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新中國成立後最先與哪個國家

新中國成立後最先與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2025-05-22 14:45:53

❶ 中國先後與世界各國建立外交關系及過程

一、新中國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我國同蘇聯和各社會主義國家建交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赴蘇訪問,並同蘇聯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取代舊中國同蘇聯簽訂的、有損中國權益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有利於加強中蘇兩國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對付可能的外來侵略,有利於我國放手進行國內的經濟建設。與此同時,我國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也獲得全面發展,從而大大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對維護遠東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五十年代初期,毛澤東主席就提出了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據此,周恩來總理於1953年底進一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在次年訪問印度和緬甸時,同上述兩國正式倡議將這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的基本准則。

此後不久,毛主席又明確提出:「應把五項原則擴展到所有國家的關系中去」。他還說:「中國願意同一切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和平共處」。40多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同。

經過這一時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國在國際上已經站穩了腳跟。到1956年,同中國建交的國家已有25個,為中國外交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五十年代後期到六十年代末

毛澤東主席冷靜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形勢,提出了「兩個中間地帶」的戰略思想。他指出:「中間地帶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指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廣大經濟落後的國家,一部分是指以歐洲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兩部分都反對美國的控制。

在東歐各國則發生反對蘇聯控制的問題」。我們的戰略是依靠第一中間地帶,爭取第二中間地帶,反對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

毛澤東主席指出,對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國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我們都必須給以積極的支持。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支持埃及、伊拉克、黎巴嫩等阿拉伯國家反對帝國主義和擴張主義的斗爭,堅決支持古巴、巴拿馬、多米尼加等拉美國家的反美愛國斗爭。

中國大力支援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和人民反對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斗爭,先後同幾內亞、迦納、馬里、剛果、坦尚尼亞等國簽署友好條約和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加強了彼此間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互助合作關系,積極支持安哥拉、幾內亞比索、莫三比克、辛巴威、納米比亞等國爭取獨立的武裝斗爭和南非人民反對白人種族主義的斗爭。

中國奉行睦鄰政策,通過友好協商,先後同緬甸、尼泊爾、蒙古、阿富汗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並簽訂了邊界條約,同巴基斯坦簽訂了關於中國新疆和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其防務的地區之間的邊界協定。同印尼解決了華僑雙重國籍問題。

三、從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在毛主席的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我國抓住美國不斷發出改善關系的信息,調整對美政策。從恢復中美大使級談判,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訪華,直到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雙方領導人經過直接會談,於1972年2月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取得突破。

1973年1月,中美決定互設聯絡處,1979年1月兩國正式建交,實現了關系正常化。鄧小平副總理應邀訪美,推動了中美關系的進一步改善。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改善和發展同周邊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在處理我國與鄰國之間存在的歷史遺留的領土和海域爭端的問題上,鄧小平同志提出「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緩解了我國同有關國家的關系。我國提出「和平相待、友好協商、互諒互讓、公平合理、全面解決」的原則,與印度耐心談判,維持了邊界的和平與安寧。

我國積極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鞏固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斗爭,把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作為我國外交的基本立足點。我國按照「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四項原則,有力地促進了同發展中國家的經貿交流與合作。

五、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先後同印度尼西亞復交,同新加坡、汶萊和韓國建交,同越南、蒙古實現了關系正常化。我國與寮國簽署了邊界條約,與越南簽署了關於解決邊界領土問題的《基本原則協議》。

與印度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和《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 1991年10月,包括中國在內的18國與柬四方在巴黎簽署了《柬埔寨沖突全面政治解決協定》。

六、實行「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984年12月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以後,雙方進行了較好的合作,解決了一系列問題。但1989年後,英國政府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改變了對華政策,在香港問題上公開與我國對抗。

為實現香港的平穩過渡,避免在香港特區成立初期出現法律真空,根據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有關規定,1996年12月經選舉和協商產生的、由400人組成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選出了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香港臨時立法會。

❷ 美蘇冷戰時期中國最先與誰進行了外交

軌跡是親蘇-不結盟-親美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蘇聯和歐亞各人民民主國家先後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並在各方面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地跨歐亞的社會主義陣營形成。當時,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個陣營對峙,形勢嚴峻,進行著針鋒相對的斗爭。美國不甘心在中國的失敗,拒不承認新中國,在政治上孤立中國,在經濟上封鎖中國,在軍事上威脅中國。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採取了向蘇聯「一邊倒」的方針。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確立了中蘇之間的同盟關系。50年代初期中蘇友好關系的基礎是兩國在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方面存在共同點,同時,兩國在國際上有共同的對手美國。
50年代中期以來,蘇聯逐漸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企圖把中國納入與美國爭霸的軌道,控制中國的內政外交。如1958年蘇聯要求在中國建立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1960年,蘇聯片面撤走在華的全部專家,撕毀了243個合同書,廢除科技合作項目257個,給中國經濟建設造成巨大損失。同年,蘇聯在新疆挑起邊境沖突事件,中蘇關系惡化。1969年,蘇軍挑起珍寶島武裝沖突。蘇聯在中國邊境增兵百萬,威脅中國的安全。中國開始把蘇聯稱為「社會帝國主義」國家,並且把蘇聯做為頭號敵人,與蘇聯霸權主義進行斗爭。
這一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同中國處於敵對狀態。中國在國際關繫上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70年代初,美國在同蘇聯的爭霸中轉入戰略防禦。為了扭轉同蘇聯爭霸的不利局面,美國提出了「尼克松主義」,轉而同中國改善關系。中國為了抵抗蘇聯的壓力 ,也需改善同美國的關系。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發表《上海公報》,兩國關系開始正常化。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
80年代,蘇聯在美蘇爭霸中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進行全面收縮。在這種情況下,中蘇關系開始緩和。1989年5月,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關系實現正常化。
中、蘇、美三國關系隨著美蘇爭霸局勢的變化而變化,中、美、蘇關系惡化時,給三國都帶來了損害。中國與美國和蘇聯的關系,從美蘇方面來說,都是在戰略進攻時要控制或顛覆中國政權,而在戰略防禦時又打「中國牌」。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進行反對霸權主義的斗爭,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越來越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

❸ 最早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

蘇聯,當時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也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就以蘇聯為榜樣,蘇聯也極力拉攏中國,自然關系不錯。蘇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天,即1949年10月2日,就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如果蘇聯不算的話,與中國建交最早的是瑞典。 瑞典於1950年1月14日承認新中國,1950年5月9日同中國建交,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

❹ 新中國成立後最早與我國建交的國家有哪些

新中國成立後最早與我國建交的國家有10個,具體如下:

1、1949年10月2日,新中國和蘇聯建交。蘇聯是第一個承認並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

2、1949年10月4日新中國與保加利亞建交,保加利亞,全稱保加利亞共和國。因民族名而得名,意為「叛逆者」。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東南部。

3、1949年10月5日新中國與羅馬尼亞建交。

4、1949年10月4日,匈牙利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6日,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建交後,兩國友好關系全面發展。

5、1949年10月6日新中國與捷克斯洛伐克建交。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首都布拉格。

6、1949年10月6日新中國與朝鮮建交。

7、1949年10月7日新中國與波蘭建交。

8、1949年10月16日我國與蒙古國建交。蒙古,全稱蒙古國,位於亞洲中部的內陸國,主要語言為喀爾喀蒙古語,首都烏蘭巴托。

9、1949年10月17日新中國與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建交。

10、1949年11月23日新中國與阿爾巴尼亞建交,阿爾巴尼亞,位於歐洲東南巴爾干半島西岸,首都地拉那。

(4)新中國成立後最先與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中國的外交政策

我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一貫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其他政策措施處理辦法,在我國外交政策的指導下我國已經同許多國家和地區建立和發展了友好合作的外交關系。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先是周恩來總理於1953年12月底在會見來訪的印度代表團時提出的。1955年,於萬隆會議,中國同印度、緬甸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五項原則內容是: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外交政策

❺ 最先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是哪個

蘇聯。

1、1949年10月3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復電蘇聯副外長葛羅米柯:對蘇聯政府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並互派大使表示熱烈歡迎。中蘇正式建立外交關系。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

2、中蘇建交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符合中國的願望。在剛成立的新中國急需廣泛國際承認的情況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蘇聯首先承認,無疑是對新中國的極大支持,對新中國地位的鞏固,經濟、科技及文化教育的發展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5)新中國成立後最先與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中蘇建交背景:

1、中蘇兩國外交關系是在美蘇冷戰第一次高潮的大背景下確立的。1947年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喬治·凱南的「遏制理論」也公之於世,美蘇冷戰迎來了第一次高潮。當時,良好的中蘇關系對蘇聯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

2、毛澤東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發表重磅文章《論人民民主專政》。他在文中明確宣告:中國新政權建立後,外交上要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中蘇兩黨經緯萬端的特殊關系,成為新中國後中蘇兩國立即建交的政治前提。


閱讀全文

與新中國成立後最先與哪個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客運到英國多少錢 瀏覽:337
印尼PSBB是什麼意思 瀏覽:390
越南螞蟻怎麼去除 瀏覽:460
越南芽庄出境帶多少錢 瀏覽:47
那不勒斯位於義大利哪個大區 瀏覽:629
防城港與越南哪個省交界 瀏覽:122
中國最窮三省在哪裡 瀏覽:333
美國義大利人意味著什麼 瀏覽:129
越南峴港mt酒店怎麼樣 瀏覽:142
義大利盟友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64
義大利面沒味道沒醬怎麼辦 瀏覽:871
中國科大如何發展 瀏覽:575
秀英區中國銀行有哪些 瀏覽:619
中國到義大利鐵路運輸有哪些站 瀏覽:399
中國有多少戶 瀏覽:683
美國怎麼知道企業和伊朗做生意 瀏覽:829
義大利面的醬汁怎麼醬 瀏覽:469
中國如何看待國外疫情 瀏覽:599
中國孤兒犯罪分子怎麼處理 瀏覽:219
中國獨有特產有哪些 瀏覽: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