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叫中國的呀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周代文獻,後來隨著所指對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
1、「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古代文獻記載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四指國內、內地;五指諸夏(華夏)或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
2、《史記》、《漢書》經常出現這樣的稱謂。「中國」一詞所指范圍,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展過程。
3、當《尚書》上出現「中國」時,僅僅是西周人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的稱呼;到東周時,周的附屬地區也可以稱為「中國」了,「中國」的涵義擴展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隨著各諸侯國疆域的擴張,「中國」成了列國全境的稱號。
4、秦漢以來,又把中原王朝政權統轄范圍之內的地區都稱為「中國」,「中國」一名終於成為我國的通用名號。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則成了專指我們國家全部領土的專用名詞。
5、從漢朝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比如,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
6、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7、事實上,「中國」一名雖有三千年文字記載的歷史,但它僅僅是一種地域觀念。嚴格地說,古代「中國」並不是一個專有名詞。從夏、商、周開始直至清末,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國號。
8、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將「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就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1)什麼是中國嗎擴展閱讀
建國後的確定過程
抗戰時期,毛澤東曾經多次闡述將來所要建立的「中華民主共和國」的含義。
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為新華社寫的1949年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明確宣布:「一九四九年將要召集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務為目標的政治協商會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組成共和國的中央政府。」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組織條例》第三條第五款為「提出建立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之方案」。
同年6月19日,新政協籌備會第四小組討論時,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對「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國號提出質疑。他表示國名太長,建議去掉「民主」兩字。最後採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同年9月27日,政協一屆全會通過決議正式定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39]並且去掉國號後面「中華民國」的簡稱。自此之後,政協會議通過的大會文件,就完全去掉了「中華民國」這四個字。新中國成立後,「中華民國」在人們習慣性稱呼中漸漸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
參考資料
網路-中國
Ⅱ 在古代我國也被稱呼為中國嗎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
在古代並沒有直接稱呼我國為中國,而是以兩種方式來稱呼中國。
比如漢朝時稱呼自己為大漢,唐朝時稱呼自己為大唐,其他朝代時就直接以朝代稱呼。
只不過因為漢朝和唐朝這兩個朝代太能打了,所以後來很多其他朝代的文人墨客在寫文章、寫詩詞稱呼自己的時候,也用大漢、大唐來指代自己。
比如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長恨歌》時,第一句就是「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直接用「漢皇」來形如唐玄宗李隆基。
到了後來,唐朝強大起來後,唐人就成了中國人的代稱,現在遍布全球的唐人街這一稱呼就是來自於大唐。
裡面的「中國」兩個字就是是目前所知「中國」一詞的最早出現。
這件青銅器也因此被命名為「何尊」,成為我國首批一級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Ⅲ 中國全稱是什麼
中國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簡稱「中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 ,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以五星紅旗為國旗 、《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國徽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首都北京,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區域位置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Ⅳ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叫「中國」的
中國是從西周開始叫「中國」。
「灶舉中國」一詞至遲出現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證據,是1963年在陝西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為古代的灑器,用青銅製成)上的銘文。
銘文寫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於上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
意思是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後,就舉行了一個庄嚴的儀式報告上天:「我已經據有中國,汪辯擾自己統治了這些百姓。」
(4)什麼是中國嗎擴展閱讀:
「中國」一詞之地域觀念演變考
「中國」一詞所指范圍,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展過程。當《尚書》上出現「中國」時,僅僅是西周人們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的稱呼;
到東周時,周的附屬地區也可以稱為「中國」了,「中國」的涵義擴展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困旦而隨著各諸侯國疆域的膨脹,「中國」成了列國全境的稱號。
秦漢以來,又把不屬黃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權統轄范圍之內的地區都稱為「中國」,「中國」一名終於成為我國的通用名號。
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則成了專指我們國家全部領土的專用名詞。
Ⅳ 中國的全稱是什麼
中國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86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東的內蒙古、新疆地區、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是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
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線以東至海岸線多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級階梯。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5)什麼是中國嗎擴展閱讀:
中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個。湖泊數量雖然很多,但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
總的來說,東部季風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著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較為集中,多為內陸鹹水湖。外流區域的湖泊都與外流河相通,湖水能流進也能排出,含鹽分少,稱為淡水湖,也稱排水湖。
中國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內流區域的湖泊大多為內流河的歸宿,湖水只能流進,不能流出,又因蒸發旺盛,鹽分較多形成鹹水湖,也稱非排水湖,如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海拔較高的納木錯湖等。
Ⅵ 到底什麼是中國你怎麼理解的。
我認為,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去講述我理解下的中國。
一、從感情認知方面
首先,我作為中華兒女,炎黃子孫,中國肯定使我偉大的「母親」。我已經在這片富裕遼闊的土地上面,生長了19年,是這肥沃的土地、守護我們安全的母親的功勞。無論我們在哪裡,中國永遠是我們幸福的港灣,如果我們受到欺負、凌辱以及危險,她也會站出來保護我們、讓我們安全回家。
總之,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幅員遼闊、處處對你好的國家。
Ⅶ 「中國」到底是什麼意思「中國」的由來是什麼
“中國”二字在古代其實是指代中原,而這二字的由來則可追溯至西周時期刻於“何尊”上的銘文“宅茲中國”。根據《周禮》這一古籍的記載,古人建立邦國主要是通過土圭法來擇選地域。藉助土圭法,古人能夠確定地中所在。所謂“地中”,在古人看來是“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為此適合用於建立邦國。而於地中建立的邦國,其實也就是中國。
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開始進入到大一統封建王朝階段,而“中國”二字所指代的對象也逐漸變更為了中原地區。古代的中原地區主要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其中的中心為河南洛陽至開封一帶。黃河被譽為中國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非常重要的一處發源地。處於天下中心的中原長久以來都是中國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中心,因為這方面原因中國古代諸多王朝曾建都於中原。除此之外,華夏民族所處的中原地區也被稱為“中華”,而生活於非中原地區的部族在古時候則被稱呼為“四夷”。
待脫離封建王朝的統治之後由於中華民國的建立,作為簡稱出現的“中國”二字開始正式轉變為擁有近代國家概念的一個名詞。待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二字也一直作為簡稱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