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為什麼叫張家港

中國為什麼叫張家港

發布時間:2022-04-27 03:54:58

『壹』 張家港是哪和張家口有什麼關系

張家港在蘇州,張家口屬河北,在北京西北方向.
張家港是明朝當地張姓士紳在此居住,為了做生意方便,開設的港口,後來貿易很發達,於是設縣級市的時候沙洲縣改名張家港.
張家口在明朝的時候靠近長城,是邊關守衛的地方,當時不允許在北面開城門,以防蒙古人攻進來,後來一位張姓守備感覺不方便,於是就在北面開了一個小門,後來這個很小的門附近居然發展起來了,這個地方就叫"張家口",後來逐步變成了一個城市.

『貳』 張家港名字的來歷

清康熙二年(1663年)江陰縣衙擬在澄江門和巫山之間修建馬路,勘察丈量到此河時,發現此河無名,於是請大橋鎮鎮董吳翼之提議起名。

吳翼之知道此河乃是張氏祖上所開,後來又是張氏裔孫拓寬,遂提名稱「張家港」,並報江陰縣衙認定備案。康熙三年(1664年)冬,江陰縣衙正式批文命名此河為張家港。

(2)中國為什麼叫張家港擴展閱讀:

風景名勝

香山景區

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張家港市保稅區(金港鎮)境內,交通便捷,佔地4.37平方千米,山體東西長2.3千米,南北長1.9千米,最高處海拔136.6米,歷來有「香山十八景」之說。香山因吳妃采香而聞名。

「香山十八景」:包括藏軍洞、梅花堂、桃花澗、采香徑、聖過潭、聽松吟、釣魚台、洗硯池、石虎門、觀音殿、荷花茶廳、圓寂塔、聖清池、毗陵井、門夜雨、天台石、歸公洞、烽火台。

暨陽湖景區

國家AAAA級景區。是張家港的城市客廳,利用先進的生態理念和技術把自然引入城市,人工打造了自然的生態濕地風景,暨陽湖生態園分7塊區域,分別為歡樂世界、假日公園、假日廣場、瀕水休閑公園、螺洲島、鏡湖生態公園、暨陽湖濕地。

永聯小鎮

國家AAAA級景區,挖掘本地資源,建成了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永聯垂釣中心、永聯水上樂園、江鮮美食街等旅遊資源,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美食購物等功能為一體的江南鄉村生活體驗地。

『叄』 沙洲縣為什麼改名張家港市

張家港原名沙洲縣,為什麼改名,1962年,從常熟和江陰各劃出數個公社,建立沙洲縣,1986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為什麼叫張家港,因為以境內天然良港—張家港港而命名,現下轄8個鎮和常陰沙管理區。全市總面積998.4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785.55平方公里。西北部有江中小島雙山沙,面積18平方公里。境內有沿江岸線71.78公里,其中不凍不淤的深水岸線有33.7公里;大小河道8073條,總長4074.3公里。因為縣1986年撤縣建市。

『肆』 張家港為什麼叫張家港

其實只是因為當時的傻帽領導覺得沙洲縣這個名字比較土,而且當時港口軍轉民用,改名張家港可以讓人知道這是港口城市,提升港口知名度,以港口為依託大搞污染企業,僅此而已,你們想復雜了,傻帽領導是沒文化的土鱉。

『伍』 張家港的來歷

商末,屬勾吳之地。春秋時期,屬吳國延陵郡。秦代,屬會稽郡。晉代,置暨陽縣,縣治楊舍鎮。梁代,在暨陽之墟建梁豐縣。唐以後,分屬常熟、江陰兩縣。清代至民國,常通港以北屬南通縣。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區建立沙洲縣,南部及常熟、江陰兩縣的邊界地區設立虞西縣。解放後,東部屬常熟縣,西部屬江陰縣。
1957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沙洲縣,以江陰、常熟兩縣的各一部分行政區域為其行政區域。1961年12月1日成立。
1986年9月1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市人民政府駐楊舍鎮。

『陸』 為什麼叫張家港

境內各地由於成陸時期、建置歸屬和人口來源的不同,形成「江南」、「江北」、「老沙」、「常陰沙」等不同風情習俗。「老沙」、「常陰沙」又統稱「沙上」。從鹽鐵塘、東橫河到三甲里一線的長江古堤是「江南」與「沙上」的分界。「沙上」又以南中心河為界,西南為「老沙」,東北為「新沙」。「江南」為古老的太湖平原,居民大都聚族而居,民性淳樸剛直,喜武重義;「沙上」屬長江三角洲平原,成陸較晚,居民大多來源於如皋、南通、靖江、海門、啟東等地,民性淳和好強,崇文自立。時光流逝,隨著統一大家庭--沙洲縣的建立,人們的經濟、文化、情感交流日益密切,各種語言、習俗也正逐步相互滲透。尤其是正直淳樸、奮發向上的民風已成為今天張家港市鄉情民俗的鮮明特點。

『柒』 張家港為什麼叫張家港呢

以前港區叫張家港,後來港區(以前的張家港)比沙洲有名氣拆縣建市了改名張家港

『捌』 張家港的歷史

張家港市所在區域的北部原是長江的一部分,成陸較晚;南部地區的發展則與附近地區類似,最早發現的人類活動在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以前,8000年前,張家港南部地區就有人類活動。

自商末起屬吳國;秦代屬會稽郡,晉代置暨陽縣。南朝梁設梁豐縣。隋唐之後分屬常熟、江陰兩縣。清代至民國,常通港以北屬南通縣。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曾一度在北部沙洲地區建立沙洲縣,南部及常熟、江陰兩縣的邊界地區設立虞西縣。解放後,東部屬常熟縣,西部屬江陰縣。

1962年,由江陰縣劃出九個公社,常熟縣劃出十四個公社以及常陰沙農場,建立沙洲縣,隸屬蘇州地區。張家港從此成為一個縣級行政單位。

1986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消沙洲縣,改設張家港市,隸屬地級蘇州市。

2004年,江蘇農墾將原江蘇國營常陰沙農場劃歸張家港市,實行屬地管理。

(8)中國為什麼叫張家港擴展閱讀

張家港市原名沙洲縣,因境內三分之二的土地是由長江中的沙洲積漲成陸而得名。境內陸地以古長江岸線為界,分為南北兩個部分。

南部屬老長江三角洲的古代沙嘴區,成陸時間在7000年以上,散落著零星山丘。北部屬新長江三角洲,由數十個沙洲積漲連接而成,成陸時間最早的約800年,目前還在繼續積漲擴大。

市區南部成陸比較早,歷史文化悠久,曾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漢高祖五年(前202)析延陵之地為暨陽鄉。因境地有暨陽湖,鄉因湖名。

西晉太康二年(281),以暨陽鄉、南沙鄉和無錫北部,合置暨陽縣。

東晉咸康七年(341),劃暨陽東為南沙縣。南朝梁太平元年(556)廢暨陽縣,置梁豐縣。隋代,南沙並入常熟縣,梁豐並入江陰縣。

唐武德三年(620)復置暨陽縣。九年,並入江陰縣。此後1300多年間,該地屬常熟、江陰兩縣分治,直到1962年建沙洲縣。

宋代開始,境內北部沙洲在長江中積漲出水,並形成了夾江。為了加快成陸,擴大田地,人們在夾江中築壩截流,圍圩造田。張家港之得名,源於清咸豐年間。

當時,人們在老夾江口築壩,鑿南套入江,因經過張家埭,即命名此港為張家港。清末民國初,境內北部曾成立沙洲市。從此,沙洲之名便正式使用。

1926年10月26日,毛澤東署名潤之,在《響導》周報179期上發表了《江浙農民的痛苦及其反抗運動》一文,其中寫道:「江陰東鄉有一個名叫沙洲的地方,亦有農民反抗地主之事……。」文中的「沙洲」指的就是這里。

1941年2月和1944年10月,中國共產黨曾兩次在這里建立沙洲縣民主政府。1957年11月29日,國務院第63次全體會議批准新設沙洲縣。

命名的原因就是因為全縣有一半左右的土地由長江中沙洲積漲連接而成,「沙洲」二字可以反映這一成陸特色,而且正好沿襲了抗日民主政府的舊稱,故命名為沙洲縣。

1962年1月1日,沙洲縣正式成立,隸蘇州專區。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隸屬蘇州市。為了進一步擴大張家港在國內外的影響,走「以港興市,以市促港」的經濟發展之路,1986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

歷史上,沙洲的經濟一直以農業為主。建國後一段時間,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例在70%以上,是全國棉花出口的重要基地。

1978年以後,鄉鎮工業崛起,發展迅猛。1985年,農村勞力的92%從農業轉移到工業。當年,工農業總產值33.7億元,比1980年增加2.3倍。其中工業產值佔92%。張家港的港口建設起步於1968年,當時的上海港務局為了疏散物資運輸,決定在張家港設立碼頭,開辟輔助港。

次年建成,1982年對外開放。到1985年,港口吞吐量3400萬噸,辟有7條國際貿易航線,成為我國四大集裝箱港口之一。從沙洲縣到張家港市地名的變更,也顯示了張家港由傳統的農業鄉村社會邁向新興工業、港口現代化城市的巨變。

今天的張家港人,在「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家港精神激勵下,創下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奇跡:1984年創辦全國第一所縣辦大學——沙洲工學院。

1992年建成全國惟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1994年列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第二位;1995年成為全國兩個文明建設的典型。

2001年,全市GDP達306.8億元,財政收入32.08億元,兩年實現了翻一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家港

『玖』 張家港是哪個省屬於哪個市

張家港所屬江蘇省江蘇市。

張家港市,江蘇省縣級市,由蘇州市代管,位於中國大陸東部,長江下游南岸,東南與常熟相連,南與蘇州、無錫相鄰,西與江陰接壤,北濱長江,與如皋、靖江隔江相望,總面積986.73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777平方千米,水域面積195.67平方千米。

張家港市介於北緯31°43′12″—32°02′,東經120°21′57″—120°52′之間,總面積986.73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0.92%、蘇州市面積的11.62%。其中,陸地面積791.06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80.17%;陸地東西最大直線距離44.58千米,南北最大直線距離33.71千米。



(9)中國為什麼叫張家港擴展閱讀:

張家港市歷史久遠,擁有11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它們是:東山村遺址、徐家灣遺址、許庄遺址、蔡墩遺址、韓墩遺址、河陽山遺址、鳳凰山遺址、西新村遺址、西張遺址、西暘遺址、老煙墩遺址。時間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間,其中南沙東山村遺址的出土文物是長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遺址。

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家港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動沙洲農民暴動起義,開展抗日救國運動,積極配合渡江作戰,建立人民民主政權。境內重要的紀念設施有:雙山渡江戰役紀念碑、沙洲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館、香山烈士陵園、巫山渡江戰役登陸紀念碑、學勤廣場、毋忘國恥紀念碑亭、南豐之戰紀念廣場等。

閱讀全文

與中國為什麼叫張家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螺旋義大利面怎麼炒好吃竅門 瀏覽:920
汽車為什麼出口不到越南 瀏覽:975
甘肅人在伊朗干什麼工作 瀏覽:333
去伊朗女人准備什麼 瀏覽:188
伊朗有多少國家支持 瀏覽:958
中國四大名面是什麼 瀏覽:929
英國陸地怎麼畫 瀏覽:399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生論文什麼時間交 瀏覽:991
伊斯蘭自由大學在伊朗怎麼樣 瀏覽:392
中俄為什麼不向伊朗賣武器 瀏覽:886
北斗導航和伊朗導彈哪個好用 瀏覽:460
cj物流在中國哪些港口 瀏覽:715
印尼人用什麼軟體復仇者聯盟 瀏覽:80
美國推出伊朗核協議目的是什麼 瀏覽:259
印度國歌是做什麼的 瀏覽:259
印尼甜餅怎麼做 瀏覽:508
伊朗擊落的客機上都是什麼人 瀏覽:620
巴沙爾和伊朗哪個厲害 瀏覽:911
日本人最不敢去的中國城市有哪些 瀏覽:191
中國怎麼當獵人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