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45年二戰結束時,參戰各國海軍總共造了多少艘軍艦
二戰結束時,各參戰國陸續建造了大量的軍艦。
美國海軍建造了大型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
英國海軍建造了航空母艦11艘,戰列艦12艘,戰列巡洋艦3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38艘,驅逐艦193艘。
日本海軍建造了艦隊航母16艘,輕型航母7艘,護航航母5艘,水上飛機母艦6艘,戰列艦12艘,重型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24艘,驅逐艦63艘,潛艇近130艘。
法國海軍建造了航空母艦6艘,戰列艦5艘,戰列巡洋艦2艘,巡洋艦19艘,驅逐艦54艘,還有部分潛艇。
德國海軍建造了3艘航空母艦(未完工),戰列艦9艘,重巡洋艦5艘,輔助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6艘,驅逐艦42艘,潛艇1150艘。
義大利海軍建造了18艘前無畏艦,6艘無畏艦,4艘條約無畏艦,17艘防護巡洋艦,9艘裝甲巡洋艦,33艘快速巡洋艦,15艘輕巡洋艦,7艘重巡洋艦,118艘驅逐艦,221艘各類型潛艇。
『貳』 求干貨,一戰前期1914年英德法美海軍主力艦船數量以及艦型,和英德海軍競賽增加的數量和當時海軍世界排名
1914年英國海軍主力艦船有四艘,艦型為鷹鉤型。德國三艘,為卐字型。法國二艘,為浪漫型。美國一艘,為螃蠏型。英德海軍競賽中,英國增加一艘半。德國海軍只增加半艘。當時海軍世界排名:英國第一,共擁有五艘半艦船。德國海軍第二,擁有艦船共三艘半。法國美國人因正忙著跳舞💃喝香檳搞女人,所以半艘艦船也沒造出來。回答完畢!
『叄』 鴉片戰爭的英國戰艦有多少
一.參與作戰的艦只
根據記錄,最初參戰的英國皇家艦隊共包括軍艦16艘,運輸艦28艘,武裝汽船4艘,載炮540門,艦隊的總人數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約12000人左右。在戰爭過程中還有若干船隻加入,以替換在戰爭中因受損的船隻。附錄一是該艦隊的船隻名單。
1)戰列艦(shipoftheline)
也叫74炮戰列艦(74-gunshipoftheline),這個叫法的來源是按照拿破倫戰爭時期皇家海軍的戰艦分級標准,只有74門炮以上的戰艦有資格進入海軍戰列作為主力艦使用,因此74門炮便成為了軍艦分級的基準之一。也成為了這種戰艦的稱呼。實際上這一級的戰艦通常都會裝備80門以上的大炮。但按照資料參加鴉片戰爭的三艘戰列艦炮位數都是74炮。
這種戰艦的通常是排水量在1700噸到3000餘噸之間的三桅大帆船,載員300-500人之間。裝有三層到四層武裝甲板(下層甲板Lowerdeck,中層甲板Middledeck,上層甲板Upperdeck,以及最高層露天的前甲板Forecastle和後甲板Quarterdeck)載炮數一般74門到120門之間,在前甲板或後甲板上裝有稱為gunbank的主炮炮台。在鴉片戰爭中英軍這三艘戰列艦排水量為1746噸,長17'英尺,寬47英尺6英寸,高21英尺,屬於戰列艦中噸位最小的一個等級。
2)巡航艦(frigate,或者翻譯為三桅快速戰艦或護衛艦更貼切)
排水量為1000噸左右的三桅快速戰艦,載炮一般在25-50門之間,與戰列艦最大的不同是武裝甲板通常只有一層,所有的大炮都安放在同一層開放式甲板上,因此艦身低矮,比較不容易被擊中。一些較大型的巡洋艦也在前甲板與後甲板上築有主炮炮台。
3)輕巡艦(escort)及二桅縱帆船(brig)
體形較小的輔助型軍艦,一般為兩桅(一根主桅一根前桅)三角帆船,特點是行駛靈活,逆風性能好,主要擔任偵察與護航等任務。
4)武裝汽船(armedsteamer)
當時的武裝汽船都是以燃煤蒸汽機為動力的明輪汽船,雖然愛爾蘭人富爾頓的輪船實驗早在1807年就獲得了成功,而英國皇家海軍在1820年開始便有了第一艘汽船,但大型戰艦的設計師們對這種新式的動力一直不太感冒,直到1845年之前所有較大型的戰艦都仍然保持用風帆作為唯一的動力。他們這么做的確有其不得已的原因:第一,當時的燃煤蒸汽機體積龐大,需要佔用大量的空間存放燃料,使本來就很擁擠的船艙更加捉襟見肘;第二,當時的明輪引擎輸出的馬力較小,對大型軍艦來說實在不爽;第三,明輪船的木製明輪遮住了部分的船舷,使原來連續的舷炮從中間被隔斷,減少了炮數不說,還會出現射擊死角。因此直到1945年螺旋槳引擎投入使用之前,只有一些比較小型的二桅或一桅軍艦採用了蒸汽動力。
在鴉片戰爭中使用明輪汽船,是武裝汽船第一次在實戰中投入使用,在這場戰爭中,汽船的優點被發揮的淋漓盡致:當時清軍如虎門和舟山等海岸炮台都設在河口位置,老式的帆船逆流而上十分不便,因此便利用汽船作為拖船,或將主力艦拖到合適的位置進行攻擊,或在登陸行動中將首位相連的20餘艘舢板拖到灘頭附近以便實施登陸。
5)運兵船(troopcarrier)
當時海軍沒有專用的運兵船,所以都是徵用遠洋移民商船來充當運兵船。載人的移民帆船與載貨的三桅縱帆船小有不同:船身較寬,以便減少在行駛中的左右顛簸程度,船艙內被分隔成一個個狹窄的客艙,船弦舷窗較多。
6)運輸船:(transport)
這些運輸船多由東印度公司提供,就是當時運貨的商用多桅快速縱帆船,英文叫clipper,和剪刀是同一個單詞。這種船的特點是帆數多,航速高,適合貨運,雖然沒有武裝甲板,但也有一定的武裝。
二.小型船隻
在鴉片戰爭中英國皇家艦隊使用過兩種小型的船隻,一種是兩桅舢板(英文叫junk,擁有一根主桅一根船首桅,使用三角帆),一種是被稱為bombvessel的炮擊船。
1.舢板(junk)
在遠洋船隻後面拖帶或固定在舷甲板上的舢板兼有運輸,運兵,探索,救生等多種用途,因為船體小,大口徑火炮的後坐力能夠輕易地將這些小船掀個底朝天,因此三磅以上的火炮不能在舢板上使用,但是皇家海軍裝備的24/32磅Congreve型火箭(Congreverockets)沒有後坐力的問題,所以舢板上常常安裝有火箭發射架作對地/對艦攻擊之用。
2.炮擊船(Bombvessel)
這是一種專為為對地攻擊而設計的經過特別加固的小型船隻,又叫做MortarBoats。優點是吃水淺,可以駛到淺水區實施炮擊。這種船外型猶如半片榛子的硬殼,船舷做的比平常的舢板高很多,這樣即使受到猛烈的搖晃也不容易翻側入水。在緊帖船底的水下部分沿著船的龍骨裝有一塊與船身等長的木製下風板(leeboard),藉此來抵消船身因火炮的後坐力造成的船身左右搖晃,在艇的中間部分有一到兩個加固的炮座,用以安放10寸或15寸口徑臼炮。也有將32磅榴彈炮安放在船上使用的,但射角必須大於45度,否則會將自己的船舷轟個大洞:D。基於同樣的理由平射型的火炮不會在炮擊船上使用。這種炮擊艇參與過虎門和舟山炮台的攻堅戰。
附:
鴉片戰爭中英國遠征軍艦隊船隻一覽表
戰列艦(shipoftheline)
「麥爾威厘」號,七十四炮,懸掛喬治DangerCode;義律少將將旗,船長鄧達斯。
「威里士厘」號,七十四炮,懸掛伯麥海軍司令的大三角旗,船長托馬斯DangerCode;梅特蘭。
「伯蘭漢」號,七十四炮,船長弗萊明DangerCode;辛好士。
巡航艦(frigate,或者可以翻譯為三桅快速戰艦或護衛艦)
「都魯壹」號,四十四炮,船長史密斯。
「布朗底」號,四十四炮,船長鮑俎。
「康威」號,二十八炮,船長比休恩。
「窩拉疑」號,二十八炮,船長埃利奧特。
「鱷魚」號,二十八炮,船長庫柏。
輕巡艦(escort)及二桅縱帆船(brig)
「拉尼」號,二十炮,船長布萊克。
「海阿新」號,二十炮,船長華倫。
「摩底士底」號,二十炮,船長艾爾斯。
「卑拉底士」號,二十炮,船長安森。
「寧羅德」號,二十炮,船長巴洛。
「巡洋」號,十八炮,船長吉福德。
「哥倫拜恩」號,十八炮,船長克拉克。
「阿勒琴」號,十炮,船長莫森。
運兵船(troopcarrier)
「響尾蛇」號,,船長布羅迪。
東印度公司武裝蒸汽船:(armedsteamer)
「皇後」號,船長沃登。
「馬達加斯加」號,船長迪西。
「阿打蘭打」號,船長羅傑斯。
「進取」號,船長韋斯特。
運輸船:(transport)
「阿拉利維」號。
「布朗德爾」號。
「伯麥」號。
「克利費童」號。
「達維德DangerCode;馬爾科姆」號。
「挑釁」號。
「鷹」號。
「愛德蒙斯頓」號。
「伊利薩伯DangerCode;恩斯利」號。
「依薩伯拉DangerCode;羅伯特生」號。
「約翰DangerCode;亞當斯」號。
「馬立安」號。
「麥都薩」號。
「美人魚」號。
「穆罕默德DangerCode;沙」號。
「拿撒勒DangerCode;沙」號。
「拉哈曼尼」號。
「魯斯托姆治DangerCode;科瓦斯治」號。
「愛爾納德」號。
「佛泰DangerCode;薩拉姆」號。
「立臣」號。
「風鳶」號。
「印度橡樹」號。
「斯托卡特」號。
「蘇利曼」號。
「維多利亞」號。
「威廉DangerCode;威爾遜」號。
『肆』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各國海軍總噸位
我手頭資料不多,沙俄海軍艦隊的總噸位也沒能找到,不過找到一份較為詳細的兵力資料: 一戰爆發時波羅的海艦隊擁有戰列艦4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64艘(新型1艘,老式雷擊艦50艘)、潛艇14艘-其中訓練用6艘、布雷艦6艘、佈雷艇30艘、炮艦6艘等。德軍艦隊擁有巡洋艦9艘、驅逐艦16艘、潛艇4艘。黑海艦隊擁有戰列艦5艘(另一搜老式的「格奧爾基-波別多諾謝茨」做為後備)、巡洋艦2艘、驅逐艦29艘(新型9艘)、魚雷艇17艘、潛艇6艘、布雷艦2艘、炮艦3艘等;另在建造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4艘、巡洋艦2艘、潛艇4艘。太平洋分艦隊有9艘建於04-06年的潛艇。1916年7月正式成立北冰洋區艦隊,1917年底有戰列艦1、巡洋艦2(1艘在英國利物浦修理)、驅逐艦6(2艘在英國利物浦修理)、潛艇3、掃雷艦10、布雷艦1、掃雷艇33、船27。18年8月2日主要艦船被英法美繳獲,僅余小部分。由於日俄戰爭中的損失和一戰爆發時未能步入正軌的造艦計劃。一戰時沙俄海軍實力相當空虛。 而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阿芙樂爾」號。十月革命的功臣。 一戰爆發時,英國海軍編有本土艦隊、地中海艦隊、遠東艦隊和後備艦隊,總兵力19.5萬人,作戰艦艇主要有戰列艦12艘、戰列巡洋艦3艘、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艦15艘、輕巡洋艦49艘、驅逐艦119艘、護衛艦64艘、掃雷艦45艘、潛艇69艘,總噸位約130萬噸。而同期德國海軍編有戰列艦隊、偵察巡邏艦隊和潛艇艦隊,總兵力約16萬人,作戰艦艇主要有戰列艦2艘、戰列巡洋艦3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6艘、驅逐艦22艘、護衛艦20艘,潛艇57艘,總噸位約35萬噸。
其他海軍資料尚未找到,這些希望能給你提供參考。
『伍』 英國在一戰中有多少艘戰列艦
1914年開戰時,英國現役戰艦包括:無畏艦20,戰列巡洋艦9,前無畏艦(也應該算為戰列艦)40,裝甲巡洋艦34,輕巡洋艦63,驅逐艦/魚雷艇250。
對比一下,德國按上述劃分軍艦分別為:14,4,22,11,33,90
『陸』 請問一戰期間英國各型戰艦各生產了多少艘
我來幫您回答吧,自己在海戰方面還算在行
下面是皇家海軍在戰前的兵力
By early 1914 the Royal Navy had 18 modern dreadnoughts (6 more under construction), 10 battlecruisers, 20 town cruisers, 15 scout cruisers, 200 destroyers, 29 battleships (pre-dreadnought design) and 150 cruisers built before 1907.
簡單翻譯一下吧,1914年,18艘無畏艦(6艘在建造),10艘戰列巡洋艦, town cruiser指一種輕巡洋艦。。。後面的不翻譯了
一戰期間(確切地講是1914年以及以後,下列的部分是在1914年8月完工的)建造的主力艦如下
Iron Duke
29,560噸
21.25節
10x13.5英寸炮
建造時間1912-1914
數量 4艘
Queen Elizabeth
31,500噸
23節
8x15英寸炮
1913-1916
5艘
Revenge/ Royal Sovereign
31,000噸
23節
8x15英寸炮
1914-1917
5艘
HMS Erin
25,250噸
21節
10x13.5英寸炮
1913-1914
1艘
HMS Agincourt
30,250噸
22節
14x12英寸炮
1913-1914
1艘
HMS Canada
32,120噸
22.75節
10x14英寸炮
1913-1915
1艘
以上是這一時期生產的主力艦
我快速翻譯的英文資料,有點亂,還望見諒
『柒』 鼎盛時期的英國海軍到底有多強大

周星馳的《武狀元蘇乞兒》掃尾有段對白,妙語。——皇上對蘇乞兒:「你們丐幫幾千萬人,一天不解散,我怎樣心安?」蘇乞兒:「丐幫有多少人不是我決議的,是你決議的。假設你真的英明神武,讓百姓安居樂業,鬼才情願當乞丐呢!
『捌』 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海軍情況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德兩國海軍在日德蘭半島以西斯卡格拉克海峽附近海域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海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使德國經濟陷入困境。為打破封鎖,德國海軍決心同英國海軍決戰。英國海軍從截獲的無線電報中得知德海軍即將出海,乃先於對方派出艦隊前往迎擊。
雙方參戰兵力:英艦151艘(戰列艦28、戰列巡洋艦9、巡洋艦33、水上飛機母艦1、驅逐艦79、布雷艦1);德艦110艘(戰列艦22、戰列巡洋艦5、巡洋艦11、驅逐艦72)。
1916年5月30日22時許,英前衛艦隊(戰列巡洋艦6)自羅賽斯出航東駛,德前衛艦隊(戰列巡洋艦5)於5月31日2時由亞德出航北駛。5月31日下午,雙方前衛艦隊在斯卡格拉克海峽附近海域遭遇,英艦轉舵自西北向東南駛去,德前衛艦隊判斷對方有斷其歸路的企圖,乃轉向回駛。15時20分,雙方呈同向異舷機動勢態,德艦先行發炮攻擊。戰至一小時後,英艦「不倦」號和「瑪麗王後」號先後被擊沉,德艦「獅」號、「虎」號亦中彈受傷。此時,英海軍4艘戰列艦趕來支援,德國大洋艦隊司令R·舍爾也率主力艦隊趕到。英前衛艦隊見勢不利,遂北撤,企圖與己方艦隊主力會合後再戰,德艦隊乘勝追擊。
下午5時許,德英主力艦隊相遇,在德艦隊先導艦轟擊下,英裝甲巡洋艦「武士」號在德艦炮火下爆炸沉沒。德艦「威斯巴登」被英艦炮火擊中下沉。6時半以後,英主力艦隊強大炮火襲來,德艦隊前鋒艦只幾乎全部被擊中失去攻擊力,但德戰列艦「呂措夫」號和戰列巡洋艦「德芬格爾」也以准確火力將英巡洋艦「常勝」號炸成兩截,該艦隨即沉沒,1026名官兵全部喪生。
一小時後,英艦以強大火力在交戰中漸占優勢,德艦隊見眾寡懸殊,勢難取勝,遂在夜幕掩護下,釋放煙霧撤退。在撤退中,德戰列艦「黑森」號(17000噸)將德輕巡洋艦「埃爾平」號(4000噸)撞沉。英裝甲巡洋艦「黑王子」號被德戰列艦擊沉。德老式戰列艦「波墨恩」號被英驅逐艦魚雷擊沉。此時雙方主力艦隊均已退出戰斗,由小型軍艦互相進行魚雷攻擊。6月1日凌晨,德艦隊終於突破英艦隊攔截,駛返威廉港,英艦隊追之未及。海戰歷時12小時結束。
日德蘭海戰是英德爭奪海上霸權的一次較量,也是歷史上交戰雙方使用戰列艦編隊進行的最後一次海戰。雙方參戰官兵在10萬人以上。英國損失艦船14艘,陣亡官兵6097人;德國損失艦船11艘,陣亡官兵2545人。就戰役勝負得失而言,德國海軍略占上風。但就戰略意義而言,英國仍保持了對德國的海上優勢,德國企圖打破英國海上封鎖的目的未能實現。
一戰爆發時波羅的海艦隊擁有戰列艦4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64艘(新型1艘,老式雷擊艦50艘)、潛艇14艘-其中訓練用6艘、布雷艦6艘、佈雷艇30艘、炮艦6艘等。德軍艦隊擁有巡洋艦9艘、驅逐艦16艘、潛艇4艘。黑海艦隊擁有戰列艦5艘(另一搜老式的「格奧爾基-波別多諾謝茨」做為後備)、巡洋艦2艘、驅逐艦29艘(新型9艘)、魚雷艇17艘、潛艇6艘、布雷艦2艘、炮艦3艘等;另在建造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4艘、巡洋艦2艘、潛艇4艘。太平洋分艦隊有9艘建於04-06年的潛艇。1916年7月正式成立北冰洋區艦隊,1917年底有戰列艦1、巡洋艦2(1艘在英國利物浦修理)、驅逐艦6(2艘在英國利物浦修理)、潛艇3、掃雷艦10、布雷艦1、掃雷艇33、船27。18年8月2日主要艦船被英法美繳獲,僅余小部分。由於日俄戰爭中的損失和一戰爆發時未能步入正軌的造艦計劃。一戰時沙俄海軍實力相當空虛。 而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阿芙樂爾」號。十月革命的功臣。 一戰爆發時,英國海軍編有本土艦隊、地中海艦隊、遠東艦隊和後備艦隊,總兵力19.5萬人,作戰艦艇主要有戰列艦12艘、戰列巡洋艦3艘、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艦15艘、輕巡洋艦49艘、驅逐艦119艘、護衛艦64艘、掃雷艦45艘、潛艇69艘,總噸位約130萬噸。而同期德國海軍編有戰列艦隊、偵察巡邏艦隊和潛艇艦隊,總兵力約16萬人,作戰艦艇主要有戰列艦2艘、戰列巡洋艦3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6艘、驅逐艦22艘、護衛艦20艘,潛艇57艘,總噸位約35萬噸。
『玖』 哪些一戰期間建造的戰列艦在二戰中有比較顯赫的戰功
德國:
無畏艦:拿騷級、赫爾戈蘭級、凱撒(又譯作「皇帝」)級、國王級
英國的:
無畏級戰列艦 (同級艦1艘) 第一艘、無畏號戰列艦(HMS Dreadnought)(1906)、柏勒羅豐級戰列艦(Bellerophon class)(1907)(同級艦3艘)、柏勒羅豐號(HMS Bellerophon) 壯麗號(HMS Superb) 魯莽號(HMS Temeraire)
1、馬拉號戰列艦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衛國戰前改名為「馬拉」(Marat)號,編入波羅的海艦隊。1941年9月23日,在衛國戰爭其間「馬拉」號在咯琅施達(Kronstadt)被德國空軍容克JU87轟炸機投下的2000磅特製炸彈命中,被炸成兩節截後沉沒。
1905年,自為世界上第一流的俄國海軍在對馬海戰中慘敗。大部分主力艦難逃被擊沉或被日本海軍俘獲的命運,這使俄國降為第三流海軍國。為了挽救優勢,從1909年起,俄國開始大規模建造新式主力艦。第一批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戰列艦戰列艦於1914年全部完工,該級共建成4艘。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戰列艦是由英國人指導設計,在總體布置上受義大利造船技術影響,盡管如此,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戰列艦還是俄國自行建造的第一批無畏艦。
2、拿騷級戰列艦
1906年,英國海軍裝備了全重型火炮(「All-Big-Gun」)無畏號戰列艦的出現,打破了英德軍艦之間造艦競爭的微妙平衡,加劇了英德之間新一輪的造艦競賽,德國對「無畏」號出現的回答就是建造了拿騷(Nassau)級戰列艦。同型艦4艘:拿騷號/Nassau、威斯特法侖號/Westfalen、萊茵蘭號/Rheinland、波森號/Posen。
拿騷級是德國海軍的第一級無畏艦,於1907年開工建造。按前後和兩舷側的六角形配置6座主炮炮塔,裝備12門280毫米主炮,主炮口徑小於無畏號,射速較快。這種六邊形的炮塔布置使得在每側船舷方向只能保證8門主炮同時射擊。該級艦加寬了艦體,而舷側炮塔的重量導致軍艦在風浪中航行時橫搖幅度過大。為應付數千米內的炮戰,採用了較大口徑的副炮,是與英國海軍同期建造的戰列艦不同之處。在動力方面,由於德國海軍對大型蒸汽輪機的使用缺乏經驗,拿騷級依然採用往復式蒸汽機,使用燃煤鍋爐,最高航速19節,比無畏號少2節。到1915年,德國海軍才對拿騷級的鍋爐進行了改進改為使用油煤混燒。往復式蒸汽機使該級艦在以最高速度行駛時,機構連續往復運動導致艦體發生劇烈顫動,以至影響火炮的瞄準、射擊。該級艦秉承了德國戰艦節省噸位用於加強裝甲防護,抗損性能強的傳統,不太重視艦只的適航能力和續航性能。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4艘拿騷級戰列艦隸屬於公海艦隊第一戰列艦隊第二分隊,在夜戰中均受輕傷。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相對老舊的拿騷級戰列艦本不在協約國的引渡名單上,1919年6月21日,被引渡的德國主力艦隊在斯卡帕灣集體自沉後,拿騷級代替自沉的德國軍艦賠償給了協約國。
性能數據:
排水量:18,720噸(設計)/20,362噸(最大);尺寸(米 長/寬/吃水):146.1(全長)/26.8/8.76
動力:12台鍋爐,三座往復式蒸汽機,22000馬力,3軸;速度20節,續航能力9400海里/10節
武備:12門雙聯裝283毫米/45倍口徑主炮,12門單裝150毫米/45倍口徑副炮,16門單裝88毫米炮,
6座450毫米魚雷發射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3.1-11.8,甲板1-4,水密艙隔板8,炮塔11-3.5,指揮塔11.8
艦員:1008人
3、毛奇級戰列巡洋艦是德國製造的一種戰列巡洋艦。
毛奇級戰列巡洋艦於1908年底開工,在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設計基礎上加以改進,進一步增強防護力和火力水平。艦體艏樓延長至艉部,艉部增加一座主炮塔,呈背負式布局,採用50倍口徑283毫米主炮,威力接近英制12英寸口徑主炮且重量較輕,主炮在數量和威力方面,足以抵消與英國早期戰列巡洋艦主炮之間口徑的差異,可以對英國同類戰列巡洋艦脆弱的防禦裝甲造成致命的威脅。 同型艦兩艘:毛奇號、戈本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6年在日德蘭海戰中,毛奇號隸屬希佩爾戰列巡洋艦分隊,在旗艦呂佐號遭到重創後曾擔當過希佩爾的旗艦,戰爭結束後被引渡到英國,在斯卡帕灣自沉。
戈本號是一艘傳奇的戰艦,該艦1912年進入地中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面臨英國地中海艦隊的圍剿,戈本號逃入當時的中立國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當時英國政府擔心土耳其加入同盟國,將其在建的軍艦全部扣留。德國立即提出提供戈本號以獲取土耳其好感。1914年8月16日土耳其正式買下戈本號,11月2日編入軍籍,次日即加入戰斗。這艘土耳其軍艦的艦員全部是德國人,戰爭結束時才移交給土耳其艦員。戰後幸運地免遭協約國引渡。1947年退役,1971年解體。
毛奇號以普魯士王國和德意志帝國總參謀長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1800-1891)命名,人稱"老毛奇"。
4、戈本號以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中的普魯士王國將軍奧古斯特·卡爾·馮·戈本(1816-1880)命名。
性能數據
排水量:22979噸(設計)/25400噸(最大)
尺寸:長186.6米/寬29.4米/吃水9.19米
動力:24台鍋爐,2台蒸汽輪機,4軸;主機功率52,000馬力
航速:25.5節,續航力:4120海里/14節
武備:10門283毫米/50倍口徑主炮(雙聯裝炮塔5座),12門單裝150毫米/45倍口徑副炮,12門88毫米/45倍口徑炮,4座500毫米魚雷發射管
裝甲(毫米):水線裝甲帶100-270,甲板25-65,水密艙隔板150,炮塔250-100,指揮塔350
艦員:平時1050人
5、凱撒級戰列艦是德國設計建造的一種戰列艦
凱撒級是德國全新設計的新一代戰列艦,於1909年開工建造。是德國海軍首次使用蒸汽輪機動力的戰列艦。艦體舯部兩座主炮塔呈兩舷階梯狀布局,主炮反向射界夾角高於同類布局的英國戰列艦,艉部兩座主炮塔採用背負式布置。凱撒級的防護設計繼承了德國戰列艦側重防禦的傳統,改進火力與動力系統設計節約的重量用於加強防護,防護性能較以往德國的戰列艦有較明顯的提高。曾嘗試安裝柴油機(最終放棄)。其中,腓特烈大帝號是特別追加建造,作為德國公海艦隊旗艦。同級艦:凱撒號(Kaiser)(德文意為皇帝)、腓特烈大帝號(Friedrich der Grosse)、凱瑟林號(Kaiserin)(德文意為皇後)、阿爾伯特國王號(Konig Albert)、路易特波爾德攝政王號(Prinzregent Luitpold)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凱撒級戰列艦編入第三戰列艦分艦隊參加了日德蘭海戰,腓特烈大帝號作為公海艦隊司令雷哈德.舍爾的旗艦。戰爭結束以後,凱撒級被扣押在英國斯卡帕灣,全部在「彩虹行動」中自沉。
性能數據:
艦名: 凱撒(建造代號Ersatz Hildebrand) | 腓特烈大帝(建造代號Ersatz Heimdall) | 凱瑟林(建造代號Ersatz Hagen) | 阿爾伯特國王(建造代號Ersatz 膅ir)| 路易特波爾德攝政王(建造代號Ersatz Odin)
船廠: 皇家造船廠/威廉港 | 伏爾甘船廠/漢堡 | 霍瓦爾德船廠/基爾 | 碩效船廠/但澤 | 日耳曼尼亞船廠/基爾
沉沒:全部於1919年6月21日在英國的斯卡帕灣自沉
排水量:24,724噸(設計) / 27,000噸(最大)
尺寸(米): 長172.40(全長),寬29.00,吃水9.10
動力:16台蘇爾壽鍋爐,3台帕森斯/AEG-寇蒂斯蒸氣輪機,31000馬力,3軸,2舵並列配置
最大速度21節,續航能力7900海里/12節;2400海里/21節
相關資料來源:
1、介紹英軍、德軍戰艦http://bbs.voc.com.cn/topic-2498403-1-1.html
2、介紹一戰戰艦http://www.takefoto.cn/viewnews-119688.html/3
3、介紹一戰二戰戰艦http://bbs.tiexue.net/post2_7064962_1.html
『拾』 木船時代英國有多少軍艦
以當時的頂峰——特拉法加海戰時期為例:
英國皇家海軍一共有175艘主力艦,當時的主力艦是1、2、3級軍艦
。
—級軍艦
這級軍艦擔任艦隊的旗艦,三層炮甲板,火炮106、122門,定員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噸。代表艦船為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海軍上將的旗艦勝利號。因為這級軍艦每艘造價高達10萬英鎊,所以當時英國海軍現役中一共不到12艘。
二級軍艦
這級軍艦比一級軍艦略小。三層炮甲板,火炮98門,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噸以上。它們的一個缺點——戰列艦共同的缺點——在暴風雨天氣,軍艦的下層炮甲板的炮門不能打開。共有46艘
。
三級軍艦
這級軍艦分為幾種型號,二至三層炮甲板,火炮64、74、80門,定員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噸。這是英國海軍中數量最多的主力艦只。特拉法爾加海戰時,有117艘三級軍艦。
三級以下的軍艦不能稱為戰列艦了,從巡洋艦、護衛艦到小艇,數量更多,估計得有幾千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