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自古以来用什么文字

越南自古以来用什么文字

发布时间:2022-05-23 11:51:02

1. 历史上越南用汉字千年,如今这样写对联,再这样

自古以来,越南人民就崇尚儒学,尊孔子为圣人。在未成为法国殖民地之前,越南人使用的是方块字,以汉字作为读音的基础。

至于语言中的土语,如果与汉字同音,就假借汉字用,如果语音不同,就仿效形声法,采取两个汉字合成一个土语字。他们称之为“喃字”。

早在西汉末年汉字,就传入越南。成为官方文字。虽然越南已经不再使用汉字,但在春节来临之际,还是有许多人沿袭传统,张贴汉字春联,以求来年吉利。

如今越南已经不用汉字了,但是在每年春节的时候还是会写上对联贴起来

越南贴春联的习俗已有成千年的悠久历史

每年春节到来前,人们为了表达新年的美好心愿和向往,不会忘记贴春联挂年画的习俗。

越南春贴与与中国的春贴相若,用毛笔黑墨把汉字或越南喃字写在红纸上,有门联、门心、斗方、春条等。越南人过春节喜欢从大门两旁贴上大红春联,到大厅和出入门也贴上各种大红春联,现在越南大部分春联逐渐改用越南拼音,但书写仍按方块字的格式,从上往下逐字书写,每个越南拼音字写成一个方块,上联下联,词性相同。

越南人过春节喜欢从大门两旁贴上大红春联,到大厅和出入门也贴上各种大红春联,现在越南大部分春联逐渐改用越南拼音,但书写仍按方块字的格式,从上往下逐字书写,每个越南拼音字写成一个方块,上联下联,词性相同。

只不过作为中国人来说,见惯了中文所写的对联,一时间还真是不能适应越南的对联。

2. 废除汉字后,越南过春节的时候,用什么字写对联

春节的时候,中国人肯定要在门上贴对联,图的是喜庆,越南人也有贴春联习惯。自古以来,春联就是用汉字写的,方方正正,寓意吉祥。越南使用汉字有近2000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末年汉字,就传入越南,成为官方文字。原来,他们是用汉字写的对联,但是自从1945年废除汉字后,他们用什么写对联呢?主要有三种。
1、虽然废除了汉字,但是民间呼声很大,希望越南恢复汉字,所以一些有学问的人就用汉字写对联。
2、汉字和国语字相结合。
3、完全用国语字。

(越南对联)
上图就是越南国语字和汉字相结合的对联。
因为对联是与汉族文化土壤中诞生的,无论从审美和内涵来看,似乎只有汉字才能真正体现对联的意义。但是,越南已经废除了汉字,但是民间感觉到对联上没有汉字,还是怪怪的,于是一些开明的市民,就用汉字和国语字结合的对联。

3. 越南、朝鲜(含韩国)、日本历史上都曾使用汉字,他们是何时不用汉字的

西汉未年,汉字开始传人越南,并且逐步扩大了影响。 越南上层社会把汉语文字视为高贵的语言文字。朝廷的谕旨、公文、科举考试,以至经营贸易的账单、货单都用汉字书写,小孩读书也像当时中国一样先从《三字经)开始,接着读“四书”、‘五经”,学习写作古汉语文章诗词。因此,当时越南的文学作品也是以汉文、汉诗的形式记录留存。12世纪(公元1174年起),汉字成为越南国家的正式文字。

到公元13世纪,出现了越南文字。它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创造出的一种新型文字。往往用两个汉字拼成一个新字,;即借用一个同越南语音相近的汉字和一个同越南语义相近的双字,把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字。例如,越有语中的‘二’,音为“hai”,这种新字写作“台二”;越南语中“三”,音为“ba”,新字就写作“巴三’;越南语中的“手”,音为“tay”,这个音又同“西”字的音相近,因而新字就写作‘手西”,又如新字‘鸩”,读作“公’字音,意为孔雀,因为越南语 中孔雀音为“cong”。新字“圣”,读作“崖”,意为天上。也有单表音不表“的。例如,“一”字在越南语中读音为“mot”,新字写作“没’;“有”字在越南语中为“co”,新字写作“固”。这就是喃字,用以区别儒字(即汉字)。喃字同直接借用的汉语字词(仍用原来的汉字书写)混合使用。 陈朝的阮诠第一次用喃字书写《祭鳄鱼文》。此举得到陈朝皇帝的赏识,皇帝赐阮诠姓韩,称为韩诠。从此,喃字得以逐步推广,喃字的文学作品也随之出现。阮鹰是以撰写汉字诗文着称的。他也着有喃字的《国音诗集》。 阅读喃字书籍,可以明显看出用喃字记录越南语的原则。相当多的是根据汉越音对应的规律直接借用汉字,特别是文学、哲学等方面的词语;有的是借用与越南语同音的汉字,但字义不同:有的是借用汉字字形,但读音稍有不同,或者有汉字有上角加两撇,表示该字可能读音偏差或字义不同;有的用汉字再加部首偏旁,或将两个汉字拼成一个新字,原则上一部分指音,一部分指义,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组字方式。此外,还创造若干新喃字,也使用汉字的笔划偏旁,但这些新喃字是汉语中所没有的,而且这些新字还可以再加部首而成为另一个新字。

由于哺字的上述组合情况,所以长期借用的汉语汉字仍然大量保留下来。而且喃字也只是在胡朝(公元1400~1407年)和西山阮朝(公元1788~1802年)作为国家正式文字,其他朝代汉字仍占统治地位。实际上在越南汉字汉文一直延用到法国统治越南的整个时期。不过近百年来汉字是跟拼音文字并行的,二者同时合法存在。 1945年8月革命胜利后,汉字才最后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完全的拼音文、越南语中称这种新的拼音文字为“国语字”。 现今通用的越南语“国语字”,是17世纪葡萄牙、西匝班牙,法国等国到越南的传教士开始创造的。不过他们当初拟定的讲音方案和读物,现在在越南已经见不到了,现今能见到的越南文字拉丁化的最早的文献,是法国人Rhodes编的《越南文~葡萄牙文拉丁文词典》。葡萄牙人草拟了越南文字拉丁化的方案,法国人Rhodes进行了加工整理,后来又有几个人(包括越南人张永纪、阮长祚)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如此这番之后,现行的越南语国语字事实际早已不是葡萄牙人的原来的方案了。 在当今越南语中,汉语借词约占越南语全部词汇的70%左右。这些汉语借词的发音,完全按照汉越音对照的规律,受着越南语的影响。在越南语中,除其他外语借词外,词的构成都来自单音节词根,这同汉语有特殊的相似之处。越语、汉语音节有对应的形式,每个汉字在越文中都有固定的拼写法。同时,越语和汉语又都是以声调区别词意的语言。汉语普通话四个声调,越南语有六个声调。越南语同汉语一样,其语法功能都是靠词汇来完成的,所不同的是,汉语的修饰语在前,而越语的修饰语则放在后面。

韩国、朝鲜人使用中国汉字有1000多年的历史,绝对是中华文化的后裔,可是为什么后来
废除了中国汉字呢?首先因为朝鲜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与中国的汉藏语系不太一样,
但是古代朝鲜文化落后,一直没有发明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沿用中国汉字。但是汉字还
是无法充分的表现韩语的发音和朝鲜民众的思想感情,普通朝鲜平民根本不识汉字,只有
朝鲜贵族、官员会使用汉字,称为“吏读文字”,而普通朝鲜平民只能以口头方式进行文
化交流,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年积月累的农业耕种经验和农耕方法也都无法长久的流传下去


到了1446年的朝鲜世宗大王时期,就是中国的明朝时期,作为中国附庸国的朝鲜在政治、
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上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因而朝鲜民众对拥有自己民族文字的愿望
比较强烈了,世宗非常同情国民的处境,作为一个想要发展民族文化,推进国家独立的朝
鲜君王,世宗开始苦思冥想,梦想创造出一种独特而易学易懂的朝鲜本土文字,让普通的
朝鲜庶民也可以轻松驾驭朝鲜的语言。

世宗在发明朝鲜文字时,受到音乐和北方游牧民族拼音文字的启发,了解到简单的音乐符
号(1 2 3 4 5 6 7)就能够记录世界上所有的音乐,那么,相对简单的拼音字符也应该可
以记录全部的朝鲜语音,从而拼写出朝鲜的文字。所以世宗组织起当时包括他本人在内的
许多朝鲜“集贤殿”的优秀学者,还特意派遣一位朝鲜知名学者,前后十几次到中国来学
习、研究汉字精髓,历时达三十年之久,才最终在1446年发明创造了朝鲜文字,于是朝鲜
在使用了近千年的中国汉字以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世宗大王(1418-1450年),他精通儒家学问,极力提倡儒学价值观念以外的哲学观念,博
学多闻,政治手段高明,能够对付朝鲜的两班学者(两班:指的是集‘贵族’与‘官吏’
于一身的朝鲜学者们,他们享有极高的政治文化权利,甚至可以晔映�使�酰�K�谕?治期间,对国家管理、语音学、民族文字、经济学、科学、音乐、医学和人文学研究方面
都表现出积极的思想。他建立了集贤殿,以促进传统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研究,最着名的成
就之一是创立了韩文字母。

《训民正音》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世宗大王在公告序言中写道:“中国文字是基
于中国历史应运而生的,因此无法清楚的表达朝鲜韩语特有的语境,无法充分表现庶民的
想法和感情。考虑到我国子民的实际情况,我创立了这28个字母(注:经过字母的演化与
合并,现代朝韩社会只使用24个字母,比26个英文字母还少2个,是欧美学者比较公认的简
化拼音),这些文字简单易学,希望能提高每位朝鲜国民的生活质量”。从这篇序言中可
以看出世宗大王对朝鲜文化的独立、国民的繁荣所持的执着和献身精神。

创造韩文表音字母的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士们认为人类的发音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现象
,还有一股虽然人们看不到,但实际上更强大的力量在支配着这一行为。他们认为人类的
发音和文字的笔画,以及所有的宇宙现象均与中国道教的阴阳、五行密不可分,并由此推
测声音与季节变化以及音乐是必然相通的。韩语的音节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辅音、元音、
尾音,这是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士们创造韩文字的基础。尾音不是单独创建的,而是根
据辅音的重复而创,因此韩语是充分有效地结合元音和辅音而成的,应该说是不错的拼音
文字。

朝鲜的“谚文”与“谚语”一样是民间的语言文字,由于政治文化地位的低下,谚文属于
二流文字。只有贵族和官吏使用的“吏读文字”属于朝鲜一流文字。早期的朝鲜拼音文字
就是“谚文”,而现在的“谚文”却是中国汉字了。古代朝鲜的文字实际上有三种:1、纯
汉字:完全使用中国的文法规则。2、吏读文字:用汉字拼写朝鲜语言,但是保留汉字的意
义与基本文法。3、纯朝鲜字:就是朝鲜世宗创造的拼音字,古代朝鲜的“谚文”。

虽然1446年意味着朝鲜韩文的正式诞生,但是并不意味朝鲜拼音文字的真正使用,由于中
国汉字在朝鲜的强大文化影响力,朝鲜拼音文字一直作为“韩语拼音” 而存在,被朝鲜妇
女和没受过良好教育的朝鲜人使用,被称为二流文字的“谚文”,而朝鲜的贵族、官员还
是继续使用汉字“吏读文字”。朝鲜拼音文字的广泛使用是从二十世纪初才开始的,比世
宗颁布“训民正音”晚了450年,为什么?

这当然不符合世宗450年前的本愿,也是一个对历史的疑问:朝鲜拼音文字一直到十九世纪
末都被视为“谚文”,与“谚语”一样是民间的语言,直到十九世纪末,拼音文字在朝鲜
都被看成二流文字。是什么原因使朝鲜人在450年后,突然将妇女和平民使用的拼音文字的
地位大力提高,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将其地位扶正,成为官方语言?而且将使用了千年之久
的高雅的官方文字――中国汉字几乎干净彻底地清除出南北朝鲜,使汉字的地位从母体文
字被贬为“谚文”的呢?

其实很简单,原因就在于中国自身的衰落!

朝鲜世宗450年以后的1896年,中国清朝被日本击败,二十世纪中国清朝被欧美列强瓜分,
已经自身难保的中华文明古国自然不再是被朝鲜、日本尊敬的国家,甚至成为日本欺侮的
对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的文化和文字也就自然而然的在朝鲜走下神坛,被
降格为朝鲜“谚文”的二流文字了,朝鲜世宗十五世纪苦心创造的韩文在使用汉字的母国
中国强大之时得不到实质性的应用,却在中国衰败,朝鲜被日本人占领之时得以通行,曾
经的二流拼音文字却成为朝鲜一流的官方文字,实在是讽刺啊。

朝鲜半岛在1945年被苏联、美国分割成为两个国家:朝鲜和韩国,也叫南北朝鲜,西方社
会称为南北高丽(Korea)。所以世宗450年前创造的拼音文字在朝鲜被称为“朝鲜文”,
在韩国被称为“韩文”,其实都是一样的。区别是:韩国的“韩文”至今还允许少量夹用
汉字;而“朝鲜文”在1948年和1954年两次‘废除’汉字,不允许夹用汉字,现在的朝鲜
文已经是纯朝鲜文了,而且中国东北吉林省的朝鲜族自治区的学校也使用纯朝鲜文。

可是到了2005年,历史文化又发生了有趣的逆转。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
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
世界化的时代潮流。并且提出了《推动汉字并用方案》,为了发展韩国的传统文化,促进
与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积极交流和推动韩国观光事业的大力发展,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
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以解决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汉字含义的历史难
题。

方案指出:凡地名、人名、历史用语等不写汉字就容易发生混乱的语汇,均在韩文后面注
明汉字。为了给中国和日本的观光者提供方便,将逐步在道路交通标志上实行汉字和英语
双重标记。此外,还将同教育部门协调改善汉字教育体制,前韩国总统金大中说:“韩国
的各种历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国汉字书写,如果无视中国汉字,将难以理解我们的古
典文化和历史传统,有必要实行韩、汉两种文字同时并用”。而且韩国的许多专家、学者
和居民都强烈呼吁加强汉字教育,要求全面恢复使用中国汉字。

为什么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中国汉字的含义呢?

因为朝鲜拼音文字虽然是象征着朝鲜民族的独立,显示出他们是区别于中华汉民族的朝鲜
本土民族,但是,朝鲜拼音文字根本还是脱离不开汉字。它们归根到底是汉语的拼音化文
字——除了语法结构不同之外,无论韩文的词汇如何变形,它们的发音却接近于它们曾经
的母体——汉语,于是就有了中国人听起来十分熟悉的“大宇”、“现代”、“三星”等
词的韩语发音。他们语音区别并不比中国的广东话、上海话等地方语言与中国标准普通话
之间的区别大!除了语法结构不同之外,韩文可以被理解为汉语的旁系,或者是一种遥远
的、异化的大中华方言,韩文字母中最大的创意大概就是圆圈了,中国汉字里面没有圆圈
的写法。

中国汉语拼音有四声,也不能完全解决中国汉字同音字的问题,而韩语中没有四声,所以
用韩文表注汉字的发音就是一件十分费力而且头痛的工作,很难做到准确。一个韩文发(
Kang)的字,既表示“姜”字,又表示“康”字、“江”字,到底是什么字?要根据前后
文的意思而定,要望前后文才能生义,而且要先理解母体汉字的中文语义才可能得到正确
的结论。于是就只能请母体文字---中国汉字出来解决问题了,所以就有了目前汉字占四分
之一的大韩民国《宪法》。

由于汉字是朝鲜语的古老载体,所以学习韩语时必须先充分掌握汉字,必须知道所要标记
的原中国文字的意义,否则就要去按约定的意思去理解,去猜测。那当然不可能做到非常
准确,也不可能成其为准确、高雅的朝鲜语言。所以一直到六十年代汉语汉字都是韩国学
校中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到了七、八十年代以后,政府逐渐 ‘废除’了中国汉字,现在韩
国政府又要求全面恢复汉字,累不累?

中国人几千年的文明是韩国、朝鲜,甚至是日本的母体文明,他们传播融合以后成为东亚
的亚文明,子体的亚文明必然与母体形似,但是文化上的‘废除’行为,却使他们逐渐失
去了母体文明的灵魂!如果不与中国母体文明再次联接,韩文、朝鲜文、甚至日本文,都
将成为风干的、没有灵魂的文化‘木乃伊’,所以韩国政府全面恢复使用中国汉字是必然
和明智的历史抉择,其实也别无选择!

汉字在日本

中国的汉字很早就传到了日本,据《日本书纪》应神天皇十六年条记载,百济的王仁初到日本时,带去了《论语》、《千字文》。从奈良的平城京、藤原京遗址实际出土的写有《千字文》语句的木简看,日本很早就使用《千字文》学习汉字了。在日本庆云四年(武则天去世的第二年)抄写的唐代诗人王勃的诗文集里,我们也可看到相当于“天”、“月”的则天新字。由此可知,汉字与日本文化的渊源之深,只是后来,日本把部分汉字作为表音文字,进而又利用汉字字形的一部分创造了假名。
虽然现在日本仍然在使用汉字,但是,战后不久,日本国语审议会就制定了《当用汉字表》,在撰写公文、学校教育等场合,对使用汉字做出了一定限制。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阿哲次说:“40年前读小学,老师说:‘你们现在好好学汉字;等你们儿子、孙子辈,就不用学了。’结果呢,目前日本的外语学院中,选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占1/3,超过德文、法文。”现在人们学汉字除了实际应用的需求,还是一种流行。如今日本政府每年举办的汉字检定考试,参加的受测人数已超过200万。阿哲次说,日本有8000万部手机,其中2/3可传输汉字短信,“现在年轻人,为了写短信拼命学汉字。”因而,他认为,汉字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

4. 泰国,越南,缅甸,朝鲜,韩国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历史文化,土地,军事,民族)

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两国经历过同志加兄弟的美好时光,也经历过反目成仇的岁月,如今,中越关系虽早已走上正常化,但争端和摩擦不断,兄弟之情难再,网上关于越南的信息不少,但缺乏系统性,不才特地搜集资料,编辑成文<中越百年恩仇录>,向大家再现中越百年的恩怨情仇。

越南古称交趾、交州、安南,中国宋以前历代王朝均设郡府管辖。五代后晋时,归南汉政权管辖的交州发生变乱,爱州(今越南清化)牙将吴权出兵讨平,公元 938年,吴权在海门镇设伏邀击,打败南汉静海军节度使刘弘操,自立为王,这是安南独立的滥觞。元末战乱时,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如嶅、庆远、渊、脱等五县。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晓谕安南陈朝国王陈日焜,令将五县之地返还思明土司,但陈朝此时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焜,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态。1407 年中国明朝出兵灭胡。在越南广置府县。越南又归入中国统治。越南18世纪前,越南官方文字采用汉字及越南根据汉字创造的喃字。越南历史记载一律采用汉字,越南以奉中国做宗主国为荣,尤其是公元1454年中国明朝皇帝正式册封黎仁宗安南国王后,历代新君执政,只有得到中国政府的册封才能算是正统。作为中国的藩篱,越南统治者对中国称安南国王,而对内则自称大越皇帝。

19世纪法国天主教势侵入越南。英法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开始武力侵占越南南部(南圻,西方人称为交砃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接着就由西贡出发探测沿湄公河通往中国的航路,在发现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不适于航行后,即转向越南北部(北圻,西方人称为东京),企图利用红河作为入侵中国云南的信道。1873年11月(同治十二年十月),法国派安邺率军百余人侵袭并攻陷河内及其附近各地。越南国王阮福时请求当时驻扎在中越边境保胜地方(今老街)的中国人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协助抵抗法军侵略。同年12月,黑旗军在河内城郊大败法国,击毙安邺,法军被迫退回越南南部。1874年3月15日,越南在法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讹诈下,在西贡签订了《越法和平同盟条约》,即第二次《西贡条约》,越南向法国开放红河,并给予法国在越南北部通商等多种权益。 1875年5月25日,法国照会清政府,通告该约内容,意在争取清政府的承认,从而排除在历史上形成已久的中国在越南的影响。6月15日清政府复照,对该条约不予承认。

1882年3月,法国政府命交砃支那海军司令李维业指挥侵略军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4月,侵占河内城砦,进而以兵船溯红河进行侦察,直到河内西北的山西附近。次年3月,又攻占产煤基地鸿基和军事要地南定。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政府速派军应援。清政府鉴于形势变化,命令滇桂两省当局督饬边外防军扼要进扎,但强调“衅端不可自我而开”。5月19日,刘永福率黑旗军在怀德府纸桥进行决战,李维业及副司令卢眉以下三十余名军官、两百余名士兵被击毙。法军被迫退回河内。法国利用李维业之死,竭力煽动全面的侵越战争,除增援陆军外,成立北越舰队,调兵遣将,积极部署。8月间,法军一面在北越加紧攻击黑旗军,一面以军舰进攻越南中部,直逼越南都城顺化。8月25日,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侵略者为实现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及早达到据越南而侵入中国西南的目的,开始以全力来对付中国。中法之间正面冲突的危机日益逼近。

越南向法国屈服的《顺化条约》签订后,中国成为法国占有越南的惟一障碍。法国决定消除这一障碍,立即禁绝了越南与中国的一切关系,并强迫越南撤退包括黑旗军在内的抗法军。于是造成了与中国直接对峙的形势。

法国首先想用外交方式达到其目的。9月15日,法国政府向中国提出一个解决越南问题的方案,即以划出一个狭小的中立区的办法使中国撤出驻越军队,承认法国对整个越南的殖民统治,并向法国开放云南的蛮耗为商端口,为法国打开云南门户。方案为清政府拒绝,谈判毫无结果。这时,鉴于中越两国的特殊关系和法国侵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威胁,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为代表的主战派,力促朝廷采取抗法方针;但掌握清政府外交、军事实权的李鸿章却一意主和。清朝最高决策机构举棋不定,在军事上,一面派军队出关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训令清军不得主动向法军出击。在外交上,一面抗议法国侵略越南,一面又企图通过谈判或第三国的调停达成妥协。这种自相矛盾的举措,大大便利了法国的侵略部署。10月25日,法国东京海域分舰队司令孤拔受命为北越法军统帅。12月初,决定向红河三角洲中国军队防地发动攻击。

中法战争是从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战开始的。法国的军事行动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山西。山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法军于14日发起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

1884年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宁,筹划给中国军队更大的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3月12日,法军来攻,北宁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军进驻兴化。法国利用军事胜利的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政治胁迫。6月,法国政府与越南订立最后的保护条约。清廷得悉前线军事挫败的消息后,以撤换大批疆吏廷臣掩饰败绩。全面改组军机处,恭亲王等被黜退,以礼亲王世铎代之。贝勒(后为庆亲王)奕迖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实际大权操在醇亲王(光绪帝生父)的手中。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议》)。主要内容是: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17日,福禄诺交给李鸿章一份节略,通告法国已派巴德诺为全权公使来华会议详细条款,并单方面规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国军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鸿章没有肯定同意这个规定,又没有明确反对,亦未上报清朝中央政府。

6月23日,法军突然到谅山附近的北黎(中国当时称为观音桥)地区“接防”,无理要求清军立即退回中国境内。中国驻军没有接到撤军命令,要求法军稍事等待,法军恃强前进,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清军被迫还击,两日交锋,法军死伤近百人,清军伤亡尤重。这次事件史称“北黎冲突”或“观音桥事变”。法国以此为扩大战争的借口,照会清政府要求通饬驻越军队火速撤退,并赔偿军费两亿五千万法郎(约合白银三千八百万两),并威胁说,法国将占领中国一两个海口当作赔款的抵押。清政府虽然认为这是无理勒索,但仍派两江总督曾国荃于7月下甸在上海与巴德诺谈判,以求解决争端。谈判未有结果,法国重新诉诸武力。

法国派巴德诺与曾国荃进行谈判的同时,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从1884年5月《简明条约》签订前后法军攻击基隆起,到1884年8月马尾海战结束为止,为中法战争第二阶段,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越南北部陆上战争也在继续。

法国将它在中国和越南的舰队合成远东舰队,任命孤拔为统帅,乘机分别开进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胁迫中国接受法国条件,一方面准备随时发动攻击,占领这些口岸。8月5日,法舰轰击基隆,强行登陆,中国军队在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统率下顽强抵抗,使法军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机再举。随后,法国议会授权政府“使用各种必要方法”使中国屈服,法国政府拟定新条件向中国勒索,要求赔款八千万法郎,十年付清。清政府没有接受。中法外交关系正式破裂。23日,法国以先期驶入福州马江以内的优势兵舰向中国船舰猛烈攻击,中国水师仓卒应战,顷刻间,战舰十一艘或沉或伤,官兵殉难者近八百人。法舰又炮轰马尾船厂(福州船政局),将其击毁,并连日对马尾至海口间的岸防设施大肆破坏后驶出闽江口,集结于马祖澳。

福建海军马江惨败,中国朝野震惊。在主战舆论的压力下,清政府被迫于8月26日正式对法宣战。鉴于海上难以与敌争锋,在"牵敌以战越为上策"的思想指导下,确立了东南沿海防御、北圻陆路反攻的战略方针。法军则企图东攻台北,西取谅山,据地为质,勒索赔款。10月初,法国远东舰队主力扑向台湾北部的基隆、沪尾(今淡水),守将刘铭传撤出基隆之兵,使法军轻易占领基隆;但进犯沪尾的法军受挫,败回海上。此后台湾战事呈胶着状态,法国的战略企图未能全部实现 (见基隆沪尾之战)。1885年1月,为打破法舰对台湾海峡的封锁,南洋海军派出"开济"等5舰援台,孤拔亲率7舰进行拦击。2月底3月初,法舰为追歼中国援台舰只,侵入镇海(今属宁波)海面,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督率守军利用预设海防工事顽强抗击,击退入侵之敌,取得镇海之战的胜利。

越南北圻战场方面,东线清军再次出关,一度克郎甲及其以北地区,旋即遭到法军反攻,连战失利,于1885年2月下旬全部退入广西境内。再度入越的西线清军在云贵总督岑毓英的指挥下,发起宣光之战,1884年12月~1885年3月,以主力围攻宣光,顿兵坚城之下,未能破城,法军援兵大至,不得已撤围休整。 3月23日,滇军和黑旗军于临洮附近大败法军,西线局势才有起色。与此同时,东线清军在帮办广西关外军务老将冯子材的正确指挥下,依托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内关前隘附近有利地形和野战防御工事,于3月23~24日取得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战局。之后,东线清军乘胜克复谅山,并向南挺进,前锋进逼郎甲、船头(今陆岸)一带。

战争结局与中法议和中法战争中,双方逐次增加兵力,法军总兵力最多时约2万余人,武器装备先进,特别在水面舰船方面居明显优势;清军参战兵力则达十余万人,但主要以陆军为主,武器窳劣,冷兵器仍占相当比重。中国军队取得了数次作战的胜利,特别是镇南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发动此次战争的茹费理内阁被迫于3月31日辞职。然清政府未能充分利用当时的有利条件,发展大好形势,反而采纳李鸿章等人"乘胜即收"的主张,于4月4日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随即强令前敌将领限期停战撤兵。6月9日,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于天津签订屈辱的《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清政府承认了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

至此,中国永远失去了这个曾经的属国。

中越百年恩仇录之二——共同革命

19世纪末,法国已经把越南变成它的殖民地,除了横征暴敛之外,又在越南加紧进行以掠夺为目的“开发”活动。广大农村日益凋敝,广大农民纷纷破产,沦为廉价劳动力,饱受着极其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胡志明诞生和成长在越南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胡志明来到巴黎。探索救国的真理。

1920年12月,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法国社会党在都尔召开代表大会,社会党发生分化,左翼社会党人退出社会党,成立了一个属于第三国际的法国共产党,胡志明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为各殖民地民族的解放而斗争的党,成为法国共产党的首批党员之一。

当时,在巴黎的中国党、团组织,机关是合一的,领导机构也是统一的。总部设在巴黎南部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17号一家旅馆内,中国旅欧党、团组织建立后,曾派人同法国共产党、法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联系。法国的党、团组织曾派人给中国同志做报告。法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的、活动,也常常吸收中国同志参加。于是,就在这洋的交往活动中,胡志明与中国党旅欧支部的负责人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1956年11月21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欢迎周恩来总理首次正式访问越南的宴会上,曾当众介绍周恩来说:“周恩来是我的兄弟,我们曾在一起共甘苦,一起做革命工作。他是我30多年来的亲密战友。”

1923年年底,胡志明从巴黎来到莫斯科,在东方大学学习,并进行理论研究二作。 在莫斯科期间,胡志明曾主编《中国和中国青年》一书。张太雷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驻少共国际的代表,为胡志明撰写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活动情况的文件和材料。

1924年底,胡志明离开莫斯科,来到中国的广州。当时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反帝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广东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成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胡志明来到广州的时候,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中国革命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胡志明一面积极参加中国的大革命,一面通过多种渠道,领导着越南人民的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胡志明在广州成立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和举办特别政治训练班,应胡志明的邀请,周恩来、张大雷、陈延年李富春、彭湃以及领导省港大的一些同志,曾到特别政治训练班讲课,当时周恩来是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并兼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利用这个条件,胡志明在举办训练班的同时,还挑选了一些优秀青年到黄埔军校进修,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学习军事、政治。其中一名学员回忆说:“那时候,中越两国的革命者真是志同道合,亲如兄弟。当时政治训练班没有饭堂,我们每天都来农讲所吃饭,常常和中国同志一起唱‘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随后,胡志明带领学成的学员回国闹革命。

胡志明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于1929年10月由泰国赴香港,准备以共产国际东方部委员和东南亚司负责人的资格召议,将越南的三个共产主义组织统一成一个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在香港的秘密组织的帮助下,“统一会议”于1930年2月3日在香港九龙城举行。在胡志明的直接领导下,各个共产主义组织的代表经过认真的讨论和协商,最后一致同意把三个共产主义组织合并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取名为越南共产党。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正式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9月3日,法国向德国宣战。1940年9月22日,日本派兵攻打谅山,同时以 6000名军队在海防附近的涂山登陆。经过在越中边境地区几个小时的较量,越南总督戴古慌忙向日军投降,接受日本对印度支那的控制。从此,越南的控制权易手。

1941年2月,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回国,在高平省北坡建立印支共产党中央的秘密指挥机关。在这里培训干部,发展组织,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武元甲(后任越南武装力量总司令)等人则继续留在中国的广西靖西,巩固和发展越南革命的海外基地。

北坡游击根据地,属越南高平省河广县,与中国广西靖西县和那坡县毗邻。从30年代开始,越南革命分子黄国云、黎广波、陈山洪等,就在靖西、那坡县越中边境进行革命活动,结识了不少中国边民,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依靠中国边民的帮助,越南革命分子开辟了从北坡到中国广西的若干条交通线。每一条交通线,都有中国边民的家作为越南革命者的秘密联络点。

北坡游击根据地1941年底成立了12个武装工作队,1941年2月、9月和1944年2月,相继成立了越南救国军3个中队。1944年12月,成立了由游击队骨干组成的越南解放军宣传队,集中大部分武装为成立主力部队打好基础。

1945年6月4日,越南救国军与越南武装宣传队合并为越南解放军。在高平和北山开创了两块游击根据地,高平革命根据地由胡志明、范文同、武元甲、黄文欢、武英等人领导。北山一武崖根据地由冯志坚、梁文芝和朱文晋等人领导。1943年,这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为后来的解放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945年8月11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越南人民总起义的客观条件成熟了。从8月14日至18日,高平、北�、谅山、宣光、太原、安沛、富寿、北江、永安、福安、北宁、河东、山西、海阳、兴安、建安、宁平、太平、清化、义安、河静、广义、庆和、美萩、沙沥等省的城乡军民,纷纷举行武装起义,并先后夺取乡、县以至省一级的政权。8月16日,由武元甲指挥的一支解放军从新潮出发,解放太原市。8月19日、23日和25日,河内、顺化和西贡三大城市相继解放,8月13日,阮氏王朝的末代皇帝保大被迫退位,把这个王朝统治的象征——金印和镶有五颗宝石的金剑交给越南临时政府。

1945年9月2日,临时政府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独立。在河内巴亭广场的50万人庆祝大会上,胡志明主席宣读了《独立宣言》。就在同一天,中国政府接受了日本侵略者的投降。

在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会议上,同盟国美、英、苏决定把印度支那分为两个受降区,以便在日本投降后进来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北纬16度线以南由英军负责;16度线以北则由蒋介石军队担任。

在当时的越南土地上,有6万多日本军队,而且还有新近开进来的20万蒋介石的军队,5000名英印军队,与此同时,几万法国远证军也陆续开了进来,在印度支那吃了败仗的几千名法军又被重新武装起来,准备恢复对越南的统治权。

1946年2月28日,中法签订了协定。中方承认法国在印度支那的保护权,以换取法方把上海、汉口、广州的租界和广州湾交还中国。并把滇越铁路转卖给中国。

抗战初期,越南政府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制止法国侵略,采取了以和求进的策略,与法国进行谈判。1946年3月6日,越法双方签订了“初步协定”;9月14 日,又签订了“临时协定”,从而出现了近一年的缓和局面。但是,1946年12月19日下午,法军开始向河内发动总攻击。至此,法国已完全撕毁了和平协定,对越南发动了全面战争。

经过4年的战争,法军始终无法消灭在深山中的越南游击队,1949年9月,在中国的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的时候,胡志明主席派人来中国同中共中央直接联系,并请求援助。后来,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南下的胜利进军,中越边境的交通线终于建立起来了。

1950年1月14日,胡志明代表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庄严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是越南全体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为了人民的普遍利益,越南民主共和国准备与任何愿意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及领土的基础上与之合作的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以谋共同保卫世界的和平与民主。”1月15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黄明鉴致函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宣布“承认毛泽东主席所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交换大使”。周恩来总理于1月18日复函越南外长黄明鉴,表示欢迎中越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于是,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国家。

至此,中越两国共同革命共同建国的阶段结束,应该说,越南的独立建国运动是和中国的大力协助分不开的,没有中国,就没有越南独立。

5. 越南三千年历史都用汉字书写,为何却在30年间废除了汉字

越南,韩国废弃汉字改用拼音文字,这是文化自卑的表现。形成现代与历史断层,二百多年以前的文献古迹全然看不懂。日本现代工业化自(明治维新)变革政策以来十分胜利,但并没有废弃汉字保存一千多汉字。证明汉字并没有影响国度的现代化进程!汉字是东亚中华文化的珍宝也是文化传承的根底。别的国度能够不运用,但中国人绝不能废弃。坚持繁简体兼学,能够不用但绝不可不懂!随着中国国际位置进步,中文必越来越重要。

在胡志明树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后就下令将国语字作为国语,并请求民众把国语字看懂写懂,以到达解除文盲的目的。直到1975年,越南统一,在越南运用了近3000年汉字才正式消逝,汉字存在的独一作用就是用来装饰了。

6. 越南废除汉字推行拉丁文,70多年过去了,现况如何

到目前为止越南国内已经很好的适应了拉丁文,在逐渐的将汉字从他们的文化中剥离开来,不过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彻底的与汉字分割,很多地方都必须使用汉字才能够正常的沟通。当然,无论是汉字还是拉丁文,这只是一种使用习惯,在新的年轻一代中拉丁文已经占据了他们生活的80%以上,可是由于老一辈的人仍然习惯了使用汉字,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难免会有些影响,所以现在的越南年轻人虽然对汉字不精通,可是部分还是能够正常的沟通的。

很多人对越南从我国的文化中分割出去,表示不满,实际上这是一种很狭隘的思维。越南文化虽然说是我国开辟出来而,但是自古以来我国对越南的掌控就非常的弱,因为地理上太偏远了。而到了现代不要说越南想要独立起来,就算越南想要加入我国,在国际形式上都是基本不可能的。

综合而言,越南现在推行拉丁文的路虽然表面上已经十分圆满了,实际上这才只是刚刚开始,以后的路还有很长。

7. 越南历史上是如何使用汉字的

胡志明是越南人民共和国的第1任领导人,可以说他对越南的建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胡志明执政初期,很多越南人都是会使用汉字的,但是由于胡志明认为当时的汉字学习比较困难,再加上越南刚刚经历过战争,教育发展的速度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因此为了加快文字的推广,越南决定使用更加浅显易懂的拼音文字来替代汉字。胡志明,1890年5月生于越南义安省,他早年当过教师、海员和杂役,先后在法国、苏联与中国学习、工作与生活。1941年发起建立越南独立同盟,领导反对法国殖民者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胡志明本人和中国的关系非常铁,在他闹革命的时候,中国又给了很多支持。为什么他一上台就要废除汉字呢?因为他认为越南必须用自己的文字,才能在人们思想深处根除一直被殖民的阴影,才能实现文化独立,进而建立起民族自尊。越南国语字属表音文字,具有易于拼写、便于普及和扫盲的巨大优势。不过书写文字的骤然更替在很大程度上也割裂了该国历史与现实的文化纽带,使得许多古代文献必须翻译才能看懂。

越南长期的儒化,历代产生了许多汉籍经典,如李朝时期就有李太祖的《迁都诏》、陈朝时期的《大越史记》、《越史略》、《安南志略》、后黎阮荐的《平吴大告》、《抑斋诗集》、吴士连的《大越史记全书》、阮秉谦的《白云诗集》等等,越南不光是汉文化的接受者,而且在封建王朝时期是汉文化传播者,越南自立后向南开拓疆土,灭了占婆等国,后逐步占领了九龙江(湄公河)三角洲原属柬埔寨的水真腊。

废除汉字之后,古代文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变得没有意义,因为平常根本看不懂,不利于文化的传承的发展。在越南这样的国家,现在教育逐渐发达了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认识到汉字,汉字的使用在越南也逐渐开始重新流通起来,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体现,如果当时中国也很强大,那么越南肯定不会废除汉字。

8. 为什么越南街头有那么多的汉字

我国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在人们的心中求神拜佛是人们对未知事物掌控不了而祈求的心理安慰。但是却也是最真诚的心意,它往往包含着人们最真挚的祝福和希冀。在我国也是有很多的寺庙,大大小小的,都是有很多的香客。除开一些不好的问题,这些寺庙都是中国历史的记录者,有学者还在这些寺庙里找到很多的历史文献和古汉语汉字。




越南百年的古寺庙存在大量的汉字,当地人不认识,以为只是装饰?现在的越南人叫他们认这些字,已经认不懂了,就算是读也已经读不出了。让人不禁惋惜,只是殖民30年的时间就能够把3000年的文明泯灭掉,也是让人不由得难受。但是越南人还是很尊重历史的,也没有全部把汉字给抹除。而且随着中国人来越南旅游的次数越来越多,相信越南人重新认识这些文字也是不会太远的。你们认同吗?

欢迎下方评论留言哦!

9. 精通汉语的胡志明,为什么在越南建国后立马下令废除汉字

精通汉语的胡志明,在越南建国后立马下令废除汉字,是因为要彰显民族独立,当然也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

胡志明废除汉字使用的根本原因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内部:显示民族独立

越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附属国。直到现代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这种局面才被打破。然而,即使在独立政权之后,世界上其他大国仍然觊觎越南。

1965年,美国以“北部湾事件”为借口入侵越南,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越南战争。战争最终被美军击败,越南南部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统一了越南全国。

那么,从内部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既然越南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那么只有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才能有效地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汉字,而韩国曾经试图放弃使用汉字,改为自己的汉字。然而,由于种种弊端,他们很快又采用了汉字。

如果越南继续使用汉字和汉语,一方面,汉语很难学,汉语也是世界上最顶尖的语言之一。重新进入同一文化语境,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第二,越南很容易被视为中国的附属国,有国家头衔,很难显示其民族独立性。

另一方面,此时中国文化在越南的影响非常有限,对越南的发展影响不大。现在是越南“去中国化”的最好时机。目前,越南要想吸引外国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就必须有独立的语言体系和文化环境。

10. 为什么越南文使用过汉字

历史上,越南中北部地区长期是中国领土,在986年越南正式脱离中国走向独立,后来一直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藩属国,近代时期被法国殖民者殖民,1945年在胡志明的领导下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越南实现统一。

越南停用的货币

短期来看,废除汉字确实对越南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承古老的文化也逐渐成为越南大局肩上的重任,但是他们现在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许多古老的典籍都是汉字书写,大街小巷也都残留着汉字的痕迹,而越南的新生一代极少有人能够拼写汉字,意味着越南发掘自身的文化困难重重,不得已陆续开办汉语学堂,在我们看来这番举动着实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

一个国家的独立并不意味着语言就需要彻彻底底的变革,举个例子,美国、澳大利亚也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这两个国家独立以后,仍旧保留着使用英语的习惯,国家和社会依旧在健康发展,可见,越南当时的领导人还是对自己本国古老文化的不自信,一度用狭隘的思维来认为使用中国汉字就会威胁到本国的国家声望和安全,但事实上却为自己埋下了苦果,不能正视自己,反而会失去的更多。

阅读全文

与越南自古以来用什么文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亲爱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14
英国土特产是什么香肠 浏览:75
印度人洗澡没有水怎么办 浏览:787
入境印尼最多可带多少外币 浏览:759
越南妻子为什么会出轨 浏览:759
中国的股市有哪些股 浏览:793
印度武功水平怎么样 浏览:500
圆明园的宝物英国人怎么运走的 浏览:52
印度型肝炎要怎么治疗最快 浏览:611
和平精英国际服游园会有什么内容 浏览:283
伊朗跟美国有什么冲突 浏览:533
人民币对换印尼盾多少人民币 浏览:525
中国通史在哪里能看到 浏览:752
伊朗是中东哪个国家的法律 浏览:710
越南语和粤语哪个好 浏览:263
中国电信流量卡在微信上怎么激活 浏览:148
印度种姓具体多少级 浏览:526
伊朗什么时候可以过冬 浏览:379
为什么意大利是文艺复兴 浏览:532
印度电影王叫什么名字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