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傳統服飾歷史文化悠久,具體的來歷和特色是什麼
【由來】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禮法的繼承,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並普及至民眾,還通過儒教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漢人、漢服、漢語、漢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鮮、越南均曾頒布法律效仿漢衣冠制度。
【特點】交領、右衽、系帶
【作用】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四書五經中的冠服系統,以儒教聖經《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二十四史輿服志和其他經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為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的禮服。除去國家大事的禮儀,普通漢人的家禮包括冠婚喪祭四禮。四書五經對漢服禮服有詳細的描述。
一、漢服的由來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殷商時期。
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形成。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百家學說對服飾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響,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上都開始有著明顯的不同。並創造深衣。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范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客觀上的漢族人某些歷史階段的民族服裝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
二、漢服的五大基本特點
(1)歷史性
雖然剃發易服的暴力強制已經消失,漢服趨向於復興,但已不可能成為常服。因為,為了減少交流阻力,落後民族習慣於按發達民族的習慣改變外貌。
(2)傳承性
傳承性即漢服歷史具有傳承性。在這漫長的時間中,漢服歷史的發展一直遵循著代代相傳,世世相襲的特點,這體現了漢服歷史發展的傳承性。
(3)多樣性與同一性
多樣性與同一性是指漢服款式的多樣性與漢服型制(或樣式)的同一性。作為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事物,漢服從來就不是一種款式,「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豐富多彩的款式體現了作為一種悠久的民族服飾應有的多樣性。雖然漢服歷來款式豐富,但漢服的基本形制(或樣式)「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的特點卻是千古未便的,這就是漢服的同一性。同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是漢服的一大特色。
(4)完備性
完備性是指漢服自身內部體系的完備性。經過千年的發展,漢服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服飾了,它不但內部種類豐富,工藝考究,而且漢服的配飾也非常繁多而豐富。
(5)相融性
相融性是指漢服與傳統文化的相融性,漢服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經被視為正宗傳統文化的象徵了,而且漢服本身就處處體現著傳統文化,漢服與傳統文化是和諧的一家。
三、漢服的作用:
漢服是服裝,還是漢族文化的體現
㈡ 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有哪些
中國傳統服裝所蘊含的設計元素,具有著時代的特殊性,在融合時代文化的同時,又有著豐富的變化,因而造就了中國傳統服飾的特殊美感。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巧妙的運用到其中,從而在保持民族特色、傳承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全新設計,成為了當前服裝設計工作者所面臨的挑戰。
當下,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對於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和作用不言而喻,其應用與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傳統色彩的應用,我國傳統色彩體系主要包括黑、白、黃、紅、青、綠等,它們是國人的服裝、生活用品主要的色彩參考標准;其次是傳統圖案的應用,例如龍、鳳、牡丹、祥雲等;再次是傳統服裝款式的應用,例如漢服、唐裝,其款式均較為寬松,給人以優雅、含蓄之感。
中國傳統文化種類豐富且博大精深,可以成為設計師源源不斷的創意源泉,可是對於傳統文化的運用不應該僅僅局限於中國元素符號化的公式化生產,更應該揚棄地運用好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真正地把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服裝的設計創意當中去。在設計上要以中國傳統紋樣和傳統色彩為切入點,把日益盛行的簡歐風格進行整合兼融。而在這些紋樣和色彩方面,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對龍、花卉、青花瓷、中國結、京劇臉譜等紋樣的簡單復制,而是進一步挖掘了更具有中國人文氣息的元素,如中國的水墨畫、皮影、織錦、拉染、扎染等。也只有通過將中國傳統元素融入到時代大潮中,中國傳統元素的神秘與玄妙和西方時尚元素的大氣和開放互相融合,互為補充,才能真正刷新全球服裝界,從而推進「中國風」在世界流行。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傳統文化是一筆無窮的寶藏。任何一種民族文化符號,在經歷了歲月的洗練後都滲透出濃厚的歷史凝重感,我們應該尊重這份歷史的凝重,並用今天的設計語言詮釋與重現這份凝重。近年來,香港服裝學院的學子在設計作品中,不斷嘗試運用「中國元素」進行設計,體現他們對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的思考,並努力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平衡。如《中國·夢》作品以《五子奪蓮》本列認畫中五個豐腴可愛兒童為設計元素,結合時尚大氣簡潔的廓形,給人以古典、大氣之感;《雲裳》作品用明朝雲肩的圖案,結合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用布藝鏤空的手段巧妙營造出層次感,同時運用灰藍、白色的搭配,渲染出雨後雲霞映日、晴空散彩虹的意境;《純粹之美》作品以京劇臉譜為設計元素;《紅動中國》把民間剪紙藝術融入到服裝設計當中等等這些設計作品都將現代設計手法和傳統造型元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對「中國風」進行了全新的演繹。
來源:香港服裝學院
㈢ 中國傳統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分析(發型方向)最好有圖片
中國傳統元素很多都有典型的儒家風格。這些元素雖然顯得有古舊感,服裝設計師會從中挑選可能適合現代人的傳統元素。當服裝設計師發現適合的傳統元素,他們也會在服裝設計中盡量減輕古舊感。大家可以欣賞一下這兩位模特的服裝與發型!
這位模特紮起了長發去搭配這款復古連衣裙。你們覺得怎麼樣?
㈣ 急需」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的相關資料!急啊~~
淺析中國傳統服裝體系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陶衛東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民族,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獨特的中國文化,由於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佔有主要地位,因而,中國的服飾形制也被打上了深刻的儒家「烙印」。儒家重禮儀,講求中庸之道,所以,中國的傳統服飾始終以繁冗,寬博的主要特徵出現。這一點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服裝的深厚文化底蘊,當東方文化與西文文化交匯時,中國傳統的服裝與西文服裝體系相互交融,使得服裝界更加註目於東方古老的文化精粹,使得服裝舞台上的東方情結閃爍不滅。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充分將傳統中裝中的式樣、局部、面料特點、圖案和各種小的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偉大民族精髓在時裝舞台上颳起了長久的中國風。
你是否注意到這股濃濃的中國風情——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越來越備受注目。東風西漸,悠遠的東方文化已不再只代表傳統和國粹,她正快速成為一種流行於國際的時尚,即使是年年都以迅雷之勢推陳出新的時裝界也常常駐足於東方情結,從中汲取靈感和創意。
一 中國傳統服裝的深厚底蘊
中國素有「衣冠王國」的美譽,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歷朝各代的服飾均有不同的典制規定和風俗習慣。由於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佔有主導地位,因而中國的服飾形制也被打上了深刻的儒家「烙印」。儒家重禮儀,講求中庸之道,在這種獨特的人文思想的影響下,中國人的著裝特別講求和諧、融洽,傳統服飾表達出規整、含蓄、端莊的民族性格。5000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獨特的中國文化,服飾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像是一個有節奏的生命,傳達出時代的脈搏;更像是一面鐿子,准確、清晰而客觀地反映著歷史。
古代的中國是一種自給自足、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社會,散漫的小農生產方式使人們的生活節奏缺乏工業社會那種統一性和緊張感,處於一種閑在而近乎平庸懶散的狀態,在緩慢中前進。於是,人們內心漸漸形成了一種「舒緩」的心態,進而以龐大、寬博、繁冗為適應,也即為美了。中國古代傳統服裝的特點:平穩而單純,其線條平直,手臂平伸後與身體的直線形成垂直的交叉,這種基礎的造型形式顯得尤為實在和穩定。
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服裝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可以用程式化的寬體式樣,平面化的裁剪結構,裝飾性的服用材料,精緻的服裝配件和含蓄美的社會理念來進行最簡化的形容。
二 中國傳統服裝體系與西方服裝體系的融合
傳統的中國服裝相對於西方服裝體系以人體為根本,立體結構為基礎,注重個性裝飾和新奇多變的社會流行而言,在20世紀後期,西方衣著模式成為全球服裝標準的前提下,很多因素明顯無法在短期內與現代流行相兼容,這就需要對中國服裝傳統進行再理解,利用設計藝術進行再整合,通過流行服裝載體進行再演繹,製造服裝商品進行再推廣。
近幾年,中國的時裝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出現了一批較有影響力的設計師,這大大地帶動了中國時裝業整體水平的提高,當然,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刺激時裝業發展的根本因素,人們有了更多的錢去消費最新的時裝,也有了更好的心情去嘗試不同的風格,盡管國外的時裝品牌充斥中國的服裝市場,但「中國情結」仍是許多中國人揮之不去的心結。於是「唐裝」、「旗裝」悄然興起,並逐漸擁有自己的顧客群體,風韻獨到的「中國化時裝」開始形成自己的市場。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服裝的流行周期也越來越短,同時世紀末的臨近,使人們引發了悠古的情思,服裝界也隨之掀起了復古的風潮,加之東方經濟的高速發展,使更多的人對東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使得中國古老的服裝再一次成為世界時裝舞台注目的焦點。但是由於時裝帶有鮮明的時代個性,因此,復古的流行也決不會是簡單的重復過去,而是以現代的形式予以新的包裝和詮釋,所以現代的中裝設計不僅要體現傳統的文化韻律,更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
三 中國傳統服裝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裝設計的突出點是具有一眼就能看出的中國味道,或許是中國五千年的服裝文明太過悠久,歷史的粘稠反而給我們的服裝概念不是點的清晰而是面的模糊,它不像美國西部風格可以用牛仔褲來形容,而是有太多的內涵,以至於有時我們在提到中裝時無法有具體款式的聯想,中國漫長的歷史為現代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除了常見的立領、側衩、盤紐、滾邊、還有紋樣、配色特別是風格理念等很多中式元素可以在現代設計中加以應用,這就需要設計師具有良好的中國服裝文化素養,不斷努力挖掘。
1 現代服裝設計中對於傳統服裝款式式樣的應用。
在中裝設計中對於中國傳統服裝的式樣應用,無非是展現其寬大的風貌和復古的興起。例如較有代表性的(1977~1978秋冬)聖?洛朗的中國風格的作品。其所表現的上衣都是寬松型的,傳統的平面結構手段能夠迎合簡約的風格,但如果將傳統的平面結構完全再現的話是很難在現代設計中全面再現,所以,除了式樣上的設計承襲寬大之風外,更多的是用傳統的領、襟、扣等局部設計加以有效強調。
2 現代服裝設計中對於中國傳統服裝中局部應用。
在中國裝設計中通常較為常見的是將中裝中的立領或門襟、盤扣等因素通過有效的再現,來表達設計者的風格,這幾個點的應用最具有說服力和征服性,讓人一眼就能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傳統服裝的精粹所在,並能通過西方服裝體系中的以人體為根本的合體裁剪,更好地表現女性的優雅、含蓄的特點,在設計過程中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
3 傳統絲綢面料在現代服裝中的應用。
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傳統絲綢面料要在日常裝中經久不衰,就需與新型化纖材料進行混紡,以改善其服用性能,使得在服裝設計中有更廣的應用領域。面料上的花紋及其各種美好的寓意都是西方服裝所不可比擬的。
4 傳統圖案、裝飾在中國現代服裝中的應用。
傳統的圖案和裝飾是中國服裝文化的出新之處,其相對的獨立性使它們可以大量地移植到現代服裝中去,但是,中國傳統紋樣和裝飾對於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往往過於繁雜,所以,在應用時必須加以簡化,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宜男百草,吉慶(磬)有餘(魚)」的吉祥意境,但要放棄滿地花的紛繁格式。綉花、滾邊、挖嵌等傳統工藝是中國裝的有效再現手段,但不能照搬清末花俏復雜的十八鑲滾。
5 中國傳統的華美精巧的配件及搭配方法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的配伍方法是塑造中國風情的捷徑,但要視服裝的使用場合而定,在日常服裝中可能更多的是中國風格的口袋和西式裙相配,甚至只有一個精巧的中國結,旗袍或全套的中式衣褲或許只能在禮服中出現。精緻含蓄的中國傳統服裝理念是中國古代人和現代人衣著審美的最大疊合點,可以在現代中國裝設計中得以充分張揚。在晚清的上海,兩件粗看非常類似的男裝袍,可以用梅、蘭、竹紋樣中的花蕾開放與否區分日晚裝,這種中國式的耐看美好同樣值得現代中國裝借鑒。
以中國傳統服飾作為靈感來源的時裝,表現出不同凡響的生命力,這些時裝的外形雖以現代的設計方法進行包裝,卻充滿了中國文化所特有的青煙淡墨,超塵出世的氣質,在這些中國味十足的時裝中,有的很難說清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的哪個朝代,但是大襟、對襟、盤扣、開衩、滾邊、及中國結飾等則是這些時裝共同擁有的細節處理。香港設計師尹泰尉、張天愛等是一貫以發掘和再造傳統服飾為主要風格的代表,已成為時裝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也許是由於世紀末的到來,以及對新世紀的展望,使人們將目光放得更遠,東西方開始共同呼吸。中式服裝不僅牽動了中國人的與生俱來的面目和心結,也成為許多國外設計大師新作中的主角,風頭正勁的迪奧首席設計師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設計的濃妝艷抹的時尚造型,顯然是舊上海灘月歷皇後的翻版。而簡約大師海爾姆特?朗(HELMUT LANG)則從織錦緞和老頭鞋中看到了流行的曙光。這些流行服飾帶著明顯的中國印記,但又似乎是大鼻子、藍眼睛的設計師們出自心底的真情流露,於是突然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你的,是我的,也是世界的……
中國風情——盡情地演繹美麗的東方神話吧!
㈤ 請問一下,民族元素應該如何融入現代服裝設計行業可以具體說說嗎
民族服飾文化中,民族元素可謂是絢麗多彩、形式多樣,不同民族,其服飾元素也各不相同,這些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服飾元素,為現代服裝設計提供了豐富創意。總體而言,民族元素包括造型、色彩、材料、工藝、圖案等內容。如:傳統旗袍、綉花長裙、苗族百褶裙等,一些刺綉、圖案,以及講究中庸的寬博造型,構成中國民族服飾文化的精神傳統。
(一)現代服裝設計融入民族造型元素
作為相對獨立的民族圖案,在與現代服裝設計的融合中,要結合服裝自身的功能、特點與實際需要,合理把握民族圖案的運用方式。如在西式服裝款型設計在紅,將一些民族文化元素、刺綉元素直接融入服裝設計,導致作品不倫不類。從民族服飾圖案形式來看,有方形紋、十字紋、回字紋、之字紋等幾何紋樣,也有相對抽象的與民族地域、生活環境、風俗習慣、信仰崇拜相關的其他紋樣。這些圖紋本身,承載著各族人民對未來、對吉祥的理想與情感寄託。因此,民族圖案在與現代服裝設計結合時,要注重民族文化與創意靈感的提煉,要把握現代服飾審美的創新需要,不能簡單地復制或鑲嵌民族圖案,而是要有所創造,提升現代服飾文化價值。從民族圖案與相對服裝設計的融合中,現代生活節奏快,對傳統民族圖案的繁復性,可以通過簡化和抽象處理,既融入民族文化寓意,又展現現代文化特色,刪繁就簡,引入現代形式美法則,來優化民族圖案。
㈥ 怎麼把中國風的元素融入時尚T恤
很大膽的想法
你可以從中國古代官服的設計中得到啟迪
好好的找到一些資料
看看同樣是服裝設計
古代服裝是怎樣的設計理念
現代的服裝滿足什麼樣的需求
在兩者之間尋找切合點
也同意一樓的說法
臉譜的確也是中國元素
但是中國元素不僅是一種具象的符號更是一種抽象的元素
也是顏色 形式 質感 多方面的結合
可以考慮你要設計的T恤的材質搭配色彩的選擇
多了解一些中國傳統文化
使你的設計更具深厚的底蘊!
㈦ 請問一下,中國傳統色彩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時尚應用是什麼樣的
(一)直接應用傳統色彩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世界范圍內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更加全面,中國傳統色彩在服裝設計中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應用。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傳統顏色的五色體系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在進行服裝設計時,應用中國傳統色彩也是非常好的選擇。其中紅色能夠體現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且紅色和黃色是中國國旗的顏色,具有非常突出的民族特點。如果能夠將這兩種顏色很好地應用在時尚服裝設計中,不僅能夠讓時尚的層次感更加突出,還能讓時尚服飾蘊含更深刻的含義。
綜上所述,在服飾設計中,傳統色彩的運用需要恰到好處。而要想讓服飾設計更加突出時尚特色,在運用中國傳統色彩時,需要找到一種有效的方法,在保證服飾整體設計風格的基礎上,融合中華文化的哲學思想,創造出體現中國特色的時尚品牌。
㈧ 在服裝設計中如何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現代服裝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摘要:現代服裝設計已經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了重要元素,對傳統文化進行了良好傳承與發展。根據自身工作經驗,主要闡述了現代服裝設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服裝設計;傳承;發展
當前,中國的綜合國力越來越雄厚,國際交流合作日漸增強,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國外友人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這給國內服裝設計者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得以良好的傳承與發展,同時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又突出現代化設計理念,這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
1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中富含強烈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同時還體現了中國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特定民族的生活習慣與審美觀,具有眾多的純真、質朴、平淡的符號化視覺語匯及與獨具特性的視覺審美視點,通過藝術化的手法概括了文化的特徵。我國的剪紙、繪畫、書法、音樂、戲曲等均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展起來的,具有典型的創造意義,體現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底蘊。傳統藝術是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財富,其散發著強烈的鄉土氣息、豐富的藝術內涵及深刻的歷史印記,成為了現代人的關注焦點,為設計者的創作提供了靈感。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注重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因此現代服裝設計中將人與自然、社會和諧共處作為了主要目標,全面反映了審美活動的自由性、創造性,其中,美與藝術可以是寫實的也可以是虛擬的。
2現代服裝設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諸多的優秀傳統文化,為廣大設計者的藝術創作提供了靈感。在歷史的沉澱下產生了大量的哲人思想,給後人良好的思想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使我們深刻思考。中國傳統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產生了多樣化的表現形式,而且大部分的傳統元素能夠從當前的思維角度進行詮釋,通過現代化的語言形式對傳統文化的眾多表現形式進行充分詳細的解讀,因此中國傳統文化為現代服裝設計提供了優秀的素材。不可否認,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直接決定了民眾的審美觀念與創作觀念。服裝設計者在利用傳統文化的淵源及民族服飾的風格特點來反映現代服裝現象與現代化的服裝設計風格時,我們能夠清晰看到,現代服裝是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而形成的產物,對傳統文化具有較好的延伸性,為了提高服裝設計的藝術表現力,豐富的文化內涵是重要支撐,一個作品如果缺乏文化沉澱,那麼其就毫無靈魂所在,暗淡無色。所以傳統文化具有的真善美特徵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傳統文化的藝術性為現代服裝設計提供了無盡的創作靈感。民族化中涵蓋的不同時期共有的超時代特性是廣大設計者永恆不變的追求,我們應傳承前輩們的藝術創新精神,傳承傳統文化的優良內涵,在傳統的基礎上加強創新,確保傳統與現代的緊密聯系,以此設計出個性化、風格獨特的服裝款式。我們應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不能一味地以傳統民族服飾為參照物,應充分考慮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民族精神和靈魂。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服裝設計的語言也必須有所改變。服裝設計應圍繞當前民眾的審美需求與對衣服款式的要求進行,而這就需要設計者及時了解時尚界的焦點,並以此為依據展開自己的設計,充分反映民眾對時尚生活方式的看法,整體設計以生活方式為根本。 3在傳承中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具有多元化的形式和內容,將其運用到服裝設計領域能給我們帶來諸多的啟發。實際設計過程中,應以現代化設計理念及設計手法為中心,從現代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角度出發,在服裝造型、色彩、面料的選用上融入一定的時尚熱點,以突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裝設計,充分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通過改良、借鑒、傳承與發展來促使其產生現代化的形式,最終設計出中國特色顯著的服裝作品。因此全方位掌握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藝術性,並與現代藝術密切的融合,這已經成為了廣大設計者永恆不變的追求,應加快實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