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疫情首例發現時間是什麼時候
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整理好,希望可以幫到你😜
首例新冠肺炎發現時間
衛健委第一次發布「市衛健委關於當前我市肺炎疫情的情況通報」是在2019年12月31日,具體公告如下所示:
近期部分醫療機構發現接診的多例肺炎病例與華南海鮮城有關聯,市衛健委接到報告後,立即在全市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與華南海鮮城有關聯的病例搜索和回顧性調查,目前已發現27例病例,其中7例病情嚴重,其餘病例病情穩定可控,有2例病情好轉擬於近期出院。病例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少數病人呼吸困難,胸片呈雙肺浸潤性病灶。目前,所有病例均已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的追蹤調查和醫學觀察正在進行中,對華南海鮮城的衛生學調查和環境衛生處置正在進行中。
㈡ 新冠病毒是什麼病為什麼它那麼厲害
到底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人感染冠狀病毒後會有什麼症狀?怎麼做才能保護自己?
但對於每位第一次使用某種型號的防護口罩的人而言,應進行適合性檢驗,判斷口罩是否適合自己臉型,避免佩戴不適合的口罩,否則防護口罩無法提供有效的防護(戴上口罩後,用力呼氣,空氣不能從口罩邊緣漏出)。現在許多口罩都採用拱形形狀,既能保證與人臉形狀的密合良好,又能在口鼻處保留一定的空間,佩帶舒適。
㈢ 鍾南山稱理論上中國已達成群體免疫目標,為何還會有人感染新冠
理論上是這么定義的,鍾老講的倒也沒錯,只是新冠這個病毒突破了以往的很多醫學認知和疫苗免疫作用,尤其是疫苗的免疫屢屢被新冠突破,中國還是要小心啊,大意不得。
疫情中患者占人口比例與國家的應對政策和該國人民如何執行政策有關,死亡病例與多種情況有關,我國武漢疫情發生,有個對病毒傳染性認識和醫療資源調配過程,患者死亡率達4%以上,去年3月,義大利患者死亡率達11%,總之疫情初期死亡率高,在疫苗接種後,疫苗接種多的國家患者死亡率大幅降低,新加坡統計過,完成全部接種者的1178名患者,死亡率0.1%。最近幾個月各地陸續有些疫情,人數加起來也不少,但極少聽到有死亡情況。
㈣ 這次疫情的全稱叫什麼
媒體的用詞雖不十分准確,但基本可以接受。
世界衛生組織是這樣命名的: 病毒名稱: SARS-COVID-2; 疾病名稱: COVID-19。
這就如同 HIV 和艾滋病的關系。 HIV是病毒名稱;艾滋病是疾病名稱。 因此新聞用語會說某人是艾滋病病人,但不能說成是HIV病人。
雖然名稱中有『薩斯』,但你不能認為這個病毒或疾病就是薩斯。 薩斯的全稱是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這是描述症狀, 而病毒名稱是SARS-CoV。
當然,新型肺炎 或 新冠肺炎 都不十分准確,准確的應該是COVID-19。全稱是coronavirus disease of 2019。 保留黑體部分就是COVID-19; 翻譯成中文應該是「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
這就如同醫學術語ARDS (Acute Respiratory Depress Syndrome), 簡稱呼吸衰竭。 ARDS是症狀,無論是SARS,還是COVID-19, 還是感冒,都可能發展到ARDS而被送進ICU並進行氧氣支持。
下面分享些題外知識:
讀者不要認為氧氣支持是殺滅新冠病毒。 氧氣支持是為殺掉(葯物+免疫功能)病毒爭取時間。如發展到ARDS (這時肺泡大面積感染,肺泡壁都增厚了),肺的吸氧排二氧化碳功能已經大部分喪失了。
這時就要氧氣支持了。 這里跟讀者分享點醫學常識。 氧氣支持是很復雜的事情,搞不好的話不是挽救新冠病人的生命,而很可能加重病情。(以下知識國內很少報道):
因科學知識及經驗所限,有些病人氧氣支持時進氣和出氣是等量的,這種做法現在要畫個問號。有些患者不能對其進氣出氣等量,因為那會迫使肺泡工作。 肺泡壁已經因感染新冠病毒並進入到ARDS階段增厚了,再讓其一張一合只能繼續增厚,從而加重感染。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下新冠去世患者屍檢的一些文章。】
實際上,過去20年,國際醫學在ARDS方面有許多重量文章發表。 有一篇《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文章(到下面參考資料中查找)提到, 當給患者輸入需要的氧氣並吸出少於患者需要呼出的二氧化碳,患者死亡率大概降低10%。想想看,這種情況患者呼吸有多痛苦?
另外一篇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文章提到,氧氣支持時讓患者腹部朝下,每天17-18小時,這種情況死亡率降低了大概10%。
如果這還解決不了問題怎麼辦? 那就要用ECMO,就是繞過肺直接給患者全身供氧。
讀到這里,讀者可能就明白了,新冠肺炎可能並沒那麼可怕,可怕的是集中爆發。 當集中爆發並出現大量ARDS病人時,對應的醫療設備、醫務人員數量、個人及社會的經濟支持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等都是很難應付的。
參考資料:
新冠病毒命名: https://medcramchina.com/name-change-to-covid-19-boosting-your-immune-response-to-viral-infections/
ARDS: https://medcramchina.com/how-coronavirus-kills_-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treatment/
ECMO: https://medcramchina.com/hospital-spread-of-infection-who-allowed-in-china-n-95-masks/
㈤ 新冠病毒最早在什麼時候發現應該怎麼治療
將是冠狀病毒起源,21世紀以來,冠狀病毒家族的成員第三次肆虐人類世界。2003年和2012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病毒)和MERS(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病毒)突然出現在世界,在中國和中東地區留下了傷痕。
在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中國科學家利用電子顯微鏡、RT-PCR和高通量DNA測序,在幾十名最早的病例患者中檢測到了病毒的存在。病毒顆粒被成功分離出來,並證明它們仍然可以在培養皿中感染人類上皮細胞。目前還沒有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模型。但科學家們還表明,該病毒可以通過轉移單個人類ACE2蛋白(疑似新型冠狀病毒受體)成功感染小鼠細胞。這一結論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已被盡力證明是這種新型肺炎的致病因素。
該新型肺炎於2019年12月29日首次發現。湖北省和武漢市的衛生部門接到當地醫院的COVID-19集群病例報告。四名患者都是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工人。湖北省和武漢市的衛生部門於周三啟動了調查和病例搜索。3月31日,國家衛生局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參與了調查和應對工作。同一天,武漢市政府向公眾發布了有關疫情的信息。
㈥ 什麼是新冠病毒50字
新冠病毒是屬於病毒的一種,屬於冠狀病毒的β屬,外形呈圓形或者橢圓形,有包膜,包膜上有不同的棘突,整個外形在電鏡下看起來像皇冠一樣,所以稱之為冠狀病毒,直徑為80到120納米。對紫外線和熱敏感,對含氯消毒液也比較敏感,這些都可以將其有效的滅活。
㈦ 新冠病毒的英文縮寫是什麼
2020年2月11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在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記者會上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病毒」,「Vi」為「病毒」,「D」為「疾病」。至此,在中國引發大規模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正式名字。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
病毒命名原則
早在1967年,國際社會就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負責給各類病毒做分類和起名字。以前,這個委員會主要是從生物學上確定一種病毒應該劃歸哪一個種類綱目,由此確定如何稱呼它。但是隨著時代發展,語言學和語義學的因素也被加以考慮,並於2015年設定了7項新發現疾病命名原則:
1、持久可用;
2、避免或拒絕使用可能導致錯誤或歧義的名稱;
3、避免不必要的名稱創建;
4、名稱中部不應含地理位置;
5、名稱中不含人名;
6、名稱中不含動物或某種食物的名稱;
7、名稱不指向某一特定文化或行業。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新型冠狀病毒被命名為「COVID-19」
㈧ 北京有5例確診感染德爾塔病毒,德爾塔病毒有什麼特點
㈨ 新冠病毒升級版叫什麼名字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被命名為「COVID-19」。
2020年2月11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在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記者會上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病毒」,「Vi」為「病毒」,「D」為「疾病」。至此,在中國引發大規模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正式名字。
早在1967年,國際社會就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負責給各類病毒做分類和起名字。以前,這個委員會主要是從生物學上確定一種病毒應該劃歸哪一個種類綱目,由此確定如何稱呼它。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語言學和語義學的因素也被加以考慮,並於2015年設定了7項新發現疾病命名原則:1.持久可用;2.避免或拒絕使用可能導致錯誤或歧義的名稱;3.避免不必要的名稱創建;4.名稱中部不應含地理位置;5.名稱中不含人名;6.名稱中不含動物或某種食物的名稱;7.名稱不指向某一特定文化或行業。
㈩ 新冠病毒三種結局是什麼
新冠病毒三種結局是:病毒傳播被完全控制不再傳播,人類免疫力提高可以與病毒共存,疫苗研製成功特效葯上市。
1、病毒傳播被完全控制,不再傳播
這是最好的結果,但新冠病毒比SARS病毒更狡猾,目前國外疫情的形勢就證明了這一點,這個結果需要疫情國政府和人民的努力!
從中國此次抗疫成績可以看出,切斷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公共衛生的干預成功控制病毒傳播。在2003年我們面對非典疫情時,很多地方都進行人群隔離,公共場所消毒,佩戴口罩,講手衛生,避免聚集和集會。
2、人類免疫力提高,可以和病毒共存
新冠病毒的毒力可能逐漸減弱。就像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流感病毒,起初威力無比,全球三分之一的人被感染,死亡率超過2.5%。但時間是最好的疫苗!十年後,流感並沒有消失,但是其死亡率不到0.1%,病毒和人類幾乎和平相處了!
就像流感病毒一樣成為一種季節性疾病,但是由於人類防禦意識的提高,醫療質量的保障,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自身免疫力提高,病毒的殺傷力可能不會這么強,引起肺炎或死亡的機率縮小。
3、疫苗研製成功,特效葯上市
很多時候,一個疫苗的研發比一個新葯的研發更加困難!因為面臨太多不確定因素!當然,比爾蓋茨以及各國包括我國的科學家都在為疫苗研發爭分奪秒地和病毒賽跑!
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冠疫苗有望在18個月內研發出來,這就意味著在此期間我們還要面臨巨大威脅,而且特效葯的上市過程也會非常漫長,葯物研發、臨床試驗、生產上市都是非常復雜的過程,因此依靠疫苗和特效葯消滅新冠病毒時間將會很長。
總結
因此,不管新冠病毒最後以什麼方式結束,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只有團結一心,積極防控,才能盡快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國外疫情形勢嚴峻,我國自然也難以放鬆防控,目前最主要的防疫任務就是防控國外輸入病例,唯有全球民眾聯手,我們才能盡快最終奪取抗擊疫情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