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南古时被称为什么
安南 安定南方的意思 交趾 还有自建国号大越
蛮通指南方少数民族
2. 请问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在我国古籍中的古称分别都是什么
越南——安南
菲律宾——吕宋
马来西亚——柔佛 / 马六甲
文莱——泥国
朝鲜 / 韩国:Korea
中国古称:乐浪 / 高句丽 / 百济 / 新罗 / 高丽
来源:汉朝设置乐浪郡。公元4世纪时,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其中高句丽本来是中国的民族,因为抢地盘,打不过鲜卑族着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赶出国门,流放到朝鲜半岛北部。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但高句丽与高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 Korea(高丽)。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国名为“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东国舆地胜览》一书说:“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辉,故名朝鲜。”朝鲜语中朝字读作Zhao,今转读成Chao。
在汉朝,如今的韩国地区,分布着三个原始部落,为“三韩”,即马韩、辰韩和弁辰(弁韩)。1897年2月,朝鲜国王高宗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不过这个“大韩帝国”很短命,在1910年就被日本废除了,又改回“朝鲜”。
日本:Japan
中国古称:扶桑 / 倭奴 / 东夷 / 海东 / 东洋 / 东瀛
来源:古代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桑”来表示,《淮南子》中就有“日朝发扶桑,入于落棠”语句。日本最初的文明实际上起源于中国文明,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关于日本的记载。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如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 这说明当时中国人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才明白地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另据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到隋唐时,始称“日本”。《旧唐书·东夷传》中将“倭” 与“日本”分列并叙,还对改称日本作了说明:“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旧唐书·日本国传》载明:“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Japan 是英语“漆器”的意思,是西方对它的称呼。
越南:Viet Nam
中国古称:瓯越 / 占婆 / 林邑 / 环王 / 占城 / 交趾 / 安南 / 南越
来源: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在红河三角洲建立瓯雒国,由瓯越和越两个部落合并而成。中国史书上的占婆(又称林邑、环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国。汉朝设置交趾郡。唐朝设安南都护府。五代时从中国独立出来。1054年李朝改国名为大越。以后几个王朝称为安南或大越。1802年阮福映称帝,改国号为南越。1803年清政F改安南为越南。1804年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之名便始于此。越南族就是中国的京族。
老挝:Lao
中国古称:堂明 / 南掌 / 寮国
227年,堂明王遣使拜访东吴。1353年,琅勃拉邦的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腊帮助下,统一老挝全境,建立了以佬族为主体的封建国家——澜沧王国。明代永乐二年,澜沧国获得中国的承认,封为“老挝宣慰司”,史称南掌。国内第一大民族老挝族(又称“老龙族”,中国称其为“寮人”)占全国总人口1/3以上,以族为国名。
柬埔寨:Cambodia
中国古称:扶南 / 真腊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来源:元代称“甘孛智”,明代转音为“柬埔寨”,为“山地之国”。
泰国:Thailand
中国古称:堕罗钵底 / 暹罗
来源:公元6世纪,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堕罗钵底国。“泰国”泰语中为“自由国度”,“泰族”为“自由人民”。泰族就是中国的傣族。
缅甸:Myanmar
中国古称:掸国 / 骠国 / 蒲甘
来源:掸国,骠国,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对它的称呼。公元1106年,缅使随大理使节到宋,宋鉴于缅甸山川遥远,道路阻隔,因此称为“缅”,又因中缅边区一带称山间谷地为“甸”,“缅甸”即其合称。
马来西亚:Malaysia
中国古称:柔佛 / 马六甲
来源:Malay 是亚欧大陆最南端的半岛。生活在这个半岛上的人,又称为 Malay 人。后来把整个东南亚的所有群岛,统称 Malay 群岛。柔佛为 Malay 半岛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 Malay 半岛的大部分。1963年,Malay,与加里曼丹岛上的沙捞越和沙巴地区,共同组成了一个联邦国家,就叫 Malaysia。
新加坡:Singapore
中国古称:淡马锡 / 星洲
来源:公元8世纪,这个海盗猖獗的海岛曾叫Temasek(淡马锡)。Temasek,爪哇语“海市”之意,由于季节的影响,海运的船舶经常云集在此,所以逐渐成为一个船舶停泊的商端口。
传说,苏门答腊室利佛逝王国的一位王子,为了寻找理想地点建立新城市来到淡马锡。在洁白的沙滩上,王子突然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怪兽向他致意后急弛而去。这怪兽红身、黑头、白胸,雄健敏捷。王子很喜欢,便问随从:“那是什么动物?”随从信口答到:“狮子。”王子十分高兴,认为这里是吉祥之地,便决定在此建都,并取名“狮城”。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狮子”;pore 意即“城堡”。
菲律宾:Philippines
中国古称:吕宋
来源:菲律宾群岛的主岛就是吕宋岛。1543年,西班牙占领了这里,便以西班牙国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中国古称:爪哇 / 三佛齐
来源:爪哇和三佛齐都是印度尼西亚最着名的古国。Indonesia,希腊语中“大海上的群岛”,意为“千岛之国”。
印度:India
中国古称:婆罗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来源: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起一个国家,于是把这个国家命名为“婆罗多”。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这条河就是着名的印度河。后来“信度”这个地名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印度河流域开始,又包括恒河流域,渐渐的席卷整个南亚次大陆。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印度”。
不丹:Bhutan
自称:竹域
中国古称:主域 / 布噜克巴
来源:不丹的梵文意思为“西藏终端”。自称为“竹域”,意为“神龙之国”
斯里兰卡:Sri Lanka
中国古称:锡兰
来源:Sri 是该国的自称,即“神圣”之意,Lanka 是“光辉灿烂”之意。
伊朗:Iran
曾用名:Persia 波斯
中国古称:安息
来源:古代 Aryan (雅利安人)从东迁往波斯,占据了伊朗高原或其东南部地区,并在这儿创造了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将这片地区称为 Aryana ,意为“雅利安人的地区”。Iran为其转音。Persia(波斯帝国)是伊朗历史上最显赫的一个帝国。(其实 Persia 并不单只是一个国家,而是许多不同的朝代,都被称为 Persia 。)
俄罗斯:Russian
曾用名:КИЕВ Росс 基辅罗斯 /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苏联
中国古称:罗刹
来源:9世纪下半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诺曼人在东斯拉夫人地区建立基辅罗斯大公国。斯拉夫人把来他们称为 Varangians 或者 Rus意思是商人。这个词起源于古诺曼语 ruotsi,意指“划独木舟的人”,后来为斯拉夫人所采用。元朝称俄罗斯为“罗斯”或“罗刹国”。蒙古人在拼读俄文 Rocia 时,在字母R前面加了一个元音,所以 Rocia 就成了 Oroccia。清朝时期,Oroccia 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俄罗斯”。苏联曾是俄罗斯最强大的历史时期。
西班牙:Spain
中国古称:佛郎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称)
来源:西班牙最早是迦太基的殖民地。这里野兔出没,迦太基把野兔叫做 spa(腓尼基语 Shaphan)。渐渐的,转换成 Spain。
葡萄牙:Portuguese
中国古称:佛郎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称)
来源:葡萄牙最早的城市 Oporto 波尔图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本来翻译成波秋歌更为恰当
意大利:Italy
中国古称:大秦
来源:古希腊人殖民到亚平宁半岛的普利亚地区附近后,把这里的维图利部落称为 Italoi。后来罗马人沿用了这个名称,拉丁语 ltalia,并用它作为意大利半岛上很多部落的共同称呼。
3. 古代问别人国家怎么说
称呼方法都不相同,以下是我国古代有往来的国家称呼:
日本:东瀛、扶桑,汉朝称倭奴国;
朝鲜:高丽、新罗、百济;
印度:汉朝称身毒、唐朝称天竺;
越南从前是中国的领土,称交趾,在此设县;
泰国:暹罗;
古罗马:大秦;
阿拉伯:大食;
伊朗:波斯、安息、帕提亚;
俄罗斯:清朝叫罗刹。
自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直到辛亥革命时,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全国解放后,我们也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4. 古代的越地是指哪里如题 谢谢了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在先秦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着民族,常统称之为“越”。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的部、族,各有种姓,故不同地区的土着又各有异名,或称“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南越”(广东一带)、或称“西瓯”(广西一带)、或称“骆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
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越与粤,古音读如Wut、Wat、Wet。是古代江南土着呼“人”语音,越是“人”的意思。百越的百是多数、约数,而不是确数。百越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夏朝称“于越”;商朝称“蛮越”或“南越”;周秦时期的“越”除专指“越国”外,亦同样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周朝称“扬越”、“荆越”;战国称“百越”。《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战国以前,《周礼:职方氏》中最早出现“七闽”名称。闽即古代东南地区越族的名称。许慎《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汉书
·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记载淮南王安谏伐闽越书说:“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着。”“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从这些记载来看,古代百越民族多聚邑结寨散居于山川要塞、深林丛竹之中,溪谷之间,而且数目众多。《周礼,冬官考工记》又出现“吴、粤”名称。《逸周书·王会解》又有“东越”、“欧人”、“于越”、“姑妹”、“且瓯”、“共人”、“海阳”、“苍梧”、“越区”、“桂国”、“损子”、“产里”、“九菌”等名称。宋朝人罗泌的《路史》又具体解释了百越的族称有:“越常、骆越,瓯越、瓯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吾、越区、桂国、损子、产里、海癸、九菌、
稽余、北带、仆句、区吴,是渭百越。(参考黄现璠撰《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壮族通史》
)
5. 泰国\越南古时候叫什么
暹罗(Siam,汉语拼音xiān luó),泰国的古称
越南叫法多一点 前257年 瓯雒国 前203年 南越 东汉末年 占婆 939年 大越,另外,古代越南曾受中国的直接统治
6. 请问中国古代把越南叫做什么
交趾。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又作交阯、交址)是中国明朝设置的一个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布政使司下设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余县,统治范围大致为现在越南北纬十七度以北地区。
于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设置,宣德是从小深受理学在德不在险教诲的君主,谨记洪武的不征之国祖训,一直有放弃交趾的打算,正值明军刚受到挫败,又听到王通私自求和消息,三杨于是顺水推舟,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正式废除。嘉靖年间再置,为安南都统使司。
(6)越南的古文是什么扩展阅读
越南国名来源于中国清代嘉庆皇帝。历史上,越南北部长期为中国领土,968年正式脱离中国独立建国,之后越南历经多个封建王朝并不断向南扩张,但历朝历代均为中国的藩属国。
19世纪中叶后逐渐沦为法国殖民地。1945年八月革命以后,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改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86年开始施行革新开放,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南共产党是该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越南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之一。
7. 越南古代叫什么名字
安南、交趾、南越!哈哈哈…给
希望采纳
8. 越南为什么古称“交趾”
交趾”,本是中国古籍中描述“南蛮”民族风俗的词,后来用于指代南蛮人所居的中原以南的区域。直到汉代,象郡南部专门辟出一块设“交趾”郡,即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
那么“交趾”究竟是什么意思?
最为通俗的理解,就是脚趾相交。唐代杜佑在《通典》“边防四·南蛮下”条目中写到:“极南之人,雕题交趾。……交趾,谓足大趾开阔,并立相交。”意思就是,极南的岭南蛮人,脚特别大,大脚趾长得十分开阔,双足并立时两个大脚趾会相交。
但这只是杜佑自己训诂功夫不到位造成的误解,实际上中国古人并没有认为古代越南人的脚趾如此骨骼清奇。
杜佑所引“雕题交趾”并非原创,典出《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这段本意是讲天子施政,并非要移风易俗,而是顺俗而化。南方的蛮人的风俗就是“雕题交趾”,有的不吃熟食。“雕题”,就是纹额,在额头上纹身。而对于“交趾”,历代注疏家的理解也都一致:侧卧时大腿后弯,双脚交于身后。
东汉时,郑玄在给《礼记》做的注释中就写到:“交趾,足相向然。”唐代孔颖达给郑玄的注作疏时进一步解释道:“趾,足也。言蛮卧时头向外而足在内而相交,故云交趾。”这只是中国古人对南蛮人卧姿的描述:侧卧时,脸向外,双脚和小腿向后弯曲并勾在一起。
古人侧卧,虽有屈膝,但极少交足。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写道:“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即道家和中医认为,屈膝侧卧的睡姿有助于积攒人体气力。
上述这种道家侧卧已经带有很强的体操成分,中国人的普通侧卧更像是卧佛那样身体微曲,双足上下并置。所以越南人的古代祖先们睡觉时双脚弯向身后双脚相交的睡姿,给中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杜佑闹出如此误解,实际上是忽略了“趾”字的字义转变。“趾”,原通“止”。《尔雅·释言》即有“趾(止),足也”。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得更清楚:“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凡止之属皆从止。”也就是说,“止”的本意就是脚,而不是脚趾。
然而,杜佑的误解却在近代被法国传教士印证。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后,传教士深入越南内地,发现东京(河内)地区大脚趾内翻的畸形足病发病率很高,并用图像记录下来。这可谓真正的“交趾”了。
9. 古文中越是什么意思
造字本义:表示逃避死亡,逃避战乱之地。古时代中原地区战争频仍,不堪兵灾人士纷纷逃往南方的蛮荒之境以求长安。
①本义,动词:从战乱中原远逃南方偏安之地。 ( 本义只见于古文 )
越,远也。——《小尔雅 • 广言》
伆,离也。楚谓之越,或谓之远。——《方言》卷六
②名词:远离中原的东南地区。 越剧 、越语、越南、越王、百越、南越、骆越、闽越、吴越、扬越、于越
凡民自得罪,冠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书 • 康诰》
越人夷吾、戎人由余,待译而后通。——《盐铁论 • 相刺》
太后感析别之怀,各赐王赤绶,加安车驷马,白越三千端。——《后汉书 ·皇后纪上》
长仞之象,为越僮所钩,无便故也。——《论衡 • 物势》
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史记 • 李斯列传》
将军既帝室之胄……若跨有荆、益,保其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则……。——三国 • 蜀 • 诸葛亮《隆中对》
为越之雪。——唐 •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唐 • 李白《古风》
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唐 • 柳宗元《童区寄传》
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唐 • 杜甫《壮游》
锦、绮、缯、布、葛、越皆五两为束。——《新唐书 • 礼乐四》
绍兴府,《贡禹》扬州之域,春秋时为越国。隋大业初,改为越州,旋曰会稽郡。——清 •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 浙江》
③动词:跨过,跳过,经过,度过。 越冬 越过 越墙 越野 越狱 / 飞越 跨越 跳越 翻山越岭
越,度也。——《说文》
越,渡也。——《广雅》
越十七扼。——《吕氏春秋 • 长攻》
崖可越焉?——《楚辞 • 天问》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楚辞 • 天问》
戒勿越。——《礼记 • 曲礼》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礼。——《书 • 召诰》
风不越而杀,雷不发而震。——《左传 • 昭公四年》
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左传 • 成公二年》
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书 • 盘庚下》
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书 • 召诰》
如今敕令吾,不越一家,搜捉太子并胡嵩。——《武王伐纣平话》
越陌度阡。——曹操《短歌行》
越,逾越险阻也。——《六书故 • 人九》
行李相攀援,川广不可越。——唐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宋 •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沙漠所签者越在万里之外,虽其数可以百万计,而道里辽绝。——宋 • 辛弃疾《美芹十论 • 审势》
④动词:超出,超限。 越轨 越礼 越级 越权 越位 越界 越境 越狱 越俎代庖 / 超越
越,超也。——《洪武正韵 • 屑韵》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易 • 系辞下》
无越厥命以自覆。——《书•太甲上》 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汉 • 司马相如《上林赋》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国语 • 鲁语上》
予曷敢有越劂志。——《书 • 泰誓上》
师不越时。——《荀子 • 议兵》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荀子 • 非相》
越职逾法,以取名誉。——《汉书 • 宣帝纪》
必使为善者不越月逾时而得其赏。——唐 • 柳宗元《断刑论下》
那一枝方天戟超今越古。——元 • 张国宾《薛仁贵荣归故里》
人有父母,如日如月。煦之照之,弗陨弗越。——明 • 刘基《维泽有蒲》
⑤形容词:远扬的,远传的。 / 激越 清越
越,扬也。——《尔雅 • 释言》
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国语 • 晋语八》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绌然,乐也。——《礼记 • 聘义》
干木,晋之贤人也。魏文侯过其门,式其庐,所谓德尊万古,芳越来今矣。——《水经注 • 河水》
郁郁菲菲,众香发越。——《文选 • 司马相如 • 上林赋》
⑥副词:更加,愈加。 越发 越加 越来越 越爱越深 越用越活 越学越无知
宜颦宜笑越精神。——宋 • 辛弃疾《浣溪沙 • 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恰随妹妹闲行散闷些,到池沼,陌观绝,越越人叹嗟。——元 • 关汉卿《拜月亭》
兄弟花开似棠棣,越到夕阳花越红。——清 • 袁枚《五月廿日王涣之山留别苏杭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