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人如何打出實力

中國人如何打出實力

發布時間:2022-08-27 00:28:11

⑴ 中國人有信心有能力打贏新冠肺炎疫情的底氣來自哪

中國人有信心有能力打贏新冠肺炎疫情的底氣來自:

1、來自於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黨的領導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及時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派出中央指導組,制定疫情防控戰略策略。

2、來自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

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加大政策協調和物資調配力度,優先保障重點地區需要。通過建立對口支援機制,明確19個省支援武漢以外地市的一一對口支援關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強對患者的救治工作。

(1)中國人如何打出實力擴展閱讀:

1、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但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3、我們相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和雄厚的綜合實力,有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疫情,也一定能夠保持我國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

⑵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戰鬥力

太極拳可能是今天中國最常見到的體育活動之一。不管是晚飯後的小區樓下,還是霧霾天早晨的路邊公園,你都能見到有人風雨無阻地打太極;太極拳也似乎跨越了年齡,除了穿綢緞練功服的老頭兒老太太,太極拳也開始了「從娃娃抓起」的步伐。

對於中國人來說,太極拳也幾乎是萬能的。在國產武俠電影里,太極拳是終結反派的必殺技;在盛會開幕式上,太極拳是屢試不爽的集體主義美學項目;在中老年人的朋友圈中,太極拳還是能長命百歲的養生秘笈。

但其實,人們對太極拳了解的並不多。為什麼中國人這么熱愛太極拳?中國人練習的太極拳到底源自哪裡?為什麼今天的太極拳大師,常常被格鬥選手兩秒內揍到鼻腔噴血?

被改造的武術

受到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的影響,中國人往往誤以為太極拳是元末明初的張三豐發明。但太極拳真正形成時間,大致在明末清初,距今不過三四百年歷史。當時的太極拳也與今天的太極拳截然不同,當初側重技擊性,甚至還有高強度的爆發動作,是對中老年人非常不友好的一種武術。

正如太極拳一樣,你今天見到的大多數武術,其實都與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武術有明顯不同。民國時期的武術往往比較血腥粗暴,選手們盡管各有門派和套路,但在對打和比武時,常常用上的是蠻力和單獨的格鬥技巧,門派之外「另開小灶」已成為武術界的潛規則。

因此,武術比賽中多有受傷乃至鬧出人命的事件,賽事規定形同虛設。比如1928年和1929年舉辦的全國武術考試及地方比賽,有人即使被打倒,還嘴硬耍賴是「摔倒」,堅持戰斗直至被打到撐不住;有的人乾脆氣急敗壞「動口」咬人,把其他選手的臉咬得鮮血直流。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常見的體育宣傳海報。/網路

與蘇聯合作的針對簡化太極拳等武術的科學研究,也在陸續進行。1956年11月,北京體育學院生理教研組,在蘇聯體育專家伊·彼·柏欽柯的指導下,向全國12個武術表演大會參賽單位的100名武術運動員作了一次生理測驗。所用的「科學方法」,其實就是使用血壓計、聽診器等常規儀器,測一測運動員做運動前後的生理指數。這比常規體檢還少了幾個項目。

結果顯示,運動員們在血壓、肺活量、動作反應速度、心臟血管系統等方面的表現,要優於常人——這些結論的全部依據就是體檢報告。蘇聯專家在文章中表示,「任何年齡的人從事武術運動,對人體都可以起良好的影響。因此武術應該成為正式運動項目,在廣大群眾中進行宣傳和推廣。」重要的已經不是「說了什麼」,而是「誰說的」。

總的來說,建國初期對於太極拳這類武術的整理思路,就是將蘇聯的體操、舞蹈元素加入傳統武術,再配合蘇聯學者的理論加以闡釋,便算是完成了民族武術的改造以及向老大哥的「看齊」。

省時省力的「交際花」

簡化太極拳是國家意志下的產物。但簡化太極拳之所以能成功推廣,還有著現實的原因。

⑶ 中國人打NBA有多難

因為亞洲人的身體素質天生就比歐美人有不小的差距,再加上NBA整體的防守強度很大,這就導致習慣CBA強度的球員在NBA很難適應。

⑷ 中國在各個領域是如何走向世界第一的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像過去的大清帝國,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世界舞台具有獨一無二的影響力,隨著中國整體國力的整體提升,很多領域也走向了世界的前列,對世界的影響也日益擴大。


⑸ 為什麼中國人乒乓球這么厲害

傳統、人種因素。乒乓外交的光榮傳統,小球轉大球。黃種人本身適合這種高度協調性,微爆發性的運動,而且咱們國家人口還多,你說能不厲害嗎?就像足球在巴西一樣,人人都會踢兩腳,人多了自然高手也就多了,國際比賽中的二流球手也就中國的乒乓大省的省隊水平,中國人多了好多球手很優秀,但是打一輩子就是出不了頭,省隊的到歐洲有些國家隊就能當陪練。

市場因素。乒乓球在中國是一項全國性運動。乒乓球,就是中國的國球。許多孩子從小就開始訓練。說實話,他們並不是身體素質很好或有超強的實力。實際上是他們訓練有素,基礎扎實。再加上央視的擂台賽訓練心理。不像那些外國的小孩子,喜歡練就一直練,不喜歡就算了,他們有一套完善的訓練系統。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當年許紹發的領導。

打法的研究。第一位乒乓球博士張曉蓬在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91年,千葉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國男團才獲得第七名。後來,張曉蓬設計了一套培訓計劃,詳細地安排和幫助中國在1995年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戰。後來,還對大球打法和11分制的偶然性進行研究,並分析對手比賽的特點和漏洞,這些對維持和鞏固國乒在當今的霸主地位功不可沒。

中國頂尖的乒乓球運動員每天訓練7小時,幾乎天天如此,他們的每年假期只有12天。他們有專門的技術、戰術和心理團隊,此外還有大量的陪練員。如果一個外國對手冒尖,那麼陪練隊員就要模仿他的打法。中國已經掌握了乒乓球運動的的秘籍。在中國,將舉國體制推向極致就是乒乓球。不管是體制還是群眾基礎,外國人確實仍然沒有看透中國乒乓球如此強大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⑹ 中國人如何打進nba

首先要有足夠的身體天賦和素質,不然在體能和對抗上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球探也就看不上。其次就是要在國內聯賽或者是國際賽場上能夠打出耀眼的數據,證明自己的地位和實力,這樣才會有球隊真正的去關注。

⑺ 中國男足實力為什麼不好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足球是世界上最受歡迎和最受關注的運動。根據2018年國際足聯世界盃的統計,有35億人在現場、電視和互聯網上觀看,幾乎佔世界人口的一半。然而,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連世界盃決賽都進不去,這讓許多中國人非常失望。

歷史上中國只參加過2002年日韓世界盃。結果在32強中排名倒數第二,僅次於沙特。好在沙特墊底,沒有丟12球。得知印度和印尼這兩個人口大國從來沒有參加過世界盃,比中國還慘,令人欣慰。幸運的是,2026年世界盃終於從32支球隊擴大到48支球隊,中國足球終於有希望進入決賽。

所以要提高中國足球水平,其實可以參考中國乒乓球。在中國,乒乓球幾乎是最受歡迎的運動。只要是稍微大一點的運動場地,都有乒乓球桌,還有大量的人打淘汰賽。結果選上了很多高手,所以中國乒乓球世界第一。邊肖那年也在學校打球,覺得自己很厲害,他總是輸,哎...要想提高中國足球水平,必須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這需要兩個條件:

1、轉變觀念。足球是一項激烈的運動,充滿冒險、挑戰和自我超越的精神,深受歐洲和南美洲人民的歡迎。歐洲人之所以強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富有這些精神,所以敢於在航海上冒很大的風險,最終發現新大陸。足球是歐美人最喜歡的運動,見證了他們的精神,值得學習。所以中國人沒必要抱怨國足不行。如果他們想改變,就必須從自己做起。如果可以,可以自己踢球,沒有條件,沒有時間。至少,不要妨礙別人踢足球。例如,父母不應該阻止孩子踢足球。2、多建標准足球場,只能用來踢球,派人專門管理

⑻ 如何提高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作為現代城市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越來越成為一個城市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一個城市的繁榮,首先是文化的繁榮。假如城市是骨架,經濟是皮肉的話,那麼這座城市的文化就是血脈!這文化包括大文化和地域文化。
文化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人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而這一切主要來自於人們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
任何一個城市要凝聚力量,都必須有一套與最高建築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相適應的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核心價值體系,就是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大文化。如果沒有這個最核心的東西,就會失去團結一致、共同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就會導致人心渙散、社會混亂。
所以,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首要條件,是毋庸質疑的。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發展是硬道理,是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關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要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發展意識,開闊發展思路,拓寬發展途徑,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益性文化建設,拓寬服務渠道,健全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要堅持以市場為主導,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和有序的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國有文化企業的骨幹作用,保護好、引導好民營企業投資文化產業的積極性,迅速壯大文化產業的規模,使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要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
一個城市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取決於其內容是否具有獨特魅力,而且取決於是否具有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強大的傳播能力。因為傳播深度決定影響廣度。特別是在當今信息社會,上升到國家來說,凡是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的國家,其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就能掌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可見,文化的傳播能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而一個城市尤應如此。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宣傳文化,需要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要深刻認識互聯網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巨大潛能和可能產生的不可估量的影響,把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作為提高文化軟實力的新引擎、新陣地、新平台、新空間。
提高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潛能,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擁有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要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發揚藝術民主和學術民主,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不同風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討論,營造寬松和諧的文化發展環境,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使各類文化人才的才華有展示舞台、創造有實現空間、貢獻得到社會尊重。要採取有效措施,創造有利條件,動員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文化建設,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有志於文化創造的建設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文化決定觀念,觀念決定行為。人有各種各樣的行為,但所有其行為,一定能找到他們共通的文化根源。
例如,中國的封建社會,是世界上最長的封建社會。它為什麼會持續這么長時間?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的主流文化始終如一,也就是說,可以改朝換代,但文化沒有變。中國的老百姓跟世界多數國家的老百姓不太一樣,據統計,中國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不信教,而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信教。但是,中國人的行為、思想靠什麼來規范呢?靠的是文化,雖然改朝換代了,可中國的主流文化卻沒有變,主流文化涉及中國的長治久安。
有繼承,才有發揚,但繼承不是拿來主義,文化拿來主義是註定不會發揚,也沒有創新的。文化不是盲從,文化是實踐出真知。為什麼改朝換代了,中國的主流文化卻沒有變?這就是文化灌輸。文化灌輸可以以家為單位,而安定是主流文化的基礎,所以,家又是支撐主流文化的安定文化,即所謂家興國定業旺文昌。
主流文化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要將主流文化灌輸到人們的血脈里,並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為什麼要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是因為今天的世界大體上還是西方文化主導的世界。而文化決定觀念,觀念又決定行為。我們要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是因為它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豐富人類文明。21世紀能夠為世界作出貢獻的可能就是中華文化,而這個文化奉獻給世界,會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如果說西方國家在過去幾個世紀的崛起與強大,直接取決於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教育的大規模發展和工業革命的漸次升級,取決於自由市場塑造出來的發展空間和競爭秩序衍生出來的巨大驅動力,那麼這些有利因素的形成,其先決條件則是這些國家在精神文化方面所實現的革命性變革:
一、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把西方國家的人民從神權觀念和對神的依賴的枷鎖中解放了出來,使他們認識到了人的價值與能力,認識到了自己的潛力;
二、啟蒙運動使他們認識和掌握了能夠用來發展並表現自我價值與能力的理性思辨方法,一種與想像、假設、實驗和調整相聯系的方法;
三、西方國家的各界精英體悟到了全面利用人與理性思辨能量的重要性,並且把這種體悟轉化成了大規模的實踐能力與對實踐結果的追求。
西方科學技術的發達是釋放這三大文化能量的直接結果,而其他幾項有利因素的形成,既是理性思辨的建構物,又是保障個人釋放能量的有效制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文藝復興之後獲得的優勢無形文化實力決定了西方在近、現代的強大。
基於無形文化實力的重要性,可以合理地認為:打造一流的城市或者說是一流的強國,從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否打造出能量不低於西方列強而道德視野卻高於西方列強的無形文化實力。
打造這樣的文化實力不是從零開始,而是要在中國現有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進行。
中國現有文化的核心精華始創於《周易》。《周易》的《系辭》指出:「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亦剛亦柔,剛柔互濟,是天的運作之道。了解天之道,並且能用同樣的方式去制約人的行與止,那就是人類社會的運作之道了。
對於人類社會來說,《周易》認為「剛」的主要體現之一應該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要像天體一樣,運行剛健,自強不息)。「柔」的主要體現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要像大地一樣,能夠以承載萬物生長的姿態,造福於大眾)。
換言之,按照《周易》的教導,中華民族和她的子孫們要擁有大志(用天與地的運行原則確立人的行為標准)、大勇(自強不息)、大德(厚德載物)和大慧(剛、柔兼具,因勢而為)。如是,《周易》便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畫出了基本的藍圖輪廓。
老子和儒家文化的締造者依據各自強調的重點,進一步充實和延伸了周易的核心內涵。他們提出的最有價值的觀點之中,包括儒家的「格物致知」、「仁政」、「制天命」、「民為重,社稷為輕」和「中庸論」,以及老子的「生成論」、「法自然」觀和「弱者道之用」(借弱用柔而進之)的策略主張。
聖賢明示的偉大哲理智慧,華人世代承傳的民族性(其核心是崇尚勤勞、智慧、堅韌、不屈、愛國、正義、慈悲、忠孝和因勢制宜,以及偏好和諧、重視教育與知識),再加上中華兒女在長期應對大自然以及各種嚴峻挑戰的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實力的三大支柱。
這三大支柱確保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存續和發展,使她即便經歷了西方列強的百年蹂躪,依然能夠爬起身來,再度前進。
中國有著西方所無法比擬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和效率,然而如果決策不夠科學化,「集中力量」所帶來的損失也會是巨大的。今年以來,智庫這個詞頻頻出現在國人視野。中國社會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和更大進步,還應該包括軟實力的發展,即思想觀念、文化教育方面的突破,而其中政府決策、政策的科學化、合理化改革更是關鍵因素。中國如果能有大量真正獨立的、高質量的民間智庫產生,那麼,中國政府的對內對外決策就能集聚更多各方面賢能達人的合理論證和聲音,從而提升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民主化,減少失誤。
智庫這個概念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然而在西方世界20世紀初便開始盛行。據統計,全球有5465家智庫,美國智庫有1777家,已經形成了全球最為發達的市場和成熟的運行機制。而中國被國際認可的可被稱為智庫的研究機構,只有74家。
在智庫發達的國家,有人將智庫稱為同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如著名的蘭德公司的「成名之作」,就是在朝鮮戰爭前夕,於美國政府、軍方一致認定中國不可能出兵的背景下,發表了一個後來為事實所證明的結論:「中國將出兵朝鮮。」盡管他們的研究報告打算以200萬美元出售給五角大樓卻遭到拒絕,但此後的美國政府卻成了他們長期的頭號客戶。蘭德公司也因此確立了自身在美國的價值和影響力。
但是到現在為止,中國智庫所發揮的作用遠遠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提並論。中國目前95%的智庫都非民間智庫。這就有點像計劃經濟時代沒有任何私營企業一樣,智庫之間缺乏競爭就會存在問題。中國需要多元、多類型的智庫,但目前的狀況並不樂觀,例如,民間智庫本是非盈利組織,但中國現階段的政策卻要求,必須讓其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形式注冊,或找一個政府機構掛靠。另外,社會文化也存在一定問題。企業和個人為社會做慈善,不一定是捐圖書館、捐體育設施,也可以捐助民間智庫,完善中國社會公共政策研究事業,也一樣是做公益事業。在國外,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著名企業家、政要捐助成立了許多智庫,例如美國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胡佛研究所、卡特中心、尼克松和平與自由中心等,但中國目前還看不到類似的捐贈。
提高一個城市的文化軟實力,需要各行各業的很多的智庫,而這些智庫最終服務於國家。2009年的一期《瞭望》新聞周刊曾估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政策研究為核心、以直接或間接服務政府為目的的「智庫型」研究機構大概為2000個,數量已經超過智庫發展最發達的美國。但這就跟中國的大學每年生產的「博士」數量世界第一、科研人員總量世界第一、科研經費總額世界第六,而本土卻沒有在無意識形態差異的自然科學領域培養出一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一樣。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發布的《2008年全球智庫報告》,按照國際評判標准僅僅認可中國大陸有智庫74家,比亞洲的印度和日本都要少很多。
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國際化智庫,是中國智庫發展當中最大的缺陷。大國需有大國智庫,在中國的大國崛起歷程當中,有國際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國際化智庫絕對不能缺席。
由於中國目前95%的智庫是官方智庫,且這些中國思想庫所代表的「軟實力」與中國綜合國力的世界地位不相對稱,也就是說「軟實力」發展大大滯後於「硬實力」,因此政府未來對智庫要進行一定的培育,包括出台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將是必然的。一定要引入競爭機制,按智庫本身規律來運作,政府的公共政策出台要進行研究招標。當官方智庫過於行政化,就只會成為行政機關的延伸——或類似於政府宣傳部門,也就無法完成提供「儲備性政策」的工作。同時,還要加大鼓勵民間智庫的發展,在多數領域允許他們與官方智庫公平競爭來獲得項目與經費,否則,連內部競爭都沒有,中國智庫是不可能崛起為能與全球頂尖智庫競爭的「大國智庫」。
智庫,是當下發展和壯大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保證之一。推動文化產業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下加快發展、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推動文化產業的加快發展,就需要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是增強我市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應著重扶持具有市場領導地位或潛力大的文化企業,鼓勵這些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積極「走出去」,充分參與國際競爭,不斷壯大自身實力、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和影響力。
另外,加強高端人才培養,豐富的人才儲備是文化產業保持競爭優勢的一個關鍵因素。文化產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產業,需要大批高素質的人才。應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地培養一批有文化、有素質、有能力的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復合型人才;加大人才機制創新,完善人才使用、競爭和激勵機制,吸引和挖掘優秀人才,使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上。
再者,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外的有益經驗,可以降低研發成本、縮短創新時間,進一步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步伐和進程。
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文化企業,而文化企業首先要構建的,就是企業文化。如果文化軟實力是政府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軟實力」。在推動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把提高企業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千方百計壯大企業文化的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作為現代管理理論,已經成為企業的普遍共識,企業文化建設更是方興未艾。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大文化下的亞文化,它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在企業內部的綜合反映和表現。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從創立、發展、壯大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發展觀、社會責任感、企業制度等的復合體。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企業價值觀是指企業及其員工的價值取向。因為有了這一判斷標准,所以員工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可有可無的;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可貴的,什麼是要拋棄的。表現為行為,即企業的凝聚力、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責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職業化行為規范。
企業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才能夠更好地統一廣大職工的思想和意志,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夠進一步調動職工隊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凝聚一切力量,煥發出創新的激情,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才能夠樹立起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新風尚。企業的價值觀還必須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才能達到「以文化人」的要求,否則,就會導致人心渙散,企業無法健康發展,甚至會造成社會混亂。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續和發展,都是在既有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的文化傳承、變革與創新。如果離開傳統,割斷血脈,就會迷失自我、喪失根本。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形成了優良的文化傳統,不僅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而且對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樣,企業文化是在一個企業中形成的某種文化觀念和歷史傳統,共同的價值准則、道德規范和生活信息,將各種內部力量統一於共同的指導思想和經營哲學之下,匯聚到一個共同的方向,它意味著公司的價值觀,諸如進取、守勢或是靈活——這些構成公司員工活力、意見和行為的規范,管理人員身體力行,把這些規范灌輸給員工並代代相傳。
企業的優良傳統是一個企業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品質積淀,必須堅持以優良傳統和精神為根基,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引領,以外來健康有益文化為補充,大力弘揚企業的優良傳統和優秀文化,才能夠不斷增強企業文化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企業文化不是孤立的,它與企業戰略是相互融合的,與外部環境是相互影響的。作為亞文化,企業文化雖有其個性,但必須以社會主流文化為引領才不致偏離方向。良好的主流文化會促進企業文化的發展,反之就影響和制約企業文化的健康發展;同樣,良好的企業文化會對社會產生輻射作用,不良的企業文化也會對社會主流文化產生破壞作用。
從社會方面來講,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有利於企業間的合作,有利於企業的社會效益的發揮。就企業具體而言,和諧企業文化有利於形成穩定和諧的企業發展氛圍。和諧企業文化能夠體現職工群眾的共同願望,體現團結、合作的企業精神,可以創造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增強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能夠強化職工隊伍建設,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推動形成心齊、氣順、勁足,穩定、和諧、發展的良好氛圍。和諧企業文化強調的是求同存異、和睦相處、團結友愛、同心同德;具有弘揚正氣、凝聚人心、溝通感情、增進融合等功能,能夠起到化解矛盾、整和關系的作用。
用和諧文化引導廣大職工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事物,培養職工用寬容的態度看待和處理各種問題,有助於避免思想認識上的片面性和極端化,形成尊重勞動、關愛他人、維護公平、相互關愛、團結互助的道德風尚。
優秀的企業文化服務於先進的文化企業,先進的文化企業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文化的振興與繁榮,文化的振興與繁榮就必然會提高文化軟實力。
其實,文化軟實力就是無形的文化實力,是精神文化所具有的決定性力量,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和發展的依託。任何一座城市,離開了這個靈魂和依託,那麼,這座城市就會顯得蒼白無力。任何個人、群體、地域或國家,最終的發達與繁榮,都要依賴於這種精神文化,他們所處的地位以及他們的興衰存亡,全都可以在這種「文化」中找到答案。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如何打出實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學歷為什麼這么高 瀏覽:697
存款證明英國本科需要多少 瀏覽:633
義大利一號患者是從哪裡感染的 瀏覽:228
摩洛哥和伊朗怎麼投注 瀏覽:939
蘇寧英雄聯盟隊員哪個是越南人 瀏覽:837
中國是用哪些人的鮮血換來的紅旗 瀏覽:27
義大利g20為什麼沒中國 瀏覽:226
中國有哪些諺語 瀏覽:958
古代伊朗為什麼叫波斯安息 瀏覽:863
中國古代東北是什麼 瀏覽:686
印尼沒有怎麼辦 瀏覽:749
伊朗怎麼感謝中國援助 瀏覽:408
印尼航班價格多少 瀏覽:543
越南三千億兌人民幣多少 瀏覽:563
伊朗人的工資多少 瀏覽:33
王立群中國古代如何應對瘟疫 瀏覽:869
高校義大利語畢業能達到什麼等級 瀏覽:537
義大利留學哪個途徑靠譜 瀏覽:797
印尼公司cv代表什麼 瀏覽:61
中國人保怎麼投保操作 瀏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