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大虾在湄公河“泛滥”,一个大虾巴掌大,国人敢下嘴吗
“过犹而不及,过欲而不思。”——《论语先进》
有一种虾名叫罗氏虾,是一种生活在淡水里的大型经济虾类,有淡水虾王的美誉。罗氏虾在中国南方多省都有养殖,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道风味美食,但是这种大虾在越南却泛滥成灾,越南人开放湄公河免费钓鱼钓虾也还是不能解决成堆的罗氏虾,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说说湄公河,湄公河的名字想必很多国人都是因为电影《湄公河行动》而得知的,其实除了电影《湄公河行动》以外,湄公河与我国还颇有一番渊源。湄公河的发源地是我国的唐古拉山脉,在中国,湄公河就是我们常说的澜沧江。
再加上罗氏虾的运输要求也比较严格,罗氏虾如果在运输途中温度过高便会迅速死亡或腐烂。并且相比之下,小龙虾在我国更有市场,人们也更钟爱小龙虾的味道,因此越南泛滥成灾的罗氏虾国人也许甚少愿意下嘴。而要是让国人跑到危险的湄公河金三角吃一顿虾,恐怕很多人都是不敢。因此这才使得罗氏虾虽然数量多但却少有人吃的原因了。凡事讲究一个适度,虽说我国也有养殖罗氏虾供人品尝享用,但是造成生物入侵无法制衡,这就是过犹不及了。
B. 湄公河虾王在越南重达一斤泛滥成灾,为什么来中国却要靠养殖为生
看到这个问题,估计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都是,要怪中国吃货,是他们造的孽。中国吃货确实牛逼,经常会把一些本应泛滥的物种吃到绝种,至少要靠人工养殖才能保证种族的繁衍。不过,在湄公河泛滥成灾可重达一斤的虾王罗氏虾,在中国要靠养殖为生,真的不能全怪我们无所不吃的吃货。
不过,我们无所不吃的吃货大概要承担50%的责任。这50%的责任主要在“要靠养殖为生”。国内之所以大规模养殖罗氏虾,肯定主要是为了满足吃货的口舌之欲。但说到罗氏虾没有办法泛滥一事,更大的原因是国内的气候和环境,不太合适罗氏虾的生长和繁殖。
罗氏虾被引进国内之后,在野外从来就没有大面积存在过。之所以这样,主要和气温有关。罗氏虾繁殖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0-34℃。一旦温度低于10℃,罗氏虾就会停止进食。除此之外,还会影响罗氏虾的繁殖,以及会冻死很多小虾。
国内养殖罗氏虾的省份都在南方,譬如浙江、安徽、广东等地。其中广东的养殖量最多,这是因为广东的气温更加合适罗氏虾的生长和繁殖。但,就算是广东,气温在某些时候,一样会低于10℃。单单这一点,就杜绝了罗氏虾大面积泛滥的可能性。
C. 越南黑虎虾和青岛大下谁好
越南黑虎虾比青岛大虾更好。
黑虎虾,原产于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缅甸,身体富光泽茶色,背部带铁锈色纹理,体态优雅。其甲壳密集,外壳清晰鲜明,晶莹剔透。而产自产于越南湄公河与南海洋流交际之处的饱满黑虎虾,肉质尤为鲜美甘甜。那里的水域天然无污染,矿物质含量丰富,造就了越南黑虎虾营养丰富,肥美无比的特点。黑虎虾以个头大为美,为贵,龙虾号称虾中之王,黑虎虾理所当然的是淡水虾之王。
黑虎虾的壳坚硬厚实,有美丽的深绿色、深棕色和相间的条纹,其附肢的外部明显呈黄色。额角的上边缘为7-8齿,下边缘为2-3齿。虾枪硬而尖,强和全虾。整体外观就像一只老虎背上,威武霸气,所以被称为所谓的“黑虎虾。”
黑虎虾的营养价值
黑虎虾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E、维生素B2、镁、不饱和酸等营养物质,肉质鲜美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也有说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等,但是否真正能够达到,未有进一步验证,但黑虎虾的虾青素的含量较普通虾大约高20%左右,得到了科学的验证。
黑虎虾的做法分为很多种,主要的做法为清蒸,另外还有刺身、爆炒、香煎黑虎虾。
身为虾中之王,黑虎虾的肉质更有弹性,味道也鲜美,饱满,分量十足,肉质厚实有弹性,味道极其鲜美,营养价值丰富。烹煮过后,虾肉依然体型硕大,肉质紧实丰腴有韧性,不皱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