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讓留學生在課堂上少說母語,多說漢語
我覺得可以在教學方案里添加漢語游戲環節,如:講詞性的時候,可以設計動詞游戲,每個人說一個動詞,同桌用這個動詞造句。同理,名詞,形容詞都可以設計游戲。水平高的還可以玩詞語接龍,成語接龍游戲。
還可以設計獎勵機制,比如每節課評出一位說漢語最多的優秀同學,給予適當的獎勵。
望採納,謝謝!
⑵ 學校里有留學生,我想學好英語,經常在食堂碰到他們,該如何更好的和他們搭訕呢
A:Hi!
B:Hi!
A:Is there's food tasty?
B:very tasty!
A:Can we mske a friend?
B:Sure!Eat together?
A:Ok!But I know only a little English.
B:Don't worry!We can help you!
A:And I can teach you chinese,too.
B:Yes,thanks.Sit here.
A:Thanks!Are you feeling good in there?
B:Of couse!China is beautiful,and the people is friendly and passional!
亂寫的,現實可能不是這樣!
英語最最主要的是興趣,你死記硬背沒用的,你先得喜歡他,才能有心思去學他。而且,不要為了考試去學他,而是為了與朋友交流而學,更不要因為對老師的不滿而影響你的學習。
英語是一門語言,我們的中文為什麼容易學?因為我們懂拼音,更重要的是我們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所以學英語也需要這樣的環境,那麼就多聽聽英文歌,學習唱英文歌,沒事兒就哼哼,不懂的就查查,然後你就懂讀且懂意思,還能流利的說出來。還得注意運用,學英語就是為了交流,所以注意日常生活中常說,珍惜與外國朋友對話的機會。
推薦買一本《英語高考必備》,或是更好的辭典,不懂就查,而且後面有很多語法規則,當然你還得會音標,這樣讀起英語來不費勁。
而且,第一映像非常重要,你看完英語單詞後,乘著還有映像趕緊的默寫,不用額外練習,就乘著作業時練。
單詞記住了,語法懂了也就記住了,句子也就會造了,句子會造了作文也就會寫了。
注意單詞量,中國學生的單詞量很少的,沒事就背背辭典,我正在努力被辭典呢,一起努力吧(注意:不是死記硬背)!
還得多記下些諺語,成語…
最後羅嗦一句:不要為了考試去學他,而是為了與朋友交流而學,更不要因為對老師的不滿而影響你的學習。注意運用!
一切努力,只為捐書,請支持:http://..com/juanshu
僅供參考
⑶ 求論文,關於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
對於外國學生來說,漢語難學主要表現兩個方面,一是「漢字難輸入難書寫」,二是「漢字難認難記」。這兩個方面的學習困難都與漢字字形緊密相連,與字音無關,解決這兩個方面的困難只有從漢字字形的研究入手,並且一定要解決。
「和碼」漢字字形編碼方案及其輸入法,是漢字字形編碼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碼」輸入法,是電腦字母大鍵盤,數字小鍵盤「和」手機上統一通用,易學易記,快速高效的輸入法,同時「和碼」輸入法,也是通過漢字字根,分析理解漢字字形字義,幫助認識記憶漢字的方法,「和碼」特別適合外國學生學習使用。
以「和碼」輸入法為工具,能徹底地解決外國學生「漢字難輸入」的問題,有效地幫助解決「漢字難寫」的問題,「和碼字根學習法」能有效地幫助外國學生克服「漢字難認難記」的困難。「和碼」的技術表明,與漢字字形有關的「漢字難學」的問題,可以從漢字字形編碼輸入技術入手,從漢字教學方法上找到解決的辦法。。
一、用「和碼」輸入法,解決「漢字難輸入」的問題
漢語對外教學的對象,一般都是在校(小中大)學生,他們都會用電腦。這些已經習慣了在鍵盤上輸入英、法、德、西班牙語等字母文字的外國學生,也都期待漢語學習的第一節課,就能學會通過鍵盤簡單方便地輸入漢字。
但這一點外國朋友從來就沒有做到過,不要說第一節課就學會漢字輸入,即使幾年的漢語學習,外國朋友也不能輕松自如地輸入漢字。因為到目前為止,對外漢語教學都是從拼音開始,以學拼音為主,等學會漢語拼音之後,再學漢字拼音輸入,這已是一個學期以後的事。因為拼音輸入要求讀音很准確,外國人說漢語本來就很繞口,能說准確的人是極少數,讀音不準,使用拼音輸入就很困難。
漢字讀音不準,拼音輸入難,對於絕大多數外國人來說,不是一時,而是一世的困難,因此拼音輸入法不適合於外國學生學習使用。這一點已被多年的對外漢語教學實踐所證實。
拼音輸入不適合於外國學生,那麼還有許多漢字形碼輸入法,依照字形就可以輸入,外國學生為什麼不使用漢字形碼輸入法呢?因為以往的漢字形碼輸入法,沒有做到易學易記易用,也都不適合外國人使用。如「五筆字型」輸入法的「王旁青頭兼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的字根口訣,只是適合有漢語背景的中國人,讓外國學生去背,不要說在開始,就是學了漢字幾年之後,也難做到。
在過去,「漢字輸入難」讓外國學生嘗夠了苦頭,更加重了漢字難學的感覺,影響了學習漢語的興趣,更妨礙了學生藉助電腦學習漢語。
「和碼」輸入法是新的漢字形碼輸入法,有25個字根,每個字根相當於一個漢字的形義字母,如「土口人氵力女心王木日犭米」等,通過輸入這些形義字母,就能輸入漢字。這一點與英語、法語、德語的輸入一樣。漢字的字根(形義)字母。比英文的字母更具有形義特徵,通過字根輸入漢字的過程,是最好的漢字字形字義分析與學習的過程,如:漢(氵又)、字(宀乛十)、結(糹土口)、構(木勹厶)。
和碼把漢字的字根按起筆畫的不同(橫橫豎撇點)嚴格地分為5個區,每個區按字根由簡到繁分5個位,區與位排列的嚴格順序,使字根表易學易記。
各個字根用其區與位的順序號12345表示,如:一11、口33、日35、冫52、氵53,就形成了字根的25個數字碼。和碼在電腦大字母鍵盤上用25個字母鍵盤輸入這25個數字碼,在小數字鍵盤和手機上通用12345五個鍵的兩兩組合輸入25個數字碼。「和碼」輸入軟體,通過輸入單字的字根碼,就可以顯示輸入單字。
特別是在小數字鍵盤和手機上,「和碼」輸入軟體有字根提示功能,只要輸入字根的區號,軟體就列示該區內的所有字根,並提示位號。藉助這個逐碼提示的功能,「和碼字根表」25個碼的記憶,就簡化為「1橫2橫3豎4撇5點」5個區號的記憶了。
對於外國學生,「和碼」的學習需要2個課時 ,具體步驟與時間安排如下:
①、介紹漢字的4個基本筆畫,橫(一)豎(丨)撇(丿)點(丶),以及它們的折筆畫如橫折(乛乁乙)、豎折(亅乚)、撇折(く)等(10分鍾);
②、介紹漢字的基本字根,如「十土艹木,山口囗日,亻人女禾,冫氵灬米」,並舉例解釋漢字是由字根組成的,就象英語單字是字母組成的一樣(15分鍾);
③、介紹和碼字根表五區五位的劃分規則,字根數字碼,以及利用數字小鍵盤輸入字根練習(20分鍾);
④、10分鍾休息。
⑤、介紹單字分塊,以及字塊取碼的方法(15分鍾);
⑥、介紹三塊漢字的單字取碼方法,如:品,晶,最,新,並做輸入練習(5分鍾);
⑦、介紹二塊字的單字取碼方法,如:漢,字,和,春,打,迫,並做輸入練習(10分鍾);
⑧、介紹一塊字的單字取碼方法,如:來,龍,馬,蟲,並做輸入練習(5分鍾);
⑨、簡單介紹片語的編碼輸入方法,標點符號的輸入方法(10分鍾);
⑩、介紹輸入軟體的常用功能,以及「和碼練習軟體」的使用(10分鍾)。
學生學會「和碼」後,不需知道字音與字義,就可以用使用「和碼練習軟體」進行輸入速度練習,就象學英語的學生,不需知道字音與字義,就開始進行英文輸入速度的練習一樣。另外,「和碼」還能在數字小鍵盤和手機上快速輸入,這一點英語卻做不到。
對於外國學生來說,「和碼」漢字字形輸入法,比漢語拼音輸入法容易學得多,學生練習使用和碼輸入漢字的過程,就是分解與組合漢字字形結構,掌握漢字書寫順序,分析理解記憶漢字的過程。掌握了漢字輸入,就能藉助於電腦學漢語,也為字音與字義的學習做准備。
二、用「和碼」字根學習法,解決「漢字難認難記」的問題
對於習慣了用26個字母拼字的外國學生來說,不同字形與結構的漢字,就是沒有規律,幾百上千個漢字的記憶太困難了。「漢字難認難記」成了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嚴重障礙。
正因為漢字難學,使得許多外國學生,學漢語時只學拼音,不學漢字。這樣學生雖然會聽會說,但不會讀書看報,不會寫文章,也就不能用漢語做有深度的學習與交流,就不能算真正地學會了漢語。
怎樣才能幫助外國朋友克服「漢字難認難記」的困難呢?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記憶英語單字時,我們常用「字根學習法」,就是找出英語單字中的一個或幾個字根,通過字根來分析理解記憶單字。
漢字的字形結構,更明顯地含有一個或幾個字根,如:漢(氵又)、字(宀乛十)、結(糹土口)、構(木勹厶)。漢字中更容易提取一個或幾個由基本筆畫組成的字根。漢字字根(部分是偏旁部首)是單字字形的重要內容,也是字義的重要內容。掌握漢字的一個或幾個字根,對於分析理解記憶漢字有不可替代的幫助作用。因此對於外國朋友的「漢字難認難記」的問題,漢字的「字根學習法」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漢字字根學習法」,即是從字根的角度看漢字,用單字中的一個或幾個字根表示該單字,通過這些字根分析理解記憶漢字的字義與字形,在電腦上通過輸入這幾個字根來顯示(還原)單字。這樣通過單字到字根,再由字根到漢字的反復對應練習,達到掌握字義,記憶字形與輸入運用漢字的目的。
「漢字字根學習法」,把每個漢字的平面圖形結構,簡化為由一個或幾個字根組合的線性結構,用約100常用的字根,來表示所有的漢字。這樣就從字根的角度,提供了一個線性化、簡單化漢字字形的方法,以幫助分析與記憶漢字。在電腦上通過輸入軟體,進行字根與單字的轉換,達到練習與運用漢字的目的。這樣漢字的學習就有方法可依,有技術可用,變得容易起來。
「和碼」漢字編碼輸入方法,也是一套完整的「漢字字根學習方法」。和碼有完整的易學易記的字根表,以及易用的單字取碼方法,能讓初學者很容易地記憶這些字根,很容易地從漢字提取一個或幾個漢字字根,利用和碼輸入軟體,通過輸入字根來顯示(輸入)漢字。
和碼單字的取碼方法是,把單字最多分為三塊,以字塊為基礎,按書寫順序提取三個主要字根,這三個字根就是「漢字字根學習法」所需要的字根。
⑷ 我是一名外國留學生,在中國已經呆了6年了,中文基本上能聽懂,也知道如何表達,但自己說的不標准。平時
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學好中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文是世界上較為復雜的語言,你平時可以和中國人多聊天,多聽聽中文歌曲。
⑸ 如何將中國文化融入到語言教學中
如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 【關健詞】對外漢語教學 中國文化 融入 【摘 要】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外文化交流增多,學習漢語的留學生不斷增加, 對外漢語教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語言與文化相互依賴、相互影響。本文旨在對外漢語 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文化融入層面上作一些探討,以期讓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在教學中能 有所參考,讓留學生漢語語言的學習更加有效 一、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各國人民之間的合作和交往與日俱增,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往也越來越頻繁。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和漢語的外國留學生人數在不斷 增長,對外漢語教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0 年 3 月 22 日新聞報道,2009 年,共有來自190 個國家和地區的238184 名各類來華留學人員,分布在 全國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10 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學機構中學習。從上 面談到的數據我們得知,在來華學習漢語和文化的外國留學生中,他們的背景知識、學習目 標、學習方式都將不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 二、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是符號系統,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以語義為意義 內容的、音義結合的詞彙建築材料和語法組織規律的體系。語言是人類進行思維和傳遞信息 的工具,是人類保存認識成果的載體。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 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B.Tylor)界定「文化」一詞時說: 「文化或文明是一種復合物,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 成員的人所獲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習慣。」 語言與文化相互依賴、相互影響。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對語言有制約作用。通 過從文化的角度來考察語言的交際過程,語言學家們發現人們在語言交際過程中不僅涉及語 言系統,而且涉及同語言系統緊密關聯並賴以生存的文化系統。文化包括語言,文化的發展 影響語言的發展。語言和文化是雙向互動,互為概括的。要想做好對外漢語教學工作,就必 須注重在教學中融人中國文化。 三、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的必要性 (一)對漢語語言學習的意義 教授語言本身是很重要,但不理解文化含義的語言是蒼白的、無用的。文化教學應是一 直貫穿於語言教學之中的。讓留學生記住一些特定的中國文化現象不難,難就難在要把握漢 語語言中的文化含義,並可靈活運用。通過我的教學實踐,發現留學生學習漢語最難的是把 握相關漢語難詞的文化含義,特別是一些生僻詞以及成語。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留學生自 己的母語和母語文化對學習我們漢語及漢語文化有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了負遷移作用,這 種負作用會讓留學生對二外,也就是漢語產生誤解和誤用。這就迫使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中 要有意識的融入文化內容,提高留學生的中國文化內容認識。 (二)對傳播和弘揚中國文化的意義 對外漢語教學是為雙向交流服務的。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雖然西方文化帶來了現代化, 但也必須與中國的具體國情和文化相結合,才能實現中西文化的交融。改革開放需要我們學 習西方文明成果,同時也要求我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中華文明曾經為人類文 明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今後還將為人類文明做出獨特的貢獻。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除了 要注意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更要注重傳播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比如,中國「天人合一」 的哲學思想,它反映了中華民族追求自然和諧和人與自然協調的理想。它把人、自然、社會 融合為一個整體,以道德化標准規范人類行為。而以實現人的最大利益為驅動力的現代科技 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給人類生存的環境帶來了難以彌補的負面影響。「天人合一」的思想 為現代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了積極的認識前提。再如,1993 年,芝加哥《世界倫理宣言》 把孔子「己所不欲,勿施與人」作為人類倫理的基本原則之一。可見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對外漢語教學一個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是要把中華文化的精髓向世界傳播,使之發揚光大,造 福於全人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融人中國文化不僅有助於深化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還有 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異國文化,增強跨文化意識,提高其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對不同文化 的寬容度。 (三)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的意義 語言是世界觀的載體,是思想的化身,任何語言都包含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 語言是傳達信仰、意識、價值觀等的基本文化手段。漢語課程蘊含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 具有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得天獨厚的條件,為進行人文素質培養提供了可行性和便利性。因此, 對外漢語教學除了完成基本的語言、文學和文化的教學任務之外,還應該承擔起提高學生人 文素養的責任。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依墉,在不同文化的比較過 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使其對年國文化的歷史和現狀具有更清醒的認識和判斷, 以利於各種文化的交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的方式 (一)在教材中增加中國文化的內容比重 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過漢語學習來了解中國及中國文化。在對外漢語 教材中增加中國文化內容的比重已成為當務之急。教材選用適當增加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范 文。如適當融入一些中國的傳統節氣、習俗、典故等內容,還可增加一些優秀英文文章的經 典漢譯作品,或從我國權威報刊上摘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另外,還可以從國外現有的 各國著作的漢譯本中摘選適合大學生學習水平的部分內容進人漢語教材。 (二)改革教學方法 首先,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設必修或選修的中國文化課程。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 許多學生都建議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開設關於中國歷史、哲學、文學、民間風俗等課程,至少 是提供中華飲食這種類型的文化課程。此外,這種課程也應安排學生用漢語介紹自己國家相 似的歷史文化,這有利於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在閱讀和綜合課程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 閱讀中文報刊以及介紹中國文化的漢語讀物;在聽力方面,中央電視台電視節目以及中國之 聲廣播節目是很好的選擇。這樣既可增加學生對中國文化的漢語表達方式方法的積累,又可 以使他們對中國當前的國情有所了解。 其次,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文化融人,要按照學生的學習層次、文化背景以及掌握漢 語的程度,遵循有計劃的、循序漸進的、實用的、適度的教學原則,逐步融人文化內容,以 達到合理地進行教學的目的。 中華文化知識的融入,正是為了培養外國留學生實際運用漢語語言的能力。結合我國目 前對外漢語教學發展的情況看,在具體方法上,我們可以採用歸納對比法、同步解釋法、多 媒體教學法、課堂內的教學與課堂外的引導相結合法、主題講座法、文化實踐法等多種方法 來實施和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效果。 (三)提高漢語教師自身的中國文化素養 建設具有較高中國文化素養的漢語教師隊伍,培養「學貫中西」的優秀教師,是當前對 外漢語教育的迫切要求。倡導教師在介紹、學習和研究中國文化的同時,也應該學習和研究 世界各國的語言、文學、歷史、風俗等內容,這樣的教師培養出來的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更 具優勢,會在中西文化碰撞中顯示出博大的胸懷和高度的智慧。作為漢語教師,我們有責任 和義務了解自己的文化,用漢語傳授並且傳播我們的優秀文化。漢語教師除了要大量閱讀中 國文學作品,還應該閱讀優秀的各國著作,這樣才能具備廣博的雙語文化知識,才能提高自 身的中國文化修養和准確介紹中國文化的能力。只有自身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幫助學生打下 扎實的語言功底,熟練地掌握語言技能。漢語教師在傳授中國文化的同時,應有意識地保持 甚至提升學習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和修養。 五、結語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進行中國文化知識的融人,培養留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是時代的要 求,也是發展對外漢語教學,宣傳中國文化的要求。總之,文化能力的培養是對外漢語教學 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想培養留學生較強的漢語語言交際能力,讓他們能夠流利的進行 文化交流,避免不必要的文化誤會,就必須把語言教學跟文化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就必須要 在教學過程中著重揭示語言背後的文化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讓留學生掌握好漢語語言,才能 讓漢語語言的學習更加有效和實用,才能弘揚和宣傳中國獨特的魅力文化。
⑹ 如何教會中文的韓國人說中文
呵呵
你問有會韓語的中國朋友不就好了么。
韓國人高中的時候就有第二外語當中有
中國語
德語
日語
韓國人能說簡單的漢語和認識很多的繁體字
⑺ 如何教有一定基礎的外國人學中文
首先,教他怎麼讀普通話所有的拼音。你應該在這兒下手因為這一步很重要。我的漢語學習還處於初期,每當我試圖與一位中國人交流時他幾乎總是聽不懂因為我的口音太重了。我只跟我的輔導拚命地練習我的發音才克服了這個困難。要是他不能被聽懂,日常生活對話之類的知識會沒有用的。標准普通話課本會包括適合的內容,都是差不多因為基礎的話題都是一樣。我推薦選擇有圖片和有意思的對話的,例如Boya Chinese。
⑻ 如何成為留學生喜歡的漢語教師
中國學生對語文教師授課也是這樣,上留學生的漢語課收不到預定的效果,關鍵就是對學生缺乏了解,對教材缺乏領悟,我們必須在了解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特點之後把自己當成是這些學生來探詢他們需要的知識點、學習方法等,從而確定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象我們留學生部現有的七個班級,依漢語水平只有初、中、高三個等級,可在實際教學中,同一水平的孩子因為目的、國籍與母語不同而存在極大差異。我這學期任教了兩個初級班的閱讀課,初一班是清一色的韓國學生,而且大多數都有著明確的學習目的——考HSK,所以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也能在課後去消化吸收所學知識,那麼我的授課就能快而穩地講授當堂課的知識,同時抓住時機將知識引向深入,盡量拓寬學生的字詞量與知識面;然而同樣的教材同樣起點的初級二班,因為學生年齡懸殊大,來自不同的國家,每個人的學習習慣也差異極大,他們也沒有考HSK的要求,所以初一班的教學方法就不能適用,我就在教授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重點糾正學生的書寫習慣與方式,另外多補充生活中常用的詞語,多給他們練寫、練說的機會,進行分層教學與特別輔導,力求他們能均衡發展。 說起來,要做一位留學生也喜歡的中文教師,在理念上就必須徹底改變 「以教師為主」的教育觀念,盡量使用啟發式教學,幫助學生更快、更有效地達到他們預期的學習目的。如今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已是三個學期,深切地感受到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特殊性。首先,我們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他們的母語不同,發音特點和語法規則不同,這些都會對他們學習漢語產生很大的遷移作用;另外,學生的學習目的不同,有的為了將來在中國繼承家業經商,有的為了了解、研究中國的歷史、文化,有的則是單純要考中國的漢語水平考試。以學生為主就是要針對不同學生不同的語言特點,設計不同的訓練方法,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目的,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 我們留學生部的學生使用的都是漢語強化教程,教師少課程多,課時安排較為緊湊,如何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這么多的內容,而且還得記住它們,這就得在授課方式和內容的拓展上下工夫了。對於初級班的學生,我的教學是盡量用簡單易懂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知識的要點,然後補充一些和課本內容相關的現實生活中的或有關中國文化的素材來教學生。比如說,學習動物的字詞時,我會給他們講一些中國的生肖知識,然後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出生年月計算自己的生肖,說說自己對所屬生肖的特點及自己對它們的喜好;對於高級班的學生,我會在單調緊張的聽力測試後安排一些漢字或語言游戲;對於難以記憶或易混淆的字詞學習,我會想一些字謎或聯想的畫面來幫助學生;學生聽不懂的時候,不厭其煩地解釋,大家感覺累的時候,就講中國的笑話、傳說、故事,同時注意這些游戲、故事與所學知識的銜接,這樣下來,學生既學到了漢語,也學到了很多深厚的中國文化里的精髓。 現在回想起初涉此行時,因為沒有對外漢語教學經驗,語法交流成了大問題,程度補語、「把」字句、「的」字結構……越解釋越糊塗,搞得師生都是一頭霧水。以後才漸漸總結出來,語法不是講會的,是練會的。要勝任對外漢語教學,不會因為你是一名優秀語文教師就沒有問題。除了語言基礎和表達能力,漢語的語法、語言點也不可或缺,同時我們還必須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而經驗豐富、自身素質、綜合素質則更是重要。活躍調動、貼近實際、耐心親和,是一個好的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具備的素質和技巧,多和外國學生聊天,了解他們的需求,知道他們的困難及問題,也是促進教學的一種手段。在和外國學生溝通時,不要局限於課堂,不要吝嗇課下跟學生多接觸,對外漢語老師不能只埋頭教學,而忽略了跟學生「培養感情」。外國學生不只是對漢語感興趣,也喜歡多跟中國人聊天,了解平常人的生活和想法。 當然,我們也得注意教學中的循序漸進,不能只停留於字詞句的面上,因為我們更多的是要教會和訓練學生進行漢語思維,將思維訓練與聽說讀寫能力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外國學生漢語的實際運用能力。也就是說,在學生具備一定的漢語基礎之後,教師所起的關鍵作用應當表現為在文字、詞彙、閱讀等具體課堂教學之中,在漢語情境之下,始終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並鼓勵學生大膽用漢語來表達思想,進而讓教學雙方從中發現問題發現不足,就此進行有針對性的糾錯,並在隨後的教學中鞏固糾錯效果,在更高的起點上展開新一輪的「思考——表達——識錯——提高」,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在漢語天地里進入「合情合理地思考、收放自如地交際」的藝術境界。 具體說來,在漢字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尤其是非方塊文字國家的學生糾正其母語導致的漢字書寫東拼西湊地畫出來的惡習,還有他們頗感頭疼的理解、記憶難題,一種有效的途徑就是引入字謎活動引導學生找尋規律。在學生具備一些漢字基礎知識後,我會在課堂上適當地出一些簡單有趣的字謎,比如:人有它大,天沒它也是大(謎底:一)一鉤殘月帶三星(謎底:心)牽來一匹馬,卻成一頭驢(謎底:戶),然後啟發學生通過拆解漢字、理解字義、筆畫組合及摹狀象形等方法來猜謎底,寓教於樂,帶動學生積極思考並叢中得到娛樂,同時也促進了認字,理解了字義。在這類漢字游戲中,學生能很快地掌握漢字的一些部首所表示的意義,對漢字的結構特點也有了較清晰的認識,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方塊字的立體認識。 在詞彙教學中,很多老師採用的是 「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一人唱獨腳戲,辛辛苦苦地把每個生詞的意義用法全面介紹一遍,學生被動地接受,這樣教與學都覺得費勁,結果適得其反,學生往往連該生詞最基本的意義用法都未能掌握。此外,中文詞彙本身具有其他詞彙所沒有的特殊性,有些中文詞語,例如,同民族文化背景密切相關的專有名詞、俗語、諺語以及抽象名詞,存在語義、詞格、修辭等細節差異的形容詞和動詞,等等,更是無法用媒介語准確講解。這時還是得用我們中文來解決問題。 一直以來,我們部門就提倡和注意中文環境的營造,我的漢語課堂也一直貫徹用中文解釋中文的原則,盡量避免使用媒介語。英語注釋只能出現在萬不得已而為之、且不會因此引起任何誤解的場合。有時我會提前把生詞解釋任務分派給學生,安排學生自己上講檯面對全班同學來講解生詞,要求用明白易懂的詞、片語或句子來進行重新闡釋,其間還可通過動作表演、實物演示來進一步補充說明,如果同學們沒聽懂或有疑問便可繼續向這位同學發問,教師根據學生所掌握情況在一旁加以提示、啟發和補充。 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在漢語平台上運用概念、做出判斷、進行推理論證的思維,適時向學生提出有啟發意味的問題,如,「你是怎麼理解的?」「用漢語如何表達?」等,鼓勵他們大膽開口說話。這樣的教學措施,不但可以讓學生逐步正確理解詞義,還能夠訓練學生如何運用已掌握的漢語知識明白表達自己所理解的意思。 在閱讀環節中,「學生預習、教師講解」這種單一模式,容易使學生上課分心。往往一篇課文上完,學生一知半解,對課文中的詞、片語、句子更是不會靈活運用,大多學過就忘。 對此,我採用過自由問答的方式來改變漢語閱讀課上偏重讀與聽、課堂氣氛較沉悶的境況,感覺挺不錯的。具體措施是安排學生上講台分段落朗讀,並要求每當一段朗讀完成之後,台上的同學與台下的同學就根據該段落互相發問。不過教師需要提前設計幾個與課文教學目的緊密相關的、富有討論意義的問題,以便隨時補充。在組織答問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對於提問精彩、回答巧妙亦即能夠准確而靈活地運用漢語進行思維和交際的同學應當予以恰當的贊揚。在討論中,學生有時言不達意、言不盡意,此時,需要教師與之「心有靈犀」、恰到好處地加以潤色、歸納。 提問設計是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而進行的一種思維訓練形式。它使得學生個體在圍繞教師的提問設計,利用師生語言交流而形成的良好氛圍中不斷地糾正、豐富、完善自己對問題的判斷、推理和分析。 通過課堂上的思考與討論,能夠激發大家的表達慾望與思辨能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多視角多方位地來審視這篇文章,做到獨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學實踐表明,這樣極具挑戰意味的問答活動,不但可以引導學生們通過積極的思考與熱烈的討論迅速地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們在漢語天地里的思辨與表達慾望。 以上漢字、會話以及閱讀三個教學環節中所貫徹的思維訓練有機有序地結合或穿插進行。相信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對外漢語教師要想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不僅僅是課上得好,為人也是一門藝術,你要是能讓學生發自內心的認為你是在幫助他並且你也能幫助他增長知識,誰還不會認可你,喜歡你呢?
⑼ 我是一名從美國來的留學生,請問如何把中文學好 中文好難啊
去人多的地方,多和人聊聊天,或者請一名老師,也可以向中國朋友求助,沒朋友去人多的地方交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