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战争之后如何增加人口

越南战争之后如何增加人口

发布时间:2022-05-03 06:55:54

❶ 越战二十年人口损失上百万,为恢复兵力,越军想出哪些办法呢

他们把女人训练成了军队。越南这个国家虽然历史比较短暂,但是他们经历的战争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了。其实我一直觉得越南并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但是别的国家非得在现实里和他们碰一碰,他们不想沦为别人的领地,自然要奋起反抗。

这时候越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我们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提供给他们的装备他们用上了,打死了美国人之后他们也迅速收割了美国的装备。之后就把这些女人训练成了女兵。虽然在力气上女人不如男人,但是在这场战争中越南女兵的表现,却非常英勇。战争夺走了她们的丈夫和儿子,她们自然深深恨着美国人,所以在战斗中毫不留情。通过这种方式,越南恢复了兵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❷ 越南战争

通常所说的越南战争是指美国派出军队扶持南越吴庭艳政府,与中国和苏联支持的由胡志明领导的北越发生的战争。
起因就是胡志明领导下的越南赶走了法国人之后,投向了社会主义阵营,导致美国不满,于是美国在南越扶植了吴庭艳政权与北越对抗。
期间双方划出了分界线(17度线)。美军经常派出轰炸机轰炸越南北方,而北方支持的游击队则经常袭击美军。中国向越南派出了大批军事干部做为军事顾问和教官,并向北越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物资援助。
长期的战争使得美国国内反战呼声高涨,75年,尼克松总统决定结束越南战争。北越政权统一了全国。

❸ 越南战后怎样发展人口

越南是中国的近邻,因为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两百多年来,先后遭受多个国家的殖民统治。1945以来,越南战争和越南战争已经开始,越南的小国已经斗争了三十多年。虽然越南终于实现了南北统一,但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到2030年时,近20%的人将加入老年行列。到2050年时,这个数字可能是30%,或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银行在2016年的报告中警告说:“越南的老龄化速度,是迄今为止全球增长最快的,而且其收入水平要比现在的老龄化国家低得多。”这些恶果恐怕是当时他们所没有料想到的。

❹ 越南战争爆发的根源和导火线分别是什么

根源是美国想瓦解社会主义国家达到自己称霸世界的目的,导火线是在美国的支持下越南南部叛军叛乱

背景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是法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中则被日本占领。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联盟(越南共产党)在越南北方城市河内市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法国则支持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皇帝在越南南方城市西贡市建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国的主权,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法国进行了长达10年的战争(1945年—1955年国际社会称为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称为抗法救国战争,中国称为援越抗法战争,法语称为:la guerre de Vietnam)。

1954年在中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国国防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民主共和国。根据瑞士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越南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裂,越南民主共和国由越南共产党执政,越南南方在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皇帝的统治之下。

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市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南越)。瑞士日内瓦会议(1954年)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

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开始将东南亚国家联盟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政府害怕资本主义民主选举将使社会主义的影响进入越南共和国政府,因此越南共和国得到美国的支持,吴庭艳在越南共和国实行美式民主、法治的资产阶级执政,这也使越南民主共和国走上推翻越南共和国之路。越南民主共和国实现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越南共和国人民的恐慌。

阶段划分

越南战争从1955年起到1975年,前后历时20年,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二、三、四阶段(1961—1973年)为美国助越战争时期。

第一阶段:

1955—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南越扶植吴廷艳担任总理,建立亲美民主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廷琰集团发动“控共”、“灭共”战役,屠杀北越共产党。

第二阶段:

1961—1964年。肯尼迪政府发动“特种战争”,由美国出钱出枪派顾问,训练当地军队,以游击战对付北越的游击战,把农村居民赶进四面围着铁丝网、壕沟和碉堡的“战略村”,妄图割断游击队与北越之间的联系。越南北方军民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击敌人,许多“战略村”被捣毁,一些“战略村”还变成了人民的战斗村。

1963年南越政权内讧加深,美国策划军事政变推翻吴廷艳,随后杨文明、阮庆等军人相继上台执政。

第三阶段:

1965—1968年。约翰逊政府把“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扩大战争规模,开始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袭击。1965年,约翰逊下令采取“雷声隆隆”行动,在南越不再局限于使用傀儡军,美国直接派军队参战。侵越美军迅速增加,达到50万人。1968年初,越南南方军民发动“春季攻势”,向西贡、顺化、岘港等64个大中城市、省会及军事基地展开猛烈进攻。同年3月,约翰逊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对北越的轰炸。5月越美巴黎谈判开始。11月美国宣布完全停止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至此,“局部战争”结束。

第四阶段:

1969—1973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重新采用“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同时由于国内压力和出于人道主义,宣布从南越逐步撤出美国部队。美越继续会谈,并将双方会谈扩大为包括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及西贡阮文绍政权在内的四方会谈。

1973年1月27日,美国在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上签字。为时12年的侵越战争到此结束。

第五阶段:

1973—1975年。美国军事力量从南越撤出后,南越阮文绍政权十分孤立。

1975年越南人发动总进攻,打垮南越政权,解放了西贡,完成了南北统一。越南战争结束。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共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弹,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个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美国自己的损失也非常惨重,超过5.8万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❺ 越战是什么什么是越战美国和越南发生了什么事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有时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方面称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ến Tranh Chống Mỹ Cứu Nước),是越南共和国(南越)与美国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阵线”之间的战争。越战是二战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很多人也认为它也是冷战的一部份,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甘乃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詹森将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森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人民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共产党”,简称“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法国则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越共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共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日内瓦会议(1954)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进入南越政府,因此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实行独裁统治,这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步入战争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暴动。1960年,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反吴庭艳政权的各派组成,事实上由越共中央委员会控制。同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北越对南方进攻。

1961年6月,美国总统甘乃迪和苏联领导人赫鲁雪夫在维也纳会面。赫鲁雪夫肆意欺淩这位年轻的美国总统,试图通过恫吓的方式使他在某些关键争端上向苏联让步。特别是柏林,那里大量的技术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鲁雪夫的恫吓行动步步升级,8月,“柏林墙”在一夜间修成,西柏林被东德封锁,9月,苏联恢复核子试验。严峻的形势使甘乃迪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均势(施莱辛格语)。”这时候印度支那半岛的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甘乃迪和他的顾问很快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共产主义的决心。同时认为,冲突最好遵循朝鲜模式,只局限在通过代理方使用常规武器,作为减轻两超级强权间直接核战争威胁的一种方式。

此时,民族解放战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乡村,虽然有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政治上的专制与腐败导致吴庭艳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民族解放战线扩大势力。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吴庭艳政府,甘乃迪派遣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开启了美军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这一事件也常被认为是越战开始的标志。

逐步升级

1965年,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轰炸西贡南部的一个越共游击队的建筑。腐败无能的南越政府军面对被俗称为“越共游击队”的民族解放阵线节节败退。为了阻止北越对越共游击队的物资和人员支持,南越海军对北越沿岸海军基地进行袭击。美国海军也派出舰艇协助,进行电子战支援。1964年8月2日,一艘执行任务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遭到北越鱼雷艇袭击。美国随即以轰炸北越海军基地作为报复。这就是着名的“东京湾事件”(“北部湾事件”)。

“东京湾事件”是越战的重大分水岭。北越和美国双方都把它看作对方的蓄意攻击,并做出了强硬反应。越共游击队对多处美军基地进行了报复性攻击。北越325师进入南越领土集结,标志着北越正规军(越南人民军)对南越的公开进攻。美国国会则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可以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对付这一挑衅行为。这事实上给予了总统林登·詹森在不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的权力,詹森随即将战争大大升级。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短短数月之后,美军在越人数已高达22万。詹森还批准了“轰雷行动”(“滚雷行动”),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然而美国对北越的所有轰炸行动与目标都由华盛顿进行严密的控制,每日的轰炸目标的选择由国防部和白宫来规划,前线指挥官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国防部与白宫非常担心伤及中国或是苏联派驻在当地的顾问而引发的正面冲突,对于轰炸目标的选择与交战规则有非常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往往与美国追求的战术或是战略目标完全背道而驰。譬如说,美军在未经批准下无法攻击北越的军用机场,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军的战斗机在准备起飞,美军的飞机也不可以发动攻击。对于北越的交通与重要设施也多半限制在可以攻击的范围以外。事实证明,旨在阻止北越对南方的渗透的“轰雷行动”在这种绑手绑脚的指挥下,是彻底的失败。北越武装司令武元甲依然将他手下的部队以惊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团整团的北越正规军分散进入胡志明小道,顶着空袭,进入南方集结。

1965年11月14日,美国第1骑兵师和北越66团在德浪河谷爆发第一次遭遇战,经过3天激战,北越死亡超过1200人,美军死亡约200人。美军取得了胜利,但同以后无数次的战役一样,战术上的胜利无助于改变美国的困境。北越已做好准备承受巨大的伤亡,并且坚信无限制的消耗战最终会迫使美国人撤出越南。美国驻越军原司令官威斯特摩兰(Westmoreland)相信更多的“德浪河谷战役”将会迫使北越认输,发动了一系列“搜寻并摧毁(search and destroy)”北越军队的行动。北越军队则执行武元甲的消耗战略,在精心准备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军进攻,激战至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就撤离战场。威斯特摩兰不断的向国内报告美军所取得的胜利,宣称北越的战斗力正在被逐步削弱。而实际上,为了应付北越似乎无穷无尽的攻势,驻越美军在1967年底已达到50万,并且威斯特摩兰还要求更多。

1968年1月底,北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超过8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发起了进攻,其规模和惨烈程度令习惯了威斯特摩兰战报的美国人大为震惊:无数的军事设施和政府建筑被破坏;战斗最激烈的旧京顺化几乎全毁;美军溪山基地被围困76天,因为破坏太严重,解围后不得不放弃使用。在这次攻势中,北越损失了超过5万人,但到了5月,他们就恢复了进攻能力。春节攻势使詹森不得不承认失败,1968年3月31日,詹森发表演讲,终止“轰雷行动”,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宣布放弃竞选下任总统。1968年6月,阿布拉姆斯(Abrams)将军接替威斯特摩兰指挥在越美军。

根据美国政府的邀请,韩国从1965年开始派青龙、白虎、猛虎等战斗部队,到1973年的九年间一共有三十万以上的韩国士兵参加了越战。其中4,687人战死,射杀了四万多名敌军。为了支付韩国的军事开支,美国对韩国政府提供了10亿左右美元。美国以外,韩国(原名南朝鲜)是最大的派兵国家。

反战运动
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大学的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于广泛的电视新闻报导,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以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资讯。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员警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为了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

上千的年轻美国男人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征召的风险。当时,全部适龄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适龄男青年还没有达到投票年龄和允许喝酒的年龄,各个地方的挑选服役系统办公室(“兵役局”)没有明确的兵役豁免方针,因此可以很宽松地决定谁需要服役,谁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产生了兵役彩票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年轻男性的生日决定了他征召的相对风险(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处于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轻人被强迫在军队中拿生命冒险,但却没有选举权,不允许喝酒,这种情况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投票年龄,在许多州降低了饮酒年龄。

1977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数在越战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1969年,尼克森成为美国总统,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让美军逐步撤出越南,并于当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军。但在美越谈判进行的同时,战争仍在继续。1969年3月,美军开始秘密轰炸柬埔寨境内的北越军事基地;5月,汉堡高地战役爆发。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亲美的朗诺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权;5月,在朗诺的默许下,美军入侵柬埔寨,进攻那里的北越军事基地。到1971年,美军死亡人数已超过4万。

1972年3月,武元甲动员了几乎全部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尼克森下令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进行全面轰炸。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超过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文进勇接任越南人民军司令。复活节攻势的失败,美国B-52战略轰炸的威力,以及急于同美国改善关系的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迫使北越回到谈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美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西贡政权)在巴黎正式签定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随后两个月内,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战争结束

1975年,南越平民登上美军直升机撤离美军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1974年仍然是血腥的一年。游击战依旧在进行,北越重新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乡村。1975年1月,北越从复活节攻势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南越政府军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继陷落。四月,北越发动春禄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旨在于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贡,以防南越军队能重新组织起新的防御和反击。

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几个小时,美军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直升机撤退行动,而一家旅馆楼顶上的直升机撤退也成了美国卷入越战的结束的标志。同日西贡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和南越总统府,南越政权覆灭。同年,柬埔寨和老挝的共产党也先后夺取了政权,越南战争以共产主义的全面胜利告终。

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统一,组成新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贡被改名胡志明市。数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处决,更多人被捕。越共取得政权并统治至今。

伤亡统计
北越正规军和被认为是越共游击队的人员: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
美军: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5.8万人,受伤30.4万人,2000多人失踪。
南越政府军:死亡13万人,受伤50万人。
韩国军队:死亡4500人。
澳大利亚军队:死亡500人,2400人受伤。
泰国军队:死亡350人。
新西兰军队:死亡83人。

❻ 越南战争后的伤害

这个伤害太多了,越南战争给越南带来了三千万贫民的伤亡,战争结束时,给越南留下来了100万寡妇,20万妓女,几百万人无家可归。由于老米在越南的丛林里面投了太多的落叶剂,致使战后越南有几十万儿童出生后成为畸形儿。
1、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战争期间,美国在越南耗费的军费超过1670亿美元,巨额开支加剧了美国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而这又导致通货膨胀日趋严重,使整个经济长期陷于滞涨状态。同时,战争直接制约着美国军事力量的发展。

战争对于越南经济造成的危机,比起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越南没有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战争之前,越南长期处于战乱之下,经济原本就已岌岌可危。10多年以弱抵强的战争,交通、通讯、基础设施被破坏殆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几乎完全隔绝,直接加剧了越南的通货膨胀,经济崩溃。

2、战争的伤亡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伤亡34万余人,损失飞机和直升机4000余架,耗资2000多亿美元。这直接掀起了国内的反战声浪,民主和女权运动兴起,甚至一度改变了美国对外战争的策略和军事变革。相比美军,越南为自己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法越战争在内的30年战争造成了500万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战结束时,战争给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苍夷的土地和88万孤儿,100万寡妇,20万残疾人,20万妓女。1970年代后期,超过150万越南难民乘小船逃离越南。战争使越南的人口比例严重失调,越战后的越南男性人口严重不足,制约了国家经济与工业的发展。

3、战争对国民的影响

越南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心理上严重的创伤,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越南方面,面对家园被毁,生灵涂炭,对于家庭的影响是绝对毁灭性的。
二、越南战争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

1、战争对于国际格局的影响

战争之初,作为战争的发起者,美政府不曾料到这场战争竟会如此难打。战争持续时间之长使美国的力量和意志受到双重削弱,动摇了其二战结束以来的绝对优势地位,从而直接促成了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极间的攻守之势发生逆转。与此同时,西欧和日本全面复苏,中国迅速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形成冲击。

2、战争对于美国战后战略的影响

在越战的直接刺激下。“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美国终止了自二战以来20余年的国度扩张,促使美国暂时由战略扩张转向战略收缩,维持了战后国际社会长期的和平与稳定。也直接触发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军事改革,这场改革涉及:兵役制度、人事制度、福利制度、教育制度、训练制度、指挥制度、后勤保障、武装装备和作战理论等多方面,促使美军朝职业化和高技术化方面发展。这些变化带动了一些国家进行相应的军事调整,是二战后军事与战争改革的重要转折点。

3、战争对日韩邦交正常化影响

越南战争是促使日韩历经14年谈判最终实现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外因。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使美国财政恶化,此时美国陷入了越战泥沼,为了保卫美元,开始削减对韩国的“援助”。为分担这一地区的维持秩序费用,便对日本施加了相对大的压力,以前所未有的态度介入日韩邦交正常化谈判,而此时日本国力上升,急于争取实现“大国日本”的梦想,分担“自由阵营”的责任。美日“换肩”与韩朴正熙政权维护“法统”的意图不谋而合。从某种程度而言,越南战争是促使日韩历经14年最终实现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外力之一。

❼ 越南战争爆发是怎么回事

1953年,朝鲜和平暂时结束了世界两大阵营之间的血腥对抗。3年以后,即1956年,这一对抗重新在越南展开。

这场长期鏖战不止、无尽无休的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越南战争同朝鲜战争一样,起因于对国家的分割:将越南分为南越和北越。这一决定是在法国结束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后,1954年7月21日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作出的。

日内瓦会议决定将印度支那作如下分割:老挝和柬埔寨独立,越南沿北纬17度线分为两部分。北部是由胡志明领导的共产主义国家,成员大多数为越盟人员。越南独立联盟一直为将法国赶出东南亚而战斗。南部,保大国王领导的国家公民也为反抗法国殖民统治而斗争,但这些公民同国王一样不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49年7月1日,在法国的支持下,保大成立了越南王国,首都西贡。195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承认该王国,准备向西贡派出驻兵和军事顾问。从历史上讲,这是美国首次卷入越南未来的悲剧。

日内瓦条约规定,两年内进行自由选举,该国将由获得多数票的政府所领导,实现国家统一。这一方案,或者说这个梦想,始终没有实现。

在武元甲将军最后进攻法国奠边府防御工事前,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向艾森豪威尔提议,由美国代替法国进行干预,但遭到坚决反对。但无论如何,美国根据日内瓦条约决定帮助新独立的南越。

首先,华盛顿希望保大任命由他所选择的总理,至少要安排华盛顿认为的“他们的人”。30年代末,流亡到美国的吴庭艳成为总理。但他对权力追求家长式的风格,正合美国之意。吴庭艳的到来正巧与保大最后的离去(从政治舞台退出)同时进行。大约225名美国军官和60名士兵于1964年夏到达西贡作为教官,训练当地部队。根据日内瓦公约,南越和北越都不应建立自己的防御工事,更不能与外部结成军事联盟。

简而言之,典型的冷战机制已经开始形成。美国成立了东南亚公约组织,即东南亚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与南越签订的公约。这一行动受到中国、苏联的抗议。统一两个越南的公民复决计划没有实现:两个政府均对此加以反对。吴庭艳提出充分的理由:北越没有政治自由,因此,人们应当按他们的愿望进行投票。而胡志明认为,只有西贡脱离东南亚公约组织,他才会相信人民有自由选举的权利。

最后一名法国人于1956年4月28日离开西贡。南越的美国化已经在一段时间前开始了。美元取代了法郎,英语逐渐成为该国第二种语言。吴庭艳没有遭到美国人的反对,除了任总理外,他还在寻求取代保大(辞职后回到蓝色海岸)的国家首脑以及部队总司令的职位。吴庭艳是一位真正的独裁者,身边簇拥着一群像他嫂子那样的人,使曾经支持过他的美国人感到很尴尬。他嫂子是位十分漂亮但很残忍的女人,不折不扣的天主教徒,是共产主义的死敌,对佛教毫不接受。吴庭艳从一开始就使其政府的敌人越共日子不好过。

1959年初,村子里的首领开始以每天一人的速度失踪。他们残缺的尸体在地下、河岸和洞穴里被找到,脖子上缠着一个标有“人民的敌人”的标签。1959年底,“政治犯罪”的频率达到每天10起,到1969年末,已上升到平均每天25起。

政府的镇压同样残酷,只要稍被怀疑,特别警察小组便会加以调查,被捕的越共成员将面临着同家人和朋友一同死亡的命运。1960年至1961年间,1.8万名越共被处死,1.4万人被捕入狱等待审判,通常最终被判处死刑。仅这几个数字便可以说明美国参与这场内战的残酷性。首先是杜鲁门,接下来是艾森豪威尔,后来是肯尼迪。1961年12月,肯尼迪正式宣布支持南越继续进攻越共游击队员,争取独立。局势不断紧张。一年前,北越政府曾公开宣称要“将南越从美帝国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实际上,北越政府在宣布进入战争状态。肯尼迪迅速将语言变成行动:他是第一位提供武器和派出军事顾问,而且还派出武装部队支援南越的美国总统。1961年12月末,第一批400名士兵到达西贡,一年左右时间,这一数量增加到11.2万人。
越共在北越的帮助和支持下,逐渐改变了斗争方式,转向公开的游击战术。美国别无选择,只有向南部提供类似的援助。1963年,美国“军事顾问”增长到1.5万人,(包括27名将军);他们也带来了飞机和直升机。第一批美国受伤人员是在反越共行动中受伤的:1962年31人,1963年77人。这只是个开始,在今后的几年中,死亡人数不断增加:1964年146人,1965年1365人,1966年4896人。南越的损失更加严重:从1960年至1966年的7年中,共有5万名南越士兵、警察和官员死亡,15.7万名越共游击队员死亡。

越南战争
自从一九四五年来越战可分成下述阶段
1.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四年的法越盟军作战
2. 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三年美军介入越战
3. 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越战越南化
4. 一九七九年中越共边境战争
大事记要
1.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胡志明宣布独立
2. 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九法越战争爆发
3. 一九五四年五月奠边府法军向越盟投降
4. 一九五四年七月廿一日签署日内瓦协议
5. 一九五五年十月廿六日越南共和国成立
6. 一九六三年十一日一日西贡发生政变
7. 一九六四年八月三日发生东京湾事件
8. 一九六八年一月卅日越共发动第一次春季攻势
9. 一九六九年七月廿五日尼克森实施越战
10. 一九七0年五月一日美越军进入高棉越南化政策
11. 一九七二年三月越共发动第二次春季作战
12. 一九七三年一月廿七日签署巴黎和约攻势
13. 一九七五年一月七日越共再度发动攻势
14. 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七日阮文绍决定放弃中央高地
15. 一九七五年四月卅日越南沦亡

阅读全文

与越南战争之后如何增加人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航母漏水是什么梗 浏览:598
印度大米怎么样煮 浏览:962
中国70年代最多有多少军队 浏览:159
印尼疫情什么时候好转 浏览:995
印尼血龙木多少钱一只 浏览:262
无人机是怎么打进伊朗的 浏览:463
kafm在越南是什么意思 浏览:360
中国最早的纸钞是哪个 浏览:713
意大利留学在哪里学习 浏览:37
越南座机如何打 浏览:837
孟晚舟为什么和伊朗合作 浏览:504
意大利停工了怎么付房租 浏览:420
伊朗方舱医院怎么用 浏览:628
印度老人如何买药 浏览:165
去印度旅行要远离怎么样的人 浏览:182
中国人事网社工如何查电子证书 浏览:858
蝗虫灾害印度怎么解决的 浏览:87
意大利人爱用什么做菜 浏览:912
伊朗可以说什么语言 浏览:707
中兴华为在伊朗做了什么事 浏览: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