元的情況下進入老齡社會,因此,老年健康和保障問題面臨嚴峻挑戰。

5.就業壓力十分巨大。2020年,中國適齡勞動人口將達9億多,比發達國家勞動力的總和多3億。每年城鎮新增勞動力近千萬,農村剩餘勞動力兩億多,龐大的人口和無序的流動構成中國就業市場的巨大壓力和社會管理的困難。

6.公共衛生預防保健體系十分薄弱。80%的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2000年農村人均預防保健經費僅有12元;3億左右的人喝不上潔凈水;1億多人得不到及時的醫療服務;乙肝病毒攜帶者1.2億人;艾滋病傳播進入快速增長期,80%的感染者在農村,暴發傳染的可能性極大。

7.新的困難群體開始顯現。率先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父母相繼進入老年,特別是獨生子女和雙女戶家庭父母年邁而缺乏保障,生活陷入困難。

8.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依然尖銳。中國人口正在逼近目前科學發展狀況下自然環境容量的極限。龐大的人口在未來幾十年給資源和環境帶來的壓力和影響極為深遠。

9.人口和計劃生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農村稅費改革全面實施後,基層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正常經費缺口很大。20多年來建立起來的基層工作和服務網路在不少地方特別是貧困地區陷入困境。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口壓力如何解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果國民黨領導了中國會怎麼樣 瀏覽:761
義大利人為什麼這么愛喝咖啡 瀏覽:869
被罵的回國義大利女人叫什麼 瀏覽:725
緬甸與越南的民工工資哪個低 瀏覽:731
越南軸承多少錢一個 瀏覽:635
為什麼要限制伊朗核 瀏覽:312
印度伊布替尼仿製葯多少錢 瀏覽:221
越南有哪些蘇制武器 瀏覽:18
義大利fax怎麼讀 瀏覽:768
越南人喜歡中國什麼青菜 瀏覽:303
想做燕窩生意印尼哪裡有 瀏覽:383
煮熟的義大利面什麼顏色 瀏覽:990
螺旋義大利面怎麼炒好吃竅門 瀏覽:922
汽車為什麼出口不到越南 瀏覽:975
甘肅人在伊朗干什麼工作 瀏覽:333
去伊朗女人准備什麼 瀏覽:188
伊朗有多少國家支持 瀏覽:958
中國四大名面是什麼 瀏覽:930
英國陸地怎麼畫 瀏覽:401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生論文什麼時間交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