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怎麼看待中國
1. 中國歷史在過去五千年中創造了輝煌的文化,曾是世界的中心。但由於歷史上的狂妄無知,我們一度落後,遭受了百年的屈辱,才最終崛起。
2. 在這漫長的歷史中,西方如何看待中國的發展?實際上,由於過去的民族自尊心和西方百多年的政策,我們常常認為西方對中國存在歧視。
3. 有一種說法是,西方認為中國歷史只有三千年多,不認可夏朝之前的朝代,否認中國的象形文字。但如果有機會看到國外有關中國歷史的教科書,會有不同的認識。
4. 在美國的歷史教科書中,對中國歷史的描述實際上相對客觀,盡管偶爾存在一些差異。這些差異主要是由於雙方對歷史的不同理解。
5. 眾所周知,西方不認可中國的夏朝。但在美國歷史教科書中,夏朝被明確標注,並且其疆域比後來的商周時期還要大。
6. 由於時間久遠,古代的疆域難以確定,特別是對於中國歷史。因此,教科書中將有人活動的地區都算作一個國家的疆域,導致疆域看起來越來越小。
7. 周朝的疆域實際上比夏商時期更廣闊,但由於實行分封制,大部分是諸侯國,因此有了後來的春秋戰國歷史。
8. 由於認知習慣的不同,國外教科書中關於中國歷朝歷代的地圖與中國有所區別。例如,秦朝地圖中,秦一統六國的疆域不包括福建地區。
9. 從唐代以後,美國教科書在繪制中國地圖時出現了兩種區分:實際控制區域和影響范圍。影響范圍通常比實際控制區域大。
10. 到明清時期,地圖與現實情況相近,只是細節上有些差異。總體而言,美國歷史教科書在評價中國歷史時,保持了相對的客觀性。
2. 中國歷史在外國人中是如何被記載的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在歷史上一直以來是整個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科學發展中心。並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對其他國家形成了影響,一直到近代這種影響才被全世界的工業化進程打斷。但是現在的中國依然對整個世界形成很大的影響,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每5個人裡面就會有一個中國人。當然也有很多外國人不了解中國,更沒有到過中國,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僅僅憑著日常的電視報紙和教科書。大家知道這些人對中國是什麼印象嗎?
至於韓國則不說也罷了,明明是一個彈丸小國,自古以來靠依附中國生存。在歷史書中卻把自己意淫成一個強盛大國,屈原和紀念屈原的端午節都是韓國的。四大發明是有韓國人合作才研發出來的,這也是醉了。他們對自己國家有種謎之自信,所有的歷史全靠一個字:吹。
3.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那麼國外是怎麼描寫我國歷史的呢在教科書中
我國的歷史在當今社會,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悠久。我們也曾在的教科書中詳細的了解了中國的歷史。那麼在外國人的教科書中是怎麼描寫我國的歷史的呢? 韓國:我們都知道在文化遺產上,韓國與我國一直都在糾纏,也讓我們了解到了他們的 *** 。韓國在教科書中總是頻繁的篡改我國的歷史。例如我國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但是到了韓國人這邊,就是另一種說法了,說四大發明時那時的韓國和中國共同努力發明的。還有之前鬧得很火的端午節,說實端午節是發源於韓國的,這真的是無中生有,厚臉皮了。 日本:《世界歷史》在日本是他們必修的課程之一。這本書籍清楚的記錄了他們對中國古代的貢獻,例如四大發明。科舉等等。並且著重的描述了唐代對日本的影響。這都可以接受,但是到了清朝時期,就有批判的色彩了。書中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但是清朝帝王的昏庸無能。雖然在清朝末期,清 *** 確實如此,但是這也輪不到他們來置喙。到了民國時期,特別是侵華戰爭這一段歷史,他們對我國犯下的罪行,卻隻字不提,打死不承認,想想就是十分可恥的行為。 俄羅斯:我們知道現在的俄羅斯和我國十分交好。對此他們在教科書的編撰中對中國的歷史也是記錄的十分詳細的。但是呢,在編撰清朝的這一段歷史時,他們就開始加重了筆墨去描寫。特別是晚清時期,與他們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和割地賠款這一塊,著重的描述了。 印度:在印度的課本中對我國的歷史,介紹的比較少。但是我們也知道,印度一直認不清自己的實力如何,說自己和中國是一樣的古老國家之一,但是在現實中卻總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德國:我們知道德國人做事一向以嚴謹著稱,所以在課本上也不會隨意的去篡改歷史。中國歷史是最早出現在德國小學課本上的。著重的描述了我國的四大發明。所以德國的小孩從下便知道中國是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一個十分神秘的國度。 美國:美國的歷史其實沒有多長,也就200年左右,對此他們對我國的歷史是十分的感興趣。在他們的課本中十分詳細的記載了中國的幾個統一天下的朝代,同時也有穿插世界歷史不同時期的章節。但是有一滴啊不得不說一下,就是他們在編撰教科書的時候,主觀意識太強,同時也帶有一定的偏見在課本中。
4. 美國的歷史教科書是怎麼寫中國和世界歷史的
美國許多中學都採用一本題為《世界歷史與當今世界的關聯》的教材,供10~12年級(相當於我國的高中一、二、三年級)的學生閱讀。課本是彩色精裝書,洋洋灑灑1000頁內容里有60頁是有關中國的,中國歷史穿插在不同時期的世界歷史發展中敘述。可以說,美國人從小就是從這本書開始認識中國的。
首先,看看美國中學歷史書是怎麼寫台灣的。雖然美國政府稱其遵守「一個中國」原則,但美國公眾在談到台灣時,很多時候仍將「台灣」和「中國」錯解成了相對應的概念,他們不會把「台灣」和「中國大陸」對應,也不會補充一句「中國台灣」。
何以如此呢?在美國教科書中,數次出現的「中國疆域地圖」,商代的、秦漢時期的、元代的,一直把台灣模糊化。在書後的世界地圖里,中國大陸和台灣是用深綠和淺綠兩種顏色標示的。
其次,中國與西方的貿易問題。書中說,早在中國漢代,東西通商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逐漸形成,漢朝把大量昂貴的絲綢輸出到西亞。為了保護絲綢貿易,中國人一直保守絲綢製作過程的秘密。
中國的統治者歷來嚴格限制外國商人,只允許他們在廣州活動。
中國賣給他們絲綢、茶葉、瓷器,換來的卻是大把大把的黃金和白銀,造成巨大貿易順差。1793年,英國人要求增加貿易權利,被乾隆皇帝拒絕,他說:「西方的東西找不出一件中國用得著的。
再次,有關民主和人權問題。美國課本把新中國成立的政府劃歸「集權政府」一類,對中國的民主和人權狀況橫加指責。
在其他方面的基本事實上,美國歷史教科書可能借鑒了中國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書中除了沒提傳說中的黃帝、炎帝,把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字寫成「李伯」之外,主要歷史事件和年代都與中國歷史教科書相一致。
5. 在美日韓三國教科書中,是怎樣描寫中國的呢
曾經的中國也是一方霸主,在世界上聲名赫赫。大家都知道,不論是哪個國家,在教育上都有著歷史這一學科。那麼,在其它國家的歷史書上又是怎樣紀錄咱們中國歷史的呢?
歷史記錄著國家的發展,如果一個國家連歷史都不能正視又談何發展。作為中國人的我們更應該熟悉歷史,銘記歷史,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