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Tory保守黨
了解一下這個吧,你會很快明白的呵呵,希望對你有用。
Tory
英國政黨。產生於17世紀末。19世紀中葉演變為英國保守黨。「托利」一詞起源於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 徒。在1679年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贊成的人則被政敵稱為「托利」。托利黨人參加了1688 年的「光榮革命」。1714年漢諾威王朝建立後的半個世 紀中,托利黨在政治上一直處於在野地位。18世紀中葉, 托利黨成為以土地貴族和上層英國國教徒為核心的政治 派別。1760年,逐漸成為執政黨。在法國革命時期,一 批溫和的輝格黨人轉而支持在w.皮特(小)領導下的新 托利黨。產業革命後,托利黨逐漸向資產階級保守主義 轉變,以適應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該黨在教會和國家 關系、保護關稅政策和反對天主教問題上仍然保持舊偏 見。到19世紀中葉r.皮爾內閣時期,托利黨發展成為保 守黨。也有人認為,托利黨是於1833年改稱保守黨。
輝格黨和托利黨這兩個政黨名稱皆起源於1688年的光榮革命,一般認為他們是最早出現的資產階級政黨。
「輝格」(Whig)一詞起源於蘇格蘭的蓋爾語,意為馬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有人用它來譏諷蘇格蘭長老派。1679年,就詹姆斯公爵(後來的詹姆斯二世)是否有權繼承王位的問題,議會展開激烈爭論。一批議員反對詹姆斯公爵的王位繼承權,被政敵譏稱為「輝格」。他們也漸以此自稱。輝格黨人是指那些反對絕對王權,支持新教徒宗教自由權利的人。
而「托利」(Tory)一詞起源於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徒。在1679年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贊成的人則被政敵稱為「托利」。托利黨人是指那些支持世襲王權、不願去除國王的人。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66081.htm
㈡ 英國現在還存在輝格黨和托利黨嗎均代表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英國輝格黨產生於17世紀末,19世紀中葉演變為英國自由黨。 英國托利黨產生於17世紀末。19世紀中葉演變為英國保守黨。 輝格黨人是指那些反對絕對王權,支持新教徒宗教自由權利的人。 托利黨人是指那些支持世襲王權、不願去除國王的人。
㈢ 英國輝格黨和托利黨的前黨名
托利黨 輝格黨
Tory
英國政黨。產生於17世紀末。19世紀中葉演變為英國保守黨。「托利」一詞起源於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 徒。在1679年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贊成的人則被政敵稱為「托利」。托利黨人參加了1688 年的「光榮革命」。1714年漢諾威王朝建立後的半個世 紀中,托利黨在政治上一直處於在野地位。18世紀中葉, 托利黨成為以土地貴族和上層英國國教徒為核心的政治 派別。1760年,逐漸成為執政黨。在法國革命時期,一 批溫和的輝格黨人轉而支持在w.皮特(小)領導下的新 托利黨。產業革命後,托利黨逐漸向資產階級保守主義 轉變,以適應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該黨在教會和國家 關系、保護關稅政策和反對天主教問題上仍然保持舊偏 見。到19世紀中葉r.皮爾內閣時期,托利黨發展成為保 守黨。也有人認為,托利黨是於1833年改稱保守黨。
輝格黨和托利黨這兩個政黨名稱皆起源於1688年的光榮革命,一般認為他們是最早出現的資產階級政黨。
「輝格」(Whig)一詞起源於蘇格蘭的蓋爾語,意為馬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有人用它來譏諷蘇格蘭長老派。1679年,就詹姆斯公爵(後來的詹姆斯二世)是否有權繼承王位的問題,議會展開激烈爭論。一批議員反對詹姆斯公爵的王位繼承權,被政敵譏稱為「輝格」。他們也漸以此自稱。輝格黨人是指那些反對絕對王權,支持新教徒宗教自由權利的人。
而「托利」(Tory)一詞起源於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徒。在1679年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贊成的人則被政敵稱為「托利」。托利黨人是指那些支持世襲王權、不願去除國王的人。
英國輝格黨(Whig)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政黨。1679年,因約克公爵詹姆斯(後來的詹姆斯二世)具有天主教背景,就詹姆斯是否有權繼承王位的問題,議會展開激烈爭論。一批議員反對詹姆斯公爵的王位繼承權,被政敵譏稱為「輝格」。。「輝格」(Whigs)的名稱可能是「Whiggamores」(意為「好鬥的蘇格蘭長老會派教徒」)一詞的縮語。輝格黨得益於1688年光榮革命帶來的政治變化。它於1714年之後長期支配英國政治,他也通過捍衛包括有限君主制和議會重要性在內的「1688年原則」而獲得不少支援。輝格黨與其說是一個統一的政黨,不如說是大致遵循上述原則的各種信仰的綜合體。該黨大部分領導人都是依靠政治庇護在議會內結成家族集團的大地主。輝格黨獲得金融界和商業階層中許多人的支持,那些為取得宗教寬容尋求保護(常常是找錯了對象)的不從國教派也是它的擁護者。1714年以後的半個世紀中,輝格黨一直在政治上占優勢,連續執政達46年之久。18世紀末、19世紀初一段時期,在政治上失勢。1830年重新掌權,到18世紀末期輝格黨勢力逐漸衰退。19世紀中葉,輝格黨勢力大增。在當時英國工業發展、經濟繁榮的條件下,輝格黨的政策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利益。19世紀60年代,輝格黨土地貴族的代表、保守黨的羅伯特·皮爾派分子,以工商業資產階級為基礎組建自由黨。也有人認為,輝格黨是於1839年改稱自由黨的
㈣ 輝格黨,托利黨是源於哪個國家,主張什麼
托利黨
Tory
英國政黨。產生於17世紀末。19世紀中葉演變為英
國保守黨。「托利」一詞起源於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
徒。在1679年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
贊成的人則被政敵稱為「托利」。托利黨人參加了1688
年的「光榮革命」。1714年漢諾威王朝建立後的半個世
紀中,托利黨在政治上一直處於在野地位。18世紀中葉,
托利黨成為以土地貴族和上層英國國教徒為核心的政治
派別。1760年,逐漸成為執政黨。在法國革命時期,一
批溫和的輝格黨人轉而支持在w.皮特(小)領導下的新
托利黨。產業革命後,托利黨逐漸向資產階級保守主義
轉變,以適應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該黨在教會和國家
關系、保護關稅政策和反對天主教問題上仍然保持舊偏
見。到19世紀中葉r.皮爾內閣時期,托利黨發展成為保
守黨。也有人認為,托利黨是於1833年改稱保守黨的
英國輝格黨(Whig)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政黨。1679年,因約克公爵詹姆斯(後來的詹姆斯二世)具有天主教背景,就詹姆斯是否有權繼承王位的問題,議會展開激烈爭論。一批議員反對詹姆斯公爵的王位繼承權,被政敵譏稱為「輝格」。。「輝格」(Whigs)的名稱可能是「Whiggamores」(意為「好鬥的蘇格蘭長老會派教徒」)一詞的縮語。輝格黨得益於1688年光榮革命帶來的政治變化。它於1714年之後長期支配英國政治,他也通過捍衛包括有限君主制和議會重要性在內的「1688年原則」而獲得不少支援。輝格黨與其說是一個統一的政黨,不如說是大致遵循上述原則的各種信仰的綜合體。該黨大部分領導人都是依靠政治庇護在議會內結成家族集團的大地主。輝格黨獲得金融界和商業階層中許多人的支持,那些為取得宗教寬容尋求保護(常常是找錯了對象)的不從國教派也是它的擁護者。1714年以後的半個世紀中,輝格黨一直在政治上占優勢,連續執政達46年之久。18世紀末、19世紀初一段時期,在政治上失勢。1830年重新掌權,到18世紀末期輝格黨勢力逐漸衰退。19世紀中葉,輝格黨勢力大增。在當時英國工業發展、經濟繁榮的條件下,輝格黨的政策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利益。19世紀60年代,輝格黨土地貴族的代表、保守黨的羅伯特·皮爾派分子,以工商業資產階級為基礎組建自由黨。也有人認為,輝格黨是於1839年改稱自由黨的。
㈤ 英國保守黨是什麼
前身為托利黨,1833年改名為英國保守黨。1868年起同自由黨輪流執政,逐漸變為資產階級、大地主和貴族利益的代表。1924年後與工黨輪流執政。執政期間,它一直處於執政黨地位或作為聯合政府的最大政黨;而在野時,均處於反對黨地位(英國的反對黨是在野黨中最主要的政黨)。1979年該黨競選獲勝,撒切爾夫人成為英國和西歐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並於1983年和1987年兩次蟬聯首相。1990年起,丁·梅傑領導該黨競選獲勝,並任首相。1979年後,該黨進一步強調「反對國有制和社會主義集權」,捍衛「個人自由」的傳統信條,推行貨幣主義為主的經濟政策,重視保守的傳統特徵。它的組織由領袖、議會黨、全國聯盟和中央事務所組成。
㈥ 托利黨與輝格黨是什麼東西
托利黨 Tory 英國政黨。產生於17世紀末。19世紀中葉演變為英 國保守黨。「托利」一詞起源於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 徒。在1679年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 贊成的人則被政敵稱為「托利」。托利黨人參加了1688 年的「光榮革命」。1714年漢諾威王朝建立後的半個世 紀中,托利黨在政治上一直處於在野地位。18世紀中葉, 托利黨成為以土地貴族和上層英國國教徒為核心的政治 派別。1760年,逐漸成為執政黨。在法國革命時期,一 批溫和的輝格黨人轉而支持在w.皮特(小)領導下的新 托利黨。產業革命後,托利黨逐漸向資產階級保守主義 轉變,以適應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該黨在教會和國家 關系、保護關稅政策和反對天主教問題上仍然保持舊偏 見。到19世紀中葉r.皮爾內閣時期,托利黨發展成為保 守黨。也有人認為,托利黨是於1833年改稱保守黨的 英國輝格黨(Whig)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政黨。1679年,因約克公爵詹姆斯(後來的詹姆斯二世)具有天主教背景,就詹姆斯是否有權繼承王位的問題,議會展開激烈爭論。一批議員反對詹姆斯公爵的王位繼承權,被政敵譏稱為「輝格」。。「輝格」(Whigs)的名稱可能是「Whiggamores」(意為「好鬥的蘇格蘭長老會派教徒」)一詞的縮語。輝格黨得益於1688年光榮革命帶來的政治變化。它於1714年之後長期支配英國政治,他也通過捍衛包括有限君主制和議會重要性在內的「1688年原則」而獲得不少支援。輝格黨與其說是一個統一的政黨,不如說是大致遵循上述原則的各種信仰的綜合體。該黨大部分領導人都是依靠政治庇護在議會內結成家族集團的大地主。輝格黨獲得金融界和商業階層中許多人的支持,那些為取得宗教寬容尋求保護(常常是找錯了對象)的不從國教派也是它的擁護者。1714年以後的半個世紀中,輝格黨一直在政治上占優勢,連續執政達46年之久。18世紀末、19世紀初一段時期,在政治上失勢。1830年重新掌權,到18世紀末期輝格黨勢力逐漸衰退。19世紀中葉,輝格黨勢力大增。在當時英國工業發展、經濟繁榮的條件下,輝格黨的政策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利益。19世紀60年代,輝格黨土地貴族的代表、保守黨的羅伯特·皮爾派分子,以工商業資產階級為基礎組建自由黨。也有人認為,輝格黨是於1839年改稱自由黨的。
㈦ 英國現在的兩大黨派是那兩個以前是托利和輝格
英國主要有三大政黨,分別是保守黨、工黨、自由民主黨。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議會第一大黨。領袖戴維·卡梅倫,2005年12月當選。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
工黨(Labour Party):議會第二大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1997年至2010年連續執政13年。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 Party):議會第三大黨。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多數派組成,領袖尼克·克萊格,2007年12月當選。自民黨政治主張居中偏左,在很多問題上與工黨立場相近。19世紀中葉,輝格黨與其他資產階級政黨合並,改稱自由黨。
(7)英國托利黨是什麼黨擴展閱讀:
1.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資產階級政黨,並最先確立和實行兩黨制的國家。目前英國屬於議會內閣制下的兩黨制。
2. 英國兩黨制與內閣制相結合,具有以下特點:
①內閣由下院大選中獲得多數席位的政黨單獨組成。
②由下院多數黨領袖擔任首相。
③一黨內閣和閣員只對下院負責,如失去下院信任,內閣全體辭職;或者首相提請國王解散議會,重新大選,組成新的一黨內閣。
④下院最大的反對黨可建立 「 影子內閣 」。
㈧ 英國保守黨至今有多少年歷史了它的前身是什麼
英國保守黨的前身是托利黨。托利黨是1679年成立的。所以說英國保守黨距今已經有300多年歷史了。保守黨是英國議會的第一大黨。2019年英國保守黨又贏得了大選。曾創下執政最久的記錄。
保守黨也不是一直都處於巔峰時期。1997年大選失敗後就一直處於反對黨地位。直到2010年才又重新成為執政黨。
看看它的前身托利黨,“托利”在愛爾蘭語中意為不法之徒。在1679年王位繼承的討論中,贊成詹姆斯公爵的被政敵稱為“托利”。在18世紀中葉托利黨成為以土地貴族和王世上層為核心的政治派別。18世紀60年代逐漸成為執政黨。在產業革命後向保守主義轉變。逐漸形成了現在的保守黨。
㈨ 關於英國托利黨和輝格黨的歷史
兩個政黨是競爭關系。
托利黨輝格黨:
英國政黨。產生於17世紀末。19世紀中葉演變為英國保守黨。托利黨人參加了1688 年的「光榮革命」。1714年漢諾威王朝建立後的半個世 紀中,托利黨在政治上一直處於在野地位。
18世紀中葉, 托利黨成為以土地貴族和上層英國國教徒為核心的政治派別,代表著英國貴族,地主和英國國教上層教徒的利益。
1760年,逐漸成為執政黨。在法國革命時期,一批溫和的輝格黨人轉而支持在w.皮特(小)領導下的新 托利黨。工業革命後,托利黨逐漸向資產階級保守主義轉變,以適應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
該黨在教會和國家 關系、保護關稅政策和反對天主教問題上仍然保持舊偏 見。到19世紀中葉r.皮爾內閣時期,托利黨發展成為保 守黨。也有人認為,托利黨是於1833年改稱保守黨。
輝格黨:
輝格黨(反對英國王室君主專權的黨派)為美國在傑克森式民主時代的一個政黨,前身是國家共和黨。
具體的說,輝格黨擁護國會立法權高於總統內閣的執行權,贊同現代化與經濟發展綱領。該黨自選『輝格』為名,附和反對英國王室君主專權的英國輝格黨,反對總統專斷。
(9)英國托利黨是什麼黨擴展閱讀:
輝格黨名稱來源:
輝格黨和托利黨這兩個政黨名稱皆起源於1688年的光榮革命,一般認為他們是最早出現的資產階級政黨。
「輝格」(Whig)一詞起源於蘇格蘭的蓋爾語,意為馬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有人用它來譏諷蘇格蘭長老派。1679年,就詹姆斯公爵(後來的詹姆斯二世)是否有權繼承王位的問題,議會展開激烈爭論。
一批議員反對詹姆斯公爵的王位繼承權,被政敵譏稱為「輝格」。他們也漸以此自稱。輝格黨人是指那些反對絕對王權,支持新教徒宗教自由權利的人。
而「托利」(Tory)一詞起源於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徒。在1679年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贊成的人則被政敵稱為「托利」。托利黨人是指那些支持世襲王權、不願去除國王的人。
輝格黨瓦解原因:
該黨最終瓦解於因是否同意奴隸制度擴展至新領土之爭。黨內為此爭議產生極深的裂痕,因而於1852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棄現任總統菲爾摩於不顧,改提名史考特參選。
輝格黨自此未曾再產生出任何一位總統,其票源流失至主張保護本土文化的一無所知黨(Know-Nothing)、反對蓄奴的共和黨、甚至其所憎恨之民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