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人為什麼把中國叫成大陸。還說大陸人。這是為什麼嗎
你好!大陸的叫法是為了區別於港澳台,港澳台也是中國領土,都是中國人!
⑵ 中國古大陸的形成
研究表明,近十幾年來各巨型古陸塊是由許多大小不同的陸塊所構成。古元古代末期和中元古代末期是它們增生拼合最重要的兩個時期,中國各陸塊早期也經歷了與此大體相同的演化趨勢,但基底結構區域性差異顯著。中國最古老的花崗質表殼岩石見於華北和塔里木地區(任紀舜等,1990;王雲山等,1990)。在冀東地區獲得距今3850~3550Ma、鞍山附近有距今3804Ma同位素地層年齡數據(劉敦一,1991),在甘肅北部紅柳峽有距今3488Ma、塔里木庫魯克塔格有距今3263Ma年齡數據(胡靄琴等,1992),表明華北和塔里木地區在古太古代就已出現規模不等的古陸核。在這些陸核邊緣的很多地方已發現大量新太古代火山-沉積岩系,包括各類火山岩、富鋁陸源碎屑岩、鈣鎂質碳酸鹽岩和硅鐵質岩。陸核間則以蛇綠岩建造為主,花崗岩、混合岩和岩石變質年齡集中在距今2500~3000Ma。華北古陸塊主體和塔里木幾個較大的陸塊經過這一構造-熱事件已經形成。古元古代末期(距今1850Ma左右)發生強烈的構造-熱活動,華北古陸塊最終固結,中元古界長城系成為華北陸塊的沉積蓋層和陸內、陸緣裂谷沉積的底部岩系(伍家善等,1991)。
在華南地區(包括揚子區和華夏區)陸核形成比華北和塔里木要晚些。該區已發現最早的角閃岩相表殼岩石,多種同位素測定年齡多數在距今3000~2500Ma,個別距今3300~3200Ma。它們主要分布在康滇、鄂西黃陵-神農架、江西東北部障公山和浙江龍泉、福建建寧等地(林金錄,1989;馬長信,1993;趙宗溥,1993)。在廣西本洞、摩天嶺,福建德化、尤溪,廣東河台等地古生代至中生代花崗岩中繼承性鋯石,廣西四堡、福建清流中新元古界中的碎屑鋯石及海南島抱板群中的暗色包體中都測得有距今3200~2400Ma年齡值。此外,在航磁上延10km平面圖上,松潘、川中、雲開、增城均有平穩高磁塊層,推斷為角閃岩相變質岩所引起。以上證據表明,在中新太古代,隨著殼幔物質分異,在康滇、松潘、川中、鄂西、湘黔桂邊界、雲開、增城、海南島和浙閩等地已出現大小不等的陸核。
古元古代時,上述陸核已初步成熟,沉積了石英質砂岩、富碳鋁泥質岩夾碳酸鹽岩。古元古代晚期是陸核增生和拼合相連的重要時期。沈渭洲(1993)據浙閩地區變質岩Sm-Nd等時年齡、鋯石U-Pb年齡提出2000~1800Ma是該區最重要的地殼形成時期,「華夏古陸」已基本形成。此時上揚子(川中-鄂西)和蘇北-南黃海也已形成兩個較大的陸塊。它們在中元古代沉積了穩定的陸源碎屑岩和鎂質碳酸鹽岩。在川滇和摩天嶺等地則以裂谷火山-沉積岩為主。
經過距今1400Ma左右,特別是距今1000Ma左右的地熱變動,華南成為統一的穩定程度低的陸塊。這次構造-熱事件,在揚子地區有顯著的反映,中元古界地層強烈褶皺,普遍出現綠片岩相變質。廣西北部、貴州東部梵凈山、安徽休寧、南秦嶺-大巴山、康滇-龍門山都發生了年齡值在1000Ma左右的花崗岩侵入。中元古代變質岩、花崗岩被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不整合覆蓋。在浙閩地區也廣泛存在距今1400Ma和距今1100~950Ma花崗岩侵入和熱變質作用,並與揚子陸塊在浙江紹興-江山一線拼合。
塔里木和柴達木元古宙演化歷程與華南相似,也是在中元古代末期增生為較大陸塊。
至此,原先各自以太古宙陸核為中心增生的華北、華南、塔里木等陸塊聯合成一個大型古陸——原中國古陸,華北陸塊與華南陸塊的拼接,這已被分布於交接帶及其兩側眾多花崗岩形成年齡、混合岩化年齡和變質年齡所證實(趙宗溥,1995),也可由發育於華南、華北並由柴達木、塔里木相聯系的新元古代3套冰磧岩加以確認(表1.1;圖1.1,圖1.2)。
圖1.1 中國布格重力異常圖
圖1.2 中國及鄰區莫霍面的分布(據吳奇之等,1997)
表1.1 中國大陸形成演化表
塔里木、揚子與華北地塊對比。
研究表明,除揚子與塔里木克拉通化的特點和時代具有相似性外,新元古代早期發育的鈣鹼性富鋁花崗岩、南華紀裂解型岩漿活動和同時代冰磧層的發育提供了重要的證據。但華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主要處於相對寧靜的構造狀態,地層記錄中出現了巨厚的碳酸鹽岩沉積,它們與塔里木-揚子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地質歷史存在著重要差異,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克拉通化完成的時間存在明顯差異。克拉通化是一個地質塊體從相對活動狀態轉變為相對穩定狀態的重要過程,它不僅表現在地殼的厚度增大和地表山脈的形成,而且深部殼、幔物質發生強烈交換。因此克拉通化的時間和特點是一個地質塊體地史演化歷程中的里程碑。華北克拉通化發生於距今2000~1850Ma之間。而塔里木-揚子克拉通化則是通過晉寧運動或塔里木造山運動完成了從相對活動狀態到相對穩定狀態的轉變,其時間介於距今1000~850Ma,比華北克拉通化結束時間晚了近10億年。
(2)中元古代末至新元古代早期歷史存在明顯差異。當塔里木-揚子地塊經歷這一時期的造山歷程時,克拉通邊緣出現了指示匯聚和碰撞帶的島弧火山岩帶和大量深成侵入岩,克拉通內部則發育弧後盆地及克拉通盆地沉積。因此,在塔里木-揚子克拉通邊緣保留了大量新元古代早期構造-熱事件的地質記錄。而此時的華北克拉通正處於從中元古代廣海碳酸鹽岩盆地沉積到青白口紀局限盆地的調整過程中。克拉通內部及邊緣的青白口系出現碎屑岩+碳酸鹽岩組合,沒有大量的火山噴發和深成侵入活動,其相對寧靜的構造狀態與塔里木-揚子克拉通所處的極為活動的構造狀態形成明顯反差。
(3)南華紀演化特徵存在明顯差異。塔里木-揚子克拉通在南華紀出現了大規模裂解,這一過程經歷了約100Ma,出現了指示地殼裂解和減薄的雙峰式火山岩、基性岩牆群、板內花崗岩和輝長岩侵人體、A型花崗岩及裂谷盆地等。然而,華北克拉通及其邊緣沒有出現上述南華紀裂解事件群,其構造背景與塔里木-揚子克拉通迥然不同。
(4)冰磧層的層位及時代存在差異。塔里木-揚子克拉通南華系中發育典型的冰磧層,以南沱組(揚子克拉通)和特瑞愛肯組(塔里木克拉通)為代表,其層位位於南華系頂部,時代約為距今700Ma,而華北克拉通南緣和西緣發育的羅圈組和正目觀組層位位於寒武系之下,屬於震旦系頂部,時代在距今600~550Ma之間,與南沱組及特瑞愛肯組不屬於同一時代的冰磧層。
(5)地殼厚度變化較大,總體西部厚,東部薄,南厚北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了中國重力和磁力異常特徵,並對青藏高原東北緣進行了岩石圈結構實驗研究,對布格重力異常進行了延拓和分離、構造增強和重要界面反演(沉積基底面、莫霍面)。結果表明莫霍面深度由中國東北到西南逐漸變深,鄂爾多斯地塊和阿拉善地塊的莫霍面平均深度為37~44km,而青藏高原祁連褶皺系、秦嶺褶皺系和松潘-甘孜褶皺系的莫霍面平均深度為44~67km。同時對穿過研究區內海原-六盤山地區的兩條重要剖面進行重力正反演擬合建模,發現在上地殼底部及中地殼頂部有低密度體存在,與深地震測深低速度體和大地電磁測深低阻體位置相對應,認為與滑脫構造有關。塔里木西南部莫霍面深度為58~60km。磁異常圖反映各個時代磁性體分布和強度,特別體現出個地區磁性體與構造體系的密切關系。
(6)根據構造體系特徵、地殼厚度、基底及沉積發育特徵,將中國劃分若干個地塊(圖1.3)。
(7)地殼厚度急劇變化帶。①阿勒泰山地殼厚度急劇變化帶;②天山地殼厚度急劇變化帶;③北祁連山北緣地殼厚度急劇變化帶,在這里分布有北祁連山北緣(或酒泉盆地南緣)新近紀-第四紀陸內前陸盆地;④西昆侖山北緣地殼厚度急劇變化帶,在這里分布有西昆侖山北緣(或塔里木盆地西南緣)新近紀-第四紀陸內前陸盆地;⑤東昆侖山北緣地殼厚度急劇變化帶,在這里分布有東昆侖山北緣(或柴達木盆地西南緣)新近紀-第四紀陸內前陸盆地;⑥喜馬拉雅山南緣地殼厚度急劇變化帶,在這里分布有喜馬拉雅山南緣新近紀-第四紀印度河、恆河和阿薩姆周緣前陸盆地;⑦四川西部至雲南西部地區地殼厚度急劇變化帶,沿此帶從南至北分布有楚雄和川西晚三疊世弧後前陸盆地;⑧鄂爾多斯盆地西緣地殼厚度變化帶,沿此帶分布有晚侏羅世陸內前陸盆地;⑨中國台灣西部地殼厚度急劇變化帶,沿此帶分布有上新世晚期-更新世弧後前陸盆地。
在國外喀爾巴阡、亞平寧、安第斯和扎格羅斯造山帶前緣分布的前陸盆地下面也可見到這種地殼厚度急劇變化的現象。
圖1.3 中國地塊劃分示意圖
⑶ 中國大陸包不包括香港和澳門,那內地又指什麼
不包括,中國大陸又稱大陸或大陸地區,規范的含義是不含台澎金馬地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政治領土,它包括海南省的南海附屬島嶼。也是中國台灣地區以及海外華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直接統治區域、或對其政府的一種稱呼。
此一用詞的產生,肇因於國共內戰後,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對立所導致的台灣海峽兩岸分治。(此外也存在其他兩種概念解釋,各種概念根據使用情況有所不同。在全國的正式統計中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地理名稱。)
內地為一地理區域,專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除港澳台地區外實際統治的領土范圍,現一般意同境內地區又稱為中國境內;又可指中國內陸或即相對於沿海地區或邊疆地區,較靠近內陸中心的部分。
(3)中國大陸是什麼來的擴展閱讀:
「中國大陸」與「中國內地」有區別, 由於港澳台政治原因與地理因素,該詞的具體所指隨不同語境及使用地點而有不同。因香港、澳門地理上與陸地相連,故回歸後通稱中央政府為「中國內地」或「內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媒體的慣例是:在提及港澳時,使用「內地」而不用「大陸」;在提及台灣時,不會使用「內地」,而使用「大陸」或「中國大陸」。
在中國,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對應的規范概念應為「中國內地」,目前香港特區政府、澳門特區政府也均使用「中國內地」這一概念指代中央政府。
⑷ 大陸是指什麼
您好。
大陸,從字面含義看,即廣大陸地的簡稱;從地理定義看,是指地球上的大塊陸地地區。現今的地球分為6塊大陸: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南美大陸、北美大陸、南極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大陸(continent ,the mainland ),從地理的意義來說,是指面積大於格陵蘭島的陸地,且有別於「洲」,地球上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地球上共有6塊大陸: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南美大陸、北美大陸、南極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洲與洲的分界線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亞洲與大洋洲:帝汶海、阿拉弗拉海、塞蘭海、哈馬黑拉海
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歐洲與北美洲:丹麥海峽、格陵蘭海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南美洲與南極洲:德雷克海峽
從地質上來看一個大陸除位於海平面上的陸地部分外,還包括環繞它的大陸架。大陸架的地殼的平均密度是2.8克/立方厘米,這與大洋底的地殼平均密度(2.9克/立方厘米)相差很大。這個差別的原因是因為兩種地殼的組成部分和形成過程不同。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⑸ 中國大陸和內地什麼意思
中國大陸又稱大陸或大陸地區,規范的含義是不含台澎金馬地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政治領土,它包括海南省的南海附屬島嶼。也是中國台灣地區以及海外華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直接統治區域、或對其政府的一種稱呼。
中國內地又稱內陸,在地理上是指距離海岸較遠的大陸內部地區,或沿海地區以外的大陸內部地區。通常將我國南部沿海以北的內陸地區稱為內地。規范的含義是 除了中國沿海地區、海南、香港澳門台灣外,中國內陸的稱呼。
與中國內陸各省份(非沿海省份)對應,即與廣東、海南、福建、浙江、江蘇等沿海省份相對。內地地區和沿海地區、邊疆地區、港澳地區一起稱為中國大陸。
(5)中國大陸是什麼來的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時,香港、澳門仍為分屬英國、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前港澳同樣以「中國大陸」或「大陸」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地區的代稱;
尤見於報刊、新聞報道和口頭溝通上。90年代後期,香港與澳門先後回歸中國,兩地的法律、政治和經濟大致保留,成為特別行政區,而傳媒亦改稱「大陸」為「內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及中國大陸地區民眾在講述有關台海問題的時候一般使用該詞。台灣當局則以「大陸」作為常用名詞。2008年12月起,台灣開放大陸的航空公司在台設立辦事處,公司登記名稱為「大陸商XX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台灣地區「中華民國憲法」所宣稱的領土,區分為「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在台灣也作為法律名詞使用,如《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及在台灣登記的陸資(中資)企業名稱冠以「大陸商」。
⑹ 中國大陸是什麼地方
中國大陸,在不致混淆的情況下有時也簡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一般來說存在3種概念解釋:即與台灣地區相對、與港澳台地區相對、與沿海島嶼及南海諸島對應。各種概念根據使用情況有所不同。按照規范,一般僅在涉及台灣地區時,使用這一概念相對。在全國的正式統計中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地理名稱,若要表示不含港澳台地區則另外特別註明「不含港澳台地區」,而並不稱中國大陸這一概念。民間常將「中國內地」與「中國大陸」兩個概念混淆,特別是關於港澳特區的表述
⑺ 中國大陸是指哪幾個地方
中國大陸包括:
27個省份:河北、河南、陝西、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除金門島、馬祖島、烏丘嶼等島嶼)、海南、雲南、四川、青海、廣東、廣西、甘肅、貴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山西、寧夏、新疆、西藏、內蒙古。
4個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7)中國大陸是什麼來的擴展閱讀:
中國大陸是不含台澎金馬地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政治領土,它包括海南省的南海附屬島嶼。也是中國台灣地區以及海外華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直接統治區域、或對其政府的一種稱呼。
此一用詞的產生,肇因於國共內戰後,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對立所導致的台灣海峽兩岸分治。(此外也存在其他兩種概念解釋,各種概念根據使用情況有所不同。在全國的正式統計中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地理名稱。)
20世紀90年代末,香港與澳門先後回歸中國,成立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體系之下,兩地均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不變,在官方語境中中國大陸包含港澳地區。
⑻ 中國內地地方被稱作大陸的來源是什麼
在台灣,「中國大陸」一詞經常是用來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府,主要是因為它較中立,沒有涉及台灣的政治地位。該詞亦可用來指「外省人」(即於國共內戰末期從大陸移居到台灣的人)。而目前大陸政府也在某些方面直接使用此一詞彙指中國內地。例如發給台灣人民到內地觀光、商務、探視的證明書,就叫做「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除了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在中國大陸地區,「中國大陸」一詞不如「中國內地」一詞常見,盡管這兩個詞的意義在大多數場合是一致的。(在中國的沿海地區有時也把經濟較落後的內陸地區稱作「內地」)「中國大陸」通常是相對於台灣(有時候相對於香港和澳門)來說的,而「內地」通常是相對於「沿海」來說的,來源於享有開放政策的東南沿海和其它內陸地區在經濟發展上的差距。
⑼ 中國大陸是什麼意思
中國大陸的意思:中華人民共和國除港澳台地區外的領土范圍,現一般意同境內地區又稱為中國境內;又可指中國內陸。
因香港、澳門地理上與陸地相連,故回歸後通稱中央政府為「中國內地」或「內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媒體的慣例是:在提及港澳時,使用「內地」而不用「大陸」;在提及台灣時,不會使用「內地」,而使用「大陸」或「中國大陸」。
大陸地區:
1、華北: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蘭察布市)
2、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
3、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東省、福建省
4、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6、西南: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7、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阿拉善盟、巴彥淖爾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
⑽ 為什麼中國叫大陸啊.大陸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啊
在大陸與台灣,"中國大陸"一詞經常是用來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府,主要是因為它較中立,沒有涉及敏感的國名稱謂及對方的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