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美國如何幫助英國建設強盛的海軍

美國如何幫助英國建設強盛的海軍

發布時間:2025-05-04 16:45:04

1. 英國皇家海軍發展歷史

英國海上力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韋塞克斯的阿佛列大帝以小型艦只抵禦海盜入侵,當時的海軍主要是地方性和防禦性的。13世紀法國佔領諾曼底後,海上力量開始服務於陸地戰爭,如在斯盧以斯戰役中,英軍已積極參與海上作戰。


亨利八世和伊利莎白一世時期是海軍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組建了大型火炮艦隊並建立了行政機構。伊利莎白一世時代,海軍成為英國的主要防禦力量和帝國擴張的工具,而查理二世正式將海軍定名為皇家海軍。盡管在英國內戰期間海軍曾受國會控制,但納爾遜勛爵在18世紀末的海上爭霸中,尤其是在特拉法加海戰中,使皇家海軍確立了海上霸權,直到拿破崙戰爭時期。


進入20世紀,皇家海軍保持強大,一戰中主要負責封鎖敵方,日德蘭海戰展示了其在大規模艦隊對抗中的實力。二戰後,皇家海軍雖規模僅次於美國,但仍主導反潛和保護海運。隨著冷戰,海軍規模調整,但仍扮演著維護海上霸權的角色。1998年的戰略評估對海軍進行了重塑,直到21世紀,皇家海軍在女王伊麗莎白時期,依然展現出強大的軍事實力,如在無敵艦隊之戰中展現了其卓越的戰術和戰略。


工業化時期,皇家海軍成為英國海外擴張的先鋒,通過武力征服並殖民非洲、美洲和亞洲,推動了英國的經濟擴張和資本輸出。即便在二戰後地位有所下降,皇家海軍依然是重要的海上力量,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大英帝國利益做出了貢獻。




(1)美國如何幫助英國建設強盛的海軍擴展閱讀

英國皇家海軍是英國三軍中最老的軍種,負責海上國防、保護航運、履行國軍事協議。 從大約1692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皇家海軍是世界上最大、最強的海軍;並幫英國成為18和19世紀最強盛的軍事及經濟強國;也是維持大英帝國重要工具。雖然現已式微,皇家海軍仍是歐洲最大、世界上第二大的海軍;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海軍之一。它是大多數現代海軍的先驅;許多英聯邦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海軍官兵仍到英國接受訓練。蘇聯瓦解、冷戰結束之後,皇家海軍在21世紀主要任務已由一個嚇阻性的武力轉變為一個能在全球展現英國外交政策的部隊。

2. 二戰時德國沒能打下英國,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根本原因有以下幾點:1.德國太過大意,鋒芒畢露,而英國十分內斂,蓄勢待發。2.英國的海軍足以在當時的世界上稱雄,德國海軍不行。3.英國的地面雷達系統能夠有效的應對德國的空襲。4.英軍非常高超的隱蔽作戰方法。5.美國參戰幫助英國。6.英國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1.德國太過大意,鋒芒畢露,而英國十分內斂,蓄勢待發。

說起二戰時期這德英雙方給人的印象,德國像兇殘霸道的的侵略者,而英國則像是身著西服溫文爾雅的老紳士。這兩個國家之所以會給人這樣的印象,是因為,在戰爭時期德國始終鋒芒畢露,展現出無可匹敵的攻勢,相反,英國則十分內斂,蓄勢待發一味防守。

這一時期英國曾發生了震驚歐洲的慕尼黑陰謀事件,以及大撤退事件,縱觀事態的發展,使我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英國相較於德國處於弱勢。從軍事角度來看,德國的陸軍與空軍兵員素質過硬,配合發達的武器配備與閃擊戰術,在歐洲戰場堪稱無敵,英軍在表面上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實際上,我們被英國的某些舉動迷惑了,英國的實力並不像該國表現出的那樣弱勢。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美、德等國躋身強國門檻,英國的進步著實有限,已經無法匹配原本的霸主之稱,這也給了我們英國不進反退的錯覺。

2.英國的海軍足以在當時的世界上稱雄,德國海軍不行。

英國與其他發達國家同時經歷了這場工業革命,雖然,世界局勢發生巨變,但是,英國僅僅是發展不如幾個新興強國迅速罷了,並未被甩開距離,所以,英國的實力仍然不容小覷。可能英國在陸、空兩軍不是德國的對手,可是,英國的海軍在二戰時期仍足以在世界上稱雄。

二戰打響之際,英、法二國並非直接硬拭德軍鋒芒,而是以示弱採取綏靖政策,使德軍能夠在侵略的路上暢行無阻。隨著1940年德國侵佔法國後,德國開始將英國定為下一步的侵略目標,並制定了「海獅計劃」。

3.英國的地面雷達系統能夠有效的應對德國的空襲。

所謂海獅計劃,實際上,就是德軍慣用的速戰速決戰術,德國人希望通過強盛的空軍在英國境內發動閃擊,將英國擊潰進而投降。然而,德國人最終無法如願,因為,英國的地面雷達系統能夠有效的應對德國的空襲,而英軍非常高超的隱蔽作戰又使德國空軍很難鎖定目標,英國人憑借著這兩點成功翻盤,最終,粉碎了德軍的意圖。

4.英軍非常高超的隱蔽作戰方法。

在最經典的德英空戰中,狂妄自大的德國空軍派遣了二百餘架轟炸機,並有六百架戰斗機從旁保護轟炸機,橫渡英吉利海峽打算給予英國致命一擊,反觀英軍,僅出動了三百餘架戰斗機,在雷達的幫助下對氣勢洶洶的德國戰機展開攔截。由於,雙方的雷達水平差異過大,英國空軍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以二十六架戰斗機的損失擊落了德國近二百架戰機,損失慘重的德國空軍不得不選擇撤退。

經此一役,德國的空軍實力大損,海獅計劃最終破產,閃擊戰術也被英軍逼成持久戰,德軍失去了戰略優勢,最終,無法進一步侵略英國。

5.美國參戰幫助英國。

後來美方參戰,最終,與英國聯手對抗德軍。對德國人來說,原本就日益嚴峻的英國戰場在美軍參戰後更加危機四伏。英軍的實力並未落後德軍太多,加上有發達國家美國的援助,英軍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在陌生戰場的德軍更加不堪重負。

6.英國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英國畢竟是島國,即使英吉利海峽再窄,德軍也不可能游過去。而兩棲登陸或者空降作戰的前提條件就是要能夠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德海軍根本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所謂制海權完全是幻想。不列顛空戰雖有2:1的數量優勢,德國空軍依然不能打敗英國空軍,無法掌握制空權。

現如今,德國之所以會給後人留下強盛的印象,有很大的原因是德軍始終處於攻方,而所有戰爭中主動的一方都會提前做出完全的准備,所以,也就給人一種裝備精良戰術得當的感覺。二戰時期德國最強大的其實是陸軍,而德國的短板正是海軍,這就是德國在整場二戰中在歐洲大陸所向披靡卻對英倫島無計可施的最主要原因。

德國的陸軍在海上戰鬥力大損,而德國的海軍並不出色,只能選用相對強勢的空軍作戰,卻被英國發達的雷達技術和得當的隱蔽戰術所制衡。事實證明,英國人不但軍事實力很強,還能因地制宜制定針對德軍的戰術,最終,德軍在英國戰場上大敗而歸。

(2)美國如何幫助英國建設強盛的海軍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資料:二戰-網路

3. 二戰法國為什麼投降了,而英國沒有

1、法國投降的原因

①戰爭准備嚴重不足,大部分軍隊匆忙徵集

德軍佔領了波蘭以後,沒有繼續進攻東方的蘇聯。德軍主力開始掉頭進攻西歐各國,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國政府頓時開始手忙腳亂。由於法軍兵員嚴重不足,法國臨時徵集了150萬士兵,其中大部分都是農民。

這些新徵集的士兵在軍事訓練上嚴重不足,在裝備上的差距更加明顯。由於法國沒有制空權,在德軍閃擊戰的進攻之下,法軍一敗再敗。士兵的戰斗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走向,而法軍與德軍在普通士兵上的差距十分明顯。

②法軍內部矛盾重重,發生了嚴重的決策失誤

按照法國的實力,原本不至於敗得這么慘。但是法國指揮機構內部矛盾重重,這極大的限制了法軍戰術上的靈活性。法國為了防止德國的進攻,在邊境上修了一條漫長的馬奇諾防線。

從戰術上的角度來說,這條防線是相當完美的。但是前提是德軍必須進攻這條防線,只可惜德國人沒有那麼傻。德軍出動了一部分力量進攻比利時,使英法聯軍誤認為德軍要採用一戰時期的策略借道比利時、進攻法國。英法兩國果然上當,英法兩軍主力進駐比利時抗擊德軍。但是真正的德軍主力卻穿越阿登森林直逼法國境內,德國的戰略欺騙成功了,法國境內的兵力十分空虛。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_網路

4. 英國當年怎麼能稱霸第一軍事方面

因為當年的英國有天下第一的海軍力量,能進行全球投放,能擊敗其他任何一國的海軍力量,所以能建立世界第一的殖民體系。

不過,最強盛時代的英國,在軍事實力上,也沒有當今的美國風光,前蘇解體後,美國不僅海軍,其陸、海、空,任何一個軍種,無不遠遠強於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

當年的英國能世界殖民體系稱霸第一,但從來沒有稱霸過列強林立的歐洲,在這點上,英國尚不如拿破崙的法國、希特勒的德國,因為這兩國當時都存稱霸過歐洲,因為當時的英國有天下第一的海軍,卻無天下第一的陸軍。。

所以,當年的英國就是一個海軍帝國,能迅速征服其他弱小國度,而相對其他歐洲列強,並無絕對稱霸權,也正是如此,法國西班牙也能建立世界第二第三的殖民體系,因為他們也是歐洲列強。

5.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為何會被美國取代

提到"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相信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都會是英國,作為工業革命的發生地,英國早早地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並一度成為了世界上軍事、經濟實力最強大、領土面積最廣的國家。為了強調英國在世界各地都有著殖民地,人們紛紛稱其為"日不落帝國",取不論何時,太陽照射的地方總有英國領土之意。

然而,靠著領先於時代進行工業革命而強勢的大英帝國卻在強盛了兩百多年之後被擠下了世界第一強國的寶座。值得一提的是,將英國取而代之的正是當年發動獨立戰爭從英國分化出去的美國。那麼,為何英國在當了那麼久世界霸主後,會被原本還是自己統治范圍內的美國搶走了位置,只能屈居其後呢?

首先,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兩個田徑運動員比賽跑步時,一開始落在身後的甲之所以能夠趕超原本領先的乙,必然是因為甲的步速超過了乙。而甲之所以能夠超過,可能是因為他加速之後擁有了遠超於乙的速度,也可能是因為乙步速的放慢。投射於國家身上,我們就能大概得到英國被美國取代的原因:一是美國發展速度超過了英國;二是英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慢了原本的速度。

那麼,我們先來說說其一,也就是美國高速崛起,甚至擁有了超過英國的發展速度。作為一個年輕的國家,美國的建立還是十八世紀中後期的事情,當時,英國已經坐牢了世界霸主的位置,而美國則還處於草創階段。然而,美國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它資源豐富、擁有著儲量居於世界前列的煤、鐵、石油、天然氣等重要礦產,這幫助其很快追上了和英國的工業實力差距。

美國的發展速度令人稱奇,而英國則在高速發展後陷入了尷尬的慢速增長。一方面,當時英國國內黨同伐異的現象十分嚴重,各黨派秉承各自理念互相爭斗,導致白白錯過了許多維持霸主地位的重要事件和機會。另外,英國盡管靠著搶先近代化走在了世界前列,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污染嚴重、就業形勢嚴峻、 社會 階級間矛盾尖銳等重大問題,這些問題都對英國的發展速度造成了消極的影響。

關於美國何時真正取代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一種說法認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GDP總量、人均GDP陸續超過英國後就已經完成了。不過,也有許多人表示經濟上的超越並不代表美國就已經奪走了霸主地位,畢竟論起軍事實力、國際影響力等,英國還是不遜色於美國的。因此,不少人主張催化美國取代英國的重要因素還有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實際上的經濟實力已然不輸英國,但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它的國際聲望顯然不及已經在世界各地留下大名的"大不列顛王國"。不過,此時的美國深諳隱忍之道,它並不在乎什麼世界第一的頭銜,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強大自己,而一戰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當時,戰爭以歐洲為主戰場開展,而位於大洋彼岸的美國則完全不用擔心受到波及。因此,精明的美國政府和商人們便開始利用戰爭發財,他們兜售軍火、推銷武器,並以強大的資源儲備為基礎大發橫財。等到一戰結束,歐洲各國已是千瘡百孔、元氣大傷,而美國則反而是賺的盆滿缽滿。

一戰結束後,美國主導了著名的"華盛頓會議",會議期間,在作為重要議題的海軍軍備問題上,美國成功說服各國同意了"限制海軍軍備"的方案,讓美國、英國的主力艦船噸位比達到了1:1。這一方案表明,當時的美國已經憑借令人不得不重視的實力與傳統海軍強國英國成功分享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而作為島國的英國一旦在海上不佔絕對優勢,自然實力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華盛頓會議的召開說明了美國實際上已經開始接管世界大事的話語權,而當歐洲各國正忙著重建時,本土一片繁榮祥和的美國顯然顯露出了新世界霸主的姿態。對於美國的崛起,英國一直沒能採取有效措施遏制,反而是自己不斷出問題,這幾乎是將前者"保送"成了新世界的主宰者。

總的來說,英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強國,之所以會被美國後來居上,主要是因為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當時的美國確實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社會 環境先進高效,因此發展速度快得出奇;另一方面則在於英國自身問題不斷,又受到戰爭等因素影響,沒法維持原先的霸主地位。

閱讀全文

與美國如何幫助英國建設強盛的海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燕窩適合什麼人吃 瀏覽:507
印尼公園什麼時候開放 瀏覽:843
越南買海鮮怎麼買 瀏覽:481
伊拉克和伊朗女性怎麼樣 瀏覽:963
緬甸人為什麼比越南人好看 瀏覽:202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怎麼飛伊朗 瀏覽:993
英國最新疫情人口現有多少 瀏覽:139
義大利和阿根廷哪個經濟發達 瀏覽:337
中國還會成立哪些銀行 瀏覽:379
中國創投是什麼公司 瀏覽:913
印度旱季什麼 瀏覽:112
印度孟買市有多少公務員 瀏覽:804
英國女王帽子上的鑽石多少克拉 瀏覽:905
丘吉爾為什麼會被英國人打敗 瀏覽:921
中國哪些高鐵站 瀏覽:151
中國海軍戰艦有多少 瀏覽:86
在越南失聯了怎麼辦 瀏覽:399
未來中國高鐵發展哪些城市是贏家 瀏覽:816
印度的領袖是哪些人 瀏覽:994
伊朗新冠怎麼傳染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