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排名前十的葯企以及它們的核心葯物是什麼
排名 企業名稱 行業分類 省份
1 國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醫葯製造 上海
2 阿里健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互聯網醫葯 浙江
3 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醫療行業 廣東
4 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醫葯製造 北京
5 雲南白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醫葯製造 雲南
6 華潤醫葯控股有限公司 醫葯製造 北京
7 上海上實(集團)有限公司 醫葯製造 上海
8 平安醫療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互聯網醫葯 廣東
9 微醫集團(浙江)有限公司 互聯網醫葯 浙江
10 互動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互聯網醫葯
㈡ 中國葯企跨境如何並購並加速
中國葯企跨境並購加速
長期以來,醫葯行業是國際跨境並購的熱點行業。近年來,中國醫葯行業發展迅速,跨境並購也逐漸成為中國醫葯企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由於國家的醫葯產業政策頻繁出台,對醫葯行業監管力度日益加大,在醫保控費、取消葯品加成、「兩票制」推行等前提下,整個醫葯行業開始進入優勝劣汰階段。此外,近年來,環保政策頻頻加壓,對葯企的環保要求顯著提升,一些難以達到環保要求的葯企開始逐漸失去競爭力。行業整合加速,集中度提升,推動了國內醫葯企業並購加速。
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的分析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有3000多家制葯企業,但是,僅前100名就貢獻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剩下的2900多家企業瓜分不足40%的市場份額。由此可見,我國醫葯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報告認為,按照現在的趨勢,今後集中度提升會更加明顯。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趨勢是醫葯行業市場化逐步完善的重要標志。在醫葯市場已經高度成熟的美國,行業集中度很高,催生了強生、輝瑞、默沙東、吉利德、艾伯維、安進、禮來等一大批市值很高的葯企。如強生的市值已經超過3000億美元,對比之下,在中國的上市葯企中,市值最高的恆瑞醫葯僅約2000億元人民幣,差距明顯。
在國內行業集中度迅速提升的形勢下,一些醫葯企業試圖通過推進企業國際化,嫁接國外先進技術,尋找新的市場,提升自身競爭力,因而跨國並購也就成為越來越多中國葯企的選擇。其中,復星醫葯在這方面步伐積極,做法極具代表性。
今年10月份,復星醫葯宣布,以71.42億元人民幣收購印度仿製葯企業Gland Pharma74%股權的交易完成交割,完成了中國葯企截至目前最大的一筆海外收購。談及此次並購的意義時,復星醫葯董事長陳啟宇說:「中國和印度在制葯領域有很強的互補性。以復星醫葯和Gland Pharma為代表的中印葯企資源嫁接將有利於推動中國葯企在研發創新及仿製葯出口等方面的國際化步伐。」
除了復星醫葯,上海醫葯、仙琚制葯、三胞集團等葯企都在今年完成了重要的跨境並購。多家企業都對外表示,跨境並購交易將有助於其推進葯品製造業務的產業升級,加速企業國際化進程,提升企業競爭力。
跨境並購風險不容忽視
然而,並購並不意味著企業期待的產業升級和國際化進程就能很快順利實現,要讓並購發揮積極作用,企業需要面臨許多的挑戰。如果應對不利,很可能得不償失。
回顧醫葯領域的並購歷史,並購效果不佳導致企業走向沒落的案例比比皆是。阿斯利康、強生、默沙東等大型國際醫葯公司都遭遇過耗費巨資並購卻未達預期的困境。最近一個案例是以色列醫葯公司梯瓦制葯,在其耗資400多億美元收購艾爾建仿製葯業務的過程中,為規避審查風險而未能實現所有收購目標,最終還背負了巨額債務,該公司今年第二季度業績未達預期,股價更是一度嚴重下滑。
同樣的風險也存在於中國葯企的跨境並購當中。「走出去」智庫的一份研究報告提出了中國企業海外並購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諸多問題:「一是部分企業存在盲目性,對於在境外並購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等基礎工作研判不足,急於做大做強,還有一些跟風炫耀的非理性因素驅動;二是少數企業境外並購面臨著高債務財務風險;三是中國企業在海外並購時遇到國外安全審查的干擾,屢屢被否決,增加了企業並購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在醫葯行業領域一些過往的並購案例中,更不乏葯企對並購對象產品認識不清、價值估計過高的情況,最終的結果是葯企付出了高額代價,但產品卻未能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可。
除此之外,葯企還應對業務整合的難度做好充分的准備。「以管理方式的差異為例,中國管理團隊的管理方式往往與國外企業的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在並購完成後,如何做到管理方式上的順利融合對並購效果至關重要。」相關研究認為,在過往的一些成功並購案例當中,被並購企業的原管理層或者由當地團隊組成的新管理層往往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他們更熟悉本地的文化和法律。
規范化好點。
㈢ 求中國十大知名葯廠
中國十大制葯企業分別是:
1、上海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2、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 。
3、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4、天津市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5、山東東阿阿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6、哈葯集團有限公司。
7、南京醫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8、華北制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9、江蘇揚子江葯業集團公司。
10、太極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制葯企業2017年十大變化
1、一致性評價將導致化學葯生產企業批文數量呈減少趨勢,一個企業僅保留10個以內主要產品批文的現象將廣泛出現。
2、中葯生產工藝核查使中成葯生產成本急劇上升。多種因素助推2017年葯品漲幅在20%以上甚至更高,沒有實力的中小型葯企逐步出局。
3、中葯飲片生產企業被撤銷或吊銷GMP證書現象有增加趨勢。中葯配方顆粒將成為中葯飲片中的「王冠上的明珠」,品牌中葯配方顆粒企業開始出現。
4、2017年醫療機構普遍實施臨床路徑管理,未納入臨床路徑使用指南目錄的醫院產品將逐步退出醫院市場。
5、處方葯帶金時代正在逐漸遠去,學術推廣時代已經到來,銷售和推廣各司其職的時代已經來臨。
6、為了更好地應對兩票制,制葯企業紛紛成立咨詢公司加以應對。
7、外資葯企紛紛將專利到期葯品外包給中國醫葯企業,國內中小型醫葯企業嘗試CSO。
8、隨著基層醫療市場的放大,越來越多的醫葯企業紛紛嘗試綠色療法進軍基層市場。
9、越來越多的大型處方葯企業轉型進軍OTC市場。1家葯企某個產品申請OTC身份,多家企業獲益的現象開始出現。
10、越來越多的醫葯企業進軍院外市場,院外銷售將成為醫葯企業未來的主戰場。
㈣ 跪求外資在華葯企名單,急用!
1、賽諾菲安萬特
2、輝瑞
3、GSK(包括中美史克)
4、強生在華公司(西安楊森制葯有限公司、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強生有限公司、強生(中國)有限公司、強生(中國)醫療器材有限公司、上海強生制葯有限公司、強生視力健(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和強生(蘇州)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5、惠氏
6、羅氏
7、阿斯利康
8、費森尤斯卡比
9、安斯泰來制葯
10、GE集團(包括GE醫療)
11、諾和諾德
12、萌蒂制葯
13、諾華
14、雅培制葯
15、默沙東
16、日本衛材
17、百特醫療
18、勃林格殷格翰
19、拜耳
20、日本第一三共制葯
21、先靈葆雅
22、施維雅
23、蘇威制葯
24、住友制葯
25、武田制葯
26、優時比制葯
27、默克葯業
28、丹麥靈北
29、益普生制葯
30、愛的發制葯
31、禮來制葯
32、第一制葯
33、百時美施貴寶
㈤ 安斯泰來制葯(中國)有限公司的安斯泰來制葯(中國)有限公司
安斯泰來制葯(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斯泰來中國」)是由原「山之內制葯(中國)有限公司」於2005年8月更名,再於2007年4月1日,與「藤澤葯品(中國)有限公司」合並而成。原兩家公司在中國均有12年以上的廠史並建立了良好的聲譽。此次合並實現了主要產品線的互補,擴大產品經營范圍,並集中資源開展各項優質葯品的研究開發。安斯泰來中國以持續滿足客戶的需求為最先,秉持高度的倫理觀和道德觀,開展合乎法規的經營活動。在提升企業價值的使命下,發揮創造性。實現業務的持續發展,力圖在中國成為受到客戶、員工、政府、相關企業、社會團體等利益相關者信賴的企業。
(2007年4月13日,北京)安斯泰來制葯(中國)有限公司今天正式宣告藤澤葯品(中國)有限公司與安斯泰來制葯(中國)有限公司合並。本次合並標志著安斯泰來制葯集團在中國完成其全球最後的合並。
安斯泰來在2005年會計年度(年度終止在2006年3月)全球凈銷售額8800億日元(約合578億人民幣),是日本第二大處方葯品公司,全世界第18大葯業集團。合並前,原兩家公司在中國均有12年以上的廠史並具良好的聲譽。合並後的公司將快速建立在目標治療領域的業務體系,並強化未來的全球競爭力,成為全球性治療疾病領域的領導制葯企業。
合並使得兩家公司的主要產品線實現互補,更能擴大產品經營范圍,並集中於各項優良葯品的研發。安斯泰來中國總經理橫手秀和先生介紹,安斯泰來中國的主要經營項目為醫葯品的生產、銷售及開發。主要的產品包括預防及治療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劑普樂可復®;前列腺增生治療葯哈樂®,治療消化性潰瘍的高舒達®;特應性皮炎治療葯普特彼®;抗深度真菌感染葯米開民®;治療高血壓用葯佩爾®及治療抗惡性腫瘤療法引起的惡心、嘔吐的奈西雅®等,共11個不同品種。2007會計年度計劃要達成約6億元的銷售額。
合並後的中國安斯泰來員工數約490名,分布在沈陽市生產工廠及國內主要城市的分公司及聯絡處。除了持續優化在沈陽市制劑工廠的先進生產技術、完善國內銷售網路、提升人員的專業素質外,安斯泰來中國將通過合作開發體制,擴大與中國研究機構的協作。安斯泰來中國是日本在華投資最大的制葯企業之一,是安斯泰來制葯集團在中國投資的全資子公司。工廠位於沈陽經濟開發區,總部設在北京,在上海、北京、廣州、成都和沈陽設有分公司,業務范圍遍及全國大中城市,全國約有員工500名。
安斯泰來中國目前在中國上市銷售的產品涉及器官移植、泌尿、感染、皮膚、消化循環等多個專業領域,其中移植和泌尿領域的產品已經得到廣大醫生和患者的認可,處於市場領先地位。 2005年 4月,山之內制葯株式會社與藤澤葯品工業株式會社業務整合,安斯泰來制葯集團成立。
安斯泰來制葯集團一家總部位於日本東京的研發型制葯企業,日本第二大的處方葯品公司,全世界第十八大葯業集團。在全球范圍內研發、生產、銷售創新型醫葯產品。我們致力於通過創新可靠的醫葯產品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做貢獻,實現我們的存在意義,使命是不斷提升企業價值。
我們結合外部市場環境、公司現有的優勢和未來發展的潛力後,面對全球市場的競爭,確定了富有競爭力的業務模式——即在六個重點治療領域成為「全球專業治療領域領導者」。 向來低調的日本葯企開始頻頻亮相,發力在華葯品市場。日前,日本最大葯企安斯泰來中國公司總經理卓永清在京表示,隨著醫保覆蓋人群不斷擴大,未來中國醫葯市場會有很大發展,安斯泰來將持續增加在華投入,絕不放棄任何機會,未來5年內將向中國市場引進至少5個新葯品種。今年4月1日,卓永清就任安斯泰來(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兼任中國外商投資制葯協會副主席。幾天前,安斯泰來制葯中國公司在京舉行媒體見面會。談及會否考慮收購中國企業,卓永清稱,並購中國企業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做細致的市場調研,安斯泰來「絕對不會放棄任何的機會」,但會非常謹慎小心來推行並購這件事。
去年在華銷售約7.5億元
早在2005年,山之內和藤澤兩家葯企合並成立安斯泰來制葯,雙方股權各佔50%。據卓永清透露,2008年安斯泰來在華銷售約為7.5億元。卓永清稱,兩家葯企合並之後,安斯泰來制葯每一年增長都超過20%,整個亞洲子公司的銷售份額佔全球的3%,今年上半年約占亞洲的45%—47%,相當於安斯泰來在華業務佔全球業務的1%強。
與歐美製葯巨頭相比,包括安斯泰來在內的日本葯企起步相對較晚,在全球制葯領域所佔份額有限。在回答騰訊財經提問時,卓永清表示,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葯企才真正有一些產品在美國市場占據一定的份額,這就決定目前日本制葯企業在全球的地位。卓永清認為,目前,安斯泰來在器官移植葯物和頭孢類抗生素兩個領域已經做到全球領先,日本葯企必須在新葯研發和全球營銷網路兩個點上都尋求突破,才能在全球葯業佔到一席之地。
新醫改帶來巨大商機
談及金融危機對安斯泰來業務的影響,卓永清認為,危機對安斯泰來成長的影響非常小,因為安斯泰來所有子公司以當地貨幣來算,成長都是非常好的。「具體來講可以說沒有影響,但是在財務報表上有影響。」卓永清稱,因為安斯泰來是一家在日本上市的公司,財務報表用的貨幣是日元,「當美元貶值的時候,在當地做的很漂亮,但是全球做就不漂亮了」。卓永清認為,金融危機對安斯泰來在華業務幾乎沒有影響,反而這兩年來醫療改革創造帶來了市場上的機會。「過去半年之內,我跟很多院長、很多醫生交流,他們說現在住院的病人越來越多,這表明中國醫葯市場還是不斷的成長。」卓永清說,安斯泰來去年有一些品種銷售增長20%-30%,少數品種增長率超過60%,當然也有一些品種是比較不理想,可能影響最大的是保健葯。
日企培養通才領軍者
自1976年進入藤澤葯業台灣辦事處工作算起,卓永清已為藤澤葯業(包括合並後的安斯泰來)服務33年。「我也覺得我是一個怪胎,我從醫葯代表做起,一開始負責台灣的診所市場,後來去跑像長庚醫院那樣的大醫院。」卓永清說,他做過葯品注冊、醫葯代表、企劃經理。後來也做過OTC銷售、拍過電視廣告,整個過程中幾乎所有的活都干過,也代理過其他跨國葯企在台灣的市場推廣。
卓永清稱,在用人機制上,歐美製葯企業跟日本葯企有個基本差異,就是日企是培養通才,而歐美葯企則是專業化培養。「歐美企業需要你有專業的職位說明書,才能就任相應職位,並一直在那個崗位上待著。」卓永清說,日本企業不會說就只有一個職能,比如人事部門缺人,「你是銷售經理,有可能把你拉到人事部門,日企要培養一個通才的人,他會讓你跳來跳去」,與歐美企業相比各有優缺點。 存在意義
通過提供創新而可靠的醫葯產品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貢獻以一種超越他人的努力持續探索發現生命科學的潛力,迎接挑戰、研發創新的葯品;通過提供品質可靠的產品以及科學嚴謹的醫學信息,贏得客戶的高度信任;為全世界人們的健康生活提供幫助,成為全球制葯行業中一顆耀眼的明星。
使命
不斷提升企業價值
安斯泰來追求持續的提升企業價值。
安斯泰來力爭成為被利益相關者選擇和信賴的企業,從而提升自身的企業價值。我們的利益相關者包括客戶、股東、員工以及全球的社會團體等。
信條
信條提供了我們引以為豪的日常行為規范,安斯泰來始終以信條作為我們的行動指南。
高度倫理觀時刻秉承高度的道德倫理,開展業務活動。
客戶至上時刻把握顧客需求、以滿足顧客需求為行動指針。
發揮創造性不滿足現狀、以遠大的志向挑戰自我革新、創造新價值。
競爭的觀點擴大視野、放眼外界,先於對手創造出新價值。 安斯泰來制葯集團位列《新聞周刊》2008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第35名,位列所有日本企業首位,並在全球制葯企業中排名第八位。世界500強排行榜榜單刊登在2008年7月9日出版的日文版《新聞周刊》上。2008年《新聞周刊》世界500強排行榜的評選是從入圍的2006年銷售額排名前1000家企業當中,根據財務表現和企業社會責任(CSR) 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評比,評選出世界上500家優秀企業。 企業的財務表現得分綜合了收益性、成長性和安全性三個方面:收益性反映出企業的資產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總資產)和銷售額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銷售額);成長性結合企業的銷售額年平均增長率和年度現金流量表;安全性重點評估企業的利息負擔能力比率[(稅前利潤+支付利息)/支付利息]。安斯泰來制葯集團在財務表現方面的總得分為56分,排在制葯企業首位,其中成長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滿分20分。
企業社會責任(CSR)從企業管理、員工發展、社會貢獻、環境保護四個方面評比,相關的數據來自英國專業調查公司EIRIS(Ethical Investment Research services)。
安斯泰來制葯集團是一家年輕的企業,2005年4月1日由山之內制葯和藤澤葯品工業合並成立,一直致力於研究開發創新可靠的醫葯產品為全世界人們的健康做出貢獻,通過不斷提高企業的價值來實現我們的使命。在「企業願景2015」中明確了安斯泰來的未來發展方向——將集中優勢和資源在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需要高度專業性的治療領域進行產品研發,通過在全球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凸顯更高的競爭力,成為全球專業治療領域領導者。六個重點領域分別為器官移植免疫抑制/炎症、泌尿、感染性疾病、中樞神經/疼痛、糖尿病和腫瘤。
現在安斯泰來制葯集團實施的以企業社會責任為基礎的管理體系(CSR-based management),意味著我們不僅要做到在全球市場活動中被客戶接受,同時要做到在經營性、社會性和人類關愛等多方面被認可接受尊重,成為社會活動中的重要成員。 1994年10月 沈陽山之內制葯公司成立
1997年3月 沈陽開發區工廠投產
1997年12月 取得中國葯品GMP認證
1998年11月 取得ISO-9002環境質量體系認證
2001年6月 沈陽山之內制葯公司變更為獨資企業
2001年10月 取得ISO-14001環境質量體系認證
2002年5月 正式更名為山之內制葯(中國)有限公司
2003年2月 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ISO-9001-2000版認證
2005年8月 公司名稱變更為安斯泰來制葯(中國)有限公司
2006年3月 ISO-14000和ISO-9000一體化
2007年4月 與藤澤葯品(中國)有限公司合並 安斯泰來制葯產品: 移植感染 普樂可復; (他克莫司) 米開民; (米卡芬凈鈉) 泌尿皮膚 衛喜康;(索利那新) 哈樂; (鹽酸坦索羅辛) 普特彼; (他克莫司) 消化循環 德納; (貝前列素鈉) 高舒達; (法莫替丁) 佩爾; (鹽酸尼卡地平)

㈥ 中國十大制葯企業分別是哪些啊
中國十大制葯企業分別是:
1、上海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2、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 。
3、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4、天津市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5、山東東阿阿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6、哈葯集團有限公司。
7、南京醫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8、華北制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9、江蘇揚子江葯業集團公司。
10、太極集團有限公司。
㈦ 中國制葯行業中的外企
雅培制葯有限公司、安斯泰來制葯有限公司、阿斯利康制葯有限公司、博士倫福瑞達有限公司、拜耳醫葯保健等。
1、雅培制葯有限公司
雅培制葯有限公司立於1888年的美國雅培制葯有限公司是一家領先的、產品廣泛的全球醫療保健品公司,產品涉及營養品、葯品、醫療器械、診斷儀器及試劑領域。
2、安斯泰來制葯有限公司
安斯泰來制葯集團(Astellas Pharma Inc.,TYO: 4503)是在2005年4月由原來日本的山之內制葯株式會社與藤澤制葯株式會社合並而成。是一家總部位於日本東京的研發型制葯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研發、生產、銷售創新型醫葯產品。
3、阿斯利康制葯有限公司
阿斯利康制葯有限公司,1993年10月26日成立,經營范圍包括開發生產凍乾粉針劑、片劑、硬膠囊劑、進口葯品分包裝【凍乾粉針劑、片劑、布地奈德鼻噴霧劑(激素類)等。

4、博士倫福瑞達有限公司
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葯有限公司,1992年03月31日成立,經營范圍包括透明質酸鈉系列產品、肝素鈣系列產品等。簡介美國博士倫公司1853年始創於美國紐約州。百多年來,致力於光學、醫學及健康護理等領域的研究發展,產品不斷創新。
5、拜耳醫葯保健
拜耳醫葯保健是拜耳集團的子集團,總部位於德國的勒沃庫森,主要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用於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原研產品,拜耳醫葯保健致力於提高人類及動物的健康水平。2018年9月10日,榮獲第十屆"中華慈善獎"。
㈧ 遠大制葯和遠大集團
遠大醫葯(中國)有限公司前身為武漢制葯廠,1939年創建於革命根據地太行山,2002年與中國遠大集團進行資產重組。目前系國內知名的集化學原料葯和各類制劑於一體的綜合性葯品生產企業、中國醫葯工業大型骨幹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戰備儲備急救用葯和麻醉品定點生產企業、湖北省醫葯工業企業前五強企業。
遠大集團是一家以獨創技術為理念,以保護生命為信條的企業,遠大所有產品和服務,從本質上優化著人類生活和地球環境。
遠大集團總部在中國長沙遠大城
㈨ [急求]中國有哪些比較有名的葯企
比較有名的葯企有
1、上海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2 、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
3、 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4 、天津市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5 、山東東阿阿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醫葯企業是指醫葯行業的企業,可以分為葯品生產企業和葯品經營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以下簡稱《葯品管理法》)中第一百零二條的定義,所謂葯品生產企業,是指生產葯品的專營企業或者兼營企業。所謂葯品經營企業,是指經營葯品的專營企業或者兼營企業。
㈩ 武漢遠大醫葯公司怎麼樣
武漢遠大制葯集團銷售有限公司是遠大醫葯(中國)有限公司旗下獨立法人資格的全資子公司,公司以五官科、心血管產品為主的專業銷售公司!公司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專業化銷售隊伍,營銷網路覆蓋全國,辦事處遍及除台灣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公司產品線廣泛而深遠,擁有白內停、諾佳、天天明系列等五官科產品線以及心血管類產品線為核心的新特產品群。具有國家級二類新葯6個,四類新葯11個,即將上市新品8個,在研品種16個。僅五官科產品就包含5大類22個品種,產品獨特。其中名牌產品白內停系列創造白內障用葯史上的經典,載入史冊,經久不衰,並獨家擁有其商標冠名權,多次榮獲省銀質獎章。2003年推出新品冰珍清目、冰珍去翳滴眼液均獲得葯「准」字批准文號,並進入非處方葯(OTC甲類中葯制劑)葯品目錄,深獲消費者認可。2004年,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治療心血管類疾病的新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欣維寧」(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正式上市,彌補了國內抗血小板制劑的空白。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