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当年中越战争时,美国的态度是怎样的
中越战争的时候正是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越南紧跟苏联对抗中国,美国看着高兴的很。
引用:中越战争中美国的角色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话是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至理名言。
(一)
建国之后,中国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台湾问题上,与美国数度交恶。但随着60年代中苏分裂之后,中国逐渐被共产主义阵营抛弃,成为孤家寡人,环顾四周,并无一个朋友。前苏联更是想利用越南达到对中国在战略上的全面包围,形势对中国极其不利。
而此时的美国也好不到哪去。在越战中日益不利,失败已成定局。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了解到了中国的力量,美国国内开始有人主张同中国全面发展关系,希望通过中国遏制前苏联在亚洲扩张势力。
这一点,竟然同中国的利益惊人的一致。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尽弃前嫌之后开始了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美接近对越、苏无疑构成重大威胁,前苏联加速拉拢越南,而越南在南北统一后,立即开始了反华的举动。终于导致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开始。
(二)
中美两国在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问题上是否达成过协议,至今仍旧是个谜。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邓小平访美归来立即发动了进攻战役,至少是得到了美国的默许。而美国之后的表现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战争爆发后,以前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南斯拉夫除外)强烈谴责中国的“侵略”行径,并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对中国进行制裁。同时,前苏联塔斯社和电台还谴责了美国对中国发动入侵的纵容和默许。真理报表示邓小平在访美回国的第三天就发动了进攻,“因此不管如何掩盖和扭曲,也不能遮掩美国对这场战争应该负的直接和间接的责任。”
战争第一天,美国国务院虽然发表了要求中国立即停止武力行为,撤回军队的声明,可是这份声明还同时遣责越南入侵柬埔寨。在随后召开的安理会紧急会议上,中苏分别拿出谴责对方的提议,反倒是美国人十分难得地当一回第三者,袖手旁观地评判是非。1979年2月25日安理会上,由于中美两国联手,联合国同意被推翻的波尔布特政府(红色高棉)代表发言,结果前苏联代表卡拉莫夫退席以示抗议。由前苏联提议的对中国的制裁也就不了了之了。
(三)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美国在中越战争期间还为中国提供了“援助”。
战争爆发后,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迅速向北部湾集结,给人一种中美联手作战的感觉。
同时,美国还向中国提供了前苏联军队在边境集结的卫星图片,随时跟踪,随时向中方报告。还有更为具体的传闻:1979年3月初,当解放军利用优势兵力包围越军316师时自认为胜卷在握,而美军卫星却发现316师只是越军的诱饵,解放军已被越军主力反包围,情况十分危险。于是美国迅速通知了中方,使中国军队躲过了一劫。
不管上述传闻真实与否,但就国家利益而言,美国在当时确实和中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因为在冷战时期,“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美国深谙此道。
⑵ 越战 美军是怎么输的
主要是中国以及苏联的支持。
中国发话,不允许美军越过17度线(越南北方)作战,美军害怕重蹈朝鲜战争的覆辙,真的没有越过17度线,越南北方大面积的领土可以养兵、屯集物质。美军只能在越南的南方活动,无法打败越军。
⑶ 越南战争时期美军怎么样
从《野战排》到《启示录》,美国大部分关于越战的电影都是厌战或者反战的,这些片子渲染了战争的恐惧和非人性。这根美国国内看待越战的观点有关。
首先,越南战争是美国最不应该参与的一次地区战争,也是冷战中的三次热战中的一次。越战经历了四任美国总统,最终在尼克松手中收场,美国在越南打了前前后后十几年,一点便宜没有占到,以完败终场(北越最终占据了全境)。这场战争,使美国损失了约2万亿美元,5万余士兵的生命,而且,把美国的经济差点拖垮,1973年,美国经历了金元体制的崩溃与第一次石油危机,美国自己也发生了经济上的滞胀,美国在与苏联的竞争中落在后面,不得以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以联合制约苏联。因此,美国很讨厌这场战争。
在美莱村事件爆光后,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兴起,简方达成为了最着名的反战人士。国内反战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因此,美国国内对于越战的印象,民间也是非常差的。
这些都催生了反战电影的产生。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把美军写得很糟糕,像《越战忠魂》(we were soilders)中,美国军人就被写得极有人性,互助友爱,还对越南人很好。不过,那部片子是美国政府支持的一部美式爱国主义电影,不是独立电影,也不是反战电影,甚至连商业电影都算不上。
你看了这部电影,就会觉得美国还是会拍歌颂式电影的。
⑷ 为什么越南战争时期美国民众普遍反对越战
因为战争意味着大量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自然是劳动者的蠢让宴税收收入,这样就加重了劳动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使国家的经济投入转向了武器滑兆等军工方面的生产,社会福利等保障制度方面的投入就大量的减少了,损害了每一个人的经济利益,所以造成了普带银遍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