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m16为什么用短弹

越南m16为什么用短弹

发布时间:2022-05-27 05:45:56

㈠ 越战中的m16是不是比现在的卡宾m4威力稍大

不是稍大, 是大很多.

越战时使用的是AR-15/M16A1型, 配套的子弹是M193普通弹, 弹头重3.56克, 初速达到997m/s. 打入人体后会剧烈翻滚, 并破碎成若干小块, 造成多个伤道. 威力比后来的M16A2还要高.

M193 5.56mm步枪弹是对付人体目标的理想弹药. 但是, 用于机枪发挥支援火力的时候, 由于弹头太轻存速效果差, 远距离(>500m)的威力不理想; 而且 M193弹正是依靠弹头的低稳定性实现剧烈翻滚的, 对付穿着防弹衣的目标, 穿透性也不理想.

后来就改用比利时 SS109普通弹, SS109弹头重4克, 内加了一枚钢芯, 以增强穿透力; 不过由于弹头加重, 初速下降到了940m/s. 同时, 把枪管膛线的缠距加密, 以提高弹头的稳定性, 保证远距离的效果. 美国后来在国内自己生产SS109步枪弹, 称为M855.

经过这样改进的步枪就是M16A2型, M16A2就是美军现役的主力步枪, 正逐步被 M16A4和 M4A1取代. 由于SS109的初速下降, 弹头的本身的动能就稍低于M193弹; 而且SS109的稳定性增加了, 打入人体后的翻滚效果不及M193, 威力自然就低了. SS109惟一比M193强的就是中远距离的穿透力. 为了提高M193的远程穿透力和射击精度, SS109枪弹是以牺牲杀伤力为代价的.

所以, 对于没有防弹衣的目标, M16A1步枪的威力要大于 M16A2. 而M4卡宾枪其实就是截短了枪管的 M16A2, 初速比M16A2还要低, 降到了880m/s, 威力比M16A2差一截, 比起越战时的M16A1更是差了一大截.

㈡ M16卡壳问题

主要是5.56mm子弹的问题,现在北约所使用的SS109弹和以前的M193弹都存在这个问题,当然这与M16本身也有一定关系。

因为5.56mm弹的锥度太小,造成子弹射出之后,受热膨胀的弹壳尺寸变形而容易出现卡在枪膛的现象。此外M16步枪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其采用导气管式自动方式,退膛力小远比导气活塞自动方式小,因而更加重了卡壳现象。我国的5.8mm弹增加了弹壳的锥度并加大了抽壳钩槽尺寸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我国的95式采用导气活塞自动方式所以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

子弹和枪械,尤其是子弹是一种标准化要求很高的军品,一旦确定要改变必须花费很大的代价,所以尽管该子弹存在问题,只要还不致于特别严重,不会轻易更改。

——————————————————————————————

M16系列确实容易卡壳,这一点毫无疑问,在世界主流步枪中,M16的卡壳问题绝对是很高的。美军也一直在设法改进,其中海军陆战队就试验开发了一种6.8mm的弹,XM8步枪就在此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不过何时淘汰M16尚不得而知。

——————————————————————————————

枪械这种东西,不一定大国的产品就是最优秀的,许多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小国也能生产许多名枪。M16的问题由于已久,美国的坚持继续装备一方面是因为相对老式M14,M16从性能上有了显着的提高,而且其可靠性还不致于差到必须整体退役的程度。但是M16相较其它枪支,其可靠性并不好,这一点众所周知,一个重要原因是M16采用了导气管式的自动方式,这种自动方式重量轻、体积小,但是缺点也是显着的,那就是导气管易堵,相比之下95式、AK-47、AK74、日本89式以及着名的奥地利AUG都采用导气活塞式,其可靠性明显好于M16。M16的操作的时候是不允许枪管涉水的,因为这样极易导致导气管被堵,而枪管涉水是AK47、95式等枪支必检项目,本身允许枪管涉水。

5.56mmSS109弹的问题是M16退壳困难的主要原因,如图所示,在当前世界主流的三种小口径枪弹中,SS109弹壳的锥度最小,更接近于圆柱形,而且其抽壳沟槽也是最小的,这种弹壳结构可以使弹夹作的更直,但缺点极易造成卡壳。这就是SS109退壳困难的主要原因。

M16的问题其实还很多,不光卡壳问题,但总体来讲该枪还是一款不错的步枪,尤其精度方面还是很不错的,在步枪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军换枪的想法很早就有了,曾经想发展OICW,但是OICW过于超前,问题太多而下马。后来又搞XM8,但是XM8不挣气,性能上差强人意,所到目前为止美军还是没有拿出M16系列的换代产品。

㈢ 为什么早期m16步枪的弹匣是20发

这种20发弹匣并非“早期产品”,而是选配产品,这是枪械部件模块化理念的体现。
m-16步枪初次参战是越南战争,在越南的茂密丛林中,武器的尺寸对战斗动作的影响非常大,而20发弹匣可以有效适应狭窄空间的弹匣更换动作,所以美军当时就大量配发了这种弹匣。
这种20发弹匣至今都在生产和销售中。

㈣ m16步枪的优缺点

M16系列步枪的特点是口径小、质量小、射击精度高、持续作战能力强,在步枪通常射程(400米)内杀伤效果好,广泛采用铝合金和塑料等轻型材料和先进的加工制造工艺。M16的许多重要零部件用铝合金制成,机匣是由铝合金制成的,枪管,枪栓和机框是钢制的,护木,握把,以及固定式三角形直枪托都是工程塑料制成的。M16式步枪采用导气管式工作原理。该枪与普通导气式步枪不同,没有活塞组件和气体调节器,而采用导气管。枪弹被击发后,火药气体经导气孔高速进入导气管,并直接进入机框与枪机之间的气室。枪机上的密封圈阻止气室内的火药气体前进,因此急剧膨胀的气体便推动机框向后运动。机框走完了自由行程,其上的开锁螺旋面与枪机闭锁导柱相互作用,使枪机右旋开锁,而后机框带动枪机一起继续向后运动。

㈤ 越战时期的M16频繁卡壳是弹药的原因还是枪械本身设计的问题

二者的原因皆有之,但主要还是枪自身的设计缺陷,甚至包括弹匣对于热带气候有所不适应,但是绝对没有某些媒体说的那样M16不堪一用,实际上这款步枪还是不错的,改进弹性的余地较大,知道现在依然还在改进中。 此枪对于湿润气候有着一定的不适感,主要和AK相对比。在越战期间,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就发出强烈抱怨,声称这种武器时常卡壳——弹头射了出去,空弹壳却留在了枪膛里,只能用金属杆把它捅出来。这意味着,这种现代化的突击步枪经常会变成单发武器。实际上卡壳主要出现在第一批,M16首批进入越南使用的时候由于陆军的错误决策使用了低成本的 火 药,导致火 药 不适合越南的高 湿度气候,进而导致枪械的频繁故障,发现原因后马上进行了改进后此类事件就少多了,而且M16也是小口径突击步枪的探路人。 设计思路太超前,精细娇贵。

㈥ 越南为设么会装备M16呢.急需回答

“捡起AK扔掉M16”是很少发生的事情,原因很简单,使用5.56mm弹的M16和使用7.62mm弹的AK47弹药根本无法通用,因此,如果说一定要扔掉的话,只可能是携带使用7.62mm弹的M14步枪的美军扔掉他们的M14,而非M16。

20世纪50年代,北约进行“弹药通用化”,即要在北约内统一枪弹口径。美国认为T65式7.62×51mm枪弹射程远、穿透力强,于是凭盟主地位施加强硬影响,否决了英国的小口径提案,于1953年正式决定T65弹为北约制式弹。1957年,美国进行制式步枪的选型试验,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基础上设计的T44全自动步枪取胜,并定型为M14。

M14刚刚装备部队便立即在越南战场投入使用,在越南的丛林山区中,M14的缺点暴露无遗。M14全长1120mm,带实弹匣时全重4.54kg,由于7.62mm枪弹威力大,在全自动射击时后坐力非常大,射手不容易控制,射击精度很差。最不能忍受的是在越南战场上配发的M14在快慢机上加了锁,钥匙由连长掌握,士兵只能半自动射击,如果要全自动射击则需要向连长申请开锁。在AK47强大火力的压制下,使用M14的美军士兵苦不堪言。此外由于步枪和弹药都太重,通常在巡逻任务中的单兵携带的弹药量不超过100发子弹。因此,在越南战场上的美军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步枪取代M14步枪。1962年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下令M14立即停产,随后M16便匆匆忙忙地投入越南战场。而因为生产力等问题,直到1965年,M14仍在广泛使用。

匆匆赶到战场投入使用的M16凭借其火力及性能获得不俗的评价,但是随着M16配发的数量的增加。从1966年秋天开始,越南战场上频频传出M16出现故障的消息。在1967年5月,一名海军陆战队员所写的家信中就有这样的内容:

“我今天上船时刚好收到了你的信。从上个月的21号到今天我们都在实施一次行动。目前敌人伤亡很大,而海军陆战队的伤亡比较轻微所以我才能回到基地看报纸。让我给你一些统计数字看看为什么说伤亡轻微。在我们营里失去了接近1400人,有半数的人能回来。我们连里失去了250人,有107人回来。我们排里失去了72人,有19人回来。我想我的运气到头了,他们(死神)最后也会找上我的。可是,我只是被一块小弹片打中了。我希望我的伙伴们都可以说这样的话。

……信不信由你,你知道是什么东西杀了我们大部份的人吗?是我们自己的步枪。在我们离开冲绳岛之前,我们全部都配发了这种新式步枪——M16。实际上我们发现几乎每个人的死的时候都在维修他的步枪——因为他的步枪出故障了。有一位跟我们在一起的女记者拍下了这些照相,五角大楼发现后不让她公开这些照片。他们说不希望会影响到美国公众的情绪。这不是很可笑吗?”

柯尔特公司立即派出几个专家小组奔赴现场,美国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美国步枪手》杂志等也派人前往调查、采访。当时M16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弹膛污垢严重、卡壳、拉断弹壳、弹匣损坏、枪膛与弹膛锈蚀、缺少擦拭工具,尤其在恶劣条件下,情况更为严重。此时,由凯萨琳"利莱(CatherineLeroy)拍摄的这些照片在巴黎《竞赛》杂志上公开,消息传到国内,一片哗然,批评M16的浪潮此起彼伏,尤其是反对采用小口径的人推波助澜、添油加醋。

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南气候潮湿,温度高,若不注意擦拭维护,很容易使枪生锈,但将改用步枪弹发射药是主要原因。

M16原本所用的M193枪弹原装杜邦公司的IMR4475单基管状药,这种药燃速快、压力曲线升得快、残渣少。不久,杜邦公司通知陆军说他们无法大量生产IMR4475。1964年1月,陆军决定采用奥林公司的WC846双基球形药,他们认为这种发射药易于生产,成本低,而且燃速慢,降低了峰压,有利于提高枪管寿命,而且原本T65枪弹也是使用这种发射药的。

但事与愿违,M193弹采用WC846药后便出现了很多问题:球型发射药燃烧后会在M16的枪管和导气管中留下一些粘粘的残渣,由于枪管没有镀铬,而导气系统又没有相应的维护装置和适合的润滑物,因此很难迅速使步枪恢复正常使用状态;由于球型发射药的弹道特性导致导气孔的压力,加上缓冲装置质量很轻,M16的全自动射速从正常状态下的每分钟750-850发大大提到到每分钟850-1000发;另外由于枪机开锁时剩余膛压高,残渣也增加了膛壁与弹壳之间的磨擦力,因此经常出现卡壳和断壳现象;此外,对M16的生产全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体制导致的质量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除上述原因外,装备M16的部队缺乏必要的训练和指导也导致M16在战斗中出现了很多戏剧性的故障。

针对战斗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一个由国会组成的委员会于1967年5月15日开始着手调查,首席代表是密苏里洲的民主党员理乍得"伊萨霍特(RichardIchord)。他在本宁堡和彭德尔顿营进行测试观察M16的故障,并直接专程前往越南评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在1967年6月下旬提交报告,陈述“看上去所谓问题重重的M16其实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步枪,其在应用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均由部队内部管理不善所致。”但抽壳困难和射速的问题是由设计的缺陷引起。为了解决设计中的一些问题,M193弹中容易产生残留物的含钙元素的碳酸盐的含量由原来的1%减少到0.25%,这样就使M16导气管的堵塞现象减少了一半,抽壳困难的现象也得到了解决。柯尔特公司也对M16本身进行了改进,例如弹膛镀铬;重新设计缓冲器(即复进簧导管),使射速降低到正常状态;设计一种维护工具以及新的枪托,使清洁工具能贮存于步枪内;膛线缠距由14英寸改为12英寸;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最后,还制订了一项“应该如何正确地维护M16”的庞大训练计划,并印制了一份连环漫画式的步枪维护手册发给士兵,这项措施是关于操作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在操作性能和生产问题上所作的努力,使得M16/M16A1的运作开始变得相当可靠了。

在解决了故障频频的问题后,下一个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更多的步枪交到正需要它们的步兵团的手上。1966年,柯尔特公司是M16/M16A1的唯一生产商,月产25,000支。1967年6月30日,美国政府购买了M16的专利与特许生产权,然后就增加了两个承包商,在1968年4月,通用汽车公司的Hydramatic分部()和哈灵顿"理查森公司(Harrington&Richardson)开始生产M16/M16A1,月产分别为25,000支。1969年柯尔特公司扩建,M16的月产量达到50,000支。1970年5月,三家公司的最高月产量达到89,000支。到1971年,通用公司和哈灵顿公司相继停产M16/M16A1,而柯尔特则仍在为美军提供M16/M16A1步枪,直到1988年。

M16与AK47的首次较量是在越南战场上,在很多对比两支枪性能的报道中都会提到当时很多美军士兵在缴获AK47后,宁愿扔掉M16而使用AK47,使人感觉到M16十分不可靠。但据一些轻兵器专家查证,常常被扔掉的是M14步枪,扔掉M16也是存在的事实,却远不如人们所想象的普通。每一批M16A1在配发到部队前,都会进行可靠性抽试,抽试的结果中表明M16A1平均故障率为0.033%,低于指标要求的0.1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3000发。通过严格控制生产工艺,M16A1还是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的。尽管M16最初在越南战场上表现得故障频频,但问题在六个月内就解决了,M16/M16A1在战斗表现中证明了尤金"斯通纳设计了一把优秀的步枪。

当美国深深地陷入越战的泥潭中时,还出现了几个M16的衍生型,包括一种短命的狙击步枪和XM177等。在越南作战的美军普通反映M16、M16A1火力猛、重量轻,比M14易于携带。据在越南作战的美军第一骑兵师的一位指挥官P"W"肯德拉中尉介绍,该师的一个班被三面包围在山上,为了呼叫直升机火力支援发射了信号弹。北越士兵以为他们要撤退,于是加快了进攻速度,结果受到M16A1的猛烈射击,伤亡惨重.

当时北越士兵经常采用挖地道偷袭的方法令美军吃了大亏,后来美军特种部队就埋伏在探听到的地道出口附近,北越士兵刚出来就被M16密集的火力所射杀,于是他们称M16为“黑枪”(BlackRifle)。他们还经常谈论:“小黑枪与小弹能打大孔”。虽然美军在越南战场失利,但M16却从越南战场起步,仅柯尔特公司在这段时间内就生产了350万支M16。1974财年,美国陆军采购了270万支。M16开始走向世界,并在世界各国军队在掀起的一股小口径步枪热潮。

在1970年3月13日,美国陆军要求其他北约国家仿照美国军队的做法把M16/M16A1定为北约的标准配备。英国人的反应十分强烈。在大约二十年前,英国军队曾强烈地反对美国军械人员把7.62mmT65弹定为北约标准弹,因为英国人认为他们的.280口径子弹更好,而现在美国陆军却竟然要求他们采用一种口径更小的子弹!!!但无论如何,M16/M16A1在越南战争后期的表现非常优秀,北约组织决定选用新的小口径枪弹作为北约的标准配备。

北约组织在1977年4月至1979年春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以决定新的北约制式弹,大部份北约成员国家提交的弹药都是以标准的5.56mmM193M16弹为基准研制的,但是西德则推出了4.7mm无壳弹。在所有测试完成后,在1980年比利时的SS109弹被选定为第二种北约标准弹。SS109弹的弹头为组合钢弹芯,枪口初速为每秒3000英尺(915m/s)。它的优点是有效射程比美国的M193弹更远,适合轻机枪使用,但是要完全达到这种性能表现必需将膛线缠距改为7英寸,而原来的M16/M16A1的膛线缠距为12英寸。当SS109弹在缠距为12英寸的步枪中发射时,SS109弹的表现只比M193弹好一点点。因此,为在步兵班内使步枪和轻机枪使用同一弹药,M16A1需要进行改进以适应发射SS109弹,美国军方决定尽快改变膛线缠距并改进M16/M16A1的一些不足。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根据M16A1在部队使用的十几年来的意见也对M16着手改进并试验,到1985年,陆军正式承认其改进的成果,改进后的M16A1E1被正式命名为M16A2.

㈦ 越南为什么用M16

当年美军确实大量使用了战场捡到的ak作为武器,因为在潮湿炎热的环境中,ak的评价和实战能力确实优秀。
但同时,早在20世纪初二战刚结束后,各国曾评价六大名突击步枪的m16也绝不是扔货,优秀的精准在越军的使用中可能也带来了好处,同时越军久居潮热地带,应该有一套良好的保护枪械的技巧偏方。所以可能使m16有所额外发挥。

㈧ 电影《野战排》里M16 和AK47为什么都不用点射 而用单发在这次战争中真是如此吗

不是的,战争中除了特殊情况,比如近距离火力压制,密集人群外,一般情况是点射的,一个战士背负的弹药是有限的,而且后座力的原因,点射也精准,关键问题是枪管发热,枪管发热变型,在战场上是没时间换的

㈨ 越战时,越南兵为何不愿意被m16击中

M16子弹一旦击中人体,就会快速失稳,在人体内翻滚,撕裂肌肉和血管,造成巨大的空腔

很难治,被越南人称为黑弹

是典型的小弹大孔

㈩ 美军M16的子弹壳是什么做的

M-16步枪
在1964年2月8日,空军把装备的AR-15正式命名为“美国5.56mm口径M16步枪”(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5.56mm, M16)。同时,陆军把他们装备的试验型命名为XM16E1。XM16E1与M16的区别在于其枪机增加了枪机辅助闭锁装置(枪机到位助推器),因为M16的拉机柄只有拉动枪机功能,不能助推,一旦因为某种原因使枪机不能复进到位,枪机就无法闭锁。1967年2月23日,美国陆军决定全面换装改进型的XM16E1,并将XM16E1正式命名为M16A1。M16与M16A1在外形上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一个活塞状的枪机到位助推器。柯尔特公司、空军、海军陆战队和尤金·斯通纳都同意在步枪上增加这个使采购单价增加4.5美元的复杂装置,但是陆军赢得这个全面支持是在采用了XM16E1三年之后,1967年2月28日XM16E1正式命名为“美国5.56mm口径M16A1步枪”(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5.56mm, M16A1),在1966年6月16日,柯尔特公司获得一份将近840,000支步枪的价值约91,700,000美元的合同,从而确保了M16的前途。但是在1965年至1967年期间,一些主要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虽然M16只是AR-15的军用编号,但也作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下面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枪机框和击锤只是这些细微的区别之一。

对于AR-15能成为M16,M14可谓“功不可抹”,事情还要从20世纪50年代说起。在北约进行“弹药通用化”即要在北约内统一枪弹口径时,美国认为T65式7.62×51mm枪弹射程远、穿透力强,坚决反对任何降低威力的小口径弹药。于是美国凭盟主地位施加强硬影响,1953年,北约正式决定T65弹为北约制式弹。1957年,美国进行制式步枪的选型试验,参与竞争的步枪包括有已经定为北约制式武器的FN FAL步枪、斯通纳的AR-10和在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基础上设计的T44全自动步枪。

其实选型试验的结果早已内定。美军的制式步枪是不会用外国货的,FAL的参与只是做做样子而矣;AR-10试验时出了问题,但不允许修改,而是立即取消资格。于是T44步枪理所当然地取胜,并定型为M14。

M14步枪

M14刚刚装备部队便立即在越南战场投入使用,在越南的丛林山区中,M14的缺点暴露无遗。M14全长1120mm,带实弹匣时全重4.54kg,由于7.62mm枪弹威力大,在全自动射击时后坐力非常大,射手不容易控制,射击精度很差。最不能忍受的是在越南战场上配发的M14在快慢机上加了锁,钥匙由连长掌握,士兵只能半自动射击,如果要全自动射击则需要向连长申请开锁。在AK47强大火力的压制下,使用M14的美军士兵苦不堪言。此外由于步枪和弹药都太重,通常在巡逻任务中的单兵携带的弹药量不超过100发子弹。因此,在越南战场上的美军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步枪取代M14步枪。1962年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下令M14立即停产,随后M16便匆匆忙忙地赶赴越南战场救火了。

M14从1957年装备部队,1963年全面停产,1967年被全面换装,只装备了10年时间。其实M14也并非是一支一无是处的枪,它只是一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错误使用的枪而矣。

一般来说,美军装备一支新型步枪总是要经过反复多次,极为慎重的试验与评价的,而M16在试验与评价都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便装备部队,这就使它先天不足,以致以后屡遭弹劾。

M16全面配发到部队后首次在战斗中登场是在1965年11月越南德浪河谷(Ia Drang)的战斗,而且表现得相当好。哈罗德·G·摩尔(Harold G. Moore)中校(后升为中将)在报告中写道:这次胜利是由“勇敢的士兵和M16带来的”。(题外话:哈罗德·G·摩尔与当时的随军记者约瑟夫·L·盖洛威合写了一本关于德浪河谷战斗的回忆录,书名为《我们曾经是年轻的士兵》,该书在2002年被拍摄成电影《我们曾经是士兵》,由梅尔·吉布森主演。)

但是当M16配发的数量增加时,关于战斗失利的报告也是这样写的。从1966年秋天开始,越南战场上频频传出M16出现故障的消息。在1967年5月,一名海军陆战队员所写的家信中就有这样的内容:

“我今天上船时刚好收到了你的信。从上个月的21号到今天我们都在实施一次行动。目前敌人伤亡很大,而海军陆战队的伤亡比较轻微所以我才能回到基地看报纸。让我给你一些统计数字看看为什么说伤亡轻微。在我们营里失去了接近1400人,有半数的人能回来。我们连里失去了250人,有107人回来。我们排里失去了72人,有19人回来。我想我的运气到头了,他们(死神)最后也会找上我的。可是,我只是被一块小弹片打中了。我希望我的伙伴们都可以说这样的话。

……信不信由你,你知道是什么东西杀了我们大部份的人吗?是我们自己的步枪。在我们离开冲绳岛之前,我们全部都配发了这种新式步枪——M16。实际上我们发现几乎每个人的死的时候都在维修他的步枪——因为他的步枪出故障了。有一位跟我们在一起的女记者拍下了这些照相,五角大楼发现后不让她公开这些照片。他们说不希望会影响到美国公众的情绪。这不是很可笑吗?”

柯尔特公司立即派出几个专家小组奔赴现场,美国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美国步枪手》杂志等也派人前往调查、采访。当时M16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弹膛污垢严重、卡壳、拉断弹壳、弹匣损坏、枪膛与弹膛锈蚀、缺少擦拭工具,尤其在恶劣条件下,情况更为严重。此时,由凯萨琳·利莱(Catherine Leroy)拍摄的这些照片在巴黎《竞赛》杂志上公开,消息传到国内,一片哗然,批评M16的浪潮此起彼伏,尤其是反对采用小口径的人推波助澜、添油加醋。

这些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南气候潮湿,温度高,若不注意擦拭维护,很容易使枪生锈,但将改用步枪弹发射药是主要原因。M16原本所用的M193枪弹原装杜邦公司的IMR4475单基管状药,这种药燃速快、压力曲线升得快、残渣少。不久,杜邦公司通知陆军说他们无法大量生产IMR4475。1964年1月,陆军决定采用奥林公司的WC846双基球形药,他们认为这种发射药易于生产,成本低,而且燃速慢,降低了峰压,有利于提高枪管寿命,而且原本T65枪弹也是使用这种发射药的。但事与愿违,M193弹采用WC846药后便出现了很多问题:球型发射药燃烧后会在M16的枪管和导气管中留下一些粘粘的残渣,由于枪管没有镀铬,而导气系统又没有相应的维护装置和适合的润滑物,因此很难迅速使步枪恢复正常使用状态;由于球型发射药的弹道特性导致导气孔的压力,加上缓冲装置质量很轻,M16的全自动射速从正常状态下的每分钟750-850发大大提到到每分钟850-1000发;另外由于枪机开锁时剩余膛压高,残渣也增加了膛壁与弹壳之间的磨擦力,因此经常出现卡壳和断壳现象;此外,对M16的生产全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体制导致的质量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除上述原因外,装备M16的部队缺乏必要的训练和指导也导致M16在战斗中出现了很多戏剧性的故障。

针对战斗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一个由国会组成的委员会于1967年5月15日开始着手调查,首席代表是密苏里洲的民主党员理乍得·伊萨霍特(Richard Ichord)。他在本宁堡和彭德尔顿营进行测试观察M16的故障,并直接专程前往越南评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在1967年6月下旬提交报告,陈述“看上去所谓问题重重的M16其实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步枪,其在应用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均由部队内部管理不善所致。”但抽壳困难和射速的问题是由设计的缺陷引起。为了解决设计中的一些问题,M193弹中容易产生残留物的含钙元素的碳酸盐的含量由原来的1%减少到0.25%,这样就使M16导气管的堵塞现象减少了一半,抽壳困难的现象也得到了解决。柯尔特公司也对M16本身进行了改进,例如弹膛镀铬;重新设计缓冲器(即复进簧导管),使射速降低到正常状态;设计一种维护工具以及新的枪托,使清洁工具能贮存于步枪内;膛线缠距由14英寸改为12英寸;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最后,还制订了一项“应该如何正确地维护M16”的庞大训练计划,并印制了一份连环漫画式的步枪维护手册发给士兵,这项措施是关于操作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在操作性能和生产问题上所作的努力,使得M16/M16A1的运作开始变得相当可靠了。

M16A1使用手册第6页中关于清洁附品及新枪托的说明

在解决了故障频频的问题后,下一个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更多的步枪交到正需要它们的步兵团的手上。1966年,柯尔特公司是M16/M16A1的唯一生产商,月产25,000支。1967年6月30日,美国政府购买了M16的专利与特许生产权,然后就增加了两个承包商,在1968年4月,通用汽车公司的Hydramatic分部(Hydramatic Division of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和哈灵顿·理查森公司(Harrington & Richardson)开始生产M16/M16A1,月产分别为25,000支。1969年柯尔特公司扩建,M16的月产量达到50,000支。1970年5月,三家公司的最高月产量达到89,000支。到1971年,通用公司和哈灵顿公司相继停产M16/M16A1,而柯尔特则仍在为美军提供M16/M16A1步枪,直到1988年。

M16A1的附件中包括有一个两用途两脚架,除作为脚架外还可作为钢丝剪用

M16与AK47的首次较量是在越南战场上,在很多对比两支枪性能的报道中都会提到当时很多美军士兵在缴获AK47后,宁愿扔掉M16而使用AK47,使人感觉到M16十分不可靠。但据一些轻兵器专家查证,常常被扔掉的是M14步枪,扔掉M16也是存在的事实,却远不如人们所想象的普通。每一批M16A1在配发到部队前,都会进行可靠性抽试,抽试的结果中表明M16A1平均故障率为0.033%,低于指标要求的0.1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3000发。通过严格控制生产工艺,M16A1还是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的。尽管M16最初在越南战场上表现得故障频频,但问题在六个月内就解决了,M16/M16A1在战斗表现中证明了尤金·斯通纳设计了一把优秀的步枪。

当美国深深地陷入越战的泥潭中时,还出现了几个M16的衍生型,包括一种短命的狙击步枪和XM177等。在越南作战的美军普通反映M16、M16A1火力猛、重量轻,比M14易于携带。据在越南作战的美军第一骑兵师的一位指挥官P·W·肯德拉中尉介绍,该师的一个班被三面包围在山上,为了呼叫直升机火力支援发射了信号弹。北越士兵以为他们要撤退,于是加快了进攻速度,结果受到M16A1的猛烈射击,伤亡惨重。

当时北越士兵经常采用挖地道偷袭的方法令美军吃了大亏,后来美军特种部队就埋伏在探听到的地道出口附近,北越士兵刚出来就被M16密集的火力所射杀,于是他们称M16为“黑枪”(Black Rifle)。他们还经常谈论:“小黑枪与小弹能打大孔”。虽然美军在越南战场失利,但M16却从越南战场起步,仅柯尔特公司在这段时间内就生产了350万支M16。1974财年,美国陆军采购了270万支。M16开始走向世界,并在世界各国军队在掀起的一股小口径步枪热潮。

从这个角度看,M16的机匣相当单薄,而护木则相当粗壮

在1970年3月13日,美国陆军要求其他北约国家仿照美国军队的做法把M16/M16A1定为北约的标准配备。英国人的反应十分强烈。在大约二十年前,英国军队曾强烈地反对美国军械人员把7.62mm T65弹定为北约标准弹,因为英国人认为他们的.280口径子弹更好,而现在美国陆军却竟然要求他们采用一种口径更小的子弹!!!但无论如何,M16/M16A1在越南战争后期的表现非常优秀,北约组织决定选用新的小口径枪弹作为北约的标准配备。

北约组织在1977年4月至1979年春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以决定新的北约制式弹,大部份北约成员国家提交的弹药都是以标准的5.56mm M193 M16弹为基准研制的,但是西德则推出了4.7mm无壳弹。在所有测试完成后,在1980年比利时的SS109弹被选定为第二种北约标准弹。SS109弹的弹头为组合钢弹芯,枪口初速为每秒3000英尺(915m/s)。它的优点是有效射程比美国的M193弹更远,适合轻机枪使用,但是要完全达到这种性能表现必需将膛线缠距改为7英寸,而原来的M16/M16A1的膛线缠距为12英寸。当SS109弹在缠距为12英寸的步枪中发射时,SS109弹的表现只比M193弹好一点点。因此,为在步兵班内使步枪和轻机枪使用同一弹药,M16A1需要进行改进以适应发射SS109弹,美国军方决定尽快改变膛线缠距并改进M16/M16A1的一些不足。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根据M16A1在部队使用的十几年来的意见也对M16着手改进并试验,到1985年,陆军正式承认其改进的成果,改进后的M16A1E1被正式命名为M16A2。

阅读全文

与越南m16为什么用短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万元越南盾长什么样子 浏览:120
疫情中国帮忙哪些国家 浏览:28
伊朗和中国什么时候签的合同 浏览:445
什么是中国注册会计师 浏览:424
意大利有哪个区 浏览:113
越南为什么会有熊猫 浏览:49
在越南卖东西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浏览:786
伊朗高级指挥官什么级别 浏览:315
咖喱鸡在印尼什么意思 浏览:680
中国这场教育改革后面会发生什么 浏览:268
伊朗为什么不用gps 浏览:53
cdr里面怎么显示越南文字 浏览:449
中国外界环境如何变化 浏览:822
英国人怎么看待中国数学教材 浏览:834
印度怎么注册公司 浏览:326
印章用的印尼用日语怎么说 浏览:1003
越南买衣服哪个网站好 浏览:987
意大利彩金和黄金哪个贵 浏览:424
如何看待越南关系 浏览:370
伊朗为什么做不出核弹 浏览: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