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共多少個少數民族
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分別是:
1、壯族、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瑤族、朝鮮族、白族、哈尼族、哈薩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東鄉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納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錫伯族、柯爾克孜族、達斡爾族。
2、景頗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溫克族、怒族、京族、基諾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羅斯族、裕固族、烏孜別克族、門巴族、鄂倫春族、獨龍族、塔塔爾族、赫哲族、珞巴族。
3、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為制定和實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實現平等權利,組織力量對民族名稱與族群進行辨別。這項工作,就是民族識別。經過努力,科學家理清了我國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構成,確認了56個民族成分。民族識別的順利進行,為開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據,打下了基礎。
(1)中國有多少民族啊擴展閱讀:
民族識別的三個階段:
1、中國成立到1954年為第一階段
除已經公認的蒙古、回、藏、維吾爾、苗、瑤、彝、滿、黎、高山等民族外,經過識別和歸並,又確認了壯、布衣、侗、白、哈薩克、哈尼、傣、傈僳、佤、東鄉、納西、拉祜、水、景頗、柯爾克孜、土、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鄂溫克、保安、羌、撒拉、俄羅斯、錫伯、裕固、鄂倫春等民族,共計38個少數民族。
2、1954年到1964年為第二階段
從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之前自報的183個不同稱謂的民族名稱中,新確定了16個少數民族,即土家、畲、達斡爾、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龍(現改為德昂)、京、獨龍、赫哲、門巴、毛難(現改為毛南)、珞巴等民族。另將74個不同民族名稱歸並到54個少數民族中。
3、1964年到80年代末為第三階段
1990年5月,國家民委、國務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公安部又發出了《關於中國公民確定民族成分的規定》。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時,我國已正式確認了56個民族,其中除漢族外有55個少數民族。
㈡ 中國多少個名族
中國共有56個民族,包括漢、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僳僳、佤、畲、高山、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烏茲別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爾、獨龍、鄂倫春、赫哲、門巴、珞巴、基諾。
這些民族各自有著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和語言,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其中,漢族人口數量最多,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2%,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其他55個少數民族人口數量相對較少,但它們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各民族之間存在著深刻的聯系和交融,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如詩詞、書法、繪畫、音樂、舞蹈、戲劇、建築等,豐富了人類文明的寶庫。
為了促進民族團結與共同發展,中國政府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國家還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中國各民族的團結與和諧是國家穩定與繁榮的重要基礎。在這個多民族國家中,各民族共同奮斗,共享發展機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