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美国花了4000多亿美元去打越南
冷战中积聚能量的一个出口。如果没有越战,那就可能是核战争。
1. 苏联和中国为了争夺在共产运动中征权,对国际共产运动的国家都不遗余力地支持。北越,北朝鲜,柬埔寨等等东亚和东南亚的国家更是必争之地。这是苏-中方的能量聚集原因。
北越受到中苏等国的支援后,开始了统一越南的准备。首先北越派出了大量的游击部队渗透进南方,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随后成立了“南方民族解放战线”,使南越政府不得不开始准备清剿北越势力。
2. 美国为了防止共产派的渗透,在南越清剿游击队时积极给予军事援助。但那时的南越政府实在太腐败无能,而且北越游击队当时采取的土改政策颇得南越农民阶级的支持,使南越政府在战线上节节败退。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东南亚的利益,最终派出了陆地部队介入。这派是美国势力的能量聚集。
当然在此之前,美国和苏联的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苏联核试验等等事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冷战两方的对抗能量,尤其是在柏林墙和古巴危机中,两方剑拔弩张却没有任何的能量出口,于是越南战场上的常规武器交火就成为了最好的能量发泄点。
这么看起来,其实不光美国需要发动越战,苏联也希望发动越战,甚至周边各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越战的发生。只不过美国站到了台前,而苏联、中国站在台后,不然的话,越战绝不会是这个结果。
2. 美国是怎么卷入越南战争的
这是由美国的外交政策决定和当时越南的历史状况决定的。越南摆脱法国殖民统治后,就爆发了内战,陷入南北分裂。南方为越南共和国,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由美国支持;北方则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由苏联和中国支持。美国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反对和遏止由苏联支持的共产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反之,将资本主义民主国家视为自由世界阵营,给予大力援助。
所以,冷战爆发后,有许多国家分裂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政权,这都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朝鲜半岛分裂为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也分裂为大陆和台湾两个政权。美国对上述的资本主义政权都大力援助,反之,对社会主义国家大力压制,甚至对朝鲜动武。越南的情况和朝鲜类似,都是爆发了内战。但是,南越总统是天主教徒吴庭艳,他受美国支持。北越国家主席是胡志明,他由苏联支持。美国给予南越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进行
局部战争但是,随着北越军队的南进,美国开始派军进入越南,对北方进行全面轰炸。美国在
3. 美国越战始末
美国越战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5年至1975年间冷战中在东南亚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美国越战就是越南战争。是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越南共和国,对抗由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一场战争。发生于冷战时期的越南(主战场)、老挝、柬埔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对亚洲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越南战争从1955年起到1975年,前后历时20年,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二、三、四阶段(1961—1973年)为美国助越战争时期。
1. 第一阶段,从1955年—1960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廷艳集团发动“控共”、“灭共”战役,屠杀北越共产党。中国与苏联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由此引发越南的南北战争。
2. 第二阶段,从1961年——1964年美国的介入,1961年4月底,肯尼迪在决定增加驻越军事顾问和派遣首批美国特种部队的同时,下令进行强化的秘密战。事件的导火索为北部湾事件,美国开始正面在越南投入士兵。同时中苏的介入,962年夏天,应越方要求,中国领导人决定向越南无偿提供可装备230个营的武器装备。
3. 第三阶段,从1965年—1968年美国直接参战,1965年3月2日,美国总统约翰逊批准了“滚雷行动”,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越南岘港登陆,越南战争正式爆发。
4. 第四阶段,从1969年—1973年美军在越南的行动,美国政府的战争越南化政策包括逐步撤出美国部队、扩充并重新装备南越军队以及加大对北越的轰炸力度,同时由于国内压力和出于人道主义,宣布从南越逐步撤出美国部队。
5. 第五阶段,从1973年—1975年美国军事力量从南越撤出后,南越阮文绍政权十分孤立。1975年4月30日,北越坦克轰鸣着冲入了南越总统府。杨文明随即宣布投降。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最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统一了越南全国。越南为自己的 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越南战争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4. 美国为什么攻打越南
二战结束之后,胡志明建立了北越政权,法国殖民者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对越南的掌控,扶持末代皇帝建立了越南帝国,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南越。
北越和南越的内战一直持续了十年之后,后来胡志明在我国的帮助之下赶走了法国殖民者,岂料吴庭艳又发动政变,乘着法国撤离推翻了越南帝国,建立了南越。
从此南越和北越势不两立,将越南分裂开来。此时正好进入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时期,美国当局将东南亚国家视为冷战之中的关键所在,越南和朝鲜一样成为他们的必争之地。
(4)美国如何援助越南的扩展阅读:
美国的亚洲战略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中苏同盟的形成,以及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的直接对抗和中国对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美国更加意识到共产党中国对美国安全利益所构成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冷战局面形成后,美国在亚洲除了积极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国外,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印度支那半岛。
印度支那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而且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中极具影响的胡志明还与共产党有直接的联系,美国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国政权被由苏联操控的政治机构所取代。
越南南北分裂
1955年10月26日,吴庭艳组织了公民投票,结果有98%的人支持废除保大的王位,于是废除保大的王位,成立越南共和国。南越得到法国、美国、英国和台湾当局的支持,北越则得到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
按照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规定,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划界,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却没有举行。最后,美国和南北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南北分治并采取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成为事实。
5.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苏联和美国都做了什么
大家都很清楚近代我国对于越南的自卫反击战,首先越南这个国家真的毫无底线和廉耻,中国帮助他们打败了美军的入侵不到10年,便跟随苏联的脚步肆无忌惮的入侵中国。说起来也好笑,一直支持中国的苏联这时候反而在针对中国,美国却给中国提供了一系列装备,还在观察着苏联。
而这时候美国却在帮助我们。请不要说什么美国也是为了对抗苏联这种话,毕竟从客观角度上那时候的中美有着共同的利益。当时的美国向中国提供了急需的炮侦雷达技术。而且美国军舰也驶达南海,来监事苏联动向,牵制了苏联准备向中国北境动用军队的念头,还给中国提供了苏联军队的动向等情报。
6. 美国为什么打越南,理由是什么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中苏同盟的形成,以及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的直接对抗和中国对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美国更加意识到这些所构成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冷战局面形成后,美国在亚洲除了积极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国外,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南半岛。中南半岛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而且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中极具影响的胡志明还与共产党有直接的联系,美国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国政权被由苏联操控的政治机构所取代。
1948年12月30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一份国家安全委员会报告,即48-2号报告。该报告使美国坚定地建立了“防止共产党在亚洲进一步扩张”的政策,这份文件建议“对法属印度支那应给予特别的注意”。
1950年和1952年,从遏制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先后出台了《美国对于印支的立场 》和 《美国在东南亚的目标和行动方针》,认为印度支那冲突是东西方对抗的一部分,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根据这两个文件的建议,美国有责任在东南亚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在中南半岛的法国人,阻止共产党进一步扩张,以保护美国的安全利益。1954年4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使用 “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个术语,以说明阻止中南半岛“沦陷”的必要性。
20世纪50年代,冷战的特征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新的形式——“局部战争”。
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4年决定向吴庭艳的南越政权提供援助,以遏制北越的发展,截至8月,艾森豪威尔共任命了300多人为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顾问团成员,在以后几年中,美国驻越军事援助顾问团在训练、装备南越军队并向其提供建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肯尼迪主政时期, “多米诺骨牌效应”理论更是美国对越政策和全部冷战战略的指导思想。肯尼迪把越南看作“自由世界在东南亚的柱石、拱顶石和提防要塞”。声称如果“赤色浪潮”淹没了越南,东南亚国家乃至印度、日本的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
在约翰逊时期,美国政府主张应当不断加强对印度支那,特别是越南的干涉和渗透。1960年11月,约翰·肯尼迪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继承了哈里·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位总统在10年前制定的介入越南战争的政策。
背景
越南在1885年至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大日本帝国趁法国战败占领法属印支,维希法国殖民政府仍然运作但其权力被当地的日军悬空。1945年二战结束前,日军发动三九政变解散法属印度支那殖民政府改建傀儡政权越南帝国,保大帝为皇帝,以及柬埔寨王国及寮王国等日本傀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战结束3天后,中华民国国军及英军分别进驻了越南北部及南部将当地的日军缴械。1945年9月底英军撤离越南南部,并归还原本的殖民者一法国。
1946年5月中华民国国军撤出越北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世称“北越”。法国则挟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
法国为重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北越和法国以及其傀儡政权越南国进行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又称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法国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控制西贡、河内等主要城市,但广大农村已经落在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游击队手中。
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北越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
战事结束后,双方开始和平谈判,谈判在瑞士日内瓦举行,1954年7月21日美国、苏联、法国、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北越、南越、柬埔寨、老挝九国外长,达成协议,称为《日内瓦协定》。根据日内瓦会议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越南北部由胡志明统治,南部由保大皇帝控制。
《日内瓦协定》内容重点是:法国撤出越南,并承认越南、柬埔寨、老挝为独立国;以北纬十七度为界,分割南北越南;南北越为中立国家,不得与任何国家缔结军事同盟,不得进口军火,不得依附任何集团国家;南北越在1956年7月以前实行普选,由普选再统一南北越。
按照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却没有举行。同时北方也没有同意进行选举。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半岛一样。
后来只有法国和北越签署这个协议。法国撤出印支三国之后,美国为了阻止北越的共产党势力向南越扩张,全力支持吴廷琰在南越建立反共政权,打算围堵共产党,1955年,吴廷琰在西贡发动政变推翻保大帝,建立越南共和国,世称南越,政权更动下选举机会渺茫。
面对西方国家再度来越南长期驻军,主张赶走西方势力的北越更获得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等共产势力的支持,武装冲突升级似乎在所难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越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