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阮朝的历史
参见:广南国
广南国(Quảng Nam Quốc,公元1558年至公元1777年)是阮朝的前身,公元1777年一度被西山朝灭亡。广南国君主虽然是后黎朝属下的异姓王,但黎皇对之毫无影响力。广南国成为一个实质上的独立王国。
公元1558年,阮潢借守顺化之机,奠定了阮氏广南国的基础。阮主政权并没有将国号定为“广南”。据近代越南史家陈重金所说:“当时南方之地虽独立,但阮氏只称主而不称王,且仍未置国号。然而外国人却常称阮主领地为广南国。这是因为广南有会安(费福,Faifo),为中国人和其他诸国人出入贸易之地,故以广南之名称之。”
阮熙宗阮福源时,确立了阮福为国姓。广南国后期,阮世宗沉迷女色及加重税收,使人民不满,更给西山朝机会发动起义。公元1777年八月,阮文惠攻香堆,广南国末代君主阮福旸和大臣商议逃至平顺,但未及逃走就与宋福和等十八位大臣被西山朝军队杀死。 参见:阮福映
阮福映(Nguyễn Phúc Anh,公元1762年—公元1820年),阮朝的创建者,又名阮映,通称芹返嘉隆帝。广南国阮王宗室后裔。
公元1775年春北方郑氏军队攻陷富春(今顺化),阮福映随其叔定王阮福淳南逃。公元1777年,定王阮福淳及新政王阮福旸在嘉定为西山起义军所杀,唯独阮福映侥幸逃出,在龙川被阮氏旧臣推为大元帅摄国政。
公元1780年,阮福映在嘉定称王,誓言恢复阮氏祖业,据柴棍(西贡)与西山军对抗,公元1782年被西山军击败,流亡富国岛。公元1784年与暹罗联军,但再次为西山军所败,被核培迫流亡暹罗。此后在法国传教士百多禄的帮助下获得法国援助,公元1786年,百多禄代表阮福映,同法国政府签订越法《凡尔赛条约》,规定法国派兵援助阮福映,而获得越南的沱囊港(岘港)和昆仑岛。不过,当时法国大革命一触即发,这个条约并未付诸实行。百嫌氏饥多禄见法国政府不愿出兵,只好自行募兵购械,并连同法国教官20人回到越南。不论动机如何,百多禄终究不负所托,历尽波折带回了外援。这个洋人终身为阮福映服务,最后在从征途中病死,被阮福映追赠为太子太傅悲柔郡公。
公元1789年阮福映乘西山军内部分裂之机回国,夺取嘉定。凭借嘉定之地屯田练兵休养生息,任用西洋士官训练军队、建造舰艇、铸造枪炮,经过整顿,战斗力大增。之后逐渐平定全国。
公元1802年五月,阮福映在富春筑南郊坛祭天自称皇帝,改元嘉隆(因嘉定、永隆两地在阮氏复国战争中出力最多,定年号为嘉隆)定都富春,建立阮朝,并遣使向中国清朝请求册封。同年十一月,阮福映一统南北、大告武成。献俘太庙后,景盛帝及其子弟宗室被凌迟处死、五象分尸。如此仍不能消解阮福映内心郁积多年的仇恨,以阮岳、阮惠为首,西山阮氏一族男女的头颅被永久囚禁于牢狱,骸骨则统统被捣碎扬灰。纵横南北25年的西山朝,随之烟消云散。 阮朝在全国各地分设二十三镇及四营,在升龙设置了北城统辖北方11镇,南方以嘉定城为中心统辖南方5镇,顺化京畿之地设置4个直隶营。阮朝以武力起家,也以武力统一南北,因而武人地位崇高,全国各镇的首长由武官充任,朝中的首长,也是执掌兵权的五军都统。朝廷的官制,在黎朝旧制的基础上,参照清朝体制,革罢了丞相,以兵刑礼工吏户六部主理国政,置都察院监察百官。法律方面,以《大清律》为蓝本,修订了《嘉隆律书》398条,覆盖了军事、财政、刑法等诸多方面。阮福映标榜儒学,他下令在顺化建立国子监,开乡试录取文人仕官。同时,阮福映下令群臣编写《大越一统舆地志》、《大南一统志》、《大南实录》之类的官方史地大型编撰物,不无张扬一统王朝气派的用意。此外,阮福映在位期间统一了国内的度量衡,下令各地修路筑堤,制定减税之例,又在各镇设置粮仓以备赈济灾荒。
阮朝第二代皇帝圣祖阮福胆,史称明命帝。因原东宫阮福景在复国战争时期已经病死,故由排行第四的明命帝继位,时年正值盛年三十。
明命帝政治经验老道,但刚愎自用,是典型的封建帝王。他对儒学推崇备至而且勤于政事,常常秉烛夜阅奏章,事事必须躬亲朱批才能成行。明命帝生前常常训诫左右:“人心思治,不欲滋事生变。然年富力强之时未有建树,而至年迈力衰之时尚能有何作为。”(《明命政要·勤政篇》)他继承父亲的治国路线,建国号为“大南”,一心想将越南建设成像清朝一样强盛的大帝国。他对中央及地方的官僚系统再作修订,中央设内阁管领诸事,又效法宋朝枢密院及清朝军机处而置机密院,处理重大政务,又划定九品正从官制;改地方各镇为省;对少数民族采取“流官制”,由朝廷派员监督酋长言行。阮朝自嘉隆帝便推行君主集权制,以“四不”为其统治模式,即不设宰相、不选拔状元、不立皇后、不封外姓王。立法、司法、监察、军政、执法之权均操于皇帝。
公元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清朝与法国缔结和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越双方通过《第二次顺化条约》,确立了法国的保护统治。至此,越南彻底成为法国的囊中之物。此后,不仅北圻与南圻沦为法国的直属殖民地,即使在阮朝朝廷所在的中圻,阮氏皇室也仅仅是在名义上保有皇位,已无主权行使可言。
公元1887年,法国殖民者将越南三部分越南分割为南圻(交趾支那)、中圻(安南)、北圻(东京)三个部分。并把南圻作为“直辖领地”,东京为“半保护地”,中圻为“保护地”。并将这三个地区与柬埔寨一起组成所谓的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法国总督为联邦首脑,驻河内。1893年老挝也被并入联邦为保护领。1899年法国强租中国广州湾(今广东湛江),亦由该邦管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取代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统治地位。公元1945年日本投降后,刚打完二战是法西斯扩张的受害者的法国又卷土重来,意图重新对这一地区进行控制。共同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的需要,把三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公元1939年,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印支共产党(包括越南共产党以及在老挝、柬埔寨设立的共产党支部)中央六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印度支那民主共和国联邦政府”的设想。当时建立“印支联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三国联合起来,团结一致,携手把法国殖民统治者赶回老家去。公元1954年在中国的大力援助下,越南赶走了法国人,法属印支联邦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又转为日本控制。公元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后,阮朝末代皇帝被迫退位。阮朝末代君主阮福永瑞(Nguyễn Phúc Vĩnh Thụy) ,年号保大( Bảo Đại ),即通常所称的越南保大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公元1940年6月,法国向德国投降。日本乘机向维希政权的贝当政府提出要求,法属印度支那不得继续允许中华民国利用滇越铁路运送进口物资,并且派遣日本军队到越南,封锁中越边境。不过,日本占领军并未驱逐法国的殖民统治,也允诺不去打扰保大在顺化的皇宫。但是公元1944年,美英盟军攻占巴黎之后,新成立的戴高乐政府转向反对轴心国,于是日本军队在公元1945年3月9日夜, 执行美高计划,推翻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政权。
公元1945年3月11日(保大二十年农历正月廿七日)上午,日本大使横山前往顺化,在太和殿觐见保大, 以“亚洲归亚洲人”鼓动保大,于是在当天下午,保大就召集六部尚书和王公亲贵,发布《独立宣言》,宣布废除越南与法国1884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脱离法国保护,宣告越南成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并加入以日本为首的“大东亚共荣圈”,决定与日本政府合作。
不过,仅仅过了数日,同年3月19日, 负责撰写《独立宣言》的尚书范琼由于有亲法倾向,在日本人的压力下,保大被迫将其革除。几周后,范琼被越盟抓捕并杀害。保大这时希望寓居西贡的前尚书吴廷琰重新出山执政,但日本人的答复是无法找到吴廷琰。为填补国家的政治真空,4月17日,侨居新加坡的陈仲金(Trần Trọng Kim)教授返回越南,出任内阁首相,成立了一个亲日的政府,也是第一个按照现代模式组织的越南政府(不过没有军队和警察)。同时,日本人又暗中支持觊觎王位的强柢(Cường Để)亲王(阮朝世祖嘉隆帝的直系后裔),等候一旦需要排除保大,就让他取得政权。
同年6月18日,保大帝宣布成立统一的越南帝国,包括北部的东京、中部的安南和南部的交趾支那,并加尊号为越南皇帝陛下。
越南帝国名义上恢复了对包括交趾支那在内的原有的全部领土主权。但在内政外交各方面上,越南帝国只是日军的傀儡政权。它在国际上没有被广泛承认,对本国事务也没有能力处理。尤其对当时发生的东京饥荒束手无策。 公元1945年8月,日本向盟军投降,亲日的陈仲金政府岌岌可危。同年8月19日,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在河内夺取政权,成立临时革命政府。同年8月23日,胡志明的临时革命政府电函顺化,要求保大退位。这时,日本大使横山建议保大使用日本的军力,可以轻而易举地歼灭越盟,但是保大不愿意利用外来力量来屠杀越南人,拒绝了横山的建议。同年8月25日,下诏宣布退位。同年8月30日,保大在顺化王宫的午门前举行了退位仪式,将象征权力的国玺和宝剑交给越盟代表陈辉料(Trần Huy Liệu)、阮良朋(Nguyễn Lương Bằng)和古辉近(Cù Huy Cận),他宣称:“愿为独立国之民,不作奴隶帝王”。保大放弃了君主身份和姓名阮福晪,改用原名阮福永瑞。2天以后的同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河内成立,保大成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位公民”,同年11月10日,胡志明宣布保大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最高顾问”。越南帝国及阮朝宣告灭亡。
越南帝国在教育上有一大举措,即把中等教育授课语言由法语改回越南语,这对后世越南影响深远。
❷ 越南阮朝为何能存在这么多年
广南国(越南语:Quảng Nam Quốc)1558年至1777年统治越南南部,是越南最后一个朝代阮朝(越南语:Nhà Nguyễn )的前身,1777年一度被西山朝灭亡。后广南阮王后裔阮福映(Nguyễn Phúc ánh)灭亡西山,重建政权并统一全国。
1527年,越南黎朝权臣莫登庸玩弄中国式篡位的把戏,强迫黎恭皇禅位、建立莫朝。然而人心对黎朝太祖、圣宗二帝的伟业依然念念不忘,许多士大夫对莫登庸朝廷极为抗拒,他们有的当面痛斥莫登庸篡位的罪恶,有的挂印离职隐居山林,有人甚至面朝太祖黎利当年起兵的蓝山自尽殉死,黎朝对人心的号召力之大由此可见
有志于恢复黎朝的遗臣,在外竭力访寻黎朝宗室试图另立朝廷。当时任职黎朝右卫殿前将军的阮淦,在莫登庸篡位后率族人逃入哀牢,招兵买马图谋复兴黎朝,数次击退莫朝军的围剿。之后,阮淦在哀牢寻获昭宗的幼子并拥立为帝,是为庄宗。阮淦受封“尚父太师兴国 广南国 公”,执掌流亡朝廷内外政事。阮淦在哀牢的复国力量远近闻名,许多黎朝遗臣慕名来访。其中一位名叫郑检的奇男子最令阮淦刮目相看。阮淦倚重郑检的才能,以女儿玉宝许配,并表封他为将领。郑检果然不负所望,带兵攻城略地连战皆捷,很快就成为阮淦阵营中的实力人士。
1545年,阮淦在行营中被莫军降将投毒害死,此后,黎朝朝廷的实权落入阮淦的女婿郑检手中,凡事均可便宜裁决然后上奏。郑检奉庄宗进入清化,而莫朝屡次出兵清化,都无功而返。于是,黎朝以清化据点,与莫朝南北对峙半个世纪(1527-1592),形成越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南北朝时代”。
郑检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是黎朝的右相谅国公,黎朝朝廷实际上却是郑家的囊中物。阮淦的两个儿子阮汪、阮潢也颇有武功,遭受郑检忌恨。阮汪官居左相,备受郑检的打压排斥,最后还被杀死。阮潢惶惶不可终日,决计称病退隐以消除郑检的戒心,同时遣人问计于名士阮秉谦,阮秉谦一言,预示了日后南北分治的态势。“横山一带,万代容身。”阮潢对此深以为然,心中浮现未来割据南部的构图。
横山以南的顺化、广南地区,是当年越南人国境的最南端,但也仅及于今日越南国土的中部。当地森林茂密,长山贯穿全境,河流与山谷纵横交错,山脉与海洋之间是沃野平原。四季潮湿炎热的特殊风土,孕育了印度文化与马来文化交融的占婆文明。越南历代王朝为扩充生存空间,都倾尽全力向南侵略占城。越占的疆界不断南移,到了15世纪,越南人对占婆的土地掠夺接近极限,黎圣宗在石毕山的海角立下界碑,上书十八大字:“占婆人过此,兵败国灭;安南人过此,兵死将亡。这些新开拓的领土,成为越南历朝流放囚犯的边远地区,也是政治流亡人士的避风港。
阮潢意欲脱离郑检的钳制,视横山以南为立足的新天地。阮潢透过姐姐玉宝向姐夫郑检请求,允许自己出镇顺化。当时,顺化、广南一带刚刚经历战火,形势并不明朗,郑检的势力鞭长莫及,许多当地人甚至越海北奔莫朝。此时,正好将这一烫手山芋抛给阮潢。郑检向黎帝英宗进言:顺化非得由良将镇守不可,宜用阮潢镇守顺化,与广南互为犄角。英宗允其所请。
1558年,阮潢出镇顺化,驻屯于爱子社(今广治省登昌县)。1567年,郑检召回广南总兵,命阮潢兼领广南,每年上缴银400斤、帛500匹作为贡赋。郑检放虎归山,使阮潢得以远离南北朝战乱的最前线。阮潢依靠北方移民及犯人开发广南、顺化,短短十数年间,顺广一带就成为“市无二价,人不为盗,诸国商舶凑集”之地。
虽然北朝莫氏曾于1571年攻击顺化,而且顺广各地也不时有匪寇出没,但是阮潢都将敌手成功击败,使南部地区成为相对安定的大后方。而反观北方,瘟疫与战争不断,北方的难民不断涌入南方,阮潢独立割据的资本正在不断充实。
郑检死后,儿子郑桧、郑松争权内讧,最后郑桧出奔北朝,郑松掌握南朝实权。
1592年,郑松誓师出兵进攻升龙(今河内),莫军溃不成军,莫朝皇帝莫茂洽出逃,旋即被生擒、带回升龙斩首。1600年,虽然莫氏残党一度夺回升龙,但是旋即被郑松收复。北朝莫氏历经太祖莫登庸、太宗莫登瀛、宪宗莫福海、宣宗莫福源、莫茂洽五代,最后被黎朝灭亡。消灭北朝后,郑松迎奉黎帝世宗进入升龙,黎朝得以中兴。世宗遣使赴明,请求明廷恢复过往“安南国王”的册封,但是明廷以局势未定为由,暂时授予“安南都统使”头衔。这个头衔一直沿袭至明末,南明诸帝才恢复了黎朝皇帝“安南国王”的册封。此外,明朝还让黎朝辟出高平让与莫氏子孙。黎朝君臣纵然万般不情愿,也只好允许莫氏子孙割据高平之地。此后莫氏一族五代统治高平,直至1677年郑氏发兵占据高平为止。郑松以中兴黎朝的再造功臣自居,骄横跋扈更甚于以往,1599年,自封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1623年,不可一世的郑松病死,他死后由儿子郑?amp;#91;继承权位,称元帅统国政清都王。郑松生前曾废立几代皇帝,首创了黎朝一帝又复一主的二元体制。到第四代郑王郑柞时,这种“不夺国亦如夺国、不称帝胜似称帝”的体制被进一步深化,郑王直接在御座左侧与黎帝并排而坐,甚至连入朝趋拜、上奏具名等臣下礼节都一并豁免。
阮潢在郑氏收复升龙后也出兵帮助平定各地的莫氏余党。1600年战事缓和,饱受郑松排挤的阮潢黯然离开北方,他将女儿嫁与郑?amp;#91;为妻,此后在顺广一带积蓄力量,再也不肯北上。郑氏明知阮潢存心割据南方,但是也奈何不得。1613年,阮潢病死。临终之前,阮潢将亲族郎党召至榻前谆谆嘱咐:“顺广北有横山灵江之险,南有海云碑山之固,山产金铁,海出鱼盐,实英雄用武之地。若能驯民厉兵与郑氏抗衡,足建万世之业。”
阮潢死后,其子阮福源继位。根据阮朝国史《大南实录》《Đại Nam thực lục》前编卷二《熙宗孝文皇帝实录》的记载:“始称国姓,为阮福氏”。因此,广南国的国姓应该是复姓阮福。阮福源继位不久就着手进行行政改革,将原黎朝的政事机构改革为直接听命于阮主的机关,切断与北方朝廷的隶属关系。阮主所在地的正营,设置了舍差司(掌诉讼)、将臣吏司(掌钱粮)、令史司(掌祭祀及支给正营军饷)三司,各地府县则任命知府、知县管理民政。所有官僚任免及政务均拒绝北方朝廷插手。
1627年,第一次郑阮之战爆发,郑?amp;#91;挟神宗亲征,两军投入兵船、战象、大炮混战,南阮谋士阮有镒虚报留守北方的郑军叛乱,迫使郑王撤军。1633年第二次郑阮之战爆发,郑王约阮福源第三子阮福渶为内应,岂料,阮福源对阮福渶起疑,不许他镇守边境广平。郑军南下苦等十余日,却不见任何动静,只好怏怏而退,途中还遭到阮军的追击。事后,阮福渶遭到清算,被判罪处死。1643年,郑?#91;又挟神宗南征。时值夏季,北兵在炎暑之下纷纷病倒,南阮的城垒屡攻不下,郑?#91;第三次南征无功而还。1648年,郑王挑起第四次南侵。阮福澜遣世子阮福濒率军御敌。两军对阵当日,阮福濒驱使大象百头直奔敌阵,继而步卒冲锋,郑军不敌后撤,又遭到阮军水师的拦截。此战郑军损失惨重,但是被生俘的士兵就达3000余人。不过阮福澜也病死阵中。1655年,郑王唆使边将骚扰南阮,阮主阮福濒大怒,决定主动北征。南阮军大规模侵入北境,开始一路势如破竹,一举连下郑军据守的兰江以南七座县城。战事旷日持久,双方以兰江一线来回搏战。1660年,形势向郑军倾斜,郑王宗室郑根带兵作战,连败阮军,阮军不支决定后撤,途中遭到郑根追杀伤亡甚众。兰江七县又重新落入郑军手中,南北态势又回复到战前,所以在这场为时五年的持久战中双方都可谓劳而无功。这场五年战争中,对南阮屡战屡败的郑?amp;#91;逝世,其子郑柞继位执政,号大元帅西王。1661年,西王郑柞挟神宗亲征,渡过灵江与南阮守将阮有镒对阵,郑军与阮军对峙到翌年,战事毫无进展,郑柞只好与神宗北返。不久就1672年,郑氏在讨平高平莫氏之后出兵十万南侵。郑军猛攻南阮边境城垒,但是南阮守将奋力死守,郑军力攻不克无计可施,被迫北撤。1627年,第一次郑阮之战爆发,到此为止,郑阮交战45年,其中郑氏主动进攻六次,每次都不得要领。自此,郑阮双方以灵江为界,至西山起义为止,南阮北郑之间没有大规模冲突。此后,阮主在南方割据,权位世代相传。形成越南历史上的第二个“南北朝时代”。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南北恶斗中,北郑动员兵力最高达10万,而地广人稀的南阮常备兵力则只有2万人左右。南阮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在七次郑阮战争中自保有余甚至能主动北伐,这与历代阮主不遗余力地对越南南部进行深入的开发建设是分不开的。
历代阮主因时势所迫,不遗余力地在南方边陲寻求生存空间,逐渐形成了现代越南疆域狭长蜿蜒的S型轮廓。这片不同种族文化交汇的三角洲,水土丰茂、适宜农耕,经过新移民与原住民的垦殖,当地从原来人烟稀少的荒原,建设成为良田万顷、市镇繁荣之地。时至今日,南部各省仍然是越南的经济发达地区。阮主在开发土地的同时,积极与西方、日本、中国通商,各国商船纷至沓来。南阮在这时候开始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欧洲的先进大炮,同时学习欧洲船舶的设计方法,这些在后来的郑阮纷争中给了阮氏以巨大的帮助。随着时光流逝,会安港成为了西南太平洋的一个重要贸易港口,为了与外国人贸易,阮氏积极发展种糖业。而此时因为明、清朝廷的海禁政策,许多日本商人来到越南,为了获得急需的中国丝绸和陶制品,也到会安港进行贸易,南部渐渐形成国际性商业都会,进而富甲全越。海外贸易为物力短缺的南阮提供了维持政权的物质支持,使南阮不仅能够抗衡北郑,甚至能腾出余力向南拓展新领土。
由于南北双方相安无事,南阮不断将发展重心向南移动,加快了新开拓领土的开发建设。
早在黎朝圣宗时代,越南与占城之间边境冲突不断,圣宗亲征攻陷了占城国都阇盘,将占城分裂为华英、南蟠、占城三个朝贡小国。受到中华思想影响,越南历朝都将占城、真腊(柬埔寨)等民族视为蛮夷,不断施加压力迫使其臣服,以归王化。从阮潢入镇顺广开始,南阮也秉承黎朝的国策,不断蚕食占城国家的土地。1611年,阮潢南征华英国,在占领地建立富安府。年,占城人攻击富安府,反为南阮军击败,南阮又开辟了泰宁府。至此,占城人的土地已经所剩无几。在1693年,南阮阮福淍又借故挑衅,发兵将占城国王、大臣掳走,在占城的极南国境设置顺府,将占城古国彻底消灭。占城这一缓冲地带消失,南阮与真腊直接接壤,真腊成为暹罗、南阮争雄的舞台。1658年,南阮阮福濒曾发兵3000干涉真腊王位的争夺,迫使真腊臣服。此后,围绕王位,真腊国发生多次夺嫡之争,每逢真腊内乱,南阮与暹罗总是不失时机地介入其中,出兵帮助其中一方登上王位。1674年,真腊再次爆发王位之争,阮福濒出兵制服真腊,立匿螉秋为王、匿螉嫩为副王,将真腊一分为二。1700年,南阮发兵驱逐匿螉秋,占领柴棍及湄公河附近的土地。1732年,南阮占领嘉定西部。以后,南阮还利用干涉王位继承的机会,接受真腊国王的献地酬谢。
在出兵攻掠之余,南阮还利用中国移民帮助蚕食真腊土地。1671年,明朝遗民莫玖率众南来,他在水真腊地区开垦荒地、建立城镇,此地被称为河仙。1708年,莫玖迫于南阮的压力,向南阮称臣,阮主阮福淍封他为河仙总镇,允许河仙自治。莫氏披荆斩棘开发的河仙,当时已有海上乐土之称,南阮就此不劳而获地将之纳为属地。1679年,明朝遗臣杨彦迪及陈上川带兵3000南逃,请求阮福濒的庇护。阮福濒指示二人前往真腊地界,迫使真腊将东浦分给他们。经过明朝遗臣的经营,东浦日渐繁荣。1698年,南阮直接控制东浦,委任大臣阮有镜在该地设置嘉定府,同时招徕流民到本地开垦,又将当地明朝遗民编为“明乡社”、清朝人编为“清河社”。这样,南阮借明朝遗民之手控制了嘉定。
作为当时东南亚的重要经济贸易实体,南阮并无正式国号。阮主治下的广南有着名的贸易港口会安,是南阮对日、华及西方诸国的贸易枢纽,因而东西各国都不约而同地以“广南国”称呼南阮政权。
阮潢入镇顺化,最早将行营设在爱子社,1626年,阮福源转移到承天的福安,1687年,阮福溱转移到富春,在日后顺化城的左侧立下主府。1702年,阮福淍曾遣使清朝请求册封,但遭拒绝,阮福淍求封不成,就铸印“大越国阮主永镇之宝”,自称“国主”。1744年,阮福阔进一步称“王”,同时一改境内行政区划分,分全境为正营富春、旧营爱子、广平、武舍、布政、广南、富安、平康、平顺、镇边、藩镇、龙湖十二营,归仁、广义两府,以及相当于特别行政区的河仙镇。1757年,好大喜功的阮福阔又在富春大兴土木,修筑金华殿、光华殿、朝阳阁等宫室,设立官厅军营,将富春建设成“都城”。
18世纪以后,南阮加快了向南扩张的步伐。作为南进的桥头堡,归仁一方面向南阮的心脏富春转送南部湄公河三角洲的开发成果,一方面又为南阮政权继续南进提供各种资源。南阮频繁向南用兵的结果,使归仁、广南一带的赋税在18世纪后期增至55%—75%,当地民众苦不堪言。南阮政权的集体腐化,更为南方的危情火上加油。南阮的俸禄制度,很大程度上使官员迅速堕入腐败深渊。与黎朝朝廷不同,南阮官员的俸禄直接来源于人民。阮主将若干的民户分封某一官员,这部分民户专门向该官员提供收入。换言之,即有相当部分的南阮居民并非直接向阮主纳税,而是接受官员的按需索取。到后来,阮主干脆也让官员向他纳税,如此一来,同时供养着两个主人的民户负担更为沉重。不但如此,南阮卖官鬻爵的风气堪称惊人。官员上任之前,需花费大笔金钱购买委任状、官印,及进贡上级、阮主。而用金钱买得官位的下级官吏,受封的民户收入可能还不及自己必须缴纳的税金。因而在南阮体制中为官,两袖清风近乎不可能。
18世纪中叶,南阮政权的贪腐最为登峰造极,出了一对昏君弄臣阮福阔、张福峦。阮王阮福阔大兴宫室、终日与醇酒美人为伴,这个好色之徒还自称“佛主”,在各地讲经念佛。阮福阔死后,遗命王子阮福轮继位,不过权臣张福峦却与太监篡改了先君遗嘱,改立只得12岁的童昏小儿阮福淳。阮福淳继位,张福峦成为国傅执掌户部,同时,他还垄断了阮氏领内多处城镇的税金收入。张福峦是一无赖,对外收受贿赂甚至赖帐不还,对内巧取豪夺无恶不作,人人斥之为“张秦桧”。
自阮主到各级官吏,都公开地将人民视为任意剥削对象,当人民的承受限度接近临界点,就意味着阮氏政权大限将至。
1771年,因不堪阮王暴政,西山阮岳、阮侣、阮惠三兄弟揭竿而起,西山军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队伍日益壮大,令南阮各地守将疲于奔命。同年,西山义军用计攻陷归仁府,过程颇具戏剧性。起初,阮岳命人将自己五花大绑投入牢笼,抬入归仁城献与巡抚阮克宣。阮克宣大喜过望、信以为真,将阮岳一干人等纳入城中。岂料,当天半夜,阮岳破牢而出,与城外西山军内应外合,占据了归仁城。阮克宣本人也被擒获。西山军占领了归仁府之后声势大振,南方各地的响应者不断起兵,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阮氏在地方的统治。
正当西山义军攻城略地之际,北郑也来趁火打劫。1774年,郑王郑森眼看阮氏政权有即将倒台的征兆,也声称帮助南河清除奸臣张福峦,命令大将黄五福率兵3万南侵。大敌当前,早已天怒人怨的张福峦被南阮将官执送郑军阵营。别有用心的郑军自然不会就此却步,宣称将出兵富春,帮助阮主讨伐西山叛军。
1775年,阮军在前线被郑军击溃,郑军进据富春城,阮主阮福淳狼狈出逃,留下侄子东宫阮福旸留守广南之后,带着侄子阮福映继续逃向嘉定。当时郑军势力强大,西山军两面受敌。为了使阮军投鼠忌器,阮岳声称拥立东宫阮福旸复兴南阮,将阮福旸扣留在军中,另一面却向郑军表示愿意臣服。西山与北郑一拍即合,郑王封阮岳为西山校长、壮烈将军,示意他继续攻略南阮。
1776年,西山军进攻阮福淳避难的嘉定,迫使阮福淳逃往边和。同年,阮岳在占城故都阇盘自称西山王。泰宝郡公阮福暠的独子东宫阮福旸趁机乘船逃出,在嘉定被华人李才拥立为“新政王”,阮福淳退位为太上王。1777年,阮岳被郑王允许镇守广南,已无后顾之忧的阮岳全力攻打嘉定,一举擒杀了阮福淳及阮福旸,唯独阮福映侥幸逃出,九死一生逃往龙川,在当地招纳阮氏旧臣起兵。
公元1780年,阮福映在嘉定称王,誓言恢复阮氏祖业,开始了其艰辛跌宕的复国历程。不过,此时的阮氏政权已经丧失绝大部分领地,局促于嘉定一隅朝夕难保。阮福映亦无人君之乐,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前半生,一度穷途末路,沦落到只能采食野菜果腹的绝境。阮福映单凭一己之力无法撼动西山军,这时他意图寻求外援。阮福映首先想到了拥有近代化军备的法国,他全权委托传教士百多禄携带国书及年仅4岁的王子阮福景,乘船前往法国请求军事援助。可是,从越南前往法国的水路交通颇费时日。远水不能救近火,阮福映心急如焚,只好向邻近的暹罗求助。他甚至亲自前往曼谷,请求暹罗国王出兵。先前阮军在真腊与暹罗军对峙之时,阮军曾答应停火,使得暹罗大将质知得以回国夺得王位,所以暹罗十分愿意兵援阮福映以作报答。百多禄在法国见法国政府不愿出兵,只好自行募兵购械,并连同法国教官20人回到越南。姑且不论动机如何,百多禄终究不负所托,历尽波折带回了外援。这个洋人终身为阮福映服务,最后在从征途中病死,被阮福映追赠为太子太傅悲柔郡公(越南语:(Thái tử Thái phó Bi-nhu Quận công),谥号忠毅(Trung Y)。阮福映任用西洋士官训练军队、建造舰艇、铸造枪炮,经过整顿,战斗力大增。
西山兄弟同室操戈,越南政局动荡,阮福映看到卷土重来的一线转机。
1789年,阮福映控制了嘉定全境。阮军凭借嘉定之地屯田练兵休养生息。1793年水陆并进,连克延庆、平康、富安、平顺四府,面对火力强大的阮军,西山军节节败退。1799年,阮福映料定西山军有瓦解之势,出兵再攻归仁,1801年五月初三,阮军攻击富春。1802年,归仁已经再难坚守,西山军不得不放弃城池,经由哀牢北撤。此时,形势又回复到南北分治状态,阮福映基本收复了往时南阮的旧疆。
公元1802年五月,阮福映在富春筑坛祭天称帝,因嘉定永隆两地在复国战争中出力最多,立年号为嘉隆(越南语:Gia Long )。然后遣郑怀德和吴仁静前往清廷求封。同时,又决定御驾北征,大军渡过灵江,水师沿水路北上,沿途并未遭到西山军的有力抵抗,因而仅一个月后就抵达升龙。西山朝景盛帝与群臣出逃,后来被山野村夫擒获,械送升龙。嘉隆元年(1802)十一月,阮福映一统南北、大告武成。献俘太庙后,景盛帝及其子弟宗室被凌迟处死、五象分尸。如此仍不能消解阮福映内心郁积多年的仇恨,以阮岳、阮惠为首,西山阮氏一族男女的头颅被永久囚禁于牢狱,骸骨则统统被捣碎扬灰。纵横南北25年的西山阮朝,随之烟消云散
公元1802年阮朝建立,阮福映不仅实现了复国的梦想,还完成了统一全国的时代使命。这时,离他17岁起兵龙川,已经整整过了24年。
阮福映在位18年,庙号世祖(越南语:Thế Tổ ),谥号开天弘道立纪垂统神文圣武俊德隆功至仁大孝高皇帝(越南语:Khai Thiên Hoằng Đạo Lập Kỷ Thùy Thống Thần Văn Thánh Vũ Tuấn Đức Long Công Chí Nhan Đại Hiếu Cao Hoàng Đế),葬千寿陵(Thiên Thọ Lăng)请在此输入您的回答,每一次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