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有猶太人嗎是什麼民族
中國有猶太人,是猶太民族。中國永久居留的猶太族並沒有算到56個民族之內。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絕大部分猶太人是在二戰期間來到中國的,並不是中國的原住民,所以把他們按照移民來算。
就像美國有大量的中國人,美國政府也沒有單獨列一個漢族算作自己的民族一樣。這和新疆地區的俄羅斯族有本質的區別。
中國猶太人的歷史
中國猶太人是指生活在中國並且基本上漢化的猶太人,猶太人在中國的歷史既悠久又神秘。雖然中國關於猶太人最早的文獻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紀到8世紀間,但猶太人可能在更早的漢朝就已經來到了中國。
從唐宋年間一直到清朝,猶太人都一直生活在一個相對隔離的社群中,大部分都居住在開封。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幾乎所有的中國猶太人都放棄了他們的宗教和文化信仰。不過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一些國際猶太人組織開始幫助中國猶太人恢復他們的傳統。
在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隨著中國向西方開放通商口岸以及割讓半殖民地,許多猶太人移民到中國的上海、香港等商業中心。隨後又有數萬名猶太人為了躲避俄國的大革命和納粹的屠殺而來到中國。
在貿易擴大和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有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宗教背景的猶太人暫時性或永久性地居住在中國當代的商業中心。
在中國開展共產主義運動高潮的時代,有不少著名的外國顧問和技術專家也是猶太人。其中不少人甚至入了中國國籍,成為永久居民。
Ⅱ 猶太人何時來到中國
大批猶太人最早是在唐代(約公元8世紀前後)沿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境內的,此後也有從海路來到中國沿海各地再進入內地的。盡管少數學者認為猶太人早在漢代,甚至周代就來到了中國,但均無確鑿的考古發現予以佐證。猶太人進入中國後散居許多城市和地區,直到宋朝才出現了具有一定規模的開封猶太社團。
北宋時期,一批猶太人來到了當時的都城東京(今開封,以下通稱開封),受到宋朝當局的友好接待,被允准歸依中國,可保持本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並定居在開封。此後他們在居住、遷徙、謀業、就學、土地買賣、宗教信仰、通婚等諸方面均享受與漢族同樣的權利和待遇,從未受到歧視。在這樣一種安全穩定寬松的環境中,猶太人很快便顯示出經商理財的才能,在商業貿易領域取得了成功,成為開封一帶的富有階層,同時他們的宗教活動也日趨活躍。1163年,開封猶太人在鬧市區建起一座猶太會堂。百餘年後在元朝政府的支持下,猶太會堂得到重建。到了明代,開封猶太社團進入其鼎盛時期,已有500餘戶,約4000-5000人。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在不斷上升。當時開封猶太人中有經過科舉之路進入朝廷或到州縣當官的,有通過經商辦實業而成為富商巨賈的,有技藝高超的工匠和勤勞致富的農夫,也有少數醫師和職業神職人員。也就在這同時,他們不知不覺地同化於中國儒家文化的主流之中。他們參加科舉制度下的考試,改希伯來姓名為漢人姓名,慣用漢文漢語,開始與外族通婚,穿戴中國服飾,按照中國的習俗慣例待人接物處事,而本民族的傳統習俗卻逐漸淡化了。1642年,因黃河決堤,整個開封城被淹沒。猶太會堂也被沖垮,許多經書散失。隨後開封猶太人雖於1663年再次重建猶太會堂,並找回了一部分經書,但此時開封猶太社團總人口已不到兩千。到17世紀後,開封猶太社團事實上已與外部猶太世界失去了聯系。到19世紀中葉,開封猶太會堂已成一片廢墟,開封猶太人已經多年沒有拉比,不能讀希伯來語,宗教儀式也已停止。也就在這前後,西方傳教士們「發現」了開封猶太人後裔,並隨即在歐美掀起了一股研究開封猶太人的熱潮。上海的猶太人也試圖幫助開封猶太人後裔恢復猶太傳統,但均未能成功。最終,開封猶太社團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
在古代,除開封之外,猶太人也曾經流散於西安、洛陽、廣州、杭州、寧波、北京、泉州、揚州、南京等中國其他許多城市,但幾乎沒有留下什麼確鑿的記錄。
Ⅲ 猶太人與中國人的血緣關系
猶太人與中國人沒有血緣關系。
猶太人的遠祖亞伯拉罕(阿拉伯語發音為易卜拉辛)原來居住在蘇美爾人的烏爾帝國附近,後來遷移到迦南(今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帶)。他有兩子,嫡幼子以撒成為猶太人祖先,
根據《聖經》和《古蘭經》的記載,亞伯拉罕與侍女夏甲所生的庶長子以實瑪利(阿拉伯發音易斯瑪儀)的後代就是阿拉伯人。所以在原始血緣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很近。
波斯帝國消滅巴比倫後。猶太人被允許回故土,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後來相繼淪為希臘和羅馬帝國的屬民。公元1世紀,猶太人起義反對羅馬人,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攻破,聖殿被拆毀,猶太人流落到世界各地。
(3)猶太人是怎麼來中國的呢擴展閱讀
中國人和猶太人的共同點:
1、中國人和猶太人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猶太文明的《聖經》深刻地影響了世界,而中國人的《老子》、《論語》則構成了東方文明的基石。
2、兩個民族身上都有著強烈的「東方特徵」。
他們都崇尚中庸,強調和諧。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猶太教核心法典《托拉》的真諦是「有害於己的,勿施同胞」。他們做事都講究適度,善於妥協和讓步。
因此在西方人看來,中國人和猶太人都具有做事圓通、善解人意、樂於應酬、注重實惠、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善於妥協、見風使舵等等「東方品質」。
3、中國人和猶太人都熱愛讀書。
中國人和猶太人是世界上最熱愛學習的兩個民族。這兩個民族都非常重視教育,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學。因此在歐美的大學生中,猶太學生與中國學生通常被認為是最優秀的學生。
Ⅳ 請問中國的猶太人是什麼民族是猶太族嗎
中國的猶太人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二戰和沙俄十月革命後避難淘到上海的猶太人,理論上他們不是中國人,都是外籍身份,他們是猶太族;另一個是宋代來華的猶太人後裔,這些人大部分居住在河南,因為年深日久,早已沒有太多猶太人文化痕跡,他們被稱為藍帽回回,並沒有形成獨立的名族,被歸類為回族;
Ⅳ 猶太人何時進入中國了
1、關於歷史上猶太人最初進入中國的時間的幾種說法:
(1)歷史上猶太人最初進入中國可以追朔到公元7世紀到8世紀間,也可能更早,目前沒有明確文獻或者遺跡准備證明。
(2)公元76年(漢朝年間),羅馬帝國皇帝提圖斯(Titus)佔領耶路撒冷,隨後最初的一批猶太人經由波斯遷入中國。一位歐洲神甫在1900年的論述中提到了一種假設,認為猶太人有可能在宋代從印度沿海路來到中國。
(3)在開封發現的三根有碑銘的石碑(Stele)為人們提供了三種假設。最古老的一根追溯到1489年,紀念一個猶太會堂的建造,上面記載著猶太人在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2世紀。
2、後來的發展:
(1)從唐宋年間一直到清朝,猶太人都一直生活在一個相對隔離的社群中,大部分都居住在開封。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幾乎所有的中國猶太人都放棄了他們的宗教和文化信仰。不過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一些國際猶太人組織開始幫助中國猶太人恢復他們的傳統。
(2)在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隨著中國向西方開放通商口岸以及割讓半殖民地,許多猶太人移民到中國的上海、香港等商業中心。隨後又有數萬名猶太人為了躲避俄國的大革命和納粹的屠殺而來到中國。
(3)在公元後的頭兩千年內,猶太人逃離家園並散布在整個歐亞大陸上,其中以中亞地區最為集中。到9世紀時,已經有大量的猶太商人通過各種渠道來到中國。
(4)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開放通商口岸和割讓半殖民地,隨之許多猶太人在英國的保護下來到中國。他們中的大部分都來自當時英國的殖民地印度或伊拉克。在20世紀的頭幾十年內,又有許多猶太人來到中國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和香港。
(5)1917年俄國革命之後,更多的猶太人以難民的身份逃入中國。在1930和1940年代,猶太人為了逃避納粹在西歐的屠殺也大批地湧入中國,這些難民多屬歐洲籍。其中上海和哈爾濱以接納猶太難民的數量而聞名世界。
(6)幾個世紀以來,因為通婚以及文化同化,開封猶太人已經和漢人沒有多少區別,中國政府也不承認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少數民族。除非這些遺棄了祖先信仰的猶太人重新皈依猶太教,否則他們不具備移民以色列的條件。
(7)今天許多中國猶太人的後裔還生活在漢族和回族社群中。
Ⅵ 猶太人最早在哪個朝代遷徙到中國
拒學者分析,開封猶太人的先祖是在一千年前的宋朝經商來到開封.後來,他們逐步融入到我們祖國的大家庭里,當然不存在獨立的猶太族了.他們的戶口簿上寫著漢族或者回族,這也是開封猶太人被同化的證明.
漢文典籍關於猶太人的記載,最早見於<<元史>>.在元代,猶太人曾被稱作」術忽回回」.當時他們還保留著自己的民族個性,被蒙古統治者列為第二等色目人,大大高於漢人而屬於統治階層,自然不易同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可能是猶太人害怕報復,在重修猶太人教堂時,仍然襲用的宋朝年號,彷彿不知道世事變遷.按照紀年習慣,其時應記為金大定三年.宋王朝已經南逃,猶太人臣服於金人的統治,但他們卻在碑記中記載」宋孝龍興元年」,癸未,列微伍思達領長其教,俺都拉始建寺焉.
明太祖朱元璋下了一道」歸我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的赦令以安其心,對開封猶太人的定居作了肯定.但是漢人重新奪取政權後,頒布了非常嚴格的法律,胡服、胡語、胡飾一律被禁止;<<大明律·蒙古色目人婚姻條例>>中更明確的規定:蒙古,色目人不準自相嫁娶.猶太人不僅要說漢語,學習漢文化,還要與漢族女子通婚,同化進程的速度可想而知了.
Ⅶ 猶太人是怎麼到上海的
一個再歐洲的中國大使館的人同情他們,給他們簽發了大量進入上海的簽證,他們才來的。那個人教什麼名字我忘記, 但是那個救了幾千猶太人的中國人的名字現在在以色列的紀念館里刻著,在他的名字下邊還有一個在俄羅斯生活,只救過一個以色列小女孩的中國人的名字,以色列人說,只要救過猶太人的,不管是救了幾千人,還是只救了一個人,都是他們的恩人。
Ⅷ 猶太人來中國之謎是什麼
17世紀初,在中國傳教的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偶然發現在開封一帶聚居著不少猶太人。這一消息在中外學術界、宗教界引起了很大震動,多種研究和考察工作也隨之展開,其中爭議最多的問題就是猶太人是何時來到中國的?在開封的猶太人禮拜寺內,有三塊分別記述他們來華不同時間的碑刻。1489年所立的《重建清真寺記》(弘治碑),說他們是在宋代來華;1512年所立的《尊崇道經寺記》(正德碑),又說他們是在漢代來華;1663年所立的《重建清真寺記》(康熙碑),則說早在周代他們就來到中國。如今,對於這個問題,有周代以前說、周代說、漢代說、唐代說、宋代說與漢、宋調和說等等。各家爭論不休,看來這一歷史謎團一時還難以解開。
Ⅸ 歷史上猶太人最初何時進入中國,後來情況如何
學術界普遍認為,大批猶太人最早是在唐代(約公元8世紀前後)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這種看法已從考古發現中獲得了比較充分的證明。也有一些學者認為猶太人早在漢朝,甚至在周朝就已來到中國,但目前沒有確鑿的考古發現予以佐證。猶太人來到中國後散居在許多城市和地區,如西安、洛陽、敦煌、開封、廣州、杭州、寧波、北京、泉州、揚州、寧夏、南京等地均有猶太人定居過的記錄或跡象。不過,直到宋朝,在開封才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猶太社團。關於該社團的記錄是最為全面和充分的,正因為此,在涉及猶太人在古代中國這一課題時,人們一般選擇開封猶太社團作為一個典型。 中國歷代王朝都在異族人不幹預中國內部政治的前提下倡導「中外一體」,對異族採取以和為貴,兼容並蓄的政策。因而在中國歷史上,雖然不乏民族紛爭,但各民族之間的共處融合一直是民族關系中的主流。漢族吸收了少數民族的許多特徵,而少數民族也吸收了漢族的許多特徵,最終形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猶太人一來到中國,中國的統治者就對他們採取「一視同仁」的政策,以後歷朝統治者也都遵循這一政策。具體而言就是:你只要經營有方,生財有道,同樣可以成為巨商豪富;你只要刻苦攻讀孔孟之書,循科舉之路,同樣可以當官掌權;你只要取得成績,建立功業,同樣可以獲得各級官員乃至皇帝的獎勵和恩賜。而歐洲的情況則正好相反,猶太人在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都受到歧視,處於一種不平等的狀況。「同化」,就是指不相同的事物逐漸變得相近或相同。歐洲猶太人在客居地始終難以取得與主體民族和宗教同等的地位,因而自然難以與客居地主流社會和文化趨於相同。相反,開封猶太人則一直享有以漢民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所有成員均享有的相同的待遇,因而自然而然走上相同的發展之路也就不奇怪了。 17世紀後,清王朝逐漸走上閉關鎖國之路,這就使開封猶太人在其存在的最後階段處於與外界完全隔絕的狀態。如開封的最後一位猶太拉比去世後,就無法再找到新的拉比;開封的猶太會堂被洪水沖垮後,後輩們竟不知如何修建新會堂;由於與其它地方的猶太人沒有聯系,開封猶太人逐漸放棄族內通婚的傳統,開始與漢、回等族通婚。實際上,開封猶太社團在最後的幾百年裡對外部猶太世界的情況一無所知,其民族意識和宗教傳統日漸淡薄,整個社團的猶太特徵逐漸消失,以至完全脫離了猶太文明發展的主流,因而其逐漸融入中國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潮流之中,最終同化於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也就是必然的了
Ⅹ 猶太人何時來到中國的
最早應該是在西漢,
那時猶太商人、阿拉伯商人等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