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京族资料
京族(中国标准罗马字母:Gin,越南语:người Kinh/ʛ京,或称京人),也称为越族(越南语:người Việt/ʛ越),民族语言为京语,由于语言因素复杂,语言学家难以确定其语言属系。
京族主体在东南亚,中国境内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三岛素有“京族三岛”之称。
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6%。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京族总人口数为28199人。
京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由于语言因素复杂,语言学家难以确定其语言属系。京、汉两族人民的长期友好相处,绝大部分京族人民都通用汉语(粤方言)、汉文。
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字喃”。“字喃”意为南方的字,即喃字,系13世纪末京族人民在利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本民族文字。
新中国成立前,在歌本和宗教经书中仍保留使用。已知仍会用京语哈歌(哈,京语音译,即唱)的,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人,在整个京族三岛懂字喃的,只剩下10多位老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一部分京族人开始发起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工作。
⑵ 关于粽子的常识
1.端午节吃粽子有哪些讲究
端午也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2.吃粽子有什么讲究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在端午节,哪家不买上几个粽子,全家团圆吃上一顿?不过,这吃粽子也是一门学问,吃多了吃坏了对身体反而不利,还影响了大家过节的情绪。 替代材料减热量 粽子的营养主要是以热量为主,其次为蛋白、脂肪与碳水化合膳食纤维;若以20岁成年男女一天所需的营养来说,粽子的热量大多偏高,纤维普遍不足,量少为宜。
包粽子时,最好选用符合“三少一多”(少油、少盐、少糖、多纤维)素材,调味少一点,或尽量以后腿肉或蒟蒻取代五花肉、以板栗取代蛋黄,加入胡萝卜配色,增加粽子的纤维质。或者可以将糯米混加“五谷米”,增加粽子的纤维。
另外,制作豆沙粽时,建议以植物油取代猪油,可降低粽子的热量。 一般来说,肉粽所含的热量较多,每个约含450至600大卡热量;碱粽因体积较小,相对热量较小,热量在未蘸糖前约为100至120大卡;特别要注意的是,豆沙粽除了砂糖或蔗糖含量较高外,多以猪油炒过,每个热量约含500至600大卡,热量在粽子王国中数一数二,在食用中要特别注意。
多吃果蔬助消化 众所周知,粽子是糯米制品不易消化,很多人在食用以后都有胃饱的感觉。所以建议节日前后,千万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其他种类食物如青菜和水果的摄取,这样容易造成便秘。
如果感觉肠胃不适,来一碗清淡汤,如冬瓜、竹笋、丝瓜汤等,最后再来一些水果,以增加纤维质的摄取,使得营养达到均衡。 吃粽子时,很多人喜欢就着番茄酱、甜辣酱等酱来改善口感。
但是这些调味料都含钠比较高,对高血压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十分不利。 如果家中有小朋友,不妨将多油肉粽改为清淡鱼粽或鸡肉粽,增添五谷糙米增加纤维量,在做法上可先将五谷糙米煮熟,然后将鱼肉与鸡肉包入粽内,不需太长的蒸煮时间,又可保有内馅的鲜美,高蛋白的健康粽相当适合发育中的小朋友食用。
对于口味稍重的人,可以自行制作风味独特的咖喱粽,也就是将内馅的米不以传统方式炒煮,而是改以咖喱调煮,其他内馅也比照咖喱饭的做法,换成咖喱为主要调味材料。 推荐一种中药高纤素食粽,内馅全以素食材料,加上以黄芪、陈皮等补身的中药材浸泡内馅的高纤米料,然后再以浸泡的含有中药材的水来蒸煮米料,不但卜模爽口型空缓低热量,融入米馅内的中药,还可以有强身之用。
慢性病患者莫犯馋 慢性病患者不必完全不吃粽子,只要控制好分量就可以了,一般来说,一次最好不要吃超过两个粽子的量。 糖尿病患者平常早已被告知要少 *** 致糖食物,所以湖南甜粽并亏陵不适合食用,而碱粽虽然热量较小,但是糖尿病人应注意不要蘸糖吃,必要时可以用代糖取代。
除糖分外,也要小心主食分量,若是以一餐一碗饭的人而言,一个台湾粽的主食分量就相当于一碗饭,加上配料的肉类,其实就已经相当于一餐所需的分量;若是食用裹蒸粽,更要拿捏好分量。 至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潮州粽或南部粽等调味较少的蒸粽,因为北部粽与裹蒸粽的馅料经过腌制调味,对于需要限制钠量的高血压患者就较不适合; 高血脂患者,对于上述所提油脂含量较高的潮州粽,不管甜咸,一定要特别注意,而南部粽的花生与花生粉也是属于高油脂类,最好也不要食用。
痛风患者如果发现裹蒸粽内包有鱿鱼、干贝、鲍鱼等高价食材或台湾粽包有香菇时,千万要特别小心,以免痛风上身。 世界各国的粽子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
日本人在过节时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状与中国不同,普遍将粽子包成锤子形状。 缅甸人也喜爱吃粽子,但和端午节没有什么联系。
他们是用糯米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馅,这样做成的粽子酥软、甜滋滋的,吃时香味扑鼻,令人回味无穷。 越南人在端午节吃方形咸粽。
这种粽子是用虾、瘦肉、鸭蛋黄、红豆做馅,颇具闽粤风味。 还有一种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团,将椰丝、红豆或绿豆馅塞入粉团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后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新加坡人都很爱花,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主人都会送上几束花,且还会端来花汁浸染的粽子请客人来品尝。这种花汁粽子是用绿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鸡蛋那么大小,展开绿叶后,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而成的,色泽诱人,吃起来味道清香可口。
马来西亚,人们所做的粽子与广东一带的粽子有点相似,除了较常见的鲜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种外,还有豆沙和椰蓉等几种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印度尼西亚人对粽子馅要求特别讲究:有猪肉馅、牛肉馅、鸡肉馅,有腊肉馅、火腿馅,还有广味香肠馅、虾肉馅、鱼肉馅。
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叶诱人的香气,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菲律宾粽子是长条形,风味与中国浙江一带的粽子相同。
粽子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物。 泰国人在每年4月泼水节或7—9月雨季时吃粽子。
泰国粽子以甜味为主,包粽子前,先将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 粽子馅用椰子、黑豆、芋头、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致,泰国粽子有蒸、烤两种吃法。
哥斯达黎加的粽子用一种经过特。
3.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食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者,初也,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 吃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
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
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
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
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
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
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
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4.端午节知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
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
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过去端午节还有躲午的习俗,此种习俗源于一 种信仰,即:五月为“ 恶 月” ,瘟疮蔓延,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于是日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称躲午。这无疑是古代科学不发达而产生的观念,因为五月酷暑将至,蚊虫滋 生,在没有医疗卫生设备的民间,容易发生传染病,遂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于是产生躲午习俗,如今这一节日的一些古 *** 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仍然流行 。
5.端午节的小知识
关于端午节的小知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别称。 端阳节:五月正是仲夏,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 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有“解粽节”之称。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6.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清干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 *** ,玲珑夺目。
⑶ 外国的中秋节习俗是什么啊
1、日本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
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2、越南
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的渴望。
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
3、新加坡
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
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着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
4、马来西亚
吃月饼、赏月、提灯笼游行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中秋临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中秋节是生活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非常重视的传统佳节。
5、菲律宾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唐人街中秋节那天热闹非凡,当地华侨华人举行为期两天的活动,欢度中秋节。华侨华人聚居区的主要商业街道张灯结彩,主要路口和进入唐人街的小桥上都挂上了彩幅,许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从中国进口的各式月饼。
⑷ 越南特产有哪些
最受游客欢迎的越南特产有以下几种:
1、白虎活络膏
中国游客去东南亚国家有一种习惯,总是喜欢跟风买各种当地特色药品,尤其是草药类。大家都希望能买到点国内买不到的灵丹妙药神马的,所以,到了越南当然也不会错过。白虎活络膏是根据越南民间祖传秘方研制的止痛膏,也是采用名山药草制成,可治:抽筋扭伤、虫咬蜜针、头痛肚痛、跌打痨伤、止痒消斑、风湿病痛等,买回家自己用或是送长辈都不错。
2、越南鱼露
越南人做菜非常喜欢使用鱼露,你在越南吃饭的时候应该也会常常看到作为蘸料的鱼露出现在餐桌上。鱼露,其实就是鱼酱油,是一种以鱼、虾为原料发酵而成的调味酱料,其实不只越南爱用鱼露,泰国以及我国的潮汕地区都很流行用。据说在越南有句话说,“吃了鱼露,才算是来过越南”。所以,要把越南的味道带回家,鱼露一定要买。
3、越南咖啡
都知道越南人爱喝咖啡,但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越南是东南亚最大的咖啡产地,也是全球咖啡产出第二大国呢。越南人因受法国殖民的影响,咖啡也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越南本土的咖啡品牌宗旨都是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咖啡。当地比较知名的咖啡品牌有:摩氏咖啡(moossy)、中原咖啡(G7coffee)、西贡咖啡(SAGOCAFE)、高地咖啡。
4、各种水果干
到东南亚国家旅游,热带水果干也是游客大大们非常喜欢扛回家的伴手礼。新鲜的热带水果固然好吃,但是真心是带不回去啊,有时你想带人家海关也不给你带,所以水果干就成了最佳替代品。大家通常一买就是好几袋,买回去亲戚朋友什么的发一发,方便又好吃。如果说在泰国大家都爱买榴莲和芒果的话,那去越南,一定要买菠萝蜜干以及芭蕉干。
5、越南沉香
沉香是一种木材,是沉香等树木的干燥木质部分,当然,我们不是让你扛棵树回去。沉香本身除了是木材外,也是一种香料和中药,还可以做成首饰,比如,手链。这些制成品还是可以买买买的。越南生产沉香的地方是会安和芽庄,据说会安的沉香以后还是越南进贡中国的上等贡品。沉香价格不便宜,卖的时候要注意辨别,尤其是贵重沉香,最好有行家指导着买。
6、越南椰子酥
想买点越南特色小零食的话,椰子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椰子酥是用椰子肉做的一种甜食,吃起来除了会有椰子的清香,还有奶油的甜蜜爽滑,当然迟到最后一定还是会咬到椰子肉哒。一粒粒小小的芝士牛奶椰子酥,咬起来酥脆香甜,吃下去满口都是浓浓的椰香和奶香,甜而不腻,让人欲罢不能,一颗接一颗吃到停不下来啦。
7、绿豆糕
绿豆糕其实哪里都有,国内一堆旅游景点都有卖绿豆糕,都说是本地特产,很多时候感觉吃来吃去也就那个样。会推荐越南的绿豆糕是因为他们用的原料是当地农民手工种植的纯天然绿豆,加工上也是使用越南历代相传的传统技艺,不会添加任何色素以及不健康的添加剂什么的。越南本地绿豆糕的品种也不少,据说比较有名的是海阳绿豆糕。
8、越南香水
人们说起香水总是会理所当然地想到法国,想到法国人高贵(价格也很高)的香水,但若告诉你,法国人曾经从越南掠夺了大量的天然香料,你会不会联想到点什么?是的,法国香水的成功跟越南不无关系。不过,法国人同时也带来很多香水的制作技术,让越南这个香料大国有了发挥的机会。所以,越南的香水也就成了本国三宝之一。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
⑸ 越南人粉皮卷菜叫什么
越南人粉皮卷菜叫越南春卷
越南春卷与中国春卷最大的不同在于饼皮并不用薄面皮而是用稻米磨浆制成的米皮包裹,馅料以虾肉、猪肉和当地蔬菜为主,以米皮包裹成约十厘米的小长筒形状油炸,吃时用手以生菜叶包裹春卷后沾鱼露后食用,是越南相当盛行的一道料理。
春卷之于越南餐有些像饺子之于中餐,几乎是标志性食品。在越南,春卷的种类和做法十分多样,口味更是千变万化。所以,吃越南菜时点一份春卷绝对是不二之选。其中一叶春卷和越南春卷都值得一试。前者以蔬菜为主,菜色鲜嫩,清新爽口;后者则是包裹着肉馅的,据说制作时,通过火候的变化可以去除油腻,基本保持了越南菜清淡自然的口味。
材料:
1. 括薯1/2粒
2. 红萝卜少许2两
3. 白萝卜
4. 洋葱2.5两
5. 韭菜黄1两半
6. 芋头4.5两
7. 绞肉4两
8. 虾4两
9. 春卷皮
10. 柠檬半颗
调味料
1. 鱼露
2. 白醋
3. 糖
4. 温开水
烹调方法
1. 括薯、红萝卜、洋葱、韭菜黄削成丝,剁碎加少许盐,再将水沥干
2. 芋头事先蒸好压成泥备用
3. 将所有的材料拌匀后,将材料包入春卷后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即可
佐料:
4. 白萝卜、红萝卜削成丝及蒜头、红辣椒泥匀加入少许的盐,撮一撮沥干
5. 小黄瓜削丝,加入柠檬汁半颗、鱼露2汤匙半、白醋1汤匙、糖2.5汤匙及温开水一碗 将炸好的春卷沾酱吃即可
吃法
越南春卷小巧可爱,吃下去,满口薄荷的香气,只一口就足以降服味蕾。
越南春卷是的越南民间小食。上菜时,都是三件一套。
三件一套:一小碟、一小盘、一小篮。
碟里是蘸料:柠檬汁和鱼露,夹杂着切成细如发丝般的红、白萝卜丝。
小盘中装的是:炸的金黄酥脆的春卷,皮是很薄的越南米纸,馅是用粉丝、木耳和鸡肉等做成的;另外还有一种是香芋丝和麻虾做成的。
小篮子里装的是:生菜叶和薄荷叶。
吃的时候要把春卷放在生菜叶里,再放上一两片薄荷叶,卷起来之后蘸上柠檬鱼露调料吃。
⑹ 越南有什么好吃的
越南菠萝蜜干,选用越南及中国南方特产的木菠萝精心制作,口感香甜,清新不腻。
越南芭蕉干,来自热带雨林气候的越南,这里的芭蕉干入口爽脆,清甜香气四溢。
越南红薯条,清脆爽口,甜中带香,是典型的越南风味小吃,让人回味无穷。
芋头条,酥香清脆,芋香浓郁,是越南传统的零食之一。
椰汁花生,将椰子与花生的美味完美结合,香味独特,深受喜爱。
蔬菜花生,松脆可口,富含维生素,既香脆又不上火,非常适合追求健康饮食的消费者。
越南绿豆糕,采用当地农民种植的纯天然绿豆,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老少皆宜,四季皆可食用,口感爽滑甘甜,是越南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食品。
越南咖啡,作为东南亚最大的咖啡产地,越南咖啡以其优良品质闻名,与雀巢公司合作生产,深受咖啡爱好者的青睐。
越南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除了上述提到的特色小吃和饮品,还有许多其他美味佳肴等待着您的探索。
越南的饮食文化不仅注重食物的口感和味道,更强调健康和营养,这使得每一道菜都充满了地道的风味和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朋友聚会,越南美食总能带来愉悦的用餐体验,成为餐桌上的一大亮点。