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越南海防市有多少大姓氏
越南文化和中国文化一脉相传,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拉丁化以前的越南语,文字中大量使用汉字,越南人也用汉字的偏旁和部首造出新字.19世纪法国人抵越后,设计了越文的拉丁化方案,越南才渐渐割断与中国文字的联系。越语受汉文化影响首先是越南人的姓氏,最为常见的例如阮、黎等姓氏,是越南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姓氏。
越语中汉文化的影响首先是越南的姓氏,越南人大都有一个汉语化的姓再加上一个名。此外,越南人至今保持着过端午节、春节的习俗。 在东南亚各国中,越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最深,这一方面是历史发展与中国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是汉字在越南长期通行,因而有条件全面吸收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最大受惠国。
越南的姓氏都来自中国的《百家姓》,共有200多个单姓和复姓,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姓阮、黎、陈、李、黄、武、潘、范、郑、吴、裴、杜,尤以黎、阮二姓最多。男子的名字和中国一样有单名、复名,且用别号,妇女也用某氏以示其父系,王室、贵族的名字常在旁边加金、木、水、火、土以象征崇尚其中的一德。此外,越南的“雅乐”实际上是中国的古乐,戏剧的音乐、服装、脸谱、道具如同中国戏曲,旧式衣冠如同中国,和中国人一样用筷子,民间岁时节令有元旦、端午、七月半、中秋等(注:参见陈玉龙:《中国和越南柬埔寨老挝文化交流》,载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
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
吴姓在越南姓氏人口排列上为第六位,越南文字在使用拉丁字母前,一直使用汉字,吴姓之“吴”与中国无异,不过古代迁往越南的吴人虽仍姓吴,但已融入越南民族中,成为今天越南吴姓的一部分。
‘贰’ 越南属于哪个国家。
不属于哪个国家。越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越南,全称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英语: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越南语: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简称越南(Vietnam),是亚洲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国土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紧邻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2)越南海防什么民族扩展阅读
一、越南国旗:越南宪法规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为长方形,其宽度为长度的三分之二,红底中间有五角金星。”即通常说的金星红旗。国旗旗地为红色,旗中心为一枚五角金星。红色象征革命和胜利,五角金星象征越南劳动党对国家的领导,五星的五个角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和青年。
二、越南国徽:呈圆形。红色的圆面上方镶嵌着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下端有一个金黄色的齿轮,象征工业;圆面周围对称地环绕着两捆由红色饰带束扎的稻穗,象征农业;金色齿轮下方的饰带上用越文写着“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图案是1956年选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越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越南概况
‘叁’ 介绍一下越南
越南,全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是亚洲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国土形状狭长,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越南国旗为长方形,红底中间有五角金星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为圆形、红底。国徽的正上方是一个五角金星,红底
下面是半个齿。五角金星代表越南共产党,四周是稻穗和金色齿轮,代表工人阶层及农民阶层。金色齿轮下方有越南文“共和社会主义越南”。
越南的国歌是《进军歌
越南民间把莲花作为国花,以它作为力量、吉祥、平安、光明的象征,还把莲花比喻英雄和神佛。总之,一切美好的理想皆以莲花表示。
节日
农历新年:同中国农历新年一致。
越南共产党成立日:2月3日(1930年)。
越南南方解放日:4月30日(1975年)。
越南国庆日:9月2日(1945年)。
胡志明诞辰日:5月19日(1890年)
全国划分为58个省(安江、北江、北件、薄辽、北宁、巴地头顿、槟椥、平定、平阳、平福、平顺、金瓯、高平、得乐、得农、奠边、同奈、同塔、嘉莱、河江、海阳、河南、河静、和平、后江、兴安、庆和、坚江、昆嵩、莱州、林同、谅山、老街、隆安、南定、乂安、宁平、宁顺、富寿、富安、广平、广南、广义、广宁、广治、朔庄、山罗、西宁、太平、太原、清化、承天顺化、前江、茶荣、宣光、永隆、永富、安沛)和5个直辖市(芹苴、岘港、海防、河内、胡志明市)。
越南全国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高温多雨,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北方分春、夏、秋、冬四季。南方雨旱两季分明,大部分地区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特征
越南文化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它是随着以农业为基础的土着东山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越南文化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因为它最传统的政治体系和哲学是依据着如儒家思想而逐渐发展的。越南是延着Làng(即祖先的村落)而建造起来的,因此所有越南人都牢记着一个共同祖先的纪念日,农历三月的第十天。越南文化两千年来深受中国文化熏陶,在近两个世纪里,一些西方文化也颇具影响力,特别是法国文化和美国文化。
越南十分崇拜文化符号,例如源于鳄鱼和蛇的象征的越南龙,被描述为神圣的龙的越南的国父,被描画为圣神之鸟的越南国母。海龟和狗的影像也在越南备受崇拜。
“仁”与“和”被视为越南文化的首要特征,越南人非常重视家庭价值和社会价值。虽然现在越南的官方口语和书面语是越南语,一般写作拉丁字母,但是越南历史学家们认为,早在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之前,越南就已经有了有了一套与众不同的文化,包括独立的音节系统。
在现代社会中,越南的文化生活俨然已是深受政府控制影响。几十年来,外国文化无人问津,重心已放在借鉴共产主义社会的文化上,像是苏联、中国、古巴。但自1990年以来,越南看到了越来越多媒体曝露下的东南亚文化、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
虽说越南自成一套的文化受到许多外来文化的侵袭,但还是有它独特的韵味之处。
‘肆’ 越南有那些风土人情
传统节日与民俗:越南民族传统节日与中国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其中春节为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礼貌。见面时习惯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或按法式礼节相互拥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称。越南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越南,十世纪后,佛教被尊为国教。目前全国佛教徒约2000万人。此外,天主教传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约300多万,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财神。一般百姓家里都设有供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中进行祭拜。服饰穿着简单,正式场合男士着西装,女士着民族式“长衫”(类似旗袍)和长裤。饮食习惯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饭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认为不吉利。不愿让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
姓名与称呼】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越南人在称呼中,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介都没有中性的人称代词,通常根据对方的辈份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问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一声“召’朝上称呼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别时说“召同志”是“同志再见”。越南人称呼对方时,一般是称呼与最后一个名字连用,很少带姓连名都叫,那样被认为是不礼貌。如一位名叫阮兴强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强伯”、“强叔”、“强哥”、“强弟”或“强先生”、“强同志”。
【服饰】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到了15世纪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油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啊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阈、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阳核挪与牙之美】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种嚼食滨榔的特殊爱好。他们常将按椰擦上一点石灰膏或碱发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产生化学反应,汁不吞咽,顺嘴角流出,嚼到无汁时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后甜,可刺激神经,提神醒脑,除积消肿。京人还把摈榔当作信物,无论求婚、请客,均送上一颗摈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风,过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岁就开始染牙。按照他们的习俗,开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征已经成年可以成亲了。从此,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参加当地举行的任何娱乐聚会,参加对歌,选择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风已日渐衰微,但在越南农村,你依然还可以看见不少老年妇女的牙齿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们眼里,保持牙齿洁白如玉是品质不良、作风不正的表现,而将牙齿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节日】越南也使用阳历与阴历,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元旦、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外,越南也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与中国人一样,阴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有一句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节到了,要为过节准备丰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门口贴上大红对联,高高的幡旗随风飘扬,爆竹鸣响。从这句民谣中,可见越南人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在新年与旧年交接之时,越南人也有守岁的习惯。除夕夜,人们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娱乐,后传人民间。所谓的军鼓实际上是一只木桶或洋铁桶,在村头立两根柱子,用麻绳或钢丝绳将桶绷紧后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绳子使其发出鸣鸣的响声,男女双方各站一边,边敲边对歌,笑语欢歌汇集在一起,气氛欢快热烈。一些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建立感情,确立恋爱关系。 【祖先崇拜】越南人也和其他东方人一样,注重孝道。在每一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识。对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笃,因而对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视,世代承袭,形成规模。人们认为,亲人虽然死去,但他的灵魂仍然存在,对后人还起着保护和督促作用,主宰人们的一切活动,人间许多灾害祸福,都要依靠先灵庇佑与解脱。越南人每家每户都没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在城里,由于住处狭窄,祭坛的设法小型多样。如在墙上钉块板或使用柜顶作为供奉祖先的祭坛。祭坛中央摆上一个香炉,两旁是两根香烛。香炉前摆上用细腰红漆木盘或塑料。玻璃盘盛放的水果,此外还摆上一对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坛两边还贴有对联,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
越南人视祭把供奉祖先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养育之思。许多家庭尽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节来临前,必须重新布置祭坛,插上香烛,摆上供品。春节三天期间,祭坛总是香火擦绕,合家吃团圆饭前,家长和族人都要祷拜。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忌名上。平时,子孙忌提到祖辈、父辈的名字,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些名词与祖辈、父辈的名字相重,要回避或用同义词代替。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让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乱喊,对先祖不敬。如果被别人指着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骂,被奚落或被辱骂者会认为是受了奇耻大辱,会激起深仇大很。近年来,忌名在城市已少见,但在农村,这一习俗仍保持。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风水、精灵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树、野兽、刮风下雨等,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有精灵寄寓其中,应当供奉祭扫,以求祛灾降福。如在河内栋多郡的金莲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立于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铭。在农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树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里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们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谈举止中不能冒犯它,低声称它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还要供奉上各种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的古树,他们认为这些长期经受狂风暴雨、雷电袭击的大树能存活下来,树下必定有神灵,因此经常有人在树阴下,尤其在榕树下摆设香案或在树旁空地建盖庙宇,风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于此。
【宗教信仰】从公元前111年中国的西汉时代起,儒教、佛教、道教开始从中国传入越南,对越南人的意识形态起了很大的影响。从中国传入的佛教为大乘佛教,越南人称为“北宗”。此外还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并称之为“南宗”,从泰国和柬埔寨传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占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庙不少。佛教徒忌杀生,讲因果报应。重大节日、个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献礼,听和尚诵经。
天主教传入越南约有500多年历史。历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到越南传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 早到越南传教的是奥德雷科·巴德诺和弗朗西斯·沙维尔两位法国传教士。法属时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发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两地已有教区11处,天主教信徒300万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内、海防、河西、承天、广南现港、波莱古、平顺等地。基督教为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新教派,传入越南只不过近百年的历史,在越南称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师大卫·罗拉汉到西贡传教,随后陆续有牧师到越南传教,但遭法国殖民当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脚跟。
越南南部的西宁、迪石等地的京族农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该教的全称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为吴文昭、黎文忠于1926年创立。该教将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圣道)、老子(仙道)、释迹(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纸马,要忌杀生、忌贪欲、忌荤、忌色、忌粗口,每日6点、12点、18点、24点要焚香诵经。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东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该教为佛教的变体,由越南人黄富楚创立于1939年,因黄富楚居住的村子名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义为孝和交好。与佛教一样,该教也讲慈悲。博爱、大同和因果报应,信徒多为农民,又被称为“农民佛教”。和好教设僧侣,但不建寺庙,用一块红布代替神佛的图像,信徒早晚供佛两次,供品为鲜花和清水,鲜花代表坚贞,清水代表纯洁。
在越南生活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我有幸看到了越南的胡志明市欢庆南部解放日的盛景。越南朋友说,4月30日对越南南方的人民来说是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1975年4月30日那一天,越南的南方解放了。
在解放日临近的时候,南方各城市,尤其是胡志明市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大街小巷都挂起了鲜艳的国旗,走在大街上红旗飘飘;各单位都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各家各户也是喜气洋洋的……人们很容易就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最令人激动的是在胡志明市的市中心的统一广场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民族风情园,在里面可以看到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是越南的一个缩影。
越南的人棋是最特别的,吸引人眼球的是巨大的棋盘,但最让人好奇的是有人站在棋盘上,身穿有标志的服装,他们便是“棋子”。由在场外的“统帅”指挥“棋子”进攻的路线,走棋的方法和中国的象棋差不多。“棋子”正面对垒时,两方都尽全力对抗,互相打斗,弱的一方就被淘汰出局。整盘棋让人的感觉就是“活”的。
荡秋千也是越南的一个传统的节目,据越南朋友介绍,每次庙会都少不了的。
秋千很大,架子支得非常高,拉住秋千的绳子外面套着的是长长的竹竿,所以荡起来时,绳子不会弯,而且弧度也大。一般秋千上可以站两个人,下面有人用绳子拉。可以想象———身穿飘逸传统服装的越南少女站在上面,秋千被高高的荡起时,像飞舞在空中的蝴蝶。
“嘭嘭……”一朵朵烟花飞起,接着是一阵阵热闹的锣鼓声,往前挤一看,原来是水上木偶戏。越南水上木偶戏是世界木偶戏艺百花园里的奇葩。“水”是水上木偶的艺术生命,水上木偶戏的艺术家们把它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地。在一阵阵爆竹声、锣鼓声、螺号声中,龙、鱼、龟争先恐后跃出水面,这些神灵的动物角色,是按照越南民间传统绘画艺术进行塑造,涂上生漆金粉和各种色彩,显得质朴可爱。在水上木偶戏的传统保留节目中,人们可以看到金龟喷水,仙女随着“神曲”起舞的那种充满幻想色彩的表演。
在搭起的舞台上表演的是越南传统的戏曲,有改良戏等。表演的人身着传统的服装,唱着古老的曲子,跳着有节奏的舞蹈。那表演是很古老、很有特色的,受到当地人的欢迎,走到哪都会有这韵味十足的曲子萦绕在耳边。
民族风情园里,也有品种众多的美食展览,有春卷、米粉、卷筒粉等有越南特色的可口小吃。在那里参观,不仅饱了眼福,也饱了口福。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马丽妮)
http://www.bhzl.cn/
‘伍’ 越南的文化习俗
一、饮食
越南菜肴既美味,雅观,而且营养丰富。在南方,人们可常吃到调味品浓厚的菜肴,而北方的食谱却带有中国清雅的风味。越南人主食米饭,此外,牛肉或鸡肉粉条也是越南人民的主要食品。由于海岸线长,越南的海产既多又新鲜,而且价格相当便宜。
二,服饰
越服形制类似中国的汉服。越南苗族、瑶族的服饰与中国苗、瑶族大体相似。进入寺庙或参加重要的仪式时不应穿着西装短裤、短衣。
二、语言
在越南,主要语言是越语,今日,学外语运动较为发展,尤其是在河内、胡志明市、顺化、岘港等大城市里英语、法语很通用,各家旅行社的导游会讲英语、法语、俄语、汉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等。
三、过春节
亚洲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过春节和中国大致相同,越南便是其中之一。越南人家春节的时候必备的两样东西是是金桔和桃枝。金桔寓意吉祥如意,财源广进;桃枝则是用于辟邪,在这里春节是非常重要的阶梯,因此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在越南过春节也有贴春联、除夕守岁的习惯。也有到亲友家拜年的风俗。最早到家里拜年的客人特别受重视,据说他会给主人带来好运。
四、越南文化
越南文化是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语言、文学、音乐、美术、戏剧、哲学、习俗等方面,随处都可见到汉文化的特征。越南也使用十二生肖,但其中一个生肖和中国不同:中国的“兔年”,在越南成了“猫年”。
‘陆’ 了解下越南
越南位于东南亚的中心,它的陆地面积由北至南共有331000平方公里,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越南共有54个民族。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美丽景点。
河内是越南的首都,也是越南主要的旅游城市,市内湖泊森林星罗棋布,终年树木常青,鲜花全年盛开、风光秀丽,有“万花春城”的美城。首都河内的名胜古迹居全国之最。着名的游览胜地有:巴亭广场、独柱寺、还剑湖和西湖。
海防是越南三大直辖市之一,距下龙市68公里处,是越南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海防市的法式建筑和整洁笔直的林荫大道,令游人恍若置身于欧洲城市,周边的旅游景点各具特色,让人留连忘返。
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在越南的下龙湾也有一个“海上桂林”,这里的天然奇观更是别有洞天,丝毫不逊色于桂林的山水,被UNESCO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此外,我们还可以领略两个被UNESCO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会安、美山,都是一座古城,以保存有十六世界建筑群而闻名遐迩,让我们置身其中,去感觉那个久远年代的繁华。
“海上仙山”下龙湾,无限风光尽在奇山丽水间。下龙湾15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上,星罗棋布,点缀着3600多座奇峰,造化神功令人称叹,千般姿态,万般模样,其中隐藏着变化神奇的洞府,似真似幻,让人联想不尽,顿感语言贫乏。
乃渔舟穿行其间,纯纯渔女,静静村落,古朴民俗,奇异风情,远古遗迹,早令人忘却烦嚣,不知今朝何夕。这里是受联合同保护的自然宝库之一,让丽日蓝天、洁净的海水和空气,荡涤一身俗土。
下龙湾有越南黄金海岸的美誉,亦为世界八大自然景观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人类遗产”也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50个人生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文明与大自然完美结合的胜地”,一生一定要去一次!
‘柒’ 京族的发源地是越南吗
京族 ,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 [1] ,同时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京族历史上曾被称为“安南”、“越族” [1] ,自称“京族”。1958年5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 京族在越南,京族是主体民族,在越南的54个民族中,京族占越南总人口近90%。 京族先民大约在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的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等地迁来中国的,最早迁来我国的京族先民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当时“京族三岛”是无人居住的荒凉小岛,他们和陆续迁来的汉族、壮族等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和建设这三个岛屿。 京族地区与越南毗邻,19世纪法国侵占越南后,多次侵入中国京族地区,京族人民和当地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法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中 [1] ,京族人民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捌’ 越南这个国家怎么样
【国名】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 Nam)代码VN
【面积】 329556平方公里。
【人口】 8411万(2006年),其中男性4133万,占49.1%,女性4278万,占50.9%。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人口近90%,岱依族、傣族、芒族、华人、侬族人口均超过50万。主要语言为越南语(官方语言、通用语言、主要民族语言均为越南语)。主要宗教:佛教、天主教、和好教与高台教。
[越南国旗] 【国旗】越南国旗的名称是金星红旗,自1955年11月30日开始采用。国旗的长宽比例为2:3,中心是一颗黄色的五角星(金星),标志越南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红色表示革命和胜利。五角星的五个角分别表示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和青年。
【国花】 越南民间把莲花作为国花,以它作为力量、吉祥、平安、光明的象征,还把莲花比喻英雄和神佛。总之,一切美好的理想皆以莲花表示。
[越南国徽] 【国徽】越南国徽的中间是一个大五角星,代表越南共产党,国徽四周是稻穗和金色齿轮,代表工人阶层及农民阶层。金色齿轮下方为写着越南语“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越南语汉字为“共和社会主义越南”,意谓“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红底金字绶带。它的设计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比较相似。
【首都】 河内(Ha Noi),人口4,000,000人(2005年)。夏季平均气温28.9℃,冬季平均气温18.9℃。
【国家元首】 国家主席阮明哲(Nguyen Minh Triet),2006年6月27日就职。
【重要节日】 越南共产党成立日:2月3日(1930年)。越南南方解放日:4月30日(1975年)。越南国庆日:9月2日(1945年)。胡志明诞辰日:5月19日(1890年)。
【简况】 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 1500-2000毫米。北方分春、夏、秋、冬四季。南方雨旱两季分明,大部分地区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同北京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7小时;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
国际电话码 84
货币 越南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