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舞甩袖怎麼甩

中國舞甩袖怎麼甩

發布時間:2022-04-29 21:55:09

❶ 《長袖舞》中如何演繹對舞形式

女子《長袖舞》有時還以雙人對舞的形式出現。如江蘇沛縣棲山的漢畫像石,可以見到兩個女子舞者甩袖而對舞的生動情況。她們身體傾斜,兩袖對稱,腰肢柔曼,袖長及地而揮舞不亂。在她們的周圍,仍舊有樂手伴奏,旁邊還有兩人似乎在拍手歌唱。「對舞」的形式說明《長袖舞》經常是作為小型節目演出,由於個體表演,所以水平自然應該高於集體的表演,才能為欣賞者所注意。漢畫像中大量《長袖舞》的問世,證明它在漢代樂舞中有特殊地位,這恐怕也是當時的觀眾們特別喜歡所致。內蒙古出土的東漢墓樂舞百戲圖,即是對舞長袖的形式。所以,以「對舞」形式出現的《長袖舞》還有多種形式,如女子雙人長袖對舞、男女雙人長袖對舞、男子博袖對舞、男子日常服裝的小袖對舞,以及男性或女性的折袖對舞,等等。男女長袖對舞的形象見於江蘇沛縣漢畫像石。彭松先生在《中國舞蹈史》里認為,那是「在建鼓、瑟等樂隊伴奏下,一女子細腰長裙委地揚袖側身而舞,對面一男子扎腰,短袍著褲,垂袖與之合舞」。

❷ 甩袖古典舞里有嗎

在我國,有一種歷史悠久、風格獨特的,姿態婆裟旖旎而聞名的舞蹈,就是長袖舞。長袖舞是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與舞台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長袖舞的素材來自於傳統的戲曲舞蹈「水袖」。「水袖」是指綴在戲曲服裝袖上的一段白色綢子,一般的「水袖」長約一尺三寸左右,現根據表演的需要,已發展到三尺、五尺、七尺甚至更長。

水袖來自於戲曲舞蹈中,今天的中國古典舞借鑒和繼承了戲曲舞蹈獨特、鮮明的風格和形態。水袖也是繼承和發展的一部分。水袖的姿勢有數百種,不勝枚舉。如:抖袖、擲袖、揮袖、拂袖、拋袖、揚袖、盪袖、甩袖、背袖、擺袖、撣袖、疊袖、搭袖、繞袖、撩袖、折袖、挑袖、翻袖等等。

❸ 什麼是「甩水袖」和「走圓場」

水袖功是中國京劇的特技之一,是演員在舞台上誇張表達人物情緒時放大、延長的手勢。水袖的姿勢有數百種,不勝枚舉。如:抖袖、擲袖、揮袖、拂袖、拋袖、揚袖、盪袖、甩袖、背袖、擺袖、撣袖、疊袖、搭袖、繞袖、撩袖、折袖、挑袖、翻袖等等。
http://video.sina.com.cn/v/b/55150942-1740746017.html這個就是京劇中的水袖,你可以看看,了解一下。

走圓場指戲曲演員為表演劇中地點的轉換,在舞台上按環行路線繞行。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9165609i16147714.html這個視頻是老師教學生走圓場的。

❹ 急求「中國古典舞水袖的特點」

主要動作有甩袖、揚袖、拋袖、收袖;然後結合身體動作和方位可以變化出很多種動作。

面料的話採用高紡絲實惠有好用,千萬別用雪紡,甩起來要命呢……

❺ 穿青衣唱戲想知到甩袖怎麼用

這個甩袖在戲劇中稱為水袖。水袖是中國傳統戲曲的造手的一環,演員在舞台上誇張表達人物情緒時放大、延長的手勢。不同形勢的水袖動作,可代表不同的感情,如投、擲、拋、拂、盪、抖、回、捧、提等等。

水袖的基本動作有:甩、撣、撥、勾、挑、抖、打、揚、撐、沖10種。
功能
1 扇子的功能:用水袖在臉前來去。
2 行禮:在躬身行禮的時候,一隻手橫著扯起另外一隻水袖,表示很有禮貌並且很恭敬。
3 哀痛、害羞:用一隻手扯起另一隻水袖遮著臉。
4 拭淚:用水袖輕輕的虛拭。
5 拂塵: 用水袖輕輕的在衣服上撣拂。
6 握手相擁:雙方把水袖輕輕的揚起來,互相的搭在一起。
7 示意:演員在舞台上到了要演唱的時候,示意樂隊時,運用水袖。

❻ 水袖的起源是什麼

說起水袖,大家不會感到陌生。它來自於戲曲舞蹈中,我們今天的中國古典舞借鑒和繼承了戲曲舞蹈獨特、鮮明的風格和形態。水袖也是繼承和發展的一部分。本文所要談的兩個「力」——用力及表現力,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如果不經過正確的「用力方法」來訓練,到了舞台上水袖就象兩條不聽使的 布條,收不回,出不去,演員和觀眾都捏一把汗,毫無美感可言,更無法談及「表現力」了。反之亦然。如果只掌握了水袖的技法,卻沒有通過身體的表現力去體現水袖那如「行雲流水」般的美感,那麼水袖僅僅只是一種技能而已,不但不能體現出舞蹈中的韻律美,反覺多餘、牽強。我認為這兩個「力」之間的關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也可將二者合而為一,理解為同一個「力」的兩個階段:始於「用力方法」,即用身體的協調力和表現來帶動水袖正確的用力技巧;成於「表現力」,運用水袖的修長、多變來表現人體形態和思想感情。

水袖的姿勢有數百種,不勝枚舉。如:抖袖、擲袖、揮袖、拂袖、拋袖、揚袖、盪袖、甩袖、背袖、擺袖、撣袖、疊袖、搭袖、繞袖、撩袖、折袖、挑袖、翻袖等等

水袖的基本動作有:甩、撣、撥、勾、挑、抖、打、揚、撐、沖10種。 水袖靠著這些眾多的基本功的相互搭靠,可以組合出表現豐富情感的多種手法,來塑造各種人物形象。並且在舞台上有著很多功能:

1 扇子的功能:用水袖在臉前來去。 2 行禮:在躬身行禮的時候,一隻手橫著扯起另外一隻水袖,表示很有禮貌並且很恭敬。

3 哀痛、害羞:用一隻手扯起另一隻水袖遮著臉。

4 拭淚:用水袖輕輕的虛拭。

5 拂塵: 用水袖輕輕的在衣服上撣拂。

6 握手相擁:雙方把水袖輕輕的揚起來,互相的搭在一起。

7 示意:演員在舞台上到了要演唱的時候,示意樂隊時,運用水袖。

❼ 藏族舞怎樣甩袖

是靠手腕的力量,多練提壓腕

❽ 舞蹈專業術語

1、形:一切外在的,直觀的動作,姿態,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姿態與姿態之間的過渡路線,凡是一切看得見的形態與過程都可稱之為「形」。

2、神:泛指內涵,神采,韻律,氣質。

3、勁:指內在的節奏處理和有層次,有對比的力度處理。

4、律:指舞者在完成動作時即能有順水推舟,一氣呵成的順勢,又能在動作中有起伏跌宕,相反相成的逆向效果,形成一種特定的節奏。

5、擰:即下肢固定,上身(包括腰,肋,肩,頸頭)向左或有作水平的旋扭。

6、傾:指上肢向前或旁做「折」狀。

7、含:以腰,肋,胸的收縮並往前傾。

8、仰:凡是上肢向後「折」狀,即使「仰」。

9、平圓:無論是手的局部動作或是整個上肢動作,運動時要如「磨盤」狀,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個豎面的圓線運動。

10、立圓:它的運動軌跡如同「車輪」狀,即展開在面前的是一個豎面的圓線運動。

11、八字圓:又稱「風火輪」,指肩部或雙臂同時進行相反方向的兩個圓線運動,形成「前後」或「左右」兩個車輪式的圓線運動。

12、點:從動作的外部而言,是指動作中的突出的強拍或瞬間的停頓。從神韻及內涵而言,是指呼吸中瞬間的閉氣,「提沉」中起伏的強弱;眼神運用時動幻中的凝聚;身法變換中意念的閃動。

13、線:從動作的外部而言,現是指運動遵循的路線。從神韻及內涵而言,線是指運動全過程中內在意識的旋律感。

14、動律:指經過對一切動作分析,概括,提煉,使之成為不同於某一具體或完整動作的,具有概括性質的「元素」。

15、元素:指提,沉,沖,靠,含。腆,移,龐提,這些由心意帶動呼吸,又由呼吸支配腰部而體現出來的基本勢態。

16、坐: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臀部全著地,雙腿盤於身前,開胯,後背自然垂直,肩胸放鬆,眼平視,手腕搭於膝上,雙肘放鬆,也可雙手背於身後,肘尖下垂。

17、沉: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在「坐」的姿態上通過呼氣使氣息下沉,感覺氣沒丹田,以沉氣之力帶動腰椎從自然垂直狀一節一節下壓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彎狀,在此過程中眼皮隨著沉氣而徐徐放鬆。

18、提: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在「沉」的基礎上深吸氣,感覺氣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時以胸之力帶動腰椎由微彎狀一節一節直立,感覺頭部頂向虛空,提至胸腔之氣不能靜止憋住,隨著「頭頂虛空」的感覺向上延伸,同時眼皮也向微松狀逐漸張開,瞳孔以氣之力放神。

19、沖: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在「沉」的過程中用肩的外側和胸大肌向8點或2點水平移斜,肩與地面要保持平行線,切忌上身向前傾倒,頭部的配合或與肩相反,或向右轉成後看狀。

20、靠:「靠」和「沖」相反的不可割裂的一對動律,首先「提」,然後在「沉」的過程中用後肩部及後肋側帶動上身向4點或6點「靠」出,感覺前肋往裡收,後背側肌拉長,肩與地面保持水平拉出,無向後躺倒感。身如向右靠頭則向左轉,眼平視放神,頭及頸部略向下梗,無上仰狀。

21、含:中國古典舞基本姿態。過程與「沉」一樣,但加強胸腔的含收,雙肩向里合擠,腰椎形成弓狀,空腰低頭。

22、腆:中國古典舞基本姿態。是與「含」相反的運動。是在提的過程中,雙肩向後掰,胸盡量前探,頭微仰,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開。

23、移:中國古典舞基本姿態。肩部在腰的發力下向左或右的正旁移動,與地面成橫的水平運動。現經「提」,在「沉」的過程中,以腰發力,用肩帶動向旁拉長肋肌,頭與運動方向相反。

❾ 「楚舞」是怎樣的一種舞蹈

楚舞是一種長袖細腰的舞蹈。

楚舞是楚文化在發展中誕生出來的一種舞蹈藝術形式。因為文化融合的緣故,楚舞也從楚地開始向中原傳播。逐漸形成了「長袖細腰」的舞蹈形態。

長袖善舞

「長袖善舞」是楚舞飄逸浪漫的典型表現形式。劉保昌在《略論水與楚舞的關系》一文中,根據對出土資料,提出「水波盪漾」的舞蹈形態,推斷楚舞具有袖長的特徵。長袖的特徵利於表達浪漫飄逸的舞蹈語匯,這種浪漫飄逸與楚舞形成的環境有著重要的關系。

楚國毗鄰長江,叢林山川較多,這樣的自然環境使楚國人都具有浪漫的氣質,自然界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楚地的神秘感。這種神秘感和浪漫氣息通過藝術的形式進行了表達。這種飄逸的藝術形式被廣為接納,一直盛行至漢代。

東漢的傅毅在《舞賦》中也提到,「蜲蛇姌弱,運轉飄忽」寫出了舞蹈形態的神秘,舞蹈彷彿是在模仿水波粼粼,並以水的盪漾來襯托舞蹈的旖旎浪漫;「體如游龍,袖如素蜺」這種舞蹈形態需以長袖為舞才能演繹出其飄逸浪漫之感。

可見,楚舞的風格特徵極符合漢代的審美需求。而楚舞長袖善舞的風格特徵在漢代則是有了新的飛躍,如果說先秦的楚舞有陰柔之美,在漢代則增加了陽剛之美。楚舞在先秦時期為女性所表演,到了漢代,有了男性的加入,改變了原來的風格,既有飄逸之美,又具有陽剛之氣。

這種結合使舞蹈更加世俗化,不僅盛行與宮廷,更是流傳與民間。這種風格上的飛躍,使楚舞有了更為廣泛的受眾,具有了更高的藝術價值。

翹袖折腰

「腰」和「袖」是楚舞舞蹈形態的主要元素,關系著楚舞的藝術效果,特別是「腰」,它是人體運動的樞紐,在舞蹈運動過程中起著絕對的作用。《韓非子二柄》記載了楚國對腰的審美:「楚靈王愛細腰而國中多餓人」。古代,老百姓對天子有著絕對的崇拜,君王的喜好影響著國人的喜好。

楚靈王喜愛女子細腰,而國中女子為達到君王的審美要求,滿足君王的審美需求,便不擇手段節食以達到細腰的目的。這種審美需求自然也體現在藝術上,古代的舞蹈藝術大都為上層階級服務,因此,細腰是對舞者的基本要求。

在長沙黃土嶺出土的戰國時期的楚墓中出土了一件彩繪人物漆器,漆器上繪制了舞女十一名,均為長袖細腰。在《楚辭大招》中,也記載了「小腰細頸,長袂拂面」的舞蹈形態。

在這種審美需求下,袖和腰在舞蹈創作中需要最大化體現出其優勢與美感,因此「翹袖折腰」的舞蹈形態便產生了。

這種舞蹈形態,不但體現了細腰的獨特魅力,同時展現了袖的飄逸之感。身體的扭轉加強了動作的難度,增強了舞蹈的視覺美。這種舞蹈形態和審美一直持續到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載了漢高祖的寵妃戚夫人最愛舞「翹袖折腰」的楚舞。

楚舞舞蹈形態

袖的主要動作。袖主要為長袖,袖既是服裝也是舞蹈道具,主要動作有撩袖、甩袖、揚袖和拖袖。

以下是對袖的動作描述:

拖袖,是依靠全身配合發力而形成的動作,下肢和腰胯配合上肢,上肢帶動長袖,以上肢的動作來拖動長袖,體現了舞蹈的大氣沉穩,突出其厚重感。

揚袖,作為楚舞中的主要技巧動作之一,揚袖的基本舞姿是「舉臂揚袖」,舞蹈時,肘部發力,通過手腕延伸到指尖,使長袖拋出最遠的距離,以展現出飄逸之感。

甩袖,舞者以大臂發力,揮動長袖,甩向身體兩側,長袖通過手肘帶動腕部力量,使長袖呈直線狀,在延長手臂的同時增強舞蹈的流動感。

撩袖,撩袖主要使手腕上的舞蹈動作,以胳膊和小臂發力,帶動手掌,使長袖作小幅度的揮動,撩袖與甩袖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大臂是否發力。

腰的主要動作。楚舞中腰的動作特點主要為折腰,楚人對細腰的喜愛在楚舞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到了漢代,依然延續這樣的審美風格,這種審美傾向,充分應用於舞蹈形態中,因而有了「楚腰纖細掌中輕」的說法。

以下是對袖的動作描述:

擰腰出胯,舞蹈時,舞者單腿抬起,以腰部的力量帶動全身,上身向一旁傾擰,當動作靜止時,出胯造型。

胯部外推的同時身體前傾。這種造型顯得格外婀娜多姿。沖起斜前,舞者身體呈前傾狀,在身體失重時,舞者隨身體傾斜的方向疾步前移,同時揚手臂,以保持身體的平衡,在這種快速移動的動作中,舞者長袖如隨風飄逸的柳枝,飄逸神秘,極富美感。

左折右傾,舞蹈時,舞者甩動長袖,呈現出翹袖的舞姿,腰肢向下折壓,頭回擰。這是典型的翹袖折腰體態,動作時,舞姿優美動人,將女性的柔美浪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前俯後仰,舞蹈時,舞者俯下上身,看著身體一側,同時揮動長袖;仰時要求舞者向後退,同時腰身向後仰。這個動作要求舞者身體靈活,動作敏捷,對腰部要有極高的控制力。

閱讀全文

與中國舞甩袖怎麼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為什麼選擇關閉美駐成都總領事館 瀏覽:531
印度的亞洲叫什麼 瀏覽:195
英國掛車怎麼開 瀏覽:433
中國總資產是多少 瀏覽:412
印尼巴士怎麼下載最新版 瀏覽:38
義大利學校什麼時候開學 瀏覽:145
義大利快遞格式是什麼 瀏覽:666
印尼慘案中回歸的華裔有多少 瀏覽:777
中國餐桌禮儀中哪個位置是主座 瀏覽:367
西方為什麼一直看好印度 瀏覽:430
伊朗進口中國的原料葯是什麼 瀏覽:183
為什麼伊朗那麼多新冠 瀏覽:658
越南電商融資怎麼樣 瀏覽:201
義大利原皮包哪個好 瀏覽:345
伊朗與伊拉克戰爭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953
中國駐什麼 瀏覽:670
中國共有多少例新冠冠肺炎 瀏覽:44
蓮花清溫怎麼寄到英國 瀏覽:501
安妮義大利哪些送餐具 瀏覽:232
伊朗為什麼不兼並阿富汗 瀏覽: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