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最早的姓王是哪个朝代

越南最早的姓王是哪个朝代

发布时间:2022-05-31 08:06:26

1. 王姓是从哪里发源的他们的祖先李、张、陈、方呢

王姓起源有八: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为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考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归结起来,主要有九:

第一种说法: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木子”救命成李姓。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到陈国苦县,为躲避纣王的追杀,利贞母子隐姓埋名一路乞讨。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因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至利贞十六孙李乾,字敬一,又名元果、其野。任周御史大夫,妣益寿氏,生子耳(即老子)。这种说法最早由唐朝李延寿提出。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第二种说法:指李为姓说。《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此说以老子为李姓得姓始祖。今鹿邑仍有民间传说,李母怀胎81年,在李树下分娩,李耳诞生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母呼道:"我的老儿子",因而名之"老子",老子一诞生就用手指着李树,自认李姓。

第三种说法: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第四种说法: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第五种说法:李树图腾说。直至今天,在我国个别少数民族中仍可找到以氏族图腾为姓的事例。如云南克木人中的野猫氏、水鸟氏和虎氏等。《东夷源流史》:"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如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第六种说法:源于虎图腾说。此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龚维英着《原始崇拜纲要》中说:李耳亦楚语,即虎。老子故国陈,灭于楚,故得为楚人。陈属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应是陈楚民间对虎的俗称。今陈地民间相传,老子生于庚寅年,属虎。当时苦县一带方言称虎为"狸儿",故亲邻戏呼老子为狸儿,后渐演变为"李耳"。

第七种说法:源于老姓说。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高亨进一步考证,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曾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等人皆举其姓,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所以"明见老子原姓老矣。"

第八种说法: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第九种说法: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张姓:黄帝为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妻子嫘祖,是传说中养蚕治丝方法的创造者,被后人祀为"蚕神"。他们生子名挚,因修太 之法,故曰少 ,是继太 之后而起的东夷部族首领。
少 第五子名挥,官为弓正(监管制造弓箭的官)。他夜观弧星,看见弧矢九星在天狼星东南,形状彷佛天之巨弓,矢镞正对天狼,于是受到启发,创制了弓箭,被赐姓"张"。 "张"字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长弓,与官名"弓正"及古星名"弧"均密切相关。
张氏还有一支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的。春秋时晋国有解张,字张侯,其后以祖父字为姓,从此晋国世代有张姓。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后,张姓人口也随之分散于三个诸侯国。

陈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舜。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于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于明未。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即陈日),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方:
据古书记载,方姓源出于炎帝榆罔的后裔。《明代方正学族谱序》认为,榆罔有子名雷,封于方山,号称“方雷”。方雷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方。这就是方姓的由来。传说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的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他曾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复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各地的方姓宗谱,都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
方氏源出河南,自“方叔以后,以字为氏,望出河南”。后世全国各地的方姓大多是由河南迁出的。大概在宋宁宗时期,方氏开始南迁,即从今河南的光山、潢川一带迁往福建福州,再迁往漳州、龙溪一带。现在台湾地区的方姓,大多数是这支方姓不断南迁的结果。明清以来,安徽桐城的方姓出了不少学问家,方姓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望族。

2. 姓王的祖先是谁

王姓的祖先是姬晋。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94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为全国第一大姓。

王源

(2)越南最早的姓王是哪个朝代扩展阅读:

迁徙分布

宋朝时期,王姓大约有5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7%,为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14.7%。

截至2014年,王姓的人口已达到9468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江苏、辽宁、黑龙江、山西、湖北、陕西、浙江、甘肃十省,王姓又集中了42%。山东居住了王姓总人口的10.5%。

王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王姓在东北、内蒙古大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大部、宁夏、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西中部、新疆喀什地区、海南大部,王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有的达到16%,其覆盖面积仅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9%,大约54%的王姓人口居住于此。

3. 王姓氏族起源于什么时期,王氏的祖先是谁

一:王姓的起源
王姓是中国姓氏中来源最多、最复杂的姓氏,是中华民族尊贵的姓氏,也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历代对“王”字的解释众说纷纭,“辞海”对“王”字的解释有六种:①、一国的君主;②、封建时代的最高封爵;③、指辈分的尊大;④、一类中最特出或特大的;⑤、古时谓中原以外的民族来朝;⑥、姓。除第六种解释外前五种的解释都是显示出了“王”字的尊贵。
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来的,他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中谓之王。三画,天、地、与人也。而连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叁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可见“王”代表的是一种权威!
从姓氏的渊源来看,王姓的起源也证明其不凡。早在先秦时期,黄帝、虞舜以及商周诸王的后裔都纷纷以“王”为姓,也难怪宋代史学家郑焦拍案称奇“王氏,天子之裔也!”
王姓不但来源显赫,而且人口众多,据 年 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二大姓,人口近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过至少二十一个着名望族,其中如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开闽王氏、三槐王氏等,历史长达数百乃至千年,人才辈出,王安石推行新政,死而后已;王阳明倡导心学,文武双全,王船山开启近代思想,博大精深……

二:王氏的类别

王姓是中国各大姓中来源最复杂的一个姓,按照传统的说法,王姓人有姬姓王氏、妫姓王氏、子姓王氏、虏姓王氏和杂姓王氏等。
1、姬姓王
姬姓之王是绝大多数王姓人的本源,黄帝为他们共同的祖先。黄帝传到第四代弃,号后稷,因善种五谷,帝尧时被举为农师。赐以姬姓。后稷十八世传至姬昌,史称周文王。后衍化为五支王姓族派:
一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以及毕公高裔孙魏公子信陵君无忌、魏王假,分别被当作京兆、河间、高平、山阳、凤阁等地开山之祖,二是周平王太孙赤为开山祖的河东猗氏;三是周王室后裔王子成父,春秋时在齐国做大夫,被东莱王氏和太原王氏的王仲舒支尊为开山祖;四是平王的第十代子孙灵王泄心,生太子晋(即王子乔),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子宗敬为司徒,人称“王家”,而太子晋被尊为太原、琅琊王氏的开山祖;五是灵王传至考王,封弟揭于王城,使之在此发展繁衍,其后,揭也就成为王城王氏的开山祖。此支王,源出周朝王室,同为姬姓之王。自黄帝以来世系清楚,是无可争议的黄帝后裔。
2、妫姓王
妫姓王的公认祖先为历史上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妫姓之王的妫从女旁,是女系母权社会的痕迹,妫又作沩,表示傍水而居,当初舜氏在的 虞氏部落起源于燕山一带,那儿有沩水河,便是妫姓得名由来,这支王姓人得姓前的历史像黄帝族一样古老,但又并非出于黄帝族。舜的后裔妫 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灭后,他的子孙为了纪念祖先当年称王的风光,遂以王为姓。两汉之际建立新朝的王莽便是他的后人(号元城王氏),魏晋以后以北海、陈留为郡望的王姓人也尊他为祖先。
3、子姓王
在王姓诸源中,子姓王为最早王姓,子姓王氏因其始祖王子比干的祖先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赐子姓,王子比干是居住在汲郡(今河南卫辉市)等地王姓人所尊奉的祖先。从王子比干再往上追溯,则商朝诸帝、商汤、契、帝喾,最后是黄帝!
关于王子比干的名字,包括三部分内容:“王子”是当时人们对他的尊称,“比”是他的封国名,“干”才是他自己的名字。商朝末年,王子比干因进谏无道昏君商纣王而被剖心,王子比干杀身以成仁,早已被传为千古佳话,至于他的后人,因为是王室之后,也就毫不犹豫地以王为姓,以后由于朝代的更替和行政区域的变化,也由于天灾人祸的侵扰,他的后人遂分布在祖国各地,天水、东平、新蔡、山阳、章武、东莱等王姓郡望尊其为始祖。
4、虏姓王
虏姓王,是对历史上少数民族改姓王氏的统称。那么,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少外族人改姓王呢?至今没有人能作出确切的回答。因此只能根据有史可考且最有影响的几支略作介绍。
①、高丽人的后裔改姓王
王姓人在古代有一支源于东北的蓰王国,在北魏时被称为拓王氏,实际上是高丽人后裔。蓰王国今址不详,有人猜测就是乐浪郡附近(即今朝鲜平壤南)。拓王氏在隋唐以后便全部融入汉民族中。
②、鲜卑族后裔改姓王
古代河南洛阳的王姓人是可频氏改姓而来的,因洛阳在历史上曾被称为河南郡而得名;可频氏则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南北朝时期,由于魏孝文帝推行汉化,鲜卑族可频部落的人有不少人改姓王氏。当然,今天仍有以可频氏为姓的,但经过千余年的民族融合,他们的母族鲜卑族早已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他们也早已是汉族中的一员了。
③、乌桓族后裔改姓王
乌桓又称乌丸,是古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末为躲避匈奴人的攻击,迁居到乌桓山一带(今属内蒙古),从此便以乌桓为名。汉初附匈奴,汉武帝以后归汉,汉末曹操时又迁其部落万余于中原,后来便融入各地汉族和其他民族中。
④、回纥族的后代有一部分改姓王
回纥族是新疆维吾尔族的祖先,本是匈奴人的后裔,唐朝时在东北地区及朝鲜半岛上设置了军事性质的行政结构——安东都护府,职能相当于今天的沈阳军区,与回纥辖区比邻,回纥部有人归附安东都护府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在归属安东都护府的回纥人中,有一支姓阿布思的,是回纥大姓之一。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归顺朝廷,从此改姓王氏,更名为王五哥,子孙也因初起于安东都护府而称安东王氏,成为王姓诸望中的一大支派。
⑤、羌人钳耳氏改姓王
钳耳属西羌族中的虔仁种。羌族是一个与华夏族一样古老的民族,也是今天居住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和松潘县等地羌人的血缘先祖。在北朝、隋唐时期,有一支居住在华阴朝邑(今陕西大荔县东南朝邑镇),以冯翊为郡望的王姓人,自称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因初居钳茸一带(今无考)而姓钳耳氏,在北魏和隋朝两度改姓王氏。其实,他们是正宗的西羌族人后裔。
⑥、羯族的后裔改姓王
历史上鲜卑、匈奴、羯、氏、羌是十六国时期的五胡,羯就是五胡之一。据考证,羯人的成份很复杂,有很大的比例出于西域的少数民族。据《晋书·祖逖传》载,祖逖有一胡人奴仆,叫王安,祖逖 北伐走到雍丘时对王安说:“你家在北方,你与石勒皆为羯人。我不少你一个仆人,你回家吧!”便给他很多路费放他走了。因为西域胡人没有王姓,所以说王安的姓肯定是西域胡姓改过来的。
⑦、匈奴族的后代改姓王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早在战国时期就在燕、赵、秦以北地区游牧。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既有兵戎相见的战争,也有温情脉脉的和亲。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发生了大分裂,南匈奴南下归附汉朝,形成了匈奴与中原汉朝交往的第一次高潮。三国西晋时期,大批匈奴人进一步南进中原,在与汉族的交往中也有不少人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姓王。
⑧、其它少数民族的后代改姓王
契丹族。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在唐和五代时期都地位显贵。至两宋时期,契 丹人建立辽国,其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女真族曾在两宋时期建立金朝。金朝皇族完颜氏在金亡国后也有改姓王的。宋以后,蒙古人、满人先后建立元朝和清朝。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不少蒙古人、满族人也改姓王氏。
5、杂姓王
王姓来源除前述各个起源外,还有由其他姓氏改姓、冒姓、换姓或赐姓而来。
改姓王氏有以下两种情况:一为复姓改单姓时改为王姓。如王子、王父等改为单姓王。二是自然改姓。如姓杨后改姓王等等。
冒姓指舍弃本姓而冒充他姓。如隋王世充本西域胡人,冒姓王氏。
换姓王氏的只有闽浙地区“王、游、沈、叶是一家”一例。
赐姓就是由皇帝赐给姓氏。例如,汉末王莽当政时,原燕王玄孙嘉因献符命,赐以王氏。
三:王氏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常用来放在姓氏前,是表示姓氏来源的特殊徽记。早期的郡望和堂号在内涵上有较大的区别。其中郡望一般是某些州郡显贵世族为标明家族身份而用的称号,宋以前,地方行政区划以郡为主,性质如近代的专区或地区,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的同姓人。堂号原指厅堂的名称,后来被作为某一家或某一房的名号。对王姓来说,如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三槐堂、凤阁王等,太原、琅琊是郡望,三槐、凤阁是堂号。不过后来也郡望、堂号混用,共同表示某地一个姓氏的家族来源。一个郡望堂号背后实际包含着内容丰富的家族历史。
早在宋代以前,王氏就有二十一望之称,根据南宋学者王应麟《姓氏急就篇》的说法,如太原、琅琊二望,共同出自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北海、陈留二望,是齐王田和后代;东海出自姬姓;高平、东兆二望,出自战国时魏国信陵君之后;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九望,共同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至于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等望,也都自有渊源。
王氏二十一望主要指在宋以前二十一个着名支派,王姓的大部分人,基本上可以归入二十一望之中,但也并非全部如此,还有许多着名大族,有被包括在二十一望之内。如出于毕公高之后的河间王氏、王子比干之后的汲郡王氏、周考王弟揭之后的王城王氏、羌族钳耳氏的冯翊王氏、高丽族的拓王氏或乐浪王氏、营州王氏、乌丸族的乌丸王氏、回纥阿布思族的安东王氏等等。
两宋及两宋以后,王氏望族和分支更多,远远超出二十一望之数。仅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所记,两宋时的王姓即达三十八望之多,其中除去原属二十一望者,又多出十七望。这十七望是河间王氏、汲郡王氏、乌丸王氏、冯翊(同州)王氏、安东王氏、营州王氏、华阴王氏、河内王氏、广陵王氏、聊城王氏、长安王氏、高陵王氏、蓝田王氏、上党王氏、邺郡王氏、广平王氏、乐陵王氏

4. 春秋战国时期,越南处于什么朝代

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越南仍然处于传说时代,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录。
根据传说,越南最早的王朝是鸿庞氏。鸿庞氏首位君主禄续,是神农氏的后代,获封为“泾阳王”,治理南方,号“赤鬼国”。泾阳王娶洞庭君龙王之女,生下貉龙君(名崇缆)。越南人称貉龙君为“百越之祖”,而其长子则称为“雄王”(又作骆王、雒王),继承王位,建立“文郎国”,历18代,共2000多年。
公元前257年,蜀国末代王子蜀泮率领其族民,灭文郎国,建立瓯雒国,并自称为安阳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公元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的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秦朝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骆越)归属于象郡管理。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南,处于传说中的文郎国和瓯雒国的时期。

5. 王氏最早在哪个朝代出现

王姓起源有八: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为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75

6. 最早姓王的是什么朝代

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和外族改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7. 列举越南历史上五个朝代及其创立者

吴朝(938一968)是五代十国时期,安南地方割据政权,越南的朝代之一。因未定国号,所以史称为吴朝。吴权(898年-944年),吴朝的开创者,后世称为前吴王,亦被称为吴先主。

丁朝(968─980年),是越南的封建朝代,也是越南地区从中国正式独立后第一个封建王朝。丁部领(924年-979年),一说名为丁桓,丁朝的缔造者,968年至979年在位,后世尊称为丁先皇。
前黎朝(980年-1009年),为越南历史的朝代之一。黎桓(941年-1005年),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980年至1005年在位,后世称之为黎大行。
李朝(1009-1225)又称作后李朝(与李贲所建立的前李朝而区别),是越南历史上继前黎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朝代,因该朝皇帝姓李而得名,李朝历经九代皇帝,共216年。李公蕴(974年-1028年),又称李太祖,字兆衍,是越南李朝的开国君主,1009年至1028年在位。
陈朝(1225年-1400年),越南一个朝代。因该朝君主姓“陈”,故史称“陈朝”。陈煚(1218年-1277年,又作陈日煚;对蒙古帝国上表奉贡时名为陈光昺;初讳陈蒲),越南陈朝开国皇帝。

8. 王'的姓氏 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王姓最早出于公元前20世纪,相传为上古时代五帝中的虞舜的后代。

9. 王姓起源于哪一个时期,历史上的王姓名人有哪些

王姓起源于东周时期

姬晋为王姓始祖。

王姓,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王姓历代名人2360名,占总名人数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王姓的着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6.86%,排在第一位;王姓的着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5.37%,排在第一位;王姓的着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5.89%,排在第一位。

历史上,王姓皇后多达36位。这样累代帝后之族,在中华姓氏中仅此一姓。王家的36位皇后是西汉至明朝12个王朝32位皇帝的配偶,又是16位皇帝及4位太子、6位王爷、15位公主的生母。

此外,王姓在东汉至隋唐末年,还有92位宰相,其中西汉2人、曹魏1人、西晋3人、东晋22人、南朝宋19人、齐15人、梁及后梁23人、陈11人、北魏4人、唐朝4人。这也是各大姓氏中绝无仅有的现象。

知名人物:

王诩,又名鬼谷子

王翦 ,秦国着名军事家

王陵 ,西汉右丞相

王昭君,四大美女之一

王莽,新朝开国皇帝

王充,东汉哲学家,思想家

王粲,东汉建安七子之一

王导,东晋政治家、书法家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

王献之,东晋书法家

王猛,前秦政治家、军事家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

王维,唐朝诗人、画家

王昌龄,盛唐边塞诗人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重阳,全真教始祖

王实甫,元朝戏曲作家

王守仁,明朝文学家、哲学家

王若飞,无产阶级革命家

王尔琢,无产阶级军事家

王树声,十大将军之一

王耀武,国民党高级将领

王稼祥,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淦昌,两弹一星元勋

王震,国家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

王近山,公安部原副部长

王进喜,石油工人代表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岐山,国家副主席

王毅,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

王家卫,香港电影导演、监制、编剧

王传福,比亚迪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祖贤,中国台湾演员

10. 历史上王这个姓氏在哪个朝代出现的图腾又是什么样子的详细回答!谢谢

王(Wáng)姓源出有六: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又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琊(今山东省),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以“王”为姓,称为王氏。 周灵王太子晋是天下王姓人最重要的得姓始祖之一。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侨、王乔,是东周灵王的太子,本为姬姓。 太子晋 《通志·氏族略》言:"若太原、琅邪王之王,则曰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恭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晋生于洛阳,在周灵王初年被立为太子,当时流经洛阳的谷、洛二水经常泛滥,灵王派人壅塞河道,他力陈不可,主张因势利导以治水,不被灵王采纳,后终因忤逆之罪被夺去太子名位,废为庶人。后代被世人称为王家,便以王为氏。 姬姓之王的另一支京兆王、河间王为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周武王之弟毕公姬高之后。姬高始封于毕,其裔孙毕万入晋为官,封为魏成侯,战国时与赵、韩三家分晋,立魏国。后魏王假在位时,魏国被秦所灭,子孙分散,因号为王家,以王为氏。也有一种说法是,魏昭王公子信陵君之后,在秦灭魏后逃于泰山,时人因其为王族,称王氏。 2、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以王子爵号改“子”姓为“王”姓,形成了别一支王氏。子姓之王比干之后,即汲郡王。《通志·氏族略》说:"王氏……出于汲郡者则曰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也。"王子比干是商朝国王文丁之子,亦是商朝末帝纣王的叔父。王子比干生活在国运每况愈下的商朝末年,加之纣王昏庸无道,他不满于时局,多次犯颜直谏, 王 最终不被纣王所容,被剖心而死。他为了国家,杀身以成仁,被后世誉为忠于祖国的楷模,并与同时的微子、箕子一起合称为"商末三仁"。王子比干被杀后,就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附近,亦即今卫辉市城北15里比干庙村旁。他的子孙在他罹难后,世代居住在今卫辉淇县一带,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改以"王"字为姓。子姓之王是最早的一支王姓人。因为他们居住的卫辉一带原由汲郡管辖,因此又被称为汲郡王氏。 3、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以王族称谓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族身份改“妫”姓为“王”姓,称为王氏。 出于妫陈一支的为北海王、陈留王,乃舜裔齐田之后。《通志·氏族略》说,王姓"出于北海、陈留者,则曰舜之后也。其先,齐诸田为秦所灭,齐人号为王家,此妫姓之王也"。《姓氏考略》载:"北海、陈留之王,皆舜后。其先,齐诸田为秦所灭,齐人号为王家,考为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改田姓为王姓。"王莽出于此脉。《汉书·元后传》:"孝元皇后,王莽之姑也。莽自本曰:田和有齐国,三世称王。至王建为秦所灭,项羽封建孙安为济北王,齐谓之王家。因以为氏。" 齐国最后一名国王是齐王田建。他在亡国后被迁到共(今辉县古城),田建之孙名田安,项羽反秦时被封为济北王,及项羽为刘邦所败,田安也失去了王位。但他的子孙为了纪念这一事情,从此便改姓王氏。两汉之际的新朝皇帝王莽、以及魏晋隋唐时期的北海王氏、陈留王氏等等,都出自这支王姓中。 4、复姓简化而来,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有一小部分易姓为王。 5、出自赐姓或改姓的王姓。 如战国燕太子丹的玄孙嘉被王莽赐姓王,隋末王世充本姓支氏。 ①刘氏改姓王氏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10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 王姓书籍 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 五代时,幽州人刘去非追随刘守奇在后梁政权中任河阳行军司马。李存勖攻破后梁河、洛地区,刘去非便投奔了后梁荆南兵马留后高季兴,成为高季兴的心腹。后唐建立后,高季兴表示归顺,曾被后唐任为兼中书令。高季兴始终与后唐李存勖貌合神离,刘去非因与李存勖曾作过对,为保护自己也改姓为王,叫王保义了。 ②谢氏改姓王氏 明朝汀州府(今福建长汀县)经历王得仁,其家本姓谢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 清人王树荣所作《王谢世表序》中说:“吾族本系,出晋从事中郎谢万石后。梁天监中,景涤公讳觉官吴兴太守,因家焉,世为吴兴谢氏。建明初,忠烈公讳贵为北平指挥使,与张丙、张信同受建文密诏,监察燕王。张信密与燕棣通款,燕棣伪称疾嗾,信约张丙与忠烈公往侦之,二人同遇害。及靖难兵起,夷族令严,忠烈公幼子公权袭外家姓获免。 ③孙氏改姓王氏 明朝都御史王一鹗本来姓杨,大理评事王大崇本来姓孙,都改姓王。 6、出自少数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 ①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②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③鲜卑族可频氏 北魏孝文帝时把国都从代北平城迁到这里,很多代北鲜卑人也跟随到了这里,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把籍贯改为河南洛阳,死后也要埋在洛阳北面的邙山,把姓氏改为汉姓。可频氏改威王氏。 ④羌族钳耳氏 羌族钳耳氏 隋唐之际的钳耳宗、钳耳干兄弟。他们两个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以王后兄弟并改姓王氏。”钳耳兄弟成为王后的兄弟是从隋炀帝的皇后萧氏论起的。萧氏的从妹曾嫁给羌人钳耳氏,按辈份,可能钳耳兄弟与萧皇后同辈。 ⑤高丽人 营州地区的高丽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时屡见不鲜。《周书》卷二十《王盟传》记载:“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乐浪人”。引日唐书》卷一百一十《王思礼传》记载:“王思礼,营州城傍高丽人也”。同书卷一百六《王毛仲传》也说,霍国公王毛仲“本高丽人也”。王毛仲是不是营州地区的高丽人不得而知,但他为高丽人改姓王氏则确定无疑。 ⑥回纥人 安东都护府是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设置的,在归属安东都护府的回纥人中,有一支姓阿布思的,是回纥大姓之一。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投到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的帐下,被李宝臣的裨将王武俊收为养子,从此改姓王氏。 ⑦匈奴族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战国时期就在燕、赵、秦以北地区游牧。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既有兵戎相见的战争,也有温情脉脉的和亲。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发生了大分裂,北匈奴留居漠北,南匈奴南下降附汉朝,形成了匈奴与中原汉朝交往的第一次高潮。三国西晋十六国时期,大批匈奴人进一步南进中原,并先后建立过几个政权。匈奴人进入中原,在与汉族的交往中也有不少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王姓。 ⑧契丹族 据《新唐书》、引日唐书》记载,前面所说的回纥人王廷凑的养父王武俊是契丹怒皆部人,他的祖父、父亲、儿子、孙子、曾孙等六代人在唐和五代时期都地位显贵。至两宗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国,其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 ⑨女真族 女真族曾在两宋时期建立金朝。金朝皇族完颜氏在金亡国后也有改姓王的。《王思孝墓志》载:王思孝的祖先出于金宗室完颜氏,世居磁州(今河北磁县)。王思孝的父亲完颜远任金统军使。思孝年幼时便逢丧乱,流居大名、濮阳等地,改姓王氏。 ⑩出自元朝王室。 成吉思汗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迫害、追杀,逃往中原。因身为王爷,为显示身份改姓王。编辑本段得姓始祖 太子晋,周灵王的太子,本姓姬,王姓重要的得姓始祖。后人又称王子晋、王乔。 祖先太子晋 太子晋是黄帝第42世直系子孙。太子晋因直谏被周灵王废为庶民。去世后,楚国诗人屈原在《远游》中有云“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唐代李白也曾写过“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的诗句。

阅读全文

与越南最早的姓王是哪个朝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没有队愿意和伊朗踢热身赛 浏览:43
意大利杨树适合种在哪里 浏览:300
中国的刑法有哪些 浏览:711
中国哪里有姓大氏 浏览:855
中国汽车在国外哪个国家有 浏览:641
意大利哪里有鸡精卖 浏览:202
伊朗人喜欢中国的什么产品 浏览:143
英国的车险怎么买 浏览:323
美国炸死伊朗二号人物是什么意思 浏览:702
中国人民银行解冻银行卡需要多久 浏览:33
越南湘妃什么意思 浏览:138
意大利诺宝瓷砖有哪些卖点 浏览:137
英国留学高中学费押金需要多少 浏览:851
印尼买金丝燕什么牌子好 浏览:495
越南的飞机票到香港多少钱 浏览:114
留学英国学费怎么办 浏览:372
为什么英国有英超苏超 浏览:118
伊朗为什么修改结婚年龄 浏览:787
现在的伊朗和伊拉克的关系怎么样 浏览:770
印度棉花年产多少斤 浏览: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