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越南有没有对他们西南边的泰国湾海域有野心擅自闯入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领海
所有国家对周边国家都有野心,这几个国家的领海本来就经常有小冲突,大多都是渔民越界发生冲突,但到低是不是只有自己知道了,越南目前好像抱美国大腿,军事上提高了一些,但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冲突还不敢有的,都是小动作而以。
② 国人为何很少去富国岛
在开发阶段,大多数人不去,因为广告较少。富国岛是越南最大的岛屿,是越南人,许多欧洲人和美国人的度假胜地,但在中国鲜为人知。
Kaisei Saya是富国岛的一个谜,以其频繁出现的海星而闻名。薄荷蓝色的水,绿色的棕榈叶,柔软的白色沙滩和漫长的海岸线在阳光下是如此美丽。精致的沙滩,平静的海滩,远离大海的海滩,以及水流在胸前的感觉。此外,在年轻的白色沙滩上有很多海星与您嬉戏,非常适合与水嬉戏。
越南现在除了头两年已实施的富国岛外,还需要签证,但进入该国之前在线申请也很不方便。加上有消息称,旅行者过去离开越南后找不到布里斯桥,许多人在越南观光旅游。
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愚蠢中国游客,越南将直接采取重大举措,为中国开办富格岛签证,节省签证费,更重要的是该过程很简单,而不是5个块。
同时,富国岛的游客很少,水质好,能见度高,水下生物很多,您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珊瑚和聪明的鱼。海岸上有两个浮潜点,如果您选择跳至该岛,则潜水点将增加大约2、
富国岛有经验,水环境会好很多,乘船潜水一天只需要300人民币。富国岛的大多数潜水公司主要是讲英语的,有些则提供中文服务。
③ 中国和越南的争论是什么
我告诉你:
中越划定北部湾边界 海域争议只剩南海(资料)
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的决定。此前,越南第十一届国会第五次会议于6月15日通过决议,批准了该协定。至此,《北部湾划界协定》在中越两国均完成法律程序,具有了法律效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中越北部湾海上界线图
北部湾有了法定边界
北部湾(越南称东京湾),位于南海西北部,是一个半封闭海湾,为中越两国陆地与中国海南岛所环抱,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北部湾是我国大西南的海上通道,油气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也是着名渔场。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北部湾没有划界,两国渔民不分彼此在北部湾共同劳动。但70年代后期,中越关系恶化,由于中国渔民的捕捞装备较好,越南明显处于下风,于是越方开始采取控制措施,有时甚至开枪射击、武装没收中国渔船。90年代以后,中越关系好转,但双方渔民纠纷仍然不断,越南屡次没收中国渔船。
1974年,中越两国开始就北部湾划界举行谈判,特别是两国关系正常化、1999年两国签署陆地边界条约后,这项谈判进程加快。2000年12月25日,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该协定除序言和约尾外,共有11条,其中第一条确认了双方划分北部湾的法律根据,并明确了本协定的划界范围;第二条至第五条确定了以21个界点划定两国在北部湾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分界线;协议还明确了对跨界油气资源和其他矿藏进行开发,以及对生物资源养护利用等事项的合作原则。现在,两国立法机构先后批准了这一协定,标志着中越在北部湾的海上边界已然划定。
划界与渔业问题关系密切
渔业纠纷是中越两国在北部湾的重要争端,因而除划界外,渔业安排也是北部湾边界谈判的重要内容。两国对划界和渔业问题采取捆绑解决的方式,以寻求双方利益的妥协点,因而《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与《北部湾划界协定》同时签署。《北部湾划界协定》生效后,《渔业合作协定》生效的条件已趋成熟。
这些协定的签订,有利于中越两国边界的稳定和北部湾地区的长治久安,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越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但大量渔船要从传统作业渔场撤出,仍将对我国琼桂粤三省区渔业生产带来影响。过去广东有6000多艘渔船在北部湾西面海域作业,现在则要退回北部湾东部海域作业;海南省59%的渔船在北部湾海域作业,根据《渔业合作协定》,海南省计划从2003年起每年淘汰570艘渔船,转业渔民1.2万人,2002年至2006年将淘汰报废2471艘渔船。为应对这种变化,国家已制定渔民转产计划,拨专款资助部分渔民上岸转业。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中越共同渔业区图
海上磋商机制继续运行
中越间的划界问题包括陆地、北部湾和南海三部分。中越陆地边界谈判历时22年,于1999年12月30日正式签署《中越陆地边界条约》。至2003年底,勘界立碑进程已过半,双方力争今年确定另一半碑位。
迄今为止,中越间的领土、海域争议只剩下南海问题。中越已于1995年成立海上问题专家小组,就南沙群岛争议问题进行谈判。海上问题磋商机制现在继续运行。该机制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力求通过和平谈判,找到正确和长久的解决方法。
北部湾划好界后的坐标1-9为领海分界线第1界点北纬21度28分12.5秒,东经108度06分04.3秒;第2界点北纬21度28分01.7秒,东经108度06分01.6秒;第3界点北纬21度27分50.1秒,东经108度05分57.7秒;第4界点北纬21度27分39.5秒,东经108度05分51.5秒;第5界点北纬21度27分28.2秒,东经108度05分39.9秒;第6界点北纬21度27分23.1秒,东经108度05分38.8秒;第7界点北纬21度27分08.2秒,东经108度05分43.7秒;第8界点北纬21度16分32秒,东经108度08分05秒;第9界点北纬21度12分35秒,东经108度12分31秒;
以下为经济区分界线:
第10界点北纬20度24分05秒,东经108度22分45秒;第11界点北纬19度39分33秒,东经107度55分47秒;第12界点北纬19度39分33秒,东经107度31分40秒;第13界点北纬19度25分26秒,东经107度21分00秒;第14界点北纬19度25分26秒,东经107度12分43秒;第15界点北纬19度16分04秒,东经107度11分23秒;第16界点北纬19度12分55秒,东经107度09分34秒;第17界点北纬18度42分52秒,东经107度09分34秒;第18界点北纬18度13分49秒,东经107度34分00秒;第19界点北纬18度07分08秒,东经107度37分34秒;第20界点北纬18度04分13秒,东经107度39分09秒;第21界点北纬17度47分00秒,东经107度58分00秒;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的决定
(2004年6月25日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批准外交部部长唐家璇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0年12月25日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以下简称“缔约双方”),为巩固和发展中越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睦邻友好关系,维护和促进北部湾的稳定和发展,在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本着互谅互让、友好协商和公平合理地解决划分北部湾问题的精神,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一、缔约双方根据一九八二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认的国际法各项原则和国际实践,在充分考虑北部湾所有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通过友好协商,确定了两国在北部湾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分界线。
二、在本协定中,“北部湾”系指北面为中国和越南两国陆地领土海岸、东面为中国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海岸、西面为越南大陆海岸所环抱的半封闭海湾,其南部界限是自地理坐标为北纬18度30分19秒、东经108度41分17秒的中国海南岛莺歌嘴最外缘突出点经越南昏果岛至越南海岸上地理坐标为北纬16度57分40秒、东经107度08分42秒的一点之间的直线连线。
缔约双方确定,上述区域构成本协定的划界范围。
第二条
缔约双方同意,两国在北部湾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分界线由以下21个界点以直线顺次连接确定,其地理坐标如下:
第1界点北纬21度28分12.5秒,东经108度06分04.3秒;
第2界点北纬21度28分01.7秒,东经108度06分01.6秒;
第3界点北纬21度27分50.1秒,东经108度05分57.7秒;
第4界点北纬21度27分39.5秒,东经108度05分51.5秒;
第5界点北纬21度27分28.2秒,东经108度05分39.9秒;
第6界点北纬21度27分23.1秒,东经108度05分38.8秒;
第7界点北纬21度27分08.2秒,东经108度05分43.7秒;
第8界点北纬21度16分32秒,东经108度08分05秒;
第9界点北纬21度12分35秒,东经108度12分31秒;
第10界点北纬20度24分05秒,东经108度22分45秒;
第11界点北纬19度57分33秒,东经107度55分47秒;
第12界点北纬19度39分33秒,东经107度31分40秒;
第13界点北纬19度25分26秒,东经107度21分00秒;
第14界点北纬19度25分26秒,东经107度12分43秒;
第15界点北纬19度16分04秒,东经107度11分23秒;
第16界点北纬19度12分55秒,东经107度09分34秒;
第17界点北纬18度42分52秒,东经107度09分34秒;
第18界点北纬18度13分49秒,东经107度34分00秒;
第19界点北纬18度07分08秒,东经107度37分34秒;
第20界点北纬18度04分13秒,东经107度39分09秒;
第21界点北纬17度47分00秒,东经107度58分00秒。
第三条
一、本协定第二条所规定的第1界点至第9界点的分界线是两国在北部湾的领海分界线。
二、本条第一款所规定的两国领海分界线沿垂直方向划分两国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
三、除非缔约双方另有协议,任何地形变化不改变本条第一款所规定的第1界点至第7界点的两国领海分界线。
第四条
本协定第二条所规定的第9界点至第21界点的分界线是两国在北部湾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分界线。
第五条
本协定第二条所规定的第1界点至第7界点的两国领海分界线用黑线标绘在缔约双方于二○○○年共同测制的比例尺为一万分之一的北仑河口专题地图上,第7界点至第21界点的两国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分界线用黑线标绘在由缔约双方于二○○○年共同测制的比例尺为五十万分之一的北部湾全图上。上述分界线均为大地线。
上述北仑河口专题地图和北部湾全图为本协定的附图。上述地图采用ITRF-96坐标系。本协定第二条所规定各界点的地理坐标均系从上述地图上量取。本协定所规定的分界线标绘在本协定附图上,仅用于说明的目的。
第六条
缔约双方应相互尊重按照本协定所确定的两国各自在北部湾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第七条
如果任何石油、天然气单一地质构造或其他矿藏跨越本协定第二条所规定的分界线,缔约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就该构造或矿藏的最有效开发以及公平分享开发收益达成协议。
第八条
缔约双方同意就北部湾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两国在北部湾专属经济区的生物资源养护、管理和利用的有关合作事项进行协商。
第九条
两国根据本协定对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分界线的划定对缔约各方有关海洋法方面国际法规则的立场不造成任何影响或妨害。
第十条
缔约双方对本协定的解释或适用所产生的任何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予以解决。
第十一条
本协定须经缔约双方批准,并自互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批准书在河内互换。
本协定于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越文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全权代表 全权代表
唐家璇 阮怡年
(签字) (签字)相关文件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的决定!
另外:老山属中国
法塔山属越南
④ 为什么中国周边国家渔民越界
为了抢夺海洋资源。他们这些国家地理占优势,你看这些小国家,只要有点实力或者背后有撑腰国,就敢叫板。这是因为,它们觉得中国政府比较软弱,爱好和平。再加上,中国如果把韩国、越南、菲律宾等这些小国家都把他们的渔民抓起来说越界了。那么后果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将领海矛盾激化,给自己树立敌对国。你想一下,中国一旦对付这么多国家怎么应付?我觉得只有一个一个国家来解决!至于,国家领导人怎么想的,那就很难讲了!每个国家的领导人的方式都不一样吧,很难讲!
⑤ 越南最有名的三大岛是什么 越南盛产什么东西
越南最有名的三大岛是富贵岛、姑苏岛和富国岛。
越南盛产的东西主要包括越南香水、白虎活络膏和越南咖啡。
⑥ 中国唯一的海上民族:京族,为何从越南迁移到广西生活
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超过1亿。一些民族不仅生活在中国,还是中国邻国的主体民族。如蒙古族、朝鲜族、哈萨克族等。
越南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历史上与中国联系紧密。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占越南总人口86%,总规模约8500万(2022年)。
而在中国,京族也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虽然其在越南的人口基数庞大,中国的京族不足4万人。
中国京族的先民大都是渡海而来的渔民,中国京族居住在广西南部沿海岛屿上,是中国唯一的“海上民族”。
历史上,中国境内的京族人口是如何形成的?
先秦时期,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到越南北部的广大地区,生活着多支以“越”为名的民族,这片区域被称为百越之地。百越族群是如今中国南方以及中南半岛上诸多民族的祖先,例如位于今广西一带的西瓯越是今日壮族的祖先,而生活在今红河平原的骆越,就是今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前身。
公元前219年,统一中原仅两年的秦帝国发动了对百越的征服战争。50万秦军一路南下,将百越之地化为中国郡县,秦帝国势力范围触及红河平原。汉文化随之进入这片原始落后的地区,汉化过程催动百越民族融入华夏,也促进了新民族的诞生。
一部分汉化的骆越人发展成今日的京族(越南称为越族),红河平原河道宽阔、土地肥沃,京族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农业社会。
红河平原西北,是一大片平均海拔在1000至1500米左右的山地。这片山地是云贵高原向南的自然延伸,此地大部分是南北走向,呈弓形分布的高耸山体,构成了如今中越边境的云南段。
红河东北方山脉的高度和密度都比西北方要低,但仍有十万大山等诸多山体,阻隔着红河向北的通道。十万大山流出的北仑河向东注入北部湾,二者构成今中越边境东段。
西汉时期,天下被划分为十三刺史部,越南北部与两广地区一同被划入交州。再到三国时期,统治华南的吴国设立广州管辖今两广大部地区,余下的今越南北部和广西沿海成为独立政区——交州。
公元3至6世纪,中国先后经历三国、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的动乱。这期间五胡入华,在激荡的历史岁月中与汉族不断融合。
红河平原土壤肥沃,且向北有山脉阻隔,进入农耕社会的京族没有像游牧民族那样,跑到遥远的中原劫掠以获取生产资料。
从汉代至唐代,越南北方一直被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盛唐时期,随着汉人移民和汉文化的不断输入,生活在越南北部的京族的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各地藩镇相继建立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中原纷乱让京族看到了成立独立国家的机会,特别是公元939年,越南地方势力击败了割据两广的南汉政权,取得了实质独立地位。至公元968年,京族豪族丁部领称帝。
宋朝正在试图统一中国,但宋朝整体军力弱于先前的秦汉隋唐,宋朝无力吞并这片非汉人聚居的边远地区,遂承认越南(北部)非中华之地,而将其看做藩属国。越南被中国封王,在国内则以皇帝自居(外王内帝)。
经过上千年的汉化,京族已成为越南北方最强大的民族,越南正式独立后,京族成为这个国家的主宰。
宋越之间也发生过多次战争,京族三岛最早被越南占据,据说就发生在1052年侬智高(壮族)叛乱时期。
10~14世纪,京族先后建立越南历史上的李、陈等王朝,在独立的发展环境下,汉文化与越人传统相融合的京族民族文化逐步成熟。
受中国封建王朝的思想影响,京族也将周边的少数民族视为“蛮夷”,如越南西北的衰牢、牛吼蛮;东北的僚人(壮族及与其同源的侬、布依等族)。
统治越南的京族视自己为本地区的“中心”,通过战争、羁縻、文化渗透等方式,加强对周边“蛮夷地区”的控制。
越南向北是强大的中国,且滇桂两地有着以壮族为代表的地方民族势力,而东为大海西为高山,只有向南才是相对平坦的地形,由此拉开了越南长达7个世纪的“南进”。
11至14世纪,越南通过战争、结亲等方式,从占婆国手中获得了大片领土,相当于今越南中部。大量京族人进入新领土,同化融合当地占人及其他民族。
与此同时,中国先后经历了宋元两朝。越南不时与中国争夺滇桂边地少数民族的控制权。奈何中国实力强大,外加滇桂地区地形崎岖,越南在北方的收获微乎其微。
中越建立宗藩关系后,越南君主的继位需得到中国帝王的正式任命,且越南应定期对华朝贡。
1400年,越南权臣胡季犛篡夺了最高权力,胡朝取代了统治越南174年的陈朝。此时统治中国的,是立国不到半个世纪的明朝。
1405年,陈朝王族残存后裔来到南京,向明成祖朱棣哭诉遭遇。朱棣派明军护送其回国继位。深感不安的胡朝君主派军伏击了明军,由此引来了明帝国的征伐。
1407年,明军控制越南全境(今越南中北部)。胡朝皇族及大量京族贵族被俘虏到中国,越南再度成为中国郡县。
这批越南贵族俘虏规模不足万人,却是中国较早的一批成规模京族“移民”,他们有的留朝为官,其余被遣散到中国各地,其中不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印记之人。
明朝占领越南后,彼此之间人员往来更为密切。参照内地标准,越南府州县三级定期选派岁贡生到北京国子监学习。另有大量京族工匠来到中国,例如永乐五年(1407年)农历九月,交趾总兵官张辅遣送当地“诸色工匠”七千七百人入明。
还有一些越南少年被阉割融入紫禁城,其中最着名的,是负责北京内城九门修建以及重修故宫三大殿的阮安。
明朝的统治促进了越南文化发展,但官员盘剥和繁重的徭役让越南人苦不堪言,各地叛乱蜂起。1418至1427年,黎利领导的起义军沉重打击了明军,明朝被迫在1428年撤出越南并承认黎利对越南的统治权,越南后黎朝建立。
中越之间恢复了宗藩关系,但后黎朝建立初期仍不断袭扰明朝边疆,越南北方领土有所扩张。
西北方,越南在1431年控制了原属中国云南的宁远州(今越南莱州省)。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羁縻统治,当地土司被任命为世袭官员。实际上与明朝中央的联系并不紧密。
特别是中越边境的土司,经常因为极致诱惑或军事威胁而在中越之间横跳。只要越南动作不够大,基本上不会影响中越关系基本面。
越南将宁远州改为复礼州,当地仍由土官负责管理。这片山地素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称,山脉纵横缺乏耕地,固然无法吸引京族移民,苗、傣等族是这里的主人。
东北方,越南突破原有的北仑河边境线,沿着海岸线向前推进了约80公里,今广西防城港的港口区全域,东兴市、防城区沿海地带均被越南占领。
防城港(当时属广东)沿海气候与红河平原相似,当地小型岛屿众多,有大量渔业资源丰富的渔场。对于有渔业传统的京族人来说,这片地区还是颇具诱惑力的。
京族渔民选择通过海路向东北迁徙,中越边界的广西段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京族移民。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广西始终是中国京族最集中的省区,渔民祖先也塑造了中国京族“海上民族”的特性。
目前有据可循最早的中国京族定居记录,是广西防城港京族三岛的一份乡约“承先祖父洪顺叁年贯在涂山,漂流出到……立居乡邑,壹社贰村,各有亭祠”。
即这支京族祖籍越南涂山,在洪顺三年从海上来到三岛,建立起村社和宗祠并在此定居。此处的洪顺三年为越南黎襄翼帝年号,即公元1511年。
相较于北方可怜的“收获”,越南在南方可谓收获颇丰,占城在越南打击下不断衰落,大片领土被越南吞并,京族移民的足迹也向南扩展并同化占族。
胡氏篡权仅仅一个多世纪后,越南再度发生政治动荡。16世纪初,莫氏家族又篡夺了后黎朝政权。
莫氏没有得到所有势力的支持,如宣光总兵(辖区位于中越边境一带)武文渊及其后裔则趁机割据自立。后黎朝也在地方势力支持下死灰复燃,与莫氏武氏争夺红河平原。
1540年,莫氏为缓解军事压力,试图与明朝修复关系。莫朝太上皇莫登庸亲入镇南关叩首乞降,归还广西金勒、古森等壮族乡寨(今属东兴市)。
此地以东一片不足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住着数千京族渔民,因此该地并未归还中国,而是成为飞地,越南称永安州。巫头、山心、ğunu组成的京族三岛就位于这片区域。
中兴的后黎朝只是个傀儡政权,真正的权力被豪族阮氏掌握。1545年,阮氏家族领袖阮淦去世,其女婿郑检夺取权柄并大肆捕杀阮氏族人。
阮淦之子阮潢逃往南方,郑阮两家都宣布效忠后黎朝,但二者实际攻伐不断,即越南历史上着名的“郑阮纷争”。越南在原先“三朝并存”(后黎、莫、武)的情况下,进入“四足鼎立”(郑阮莫武)的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