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都有哪些勛章和獎章,都有哪些人獲得過.中國現在還有哪些勛章與獎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勛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佩戴的榮譽證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1955年2月12日作出《關於規定勛章、獎章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的決議》,並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的勛章、獎章條例》,規定授予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1日—1937年7月6日)有功人員以八一勛章;授予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有功人員獨立自由勛章;授予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9月3日—1950年6月30日)有功人員以解放勛章。勛章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頒發,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授予;獎章由國務院批准頒發,由國防部長授予。勛章分一、二、三級,獎章不分級。授予勛章、獎章的同時發給證書。授勛授獎儀式在授勛授獎人員所在地舉行。共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八一勛章178枚,二級八一勛章1467枚,三級八一勛章5339枚;授予一級獨立自由勛章313枚,二級獨立自由勛章4152枚,三級獨立自由勛章31098枚;授予一級解放勛章991枚,二級解放勛章4932枚,三級解放勛章54879枚。
中國人民解放軍獎章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團以上領導機關授予有功或獲得榮譽稱號人員佩戴的各種榮譽證章。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華蘇維埃中央軍事委員會曾於1933年7月9日發布命令,頒發紅星獎章。此後,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各戰區部隊分別頒過各種獎章,如八路軍、新四軍的三等獎章、二等獎章、一等獎章,晉察冀軍區的大功獎章、特功獎章,東北民主聯軍的戰斗英雄獎章、工作模範獎章、毛澤東獎章、朱德獎章,華東野戰軍的人民英雄獎章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獎勵制度逐漸統一。1979年3月23日,經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頒發中國人民解放軍英雄模範獎章和立功獎章。由中共中央軍委授予英雄稱號的,頒發一級英雄獎章;由軍區和軍種、兵種領導機關授予英雄或模範稱號的,頒發二級英雄模範獎章。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的,分別頒發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獎章。
『貳』 中國節日和習俗都有哪些
中國法定節日有:新年(1月1日),全國放假一天;春節(農歷新年),全國放假三天;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全國放假三天;中國青年節(5月4日);護士國際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全國放假三天;記者節(11月8日)。
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
婦女節 3月8日
植樹節 3月12日
清明節 4月4日或5日
勞動節 5月1日
青年節 5月4日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
兒童節 6月1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7月1日
中國情人節 農歷七月初七
建軍節 8月1日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
教師節 9月10日
國慶節 10月1日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
除夕 臘月二十九或三十
上元(元宵):正月十五日。舊俗以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叫燈節。
寒食:清明前二日。《荊楚歲時記》說,冬至後一百五日,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為寒食的代稱。但依舊法推算,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一百五日,有時是一百六日。 清明:就是清明節。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聯系起來。
花朝:二月十二日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
上巳:原定為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所以叫上巳),舊俗以此日臨水除不祥,叫做修。但自曹魏以後,把節日固定為三月三日。後來變成了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
浴佛節:傳說四月初八日是釋迦牟尼的生日。《荊楚歲時記》說,荊楚以四月八日諸寺香湯浴佛,共作龍華會。
端午(端陽):五月初五日。《荊楚歲時記》說,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人們在這一天競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後來又把船做成龍形,叫龍舟競渡。)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很多。唐代以後,端午節被規定為大節日,常有賞賜。
伏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叫初伏,第四個庚日叫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叫終伏(末伏),總稱為三伏。據說伏是隱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所以也是一個大節日。一般所謂伏日,大約指的是初伏。
七夕:七月七日。《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的晚間是牽牛織女聚會之夜,大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陳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中元:六月十五日。佛教傳說:目連的母親墮人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連求教於佛,佛為他說盂蘭盆經,叫他在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後代把中元看成鬼節,有施餓鬼等等迷信活動。
中秋:八月十五日。人們以為這時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賞月的佳節。
重陽(重九、九日):九月初九日。古人以為九是陽數,百月都逢九,所以稱重陽。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酒的習慣。據《續齊諧記》所載,費長房時汝南恆景說,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災難,帶茱萸囊登山飲菊花酒可以免禍。
冬至:就是冬至節。冬至前一日稱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節氣的起點,從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長起來,叫做「冬至一陽生」。古人又認為:冬天來了,春天就要跟著到來。
臘日:臘是祭名。《說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可見漢代的臘日是冬至後第三個戌日。但是《荊楚歲時記》以十二月初八日為臘日,並說村人擊細腰鼓,作金剛力士以逐疲。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釋,到今天還有「臘八粥」的風俗。
『叄』 我國的少數民族有什麼什麼什麼什麼和什麼等
中國共有少數民族55個,名單如下:
壯族、回族、滿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侗族、布依族、瑤族、白族、朝鮮族、哈尼族、黎族、哈薩克族、傣族、畲族、傈僳族、東鄉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
水族、納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景頗族、達斡爾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溫克族、京族、基諾族、德昂族、保安族、
俄羅斯族、裕固族、烏孜別克族、門巴族、鄂倫春族、獨龍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塔塔爾族。
『肆』 中國都有什麼河(說清位置和名字)
中國20大河流排名
1、長江,長度6300公里,流域面積:1807199平方公里。
2、黃河,長度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43平方公里。
3、黑龍江,長度3420公里,流域面積:1620170平方公里。
4、珠江,長度2197公里,流域面積46平方公里。
5、瀾滄江,長度2153公里,流域面積161430平方公里。
6、松花江,長度1927公里,流域面積545000平方公里。
7、漢水,長度1532公里,流域面積:150710平方公里。
8、雅礱江,長度1500公里,流域面積:129930平方公里。
9、遼河,長度1430公里,流域面積:164104平方公里。
10、鬱江,長度:1162公里,流域面積:90720平方公里。
11、嘉陵江,長度:1119公里,流域面積:159710平方公里。
12、海河,長度:1090公里,流域面積:264617平方公里。
13、嫩江,長度:1089公里,流域面積:283000平方公里。
14、大渡河,長度:1070公里,流域面積:90700平方公里。
15、沅江,長度:1060公里,流域面積:88815平方公里。
16、烏江,長度1018公里,流域面積86815平方公里。
17、淮河,長度1000公里,流域面積185700平方公里。
18、烏蘇里江,長度890公里,流域面積187000平方公里。
19、灤河,長度877公里,流域面積44945平方公里。
20、渭河,長度818公里,流域面積107340平方公里
21、裏海,南北長約1200公里,流域面積371000平方公里,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公里,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為世界第三大河。其上游穿行於高山深谷之間,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長江也是中國東西水上運輸的大動脈,天然河道優越,有「黃金水道」之稱。長江中下游地區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中國工農業發達的地區。
黃河為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里。黃河流域牧場豐美,礦藏豐富,歷史上曾是中國古代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
黑龍江是中國北部的大河,全長4350公里,其中有3101公里流經中國境內。
珠江為中國南部的大河,全長2214公里。
京杭大運河,又稱京杭運河或簡稱大運河,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一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一、中國河流的主要特點
(一)河流眾多,源遠流長
(二)水量豐沛,隨季節而變
(三)地區差異顯著
(四)水系類型多樣
(五)水利資源豐富,經濟地位顯著
(六)大多數河流自西向東流
二、中國河流的水量來源及分類
(一)雨水補給
(二)地下水補給
(三)季節性冰雪融水補給
(四)永久性冰雪融水補給
(五)綜合型補給
(六)中國河流的分類——內流河與外流河
三、影響中國河流發育的主要因素
(一)氣候因素
(二)下墊面因素
(三)人類活動對河流的影響
(四)地形影響
四、中國最大的水系——長江水系
(一)萬里長江源在何處
(二)源遠流長的幹流
(三)眾多的支流
(四)瓜藤相連的湖群
(五)富饒甲海內的三角洲
(六)黃金水道
(七)長江的洪水
五、中國第二大河——黃河水系
(一)中華民族的搖籃
(二)馬鞍型的水量變化
(三)黃土高原上的滾滾濁流
(四)華北平原上的過客
(五)多災多難的歷史
(六)人民治黃的新篇章
六、南方的大動脈——珠江水系
(一)溝通兩廣的水運干線
(二)自成體系的姊妹河
(三)孤丘散布的復合三角洲
(四)珠江新貌
七、華北最大的水系——海河水系
(一)海河五大「家族」
1.北運河
2.永定河
3.大清河
4.子牙河
5.南運河
(二)海河的突出矛盾
(三)宏偉的圖景
八、長江的近親——淮河水系
(一)淮河的來龍去脈
(二)淮河過去的水患
(三)淮河的治理
九、中國的國際性水系
(一)東北的國界河流
1.黑龍江水系
2.圖們江和鴨綠江
(二)西北邊疆的國際河流
1.額爾齊斯河
2.伊犁河
(三)西南縱谷的出境河流
1.雅魯藏布江
2.怒江和瀾滄江
十、中國的沿海河流
(一)遼河水系
(二)東南沿海河流
1.錢塘江
2.閩江
3.韓江
(三)島嶼上的河流
十—、中國內流區的河流
(一)內蒙古內流區
(二)西北內流區
1.河西走廊的內流河
2.新疆的內流河
3.柴達木盆地的河流
(三)藏北高原內流區
十二、中國的運河
(一)靈渠
(二)京杭大運河
『伍』 中國有什麼國和什麼國還有什麼國
有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有蒙古國
『陸』 中國民俗節日有哪些和介紹。
1、七夕節
『柒』 能代表中國傳統和具有中國特色的東西都有什麼
1、毛筆
毛筆(Chinese brush,writing brush),是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也逐漸成為傳統繪畫工具。毛筆是古代中國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又不斷地總結經驗,存其精華,棄其糟粕,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幾千年以來,它為創造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促進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毛筆是中華民族對世界藝術寶庫提供的一件珍寶。
2、旗袍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3、硯台
硯亦稱為研,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硯與筆、墨、紙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
硯材的運用也極為廣泛,其中以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卓尼的洮河硯、山西新絳縣的澄泥硯最為突出,稱「四大名硯」。
它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初期的硯,形態原始,是用一塊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漢時,硯上出現了雕刻,有石蓋,下帶足,魏晉至隋出現了圓形瓷硯,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硯是唐代常見的硯式,形同簸箕,硯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撐,唐、宋時,硯台的造型更加多樣化。
4、蘇綉
蘇綉是蘇州地區刺綉產品的總稱,其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無錫、常州等地,刺綉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綉,又稱絲綉,清代確立了「蘇綉、湘綉、粵綉、蜀綉」為中國四大名綉。
清代是蘇綉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蘇綉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綉工細致、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蘇綉以蘇州刺綉研究所的高新區的鎮湖鎮(現改為街道)刺綉最為有名,鎮湖是蘇綉的主要發源地,蘇綉中的八成產品來自鎮湖。
5、風箏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傳「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