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的電壓為什麼是220V,其他國家
這需要從中國的近代史說起,由於中國歷史原因,電力出現在中國的半殖民時期,最早的交流電網並沒有統一的標准,只是局部的小型電網,設備由各發達工業國提供,規格自然五花八門。 1949年以後,中國的工業化全面轉向蘇聯模式,電網建設也遵照蘇聯標准,而蘇聯採用的也是歐洲標准,於是220V/50Hz最終定為中國的電網標准。其中,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建國後東北地區及上海市的部分原租界地區,用的仍是110V電壓標准,直到上世紀60年代後期,才統一使用220V電壓。
現在看來,我國選用220V/50Hz作為市電標準是完全正確的,主要是因為:
(1)輸送同樣的功率,220V比110V損耗少;
(2)電壓提高一倍,可以節省導線截面積一半的輸電線;
(3)考慮實際線路干擾和損耗,高電壓傳輸的距離更遠;
(4)220V的市電是50Hz,與110V 頻率60Hz相比較,電動機功率體積比更小,能節約很多製造電機的材料。
B. 為什麼我國市電是220V
市電即我們所說的工頻交流電(ac),交流電的常用三個量來表徵:電壓、電流、頻率。世界各國的常用交流電工頻頻率有50hz(赫茲)與60hz(赫茲)兩種,民用交流電壓分布由100v至380v不等。機房一般引入三相380v,50hz的市電作為電源,但是設備的電源整流模塊用的是單相220v的電壓。
C. 為什麼中國的標准電壓是220V
中國電壓是220V是說單相低壓供電是220V。我國的電壓等級有多種:220/380,3KV,6KV,10KV,35KV,110KV,220KV,330KV,500KV等。電流是由負荷大小來決定的。對於單相負荷:P=電壓*電流*功率因數。對於三相負荷:P=根號3(即1.732)*電壓*電流*功率因數。
D. 為什麼我國電壓是220v
中國師從蘇聯,采樣220V標准。
商用交流電最早是220V,60赫茲,歐洲迅速引進了交流發電、饋電技術。歐洲除英國外均使用公制單位,為計算方便將頻率改為了50Hz。後因110V電壓較低,電網傳輸損耗較大,為改善這種狀況,在交流電網沒有大規模建設因而沒有「負擔」的歐陸國家,採用了220V的電壓規格,這是由110V倍壓而來,技術改造相對最簡單,於是在歐陸國家就形成了220V/50Hz的交流電網標准。
中國最早的交流電網並沒有統一的標准,只是局部的小型電網,設備由各發達工業國提供,規格五花八門。中國基本統一後,選定了公制為中國的度量衡標准,故電網的建設開始全面轉向公制基礎。1949年以後,中國的工業化全面轉向蘇聯模式,電網建設也遵照蘇聯標准,而蘇聯採用的也是歐洲標准,於是220V/50Hz最終定為中國的電網標准。由於歷史遺留原因,東北地區及上海市有部分原租界地區,用的是110V電壓標准,直到上世紀60年代後期,才統一使用220V電壓。
E. 我國的電壓為什麼是220V,西方國家和日本都是110V
相同功率的情況下,電壓越小電流越大;對於一些用110V、120V電壓的國家,電器的防護重點在於防火;而對於中國等用220V電壓的國家,電器的防護重點在於觸電。從理論角度來說,電壓越高,線路上的損耗就越小,而電壓越低越安全。採用什麼電壓等級供電,這和該國家的供電網路、供電設備運行方式有關。
(5)中國為什麼是220v電壓擴展閱讀:
220伏與110伏的區別:
1、220V傳輸耗電小,與110V相比能有效地減少能量損耗,這個原理和超高壓輸電一樣。
2、傳輸相同的電量,在傳輸損耗相同的情況下,220V電壓使用的導線截面積比110V的小一倍,如果全中國的線路加起來,那麼220V比110V電壓不知節省了多少的銅和其它一些金屬。
3、220V相比110V,可以減少變電器的工作負荷,使變電這一個關鍵而脆弱的節點有更多的安全保證,這對於中國國情也比較合適。
F. 為什麼中國的電壓是220V
(1)輸送同樣的功率,220V比110V損耗少;
(2)電壓提高一倍,可以節省導線截面積一半的輸電線;
(3)考慮實際線路干擾和損耗,高電壓傳輸的距離更遠;
(4)220V的市電是50Hz,與110V頻率60Hz相比較,電動機功率體積比更小,能節約很多製造電機的材料。
G. 為什麼中國用電電壓標準是220V
基本上是歷史沿用的結果。
最早的民用供電是直流電(美國),按當時的技術水平從安全考慮定了個110V(大部分人在這個電壓下能自行脫離,少數人可以直接接觸沒感覺。但實際上不安全,仍然會死人的)。
後來出了交流電,美國也沿用了這個電壓。但歐洲以德國為首的國家認為這個電壓送電時太費材料(電壓越低需要的銅線越粗),於是將它翻了一番成了220V。這時美國因為用電已經普及所以沒法改了。於是在世界上形成 交流 100V~130V,與交流220~240V二個供電類型。
中國的電網是外國人帶進來的,開始時都是一塊塊的小區域網,電壓五花八門。解放後統一為110V 和 220V 兩種規格。再後來學習蘇聯,220V佔了大多數,到 1960年代基本統一成了 220V。
標准總是最先發明的人定出來的,當年微軟搞了個軟體叫 Windows(窗口),現在一用電腦就說打開某個窗口,其實叫門,叫框,叫房間 都是可以的,但改過來容易嗎?
H. 為什麼中國的電壓是220伏,而其他國家卻是110伏
這種問題的出現主要與世界不同地區不同的電力環境有關,私人用電量也有各種不同,因此電壓的應用范圍也不同。
事實證明,中國的決定非常正確,美國也考慮改用220伏輸電。然而,考慮到美國家用電器的高滲透率,很難做出改變,最佳時機已經過去。因此,美國的一些地區對大功率電器採用220伏,對小電器採用110伏。
220伏供電方式有很多優點,可以節省一半的線路成本,更少的線損,並且比110伏傳輸更遠,220伏電壓頻率比110伏60赫茲為50赫茲,電機功率更小,節約了電機製造成本。
I. 為什麼中國的標准電壓是220V
源自美國
還是要從交直大戰的那兩位主人翁說起。在電力使用的早期歷史中,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通用電力公司首先在美國使用110V電壓為客戶供給直流電。而後幾年,特斯拉(Nikola Tesla)發明了3相的240V交流電,但出於安全考慮他也把電壓降低到了110V,並最終在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的資助下,他的交流電體系成為了美國的供電標准。因為美國採用的是英制單位(12進制),為計算方便,標准確定為110V/60Hz的規格。
成於歐洲
商用交流電大獲成功之後,歐洲迅速引進了交流發電、饋電技術。歐洲除英國外均使用公制單位(10進制),為計算方便將頻率改為了50Hz。後因110V電壓較低,同功率下,比220V時電流大,用銅多,電網傳輸損耗較大,所以當時處於歐洲壟斷地位的德國AEG公司主導將電壓規格改為了220V。此電壓規格由110V倍壓而來,技術改造相對最簡單,於是在歐洲國家就形成了220V/50Hz的交流電網標准。因為二戰後歐洲還沒有太多的電力設施和用電設備,所以這次改變成本並不是很大。
後來,美國也考慮改用220V來提供市電,但是隨著家庭中適配110V電壓的家用電器增多,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如果強行更改電壓規格,不僅會淘汰大量現役電器和設備造成太大浪費,相信也會搞的民怨載道。最後妥協的方案是:220V電力進入家庭後再分為110V來給大部分電器供電,像電爐、電烘乾機等大功率電器則用220V。
用在中國
由於中國歷史原因,電力出現在中國的半殖民時期,最早的交流電網並沒有統一的標准,只是局部的小型電網,設備由各發達工業國提供,規格自然五花八門。 1949年以後,中國的工業化全面轉向蘇聯模式,電網建設也遵照蘇聯標准,而蘇聯採用的也是歐洲標准,於是220V/50Hz最終定為中國的電網標准。其中,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建國後東北地區及上海市的部分原租界地區,用的仍是110V電壓標准,直到上世紀60年代後期,才統一使用220V電壓。
現在看來,我國選用220V/50Hz作為市電標準是完全正確的,主要是因為:
(1)輸送同樣的功率,220V比110V損耗少;
(2)電壓提高一倍,可以節省導線截面積一半的輸電線;
(3)考慮實際線路干擾和損耗,高電壓傳輸的距離更遠;
(4)220V的市電是50Hz,與110V 頻率60Hz相比較,電動機功率體積比更小,能節約很多製造電機的材料。
AEG自1887年成立於德國柏林,AEG是現代電氣工程的先行者,AEG是德國技術、德國製造的代名詞, 代表著性能卓越和精密設計。我們每一個產品和服務的創建和發展都遵循「perfekt in form und funktion(神形合一,完美呈現)」 原則。
AEG品牌旗下產品廣泛,涉及電力設備、汽車、火車、電動工具、電子設備到家用電器、電機、微電子…無不延續著品牌一貫的理念。
J. 為什麼中國的電壓是220伏,而日本的是110伏的
220是國際通用,而日本當年把市電規定為交流110V的原因:
第一是為安全起見,由於當時絕緣材料還不能做到在高電壓工作下保證其絕緣性能,而其島國,氣候潮濕,加上居民所居之屋多為木板結構,一但電線漏電引起火災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第二當時世界上船舶都是採用110V作為標准電壓為船舶設備供電,日本的漁業及航海業都很發達,為了船舶入港時能充分能用岸基電能,而保持電壓一致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在萬一發生漏電事故事,由於電壓較底,對人體的危害也相對小些。
但是由於市電電壓相對底,在保持相同的供電負荷的情況下那輸電電路所用導線直徑必然加粗,這樣一來,架設線路的費用成倍增加。由於我國的國情有別於日本,加上科學技術的進步絕緣的處理也不是問題,顯而易見,採用220V電壓作為居民生活用電(市電)還是安全的,同時主要是線耗少,同時配用的設備相對也消耗材料少些,減少製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