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於「教師節送禮」這種現象你持什麼觀點
一、事件概述
尊師重教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被中國人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1985年9月10日,全國的教師們迎來自己第一個教師節。從此以後,每年的教師節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成為人們向教師集中表達禮贊與祝福日子。從高層看望,到官方表彰;從各界共祝,到學生感恩;教師享受著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應有的禮遇。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節的傳統味道似乎也變得有些異樣,成了家長與教師之間的心理較量。要不要給老師送禮,送什麼禮,成為不少家長的心病。對家長來說是送也不是,不送也不是;對老師來說是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每年的這個時候儼然變成"家長劫"和"教師結"。
二、相關評論
1、《南方日報》李曉玲:一到過節,總有媒體出來苛責一些老師披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外衣,私下裡卻干著收受家長賄賂、不平等待人的勾當。看來,這其中也有冤情。有的老師是被迫收禮了,他們自己也很無奈筆者從佛山一些學校了解到,一些老師過節收禮,面臨兩難處境:家長所送禮物多為水果、禮券,不算貴重,老師怎麼辦?拒收,讓家長下不來台,他們反而更擔心老師是不是嫌禮輕了,以後對他們的小孩不好;收了,增加自己的負擔,實在不知道還應該怎樣做才是對他的小孩更好。當然,這是排除個別的確貪圖家長送禮、師德不正的老師在外其實,多數老師都是有教無類、一視同仁的,他們也是從學生時代一步步升學最終走上老師這個崗位的,請家長們多給他們一些信任,相信他們做過學生,也知道該怎樣對待學生。很多家長其實也並不想送禮,只是害怕其他的家長送禮唯獨自己不送不好。
在此,筆者借南京那位老師的一句話,呼籲家長們從第27個教師節開始,不要再給老師們送禮了。請節約自己的金錢,請給正在讀書的孩子們作一個榜樣,請給孩子們的老師一份徹底的信任。
2、《華西都市報》曹林:教師節,不少家長為如何給老師送禮而糾結,其實不少老師也在糾結。近日西祠上一則《斗膽從教師的角度說說教師節送禮》的帖子一經出爐,就受到熱議。發帖人是南京一小學老師,她發帖呼籲家長教師節別送禮。(綜合近日媒體報道)會有人把"教師節別送禮"的呼籲當真嗎?不會的,准備送禮的家長們,不會去認真看這樣一個苦口婆心情真意切的帖子,而是看社會整體的氛圍,看日常經驗中所映射出的世相。他們會跟著生活感覺作出選擇,而不是聽信一種道義感召。"禮多人不怪",他們寧願送禮可能會冒犯師道尊嚴,也不願因不送禮而得罪一個老師。
這就是異化的社會下,一種集體焦慮。權力變現已成為一種常態,教育行業並非真空,甚至因為社會對教育的重視,教師獲得了更大的權力。加上老師對學生支配性的權威,他們擁有了更多的將這種權力變現為利益的職業資本。於是送禮在這個行業更加普遍,已成為一種人人覺得天經地義的民俗,而絲毫沒覺得不妥。送的人覺得應該,收的人覺得太應該了。
這種情況下,送的禮,不僅僅是一種禮,而是當前社會生態下的一種儀式。這種觀念根深蒂固,以致教師必須收了,送禮者才會覺得有安全感;而收的人更是心安理得,人人皆如此,絲毫沒覺得這有損師德。不收禮的人,反而會害怕被同行當成異類,被排斥。這種生態,跟官場某些習氣是同源同構的。
雖然內心反對送禮,可一旦落實到行動中,便都會默默地去送禮,每個人都這樣,就形成沉默的螺旋。比如做企業的與當官的,如果商人不送禮,就會覺得非常不安;比如病人與醫生,如果不送個紅包,上手術台沒准都怕自己下不來。我們都有著這種人格分裂,一邊咬牙切齒地反對腐敗,可當涉及自己利益時,不得不去找關系。
3、《大眾日報》鮑華明:教師節"送禮"蔚然成風,當然不是從"傳道授業"的職場上最早開始的。從官場上的權與勢,到商場上的利與益,"禮"早已脫離了它原始的軌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禮"性質的轉變是社會逐利風氣盛行的必然結果。家長送禮的出發點當然還是為了孩子,然而,想通過禮品,也就是通過物質的轉讓或金錢的付出來換取孩子成功的未來,這種想法和做法都是極其不正確的。送禮,孩子不但沒有成為受益者,反而成了受害者。他們原本質朴且純潔的心靈會受到傷害,品德也會被不良風氣所沾染,尚未完全形成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來說是相當不利的。家長們為送禮而發愁,其實老師們也為收禮而苦惱。對於絕大多數的老師來說,最大的職業榮譽感是學生的喜歡和尊重。然而,面對家長擺放在面前的禮品,不收下,怕被家長理解為輕視,老師也覺得"難做人""收不收都不對";可一旦收下,師生的關系卻不知不覺變了味:別扭、尷尬、無奈,總之難以言述。當"情意重"無法用"禮輕"來表達,長此下去,教師節送禮的原有的淳樸的情感實質必將會變成變了味的交易性質,尊師重道的傳統意義自然也就會消失殆盡。教師節送禮,是家長教師在當下的社會大環境下的"身不由己"。所以,要杜絕這一風氣,並不是單就在老師或是家長的一方做工作,而應該從雙方面作出考慮。我們單純地從其中一方來進行"阻截",那隻是"治標"而不能"治本"。要真正遏制這樣的風氣盛行,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學校、老師、學生的共同自律,甚至整個社會風氣的改善。
Ⅱ 大家對「家長送禮,老師收禮」,然後造成各種不公平,甚至於顛倒黑白,怎麼看
家長給老師送禮,老師收禮,老師重禮輕義,老師本是教書育上,為人師表,這種老師嚴重不合格,建議及時舉報,把這種老師清出隊伍,凈化教育環境,祝中國教育一年更比一年好。
Ⅲ 怎麼看待老師收禮的現象
作為學生或者是學生家長,在教師節這樣一個特殊的節日來臨之時,想著給自己或者孩子的老師送一點小禮品,這是人之常情。
在選擇禮物的時候就可以選擇那些可以符合老師具體情況,並且表達出自己的心意又不破費的一些小禮物。如果可以,學生和家長也可以自己親手製作一些小禮物,比如賀卡以及一些小飾品等等。
其實,如何向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家長們本應該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不要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俗話說禮輕情意重,只要是家長們精心挑選的,或者親手製作的禮物,老師一定會發現其中的用心,不會存心去比較。
注意事項:
現在很多地方給老師送禮已經形成了一種攀比之風,很多家長為了不至於落後於其他家長,因此在給老師送禮的問題上非常的重視,想著一定要挑選一些價值超過其他家長送的禮物,好像就能體現出自己的重視,想讓老師去更加關注自己的孩子,其實仔細想想,這樣做的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殊不知這一切問題的根源,其實本不在老師的身上。大多數的老師是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的。因此要杜絕這一不良的社會現象,出發點本不在於老師。
Ⅳ 為什麼美國教師能收禮中國教師就不能收禮
文化不同。
美國大選的政客可以收受巨額的「政治獻金」,這在中國卻是觸犯刑律的,要坐牢的。
Ⅳ 英國大學老師會不會收禮
呵呵,你真強!把中國的「傳統美德」傳播給英國了,送禮只送「腦白金」!
別讓外國人因為你看不起中國人哦,努力學,第一次成績差誰都能理解,那個國家教授又不是機器人,把後面的學業學好,教授會刮目相看的,反之,即使你畢業所有成績再優秀,人品也被打上引號了,我覺得你送的話他們會收(出於禮貌和風度),但是你第二天就「毅然回國嘍」。
Ⅵ 如何看待教師收禮的問題
現在老師有的都開始收禮了,那是什麼樣的現象呢?主要就是一些學習差的一些家長,他們往往就會給自己的孩子,想讓他們的班主任或者是老師能多多關照一下,所以就會選擇送禮。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很多學校裡面還是經常發生的,在面對這樣的金錢的一個來往的時候,我們的家長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未必一定要花錢才可以買到的,教師都是有明文規定的,當你給教師送禮的時候,其實你是害了這位教師。
然後就是對老師來言,我覺得老師應該關注好每一個學生,雖然有的學生學習成績特別的差,但是你不能歧視他們,依然要好好的教育他們。但是這種送禮的行為我覺得是不對的,假如說真的有家長送禮的話,那麼我覺得這個老師一定要去拒絕。這樣才是一個比較正常的老師該做的事情,如果連學生家長的禮物你都要接受了才去好好教書的話,那麼你的師德這一關是不過關的。
Ⅶ 如何看待教師收禮
第一,有的老師教師節收禮屬於受賄,學生有的也被逼無奈,看到別人送了,自己不送怕老師有意見。第二,老師為學生的第二個父母,學生報答老師也是理所當然的,老師如若不收,學生也會感到老師不通情達理。
採納哦
Ⅷ 你如何看待給老師送禮的現象
在我看來送禮是情分,不送是本分。送禮這件事上本身就是中立的,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看送禮人的目的以及收禮人的心態。表達感恩之情的方式有很多種,個人覺得送禮是大多數人會選擇的方式,因為它算是比較方便的表達方式,這里不是質疑送禮人對老師的情誼,而是站在比較客觀的視角去看待這送老師禮這件事。
在對待老師的態度上,中西方是有區別的,老師與學生是能平起平坐地談天論地,而中國在古代就強調尊師重道,要想孝敬父母一樣尊敬老師,這樣的師生觀有可取之處也有糟粕之處。所以在社會角色劃分來看,送老師禮物沒有必要,這是作為老師這份職業的義務,從個人私交來看,你送與不送,不需要別人來怎麼看待,這是你的人身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