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南和我国的壮族是一个民族吗,越南语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越南和我国的壮族不是一个民族,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越南语在公元一世纪世纪出现。
京族(也称为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6%,京族主体在东南亚,中国境内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
越南语与缅甸语、日语和琉球语一样自古受到汉字文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自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的统治下,越南语引入庞大的汉字词汇,其发音(汉越音)类似古汉语中古音。
由于越南口语与汉语不同,文言文无法准确纪录越南本民族语言(与古代朝鲜、越南一样,书面使用文言文,但民间的口语是本民族语言),汉字在越南逐渐传播开后,一些人开始尝试以汉字作为基础,以创造新的文字来纪录越南本民族语言。
大约在8世纪的时候喃字开始出现,13世纪的时候,越南文人开始用喃字进行文学创作。此间最着名的文学作品莫过于阮攸(Nguyễn Du)19世纪写成的《金云翘传》(Truyện Kiều)。
越南上层社会由于有很浓厚的“尊汉”思想,一直很排斥这种文字,国家教育机关也没有将它作为正式文字看待,也没有对它进行整理规范的工作。
2. 越南文字是什么样子
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创造出的一种新型文字,往往用两个汉字拼成一个新字。
汉字在汉朝传入骆越(越南)并逐步扩大影响,朝廷的谕旨、公文、科举考试,以至经营贸易的账单、货单都用汉字书写。因此,当时越南的文学作品也是以汉文、汉诗的形式记录留存。到公元13世纪,出现了越南文字。
如,越南语中的‘二’,音为“hai”,这种新字写作“台二”;越南语中“三”,音为“ba”,新字就写作“巴三’;越南语中的“手”,音为“tay”,这个音又同“西”字的音相近,因而新字就写作‘手西”。
(2)越南话什么时候出现的扩展阅读:
汉字和越南字
越南字不同点
在当今越南语中,汉语借词约占越南语全部词汇的70%左右。这些汉语借词的发音,完全按照汉越音对照的规律,受着越南语的影响。在越南语中,除其他外语借词外,词的构成都来自单音节词根,这同汉语有特殊的相似之处。越语、汉语音节有对应的形式,每个汉字在越文中都有固定的拼写法。同时,越语和汉语又都是以声调区别词意的语言。汉语普通话四个声调,越南语有六个声调。越南语同汉语一样,其语法功能都是靠词汇来完成的,所不同的是,汉语的修饰语在前,而越语的修饰语则放在后面。
越南字相同点
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绝大部分保持了汉语词的原意,如“政府’、“革命”、“人民”、“欢迎”、“伟大”等等。一些汉语同音同转到越语中成为字母拼写完全相同的单词,客观上这个越语词成为一个多义词。例如,越语中的huong,这是从汉音借来的,但是不论从音还是义,它既是“烧香”的“香”,又是“香味”的“香”,还是“家乡”的“乡”;越语中的tai,也是从汉语词借来的,在越语中既是“才能”的“才”,又是“财产”的“财”,还是“材料”的“材”。这种情况在越南语中很多,但是更多的还是一部分保留汉语词的原意,同时又加以引伸,或增加了其他的词义。
参考资料:网络-越南字
3. 越南文字的历史演变,及现在越文的来历与发展过程
越南古典文书多用古汉语文言文写成、字典里的单词有70%以上为汉字词(汉越词,"từ Hán Việt"),近代以前多使用汉字以及本民族发明的文字喃字,正式文书一般由完全使用汉字的文言文作成、普通文书一般使用汉字和喃字混合使用的越南文作成。在13世纪喃字发明之前,越南人一般说越南语的口语,但由于缺乏本民族文字,所以书面上多采用文言文(与古代日本和朝鲜很相似,官方文书多用文言文,而民间的口语仍是本民族语言)。喃字发明以后,越南语从此口语和书写达到一致。1919年越南科举废止、1945年阮朝灭亡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促使汉字和喃字的使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17世纪基督教会传教士发明的、法国殖民地化政策极力普及的使用罗马字表记的“国语字(Chữ Quốc Ngữ,国语)”。殖民地时期国语字被法国殖民者称之为的“法国人的赠物”的“文明化”的象徴,独立运动推进以后、民族主义者认为汉字和喃字具有不便性和非效率性,国语字成为了独立后的越南语的正式表记法。一般越南国民都毫无疑义地把国语字作为正式标记法。
10世纪以后,出现了越南古代文字——字喃。它是一种方块字,部分借用汉字,部分使用汉字中会意、形声、假借的方法构成。 例如""(M惩t tri,太阳);“陵”( M惩t tr╤ng,月亮)。13世纪以后,出现用字喃写的诗歌,大量作品流传至今。阮攸(1765~1820)的《金云翘传》是字喃诗歌的代表作。17世纪,欧洲传教士制定了拉丁化的越语拼音方案,用于布道。1649~1651年间A.de罗德在罗马出版的《越葡拉丁词典》 和用拉丁化越南文写的 《八天讲道法》 被认为是越南语拉丁化拼音的开端。拉丁化的越南文已成为越南人民获取文化知识的工具。
4. 越南语的由来
越南语自古受到汉字文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自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的统治下,越南语引入庞大的汉字词汇,其发音类似古汉语中古音,但其语法承袭了大量高棉语的特色,虽然与汉语一样并无时态及动词变化,亦同为声调语言,但其词序恰恰与汉语相反置,情况近似泰语。
越南语,母语人口7500万(2007年),属于南亚语系–越语族–越语支,与高棉语是亲缘关系,历史上曾用汉字标记,并且融入汉语词汇,1945年开始使用拉丁字母,中国东兴市约有1万京族使用越南语。
(4)越南话什么时候出现的扩展阅读
早期的时候,越南人并没有为自己的语言发明适合的书写系统。大约从东汉开始,汉字(越南人称之为“儒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入越南。
到了越南陈朝以后,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着作开始出现,最着名的就是15世纪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并不按照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文法写成。故此,这些汉字着作是汉文着作,而与当时的越南语口语有很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