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傳統建築院落一進門的那面牆叫什麼名字
照壁。
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特有的部分。明朝時特別流行,一般講,在大門內的屏蔽物。古人稱之為:「蕭牆」。因而有禍起蕭牆之說。
在舊時,人們認為自己宅中不斷有鬼來訪,修上一堵牆,以斷鬼的來路。因為據說小鬼只走直線,不會轉彎。另一說法為照壁是中國受風水意識影響而產生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建築形式,稱「影壁」或「屏風牆」。
中國古代風水講究導氣,氣不能直沖廳堂或卧室,否則不吉。避免氣沖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門前面置一堵牆。為了保持「氣暢」,這堵牆不能封閉,故形成照壁這種建築形式。照壁具有擋風,遮蔽視線的作用,牆面若有裝飾則造成對景效果。
(1)中國牆了什麼擴展閱讀:
關於中國的著名照壁
1、九龍壁
影壁的一種,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皇極門外南三宮後。壁長29.47m,高3.59m,厚0.45.9m,重達300多噸。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為乾隆三十七年(1770年)改建寧壽宮時燒造。
2、為人民服務照壁
首都北京橫貫東西的長安街時經過新華門前,新華門口影壁上的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為人民服務」,同門前飄揚的國旗、高懸的國徽相互輝映。
關於照壁種類
1、琉璃照壁,主要用在皇宮和寺廟建築,最具代表的是故宮和北海的九龍壁。
2、磚雕照壁,大量出現在民間建築中,是中國傳統照壁的最主要形式。其中一些照壁的須彌座採用石料雕制,但極其罕見。
3、石制照壁,移建到北海公園的鐵照壁就是完全用石頭雕制的,民間很少出現。
4、木製照壁,由於木製材料很難承受長久的風吹日曬,一般也比較少見。
5、磚瓦結構或土坯結構,壁身完全披蓋麻灰,素麵上色,有的還雕嵌磚材圖案或文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照壁
『貳』 有人能告訴我什麼叫「中國牆」嗎
中國牆(ChineseWall)指投資銀行部與銷售部或交易人員之間的隔離,以防範敏感消息外泄,從而構成內幕交易。
幾十年前,為了限制投資銀行利用自己的資訊優勢和資金實力發布歪曲事實的報告和分析研究評論而強行要求投資銀行的「研究部門必須獨立」。並採用了「ChineseWall」一詞作為其形象的稱謂,意喻這一隔離要如中國的長城一樣堅固。但是,作為長城的所在國,中國,我們的「中國牆」又在哪兒?
研究部門的獨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基於兩點原因:一、中國牆是實現「三公」的前提條件。它要求投資銀行不得利用自己的研究實力去欺騙其他投資者,甚至鼓動其他投資者位自己買單。這是投資銀行乃至資本市場生存和發展的命脈所在。二、讓投資銀行的業務操作尤其是投資銀行業務、自營和代客理財乃至其他一切業務更加理性和符合經濟規律。
研究部門和其他部門的關系就如同一個人的大腦和手之間的關系一樣。正常人一定是大腦支配手去做什麼事情,而手總是支配大腦去做事情的人就是癲癇病人。但是,在資本市場上就有很多這樣得了癲癇病的投資銀行。所以,這個世界上的可以稱得上百年老店的投資銀行屈指可數。
理性的投資銀行運轉應該是「研究部門指哪兒,其他部門就打哪兒」,而不是「其他部門指哪兒,研究部門就配合其他部門打哪兒」。
總以為自己大腦聰明就歪著嘴說話,而下面的手就開始把東西裝進自己的口袋裡,這和小偷何異?看看小偷在這個社會的下場就知道自己的未來如何了。
當一家投資銀行告訴大家某某公司是一座金礦,而自己的其他部門也分享這種金子,這並無可厚非。可怕的是在告訴大家這是金礦的同時,自己卻如倒垃圾一樣拋掉這些「金礦」。相信總有那麼一天,自己也會被市場如垃圾一樣倒掉。
目前,資本市場上能夠解決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券商的治理。其致命性的問題就是研究部門和其他部門沆瀣一氣,使得本應由它們帶來的市場公平成為了鏡中影、水中花。券商的治理絕不是注資所能解決的,能夠解決券商生存和發展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建設中國的「中國牆」。
中國牆(ChineseWall),這個以中華民族脊樑寓意的證券詞彙卻在中國坍塌了,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建立起來。難怪有人偏激地說,現在的中國經濟就如同一灘碩大無比的泥,沒有脊樑也沒有規則,有的只是巨量、混沌和污濁。
金融業應該是讓人尊敬的行業而不是被人唾棄的行業。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中國牆」不僅僅是基礎,更是維系資本市場生存與發展的唯一命脈。
『叄』 中國古代建築中不同式樣的牆壁各有什麼稱呼
一座單體建築物中,牆壁依其與柱子的關系地位常常有不同的稱呼。在前後檐下,檐柱與檐柱間者為檐牆,兩山下的是山牆,廊下檐柱至金柱間的是廊牆。有窗的地方,由地面到窗檻下的矮牆叫檻牆。在建築物內部,後部左右金柱間與建築物長面平行的往往有扇面牆;前後金柱之間則有隔斷牆,作為內部分間之用。
『肆』 中國牆是什麼時候建的
中國牆(ChineseWall)指投資銀行部與銷售部或交易人員之間的隔離,以防範敏感消息外泄,從而構成內幕交易。幾十年前,為了限制投資銀行利用自己的資訊優勢和資金實力發布歪曲事實的報告和分析研究評論而強行要求投資銀行的「研究部門必須獨立」。並採用了「ChineseWall」一詞作為其形象的稱謂,意喻這一隔離要如中國的長城一樣堅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國牆
外文名
ChineseWall
定義
投資銀行部與銷售部或交易人員之間的隔離
目的
防範敏感消息外泄
設置原因
研究部門的獨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設置原因
研究部門的獨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基於兩點原因:一、中國牆是實現「三公」的前提條件。它要求投資銀行不得利用自己的研究實力去欺騙其他投資者,甚至鼓動其他投資者為自己買單。這是投資銀行乃至資本市場生存和發展的命脈所在。二、讓投資銀行的業務操作尤其是投資銀行業務、自營和代客理財乃至其他一切業務更加理性和符合經濟規律。
研究部門和其他部門的關系就如同一個人的大腦和手之間的關系一樣。正常人一定是大腦支配手去做什麼事情,而手總是支配大腦去做事情的人就是癲癇病人。但是,在資本市場上就有很多這樣得了癲癇病的投資銀行。所以,這個世界上的可以稱得上百年老店的投資銀行屈指可數。
理性的投資銀行運轉應該是「研究部門指哪兒,其他部門就打哪兒」,而不是「其他部門指哪兒,研究部門就配合其他部門打哪兒」。
總以為自己大腦聰明就歪著嘴說話,而下面的手就開始把東西裝進自己的口袋裡,這和小偷何異?看看小偷在這個社會的下場就知道自己的未來如何了。
當一家投資銀行告訴大家某某公司是一座金礦,而自己的其他部門也分享這種金子,這並無可厚非。可怕的是在告訴大家這是金礦的同時,自己卻如倒垃圾一樣拋掉這些「金礦」。相信總有那麼一天,自己也會被市場如垃圾一樣倒掉。
目前,資本市場上能夠解決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券商的治理。其致命性的問題就是研究部門和其他部門沆瀣一氣,使得本應由它們帶來的市場公平成為了鏡中影、水中花。券商的治理絕不是注資所能解決的,能夠解決券商生存和發展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建設中國的「中國牆」。
中國牆(ChineseWall),這個以中華民族脊樑寓意的證券詞彙卻在中國坍塌了,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建立起來。難怪有人偏激地說,現在的中國經濟就如同一灘碩大無比的泥,沒有脊樑也沒有規則
『伍』 古代中國的室內牆壁是什麼顏色的
多出去旅行一下看看古跡就知道了哈,宮廷的的大都是裝飾壁畫的,一般的地方大都是粉壁,就是白牆,從很多古詩里邊可以看出端倪的哈,以前比較牛的墨客,看到非常好的粉壁,必然要上去塗抹以下題個詞,好比李白,好比小說里邊因為題詩獲罪的宋江...
『陸』 中國古代建築中:牆「的歷史變化
第一:歷史的「牆」
盡管"長城"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文化、民族與國家的象徵,「長城」的意義卻總是在歷史的變化中展開的。在這種前提之下,中國藝術家以長城作為基本媒介所創作的作品,既不是藝術家賦予長城某種意義的過程,也不是長城作為一種紀念碑吞噬了藝術家個體感覺的現象。它是在具體的社會情境之中人跟歷史的一種對話,同時也是人通過歷史沉澱物對自身的一種關照。「牆」變成了一個鏡子,不同時代的人通過它反觀自己。所以我們不把長城看成一個死的表現對象,而是看作一個舞台、一個景點、一個中介物,在其中一個新的文化的、社會的寓意正在發生和被創作。正是從這一點我們去審視藝術家自80年代以來與長城有關的創作,比如「觀念二十一世紀」、徐冰、蔡國強、王晉、鄭連傑等許多人的作品。
第二:此在的「牆」
如果歷史的「牆」凸顯了「牆」的歷史性變化,那麼此在的「牆」更關注都市空間中的瞬間變化。它關注在短時間中的新與舊、個體和社群在城市現代化中的裂變與錯位。到處可見的拆倒的廢牆和建設中的商廈就是一種逝去的傳統和新興都市文明間的強烈對比。在這種環境變異的刺激下,藝術家把城市和社區本身作為創作媒介,但是不同於傳統形式,藝術家不能為所欲為地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這些牆上。相反,「牆」把藝術家和他們創作的符號一起納入到了此在的共生共滅中去。比如展望在拆倒的廢牆上的粉刷工程,與廢墟一起構成了一首視覺的悖論輓歌,「死去的」應是新生的,「新生的」恰恰應是死去的。張大力的街頭塗鴉和在廢牆上鑿洞,利用廢棄的內部空間去透視城市摩天大樓的天際線來創造「里」和「外」的一種錯位關系或延展的時空關系。這種普遍的錯位感也表現了在歷史變遷中的瞬間的「此在」和永恆的時空消失。在商業社會中,禮儀空間和相伴的永恆時間也徹底讓位於實時式的商品交換空間。互相依賴的、家牆相隔的社區被以無邊界的銀行商廈為中心的無個性的樓群所代替。這不僅是舊牆的消失,也是時間的消失。我們正變得越來越一致。我們正生活在沒有時間的空間之中。
『柒』 中國紅牆是什麼啊
嗯,是紫禁城的宮牆,紫禁城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故宮
『捌』 中國牆的設置原因
研究部門的獨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基於兩點原因:一、中國牆是實現「三公」的前提條件。它要求投資銀行不得利用自己的研究實力去欺騙其他投資者,甚至鼓動其他投資者為自己買單。這是投資銀行乃至資本市場生存和發展的命脈所在。二、讓投資銀行的業務操作尤其是投資銀行業務、自營和代客理財乃至其他一切業務更加理性和符合經濟規律。
研究部門和其他部門的關系就如同一個人的大腦和手之間的關系一樣。正常人一定是大腦支配手去做什麼事情,而手總是支配大腦去做事情的人就是癲癇病人。但是,在資本市場上就有很多這樣得了癲癇病的投資銀行。所以,這個世界上的可以稱得上百年老店的投資銀行屈指可數。
理性的投資銀行運轉應該是「研究部門指哪兒,其他部門就打哪兒」,而不是「其他部門指哪兒,研究部門就配合其他部門打哪兒」。
總以為自己大腦聰明就歪著嘴說話,而下面的手就開始把東西裝進自己的口袋裡,這和小偷何異?看看小偷在這個社會的下場就知道自己的未來如何了。
當一家投資銀行告訴大家某某公司是一座金礦,而自己的其他部門也分享這種金子,這並無可厚非。可怕的是在告訴大家這是金礦的同時,自己卻如倒垃圾一樣拋掉這些「金礦」。相信總有那麼一天,自己也會被市場如垃圾一樣倒掉。
目前,資本市場上能夠解決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券商的治理。其致命性的問題就是研究部門和其他部門沆瀣一氣,使得本應由它們帶來的市場公平成為了鏡中影、水中花。券商的治理絕不是注資所能解決的,能夠解決券商生存和發展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建設中國的「中國牆」。
中國牆(ChineseWall),這個以中華民族脊樑寓意的證券詞彙卻在中國坍塌了,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建立起來。難怪有人偏激地說,現在的中國經濟就如同一灘碩大無比的泥,沒有脊樑也沒有規則,有的只是巨量、混沌和污濁。
金融業應該是讓人尊敬的行業而不是被人唾棄的行業。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中國牆」不僅僅是基礎,更是維系資本市場生存與發展的唯一命脈。
補充:chinese wall最近幾年才在美國媒體界廣受重視,主要是說媒體采訪編輯部門要與媒體的廣告經營部門隔離,如同有一堵無形的牆,避免媒體經營影響媒體的公正中立(如有償新聞之類)。引申到法律部門,應該意思是律師有獨立辦案權,不應受律師事務所經營的影響。所以現在多數提到CHINESE WALL中國牆,一般都是使用這個引申義。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這個詞卻不怎麼使用,甚至我們聽到這個意思會覺得莫名其妙。至於為什麼用CHINESE,而不用AMERICA,或者korea或者Japan,英國金融時報(簡稱FT)的人員也解釋說到「不確定」,不過他猜測說,可能是中國比較神秘的東方文化在西方人眼裡「若隱若現」,或者中國有著名的長城。
『玖』 中國最長的牆是什麼長城
防火牆 .
『拾』 中國牆的英美國家的「中國牆」
中國牆(Chinese Wall)是證券法規中的專有用語,與我國的「內部防火牆」相似,是指證券公司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和隔離制度,防止研究部、投資部與交易部互泄信息,引致內部交易和操縱市場的行為,是解決證券市場無處不在的利益沖突的手段之一。之所以採用「Chinese Wall」的說法,意味這種內部控制與隔離像中國的長城一樣堅固。
在證券實務中,利益沖突是指證券經紀商等的自身利益與其對他人所負的受信義務相沖突的情形,或者其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客戶負有相互沖突的受信義務的情形。現在大多數證券公司在內部設立研究部門,其積極作用是可以較好地發揮研究的協同效益,同時支持一級和二級市場業務,而且公司會給予較為充足的資金支持,因而研究部門沒有利潤壓力,研究較為客觀公正。但這種模式的致命弱點,就在於投資銀行部門和經紀部門試圖影響研究部的觀點。從國際金融市場上主要證券公司的內部機構設置看,證券公司的投行部需要面對上市公司爭取承銷等投行業務,而研究部通常在經紀和銷售部門,要面對投資者,原則上應當為投資者的利益服務。但是投資者此時是「虛弱的大多數」,而研究部門則是證券公司內部的一個部門,研究人員在保護投資者利益與順從證券公司高層意見之間出現沖突時,要勉強研究人員獨立地為投資者利益服務是相當不容易的,同時研究部門知悉的沒有公開的信息也往往會被證券商投行部所利用。因此必須在研究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之間建立嚴格的隔離制度。
中國牆有兩種功能:證券業務中的功能和證券法上的功能。在證券業務中,建起一道中國牆可以預防證券商一個部門的人員所擁有的內幕信息被另一個部門的人員濫用;在證券法規中,如果證券商內部設有嚴格的中國牆制度,而證券商遭受從事內幕交易或者違反對客戶的受信義務的指控時,券商可以以中國牆制度來抗辯。預防性的功能現在已經被普遍接受,但是法律上的抗辯功能不同國家卻有不同的解釋。因為在英美法中,證券商和客戶之間的關系主要靠代理制度來調整。代理法有兩條基本的原則:代理人對本人負有誠信和完整忠誠的義務;同時代理人在代理過程中的獲得的信息視為本人的知悉。因此原則上看,研究部門或者銷售部門知悉的內幕信息都應該視為券商獲得的信息,任何一個部門利用這些內部信息都違反了券商對客戶負有的受信義務。然而嚴格按照代理法的規則雖然有利於保護客戶的利益,但是卻會嚴重損害券商的利益。為了保障證券市場的完整性,英美國家在不同程度上作為代理制度的例外,承認中國牆的抗辯功能。 在美國,中國牆和聯邦法院通過的一系列關於內幕交易的法律同時出現。在1966年出現的著名的美林證券公司案中,美林公司承諾建立中國牆:禁止承銷部門任何員工泄漏在討論或者談判某公司證券的公開或私下發行過程中從該公司獲得的,並且沒有對廣大投資者公開的信息。但是下屬人員除外:注冊管理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注冊管理機構的法律部,研究部的人員以及承銷團其他的共同承銷人。證券與交易委員會要求美林在承銷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建立中國牆的目的在於減少或者防止內部交易的發生,但是如果已經發生了內幕交易,中國牆是否可以成為抗辯的理由,證券與交易委員會卻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在1973年的Slade v. Shearson案中,證券與交易委員會曾經向第二巡迴法院提供了簡要意見。證券與交易委員會指出,該案涉及兩條重要的原則:不得在證券市場上利用重大的內幕信息;同時經紀商必須公平地對待客戶。證券與交易委員會主張證券商不得基於投資銀行部門或者承銷部門獲得內幕消息向客戶推薦買賣某類證券。經紀商對其做出的推薦應該具有足夠的和合理的理由。雖然證券與交易委員會鼓勵建立中國牆制度,但是同時又不願承認由於證券商內部設有中國牆而不將投資銀行部門知悉的內幕消息推定為證券商知悉。為了保障證券商履行受信義務,證券與交易委員會要求證券商建立「限制目錄」。證券商不得就限制目錄上的證券做出推薦,同時也不能接受任何全權委託理財。雖然中國牆已經成為防止內幕交易的重要手段,但是證券與交易委員會還沒有明確認定中國牆的法律功能。
1980年美國制定了規則14e-3,第一次准許證券商以已經建立的中國牆為由,對規則14e-3之內的指控做出抗辯。也就是說,代理法還是調整券商和客戶之間關系的主要原則,但是在該規則規定的例外的情形下,中國牆僅僅能夠成為代理規則的例外,證券商也就不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此種例外情形是:證券商作出一項投資決定時,其具體的執行人並不知道所依據的信息是非公開的,並且該證券商已經在內部制定了相應的政策和程序防止上述具體的決策人獲得此項信息。1988年美國通過《內幕人士交易與證券欺詐實施法》,規定證券商負有特殊的監察義務,以防止工作人員進行內幕交易。因此券商有義務制定和實施特定的程序合理的防止濫用重大的非公開的信息。如果證券商既不知情,也沒有莽撞行為,並且已經履行了監察責任,那麼則免於承擔內幕人士的歸責民事責任。最近美國證券與交易委員會通過了約束證券公司分析師的新規則,其主要出發點就是增強業務部門和研究部門的「中國牆」制度,其具體內容大致包括:(1)禁止分析師提供偏向自家投資銀行的利好報告;(2)投資銀行承接股票初始發行後40天內,其分析師不得對該股票提供評估。對第二次發行的股票在10天內不得提供評估;(3)限制分析師和投資銀行部門就評估報告交換意見;(4)除復合性共同基金外,限制分析師交易自己評估行業的初始發行股;(5)分析師在提交評估報告前30天和後5天,不得買賣自己評估的股票;(6)禁止分析師賣出自己近期曾作出過推薦的股票;(7)投資銀行應公布股票評級標准和歷史記錄。
總之,美國傾向於更多的券商利用中國牆這種內在的約束機制來加強內部控制和管理;然而美國好像並不想中國牆成為違反受信義務的抗辯理由,而僅僅承認一定的例外:對於客戶針對內幕交易的指控,如果券商已經建立了完善的隔離體系,那麼券商便可以不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英國的中國牆制度的適用范圍要比美國廣泛得多,十分依賴中國牆保護券商免受利益沖突可能導致的不利法律後果。1988年證券與投資局擬定的投資從業行為規則規定中國牆適用於內幕交易的場合,而且還可以對抗其它的規則。
第一,根據證券與投資局的規定,除非證券商在考慮了有關的投資工具的事實以及客戶的其他投資工具和客戶的情況以後,應該有合理的理由相信某項投資適宜於客戶。但是如果由於中國牆的存在,使具體的決策人並不知道這種事實的存在而做出不合理的決策,則可以視為證券商已經履行了該項規則。
第二,證券商不得向客戶推薦不易變現的投資,除非事先明確告知客戶相關的情形。但是如果中國牆的隔離使具體進行證券推薦的人並不知道證券商是否擁有這種證券的,可以視為沒有推薦。
第三,如果證券商沒有全部完成客戶的指令,或者決定為客戶的可支配帳戶完成一項交易時,證券商就不能就同一證券進行自營,或者就同一證券為之後的指令完成交易。但是如果中國牆阻斷了信息的傳遞,則並不違反場內交易的時間優先的集中競價原則。
第四,證券商向客戶推薦某一投資工具時,應該向客戶披露該投資工具的長頭寸或者短頭寸。如果中國牆的存在使具體的決策人並不知道頭寸的存在,那麼證券商就視為已經履行了披露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