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人遺骸與韓國人的遺骸不一樣嗎
在上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戰爭中,我人民志願軍有很多指戰員長眠在朝鮮戰場上,因為當時的政治、經濟及技術原因,有少部分志願軍的遺骸並沒有及時帶回祖國。這些留在他鄉的志願軍遺骸經過戰後韓國政府的甄別和收集,目前正在陸續歸還我國。這是兩國正視歷史,互惠互信的象徵。
Ⅱ 怎麼確定在韓國挖掘出來的人體骨頭是中國軍人的
韓國送還中國的志願軍遺骸可能出錯?21日,韓國國防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確認,韓軍內部調查結果顯示,移交至中國的朝鮮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遺骸有可能與朝鮮軍人的遺骸混淆了,或者是殘缺不全的遺骸。
「是嗎?」韓國駐華使館參贊林始興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看上去對相關事件尚不了解。在與韓國國內溝通之後,他對記者說,「軍方是在對這種可能性進行調查,目前還沒有結論,質疑者也沒有提出確鑿證據」。林始興表示,檢查確定遺骸身份「應該很難」,據他了解,韓國軍方通過挖掘的服裝、物品加上其他科學方法、方式來予以確認。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韓國遺骸挖掘工作主要有四個步驟:首先是准備工作,包括分析歷史資料和參戰人員陳述,通過現場試驗挖掘確定挖掘范圍,並與土地所有者達成合作協議;接下來是挖掘和收集遺骸;第三步是進行身份確定,包括服裝、各種證明、科研人員肉眼辨識和DNA檢測等;第四階段是後續措施,屬於韓國軍人的安葬在首爾顯忠院或大田顯忠院,屬於聯合國軍的交由本國,屬於朝鮮人民軍和中國志願軍的則臨時處置。
2013年6月韓國總統朴槿惠訪華提出歸還中國志願軍遺骸後,位於京畿道坡州市積城面沓谷里山55號的「敵軍墓地」引起多方關注,這里安葬著1100多具在朝鮮戰爭中犧牲的中朝軍人遺骸。當年7月,《環球時報》記者曾到此采訪。公墓佔地6009平方米,分第一墓區和第二墓區。」第一墓區安葬的是朝鮮軍人遺骸,中國志願軍的遺骸安葬在第二墓區,那裡也有部分朝鮮人民軍的遺骸。整個墓地的設計坐南朝北,據說是讓這些客死他鄉的軍人們能夠向北回望自己的故鄉。據了解,墓地剛建成時非常簡陋,都是很小的墳頭,墓碑也是木製的,而且有段時間疏於管理,雜草叢生。2012年8月至12月,韓國國防部投入5億韓元整修。 摘自環球時報
Ⅲ 怎麼分辨出中國人韓國人和日本人
據說,西洋人只用眼睛很難區別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我在街上就能一眼認出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因為我有秘訣。
在國際機場的大廳里,看到各國的旅行團,我們來從中分辨出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吧。
比如,十個人的團隊。一個人在說,其他人都在聽著,不時笑而作答的,肯定是日本人;十個人中,八九個人都在大呼小叫的,是韓國人;五六個人在說,其他人一邊聽,一邊四下里張望的,不用說,是中國人。
日本文化是集團主義的文化,日本人尤其重視集體優先的性格。他們服從集體,向集體妥協,希望把自己融入集體。為此,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個性。所以,代表集體的一個人在說話,九個人洗耳恭聽,即使有不同意見,也要先聽,然後配合集體行動。即使說話的人不是代表,不喜歡強調自我主張的日本人,也會把話聽完的。
韓國人,即使代表在說話,他們也要各抒己見。並且,即使在一個人說話也就行了的情況下,他們也要分別大聲強調自己的主張,於是就變得吵吵鬧鬧的。與日本人集團主義文化類型恰恰相反的個人主義文化類型,使韓國人更具有個人主張優先的傾向。
中國人也屬於「個人」型的文化,在強調自我主張上,比韓國人並不遜色。但是,比起韓國人,中國人有能夠控制自己感情的「成熟」。中國人能夠故意裝糊塗,不斷確認自己的位置,從而控制自己的個性,這就是「明哲保身」哲學。中國人不像韓國人那樣耿直強烈地主張自我,而有不時裝裝傻的智慧。所以,五六個人說,其他人一邊參加談話(或裝出參加的樣子),一邊環顧四周。
問題是環顧四周的行為。中國人無論到哪兒,都有環顧四周的習慣遠在異國他鄉,也是積習不改。
在日本的地鐵里,我們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光景:日本人總是面無表情地打磕睡,默不作聲;要是有人一上電車就四下張望,視線不在一個地方停留的話,他肯定是中國人。四下張望的動作,既不是好奇心使然,也不是在尋找什麼。我分辨中國人的秘訣,就靠這個動作。同一次車上要是有韓國人的話,他們不會像日本人那麼毫無表情,而會表情豐富。可是,韓國人不像中國人那樣左顧右盼的。
在日本著述頗豐的中國作家孔健認為,中國人的左顧右盼的行為是出於騎馬民族的習慣,即經常面臨危險的環境、警惕四周的習慣的延續。可是,韓國人也是騎馬民族的後裔,日本人從體質上看也是蒙古民族的後裔。如此理論的話,我覺得,其結論似乎有些牽強。我們必須從其他特徵中尋找原因。
在水土極其惡劣的環境中維持貧困生活的中國人,很早以前就身受盜賊之苦,強盜橫行時,並不以竊人財物為恥。竊者,須警惕四周,以防被捉拿歸案;被竊者,亦須百倍警覺,以防禍從天降。「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於是,年年歲歲世世代代,就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的習慣。
三種不同的德行
在日本生活,就可以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日本是狹小的島國……」或「因為是有島國德行的日本人……」在與外國人接觸的時候,只有日本人才時時意識到本國的國土。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國民性和民族氣質的形成是與這個國家的地理環境以及與此相關的歷史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的。如果我們說日本人有「島國德行」的話,那麼也可以說韓國是「半島德行」,中國是「大陸德行」。而這三種德行則象徵性地表現了這三個國家的國民性和民族氣質。
我到日本留學後總是感覺到日本是那麼狹小。日本人自己也經常掛在嘴邊的「狹小」,不僅是地理學意義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封閉性,在歷史中長期處於與外界隔絕沒有交流的環境。由於都是同一民族同一氣質的人們共同擁有同一性質的文化,所以對異文化時刻抱有一種警惕,心胸無法坦然相見,這種排他心理就是「島國德行」的典型特徵。
狹小的心理,其正面的表現,我們可以舉出細致認真、精密准確等,日本人對工作的責任感和優良的產品??質量,還有新干線准確的停發車時刻,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無論做什麼事都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精益求精,這是日本成為當今世界經濟大國的根本保證。
但是,日本人總是生活在緊張的環境里,心裡的那根弦始終綳得很緊,所以不信任他人是與生俱來的性格特徵。「臉在笑,心在哭」,不願讓他人看透白己的內心,這也是「島國德行」的一大特徵。外國留學生批判「很難和日本人交朋友」,其根本原因也還是「島國德行」。
日本人另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孤島生活培養出來的對外國文化的極其強烈的好奇心。正如很多專家所指出的,日本一次也沒有受過外來的侵略與征服的經驗,才能夠心無芥蒂地引進外國文明。在地緣條件上,日本與絕對強大的文明國家中國相距不遠不近,更便於吸收中國文明,並進而創造出獨特的日本文明。
日本人在旺盛的好奇心的驅動下,貪婪地吸取外國文化「好的東西」,巧妙地使其改良成本國的文化。從古代到近代通過朝鮮半島引進中國文化,明治維新後引進西歐文化,現代引進美國文化,日本的文化發展史就是成功引進吸收外國文化的歷史。
所以,可以說日本文化是在歷史上不斷接受外國文明恩惠的「接受文化」,然而遺憾的是日本對世界的貢獻,比他們接受的要少得多。
中國的「大陸德行」和日本的「島國德行」形成鮮明對比。大地無限寬廣,長江黃河浩浩盪盪,高山矗立彷彿天然屏障,長城萬里猶如巨龍縱橫……
與中國的廣闊的疆域相符的是中國人大多具有大度、悠然自適、不拘泥於一時一事的性格特徵。從古代起不斷反復地與異族戰斗、融合,至今已經使56個民族生活在同一國度。這種歷史體驗帶來的是心靈的開放和無與倫比的耐久力。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被稱為中華文明,在東亞亦建立了無與倫比的華夏文明世界,所以一直有作為中央文化根據地的自豪感,大國優越意識極強。這種「大國意識」可以說是「大陸德行」的重要內容。絕對強大的中華文明,其影響不僅局限於朝鮮半島和島國日本,這種作為文化輸出國的優越感,今天也還存在於中國人的心中。如果我們把日本文化界定為專門接受外國文化和中國文化影響的「接受文化」,那麼,中國文化則是「給予文化」。中國人今天也還經常稱日本為「小日本」,這就是大陸優越感使然。
韓國既不是大陸也不是島國,她位於二者之間,擔負著橋梁的作用,所以總是受到強大文明的侵入,這是宿命。
在這種宿命的關系裡,半島人總是按強大國家的臉色行事,在順從和反抗的不斷往復中培養了既不是「大陸德行」,也不同於「島國德行」的「半島德行」。總的說來,這種半島德行,有心靈上的封閉性,也有在主張自我的同時控制自己的心理,可以說是「淚水與笑臉」同在。還有對大陸文化的自卑與對島國文化的優越感。
大陸文明是「給予文化」,島國文明是「接受文化」,半島韓國則可以說是「接受、被索取文化」。
Ⅳ 在國外,怎樣一眼認出韓國人和中國人
中國男人跟韓國男人相比,他們長的比那韓國男人更好看一些,穿搭中國男人講究干凈整潔,但缺乏時尚度。韓國男人雖然是時尚度比較高,五官卻沒有中國男人好看。而且從外形上來看中國男人也更加陽剛一些。
韓國女生也比較好認,很多中國人都覺得他們的臉是一樣的。不得不承認韓國女生長得確實是非常的漂亮,但她們的五官缺少立體感,臉型輪廓也跟中國人有很大的區別。中國人的輪廓更加明顯一些,大多數韓國女生的化妝技術都非常的高超,可能他們畫了很濃的妝,但是你卻看不出來。
Ⅳ 如何從外表上區分韓國人和中國人
日本男人窄瘦臉多,身材和臉都特別乾柴瘦,女人就是那種下巴後縮的小圓臉小鵝蛋臉挺多的,牙齒普遍不整齊。韓國男人臉最大,個子最高,反正挺扎眼的。女人扁平臉,肉腫臉多,整個臉都是扁的,但不是圓臉高顴骨凹陷五官的那種蒙古草原大餅臉,而是「扁鵝蛋臉,咸大餅臉」,淺眼窩內雙眼睛的多。中國人主要分兩種,都挺主流的,一種是比較像日本男人的瘦猴類型(但沒那麼花枝招展,比較務實樸素,氣質比較man,五官比日本男人好看),一種是比較像韓國男人的個高腿長國字臉的男人。當然還有一種,是比較像韓國女人的白嫩鵝蛋臉男,很多在中國的所謂GAY熊屬於這一類型。
Ⅵ 志願軍遺骸怎麼回事
志願軍遺骸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的戰斗中(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中壯烈犧牲的志願軍戰士。其中由於作戰范圍橫貫南北朝鮮全境,死亡人數尤其巨大。在已經解密的資料中記載,中國在這次戰斗中派出志願軍100多萬人,抗美援越的戰斗中大概傷亡人員有30多萬人,其中大概有18萬人的志願軍戰士遺骸還留在異國他鄉。由於在戰役中志願軍戰士多次攻入現韓國境內作戰,因此有很多戰士將生命留在了現在的韓國。這也就是現在在韓國有大量中國志願軍戰士遺骸的根本原因。
志願軍遺骸的接收工作表示我們國家尊重歷史和那麼為了國家利益犧牲自己的先烈。同時我們也通過這種方式牢記戰爭給全世界人帶到的痛苦經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此史為鑒、勵精圖治。
Ⅶ 韓軍怎樣挖掘志願軍遺骸 挖掘鑒別面臨諸多難題
據了解,遺骸鑒別包含四步驟
韓國國防部遺骸發掘鑒別工作主要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調查和探測,包括根據戰史研究、附近居民和參展老兵的口述進行分析和鑒別;進行現場勘查驗證,識別是否為當年戰斗現場;確立年度挖掘計劃,並對挖掘部隊和人員進行相關培訓。
第二階段是發掘和收集,由專業人員採用挖掘文物的方式進行精密挖掘,對挖掘出的遺骨進行詳細記錄,對遺骨按照傳統方式放入由梧桐樹木材做的棺槨中;在發掘現場的部隊設立臨時靈堂,並進行悼念。
第三階段是確定身份,包括由工作人員憑借肉眼對遺骨的年齡、性別進行初步甄別,同時根據遺骨狀況和遺物情況初步辨別敵我;對於韓軍戰死者遺骨,使用專用車輛送往位於首爾的中央鑒識所,對於朝鮮人民軍和中國志願軍的遺骸則送往位於坡州的「朝鮮軍人、中國軍人墓地」臨時安葬,對每具遺骨都進行編號;進行法醫學分析,並動用尖端設備進行鑒別,包括根據遺骨分析戰死者的性別、年齡、人種、個人特徵等,利用3D掃描機、廣譜儀、牙齒X光分析儀等進行詳細分析;對遺骨採集DNA樣本,並對遺物進行附加詳細檢驗;對遺骨DNA與申報的戰死者遺屬DNA樣本進行對比,並確定具體的親屬關系;對於未能確定明確身份的遺骨,將放置在特定保管盒內長期保存。
第四階段是後續措施,包括對已明確身份的遺骸,將任命當年所屬部隊的師長作為通報官向家屬進行通報,並每年1-2次集中安葬於國立大田顯忠院;對於沒有辨明身份的戰死者遺骸,每年在國立顯忠院舉行一次紀念活動;對於「聯合國軍」戰死者遺骸,將通過與相關國家協商後通過「聯合國軍司令部停戰委員會」交還本國;對於朝鮮和中國志願軍的遺骨,通過位於板門店的停戰機構磋商交還日期,而移交之前將暫時安葬於「朝鮮軍人、中國軍人墓地」,該墓地距離三八線只有5公里。目前,埋葬在這里的志願軍遺骸已全部交還中國。
挖掘鑒別面臨諸多難題
今年韓國國防部遺骸發掘鑒識團的發掘任務已經確定,從今年4月開始至11月結束,發掘地點包括江原道、首爾市、京畿道、慶尚南道、慶尚北道、忠清北道、全羅南道、全羅北道等,其中靠近三八線的江原道和京畿道仍是挖掘重點。目前,韓國朝鮮戰爭軍人遺骸發掘工作仍面臨不少困難:首先,由於陣亡者死亡的確切消息不足,因此埋葬位置很難具體掌握。現在主要依靠當年老兵的回憶和當地居民的證詞加以判斷,但老兵們的年齡已經很大。其次,准確確定本人身份目前只能依靠DNA檢驗,這需要戰死者的家屬積極提供DNA樣本。第三,由於國土開發和建設等,很多當年的戰斗地形已經破壞,因此遺骸挖掘和鑒別工作可以說是在與時間賽跑。
之所以在韓國挖出的志願軍遺骸較少,韓國《朝鮮日報》此前的一篇報道可能講出了部分原因。據韓國史料記載,1951年4月,韓國軍隊6個師的19個團在該地區與中國志願軍的4個師展開激烈陣地爭奪戰。此役韓軍陣亡19人,失蹤1608人(實際上相當部分陣亡),損失慘重。當時中國志願軍在撤離時將本國士兵的遺體都帶走了,而韓軍部分士兵的遺體被丟棄在山坡上,後來被當地村民掩埋。
韓國國防部相關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其實大部分志願軍遺骨通過遺物用肉眼就可以辨別,遺物既可能是軍服、靴子、鋼盔、槍支、彈葯、挎包等軍用品,也可能是眼鏡、戒指、煙斗甚至家人照片等私人物品,這些都能從一個側面辨明身份。而對於一些難以辨認的遺骨,只能鑒定DNA。如果今後韓軍在發掘朝鮮戰爭陣亡者遺骸過程中再發現志願軍遺骸,將參考此次的程序,每年定期歸還中方。▲【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王剛】
Ⅷ 如何區分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
1外表:干凈 ,日本第一,韓國第二 ,中國第三。
2說話:說你好之後,快點說「吃飯了嗎」是日本聽不懂,會搖頭,韓國人會以為你罵他,他會生氣,中國人。。
3舉止:說你好的時候,中國人沒反應,韓國人會點頭,日本人會鞠躬。有禮貌的韓國人也會鞠躬,無論你多大。
4聞:一般的韓國人和日本人身上都有香水。古龍的,中國人。。。。
我說的這些話不是埋汰我們中國人,雖然我也不喜歡他們,但這都是客觀事實。我們需要加油。
Ⅸ 如何區分中國人和韓國人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我曾經去美國出差,在折扣店給老婆買包,大家都知道。在美國Coach特別便宜。所以我給媳婦,親戚朋友都買了,買了好多東西。付錢的時候,店員問我是不是日本人。可能我去的是個小城市,華人不多。在當地的美國人眼裡這么買東西的人,一定是日本人。(當地機場的標識都是有日文的,但沒有中文)在機場的時候,機場工作人員撿到一部手機,因為看不懂,所以來問我。我一看是韓文的。我說也不懂。我是中國人。可見在歐美人眼裡,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都是一個樣子的。
Ⅹ 在國外如何一眼區分日本人、中國人和韓國人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三個國家的人生活的地方都不一樣,長得肯定也就不一樣了唄!前提是你得有錢出國,不然認得到也好像並沒有什麼用!
日本人,中國人和韓國人其實在外貌上區別不是很大,不像白種人和黑種人,你一眼就能區分出來,要想區分這三國人,你就得仔細觀察了!
首先從服裝上找不同,日本的服裝自然會印日本的文字,韓國和中國就以此類推了嘛!(說了好像跟沒說一樣,但這個真的不失為一個方法嘛!)
其次看氣質,日本人喜歡彎腰感謝別人,自然會有點駝背,看到那種腰不好的人基本上都是日本人!韓國人喜歡跪著吃飯,自然腿腳不是太好,看到有點瘸的人那肯定韓國人了!但如果你看到那種又瘸又駝背的人那肯定是日本人了,畢竟日本也愛跪著!中國人走路都是挺直了胸膛的,所以看到那種背很直並且自帶英雄色彩的人那一定就是中國人了!
還有從飲食上你也可以很好的分辨出來,日本人愛吃魚,身上保證一股魚腥味嘛!韓國人不就愛吃個什麼韓國泡菜嘛!身上一股泡菜味一聞就聞到了,也是很好分辨的,中國人愛吃白米飯,所以沒有任何味,但中國人自帶體香,最香的那個一定是中國人!
說了這么多我是真心想幫助你,我是一個正直的中國人,我希望你也一樣,出國的時候記得把我帶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